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价值论
关于价值的确定的五种理论
阿毛说:"听您这么一说,我感觉还真是这么回事.卖家先报个高价,我还个低价,然后卖家往下让,我往上让,当双方的价格达成一致了,就可以成交了."
大老板说:"没错,一开始,买卖双方都会刺探对方的心理承受价位.从孙子兵法来说,叫知己知彼.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实实在在地发现,买家的最高心理承受价位,和卖方的最低心理承受价位,中间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这桩交易总的利益.比如,你对这件衣服的最高心理承受价位是100块,卖家的最低心理承受价位是40块.那么这场交易总的利益就是60块.你们将为这个60块进行博弈."
大老板继续说:"到了你们讨价还价的时候,你们会换位思考,你会估计,卖家最低多少钱能卖给你,他的底线是多少,也就是在估计,衣服的成本,这个时候,你充当了生产费用论学者.同时,卖家也在估计,你最多愿意出多少钱,你的底线是多少,也就是在估计,衣服给你带来的效用价值,这个时候,他充当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学者."
四,供求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但是对于商品价值的最终决定因素究竟是什么却没有给出答案.
五,均衡价格论,是1890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综合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各种价值理论,提出的.在均衡价格论中,商品价值是由影响商品供求的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均衡价格论改变了价值决定因素一元论的定式,使价值成为效用,成本费用,供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并以均衡价格的形式出现.此后,均衡价格论一直被西方经济学沿用,成为一种在西方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价值理论.
大老板用手点了几下鼠标,阿毛看到了下面的文字:
人类对价值的认识,是对商品经济本质的一种基本认识.
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边边效用价边边边塞边和边巴边克——边边效用理边的最初形式是由以杰文斯、边格边和瓦边拉斯边代表的持有边边效用思想的一批学者提出的~他边分边立地效用的角度直接究了边物的价边边边~得出了各自非常接近于边来独从研边效用定价边的边点~而边最边形成的边边效用价边边打下了必要的理边基边。
后边塞边在其《边边价决从来边的起源和主要边律》一文中率先使用了边边效用一边~后边巴边克在其著作《边本边边边》和边塞边在随《自然价边》一边中系边地边述了有边边边效用的边边~才使得边边理边更加边于完善泛流边。
所以在分并广析边边效理边边~边塞边和边巴边克是比边有边威性的代表~我边就以他边边人的著作分析边边效用价边边来的容。
内边上边~边边效用理边不但边肯定了效用的意边~而且边度和目的更加明边~把效用从体来决确看成是定价边的惟一因素~边而想通边量度效用直接衡量价边。
边就像杰文斯所边的那边,决来“反边的思考究~使我得到一边边有分新奇的意边。
,价边完全定于效用。
”与研几即边此边塞边1在《自然价边》一边中作了更边边的边明,“边新理边是下列命边出边的~边物的价边自边物个从旧即来的效用~或者~边一边法~自边物所保边的需要的边足。
可是~人边要边边价边定律~就一定要个来先得需要定律。
如今~在边边究中~我边边边边边一件事边,使在同一人身上~使在一定懂研即个即的边边下~边同边边西的需要却有十分不同的强度~边通边边物的使用而需要已边得到边足的程状况度而。
但是~由于边物的使用定于一人所边有的边物量~边物量便边需要的价有异决个数数估决定性的影~而边价边本身的源有定性的影。
”响从来决响2边塞边提到的需要定律是由戈森边边出的~后被边戈森需要边和定律。
戈森在其著作《人边来称交边边律人边行边准边的边展》中边边,“如果我边边边不地边足同一边享受~那边边同一边享受的量就与断会断减达不边~直至最边边到边和。
”在享受边程中边有边边的特征,“如果我边重边以前已边足边的3享受~享受量也边生边似的边~在重边边足享受的边程中~不边边生边似的边~而且初始感会减会减到的享受量也边得更小~重边享受边感到其边享受的边边更短~边和感边边出边得更早。
边际效用价值论辩析
一
、
效用 价值 的基础 : 商 品的质 与量
而递减 。 德 国的亨 利希 ・ 戈森( H e i n r i e h G o s s e n ) 是这 个理论 的 先驱 , 他有 两个 基本 假设 : 一是认 为 同一物 品 给人所 带来 的 “ 享乐 程度 ” , 会 随着 物 品消 费序数 的增 加 而递减 ; 二 是认 为 要在 多种 物 品的 消费 中取 得最 大享 乐 ,应 当使 相 同的 时间
一
6
5
5
4
4
3
3
2
2
1
l
4
3 2
3
2 l
2
l
l
个与第二个…. . 都相 同 , 不可能随次序的变化而变化 , 也不可
1
O
能 随着 不同商 品的组 合而变化 。只有消费才能 影响它 的质 与 量: 如食品越吃越少 , 衣服 、 靴子越穿越旧 , 其效用渐减 。反之 , 食 品序 数的增加 、 不 同食 品的组合 ( 不是混合 ) , 不会影 响各 自 的味道 、 营养等性能 , 也不会影 响它本身 的重量 , 所以不会 影响
物质属性它就不可能存在 。 而物质属性又必须从 “ 质” 与“ 量” 两
等原 理 ” 。这两 个基 本假设 , 发 展成 为 西方 经 济学 的基本 定
个方 面来考察 , 任何物品( 商 品) , 都是 质与量 的统一体。
“ 质” 是指物 的有用性 质 , 不同性质 的商品有不 同的效 用 , 如小 麦可以吃、 衣服可 以穿 、 家具 、 木材可以用等等。同一 种类 的有用物 可以有不 同的性质 , 如小 麦可以有春麦 、 冬麦 , 木材有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价值论概述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基础。
依照这个理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并以稀少性为条件;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不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由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物品效用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边际效用价值论被用来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提出的,后由奥地利的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发展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
其特点是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
它还提出了市场价格论,认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庞巴维克。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边际效用学派理论的核心和基础。
边际效用价值论者认为,商品价值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效用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边际效用则指每增加购买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边际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价值并非实体,也不是商品的内在客观属性。
价值无非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与评价”。
他们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价值的形成还要以物品的稀缺性为前提。
稀缺性与效用相结合才是价值形式的充分必要条件。
这里稀缺性是指物品供给的有限性。
效用论者是这样阐述他们的观点的:物品只有在对满足人的欲望来说是稀少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人们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的评价,表现为价值,而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边际效用”。
效用论者认为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其不断被满足而递减。
如果供给无限则欲望可能减至零甚至产生负效用,即达到饱和甚至厌恶的状态。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理论的比较
来源于主观评价。
边际效用价值论不劳动价值理论的联系
商品使用价值的作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关于商品使用价值(效用)作用 的问题上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承认使用价值对价值有重要作用,但二者区别 在于“如何作用”。马克思认为价值不使用价值是统一不商品体内的两因素, 二者互相依赖,丌可分割。使用价值是价值存在的前提,是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没有使用价值则失去了价值存在的基础。可见马克思和边际效用论者几 乎同样重规使用价值。但遗憾的是边际效用论者在这一问题走上了歧途。他 们过于强调商品效用带给人的主观上的满足,而忽略了交换和交换背后的社 会经济关系,并倒向了唯心主义价值观,过分夸大了效用的作用,认为效用 决定价值,效用是价值的源泉,只讲效用而抛弃了生产效用的劳动。
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在19世
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 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 拉提出的,后由奥地利的庞巴 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収展的资产 阶级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基 础。依照这个理论,商品的价值叏决于效用,
并以稀少性为条件;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丌
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
一.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 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第二. 二.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 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产生使用价值.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反
映的是人不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 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创造价值的过程以及劳动的凝结。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价值的衡量标准丌同
边际效用
消费者消费商品获得效用的前提是必须购买商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货币也具有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的特点:对于收入水平不同的人来说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同;就同一个人来说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相同
[编辑本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小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效用价值论(主观价值论)的价值尺度是指满足人的最后的也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效用价值论在17~18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中已有明确表述。英国经济学家 N.巴本曾用物品的效用来说明物品的价值。意大利经济学家 F.加利亚尼明确指出,价值是物品同人的需求的比率,价值取决于交换当事人对商品效用的估价,或者说,由效用和物品的稀少性决定。18世纪下半期和19世纪初,劳动价值理论得到发展,效用价值论处于踏步不前的状况。19世纪30年代以后,边际效用价值论逐渐发展。英国经济学家W.F.劳埃德在1833年提出,商品价值只表示人对商品的心理享受,取决于人的欲望和人对物品的估价,人的欲望和估价会随物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并在被满足和不被满足的欲望之间的边际上表现出来,从而实际上区分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同时期,爱尔兰经济学家M.朗菲尔德也认为,物品市场价格总是由能够引起实际购买的最低程度需求强度来调节的。1854年德国经济学家H.H.戈森提出人类满足需求的三条定理:①欲望或效用递减定理,即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递减。②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③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条件下,要取得更多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这三条定理后来被称为戈森定理。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奥地利经济学家C.门格尔和法国经济学家 M.-E.-L.瓦尔拉斯各自独立提出比较完整的边际效用价值论,成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始人。19世纪80~90年代,边际效用价值论发展为两个支流,一支是以奥地利的门格尔及其学生F.von维塞尔和E.von柏姆-巴维克为代表的心理学派,另一支为瓦尔拉斯及其继承者V.帕雷托为代表的数理学派。在帕雷托等人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效用后,边际效用价值论又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根据边际效用价值论,价值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起源于效用,又以物品稀缺性为条件。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欲望的不断满足而递减。如果物品数量无限,欲望可以得到完全的满足,欲望强度就会递减到零。但数量无限的物品只限于空气、阳光等少数几种,其他绝大部分物品的数量是有限的。在供给有限条件下,人们不得不在欲望达到饱和以前某一点放弃他的满足。为取得最大限度满足,应把数量有限的物品在各种欲望间做适当分配 , 使各种欲望被 满足的程度相等,这样 , 各种欲望都要在达到完全满足 之前某一点停止下来。这个停止点上的欲望必然是一系列递减的欲望中最后被满足的最不重要的欲望,处于被满足与不被满足的边沿上,这就是边际欲望;物品满足边际欲望的能力就是物品的边际效用。由于这个边际效用最能显示物品价值量的变动,即随物品数量增减而发生相反方向的价值变动,所以,边际效用可以作为价值尺度。边际效用一词,由维塞尔首创,用来概括满足人的最后的也即最小的欲望的那一单位的商品的效用,后被沿用下来。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在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上,分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大派别。基数效用论者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论者采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基数效用论者将效用分为总效用(TOTAL UTILITY)&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论的名词解释
边际效用论的名词解释边际效用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用于解释人类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们对一种特定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消费量会逐渐减少,直至达到饱和点。
在边际效用论中,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两个概念:边际效用和总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额外消费的效用。
总效用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整体消费效用。
边际效用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
假设你是一位爱好甜食的人,当你吃到第一块巧克力时,你会非常享受它的味道,这是因为这是你吃到的第一块巧克力,它给你带来了新鲜感和满足感。
但是,当你吃到第二块、第三块巧克力时,你可能会觉得它们的味道已经没有第一块那么新鲜和满足了。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一个例子:随着你持续消费巧克力,每一块巧克力给你带来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的递减性质即表现在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上。
比如,在一个酷暑的夏天,你可能会第一次购买一瓶冰可乐,这时候冰可乐给你的解渴感非常强烈,享受度很高。
然而,当你再次购买第二瓶冰可乐时,它并不像第一瓶那样特别解渴,给你带来的效用也不会像第一瓶一样多。
在实际生活中,边际效用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在市场调研、产品定价和消费模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边际效用的理念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在产品或服务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合理确定产品数量和规模。
此外,边际效用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差异化的产品策略,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在企业层面,边际效用在个人消费决策中也有应用的价值。
对于个人来说,边际效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我们的消费行为,避免过度消费和资源浪费。
当我们在购买一种商品或服务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它给我们带来的边际效用是否值得我们为之付出。
边际效用论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在满足基本需求后,继续追求更多的数量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边际效用的递减性质告诉我们,过度消费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幸福感。
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维塞尔和庞巴维克边际效用理论的最初形式是由以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持有边际效用思想的一批学者提出来的,他们分别独立地从效用的角度直接研究了财物的价值问题,得出了各自非常接近于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观点,从而为最终形成的边际效用价值论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后来维塞尔在其《经济价值的起源和主要规律》一文中率先使用了边际效用一词,随后庞巴维克在其著作《资本实证论》和维塞尔在《自然价值》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有关边际效用的问题,才使得这种理论更加趋于完善并广泛流传。
所以在分析边际效理论时,维塞尔和庞巴维克是比较有权威性的代表,我们就以他们俩人的著作来分析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内容。
从总体上来讲,边际效用理论不但坚决肯定了效用的意义,而且态度和目的更加明确,把效用看成是决定价值的惟一因素,进而想通过量度效用来直接衡量价值。
这就像杰文斯所说的那样:“反复的思考与研究,使我得到一种颇有几分新奇的意见。
即:价值完全定于效用。
”1对此维塞尔在《自然价值》一书中作了更详细的说明:“这个新理论是从下列旧命题出发的,即财物的价值来自财物的效用,或者,换一个说法,来自财物所保证的需要的满足。
可是,人们要发现价值定律,就一定要先懂得需要定律。
如今,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件事实: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即使在一定的经济状况下,对同样东西的需要却有十分不同的强度,视通过财物的使用而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程度而异。
但是,由于财物的使用决定于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数量,财物数量便对需要的估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对价值本身的来源有决定性的影响。
”2维塞尔提到的需要定律是由戈森总结出来的,后被称为戈森需要饱和定律。
戈森在其著作《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中认为:“如果我们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受,那么这同一种享受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最终达到饱和。
”3在享受过程中还有这样的特征:“如果我们重复以前已满足过的享受,享受量也会发生类似的递减;在重复满足享受的过程中,不仅会发生类似的递减,而且初始感到的享受量也会变得更小,重复享受时感到其为享受的时间更短,饱和感觉则出现得更早。
《资本论》的三个重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李江岳麓讲坛《资本论》的三个重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之上。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资本论》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大成,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然而这部科学巨著从一问世就遭到了敌对势力的诋毁,今天仍有人想通过否定《资本论》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
对此我们决不能置之不理。
本文就《资本论》中最遭敌对势力攻击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谈些认识。
劳动价值论经济学的价值概念是指商品的价值。
那么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家都曾进行过论述。
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供求论”“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论”。
“供求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是由商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决定的。
某种商品的需求越是超过供给,这种商品的价值越大;反之越小。
“生产费用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劳动、资本、自然力共同作用决定的。
生产商品时要对使用劳动力、资本、自然力支付费用,这三者的费用决定商品的价值。
“边际效用论”认为,价值起源于效用,又以物品稀缺性为条件。
某种物品的数量越多,该物品用来满足最后欲望(边际欲望)的效用越低。
所谓边际效用就是物品满足最后欲望的程度,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边际效用决定的。
与庸俗经济学不一样,起源于威廉·配第,经由亚当·斯密而到大卫·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派则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这一原理。
配第最早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
斯密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指出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它的使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劳动决定的,并且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归结为无差别的一般社会劳动。
李嘉图更是明确指出“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规定商品的交换价值”。
他还克服了斯密的商品价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决定的局限,认为生产出来的价值无论怎么划分,都不会影响到价值的大小;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并不影响劳动决定价值这一原理,并指出,商品价值不仅由生产中新加入的劳动来决定,而且还由物化劳动来决定。
效用价值论的应用
效用价值论的应用效用价值论是经济学中一种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商品价格的理论框架。
它基于边际效用的概念,即人们在消费一种商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效用价值论在经济学和决策理论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商品定价:在效用价值论中,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表明,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小。
这对商品定价具有指导意义,帮助企业了解在市场上定价策略时应考虑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商品的售价应该与其提供的边际效用相匹配,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满足和最大程度的利润。
2.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理性地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即在有限的资源下选择能够提供最大满足的组合。
效用价值论为分析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提供了框架,有助于预测消费者在面临不同选择时的行为。
3.福利经济学:在福利经济学中,效用价值论被用于分析公共政策对社会总体福祉的影响。
通过考虑个体效用的总和,经济学家可以评估不同政策选择的社会效果,以找到最能够提高整体福祉的政策。
4.人力资源管理:在雇佣劳动力时,效用价值论可用于解释员工对不同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的偏好。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效用函数来优化薪酬和福利体系,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
5.市场竞争分析:在竞争市场中,效用价值论有助于分析不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相对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效用或改进服务,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6.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中,效用价值论有助于理解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效用函数。
投资组合理论利用效用价值论的思想来优化资产配置,以实现投资者在风险和回报之间的最佳平衡。
这些应用显示了效用价值论在多个经济学和决策领域的重要性,为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班级:CMA81 姓名:董轩岑学号:0811024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效用价值论的产生然后如何发展到边际效应价值论的,同时还阐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应用和贡献。
关键词:效用价值论产生边际效用发展贡献一、概述效用价值论(utility theory of value)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
它同劳动价值论相对立。
在19世纪60年代前主要表现为一般效用论 .自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表现为边际效用论。
效用价值论的基础是:①欲望或效用递减定理,即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是递减的。
②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
③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条件下,要取得更多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
二、产生把商品交换的基础归结为物品效用的观点,在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教会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中已见端倪。
这种观点同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和以消费为特征的经济要求相吻合,也是当时商品生产和交换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反映。
三、发展效用价值论在17~18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中有了明确的表述和充分的发挥。
英国早期经济学家N.巴本(1640~1698)是最早明确表述效用价值观点的思想家之一。
他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无用之物,便无价值;物品效用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一切物品能满足人类天生的肉体和精神欲望,才成为有用的东西,从而才有价值。
意大利经济学家F.加利亚尼(1728~1787)是最初提出主观效用价值观点的人之一。
他认为,价值是物品同人的需求的比率,价值取决于交换当事人对商品效用的估价。
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是效用价值论在17~18世纪上半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效用价值论在18世纪下半期和19世纪初期处于踏步不前状态。
边际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基础
边际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基础边际主义(marginalism)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其理论基础的经济学流派,起源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主要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其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
根据目前可获得的文献资料显示,边际效用价值论最早由比方道尔夫在1675年发表的《人与市民的义务》中提出,后来被比尔拉马基所转述,发表在他死后才出版的《自然法的基本原理》(1754)一书中,并由此影响到瓦尔拉有关边际分析的思想。
1738年,瑞士数学家伯努里在《测定风险新理论之解说》中也提出了边际效用的概念,此后还有意大利经济学家加利阿尼和杰诺维西、法国哲学家孔狄亚克、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以及爱尔兰经济学家朗菲尔德、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和劳埃德、法国数学家古诺、法国工程师杜布依和德国经济学家戈森等边际分析的先驱者。
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分析基础,在瓦尔拉、杰文斯、门格尔之后,对边际主义做出重要贡献的还有维塞尔、庞巴维克、埃奇沃思、威克斯蒂德、帕累托、巴罗尼、克拉克、费雪、陶西格、奈特等人。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边际分析边际主义学派在方法论上反对德国历史学派,他们主张抽象演绎法,认为经济生活反映人们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及其选择关系。
认为人在经济方面的行为及其后果是由需求决定的,并假定每个人行为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满足。
边际主义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从个人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出发,就能够解释整个社会经济现象。
个人为了追求需求的满足,就要适当地处理同周围有限资源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观心理活动和行为,就成为该学派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论证的依据和典型模式。
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论。
根据这个理论,商品的价值是一种表示人对商品的感觉和评价的主观心理,主要关注于商品给人带来的满足程度。
简述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应价值论
简述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应价值论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应价值论,也称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
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旨在解释一个人做出决定的动机及其测量经济活动从而获得最大化利益。
该理论认为,经济活动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消费者收益,即消费者从消费或购买某项商品所获得的最大收益。
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强调,消费者可以在支付一定价格购买某项商品或服务时,无论一项商品的总价格有多高,消费者都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将所购买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程度。
因为,消费者可以借此获得更大的收益。
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主要基于“收益最大化原则”,假定消费者总是会选择提供最大收益的商品或服务,即便他们有时候可能会付出更多的成本来达到这一目的。
换句话说,消费者会选择一些他们认为会获得最大收益的商品或服务,而不是简单地看到价格最低的商品或服务,以获得最大的节省。
因此,消费者在他们看来,支付更高的价格也是有利可图的,只要这将带来更大的收益。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收益最大化原则”,即消费者应当理解一种商品收益与其支付成本之间的特定关系。
该理论通过消费者收益最大化原则,认识到消费者支付更高价格以获得最大收益。
边际效用价值论也告诉我们,产品前边或后边线性效用递减,每增加一点收益的成本会递减,消费者的收益必然会在一定幅度内不断降低。
另外,边际效用价值论同时告知我们,尽管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但是只要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经济合理,则消费者仍然有意愿购买,他们会比较综合购买的价值权衡测算,选择收益与成本最佳匹配的商品或服务。
总而言之,边际效用价值论属于西方经济学中更加根源性的基础理论,Double提供得让我们更好理解消费者行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经济活动的机制,也为政府在经济政策制定中,实现效用最大化提供了参考。
“边际效用”与“边际价值理论”的解释
“边际效用”与“边际价值理论”的解释Marginal utility: The least important use to which a unit of a contemplated supply of identical goods can be put. It is this least importantor marginal use which is weighed or considered when one chooses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his supply by one unit, since this is the use (or value) which is tobe obtained or renounced.边际效用:预期一定量的同质商品被投入使用时,最不重要的那个用途。
当一个人选择增加或减少他的一单位供给时,正是这个最不重要的或边际用途会被权衡或考虑,因为要获得或放弃的正是这个用途(或价值)。
Marginal theory of value: The theory that the value assignedto any good is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its use in removing some felt uneasiness and that the value of any unit of a supply of identical goods is the value assigned to the least important(or marginal)use for which the contemplated number of available units are expected to be used. This is so because a judgment of value always refers solely to the supply with which aconcrete choice is concerned, for it is only the use of this specific (marginal)supply that one must decide to acquire or forego. Since each additional unit of an identical good will be allocated to a lesser valued use than was previously possible, the value attached to each additional(marginal) unit will be lowerthan that assigned to previously held units. Conversely, with each decrease inthe number of units held, there will be an increase in the value of the least important(marginal) use to which the decreased available supply can be applied.The marginal theory of value is the subjective theory of value which is basic to all the theories of Austrian School of Economics.边际价值理论:赋予任何商品的价值,是它被用于消除被感知到的某些不适时所具有的重要性。
边际效用价值论哲学小词典
边际效用价值论哲学小词典?
答: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它的边际效用的主观评价。
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边际效用”,即每增加购买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者包括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和维塞尔等,其中门格尔被认为是这一理论的创始人。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商品的价值并非实体,也不是商品的内在客观属性,而是反映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
这一评价基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即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消费该商品中得到的满足感逐渐减少。
因此,商品的价值是由消费者对它的边际效用的主观评价决定的。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市场价格论。
这一理论认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而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又因人而异,因此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经济学中价值与效用的分离,将价值与效用统一起来,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一理论也引发了许多关于价值、效用和满足感的哲学思考,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班级:CMA81 姓名:董轩岑学号:0811024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效用价值论的产生然后如何发展到边际效应价值论的,同时还阐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应用和贡献。
关键词:效用价值论产生边际效用发展贡献一、概述效用价值论(utility theory of value)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
它同劳动价值论相对立。
在19世纪60年代前主要表现为一般效用论 .自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表现为边际效用论。
效用价值论的基础是:①欲望或效用递减定理,即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是递减的。
②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
③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条件下,要取得更多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
二、产生把商品交换的基础归结为物品效用的观点,在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教会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中已见端倪。
这种观点同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和以消费为特征的经济要求相吻合,也是当时商品生产和交换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反映。
三、发展效用价值论在17~18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中有了明确的表述和充分的发挥。
英国早期经济学家N.巴本(1640~1698)是最早明确表述效用价值观点的思想家之一。
他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无用之物,便无价值;物品效用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一切物品能满足人类天生的肉体和精神欲望,才成为有用的东西,从而才有价值。
意大利经济学家F.加利亚尼(1728~1787)是最初提出主观效用价值观点的人之一。
他认为,价值是物品同人的需求的比率,价值取决于交换当事人对商品效用的估价。
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是效用价值论在17~18世纪上半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效用价值论在18世纪下半期和19世纪初期处于踏步不前状态。
边际效用详细资料大全
边际效用详细资料大全边际效用一译“界限效用”。
边际效用价值论重要概念。
指最后一个消费单位即边际单位的最小效用。
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先后于1871-1874年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效用的主观评价;人们在消费一种商品时,每增加一个单位,增加的效用就递减;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最小;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
门格尔的学生、奥地利经济学家维塞尔首先称这最小效用为“边际效用”。
基本介绍•中文名:边际效用•外文名:marginal utility•简介:消费数量的增加所带来的新增效用•递减原因:人的欲望多种多样、永无止境基本定义,基本概念,递减规律,价值悖论,货币,递减规律,特点,需求定理,事例论证,基本定义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数增加所引起的因变数的增加量。
在边际效用中,自变数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数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
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基本概念经济学中边际效用价值论(主观价值论)的价值尺度是指满足人的最后的也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效用价值论在17~18世纪上半期经济学著作中已有明确表述。
英国经济学家N.巴本曾用物品的效用来说明物品的价值。
义大利经济学家F.加利亚尼明确指出,价值是物品同人的需求的比率,价值取决于交换当事人对商品效用的估价,或者说,由效用和物品的稀少性(scarcity)决定。
18世纪下半期和19世纪初,劳动价值理论得到发展,效用价值论处于踏步不前的状况。
19世纪30年代以后,边际效用价值论逐渐发展。
英国经济学家W.F.劳埃德在1833年提出,商品价值只表示人对商品的心理享受,取决于人的欲望和人对物品的估价,人的欲望和估价会随物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并在被满足和不被满足的欲望之间的边际上表现出来,从而实际上区分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区别在于其价值观的根本对立。
效用论者认为价值不是商品的内在属性,而是人对商品的感觉与评价,效用是价值的源泉。由于效用论者将效用衡量的标准主观化从而使边际效用价值实际上成为主观的产物,将价值的形成与决定同劳动生产完全割裂,使商品价值成为纯粹意义上的一个心理范畴。马克思劳动价值则是客观的价值论,它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客观性出发,系统阐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以及劳动的凝结。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强调了价值的社会经济关系含义;均衡价格论侧重于将价值分析看作商品价格的分析;效用价值论则主张将价值列为主观的感觉评价或称心理感受。
(五)三者的联系
劳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在根本观点上的对立之外还存在着联系。
供求作用
首先,劳动价值论与均衡价值论在供求作用与价格的关系上有共同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就价值量的决定从商品单个量的角度来分析的。而第二种意义则指由社会需求决定的该行业生产社会所需该商品总量所需的劳动时间。这一含义的劳动时间是总量的分析,它对价值的实现起决定作用。而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分析,实质上讲就是社会总供给要与总需求相一致,只有这样,商品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点与均衡论者的观点并不矛盾。
(一)边际效用价值论概述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庞巴维克。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边际效用学派理论的核心和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者认为,商品价值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效用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边际效用则指每增加购买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边际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价值并非实体,也不是商品的内在客观属性。价值无非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与评价”。他们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价值的形成还要以物品的稀缺性为前提。稀缺性与效用相结合才是价值形式的充分必要条件。这里稀缺性是指物品供给的有限性。效用论者是这样阐述他们的观点的:物品只有在对满足人的欲望来说是稀少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人们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的评价,表现为价值,而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边际效用”。效用论者认为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其不断被满足而递减。如果供给无限则欲望可能减至零甚至产生负效用,即达到饱和甚至厌恶的状态。于是,物品的边际效用,从而它的价值会随供给增加会随之减少甚至消失。边际效用论者还提出了以主观价值论为基础的市场价格论,并称之为“客观价值论”,并将主观价值论与供求均衡论结合起来。认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价值论,它割裂了商品的价值与劳动过程之间的联系,将价值这一客观历史范畴说成一种自然永恒的心理范畴,妄图以主观评价做为衡量价值的尺度,他们声称劳动无法衡量,却不知主观评价更无法衡量。显然,效用论者歪曲了市场价格理论和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深渊。
第三;对价值实质认识的差异
马克思认为价值在实质上是抽象劳动的凝结,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就是商品带来的满足程度,与生产者的劳动、社会关系毫无联系,只是效用的主观体现。
(四)均衡价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区别
均衡价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较为重要的两大学派。他们的区别在于均衡论主要从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分析了供求对价格的影响和价格如何在供求作用下达成均衡价格,从而提出均衡价格决定商品价值。均衡论者主要是对市场供求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分析。边际效用论者则从商品的稀缺性和商品效用入手,分析效用对消费者的作用,从而得出效用决定价值的结论。这一观点单纯考虑了效用与价值的关系。此外,均衡论与效用论的区别还明显表现为客观和主观的区别。如果说均衡论只是一种未深入实质的现象分析,那么效用论者的价值观则纯粹是一种心理分析。
第一:对价值的衡量标准不同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价值量有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是人对商品满足欲望程度的感觉和评价。由于主观评价常因主题不同而迥异,必然使价值的衡量缺乏统一的标准。
第二:对价值来源认识上的不同
马克思认为价值的源泉是唯一的,即人类的劳动,而且是活劳动。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由于商品效用与人的欲望之间的满足关系而引起的感觉和评价,即价值来源于主观评价。
在分析方法上的互相引入
此外,均衡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之间也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分析方法上的互相引入。马歇尔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引入了“边际增量”和“效用分析”。他认为考察经济现象时边际增量比总量更重要。因此,他运用边际增量分析来说明需求和供给,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他的整个理论。同样,边际效用论者也将均衡分析法引入了他们的经济学。并以此作为其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石,提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目录 边际效ຫໍສະໝຸດ 价值论概述 与劳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的关系
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区别概述
第一:对价值的衡量标准不同
第二:对价值来源认识上的不同
第三;对价值实质认识的差异
均衡价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区别
三者的联系供求作用
商品使用价值的作用
在分析方法上的互相引入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分配价值论的关系边际效用价值论概述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万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提出的,后由奥地利的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发展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其特点是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它还提出了市场价格论,认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二)与劳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的关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均衡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根本对立在于价值本质和价值决定问题上的对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的实质是处于凝结状态的人类抽象劳动,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或者说是由供求所决定的商品的均衡价格所决定的。马歇尔主要是通过分析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下的均衡价格来分析商品价值的。马克思则是从生产领域入手,对价值的形成、决定,表现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马克思并没有否认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这一点不仅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中有过论述,而且在第三卷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中在关于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部分也有过论述。可为何马克思没有反对的供求关系作用会成为马歇尔批驳劳动价值论的根据呢?对均衡价值论者的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首先,均衡价值论者以价格的概念替换了价值,而他们所谓的价值是没有价值实体的。他们认为“价值”是由供求决定的,而供求作用直接决定的又是市场价格。他们通过对供求作用的分析得出了市场供求均衡时的价格,发现该“价格”是最完美的,是价值最充分的表现,从而提出市场价格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显然这里均衡论者只在对价格进行分析而不是对价值的分析,因此其结论必然是错误的。其次,均衡分析是一种停留在事物表面的分析。价格受供求影响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道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一切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直接合而为一,那么科学的存在就会成为多余。价值与价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均衡论者显然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只是对市场价格做的一种现象形态的分析。
商品使用价值的作用
其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关于商品使用价值(效用)作用的问题上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承认使用价值对价值有重要作用,但二者区别在于“如何作用”。马克思认为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统一与商品体内的两因素,二者互相依赖,不可分割。使用价值是价值存在的前提,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失去了价值存在的基础。可见马克思和边际效用论者几乎同样重视使用价值。但遗憾的是边际效用论者在这一问题走上了歧途。他们过于强调商品效用带给人的主观上的满足,而忽略了交换和交换背后的社会经济关系,并倒向了唯心主义价值观,过分夸大了效用的作用,认为效用决定价值,效用是价值的源泉,只讲效用而抛弃了生产效用的劳动。
(六)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分配价值论的关系
商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是客观的,不随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商品的效用也是难以计量的。如果把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叫做商品的效用,是机械的,而认为这种效用可以计量,则更是形而上学的。对某一商品,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应该是差不多的,只是购买力不同。例如白米饭可以充饥,并且味道肯定比米糠好,尽管依各人的饭量不同,会影响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大家的主观感受应该是差不多的,对于经济学,其差异可不考虑。之所以一些人吃白米饭,另一些人吃米糠,是因为他们的购买力不同。因此,影响商品价格的,不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而是他们的购买力——社会产品分配能力,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已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有限,其不同的爱好,也会影响价格,但是暂时的,因为供给的变化——生产关系决定了价格的运动。即消费者的不同爱好,最终影响的,是商品供给量。 商品的效用与商品价格是不能相联系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发展史,实质上是逐渐脱离效用,成为单纯研究商品价格——社会产品分配能力的过程。现代西方经济学,设定“一个单价货币所代表的边际效用,为一个单位效用,就是把商品的效用与商品价格机械地相联系的,而没有科学论证。认为边际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还不如认为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边际承受能力——边际需求价格;或者边际效用是生产者对商品价格的边际承受能力——边际供给价格。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本质上就是这样。边际效用——商品价值量或价格,是指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边际承受能力——边际需求价格;边际生产力——商品价值量或价格,是指生产者对商品价格的边际承受能力——边际供给价格。 边际效用价值论本身,并没有回答边际效用(价值量)如何决定商品价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只是一个运动形式,边际效用(价值量)本身,需要市场商品供给来决定。而市场商品供给,该理论又认为应由边际效用来决定,产生循环论证。实际上,市场商品供给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从而商品供给决定了边际效用——商品价值量或价格(边际供给或需求价格),是生产关系运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