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教案

合集下载

《清明上河图》教案

《清明上河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清明上河图》教案适用年级:高中学科领域: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2. 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

二、教学准备教材或教具:《清明上河图》画卷、相关PPT、视频资料等。

教学场地:教室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Step 2:欣赏画卷(10分钟)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画卷,学生欣赏并自由发表对作品的初步感受。

Step 3:作品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Step 4:文化解读(10分钟)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宋代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四、作业布置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解释《清明上河图》中所表现出的宋代都市生活和文化特色。

2. 学生尝试创作以《清明上河图》为灵感来源的绘画或手工艺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学习宋代艺术风格。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2. 综合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清明上河图》的构图、颜色、人物、物品、背景等要素;2.能够模仿《清明上河图》的画风,绘制自己的版本;3.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增强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作者;2.分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颜色、人物、物品、背景等要素;3.指导幼儿模仿《清明上河图》的画风,绘制自己的版本;4.贴近幼儿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视角描绘一幅城市风景画。

三、教学准备1.《清明上河图》图片或实物;2.彩纸、颜料、笔、剪刀等美术材料;3.教学PPT和教案纸质资料;4.播放《清明上河图》历史介绍的视频或动画。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播放《清明上河图》历史介绍的视频或动画,带领幼儿了解这幅名画的历史背景和作者;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清明上河图》,分析其构图、颜色、人物、物品、背景等要素。

第二步:示范1.教师简要介绍如何模仿《清明上河图》的画风,例如粗犷勾勒、浓郁色彩、人物画法等;2.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绘制自己的版本,并解释每一步的过程和技巧。

第三步:练习1.教师让幼儿用画笔和颜料,模仿《清明上河图》的画风绘制自己的版本;2.教师巡视督促,并纠正幼儿的错误。

第四步:创作1.教师提供彩纸、颜料、笔、剪刀等材料,引导幼儿以自己家乡的城市景观为素材,创作一幅自己的城市风景画;2.教师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指导他们注意构图、颜色、人物、物品、背景等要素的细节和搭配。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1.教师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同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反思和总结1.教学目标此次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师在课前就做好了充分准备,教学过程中讲解清晰,贴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教学内容结合《清明上河图》这一名画作为切入点,贴近幼儿生活,让他们以自己的角度去描绘城市风景画,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大班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

大班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

大班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之美。

2.增加孩子对油画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3.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2.学习使用不同的笔画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难点1.理解《清明上河图》的文化内涵。

2.技巧组合笔画,在绘画中表达感情与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内容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讲解其历史意义和画家思想。

2.演示物体原型的绘制。

如:小桥、街道、房屋、河流、树木等。

3.指导学生以不同的笔画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4.整合各部分进行创作。

方法1.利用影像资料和文字来了解国画的基本构成和表现方法。

2.指导学生多余香港博物馆,北京故宫等地观摩和感受优质文化知识。

3.通过画家讲述,小组合作,交谈等方式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并自由创作。

四、教学准备1.清明上河图富丽堂皇宣传海报。

2.国画纸、国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展示播放设备—听课教室的多媒体及苹果手提电脑。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清明上河图》1.让孩子们观看海报,并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和特点。

让他们感受到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之美。

第二步:绘制物体原型2.演示如何绘制小桥、街道、房屋、河流、树木等各种物体原型,并指导孩子们模仿绘制。

第三步:学习不同的笔画3.教授各种不同的笔画的使用方法,并让孩子们反复练习以熟练掌握。

第四步:整合各部分创作4.让孩子们在自由发挥的基础上,整合绘制好的物体,进行整体创作。

要求较高,需要他们运用到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第五步:展示成果5.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互相欣赏、评论。

六、教学评估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检查”,可采取肢体语言,小组交流、对自己创作的直观认知并听取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图片的评价,以便及时纠正调整教学的因素。

七、教学反思1.学生理解《清明上河图》的时间有限,在下一次补课中应加强讲解;2.现在孩子们看到的是影像,一些线条的表达颜色过于简单,下一步应该加强线条营造能力;3.由于时间问题,学生对于如何运用国画笔法在自己的图片上表达自身的情感还不能完全表达。

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

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

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历史长河》中的第2课《走进名画》,详细内容为欣赏和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这幅名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新课内容(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

(2)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3)欣赏《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画中人物、建筑、景物等细节。

3. 例题讲解以《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为例,分析其线条、色彩、构图等特点。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局部画面进行临摹,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2. 内容:(1)历史背景(2)艺术特点(3)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绘画、剪纸、泥塑等形式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清明上河图》的书籍和资料。

(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欣赏其他名画作品。

(3)开展以“走进名画”为主题的美术实践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2023年《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2023年《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2023年《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1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与演说,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和历史价值。

3、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了解课文的表达手法。

体会《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清明上河图》相关的图像文字资料,了解画家张择端的状况。

2、完整《清明上河图》配乐滚动画面。

一课时1、谈话导入、紧扣课题⑴ 导入:你最喜爱的一幅画是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发言,老师确定发言。

⑵ 随即导入:今日,我们要来观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这幅画是我国绚丽艺术珍宝中一颗绚烂的明珠。

板书:《清明上河图》。

⑶ 老师引疑:你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借助学生比较感爱好的事物——画,通过老师的导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再通过老师的引疑,学生对课文有了想法,就会有探究的欲望。

)2、初读课文,直观感受⑴ 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读文,相互检查朗读,解除读音上的障碍,老师从中巡察分别指导读。

⑵ 学生说说对画家张择端的相识⑶ 电脑播放《清明上河图》的完整画面,让学生说说观看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同时培育学生处理信息的实力。

通过多媒体画面创设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3、自主阅读,结合资料,体会名画⑴ 细读课文,体会古画的内容、特点和价值。

引导学生:① 各小组从内容、特点和价值里选自己最感爱好的一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② 先读相关文段,动笔作批注,写写感受。

③ 利用资料,结合感受,在小组探究沟通。

⑵ 小组学生读书汇报,老师小结板书:市郊景象汴河码头喧闹的街市规模宏大惟妙惟肖⑶ 学生品读感爱好的内容,感受古画的神韵。

(设计意图:这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励学生利用收集到的资料、文本和图片,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使学生在阅读、感悟、探讨、沟通中驾驭《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和价值,并在品读中深化,把难点突破。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一、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2.学习如何运用基本画笔和颜色,绘制出每个场景的主要元素。

3.提高幼儿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

4.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清明上河图》图片或视频。

2.纸张、彩色画笔、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幼儿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幼儿感受画面中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2. 分析绘画元素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绘画元素,介绍画面中每一个场景的情境和人物角色。

并让幼儿自主观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理解。

3. 绘制每个场景的主要元素让幼儿运用基本画笔和颜色,绘制出每个场景的主要元素。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绘画水平,逐步引导幼儿完成绘画作品。

4. 创作自己的清明上河图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清明上河图》。

可以先让幼儿自己画草图,再让教师帮助幼儿确定绘画的内容和形式。

5. 展示和欣赏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其他幼儿和教师一起欣赏、评价作品。

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和劳动成果,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和教师的观察和记录,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从绘画技能、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欣赏等多个方面进行。

五、教学延伸1.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形象和情境。

2.让幼儿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进一步感受《清明上河图》中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传承。

六、参考资料1.《清明上河图》图片或视频。

2.《世界名画欣赏》等相关教育资源。

《清明上河图》知识点全解教案

《清明上河图》知识点全解教案

《清明上河图》知识点全解教案。

一、画面概述《清明上河图》分上下两卷,下面一卷是城市场景,上面一卷是河岸和河中的景象。

画面上可见城门、城墙、城楼、街巷、店铺、行人、车马、船只、个体经济活动、丝绸、瓷器、食物等各种生活场景和物品。

整幅画以较高的艺术技法和写实手法表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繁华景象和市井风情,展现了宋代经济、文化、社会的繁荣和城市文明。

二、绘画技法1.透视法《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应用透视法来表现画面深度的绘画作品之一。

画家将街道、建筑、桥梁等物品透视到线性放射状的画面上,营造出空间层次感,并且形成了巨大的视觉效果。

2.构图技巧画家通过合理的构图技巧,把许多细节重点表现出来,例如:各种人物、建筑、船只等细节,都巧妙地方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使得画面的重心和焦点非常突出,更加凸显了画作的艺术技巧和价值。

3.细节表现除了刻画人物和建筑物外,画家在细节方面也表现出色,比如:画中每一只鸟、每一只狗、每一颗树叶,都生动有趣、逼真细致,给观众一种几乎可以感受到的现场视觉冲击力。

三、背景历史1.历史背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正是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北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均发展得十分繁荣。

这些在这幅巨作中表现的繁华景象和市井风情正是其时代的真实写照。

2.制作背景据传,《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张擎(或叫张择端)为科举考试立传,画作历时五年,共画出107个景点,但是其制作经历了多次修补、更改画面、改良烧羽工艺等过程,才最终成为现代观众所看到的《清明上河图》。

四、艺术价值1.表现时代《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画作,不仅仅是一幅描绘城市生活场景的壁画,它更是表现了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丰富,引人深思,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艺术史及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成果。

2.意境深远《清明上河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透视技法,将宋朝时期的城市生活场景诠释得淋漓尽致,在视觉冲击力上也惊人的强烈,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真实而又深远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国绘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经典之一。

《清明上河图》 优秀教案

《清明上河图》 优秀教案

《清明上河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绘画特点。

2.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提高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上河图》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创作背景。

2.课程讲解(1)展示《清明上河图》全图,让学生整体感受画面。

(2)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①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②构图严谨,画面饱满;③细节丰富,人物生动;④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3)讲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历史场景,如市井生活、宫廷建筑、交通工具等。

3.观察分析(1)组织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如人物服饰、建筑风格等。

(2)引导学生分析《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等。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模仿创作。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创意,完成作品。

5.作品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四、教学反思1.在讲解《清明上河图》的细节时,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参与;2.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更多绘画技巧,提高作品质量;五、课后作业2.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模仿创作,并附上创作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清明上河图》,激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提高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和活动:1.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的细节部分,如人物、建筑、市井生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你了解了画的名字、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一个小小段落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知识,请大家也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我还读懂了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这个场景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人多(板书:,那你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指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光人物就有五百多个,真了不起呀。还有要和大家分享的吗?
生: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有这么多人呢,大家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吧!读完了这段话,画家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画上的街市很热闹,街上行走着各种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
师:(板书:热闹)对,还介绍了街市上人物的各种形态,你能用课文本中的话来说说有哪些形态的人吗?(读: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谁也想读一读这些内容?(再指名读)
生: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对,你讲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三、师小结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读懂了这么多关于这幅画的内容,真不简单。为了把刚才读懂的内容长久保存,我们可以摘录一些关键的词句,做成资料卡,这样就可以常看常用了!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商量着一起完成这张资料卡。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通过本篇文章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是通过一课时的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向他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清明上河图》教案
教学内容: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作”“溜”“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照图画,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师:看完了这幅画,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的课前导读有什么要求?一起来读课前导读有一个关键词:图文对照,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读课文。
师:课前导读读完了,我们再来看下这篇课文的词语,请注意
红色字“作”“溜”“乘”。“作坊”指手工业工场,“一乘轿子”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师:请注意自读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图画,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通过自读找出画中人多、热闹、传神的句子。师:课文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的呢?
生:我知道这幅图是一个叫张择端的人画的,他是北宋时候的人。
师:你了解了画的作者和朝代,真好。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师:除了这些,画中还有印象深刻的场景吗?
生:我还知道桥北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情景……让我知道了张择端的画真传神啊!
师:(板书:传神)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桥北头发生了什么事?你从那句话中读出了传神?
生:有的人不到一寸,有的人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师:真好!同学们把这幅画中的人多.热闹.传神都找了出来,现在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评价这幅画的?
一、入题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齐读课题:(师板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师:名扬中外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闻名中外.举世闻名.指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气
师:是啊,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呀?画上画了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略知课文大意。
画名
作者年代
作者姓名
画的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我最佩服的地方是
师:有了这张资料卡,我们就能用最简洁的话来向人们介绍这幅画。如果你是一个小导游,你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样向游客们介绍这幅画呢?(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课文)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人们仿制的各种形式的《清明上河图》,请你一边看一边找,看看你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和着优美的古筝音乐,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学生专心欣赏)
再次展示全景画幅,随着画卷徐徐展开,配以《清明上河图》对应资料解说,补充课文未能涉及到的内容,师生共同入境欣赏。(随画出现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名扬中外人人爱,惊世之作传万年。)
师:同学们,《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只是借助多媒体远远地看了看这幅画,不过,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画现在放在——故宫博物院。希望大家去北京旅游的时间千万别忘记去亲眼看看这幅稀世之作,也可以到开封市模仿建造的“清明上河园”看一看今天的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