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教案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清明上河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清明上河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清明上河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艺术特点;(2)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色彩、人物等艺术特点;(2)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艺术特点;2. 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清明上河图》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画中描绘了哪些场景?”(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画面上有行人、车辆、船只、店铺等。

2. 讲授作者、时代背景(1)教师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及这幅画创作的时代背景。

(2)学生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3. 分析艺术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构图、色彩、人物等,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清明上河图》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画面广阔,层次清晰;色彩丰富,生动活泼;人物刻画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欣赏与评价(1)教师组织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评价《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6. 作业布置(1)学生复制《清明上河图》的某个场景,锻炼绘画能力;(2)写一篇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观后感,培养写作能力。

《清明上河图》教案

《清明上河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清明上河图》教案适用年级:高中学科领域: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2. 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

二、教学准备教材或教具:《清明上河图》画卷、相关PPT、视频资料等。

教学场地:教室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Step 2:欣赏画卷(10分钟)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画卷,学生欣赏并自由发表对作品的初步感受。

Step 3:作品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Step 4:文化解读(10分钟)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宋代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四、作业布置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解释《清明上河图》中所表现出的宋代都市生活和文化特色。

2. 学生尝试创作以《清明上河图》为灵感来源的绘画或手工艺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学习宋代艺术风格。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2. 综合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案-清明上河图

语文教案-清明上河图

语文教案-清明上河图一、教学目标1.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和作者张择端的艺术成就。

2.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布局、人物描绘、色彩运用等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布局、人物描绘、色彩运用等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张择端的创作心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吗?它描绘了哪个时期的景象?2.背景介绍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其生平事迹。

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包括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和民俗风情。

3.分析画面布局展示《清明上河图》全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布局。

分析画面的空间结构,如前景、中景、远景的划分。

讲解画面中的人物、建筑、自然景观等元素的排列和组合。

4.人物描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和表情。

讲解人物描绘的技法,如线条、色彩、光影的运用。

分析人物与画面的关系,如人物的动作、神态与画面氛围的协调。

5.色彩运用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色彩搭配,如对比色、调和色等。

讲解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力,如表现季节、时间、氛围等。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在画面中的美感。

讲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欣赏与创作组织学生欣赏其他传统绘画作品,如《千里江山图》、《洛神赋图》等。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体验传统绘画的魅力。

8.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中国传统绘画,提高审美能力。

四、课后作业2.尝试创作一幅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注意画面布局、人物描绘和色彩运用。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2.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和优化?3.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魅力,还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
-学生在观察画卷时,可能难以识别出各种细节,如人物表情、建筑风格等。教师需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并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2)艺术特色的分析与应用
-学生可能对构图、用色、笔法等艺术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其应用于实际创作。教师应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并运用这些艺术特色。
(3)文化传承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讲述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介绍张择端及其创作《清明上河图》的背景故事,强调作品的历史价值。
(2)分析画卷的主要场景、人物、建筑、动植物等细节描绘,理解作品所反映的北宋时期生活风貌。
-指导学生关注画卷中的市井生活、人物服饰、建筑风格等,以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
(3)学习《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如构图、用色、笔法等,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独立思考能力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示对某些知识点仍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课程内容,我计划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对画卷中的细节描绘理解不够深入,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如构图、笔法等理解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我将考虑在课堂上增加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的北宋时期社会风貌,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传承;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清明上河图》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通用12篇)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通用12篇)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

(二)学生学法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1、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

2、对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解决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启发学生想象图画的美。

2、引导学生学文,讨论交流,相机指导。

(二)学生活动设计1、通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

3、学生质疑问难。

五、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

(板书课题)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四章《宋代绘画》,详细内容为《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创作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鉴赏和分析中国古画的能力,特别是对宋代绘画风格的认识。

3.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描绘和构图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宋代绘画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高清《清明上河图》图片。

学具:笔记本、画纸、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场景和人物,引发他们对这幅古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张择端的生平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分析画作的构图、笔法和色彩运用,解读画中的丰富细节。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从画中选取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探讨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4. 例题讲解: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描绘、建筑表现和风俗习惯,讲解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临摹《清明上河图》中的某一局部,感受古人的绘画技巧,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鉴赏2. 内容:作者:张择端时期:北宋地点:东京汴京艺术特点:细致描绘、繁而不乱、人物生动、建筑雄伟历史价值:反映宋代都市生活、传承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画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构图、笔法、色彩分析人物、建筑、风俗描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程度,了解他们在鉴赏和分析古画方面的困难,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博物馆,实地欣赏《清明上河图》等古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清明上河图课文教案范文(精选5篇)

清明上河图课文教案范文(精选5篇)

清明上河图教案清明上河图课文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上河图课文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上河图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优秀绘画作品,感受画面所表现的繁荣与热闹。

2、欣赏画面上的人、物及人们的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的美。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1、挂图16号。

2、家长帮助幼儿了解北宋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朝代,它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在位置。

3、画笔,画纸。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清明的时候会和家里人做什么?你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清明节期间做些什么吗?我这里有一幅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画,名字叫《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人们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

这幅画很长,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部分画面。

(教师事先准备有关张择端的相关事迹)二、欣赏整体画面。

教师出示挂图,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看来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热闹,繁荣)三、欣赏画面中的人和物。

幼儿观察讨论。

提问:画面中桥上、桥下及桥边各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怎样?他们的穿着打扮和我们有什么不同?那时候人们使用哪些交通工具?那时候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你见过这样的房子吗?在哪里见过?和现在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集体交流,进一步欣赏。

各种人:桥上的行人、卖东西的人、看热闹的人、桥下的人、船上的人、桥边店里的人。

各种交通工具:毛驴、马、独轮车、轿子、船等。

各种建筑:桥、茶馆、饭店等。

四、总结。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千年前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桥头繁荣热闹的景象。

这幅画总长528.7厘米,一共画了1643个人,每个人做的事情都不一样。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8课《中国传统绘画欣赏》,以《清明上河图》为主要鉴赏对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画面布局、人物描绘、景物表现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作者张择端及其艺术成就。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布局、人物描绘、景物表现等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布局、人物描绘、景物表现等艺术特点。

难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画中的细节,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其艺术成就,阐述创作背景。

3. 欣赏作品播放《清明上河图》全卷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布局、人物描绘、景物表现等。

4. 分析特点(1)画面布局:长卷式构图,分段描绘,疏密有致。

(2)人物描绘:形神兼备,生动传神。

(3)景物表现:写实手法,细腻入微。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某一场景或人物,进行临摹。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2. 内容:(1)作者:张择端(2)创作背景: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3)画面布局:长卷式构图,分段描绘(4)人物描绘:形神兼备,生动传神(5)景物表现:写实手法,细腻入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选取一个场景或人物进行临摹。

2. 答案:学生完成临摹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中国古代名画,如《簪花仕女图》、《溪山行旅图》等。

(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画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清明上河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清明上河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清明上河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学生能够描述画面中的主要内容和场景。

学生能够分析画面中表现出的古代城市生活和社会风貌。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提高对古代绘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学生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学会欣赏和保护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画面中的主要内容和场景。

画面中表现出的古代城市生活和社会风貌。

2. 教学难点:分析画面中的细节,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画面的欣赏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等。

准备教学课件和展示用的投影设备。

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了解其作者和时代背景。

学生思考自己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和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观察《清明上河图》,注意画面中的主要内容和场景。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并在小组内分享。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画面中表现出的古代城市生活和社会风貌。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4.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选择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共同总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5. 小结与拓展:教师对本次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意义和影响。

五、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课堂展示的PPT制作,包括小组讨论的成果和展示内容。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设计完整版优质课件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设计完整版优质课件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设计完整版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六章第二节,《宋代绘画与风俗画》。

详细内容为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分析此画作,使学生了解宋代社会生活与风俗画的特点,掌握《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画面内容,掌握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艺术特点、历史价值。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和分析画作,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清明上河图》高清图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宋代画作,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绘画艺术,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清明上河图》。

2. 新课导入:介绍张择端及其创作背景,展示《清明上河图》高清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画作的魅力。

3. 课堂讲解:(1)画面内容分析:引导学生从人物、建筑、场景等方面分析画作内容,了解宋代社会生活。

(2)艺术特点讲解:讲解《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线条、色彩、技法等方面的特点。

(3)历史价值探讨:讨论《清明上河图》在宋代绘画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根据《清明上河图》中的某一场景,进行现场绘画创作。

5. 例题讲解:选取画作中的典型人物或场景,分析其绘画技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某一细节,并进行绘画实践。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2. 内容:(1)作者:张择端(2)创作背景:宋代社会生活(3)画面内容:人物、建筑、场景(4)艺术特点:构图、线条、色彩、技法(5)历史价值:宋代绘画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清明上河图》为素材,进行一次绘画创作。

《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通用10篇)

《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通用10篇)

《清明上河图》教案《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通用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上河图》教案篇1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配文,拓宽学生对国画发展史的知识层面,从南北朝、隋、唐的人物画、山水画、宗教画,发展到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并日益增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终于接轨,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活动,将会回答这个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象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德育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1.尽量寻找《清明上河图》的摹本一幅。

2.在教师指导下,分大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研究配文的形式,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要求1.在配文的创作中,要把自己融入历史,假设自己生活在北宋,体验当时人观当时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感觉。

2.文字体例不限,可以是解说词、小故事、书信、人物对话等,要有合理的想象、独到的创意,活化的历史陈迹,要能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反映一种历史现象,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脱离“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活动步骤教师:五代的绘画,在唐代灿烂辉煌的基础上,继续蓬勃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两宋时期,中国绘画又出现了新的高峰。

两宋的绘画同五代一样,山水画,花鸟画空前兴旺,发展成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的文人画。

《清明上河图》知识点全解教案

《清明上河图》知识点全解教案

《清明上河图》知识点全解教案。

一、画面概述《清明上河图》分上下两卷,下面一卷是城市场景,上面一卷是河岸和河中的景象。

画面上可见城门、城墙、城楼、街巷、店铺、行人、车马、船只、个体经济活动、丝绸、瓷器、食物等各种生活场景和物品。

整幅画以较高的艺术技法和写实手法表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繁华景象和市井风情,展现了宋代经济、文化、社会的繁荣和城市文明。

二、绘画技法1.透视法《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应用透视法来表现画面深度的绘画作品之一。

画家将街道、建筑、桥梁等物品透视到线性放射状的画面上,营造出空间层次感,并且形成了巨大的视觉效果。

2.构图技巧画家通过合理的构图技巧,把许多细节重点表现出来,例如:各种人物、建筑、船只等细节,都巧妙地方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使得画面的重心和焦点非常突出,更加凸显了画作的艺术技巧和价值。

3.细节表现除了刻画人物和建筑物外,画家在细节方面也表现出色,比如:画中每一只鸟、每一只狗、每一颗树叶,都生动有趣、逼真细致,给观众一种几乎可以感受到的现场视觉冲击力。

三、背景历史1.历史背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正是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北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均发展得十分繁荣。

这些在这幅巨作中表现的繁华景象和市井风情正是其时代的真实写照。

2.制作背景据传,《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张擎(或叫张择端)为科举考试立传,画作历时五年,共画出107个景点,但是其制作经历了多次修补、更改画面、改良烧羽工艺等过程,才最终成为现代观众所看到的《清明上河图》。

四、艺术价值1.表现时代《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画作,不仅仅是一幅描绘城市生活场景的壁画,它更是表现了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丰富,引人深思,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艺术史及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成果。

2.意境深远《清明上河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透视技法,将宋朝时期的城市生活场景诠释得淋漓尽致,在视觉冲击力上也惊人的强烈,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真实而又深远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国绘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经典之一。

《清明上河图》 优秀教案

《清明上河图》 优秀教案

《清明上河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绘画特点。

2.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提高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上河图》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创作背景。

2.课程讲解(1)展示《清明上河图》全图,让学生整体感受画面。

(2)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①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②构图严谨,画面饱满;③细节丰富,人物生动;④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3)讲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历史场景,如市井生活、宫廷建筑、交通工具等。

3.观察分析(1)组织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如人物服饰、建筑风格等。

(2)引导学生分析《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等。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模仿创作。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创意,完成作品。

5.作品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四、教学反思1.在讲解《清明上河图》的细节时,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参与;2.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更多绘画技巧,提高作品质量;五、课后作业2.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模仿创作,并附上创作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清明上河图》,激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提高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和活动:1.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的细节部分,如人物、建筑、市井生活等。

小学语文《清明上河图》教案

小学语文《清明上河图》教案

小学语文《清明上河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绘画特点。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绘画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清明上河图》在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谁知道这幅画的名字?作者是谁?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清明上河图》的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a.画面布局严谨,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b.人物形象生动,细节描绘细腻。

c.采用散点透视,使画面具有立体感。

2.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对《清明上河图》进行欣赏。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谈谈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清明上河图》,请大家回忆一下这幅画的特点。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在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a.《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绘画的代表作之一。

b.在绘画技法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c.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学生跟随教师讲解,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谈谈《清明上河图》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欣赏一幅古代绘画作品,并写一篇欣赏心得。

2.收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对《清明上河图》有了深入的了解。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表现出对古代绘画的热爱。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讲解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如此重要吗?”学生:“因为它画得很好看。

清明上河图教案说课稿[5篇范例]

清明上河图教案说课稿[5篇范例]

清明上河图教案说课稿[5篇范例]第一篇:清明上河图教案说课稿《清明上河图》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

3、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二、教学重点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图及整卷的《清明上河图》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

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要求: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

问题是: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点?2、学生阅读课文3、小组交流并汇报结果4、教师汇总答案要点:这幅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

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而且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三、赏读,展开想象1、教师:(出示《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2、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美读,表达情感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朗读“市郊景象”这部分内容,开始时语调宜舒缓;朗读“汴河两岸”语气渐趋热烈;“繁华街市”更为热烈。

)第二课时五、尾段导入,了解专题1、教师: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清明上河图》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读,想想这幅图画在哪些方面,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形象资料。

《清明上河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清明上河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清明上河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时代背景以及画作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1.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掌握《清明上河图》的基本内容、作者及时代背景。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时代背景和画作内容。

分析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3.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详细讲解《清明上河图》的画作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4.3 观察与讨论:组织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发现画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感和理解。

4.4 口头表达练习:邀请学生上台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某个部分或细节,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5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观后感或赏析文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5.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欣赏其他古代绘画作品:组织学生欣赏其他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如《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绘画艺术风格。

清明上河图(教案)-2021-2022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清明上河图(教案)-2021-2022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清明上河图(教案)-2021-2022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清明上河图》-2021-2022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本章节内容主要围绕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观察和分析画中的景物布局、人物动态、细节描绘等;
3.学习《清明上河图ຫໍສະໝຸດ 所表现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特点;
首先,我注意到在导入新课的环节,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说明他们对于古代绘画艺术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当更多地利用这种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在讲解与欣赏环节,我努力将《清明上河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幅画作的魅力。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可能是因为这些专业术语对于他们来说过于陌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解释和示范,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美术基本概念。
2.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通过模仿《清明上河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特点,创作出自己的美术作品;
3.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学习《清明上河图》,了解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市井生活、人物表情、建筑风格等细节。
3.实践活动(2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画中的一个局部,讨论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线条、色彩创作一幅《清明上河图》主题的美术作品。
4.展示与评价(10分钟):

第十二课清明上河图(教案).docx

第十二课清明上河图(教案).docx

清明上河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躅、戛然而止、冈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H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牛•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淸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彖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美育目标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來的风俗世情Z美。

【教学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岀来的美。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1、了解图呦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

2、对垂点旬“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員”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冇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

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画面内容分析风俗人情:一是游戏活动,有野台戏、耍猴戏、僧侣拳击、说书、走钢丝走绳、打花鼓、和尚杂耍、斗百草、傀儡戏、相朴等;二是清明活动,如打秋千、放断莺、插柳、春游野宴、扫某、军小射柳;市招类,如特别标志(酒帘、饭铺晃子、接骨店、香蜡铺、笔墨店、鞋店、杂货店),乂如饮食类市招(官盐、糖房、耕熏海味、蜜饯、羊肉、茶点、小吃店),乂如公家机关市招(官厅、状元府)。

桥梁建筑:茅屋、瓦屋、华屋、殿宇、庙、摊子、战台、桥(八字型、拱型、平板硬桥)、墙、牌坊。

道路交通:船(帆船、画肋、游艇、木筏、渡船、官船);车(独轮车、双轮车、四轮车);轿子(二人小轿、花轿、驳轿、官轿);骆驼。

人际关系:做生意的商贾,骑马的官吏,看街景的士绅,叫卖的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 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及画面内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细致观察,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把握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探讨《清明上河图》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描绘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画面内容及其艺术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画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及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4. 艺术特点讲解:详细讲解《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用笔、色彩等艺术特点,举例分析画面中的经典细节。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绘制一幅简化的《清明上河图》。

6. 例题讲解:分析《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如市井生活、建筑风格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鉴赏2. 内容:作者:张择端时期:北宋画面内容:汴河两岸繁华景象艺术特点:构图、用笔、色彩、细节描绘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市井生活中人物服饰多样,展现出北宋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深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背景知识,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尤其是构图、用笔、色彩和细节描绘。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

《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清明上河图》的赏析与解读。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被誉为“千年的都市纪实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古代都市生活的繁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深入挖掘古代都市生活的细节,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清明上河图》高清图片。

学具:笔记本、画纸、画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

”2. 讲解: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及艺术特点,分析画中的构图、人物、建筑、景物等元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画中选取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都市生活。

4. 例题讲解:选取画中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如市井、码头、街道等,详细讲解其构图、用笔、色彩等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画中的其他场景,并尝试用画笔描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选择《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详细描绘。

答案示例:(1)场景选择:市井(2)构图分析:采用平视构图,人物、建筑、景物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空间感。

(3)用笔分析:运用线描技法,线条流畅,描绘出人物的动态和表情。

(4)色彩分析:以墨色为主,适当运用淡彩,突显市井的繁华。

2. 课后拓展: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流传历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代都市的繁华,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对,你讲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三、师小结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读懂了这么多关于这幅画的内容,真不简单。为了把刚才读懂的内容长久保存,我们可以摘录一些关键的词句,做成资料卡,这样就可以常看常用了!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商量着一起完成这张资料卡。
《清明上河图》教案
教学内容: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作”“溜”“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照图画,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再次展示全景画幅,随着画卷徐徐展开,配以《清明上河图》对应资料解说,补充课文未能涉及到的内容,师生共同入境欣赏。(随画出现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名扬中外人人爱,惊世之作传万年。)
师:同学们,《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只是借助多媒体远远地看了看这幅画,不过,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画现在放在——故宫博物院。希望大家去北京旅游的时间千万别忘记去亲眼看看这幅稀世之作,也可以到开封市模仿建造的“清明上河园”看一看今天的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师:你了解了画的名字、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一个小小段落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知识,请大家也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我还读懂了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这个场景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人多(板书:,那你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指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对照图画,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通过自读找出画中人多、热闹、传神的句子。师:课文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的呢?
生:我知道这幅图是一个叫张择端的人画的,他是北宋时候的人。
师:你了解了画的作者和朝代,真好。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通过本篇文章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是通过一课时的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向他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师:除了这些,画中还有印象深刻的场景吗?
生:我还知道桥北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情景……让我知道了张择端的画真传神啊!
师:(板书:传神)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桥北头发生了什么事?你从那句话中读出了传神?
生:有的人不到一寸,有的人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师:真好!同学们把这幅画中的人多.热闹.传神都找了出来,现在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评价这幅画的?
一、入题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齐读课题:(师板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师:名扬中外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闻名中外.举世闻名.指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气
师:是啊,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呀?画上画了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略知课文大意。
师:看完了这幅画,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的课前导读有什么要求?一起来读课前导读有一个关键词:图文对照,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读课文。
师:课前导读读完了,我们再来看下这篇课文的词语,请注意
红色字“作”“溜”“乘”。“作坊”指手工业工场,“一乘轿子”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师:请注意自读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画名
作者年代
作者姓名
画的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我最佩服的地方是
师:有了这张资料卡,我们就能用最简洁的话来向人们介绍这幅画。如果你是一个小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这幅画呢?(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课文)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人们仿制的各种形式的《清明上河图》,请你一边看一边找,看看你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和着优美的古筝音乐,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学生专心欣赏)
师:光人物就有五百多个,真了不起呀。还有要和大家分享的吗?
生: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有这么多人呢,大家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吧!读完了这段话,画家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
师:(板书:热闹)对,还介绍了街市上人物的各种形态,你能用课文本中的话来说说有哪些形态的人吗?(读: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谁也想读一读这些内容?(再指名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