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8课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和儒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核心思想“仁”,主张以德治 国。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 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百家争鸣
老子: 顺应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走近孔子
孔子,鲁国人,先世为宋国 贵族;父母早丧,家境贫穷;曾 当仓库管理员;30多岁成为鲁国 有名的学者。55岁后周游列国, 推销其学说,经历十四年,
却 屡 遭 冷 遇 ; 68 岁 时 , 返回鲁国,专心整理古籍 及教授学生,传有弟子 三千,贤者七十二。数 年后逝世,享年73岁 。

祸 —— 福

书 影
好 —— 坏
➢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 万物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四大学派和七位思想家
老子:顺应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孔子家 儒家 孟子 Nhomakorabea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1. 老子 2. 孔子和儒家学说 3. 百家争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四大学派和七位思想家
老子 道家
庄子

孔子
家 儒家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难 —— 易
人春 秋
长 —— 短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练习知识点讲解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二、课文翻译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注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注释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是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原文: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即:是。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问题解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却内容丰富,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容。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融洽?“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

3.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道韫的才气。

四、课文主题《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优质课件(共107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优质课件(共107张PPT)
谢太傅对以上两个答案的优劣未作评定,而是“大笑 乐”,十分耐人寻味,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温 馨的家庭氛围。
从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 絮因风起”的说法。
精读细研
说一说:你认为哪种比喻更好?说说你的想法。
示例一:“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状 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示例二:“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 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 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直译: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 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 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意译:即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 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 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整体感知
5.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6.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符合现代汉语
的意思。
整体感知
即谢安,字安石,东晋 陈郡阳夏人,东晋政治 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咏雪
子女,这里泛指小 辈,包括侄儿侄女。
不久,一会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把家里人 聚在一起。
文章的义理。
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知识备查
作品介绍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 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 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咏 雪》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这 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 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咏雪翻译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教案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七上语文第八课课堂笔记

七上语文第八课课堂笔记

七上语文第八课课堂笔记
一、作者介绍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至魏晋时期的名士逸事。

作者是南朝宋的刘义庆。

二、故事背景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大多来源于魏晋时期的民间传说和史书资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名士的精神风貌。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故事内容
1. 《咏雪》
这个故事讲述了谢太傅在大雪天举行家庭聚会,与儿女们谈论诗文。

他的侄子谢朗提议用比喻来描绘雪花,侄女谢道韫则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来形容雪花飘落的景象。

这个比喻既形象又贴切,赢得了众人的赞叹。

2. 《陈太丘与友期行》
这个故事讲述了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出行,朋友却迟到了。

陈太丘先走了,朋友来了后得知陈太丘已经走了,非常生气。

后来陈太丘得知此事后,派儿子去道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遵守约定,尊重他人,同时也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道歉。

四、重点字词解释
1.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骤,急。

2.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由于。

4. 与友期行:期,约定;行,出行。

5. 不顾而去:顾,回头看;去,离开。

6. 非人哉:非人,不是人。

这里是反语,表示责备的意思。

7. 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

8. 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咏雪》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咏雪》重要知识点总结

1 咏雪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文章通过写谢家小辈即景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谢家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记文言知识
字词梳理
古今异义
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
今义:因为
与儿女
..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文中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与女儿
重点句子
倒装句,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把“空中”提到“撒盐”前面
1. 撒盐空中差可拟。

(倒装句)
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2.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
译:(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判断句翻译时注意加判断词“是”。

初中语文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 〉二则》知识点

初中语文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 〉二则》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咏雪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二、课文翻译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注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注释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是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原文: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即:是。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问题解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却内容丰富,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容。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融洽?“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

3.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道韫的才气。

四、课文主题《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陈太邱与友期行一、相关资料《世说新语》,古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共27张PPT)

百家争鸣
在孔子的引领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 一大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 情和无畏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辩论,试图创 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从此,中国开始进入一 个自觉的理性时代,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长河开 始奔流不息,流淌至今……

家争鸣 道家
老子
春秋后期,楚国人 著作:《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 ①应 顺其自然 主张 ②事物都有 对立面,
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③政治上“无为而治”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 秋后期鲁国人。
孔子思想—核心思想
爱“仁心者、爱同人情”心 “己所和不谐欲相,处勿施于人”
孔子思想—政治主张
材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gǒng)之” 。
实行“礼治”
荀子
百家争鸣
墨家:墨子 (战国) 思想主张 1.“兼爱”“非攻” 2.选贤任能,提倡节 俭
墨子
百家争鸣
道家:庄子 (战国) 思想主张
1、治国顺应自然 和民心 2、追求精神自由 保持独立人格
庄子
百家争鸣
法家:韩非 (战国) 思想主张
1.以法治国 2.中央集权
韩非
古为今用
百家争鸣
孟子“仁政”
构建节约型社会
墨子的提倡节俭 墨子“兼爱非攻” 庄子“顺应自然”
韩非“法治”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依法治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民为本
官学
私学
学生为王室和贵族 有教无类,不分出身
不平等
平等
九年制义务教育
孔子思想—教育主张
经典诵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 一 年级
学习内容:
历史 科
自学探究
学案
教学设计 (收获)
主备:王凤仙
时间 : 9 月30日第 8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字 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一、
自主学习: (15 分钟)
商朝人刻写在 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我们应该学习这位诗人怎样的精神?
二、小组学习: (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8 分钟) 1、组长引领,对以上知识中的疑难深入探讨,达成共识。 (3 分钟完成) 2、小组内部两两说记互考以上知识。

15


16 页
医学成就:
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文学:屈原生活在___________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 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是《_______》 ,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音乐:春秋战国盛行的“ ” ,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_____________最为珍贵。
请耐心品读教材,在文中将下列知识作出批注,默记后合书填写,你最棒!
甲 骨 文 文 字 的 演 变
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开始,
金文:又叫“______”,商周的____上铸刻的文字。 大篆: 晚期文字
中 华 文 化 的 勃 兴
竹帛书:________时期
天 文 与 历 法
天文: 夏、商、周时期就有了关于______、______等天文记载。 春秋:公元前 613 年世界上关于 夏朝:夏历,即今天的“____” 历法: 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12个月。 战国时期: 人们测定出一年___个节气。 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这是历法上的重大革命。
教学反思 (疑惑)
最早的确切记载。
三、展示反馈: (人人讲解、我最棒) (10 分钟) ( )1、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 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 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 龟甲或兽骨上 B 竹简或木牍上 C 丝帛或麻布上 D 宣纸上 ( )2、下列文字的承继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金文—竹帛书—大篆 B.大篆—金文—竹帛书 C.竹帛书—金文—大篆 D.金文---大篆---竹帛书 ( )3、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 ,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 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有大月和小月之分 C 相传四千多年的夏朝,就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历法 D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 ) 4、2009 年 6 月 10 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 。按照“物质文化遗产”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哪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 A.三星堆 B.都江堰 C.故宫 D.端午节 ( ) 5、2012 年 10 月 23 日,以“传承、发展、健康”为主题的首届中国(长清) 扁鹊中医药文化节在济南开幕。首届文化节为期七天,将围绕扁鹊文化及中 医药文化展开。人们纪念扁鹊是因为他 A 发明“四诊法” B 发明麻醉药 C 写出医药名著 D 发明舟车 四、拓展延伸: (运用知识处理现实问题) (7 分钟) 材料分析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请回答: (1)此中的诗句作者是谁?_____________ 这句诗出自他的哪一部作品?_____________ 此人在文学领域有什么重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