香港金融保卫战的经济分析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8年第8期1997年,美国货币投机家索罗斯连续攻陷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诸国,接着就想把胜利扩展到整个东亚,桥头堡便是东方之珠——香港。
想要看懂香港金融保卫战,必须懂得“三栖战术”的基本原理。
说起来也很简单,攻击者在汇市、期市、股市同时发动攻击,让被进攻者顾此失彼。
三栖战术,攻击者可以任意选择股、期、汇3个攻击目标,一方面失利并不影响全局。
对防守者来说,则必须股、期、汇三栖应对,3个市场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闪失,只要一个环节被攻破,就会满盘皆输。
这是一个“连环套”,即使央行,力量也是有限的,救股市、期市,难救汇市:力保汇市又必须维持高利率,就会打击股市、期市。
索罗斯欲一举拿下香港,在攻击香港的过程中,他同时在汇市、期市、股市三市发动了进攻,使用了“三栖立体战术”的绝招。
1997年10月、1998年1月、6月和8月,索罗斯率领国际炒家先后4次进攻港币汇率、港股和恒生指数期货。
为什么索罗斯会盯上香‘:港?香港是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操作方便。
其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香港资本充裕,索罗斯如,,果赌赢了,就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再大赚一票!索罗斯认为,香港和东南亚一样,经济运行也有着致命的弱点——联系汇率制。
所谓“联系汇率制”就是将港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严格按照1:7.8的比率兑换,中国香港等发钞行有了l美元准备金才可以发行7.8元港币,说白了就是固定汇率。
联系汇率制下,等于承诺港币与美元可以自由兑换,兑换比率为1:7.8,而且有绝对保证。
这个制度一旦被打破,汇率就会失去控制,人们就会争相把港币兑换成美元,银行就会倒闭、港币就会被废弃、整个金融系统就会瘫痪、香港经济系统就会崩溃……要想拿下中国香港,最相似的类比当属中国台湾无疑。
1997年10月,索罗斯进攻中国台湾,至今仍不知道缘由,同样属于中国的台湾地区连个样子都没做就直接向索罗斯举起了白旗,17日至22日,新台币贬值3.3%,创下10年来新低。
浅谈对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认识
浅谈对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认识【摘要】1997年10月23日,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首次冲击香港市场,使得香港的银行业同业拆借利率一度狂升,恒生指数和恒指期货下跌1000多点。
10月过后,索罗斯又两度攻击港元,利用汇市、股票和期市之间的互动规律大肆投机。
香港政府通过提高短期利率的手法,击退国际炒家对港元的攻击,汇市趋于稳定,但股市跌幅惨重。
索罗斯屡次攻击的目标就是香港的金融体系基石——联系汇率制。
当港元资产需求减少,港元汇率减弱至兑换保证汇率时,香港金管局便会向发钞银行买入港元,基础货币随之收缩,利率上升,吸引资金流入以维持汇率稳定。
当港元资产需求增加,港元汇率转强,发钞银行向金管局买入港元,基础货币扩大,利率因而下调,从而遏制资金继续流入。
总之,港元与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但利率则可能出现调整。
国际炒家攻击港元的意图,简单来说,就是当港元受到冲击时市场利率上升,必然影响处于低沉期的香港经济,因此股市将应声下跌。
虽然国际炒家在汇市的投机活动可能有所损失,但在股市做空却能获得极大收益。
【关键词】香港金融保卫战;股市;期货;外汇;拆借;空头头寸;索罗斯事件经过1998年7月,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开始第四次大规模攻击港元,同样还是以香港联系汇率制作为攻击目标。
他们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利用日元疲软大肆散布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另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大量沽出港元,同时在股市压低恒生指数,在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恒指期货的空头头寸。
8月14日,香港政府决定入市干预,动用近千亿港元托升恒生指数,让炒家在抛空8月期指的行动中无利可图,更要使他们亏本,知难而退在此次连续10个交易日的干预行动中,政府在股市、期市、汇市同时介入,构成一个立体防卫网络。
8月29日下午4点整收市时,恒生指数、恒指期货和股市交易金额分别为7829点,7851点和790亿港元。
香港股市最终顶着了国际炒家的抛售压力。
案例分析香港金融保卫战中,国际炒家在汇市、股市和期市攻击香港金融市场。
亚洲金融危机与港元保卫战
16
表2 港府持有的恒指成分股情况
吸纳股份 汇丰银行 香港电讯 中国电讯 和记黄浦 中国电信 其他蓝筹股 8月期指好仓 9.7亿股 2.9亿股 1.2亿股
逼短线客平仓,进行主力决战
8月14日,港府与炒家的战幕正式拉开。首先高调入市 扫入蓝筹股,逼迫短线沽空客平仓,集中精力与国际炒家 决战。当日,港股劲升564点,升幅逾8%。收市报7224.69 点。誓言恒指将跌至5500点而在6500点狂沽期指的炒家被 迫离场。
12
8月20日,港府利用日元回稳的有利条件,于上午扫货, 加上市场其他程式买盘入市搏短线反弹,刺激恒指上升 260点,直逼7900点。是日,港府主要策略包括在现货市 场集中买入汇丰、香港电讯及和黄等大蓝筹股;在期货市 场开始买入9月期指;
在前面五次的汇、期、股市沽空中,炒家均从市场 拆借港币,狙击汇市,同时扯高利率,这使他们承担了 高额的利息成本支出和在汇市的亏损。
7
自1998年3月,利用市场暂时稳定和利率回落,炒家 积极收集港币,特别是在4、5月间趁港币利率低时,从市 场大量拆入港币。同时为了避免承担高额利息损失和牵制, 他们还改在债券市场发债和掉期筹集资金等。通过这样的 方法锁定利息支出,炒家就避免了高息的惩罚,利率再高, 只会导致香港经济受损,股票现货和指数期货市场下跌。
不详 40000张 100000张
盈亏[亿元] 1.5 0.83 0.23 0.58 0.6 0 5 14
17
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港府干预行动的疑点:
港府干预名为捍卫联系汇率,但却在股市、期市大动手 脚。实际资料显示,港府抽紧银根,汇市接盘已经达到了 打击炒家的目的,似乎没有必要在股市和期指市场冒险;
国际金融学案例24:港元保卫战评论综述
案例24:港元保卫战评论综述港府围绕港币联系汇率的保卫战,从炒家袭击港台元时机上来大致分类,可以分为四大战役。
第一次战役是1997年10月,国际炒家挟在泰国等市场上大获全胜的余威,挥师香港,炒家采取了佯攻汇市、志在股市的战略,炒家大量借人同时抛售港币,迫使金管局提高利率,同时借人并抛售成指股票,在恒指期货市场购人大量淡仓,股市因利率高企而大受打击,股价与股指狂泻,炒家虽然因利率提高而增加了资金拆借成本,但股市的“如期”下跌,却令炒家在股票融券市场和恒指期货市场上赚得丰厚利润,可以说,港府采用了牺牲股市,保护联汇的战略;但也可以说,港府对炒家的真实意图和操作手法并没有认真研究和了解,掉人了炒家设置的圈套。
第二次战役是1998年1月,炒家乘印尼盾狂跌,再度抛售港元,香港金管局则采取预先公布银行流动资金结构的策略,使银行做到心中有数,降低折息率,从而股市没有出现大跌。
第三次战役是1998年6月,炒家乘日元下跌屡创新低,又沽空港元,但炒家没有大举进攻,未对港元形成大的冲击。
也没有资料显示港府采取了明显的应对策略。
第四次战役是1998年8月,国际炒段.政府有权在紧急情况下向两个交易所和结算公司直接发出指令,其目的是令各监管机构对政府的决定不得挑战:财经界人士对于政府欲置一些主动性权力于自身手上,认为政府有权做这样的选择,但应设置相应的制衡机制,因为官员也可能犯错,如果在重要关头提出不当指令,便会铸成大错,危害市场,但有关制衡机制必须是有力、常设,快速的.也有人认为,政府要越过证监会直接发出指令,是否有违当年决定在政府以外成立一个独立市场监察组织的原意?政府有关人士表示,对于是否修例直接指令交易所等,政府的态度非常审慎,因为清楚本身也有买股票,是市场参与者,外界会否因此觉得有利益冲突,目前正在研究是否真的有此需要,而最后的决定权则在立法会,事实上,证监会对政府人市干预颇感尴尬,因为政府明言人市的目的是打击炒家,而证监会一向反对非以投资为目的市场参与者.当在立法会被议员问及证监会这次有否调查政府人市行径是否有违法成分时,证监会署理主席史美伦回应说,证监会曾咨询法律意见,得悉根据法律适应化条例,除非在法例中列明,否则所有本地法例都不能够约束政府。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各种经济危机不断涌现。
其中,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香港金融保卫战堪称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对当时的全球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其根源在于东南亚国家在过去十多年中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
1997年初,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预期过高而导致资金大量流入东南亚国家,使得当地资产价格快速上升,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得到疯狂炒作,随后由于美国央行加息,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贬值,资本开始流出,导致东南亚国家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市场风暴开始爆发。
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首先是国际金融市场对东南亚国家投资的信心丧失,导致了大量投资的撤出,使得当地的股市、房地产市场、货币市场等全面崩溃,国际的信用危机随之形成。
另外,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的严重下滑,当地大量的企业破产,工作岗位流失,社会不稳定加剧,甚至出现了政治动荡,最终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
二、香港金融保卫战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爆发,其原因在于香港地区正陷入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漩涡当中。
香港被誉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香港的货币连续大跌,在海外市场上的评价不断下降,香港政府开始出手,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维护香港地区的金融稳定。
香港政府推出了包括利率上调、股市再融资、国际出口贸易保险措施等多项针对金融、贸易、保险和证券等方面的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等多项措施。
这些措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成功地控制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维护了香港地区的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
三、对比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是当时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两起事件。
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事件有着相似的性质,都是因为某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于复杂和相互依赖的金融体系,而突然遭遇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引发经济危机。
东南亚金融风暴和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风暴和香港金融保卫战一.事件介绍有人说, 1997 年在席卷东南亚国家的那场金融风暴中所损失的财富可能已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曾被世人誉为“亚洲奇迹”的东南亚国家在这场无情的金融风暴中受到重挫。
在短短的几个月中, 他们的货币暴贬、经济瘫痪、企业倒闭、社会恐慌,无辜的人民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经济灾难。
1997年7月份以来的一场金融风暴从高经济增长的泰国旋起,席卷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台湾、香港……。
金融风暴象每年这个时候袭击这个地区的台风一样猛烈,不断冲击泰国铢、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尼盾和新加坡元、港元。
这种金融市场脆弱的影响一步步呈“多米诺骨牌”效应:捷克克朗、波兰兹罗提已受影响,南非兰特、巴西雷亚尔都未幸免。
日本贬值幅度30%—50%,加剧了持续六七年的银行危机。
据统计: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各国1998年GDP的增长率分别是:印尼-15.7% ,泰国-9.6% ,韩国-5.5% ,马来西亚-6.2% ,菲律宾-0.5%。
在这场金融风暴中,股市的下跌最大达到了54.48 %,货币的贬值甚至高达56.78 %。
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对亚洲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还波及到世界整体的发展。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从411%下跌到211%。
一场危机始于亚洲,震惊了全球。
二.事件回顾(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1.危机爆发前的泰国经济东南亚的这场金融风暴起源于泰国。
事实上,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出口几乎降为零,房地产过热,经常项目赤字高,泰国金融市场1996年起就不太景气。
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2.索罗斯抛售泰铢掀起风暴1997年2月,以美国金融投机家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商掀起了一股抛售泰铢的风潮,引起泰铢兑换美元汇率大幅波动。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997香港金融保卫战
12
对冲基金的投机策略
两个市场同时进行: 把拆借的港元兑换成美元 外国资金从股票市场撤出 逃离香港 港元汇率贬值 股指期货 沽空获益
同业拆借市场借入资金
外汇期货沽空获益 抛售股票 沽空股指期货
股票价格下跌
“一虚一实”两条战线
1.“虚”的一条战线,即港元金融战役的战略佯攻 (1)利用日元疲软大肆散播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 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 (2)对港币进行表面的进攻
第四次,港府正面与国家炒家交锋,赢得了香 港保卫战的胜利。
1 “舆论准备”阶段 2
前期对抗
3 “一虚一实”两条战线 4 港元金融战役的决战阶段
10
舆论准备
1.华尔街对冲基金“战无不胜”。
2.经济制度、宏观制度存在的问题
3.中国香港特区必然成为国际炒家的 “提款机”。
11
前期对抗
在前三次的交锋中,国际炒家先在拆借市场 上借入港币,兑换美元,抛售港币,迫使香港政府 拉高利率,利率上升引起股票市场下跌。 同时引起衍生市场上恒生指数下跌,恒指期 货价格下跌加速股票市场下跌;外国投资者对香港 经济和港币信心锐减,纷纷抛出港股换回美元,使 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
85炒家抛售港币港府动用近230亿储备接盘86市场因信心不稳定以7254点收市全天跌去212点813港股跌至6660点创5年半以来新低814香港特区政府利用外汇基金高调介入当日港股劲升564点收市报722469点820港府利用日元回稳的条件刺激恒指上升260点直逼7900点825港府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迫使炒家付出高额代价827受俄罗斯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股市下跌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港府一天注入近200亿港元恒生指数上升88点828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港府顶住了空前的抛售压力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较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香港政府获胜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反对者:世纪大骗局之1998香港金融保卫战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上也曾经爆发过多次金融危机,如日本经济危机、英国的英镑危机、墨西哥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其中东南亚经济危机涉及面广,后波及俄罗斯、巴西等国,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这里我们将简单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做个简单的回顾,然后重点分析人们津津乐道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与通常人们认为的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取得了阻击索罗斯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全面胜利不同,我认为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是坠入了精心设计的骗局。
在日本陷入失落的十年长期衰退中,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产生了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以及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亚洲四小虎,这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也积累了比较多的问题,这些国家大都实行固定汇率制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快速发展大都积累了比较多的外债,经常账户长期巨额赤字,资本市场泡沫比较严重,具备被攻击的内在条件。
从外部因素来说,1994年为提高出口竞争力,人民币一次性贬值50%,显著提高了中国在亚洲的竞争力,对四小龙四小虎构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另一个更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在90年代初推行的强势美元政策,对这些国家的资本外流创造了条件。
以美国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早就对肥得流油的东南亚小龙小虎们馋蜒欲滴,视为盘中餐,早在1994年就曾进行过试探性攻击,后因感到时机不成熟而放弃。
1997年时机到来,自然不会放过,首先拿实力相对弱小的四小虎开刀,1997年2月索罗斯等大量沽空泰铢现货,同时买进远期泰铢合约,进行远期外汇掉期交易,泰铢贬值部分即是其盈利,泰国稍加抵抗就败下阵来,6月泰国财政部长在政治压力下辞职,惊慌失措的国内公司买入美元对冲其外汇风险敞口,外汇平准基金的干预导致外汇储备损失惨重,国内居民信心危机没有缓解,已超出了银行的控制范围,1997年7月泰国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汇率开始自由浮动,在此后的6个月里,泰铢兑美元的比价由26降到55。
香港金融保卫战
? 香港股市大跌引发全球股市连锁反应,10 月 27 日,道琼斯指数大跌554点,创史上最大跌 幅;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市场股市也大跌。28 日,恒生指数再度下跌 13.7%,收报 9060 点。
? 事后,香港金管局对保卫港币的行动进行了调 查和反思,并提出了一项旨在强化市场规则和 透明度的 30 点计划,为 1998 年直接入市干 预打下基础。
? 到了 10 月 23 日清算日,许多银行在金管 局结算账户上的港币已经没有足够结余(注: 按照香港的全额即时结算体制,所有银行 不得在其结算账户上隔日透支),而金管局 为了提高国际炒家借港币的成,不仅没有 注入港币流动性,反而发出通知要对反复 通过流动性机制向金管局借港币的银行收 取惩罚性的高息。一时间银行间市场港币 难求,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飙升至 300%。
? 5月29日,香港特区政府在经济调整期宣布 首季经济负增长2%,失业率3.9%、失业人 数13万,创14年来新高的不利消息。
? 四是在组织方式上,一般是有限合伙制,投资 者以资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投资 活动,而基金管理者以资金(一般占比20-50 %)和管理技能入伙,负责基金的投资决策。
索罗斯:国际金融界的坏孩子
? 因为人类的认识存在缺陷,那么他能做的最实际的事 就是关注人类对所有事物的那些存有缺漏和扭曲的认 识---索罗斯金融战略的核心。
量子基金
? 量子基金由双鹰基金演变而来。双鹰基金由索 罗斯和吉姆·罗杰斯于1969年创立,资本额为 400万美元,基金设立在纽约,但其出资人皆 为非美国国籍的境外投资者,从而避开美国证 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1973年,双鹰基金改名 为索罗斯基金,资本额约1200万美元;1979年, 索罗斯将公司更名为量子公司。至1997年末, 量子基金已成为资产总值近60亿美元的巨型基 金。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万美元在1996年 底已增值至3亿美元,增长了3万倍。
悲壮,惨烈,惊心的1997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悲壮,惨烈,惊心的1997年香港金融保卫战X1997年香港金融保卫战金融风暴从泰铢贬值开始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零点的钟声响起,相信不同的人们激荡起的是不同的情感。
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神州大地一片欢腾,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而英国王储查尔斯则在他的日记里这样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
对于回归后香港的前景,有人怀疑,有人悲观,世界著名杂志《财富》甚至用了“香港之死”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封面标题,来预言香港的未来。
但是更多人送去的则是祝福,随着五星红旗一起升起的,是600万已经当家作主的香港同胞创造美好明天的信心与希望。
就在这个搅动起各种复杂情感的历史性时刻,一个有能力掀起世界经济血雨腥风的人物也把目光投向了香港,在他精心设计的一场金融风暴的作战地图上,他把香港选为他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东亚、东南亚地区掠夺财富的收官之地。
这个人就是索罗斯,一个在上世纪末震惊世界、让无数国家谈之色变的金融大鳄。
就在香港回归的的第二天,这位“金融大鳄”首先向泰国出手了。
1997年7月2日,一条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狂跌20%。
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把泰国经济一下子砸到了谷底。
很多富有的泰国人目瞪口呆地看着国际金融投机者从他们手里抢走了一切:家庭轿车被拖走、旅行计划被迫取消,一天前还在昂贵的私立学校读书的孩子们只能转到便宜的公立学校……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泰市大幅贬值犹如巨石击水,在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掀起了滔天巨浪。
7月11日,菲律宾央行在4次加息无效的情况下,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大幅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大幅贬值。
紧接着,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一夜之间,马来西亚排名前12位的富翁,仅在股票市场就损失了130亿美元。
8月14日,印尼中央银行宣布取消卢比汇率的波动幅度限制,卢比汇率就如同开闸之水,狂泄到历史最低点。
香港金融保卫战2篇
香港金融保卫战第一篇:香港金融保卫战近年来,香港金融市场面临了一场严峻的保卫战。
这场保卫战的背后是来自全球的金融动荡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以及香港自身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香港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金融市场,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对于保持经济繁荣和吸引国际投资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波动,香港面临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全球贸易战的爆发对香港的出口和国际贸易造成了重大冲击。
其次,内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也对香港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最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恶化,如不断升级的示威活动,也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香港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加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首先,香港应该继续拓展自身的金融业务,特别是增加对内地市场的开放。
与内地金融市场的合作将有助于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其次,香港应该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这可以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和规定来实现。
此外,香港还应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加强对金融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另外,香港还应积极应对人才流失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内地金融市场的崛起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金融从业人员选择离开香港前往内地或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发展。
为了留住人才,香港需要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发展机会,同时还要改善生活品质,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总体而言,香港金融保卫战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战役,但香港有着强大而稳定的金融基础。
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香港将能够战胜困难,保卫自己的金融市场,并持续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篇:香港金融保卫战在现代社会中,金融保卫战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香港而言,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领域的保护更显得紧迫。
然而,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挑战不仅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的漏洞。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一、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东南亚经济在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就指出东南亚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P·Krugman )指出,东亚奇迹并不是来源于总生产能力的增长,而是由于过度的投入、过高的投资、过速的资本流入、过量的人工资本输出,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所谓“经济奇迹”是不会长久的。
1995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Larry·Lau)、1996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戈尔斯坦(M·Goldstein)都指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
遗憾的是这些中肯的意见并未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经济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解决,经济不平衡现象愈演愈烈。
因美元对日元升值不已,使得与美元挂钩的泰铢强劲,导致泰国贸易账户恶化。
同时,被地产市场泡沫掩盖的泰国银行体制坏账问题十分严重。
泰国经济高度依靠外资特别是日本资本的大量流入,刺激了股市和地产市场上扬。
日本经济衰退,亦严重影响到泰国。
一方面日资大量撤出泰国,另一方面,泰国对日本的贸易出口大幅减少,贸易账户更趋恶化。
外贸赤字持续上升。
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大致相同,EIU Country Report,1996年、1997年为预测数。
1996年时,光在曼谷就有相当于200亿美元的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价格的崩溃其实无可避免。
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据银行业贷款总额的50%。
到1997年,一半以上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是坏账!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坏账从1990年的770亿铢猛增到1996年的1420亿铢。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办公楼宇的空置率达 25%,还有大量的在建项目。
同时,东南亚各国的外债迅猛增长,短期外债比重过大。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1997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主要是对冲基金及跨国银行)开始大举沽空泰铢,对冲基金在期市沽空泰铢的远期汇率,而跨国银行则在现货市场纷纷沽售泰铢。
香港金融保卫战
谢谢观看
香港金融保卫战
金融战争
01 概况
03 评价
目录
02 经过 04 思考
基本信息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1997年下半年,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 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 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 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评价
评价
1998年8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震动海内外,有人称之为世纪之战。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成功,不仅使自己化 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抵御亚洲金融风暴的能力,而且香港敢对国际大鳄说不,要求金融正义,为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自立自强、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树立了可贵的经验和范例,博得了海内外的赞许。
对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评价主要是围绕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对香港的汇率制度本身的评价;其二是对向来奉 行“积极不干预”自由政策的政府大举入市行动的评价。
由于经济体系的独特性,为了稳定香港的经济与金融市场,香港实行的是汇率制度,即以7.8港元兑换1美元 的比例盯住美元的制度。对于这种汇率制度,业界一直存有争议。反对者认为,由于无法保证香港与美国经济发 展的完全同步性,美元与港元的固定比率始终存在一个投机的空间,在投机者长期攻击下,这种制度的消亡在所 难免。而赞成者认为,香港的汇率制度始建于1983年。当时由于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受阻,引发市场出现大量抛售 港元、收购美元的现象,港府出于保护港元汇率,维护港人对香港未来信心而建立。历史也证明,在汇率制度下, 香港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香港有实行汇率制度的条件:香港一贯奉行谨慎财政政策;香港有 着庞大外汇储备;香港经济体系灵活,能够应对适度的经济波动;香港金融体制稳定,监管审慎以及香港有内地 蓬勃发展的经济后盾的强力支持等等。
香港汇率保卫战案例分析
《国际金融》案例分析题目:香港汇率保卫战案例分析学生姓名乔宇星学号201431056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金融硕士年级2014级1.案例背景1997年7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
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运用索罗斯独创的反射理论,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持久的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
1997年10月下旬,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获取巨利的国际炒家索罗斯将目标转向香港,先后于1997年10月、1998年1月、6月和8月四次阻击港汇、港股和恒指期货市场以图获取暴利。
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在这三大市场上与国际投机者展开了顽强的对抗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所谓联系汇率制,就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
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
换言之,货币基础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一致。
它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因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
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的话,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国家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三次均获暴利。
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推高拆息和利率。
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2.案例及其分析(1)案例国际炒家根据之前的炒作经验,为8月份在香港的外汇、股票现货和恒生指数期货三个市场上炒作做了周密的准备。
金融危机背景下香港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及成就
金融危机背景下香港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及成就一、背景介绍二、香港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及成就1. 减税政策2. 加大投资和基建3. 鼓励消费4. 优化营商环境5. 减轻企业负担三、案例分析1. 香港航空业复苏2. 刺激旅游业发展3.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4. 增强金融中心地位5. 养老保障新政四、总结背景介绍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一次以金融市场崩溃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危机。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球。
世界范围内的整个金融市场均受到了惊人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的结构性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香港的经济总是紧密联系着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与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因此,金融危机对于香港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香港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香港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及成就1. 减税政策为了减轻企业的税负,香港政府于2008年启动了一项减税计划,其中包括对所有公司减免它们在2007年度的税款。
各种刺激计划包括个人所得税减免、商业税收减免和对社会保障计划的增加支持。
此外,香港于2008年第四季度也宣布了降低财产税的计划,对于个人性和公司性拥有的物业,千余万市民将获得更低的税负。
以上。
这些减税政策的实施,为企业和个人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有效地提高了消费和投资。
2. 加大投资和基建香港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加大了对投资和基建的支持力度。
政府将这些资金投入到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市政工程项目中,以刺激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
例如,香港的高铁项目、天水围腹地综合发展计划、金架湾泊车场和香港玛莎集团总部等,都得到了大量的投资。
投资资金的注入,复苏了市场信心,同时为本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鼓励消费香港政府也采取措施鼓励消费,例如推出全港购物活动节等活动帮助商场吸引消费者,增加了销售额和就业机会。
政府还在其政策中提供身体和心理健康、文化、娱乐、旅游等各方面的配套。
4. 优化营商环境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包括加快企业注册、优化劳工法律以及精简行政程序等,以提高企业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业务流程保障的质量。
香港金融保卫战
香港金融保卫战在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波中,香港股票和外汇市场受到了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对冲基金的强烈冲击,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98年8月28日,600多万香港市民目光被锁定在位于港岛中环的香港联交所和香港期交所上。
因为8月28日是8月份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集团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十个交易日。
双方经过9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
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而在同月的14日一整天,香港政府仅动用了30亿港元吸纳蓝筹股,就将恒生指数由13日报收的6660点推高到7224点。
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高峰时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的日成交量历史最高记录。
下午开市后,抛售压力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在7800点以上。
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分别在7829点、7851点、790亿锁定。
1998年8月28日,对于众多国际炒家来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
香港股市在周边股市普遍下跌的不利条件下,仍能顶住国际炒家的抛售压力,大出炒家们的意料,也使炒家们在此战中惨败而归,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预以来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针对炒家们惯用的汇市、股市、期市的主体性投机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在这十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人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并抬高9月份股指起火。
在此之前,炒家们见了大量的8月份期指空仓,这样一来,即使它们转仓,成本亦很高,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已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的13%,就此而言,香港政府的胜利也是有代价的胜利。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三、博弈双方主要操作工具、机制 和手法
• 1997年10月—1999年11月,港府与国际炒 家进行4次交锋 • 国际炒家狙击香港主要是在三个领域兴风 作浪: • 一是货币现货及期货市场 • 二是证券现货及期货市场 • 三是传媒领域
对冲基金在香港的战术
借入 港元 卖出港元 购入美元 借出 美元
港元对美元 汇率贬值 股市 下跌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 是指将香港本地货币与美元挂钩,按照1美元兑7.8港 元的固定汇率进行港币发行与回收的一种货币制度。 • 港币由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发行。 • 根据香港法律,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发钞银行需要向 香港金融管理局交付美元,换取负债证明书;将美元 拨入外汇基金账户,用以作为发行纸币的依据;再按 照香港财政司规定的固定汇率发行等值港币。 • 其他银行(在香港称作持牌银行)以同样的汇率向发 钞银行存入美元,并获得等值港币。 • 在回收港币时外汇基金、发钞银行和持牌银行之间也 按1:7.8的固定汇率进行反方向操作。
金融危机一年后各股市指数的变化
指数 马来西亚 泰国 新加坡 香港 印尼 日本 1/7/97 闭市 30/6/98 闭市 跌幅 1078.9 527.3 1981.3 15196 731.6 20175 455.6 267.3 1066.7 8543 445.9 15830 57% 49% 46% 45% 39% 21%
• 挟着东南亚大胜的余威,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在1997年10月23日,他们 首次冲击香港市场,造成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一度狂升至300%,恒生指数和 期货指数下泻1000多点,大获而归。 • 10月风暴过后,炒家多次小规模狙击港元,利用汇率、股市和期市之间的互 动规律大肆投机,将香港戏称为他们的“超级提款机”。港府虽然在1998年 初和年中击退了炒家们狙击港元,守住了汇市,股市却一路狂泻,经济也跟 著陷入衰退。 • 为什么炒家在汇率上一无所获,还是一而再的进场抛售港币?---每一次港币 受到冲击,利率就上升,这势必打击到原已非常低沉的香港经济,股票市场 就应声而跌。 • 通过精心策划,索罗斯等炒家在1998年七月底八月初开始大规模狙击港 元的行动。 – 一方面利用日元疲软大肆散布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摇投资者对港元的 信心; – 另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大手抛出投机性的港元沽盘, – 同时在股市抛售来压低恒生指数,以及在恒指期货市场累积大量淡仓, • 指望在汇市、股市和期市相关连的市场上大获其利。 – 在八月份,量子基金已累积40亿美元的远期港元沽盘,占未来远期合约的 六成。在特区政府入市干预之前的19个交易日内,恒生指数急挫2000多 点。
现代金融战争形态研究——基于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案例分析
福 建 金 融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uinI si t o ia ca miit tr o r a ja n tt e f n n il oF u F Ad nsr os a
N O. 1 20l O Se i O. 4 ralN 11
暴 利 。特 区政 府 不得 已入 市 捍 卫 港 币 ,在 外 汇 市 场 上 大 量 抛 售 美 元 ,吸 纳港 币 ,在 股 票 市场 上 动
用 土 地 基 金 大 笔 吸 纳 蓝 筹 股 托 市 。特 区 政 府 虽 在 外 汇 市 场 上 抛 空 3 亿 美 元 遏 止 了港 币暴 跌 ,但 当 0
7
时银 行 同业 拆 息 率 一直 高企 ,致 使 股 市低 迷 。 此 后 ,相 同 的一 幕 又相 继 在 港 上 演 。1 9 年 8 日, 以 国 际炒 家 乔 治 ・索 罗斯 领 导 下 的美 国 9 8 月3
最 大 的对 冲 基 金——量 子 基 金 为 首 , 美林 、怡 富等 数 家 投 资 银 行和 对 冲基 金 同 时 向香 港 汇 市 、股
争 ( 融战争 )对 保 卫 国家安全 有 着非 常重 要 的意义 ,必须 建立 《 融 战争 学》 学科 体系 。对 1 9 年 金 金 97
香港 金融 保卫 战这 一具 体案例 的分 析 ,有助 于研 究证 券市 场 的金 融 战争形 态 、形式 、样式等 理论 问题 。
一
、
香 港 金 融 保 卫 战 的 经 过
收 稿 日期 :2 0 - 0 91- 1 0 2 作者 简介 :柯原 ( 5一 ) 1 9 6 ,男,福建 连江人 ,教授 ,研 究方 向为证券投 资、基金 管理 与金 融风 险管理 ;方 杰
香港金融保卫战
香港金融保卫战香港金融保卫战近年来,香港金融业面临了严重的压力和挑战。
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香港的地位受到了严峻考验。
另一方面,香港特区政府亦面临内外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给香港金融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为了保护和巩固香港的金融实力,香港金融保卫战迫在眉睫。
首先,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核心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
金融稳定是任何金融中心的生命线,对于香港而言尤为重要。
因此,特区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金融业的稳定运行。
特别是在监管科技和风险评估方面,特区政府应不断更新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能。
其次,香港金融保卫战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区政府需要改善香港的商业环境。
特别是在营商环境、税收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特区政府应制定更加友好和具有竞争力的政策。
同时,特区政府还应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第三,香港金融保卫战亦需要加强金融人才培养。
作为一个金融中心,香港需要拥有高素质和专业化的金融从业人员。
为此,特区政府应加大对金融教育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培训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金融行业。
特区政府还应与高等学府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动金融人才培养的工作。
此外,在推动和保护香港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支持与投入。
金融科技是全球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香港亦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金融科技产业。
在此过程中,特区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实践。
特区政府还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指导,保障金融科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香港金融保卫战需要加强与内地金融市场的合作与交流。
内地市场作为全球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香港金融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推动香港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特区政府应积极促进与内地市场的对接,推动金融交易、资本流动和投资合作。
特区政府还应加强与内地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