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教育教案《清明上河图》
语文教案-清明上河图
语文教案-清明上河图一、教学目标1.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和作者张择端的艺术成就。
2.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布局、人物描绘、色彩运用等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布局、人物描绘、色彩运用等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张择端的创作心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吗?它描绘了哪个时期的景象?2.背景介绍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其生平事迹。
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包括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和民俗风情。
3.分析画面布局展示《清明上河图》全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布局。
分析画面的空间结构,如前景、中景、远景的划分。
讲解画面中的人物、建筑、自然景观等元素的排列和组合。
4.人物描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和表情。
讲解人物描绘的技法,如线条、色彩、光影的运用。
分析人物与画面的关系,如人物的动作、神态与画面氛围的协调。
5.色彩运用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色彩搭配,如对比色、调和色等。
讲解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力,如表现季节、时间、氛围等。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在画面中的美感。
讲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欣赏与创作组织学生欣赏其他传统绘画作品,如《千里江山图》、《洛神赋图》等。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体验传统绘画的魅力。
8.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中国传统绘画,提高审美能力。
四、课后作业2.尝试创作一幅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注意画面布局、人物描绘和色彩运用。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2.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和优化?3.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魅力,还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通用12篇)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
(二)学生学法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1、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
2、对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解决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启发学生想象图画的美。
2、引导学生学文,讨论交流,相机指导。
(二)学生活动设计1、通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
3、学生质疑问难。
五、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
(板书课题)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四章《宋代绘画》,详细内容为《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创作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鉴赏和分析中国古画的能力,特别是对宋代绘画风格的认识。
3.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描绘和构图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宋代绘画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高清《清明上河图》图片。
学具:笔记本、画纸、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场景和人物,引发他们对这幅古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张择端的生平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分析画作的构图、笔法和色彩运用,解读画中的丰富细节。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从画中选取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探讨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4. 例题讲解: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描绘、建筑表现和风俗习惯,讲解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临摹《清明上河图》中的某一局部,感受古人的绘画技巧,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鉴赏2. 内容:作者:张择端时期:北宋地点:东京汴京艺术特点:细致描绘、繁而不乱、人物生动、建筑雄伟历史价值:反映宋代都市生活、传承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画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构图、笔法、色彩分析人物、建筑、风俗描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程度,了解他们在鉴赏和分析古画方面的困难,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博物馆,实地欣赏《清明上河图》等古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清明上河图课文教案范文(精选5篇)
清明上河图教案清明上河图课文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上河图课文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上河图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优秀绘画作品,感受画面所表现的繁荣与热闹。
2、欣赏画面上的人、物及人们的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的美。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1、挂图16号。
2、家长帮助幼儿了解北宋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朝代,它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在位置。
3、画笔,画纸。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清明的时候会和家里人做什么?你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清明节期间做些什么吗?我这里有一幅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画,名字叫《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人们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
这幅画很长,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部分画面。
(教师事先准备有关张择端的相关事迹)二、欣赏整体画面。
教师出示挂图,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看来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热闹,繁荣)三、欣赏画面中的人和物。
幼儿观察讨论。
提问:画面中桥上、桥下及桥边各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怎样?他们的穿着打扮和我们有什么不同?那时候人们使用哪些交通工具?那时候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你见过这样的房子吗?在哪里见过?和现在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集体交流,进一步欣赏。
各种人:桥上的行人、卖东西的人、看热闹的人、桥下的人、船上的人、桥边店里的人。
各种交通工具:毛驴、马、独轮车、轿子、船等。
各种建筑:桥、茶馆、饭店等。
四、总结。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千年前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桥头繁荣热闹的景象。
这幅画总长528.7厘米,一共画了1643个人,每个人做的事情都不一样。
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
美术教案《清明上河图》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作者张择端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3.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激发学生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
2.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画面内容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幅画吗?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和作者。
二、新课导入1.教师详细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张择端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2.引导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分析其表现手法。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哪些场景?它们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细节,引导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
2.学生观察并描述《清明上河图》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特点。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搜集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资料,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作者张择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作者张择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这幅画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千年的史诗”。
二、《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张择端,字正甫,号愚谷老人,北宋时期著名画家。
小学语文教案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教案《清明上河图》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
(2)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欣赏《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的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
2. 学会欣赏《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清明上河图》的图片、相关资料和PPT。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2)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
2. 欣赏作品(1)引导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细节,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和评价。
4. 实践环节(1)学生根据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进行绘画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传承与保护,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
2. 推荐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古代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七、作业布置1. 结合课堂学习,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清明上河图》的学习心得。
《清明上河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清明上河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学生能够描述画面中的主要内容和场景。
学生能够分析画面中表现出的古代城市生活和社会风貌。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提高对古代绘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学生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学会欣赏和保护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画面中的主要内容和场景。
画面中表现出的古代城市生活和社会风貌。
2. 教学难点:分析画面中的细节,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画面的欣赏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等。
准备教学课件和展示用的投影设备。
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了解其作者和时代背景。
学生思考自己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和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观察《清明上河图》,注意画面中的主要内容和场景。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并在小组内分享。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画面中表现出的古代城市生活和社会风貌。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4.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选择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共同总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5. 小结与拓展:教师对本次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意义和影响。
五、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课堂展示的PPT制作,包括小组讨论的成果和展示内容。
《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通用10篇)
《清明上河图》教案《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通用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上河图》教案篇1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配文,拓宽学生对国画发展史的知识层面,从南北朝、隋、唐的人物画、山水画、宗教画,发展到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并日益增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终于接轨,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活动,将会回答这个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象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德育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1.尽量寻找《清明上河图》的摹本一幅。
2.在教师指导下,分大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研究配文的形式,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要求1.在配文的创作中,要把自己融入历史,假设自己生活在北宋,体验当时人观当时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感觉。
2.文字体例不限,可以是解说词、小故事、书信、人物对话等,要有合理的想象、独到的创意,活化的历史陈迹,要能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反映一种历史现象,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脱离“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活动步骤教师:五代的绘画,在唐代灿烂辉煌的基础上,继续蓬勃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两宋时期,中国绘画又出现了新的高峰。
两宋的绘画同五代一样,山水画,花鸟画空前兴旺,发展成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的文人画。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清明上河图》教案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清明上河图》教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文化和价值。
2.掌握作品的基本构图和造型特点,学会分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作品的构图和造型特点。
2.分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
2.观摩分析法。
3.课堂讨论法。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通过课件、图片等资源进行展示和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研究分析1.观摩作品。
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图片或实物观察和欣赏《清明上河图》。
2.分析作品。
教师指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分析作品的表现和特点,深入解读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第三步:反思探究1.发挥想象力。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感受,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感觉转化为艺术语言。
2.课堂讨论。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重角度剖析作品,互相交流、借鉴,涵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思维。
第四步:巩固拓展1.艺术实践。
号召学生通过绘画、写作、音乐、舞蹈等多样艺术表现形式,发挥创造性,表达自己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感受。
2.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的文学化表达和历史评价,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与视野。
六、教学效果通过学习《清明上河图》这一经典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城市生活的状况、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审美情趣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激发想象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清明上河图》 优秀教案
《清明上河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绘画特点。
2.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提高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上河图》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创作背景。
2.课程讲解(1)展示《清明上河图》全图,让学生整体感受画面。
(2)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①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②构图严谨,画面饱满;③细节丰富,人物生动;④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3)讲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历史场景,如市井生活、宫廷建筑、交通工具等。
3.观察分析(1)组织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如人物服饰、建筑风格等。
(2)引导学生分析《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等。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模仿创作。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创意,完成作品。
5.作品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四、教学反思1.在讲解《清明上河图》的细节时,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参与;2.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更多绘画技巧,提高作品质量;五、课后作业2.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模仿创作,并附上创作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清明上河图》,激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提高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和活动:1.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的细节部分,如人物、建筑、市井生活等。
第十二课清明上河图(教案).docx
清明上河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躅、戛然而止、冈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H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牛•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淸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彖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美育目标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來的风俗世情Z美。
【教学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岀来的美。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1、了解图呦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
2、对垂点旬“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員”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冇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
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画面内容分析风俗人情:一是游戏活动,有野台戏、耍猴戏、僧侣拳击、说书、走钢丝走绳、打花鼓、和尚杂耍、斗百草、傀儡戏、相朴等;二是清明活动,如打秋千、放断莺、插柳、春游野宴、扫某、军小射柳;市招类,如特别标志(酒帘、饭铺晃子、接骨店、香蜡铺、笔墨店、鞋店、杂货店),乂如饮食类市招(官盐、糖房、耕熏海味、蜜饯、羊肉、茶点、小吃店),乂如公家机关市招(官厅、状元府)。
桥梁建筑:茅屋、瓦屋、华屋、殿宇、庙、摊子、战台、桥(八字型、拱型、平板硬桥)、墙、牌坊。
道路交通:船(帆船、画肋、游艇、木筏、渡船、官船);车(独轮车、双轮车、四轮车);轿子(二人小轿、花轿、驳轿、官轿);骆驼。
人际关系:做生意的商贾,骑马的官吏,看街景的士绅,叫卖的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 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
清明上河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清明上河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绘画特点。
2.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画的能力。
3.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准备1.课件:《清明上河图》图片、相关历史资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音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清明上河图》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画面。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吗?它描绘了什么场景?2.分析《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1)介绍作者张择端及其生平。
(2)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如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城市风貌等。
3.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画面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特点。
(2)讲解《清明上河图》的绘画技法,如工笔淡彩、界画等。
(3)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绘画风格,如写实、细腻、生动等。
4.欣赏与讨论(1)引导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感受其艺术魅力。
(2)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清明上河图》在哪些方面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5.拓展延伸(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后续影响,如历代仿作、研究等。
(2)分享其他著名的古画,如《千里江山图》、《洛神赋图》等。
(2)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学习《清明上河图》,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五、作业1.深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如作者、创作背景等。
2.选取一幅古画,分析其绘画特点和艺术价值,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清明上河图》,让学生对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绘画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及画面内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细致观察,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把握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探讨《清明上河图》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描绘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画面内容及其艺术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画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及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4. 艺术特点讲解:详细讲解《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用笔、色彩等艺术特点,举例分析画面中的经典细节。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绘制一幅简化的《清明上河图》。
6. 例题讲解:分析《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如市井生活、建筑风格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鉴赏2. 内容:作者:张择端时期:北宋画面内容:汴河两岸繁华景象艺术特点:构图、用笔、色彩、细节描绘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市井生活中人物服饰多样,展现出北宋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深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知识,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尤其是构图、用笔、色彩和细节描绘。
《清明上河图》教案
《清明上河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清明上河图》教案《清明上河图》教案(通用15篇)《清明上河图》教案篇1请双击页面,看看发生什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赏《清明上河图》,感受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表现力,了解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生产力发展,市民生活丰富,社会风尚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动手“看图”,感知图画的生动、形象、具体的表现方法。
(三)感受美术作品的情感,从中获得美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画面的内容。
难点:体会画面所表现的社会生活情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范画、教学图片等。
学生:收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铅笔、水彩笔等绘画用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城市繁荣的景象。
2、简单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历史价值。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作简要的介绍。
(三)欣赏《清明上河图》的不同局部,感受画面的内容。
1、欣赏第一段画面的内容。
(1)学生观察画面,讨论:这个画面讲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你觉得这个画面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为什么?(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
(3)请学生尝试动手“看图说话”。
教师:你看到这情景想到什么?会产生什么感情?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2、欣赏第二段画面的内容。
(1)教师介绍桥的结构特点。
(2)学生结合课本与画面,谈感受。
理解作者的细致生动的表现手法等。
想象桥下可能发生的事情。
如果让你也站在桥上会看到什么,你会怎样做?以加深学生对画面的理解。
3、欣赏第三段画面的内容。
(1)学生观察画面,描述街景。
教师强调作者从右至左的顺序,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学生讨论:街道两旁的屋子里住着些什么人?街道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有哪些人匆匆赶路?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这样匆忙?有哪些人悠闲地在看街头表演?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这样悠闲?街头的表演吸引了许多人,看表演的人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作者的表现方法如何?你能描述出来吗?你想知道这些人聚集在这里的目的吗?这些对我们有何启示?这幅画画了些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幅画对你有什么启示?假如你置身于这个环境中会有怎样的感觉?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这幅画给你什么启示?你最欣赏这幅画中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它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画面内容及作者的表现方法等。
清明上河图 教案
清明上河图教案教案标题:《清明上河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清明上河图》,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清明上河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主体:3. 分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和细节,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建筑、动物等元素,并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画面中的场景、人物和细节进行解读和想象,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编写一个与画面相关的小故事或诗歌。
5. 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从中学习和借鉴。
拓展:6. 邀请一位艺术家或文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7.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博物馆,观赏其他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总结:8. 回顾学生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体会,鼓励学生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9.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评价学生小组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作品,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清明上河图》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与《清明上河图》相关的书籍或文章。
3. 绘画和写作工具。
4. 讲座嘉宾或文化专家的联系方式。
5. 美术馆或博物馆的参观安排。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其他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扩大他们的艺术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艺术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身边的艺术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清明上河图》的赏析与解读。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被誉为“千年的都市纪实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古代都市生活的繁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深入挖掘古代都市生活的细节,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清明上河图》高清图片。
学具:笔记本、画纸、画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
”2. 讲解: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及艺术特点,分析画中的构图、人物、建筑、景物等元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画中选取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都市生活。
4. 例题讲解:选取画中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如市井、码头、街道等,详细讲解其构图、用笔、色彩等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画中的其他场景,并尝试用画笔描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详细描绘。
答案示例:(1)场景选择:市井(2)构图分析:采用平视构图,人物、建筑、景物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空间感。
(3)用笔分析:运用线描技法,线条流畅,描绘出人物的动态和表情。
(4)色彩分析:以墨色为主,适当运用淡彩,突显市井的繁华。
2. 课后拓展: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流传历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代都市的繁华,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教案《清明上河图》
拟清明气象绘京都繁华——欣赏《清明上河图》教材分析:《清明上河图》是反映北宋社会生活及绘画艺术水平,融线描、水墨、淡彩于一炉的代表性的国画名作。
四年级学生对古代城乡生活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
本课教学中通过观察、对比、交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结合长卷风俗画的的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评述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
了解长卷的欣赏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描述作品的场景内容,表达感受。
通过对比欣赏,理解风俗画通过表现矛盾的冲突来丰富画面的节奏感。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内容与特点,链接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国画及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理解国画长卷的画面节奏感,学会欣赏评述的基本方法。
难点:理解作品的节奏感。
教具准备:课件、高仿《清明上河图》、40本教材、局部复印件、勾线笔、铅画纸课前播放:欣赏国宝档案《清明上河图》。
一、局部欣赏导入课题1.投影虹桥局部。
提问学生投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2.教师提问:这座桥造型像什么?生答:像彩虹。
取名“虹桥”。
3.师:这座桥距今多少年了吗?现在是公元20XX年而这座桥在北宋公元1100年左右。
谁能算出距今多少年?生答:915年4.师:时间太久了,造这座桥的工艺已经失传。
现在只能在图《清明上河图》上见到了。
5.投影课题《欣赏清明上河图》二、感知细节了解情节1.师:大家知道在这座桥上演绎过什么故事吗?生答:2.师:投影《清明上河图》虹桥上及漕船过桥局部。
请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事,并请学生用语言及动作表达。
(意图:了解画中人物动态、表情及惊险场面的表现。
)3.师:投影虹桥为中心的河两岸。
同学们,好惊险一幕。
还好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船只安全过桥。
你知道,这条船从哪里来吗?生:江南、城郊等三、对比欣赏理解节奏1.动静对比感受生动(1)师:投影虹桥及城郊两段对比。
请同学们你认为图中哪里最热闹?哪里安静?为什么觉得安静?生:上面的图有很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清明气象绘京都繁华
——欣赏《清明上河图》
教材分析:《清明上河图》是反映北宋社会生活及绘画艺术水平,融线描、水墨、淡彩于一炉的代表性的国画名作。
四年级学生对古代城乡生活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
本课教学中通过观察、对比、交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结合长卷风俗画的的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评述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
了解长卷的欣赏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描述作品的场景内容,表达感受。
通过对比欣赏,理解风俗画通过表现矛盾的冲突来丰富画面的节奏感。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内容与特点,链接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国画及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理解国画长卷的画面节奏感,学会欣赏评述的基本方法。
难点:理解作品的节奏感。
教具准备:课件、高仿《清明上河图》、40本教材、局部复印件、勾线笔、铅画纸
课前播放:欣赏国宝档案《清明上河图》。
一、局部欣赏导入课题
1.投影虹桥局部。
提问学生投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2.教师提问:这座桥造型像什么?生答:像彩虹。
取名“虹桥”。
3.师:这座桥距今多少年了吗?现在是公元2015年而这座桥在
北宋公元1100年左右。
谁能算出距今多少年?生答:915年
4.师:时间太久了,造这座桥的工艺已经失传。
现在只能在图《清明上河图》上见到了。
5.投影课题《欣赏清明上河图》
二、感知细节了解情节
1.师:大家知道在这座桥上演绎过什么故事吗?生答:
2.师:投影《清明上河图》虹桥上及漕船过桥局部。
请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事,并请学生用语言及动作表达。
(意图:了解画中人物动态、表情及惊险场面的表现。
)
3.师:投影虹桥为中心的河两岸。
同学们,好惊险一幕。
还好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船只安全过桥。
你知道,这条船从哪里来吗?
生:江南、城郊等
三、对比欣赏理解节奏
1.动静对比感受生动
(1)师:投影虹桥及城郊两段对比。
请同学们你认为图中哪里最热闹?哪里安静?为什么觉得安静?生:上面的图有很多人。
下面的图没人。
(2)师:请仔细观察,真的没人吗?那你觉得怎么还安静呢?
有人说话显得山中更为安静。
(3)师:图上描绘如此繁华的城市在哪里?生答:京城、汴京(4)师:投影《清明上河图》城区段。
我们来看看北宋的城市
生活吧!
如果穿越到北宋进来到汴京。
在街上的哪一位是你?你正在干什么?
2.藏露对比创造意境
(1)师:老师希望那位赶骆驼的人是自己。
我将到西域成为国家交流大使,游遍全世界。
同学们知道我带了几头骆驼?
(2)生:城门中还有。
(3)师:分析国画作品《清明》,理解国画中藏手法。
(4)师:出殿试题目《深山藏古寺》。
学生用勾线笔快速勾画并展示作品。
(4)绘画作品中用藏与露的对比手法,会使作品变得意境更为深远。
清明上河图也是如此。
作品中还有哪些地方采用了藏的手法?
(5)生:答云雾、房子、轿子里有人。
3.综合分析感悟节奏
(1)投影《清明上河图》,师生共同找出作品构成线条。
(2)师:投影河岸、屋脊、虹桥构成线。
师问:构成线条与音乐有联系吗?
生:像五线谱。
(3)师:《清明上河图》通过生动的动静对比,意境深远的藏露对比及流畅的构成线,形成了丰富的节奏感。
欣赏《清明上河图》就如欣赏交响乐。
四、分组交流实物展示
1.师:翻开书本第42面,阅读左上角相关资料后介绍整体情况。
画家背景、作品长度高度、表现形式等。
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展开高仿《清明上河图》,体验长卷的欣赏方式。
老师请4位同学一起戴上手套,帮助展示高仿《清明上河图》。
请同学们感受画面节奏并按序上前仔细观赏。
4.师:讲述张择端作画经历及皇帝为什么在上河图前加上“清明”两字?
5.生:清明节、地名等
五、教师小结:作者北宋张择端的一位宫廷画家。
作品长525厘米,高25.2厘米,以线描淡彩的形式,表现北宋晚期都城汴梁(今开封)汴河一带繁华景象的风俗画。
全图分城郊、汴河两岸、城区。
六、拓展:欣赏艺术与高科技结合的3D版《清明上河图》
板书:《清明上河图》
长卷构图
动静对比
藏露对比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