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的功能复习过程
五脏六腑的各自功能作用
五脏六腑的各自功能作用
五脏六腑的各自功能作用
【五脏六腑各自功能】
1、五脏功能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器血量的功能;脾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运输全身的功能;肺“管呼吸,主气”;肾有“藏精”、“生髓”、“主骨”的功能。
2、六腑功能
小肠主要功能是接受食物后分别清浊;胆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食物;胃受纳食物,再经脾将营养输出,以供养全身;大肠的功能是传导糟粕之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膀胱主要是贮藏和排泄尿液;三
焦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三个部位:心、肺为上焦,脾、胃为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中医五脏养肾】
1、长夏养脾(黄色食物养脾)
脾属土;思伤脾;脾开窍于口、唇,其华在于肌肉;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巳蛇(9点到11点)对应脾经。
2、冬季养肾(黑色食物养肾)
肾属水;恐伤肾;肾开窍于耳,其华在于发、骨,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巳时(17点到19点)对应肾经,肾和我们的生育、生长、生殖都有关系。
3、春季养肝(绿色食物养肝)
肝属木;怒伤肝;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筋,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丑时(1点到3点)对应肝经,肝主疏泄,丑时不入睡对肝伤害很大。
4、秋季养肺(白色食物养肺)
肺属金;悲伤肺;肺开窍于鼻,其华在于皮毛;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与肺对应是大肠。寅时(3点到5点)对应肺经,寅时对于年纪偏大人士是生命最危险的时刻,此时脉搏、呼吸,血压最有可能发生危险情况,从而威胁到生命。“肺主皮毛”肺经和我们皮肤有很大关系。
中医知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知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五脏的生理功能
《素问·五藏别论》曰:“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在中医学上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这五脏,五脏的主要功能为藏精气。
01▶肝:肝位于人体右胁下,主要具有藏血、疏泄等功能。
1.藏血:古代著名医学家王冰曾经这样说过,“肝藏血,人动则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脏是一个藏血“宝地”,当人体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如人体卧床休息时,人体需要的血液量较少,这样大量的血液就会进入肝脏中,肝脏就成为储备血液的仓库。当人体进行活动时,如进行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时,人体需要较多的能量和氧气,此时人体就需要较多的血液,于是,肝脏中储备的大量血液就会输出,以保证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由此可见,肝脏发挥着“聚血盆”和“血液量调节器”的双重功效。
2.疏泄:肝气具有疏展、柔和的功效。肝的疏泄功能一方面可以调畅脾胃的气机,另一方面还可以调节人体的精神状态。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出现异常,则很容易造成脾胃功能异常、心情烦躁、易怒、失眠等不良症状的出现。
3.其他功能:由于肝有藏血、疏泻这两大功能,使得肝还具有了养筋、养目等功能。
02▶心:心位于胸中央偏左,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枢纽,主要具有推动血行、调节神志等功能。
1.推动血行:血液是为人体提供营养的物质,血液是在脉中运行的,只有保证血液正常运行,才能及时而充分地为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提供营养,而心脏是推动血行的主要动力,如果心脏功能衰弱,血液的运行就会受阻,人体就会出现营养不良、面色苍白、脉搏较弱等不良症状。
2.调节神志:精、气藏于心,而神是精、气的综合表现,因此,心具有调节神志的功能。如果心发生病变,则很有可能出现健忘、失眠、精神混乱等不良症状。
人体五脏功能+人体六腑功能
人体五脏功能+人体六腑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有规律的跳动,需要三个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2、心藏神。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
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换言之,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形征”,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
其三,是指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心所主之神志,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精气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
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
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膳
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中医五脏六腑系统归纳总结
中医五脏六腑系统归纳总结
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描述了人体内部器官
的分类、功能和相互关系。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这些脏腑相
互配合,协调运作,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下面将对五脏六腑系统进
行归纳总结。
一、心脏
心脏是五脏之首,被认为是人体的统治者。中医认为心主循环与神明,它的主要功能是掌管血液循环、调节情绪和思维活动。心藏神,
精神活动与心脏有着密切关系。心脏的功能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
绪和精神状态。
二、肝脏
肝脏是五脏之一,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储藏血液、调节血液
供应和排毒。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绪、协调气血、促进新
陈代谢的作用。肝脏的健康与情绪的平衡息息相关,情绪波动过大会
影响肝气的畅通。
三、脾脏
脾脏是五脏之一,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气血生成。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管理着人体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免疫功能。脾
气虚弱会导致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
肺脏是五脏之一,主要功能是呼吸和气血循环。中医认为肺主气,具有呼吸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肺脏的功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比如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所以要保持肺部的健康需要注意呼吸道卫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
五、肾脏
肾脏是五脏之一,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和调节水液代谢。中医认为肾主藏精,掌管着人体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生殖功能。肾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命力和免疫力。
六、胆腑
胆腑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和调节胆囊的排泄。中医认为胆腑与情绪有着密切联系,胆气郁结时可导致情绪烦躁、易怒等症状。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五脏六腑之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五脏六腑之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之生理功能
手足阴经,都一一跟脏相连属;手足阳经,都一一跟腑相连属。脏具有藏精气的和化生的作用,属于阴,他们的病表现为虚;腑具有消化饮食物、传送和、排泄糟粕的功能,属阳,其为病多实证。中医对脏腑的认识,古时候和人体的解剖知识相关,但主要还是从人体五脏的功能作用来进行讲述。肺,肺是其五脏之一,于人体胸腔部位,它和手太阴经相连属,五行中属于金,以大肠互为相表里。它的功能主要是:司呼吸,主气、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脏调书气血的运行。肺上通喉咙、在液为涕、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
心,心亦五脏之一,隔膜之上,在人体的胸腔部位,它和手少阴经相连属,于五行中它属于火,具有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以小肠互相表里。它在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一是主神志,二是主血脉。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志
为喜。
心包,心包亦称为心包经络,是网络心脏外表面的包膜,是保护心脏的重要包膜。如果体外邪气袭于心,则首先是心包受病,它和手厥阴经相连属。
脾,脾是其五脏之一,它和足太阴经相连属,在中焦下,于五行中它属于土,以胃互为相表里,脾和胃都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气血运行生化的泉源。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主升清、主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思伤脾、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在志为思、主四肢,。
肝,肝亦是五脏之一,于横隔之下,右胁之内,它和足厥阴经相连属,于五行中它属于木,胆与之相互为表里。它的主要生理功能作用是主藏血和主疏泄,疏泄,对全身气机的通畅、饮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及情志的调畅皆有重要的影响。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体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肾,肾为五脏之一,在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足少阴肾经和它相连属,于五行中它属于水,膀胱与之相互为表里。它的主要生理功能作用是;储藏精血,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生命之源,所以称其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外荣于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液为唾,在志为恐和惊口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它们相互协调合作,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器官的功能。
首先要介绍的是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心是人体的“君主”,主管血液的循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同时将
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肝是人体的化工厂,主要负责分解和吸收物质,帮助排泄体内的毒素和废物。脾脏是我们身体的“粮仓”,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身体所
需的能量和营养。肺主宰人体的呼吸,吸入氧气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同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肾是人体的“过滤器”,负责
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同时还能调节血压、维持酸碱平衡。
接下来是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是人体的“火车头”,主要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胃是消化
器官的“大门”,主要负责储存和分解食物,使其变得容易消化
和吸收。大肠是我们消化系统中的“最终站”,将食物消化不了
的残渣转化为粪便,并排泄出体外。小肠是消化吸收的“工厂”,将胃中的食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并吸收其营养成分,输送到血液中。膀胱是体内储存尿液的器官,当尿液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小便的欲望。三焦是人体的“管理者”,负责调节体
内温度、协调各器官之间的功能。
以上就是五脏六腑各自的主要功能。然而,我们要明白的是,五脏六腑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
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其中的一个器官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器官的功能,从而导致全身的不适甚至疾病。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保护五脏六腑的健康,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来保持它们的正常功能。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问题。只有保持五脏六腑的健康,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充满活力的生活。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1、心:
(1)心主血脉;
(2)心主神明;
(3)心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4)喜为心志,汗为心液。
2、肺:
(1)肺主气,司呼吸;
(2)肺主宣发肃降;
(3)肺主通调水道;
(4)肺朝百脉,主治节;
(5)肺主声,开窍于鼻;
(6)肺合皮,其华在毛;
(7)忧悲为肺志,涕为肺液。
3、脾:
(1)脾主运化:脾主运化水谷,脾主运化水液;
(2)脾主统血;
(2)脾主统血;
(3)脾合肉,主四肢;
(4)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5)思为脾志,涎为脾液;
(6)脾的生理特性:脾主生清,喜燥恶湿。
4、肝:
(1)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纳化和胆汁的排泄功能,促进血液的运行合津液的代谢,调畅任督二脉。
(2)肝藏血;
(3)肝合筋,其华在爪;
(4)怒为肝志,肝开窍于目;
(5)肝的生理特性:肝为刚脏;肝性喜条达,恶抑郁。
5、肾:
(1)肾藏精:
①肾藏先天之精:它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先天之精与生俱来,藏于肾。
②肾藏后天之精:是由后天之本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后天之精充盛注入于肾,与先天之精结合,转化为肾精。
(2)肾主水:人体水液代谢与肺、脾、肝三脏有关;
(3)肾主纳气;
(4)肾主骨、生髓、通脑、齿为骨之余;
(5)其华在发;
(6)肾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
(7)恐为肾志、唾为肾液。
二、六腑的生理功能
1、胆:贮藏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为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的生理特性(胃气主降,胃喜润恶燥);
3、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分别清浊;
4、大肠:传化糟粕;
5、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都是人体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她们都是密切关联的,一处有病就会影响多处,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各脏器的功能与作用。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1. 心脏
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络包裹、卫护于外,它主要的功能是主血脉,是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心又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心与血脉相通,血液能在脉管内循环不息,是靠心气的推动作用,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直接影响血液的运行。所以练功者重视调心,使心气能更好的统辖血液的运行,以和畅血脉。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循环通畅,则脉和缓有力,面色就显得红润而有光泽,即谓其华在面;反之,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其面色就白无华。
(2)心主神明。神明,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和意识状态,都由心来主管。古人把心看作是五脏六腑之大主。练功家亦“全凭心意练功夫”,故有“调心”“调意”(精神活动)之说。
(3)心主汗液。汗为津液所化。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故有“血汗同源”“汗为心液”之说。
(4)心开窍于舌。心经别络上行于舌,因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所以心若有病,容易在舌体上反映出来,例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尖红或舌体糜烂,心血瘀阻,则舌体紫暗或见瘀点、瘀斑。
练功人亦重视舌在炼功中的作用,例如“舌抵上腭”“舌搅海”等,可引发口液(津液)的旺盛分泌,气血畅运。
2. 肝脏
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其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五脏六腑功能及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功能及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归纳
五脏
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有着各自的生理功能。
①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主神志,主宰人体精神活动。
②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调节气机、津液运行代谢;主通调水道,促进水液的输布与排泄;肺朝百脉。
③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液;主升清及升提;主统摄血液。
④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调畅情志,促进消化吸收及血液运行、津液代谢;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
⑤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调节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主纳气,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滋养和濡润脏腑。
六腑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有着各自的生理功能。胆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饮食物的正常消化。胃的生理功能是主通降,能受纳与腐熟水谷。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大肠的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尿与排尿。三焦的生理功能为主持诸气及疏通水道;按部位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其生理特点分别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总的说来,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是“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奇恒之腑
形态多属中空与腑相似,功能特点贮藏精气与脏相似,这类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组织器官称之为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及女子胞。
脑由髓汇集,能主管人体的精神活动,主宰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由于中医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因而脑的生理、病理分属于五脏。因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节情志,肾藏精而生髓充脑,故中医学认为脑的生理和病理与心、肝、肾三脏的关系更为密切。
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功能讲解
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功能
肝脏
一、储藏血液——肝病会有血虚、血滞的现象,同样的,血虚、血滞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
二、五脏之冠——有一个强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衰弱、易患感冒、喉咙发炎、淋巴腺肿大等,都是肝功能异常所引起。
三、厌恶拘束——肝有喜好舒畅、厌恶拘束的性质,所以精神上受到压力,肝就会动气、焦急,造成肝功能异常。更年期的障碍以及经理级的职业病,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肝病。 --------------------------------------------------------------------------------
心脏
一、支配意识——就是思考、记忆、判断等精神状态。心支配神气,所以心患病时,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碍。
二、支配血脉——心能支配血脉,所以它和肝一样,与血虚及血滞都有连带关系。 --------------------------------------------------------------------------------
脾脏
一、支配食物的吸收——脾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为脾脏异常,往往会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营养不良,使身体消瘦。
二、支配肌肉、手、脚——身体过胖、太瘦或手脚冰冷,不想活动都是脾功能异常的症状。
三、支配血液——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记忆口诀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记忆口诀
五脏六腑,或称“五脏六腑经络”,是中医学中深奥的一个系统,也是中国医学古老的理论体系。它根据脏腑之间的功能关系,以及血液、气血、津液的循环而形成的。“五脏六腑”学说体系,它在认识脏腑功能规律,探讨疾病发病机制,指导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脏乃脏腑之根,是指心、肝、脾、肺、肾五器官,它们与“四象”相结合,合称“九窍”,它们负责生命活动和体质调节,“五脏”有“承天而行”之功,是内环境的维护者。
六腑是人体六大体液系统,包括胆、胃、肠、膀胱、脾胃、心包六脏,它们与心、肝、脾、肺、肾相配合,负责病毒的清除,可以维持和改善体内循环状态,是体内环境的改善者。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口诀如下:
心乃血脉之源,元气运行全身;
肝能毒净血洁,慢性病多起源;
脾与肺相辅相成,对气血影响深;
肾保持阴阳平衡,定藏精气遗传;
胆负责消化释放,胃给营养细胞;
膀胱水道收进出,调节水分运行节;
肠囊性腔器蠕动,清除病毒便排除;
脾胃止渴定欲望,思维功能行全身;
心包护周内环境,疾病进入隔绝挡。
五脏六腑功能是主要决定人体健康与否的关键。“五脏六腑”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各脏腑功能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完成,而五脏六腑功能失常、紊乱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异常,从而引起器官疾病。
科学饮食对五脏六腑起着重要作用。饮食营养丰富、清淡有节,有益于脏腑正常功能及血液循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肉类、豆类谷类;少吃油腻食物、淀粉食物;适量喝水;少食多搓,不吃热乎乎的食物,这些都有助于脏腑正常运行。
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生活习惯和精神健康,少熬夜,保持心态平和,不过度劳累,多锻炼,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调节精神,从而保证五脏六腑的调节与平衡体温。
“中医脏腑课件: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与肝相配合
4 与肾气关联
肺与肝的关系密切,肺主气,肝主血。肝血 盛,肺气盛,肝气抑肺气,肺气乱则肝气瘀。
肺与肾气关联密切,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以协调肾水和肺气的平衡,确保人体的正 常代谢。
心脏的功能及与其他脏腑的关联
泵血送氧
心脏是人体的泵,它通过收缩和 舒张来泵血,将富含氧气的血液 输送到全身。
中医脏腑课件:人体五脏 六腑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在中医中,五脏六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有各自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了 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健康。
肺脏的功能及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1 将清气输送至全身
肺主呼吸,是气息的出入口。同时肺还有将 清气输送至身体各处的作用。
2 与大肠相通
肺与大肠表里相通。肺虚则便干,若有大肠 热毒也会影响肺的生理功能。
小肠
• 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 • 是身体最长的器官之一。
总结人体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 以及它们在人体内的重要性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通过它们 之间的联系,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和心理活动。
胆则排泄胆汁,二者相互协调,可以促
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3
与小肠相通
胆经过胆道流经小肠。小肠对胆的分泌 和排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六腑的分类以及各自的特点
胃
• 主要功能是接收和消化 食物。
中医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中医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在事业单位卫生人才招聘考试中,藏象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五脏与六腑。考点主要集中在脏腑的生理功能上。包括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五脏与六腑的区别,五脏与六腑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今天今天与各位考生分享一下其功能特点,希望能帮助考生顺利拿到高分。
一、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膀胱、三焦,其中胆不但是六腑之一,也是奇恒之府之一,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五脏的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是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六腑形态特点是多为中空的官腔或囊性器官。
对于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的对比鉴别是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
二、小肠
小肠的生理功能重点掌握泌别清浊的功能。
1.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泌别清浊。(1)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2)将水谷精微吸收,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3)小肠吸收大量水液,与尿量有关。
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则大便稀薄,小便短少。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就是这个原理。
【例题】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肾司二便,大便小便相关
B.淡渗利水,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
C.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
D.利小便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
【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的具体应用。若小肠的泌别清浊异常,则大便便稀薄,而小便短少,也就是说,小肠内的水液量多寡与尿量有关。临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即是这个原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五脏六腑功能
五脏六腑功能之杨若古兰创作
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功能肝脏一、储藏血液——肝病会有贫血、血滞的景象,同样的,贫血、血滞也会惹起肝病的发作.二、五脏之冠——有一个强健的肝,就不容易得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衰弱、易得感冒、喉咙发炎、淋巴腺肿大等,都是肝功能异常所惹起.三、讨厌拘束——肝有爱好舒畅、讨厌拘束的性质,所以精神上受到压力,肝就会动气、焦急,形成肝功能异常.更年期的妨碍和经理级的
职业病,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肝病.心脏一、安排认识——就是思考、记忆、判断等精神形态.心安排神气,所以心患病时,就容易健忘、失眠,形成精神上的妨碍.二、安排血脉——心能安排血脉,所以它和肝一样,与贫血及血滞都有连带关系.
脾脏一、安排食物的接收——脾将食物的养分接收,并分解成容易接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由于脾脏异常,常常会使消化能力衰退,形成养分不良,使身体瘦削.二、安排肌肉、手、脚——身体过胖、太瘦或手脚冰冷,不想活动都是脾功能异常的症状.三、安排血液——脾的功能衰退,就会形成贫血的景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肺脏一、安排呼吸——空气经肺的呼吸感化进入人体内,供给所需的氧气.肺部异常有气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
二、安排酸津液的轮回——津液轮回也在肺的安排下进行.肺若染患疾病,则肺部部会浮肿,皮肤会渐渐干枯. 三、安排鼻子——鼻窦炎、鼻脓症的发生,暗示肺已有毛病了.肾脏一、储藏精气——精气有三种功能,其一为成长发育;其二是接收食物中的养分,成为血气的来源;其三即安排生殖感化.肾有储藏精气的功
中医调五脏六腑的基本知识
中医调五脏六腑的基本知识
中医学的“五脏”指肝、心、脾、肺、肾。五脏各司其职,互相
合作,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此外,还有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介
绍一下五脏六腑的基本知识。
五脏:
1.肝:肝是藏血器,主要功能是制造和储存血液,同时也是调节
情绪、存精制津、疏泄气机的重要器官。肝阳虚则气机不利,久则疏
泄失守,肝阴虚则肝血不足,久则瘀血内生。
2.心:心主血脉,其功能为调节血液循环、安定心神、掌管记忆、思维等活动。心与血的互动相形,血只能由心出而不能自己行动,同
时恒心不定则神志不明,情志外露,则反之亦然,因此心是“君主”。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本,其功能为司运化、运化饮食后的食物
精华,将其转化为气血,以供全身备用。同时,脾主肌肉,若脾虚疏
则肌肉无力。
4.肺:肺主气息,“上焦”调节呼吸,使人呼吸暢顺。肺精主官气,开窍于鼻,宣发清肃之气。同时,肺脏内有“肝之别”的穴位,两者相通,肺气呼吸太过察则伤肝,察则通,通则无疾。
5.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要功能包括藏精制津、生发髓骨、调节水液、控制生长发育等。正常情况下肾脏的保养和功能的强化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六腑:
1.胆:胆十二指肠,帮助消化、吸收脂肪,帮助保护肝脏。
2.胃:胃为人体内最大的脏器,主要作用是通过消化机制使食物成为精华。同时,胃中也有能够杀死细菌和消化各种食物的胃酸。
3.大肠:大肠主要作用是将食物残余、粪便等积存在大肠内,帮助排出体内废物。
4.小肠:小肠是人体内最长的器官,主要作用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并吸收到血液中,同时帮助排出体内废物和毒素。
五脏六腑的功能总结
五脏六腑的功能总结
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它们包括了心、肝、脾、肺、肾和胆经空腑。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下面对这些功能进行总结。
心是五脏之首,主宰血脉的循环和调节,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血液循环:心主血脉,控制全身血液的运行和循环,保持身体的正常体温和血液的合理分布。
2. 统治心神:心与神明相关联,能影响和调节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表现。
3. 控制呼吸:心与肺相互作用,控制呼吸运动,保证氧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肝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气血:肝主疏泄,调节血液的储存和运行,保证气血畅通,维持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
2. 维持情绪平衡:肝的功能紧密关联着情绪的变化,任何情绪的波动都会影响肝脏的功能,长期情绪波动会导致肝气郁结,引起各种疾病。
3. 促进新陈代谢:肝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新陈代谢器官之一,能够合成和分解物质,调节体内的能量平衡。
脾位于胃的上方,是人体的中枢器官之一,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主管消化吸收:脾主运化,能够将食物消化分解为养分,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2. 控制血液:脾主升清,能够促进血液的凝聚和循环,调节血液的质量和稳定性。
3. 维护肌肉组织:脾主肌肉,能够为全身的肌肉组织提供养分和能量,维护肌肉的正常功能。
肺是呼吸系统的关键器官,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主导呼吸:肺主呼吸,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实现人体的气体交换,保证身体内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2. 控制水液代谢:肺在呼吸的同时,也通过水分的蒸发和排出,调节体内的水液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六腑的功能
五脏六腑的功能
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毛、肌肉、筋骨、精髓和气血津液等组成的一个整体。
脏腑学说就是研究人体的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脏。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肮和三焦,称为六腑。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腑是化生精血津液,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机能活动的主要器官。分别来说,五脏是贮藏精气的(精气,指精血津液),以藏为主。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的,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
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腕贮存和排泄尿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但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以通为用。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相表里的理论,在针刺治疗上也具有实践意义:例如手太阴肺经的哮喘病,常配用手阳明经的合谷穴,足阳明胃经的胃皖南,常配用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久等进行治疗,都收到满意的效果。这些都是根据脏腑表里经气相通的理论来运用的。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若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
5.肾与膀肮: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肾为主)。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肮,膀肮又借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肾阳不足,可影响膀肮功能减弱而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肮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出现腰痛、尿血等。
五脏与“五体”等组织以及“五官”、“七窍”等器官,也都有密切的联系。五脏与五体的关系是:
心主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五脏与五宫七窍的关系是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和二阴(鼻、目和耳各有两个与口称为七窍,再加“前阴”与“后阴”二窍,又称九窍)。因为五脏与五体、五官七窍相关联,所以五脏的变化,常常反映到其所属的体表组织与孔窍。
(三)腑与腑间的关系
六腑是传化食物的器官,它们即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和排泄。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消化、下灌肠道;
小肠的承受吸收、分别清浊;大肠的吸收水份和诽便,膀肮的贮存和徘出尿液等等.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腑失职或病变,都要影响饮食物正常的传化。
脏腑与形体组织
形体组织主要指脉、筋、肌肉、皮肤、骨等。它们与五脏的关系是心主脉,肝主筋,脾主肌肉(及四肢),肺主皮毛,肾主骨。同时,人体脏气的盛衰,又会反应到最明显的部位。如;心,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肺,其华在皮毛;肾,其华在发。可见脏器和肌体的关系是密切的。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肾与脾胃是相互资助、相互依存的。肾的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而脾、胃转化水谷精微则必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有“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之说法。
中医和西医(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
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与西医相比,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主要建立在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以及人体解剖结构的认识基础之上,其中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包涵的内容较多。一个西医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好几个中医脏腑功能之中,而中医一个脏腑的名称虽然与西医相同,但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含义却不完全一样。了解了中医特点,在阅读有关的内容时就不致于产生含糊不清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