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教学设计
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四)
九年级数学§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四)班级 姓名 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2.经历探索切线长性质的过程,并运用这个性质解决问题.学习重点:掌握切线长的性质.学习难点:运用切线长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如图,点P 在⊙O 上,如何过点P 作⊙O 的切线?2、如图,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A在⊙O 上,一条直角边经过圆心O ,`另一条直角边经过⊙O 外一点P ,PA 是⊙O 的切线吗?为什么?二、探究学习 1.尝试(1)P 为⊙O 外一点,如何用直角三角板 经过点P 作⊙O 的切线?这样的切线能作几条?(2)如图PA 、PB 是⊙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是A 、B ,沿直线OP 将图形对折,你发现了哪些等量关系?你能通过证明验证这些关系吗?2.概括定义: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性质: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3.典型例题例1.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3cm ,点P 和圆心O的距离为 6cm ,经过点P 有⊙O 的两条切线PA 、PB ,则切线长为_____cm ,这两条切线的夹角为____,∠AOB =______.• P O A• • O A • B O A P例2.如图1,PA、PB是,切点分别是A、B,直线EF也是⊙O的切线,切点为P,交PA、PB为E、F点,已知12∠=︒,P=,70PA cm(1)求△PEF的周长;(2)求EOF∠的度数。
例3.数学课上,数学老师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V形架中,如图是它的平面示意图,CA、C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B,某同学通过测量,量得AB=4cm,∠ACB=600,如何求出乒乓球的直径?4.练习(1)如图AB是⊙O的直径,C为圆上任意一点,过C的切线分别与过A、B两点的切线交于P、Q,求证:PO⊥OQ(2)如图AB是⊙O的直径,C为圆上任意一点,过C的切线分别与过A、B两点的切线交于P、Q,已知AP=1cm,BQ=9cm,求⊙O的半径.三、归纳总结1、理解了切线长的定义、性质;2、熟悉常见的基本图形(例6图形)和常用辅助线(作过切点的半径).【课后作业】班级姓名学号1. 如图,三个半径为1的圆两两外切,且等边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与其中的两个圆相切,则△ABC 的周长为。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直线与圆的相交情况和位置关系;2.技能目标:能够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多媒体设备;2.教学资源:直线与圆的相关知识介绍的PPT、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共同回顾直线与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对直线与圆的相交情况和位置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根据图片,向学生讲解直线与圆的相交情况和位置关系,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直线与圆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b.直线与圆相切;c.直线与圆相离;d.直线包含圆。
2.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图片,详细说明每一种情况下的特点和性质。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5分钟)1.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进行讨论,分析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针对一些较难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
四、拓展练习(25分钟)1.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2.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然后进行讨论和分享,相互之间交流解题思路;3.教师提供指导和答疑。
五、小结(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2.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进行相关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和拓展练习,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应重点讲解每一种情况下的特点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此外,在讲解和讨论环节,我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答疑,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名师教学设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完整教学教案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本环节采用填写表格,师生协作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师生协作的方式
作业布置试图通过阅读、练习和思考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作业:
(1)阅读:教材第78-80页;
(2)练习:教材第80页A组1题。
(3)思考:教材第80页B组2题。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题与练习是掌握、应用知识和技能所必需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例题与练习。
1.例题分析
例1判断直线 与圆 的位置关系。
例2是教材上的例题。作为对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初步应用,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
判断下列各题中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2x-3y+1=0,圆 ;
学生动手画时,教师进行巡视,当所有学生都把三种位置关系画出来时,我用计算机给同学们作演示,给定直线圆在动,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去研究问题。
学生动手画时,我进行巡视,当所有学生都把三种位置关系画出来时,我用计算机给同学们作演示,给定直线圆在动,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去研究问题。
通过观察,我们已经知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引导学生从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完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练习1:主要反馈学生对定义本身的掌握程度,由学生抢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判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圆的直径为10cm,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
3
5
练习2我设计了一个小型对抗赛: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出题另一组回答,答题组再出题,对方回答,依次类推。看哪个组答题既准又快,对优胜组和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
3、掌握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5.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案4(无答案) 新人教版
1PPE课题 :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学习目标】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2.经历探索切线长性质的过程,并运用这个性质解决问题. 【课前预习】1.如图,点A 在⊙O 上,P 是⊙O 外一点,∠OAP =90°,则PA 是⊙O 的切线吗?为什么?2.P 画⊙O3. 如图,已知PA 、PB 是⊙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沿射线PO 将图形折叠,你发现了什么?【学习过程】1.引出圆的切线长定义切线长: 2.归纳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 【例题教学】例1 如图,PA 、PB 是⊙O 的两条切线,A 、B 为切点,直线OP 交⊙O 于点D 、E ,交AB 于C(1)弧AD 与弧BD 是否相等?为什么? (2)OP 与AB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例2 如图,在Rt △ABC 中,90C ∠=︒,AB=c ,AC=b ,BC=a 。
探究:Rt △ABC 的内切圆O 的半径r 与a 、b 、c 的数量关系。
2例3 已知,如图,PA 、PB 是⊙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直线DE 切⊙O 于点C ,分别交PA 、PB 于点D 、E ,若∠APB =60°,⊙O 的半径为1,试求△PDE 的周长。
【当堂检测】1.如图,AB 、AC 、BD 是⊙O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P 、C 、D 。
如果AB=5,AC=3,求BD 的长。
2.如图,P 是⊙O 外一点,PO 交⊙O 于点C ,PC=OC ,PA 、PB 是⊙O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如果⊙O 的半径为5,求切线长及两条切线的夹角3.如图,PA 、PB 是⊙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是A 、B ,直线EF 也是⊙O 的切线,切点为Q ,交PA 、PB 为E 、F 点,已知12P A cm =,70P ∠=︒, (1)求△PEF 的周长; (2)求E O F ∠的度数。
【课后提升】完成时间 分钟 姓名 1. 如图,三个半径为1的圆两两外切,且等边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与其中的两个圆相切,则△ABC 的周长为 。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包括直线和圆的三种关系,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以及作三角形内切圆的方法。
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并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本节课主要研究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学生分析】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直线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进一步归纳出直线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中d与r的大小关系,然后对d=r的情形特别关注,这就是圆和直线的相切关系,从而讨论得出切线的性质,再通过旋转实验的办法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
在此基础上能做出三角形的内切圆。
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探索归纳,当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增进同学们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设计设计目的学生活动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2分钟)我们在前面学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请大家回忆它们的位置关系有哪些?(1)点在圆外d>r;(2)点在圆上d= r;(3)点在圆内d<r。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情况呢?本节课我们类比着来学习。
(板书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引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有助于学生对于三种位置关系的理解。
位置关系转化为数量关系。
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举出满足条件的实例。
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归纳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有三种情况:两个,一个,没有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如下图:它们分别是相交、相切、相离.(1)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2)当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3) 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议一议: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吗?举例:如(1)把一只筷子放在碗上,把碗看作圆,筷子看作直线,这时直线与圆相交;(2)自行车的轮胎在地面上滚动,车轮为圆,地平线为直线,这时直线与圆相切;(3)杂技团中骑自行车走钢丝中的自行车车轮为圆,地平线为直线,这时直线与圆相离.等等。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能概括其定义,会用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②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及其使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得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大小的数量关系所对应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转化,渗透运动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②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准确性,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③通过转化思想的使用,让学生理解到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难点:通过数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课型:新授四、方法与手段:多媒体五、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孕育新知同学们,让我们静静地想象:我们坐在海边的沙滩上观看日出。
逐步的,太阳出来了,越来越多;慢慢的,太阳与地平线相接,一会儿,太阳完全出来了,它离开地平线越来越远,太阳升得越来越高………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情景,既联系生活孕育知识,又让学生静心,尽快投入学习状态。
请同学们看屏幕太阳升起的过程如果把太阳看成圆,地平线看成直线,请结合太阳冉冉升起的过程,动手画出你想象的直线和圆所体现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从人们最常见的太阳冉冉升起的问题展开,让学生亲自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地表明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无形中理解到学习不是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学生活动(略)板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请同学们结合你自己画出的图形,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并指出直线与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老师期待你的精彩回答!设计意图: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获取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己有的认知的根底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实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2、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画出己知圆的切线。
3、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图、列表、分析、比照,能找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关系。
此外,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归纳的思想的认识。
(3)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中,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观察素材入手,像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把它们抽象出几何图形,再表示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便于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学生把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也便于学生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变化。
二. 教材的重点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是重点,本课的难点是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三. 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解决重点的方法主要是:(1)由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照片提出问题,能不能我们学过的知识把它们抽象出几何图形再展示出来(让学生尝试通过日出的情境画出几种情况),(2)把直线在圆的上下移动,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让他们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揭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归纳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是什么?)o在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如何突破这个难点:(1)突破直线和圆不能有两个以上的公共点,让学生讨论,最后明确否认(因为直线和圆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公共点,那么这与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就可以作一个圆,相矛盾)。
5.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
5.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备课时间:年 月 日 主备人: 课时计划:第11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过圆外一点可画出圆的两条切线,能过圆外一点画圆的切线2、认识切线长以及与切线长有关的性质与应用3、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会用有条理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重点:切线长定理 难点:切线长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如图,P 是⊙O 外一点,A 是⊙O 上一点,图中的P 是⊙O 的切线吗?为什么?二、探索活动活动一 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1、利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找”切点(从情境中的图形可以看出,点A 在⊙O 上,且∠OAP=90°,即PA ⊥OA ,因此PA 是⊙O 的切线。
)2、尺规作图法“找”切点如何过⊙O 外一点P 作⊙O 的切线?这样的切线能作几条? (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来找切点,即以OP 为 直径作一个圆与⊙O 相交,交点为切点)活动二 操作、思考1、在上图中,PA 、PB 是⊙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
沿直线OP 将图形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观察图形,通过猜想证明可得:PA=PB ,∠APO=∠BPO 。
(证明过程略)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与切线长由操作思考中可得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边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注:切线长是指从圆外一点向圆引切线,这点与切点之间线段的长,而切线是一条直线。
三、例题教学例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直线OP交⊙O于点D、E,交AB于点C。
⑴ AD与BD是否相等?为什么?⑵ OP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分析:第一问可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而两角相等可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第二问可由切线条定理结合三线合一定理解决。
注:本题的图形为基本图形,其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质:①此图是轴对称图形,OP是它的对称轴;②切线的性质包含在图形中;③连接两个切点可得到等腰三角形,体现出三线合一定理与垂径定理;④连接两个切点和过切点的两条半径,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及其斜边上的高,等等。
教学设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这个问题而使教学偏离重点,必要时可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这个问题.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含义及图示.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能通过联解方程组得出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坐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代数化处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到坐标系是联系“数”与“形”的桥梁,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坐标法思想.重 点 用解析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 点 理解能够通过直线与圆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来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 法启发式 探究式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 时 2课时教学活动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问题情境问题1.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70km处,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长为50km 的圆形区域.已知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70km 处,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2.揭示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2.前面问题能够转化为直线圆的位置关系问题.请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在平面几何中,我们怎样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 d 与r 的关系图形相交两个r d让学生实行讨论、交流,启发学生由图形获取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直观认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义务教育阶段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思想过程.能够展示表格,使问题直观形象.让学生感受台风这个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突出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重要意义。
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相切 一个r d =相离 没有r d >3.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问题3:方法一是用平面几何知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你能根据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吗?问题4:这是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关系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称此法为“dr 法”).请问用“dr 法”的一般步骤如何? 步骤:(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求出直线方程,圆心坐标与圆的半径r ; (3)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4)比较d 与r 的大小,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①当r d >时,直线l 与圆C 相离; ②当r d =时,直线l 与圆C 相切; ③当r d <时,直线l 与圆C 相交. 问题5: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0:1111=++C y B x A l 和0:2222=++C y B x A l ,联立方程组 0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我们有如下一些结论:①1l 与2l 相交,⇔方程组有唯一解;通过教师追问,引起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用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体验坐标法的思想方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精选5篇)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㈠知识教学点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㈡能力训练点⒈通过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⒉在7.1节我们曾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⑴点P在⊙O上OP=r⑵点P在⊙O内OP<r⑶点P在⊙O外OP>r初步培养学生能将这个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互相对应的理论迁移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上来。
㈢德育渗透点在用运动的观点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⒈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直线和圆相切的关系,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关系。
⒉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大小关系的对应,它既可做为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性质,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⒊疑点:为什么能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九圆的关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解决这一疑点,必须通过图形的演示,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必转化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的大小关系来实现的。
三、教学过程㈠情境感知⒈欣赏网页flash动画,《海上日出》提问:动画给你形成了怎样的几何图形的印象?⒉演示z+z超级画板制作《日出》的简易动画,给学生形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印象,像这样平面上给定一条定直线和一个运动着的圆,它们之间虽然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从数学角度,它的若干位置关系能分为几大类?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画一画互相研究一下。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学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学教案
标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
2. 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根据条件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实例引入,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比如篮球运动员投篮时,球的运动轨迹就是一个抛物线,而篮球框是一个圆形。
那么如何确定球是否会进入篮筐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
2. 新课讲解: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2) 判断方法: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3. 练习巩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
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5.已知⊙O 的半径为3,点 A 在直线 l 上,点 A 到⊙O 的圆心 O 的距离为3,则 l 与⊙O 的位置关 系为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相交或相切 6.如图:AB=8是大圆⊙O 的弦,大圆半径为 R=5,则 以 O 为圆心,半径为3的小圆与 AB 所在直线的位 置关系是(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都有可能
通过上面问题我们我们容易得到: 直线 l 和⊙O 相交 d<r 直线 l 和⊙O 相切 d=r 直线 l 和⊙O 相离 d>r 总结: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 1. 直线与圆公共点的个数; 2. 直线与圆心的距离 d 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填表:略 四.随堂练习: 1.圆的直径是13cm ,如果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分别 是, (1) 4.5cm ;(2) 6.5cm ; (3) 8cm. 那么直线和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有几个公共 点? 2.如图,直线 l 与⊙O 相交与 A,B 两点,点 O 到 直线 l 距离为3,AB=8。 (1)求⊙O 的直径; (2) ⊙O 的半径满足什么条件时,它与直线 l 相离?
此时学生已经 到了疲劳期, 学习情趣减 弱,为了再次 提起学生兴奋 点采用游戏的 形式来巩固检 测知识
3.已知直线 l 与⊙O 相切,若圆心 O 到直线的距 离是5,则⊙O 的半径是_________ 4. 如图:∠AOB = 30°,M 是 OB 上的一点,且 OM =5 cm 以 M 为圆心,以 2.5 cm 为半径的圆与 直线 OA 有怎样的关系?
探究(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当公共点个数不 好判断怎么办?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否像点与 圆的位置关系一样进行数量分析? 如果圆的半径为 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d 二者 满足怎么样关系的时,分别有直线与圆的三种关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职专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利用网络与教材收集有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图片和题目,针对学情删选相应的题目,制成教案和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先预习课本的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或借助课外的辅助材料及时释疑。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学生通过课件,亲身参与、探究学习,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完成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5个部分:情境导入一探究新知一应用举例一巩固练习f布置作业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板书设计: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定义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一:设直线L加5+C=U,圆gff十型十F=D「庄十刖十0=0可由方亠加亠型斗F=D程组(那)的解的不同情况来判断:当方程组有两组实数解时,直线{与圆C相交;当方程组有一组实数解时,直线[与圆◎相切;当方程组没有实数解时,直线[与圆◎相离.方法二:设直线厂心+划+—。
,圆&〔一犷心-占)'"可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F的大小关系来判断:(1)当肚"时,直线!与圆C相交;(2)当日=匸时,直线/与圆U相切;+q府+呼(3)当占沙时,直线』与圆◎相离.教学反思: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抽象概括、类比归纳的方法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努力实践做到课堂“以学为中心”本节课我利用视频资料创设海上日出的问题情境,进而将动画中的太阳与地平线的位置关系抽象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引出课题后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两个活动成为本节课的学习线索,让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从直线与圆公共点的个数给出三种位置关系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接受,又通过几组实例及时巩固了概念;在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相应的数量关系的探究中,运用了类比迁移、大胆猜想、实验验证的方法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通过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来判断。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题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的概念和特性;2. 了解圆的概念和特性;3. 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直线的概念和特性(1)定义直线的概念和符号;(2)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的直线;(3)展示直线的特性:无限延伸、无宽度。
2. 圆的概念和特性(1)定义圆的概念和符号;(2)介绍圆的构成要素:圆心和半径;(3)展示圆的特性:与圆心距离相等、无限延伸的特点。
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垂直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圆心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切线位置关系;(2)平行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圆内部的平行位置关系、直线与圆外部的平行位置关系。
4. 实际问题的解决(1)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提供案例分析,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结合图形模型教学法;2. 理论讲授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3. 引导式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引导学生了解直线的概念和特性(1)明确直线的定义和符号;(2)介绍同一平面内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的直线;(3)展示直线的特性:无限延伸、无宽度。
2. 引导学生了解圆的概念和特性(1)明确圆的定义和符号;(2)介绍圆的构成要素:圆心和半径;(3)展示圆的特性:与圆心距离相等、无限延伸的特点。
3. 指导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垂直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圆心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切线位置关系;(2)平行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圆内部的平行位置关系、直线与圆外部的平行位置关系。
4.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1)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提供案例分析,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估1. 小测验:随堂测试学生对直线和圆的概念和特性的掌握程度;2.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熟悉所学的知识;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评估:通过提供实际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了解圆的切线的概念。
3.掌握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性质。
(二)过程目标:1.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让学生发现与探究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三)感情目标:1.通过图形可以增强学生的感观能力。
2.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难点:有无进入暗礁区这题要求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有一定难度,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日出是怎么样的?屏幕上出现动态地模拟日出的情形。
(把太阳看做圆,把海平线看做直线。
)师:你发现了什么?(希望学生说出直线与圆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这里,我可以直接问学生,你觉得直线与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直线与圆三种不同的位置图。
(如图)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希望学生回答出有第一个图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第二个图有一个公共点,而第三个有两个公共点,如果没有学生没有发现到这里,我可以引导学生做答)二、讨论知识,得出性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已知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分别是相离、相切、相交时,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有什么关系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让学生讨论之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离时,dr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切时,d=r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时,d知识梳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图形公共点d与r的大小关系相离没有r相切一个d=r相交两个d三、做做练习,巩固知识抢答,我能行活动:1、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分别为(1)d=4.5cm(2)d=6.5cm(3)d=8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让个别学生答题)师:第一题是已知d与r问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下面这题是已知d与位置关系求r,那又该如何做呢?请大家思考后作答:2、已知圆心和直线的距离为4cm,如果圆和直线的关系分别为以下情况,那么圆的半径应分别取怎样的值?(1)相交;(2)相切;(3)相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P 5.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
2.经历探索切线长性质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个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切线长性质的探索及运用 教学难点:切线长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已知:⊙○及⊙○上一点A ,过点A 作⊙○的切线
2.已知:⊙○及⊙○外一点P ,过点P 作⊙○的切线
作法:(1)连结OP
(2)以OP 为直径作⊙M 交⊙○于点A 、B (3)作直线PA 、PB
PA 、PB 就是所求作的⊙○的切线 二、交流展示:
由作图,你发现了什么? (1)图形关于直线OP 对称 (2)PA=PB
(3)∠APO=∠BPO 你能证明吗?
(学生思考并写出证明过程)
三、互动探究:
定义: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
E D C B
P O A
P
C B A
角。
例1.如图,PA 、PB 是⊙○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直线OP 交⊙○于点D 、E ,交
AB 于点C.(1)弧AD 与弧BD 是否相等?为什么? (2)OP 与AB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四、精讲点拨:
例2.如图,PA 、PB 是⊙○的切线,切点为A 、B ,DE 切⊙○于点M ,交PA 、PB 于点D 、
E ,(1)如果△PDE 的周长为12,则PA 的长为多少? (2)如果∠P=40°,则∠DOE 的度数是多少?
五、纠正反馈:
课本第135页:练习1、2
六、迁移应用:
已知:△ABC 的内切圆○,切BC 、CA 、AB 于D 、E 、F ,若BC=8,CA=6,AB=8,求AE 、
BD 、CD 的长。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学生掌握较好。
P
A
P
C
B
A
P
5.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学案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切线长性质的探索及运用
二、预习导学:
1.已知:⊙○及⊙○上一点A ,过点A 作⊙○的切线 2.已知:⊙○及⊙○外一点P ,过点P 作⊙○的切线
例1.课本第134页例6
例2.如图,PA 、PB 是⊙○的切线,切点为A 、B ,DE 切
⊙○于点M ,交PA 、PB 于点D 、E ,
(1)如果△PDE 的周长为12,则PA 的长为多少? (2)如果∠P=40°,则∠DOE 的度数是多少?
例3.如图,PA 、PB 是⊙○的切线,切点为A 、B ,
PO 交⊙○于C ,PC=OC ,如果PA=3, 求⊙○的半径。
四、拓展延伸:
已知:△ABC 的内切圆○,切BC 、CA 、AB 于D 、E 、F 若BC=a ,CA=b ,AB=c ,求AE 、BD 、CD 的长。
五、检测反馈:课本第135页:练习1、2
G
F
C
B O A
D
E
F B
P
O
C
B
A
5.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巩固案
命题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1.如图,AB ∥DC ,直线AB 、BC 、CD 分别与⊙○相切于点E 、F 、G .求∠BOC 的度数。
2.如图,在△ABC 中,∠C=90°,它的内切圆O 分别与边AB 、BC 、CA 相切于点D 、E 、F ,且BD=6,AD=4.求⊙○的半径r .
3.如图,P 为⊙○外一点,PA 、PB 为⊙○的切线,A 和B 是切点,BC 是直径。
试说明: (1)∠APB=2∠ABC (2)AC ∥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