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
2024年认识三角形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结束。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你们回家观察一下,你家里什么东西是由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组成的,明天来了告诉老师。
四、放排排队的歌,带小朋友去卫生间。
教学反思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二、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图形。
1、游戏;摸一摸。用摸得形式让小朋友体会这三种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游戏;谁的本领大。出示由图形拼成的各种图案让小朋友找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3、游戏;小动物找家。出示小动物图片,我会告诉小朋友它们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帮帮它找找它们的家。例如;我会扮演小动物说说自己的房子是什么形状形教案及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认识三角形教案及教学反思2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的幼儿略微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通过老师引导能正确的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形式感知图形的不同特征。
《认识三角形》的听课心得.doc
《认识三角形》的听课心得【心得体会】今天刚到鱼丘湖小学听了几节《认识三角形》的公开课,收益匪浅。
让我感受和学习到不同风格的授课方式,也能学到从没想过的教学经验。
各位老师上课那优美的普通话,自然的教态,较强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把我们给吸引住了。
教材方面:教材处理比较到位,知识挖掘的比较深,知识点准,突出了重点、难点。
学生方面:在课堂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做到了让学生充分讨论,互相交流,各个发言等。
课堂上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过度都恰到好处,知识挖掘的比较深,学生的动手,讨论的比较多,交往互动比较好,如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渗透了反证法等,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举的例子贯穿于整节课堂。
并且于老师个人知识比较全面,善于总结规律。
但也有不足之处,新课改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会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要求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于老师设计的问题开放性不大没有真正让学生总结出来。
内容全面,但是一直在提示学生,该出现的问题没有出现。
练习时,可以先用结论来判断,然后在用小木棒来验证。
但总的来说,这几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学生得到了一定的收获。
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要用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力争进步。
取精华,荟重点,来源于工作,又回归到工作中来。
两天下来,我受益匪浅。
在如今企业面临激烈竞争,产品生产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以及产品技术层次不断提升的压低,采购占平均销售额渐渐增加的趋势下,降低采购成本变得更加重要!”成本”永远是采购人员心中的痛,无时无刻不在面临成本的压力。
其实我觉得”成本”同时也是公司老板心里”永远的痛”,一个公司要想创造更大的利润,成本控制必须在全司提倡。
在今天采购已不是以前大家所认为的采购,不再是单纯的采与购!降低成本也更不是单纯的杀价!老师说到”纯价格商谈已到极限,降低采购成本必须彻底改变采购的心态。
《三角形的性质》的观课报告
《三角形的性质》的观课报告观课报告:三角形的性质1. 引言在本次观课中,我将总结和分析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性质方面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且常见的图形之一,它的性质研究对于学生的几何学研究至关重要。
2. 内容回顾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三角形的定义,即三边之间的关系和角度的特征。
之后,教师深入探讨了三角形的三种分类:根据边长、根据角度和根据两者的组合。
通过示例和图形,教师生动地解释了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3. 教学方法和策略3.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实际中感知和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增强了研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2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提供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例如,教师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三角形性质解决,这样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3.3 强调关键概念教师在解释过程中重点突出了三角形的关键概念,如三边关系、角度和等腰三角形。
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关键知识点,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
3.4 总结和巩固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复,确保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有清晰的理解。
通过提供一些练题,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回答,可以看出教学效果良好。
大多数学生对三角形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他们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并展示了对几何学的兴趣和研究的动力。
5. 结论教师在本次课堂中采用了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强调关键概念和总结巩固等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举措,学生对三角形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希望今后继续采用这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3篇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认识三角形说课稿精选3篇(一)议题:认识三角形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及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三角形模型、三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什么图形?2.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图形有哪些特点?二、呈现1. 出示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展示不同种类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3. 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三、拓展1. 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判断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2.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
四、巩固1.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 通过学生的上台展示和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展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总结1. 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相关特点。
2. 鼓励学生要注重思考、观察,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六、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的绘本故事、百科知识等拓展自己的阅读广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认识三角形,并熟练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判断三角形类型时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因此,在下一次授课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巩固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精选3篇(二)敬爱的评委和同行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的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对于不等式的认识和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同于等式的数学式子。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共5则范文)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共5则范文)第一篇:《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共)《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贾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迁移已有知识,引入新授内容。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从情境图中找一找,三角形在哪里?”老师通过出示情境图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三角形,并让学生举例,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二、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
贾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没有直接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他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画三角形,判断图形是否为三角形来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三角形的定义。
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表象,自主建构起正确的三角形概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巧妙化解教学难度。
贾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有序合理地做好了课堂教学设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详略得当。
贾老师对于三角形的特征(边、角、顶点)讲解安排的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三角形的意义的认识及高的教学,贾老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非常详尽,如何正确地理解并画出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什么学生在画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错误,原因在于学生对于“高”的定义没有理解,他们不能正确地找到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学生的操作是在模仿中进行的。
因此贾老师与学生做了一个对口令游戏,老师说顶点,同学们就说对边,老师说对边,同学们就说顶点,从而帮助学生找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分散三角形“高”定义中的难点。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体的问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逐步理解三角形“高”及相应的“底”的定义。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一、观察点选点说明1、观察视角: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观察维度: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课堂气氛营造、师生双边活动、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二、观察人:李本霞三、观察结果分析:(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建议等)(一)总体评价:于老师在本节课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数学对话”的机会,从而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学会做三角形的高,体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效果显著。
(二)主要优点:1、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1)知识技能目标明确具体。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疑激趣,观察比较,巧妙记忆。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切身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2)能体现情感态度目标的培养,做到教学目标、过程与教学评价的三者统一。
在教学中,教师较好地处理好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数学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关系。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延伸到课堂之外。
活动设计有利于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促进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3)、能较为明确的体现数学思考方法渗透及能力培养目标,且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4)、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呈现和学习,始终都从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并循序渐进引向深入,为学生提升“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好了前提铺垫。
2、课堂气氛营造(1)、该教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了高度的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了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受;教师有效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初一认识三角形观课报告
初一认识三角形观课报告观课背景本次观课为初一数学课程中的一节课,主题为“认识三角形”。
本课程是初一数学课程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师旨在通过本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观课过程课前准备在开课前,教师首先做了一次简单的课前清晰。
她向学生们介绍了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并要求学生们提前预习教材中与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1.导入环节本节课的导入环节非常巧妙。
教师将一个三角形的模型放在讲桌上,并让学生们用手指触摸三角形的每一个端点和线段,并感受三角形所具有的形状和特点。
教师还与学生们一起猜测并讨论三角形应该具有的性质。
2.认识三角形教师接着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并通过多组三角形实例说明三角形的基本构成。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自己总结出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在学生们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师又通过逐步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们能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特点完成简单的三角形问题。
3.性质和分类在讲解了三角形的基本定义、组成和性质之后,教师进一步讲解了三角形的分类。
教师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并通过相应的示例,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
4.练习环节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设置了多段小练习。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并真正掌握所学的内容。
课后作业教师在课后布置了练习题,要求学生们认真完成。
教师还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将知识点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并在下一节课程中共享给同学们。
教学亮点1.导入环节巧妙教师运用三角形模型让学生们直接感受三角形形状及特点,通过猜测、讨论、合理解释,培养学生们独立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们学习三角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2.以生动的实例引入知识教师通过多组三角形实例,让学生们加深对三角形构成原理的理解,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使学生们明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三角形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
3、能自觉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三角形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意义。
教学难点:各种三角形的判断。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好学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课件出示图片:埃及金字塔,鸟巢…….二、探索新知1、三角形的特性。
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哪?我们做个实验吧,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和一个四边形的框架,请同学们分别拉一拉,观察这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问:谁想说说你的发现?生:我发现三角形的框架没有变形,而四边形框架变形了。
师总结:用力拉三角形的框架时形状不容易改变,我们就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塔吊的设计就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一起来欣赏一下。
2、三角形。
欣赏了这么多形状各不相同的三角形,你能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吗?师:请同学们用彩笔在点子图上画一大三角形。
师:瞧,黑板上展示了许多同学的作品,你觉得他们画的怎么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问:谁能起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生1:有三个角的图形。
师点击课件问:是这样吗?生2:不是,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师点击课件问:是这样吗?生3:不是,是三条线段接起来的图形。
问:怎样说才能更准确哪?(生交流总结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大胆发言,积极思考,我们知道了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活动四: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现在请你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三角形,看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围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边,两条边相交于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还有三个角。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中标出这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认识三角形》[合集5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认识三角形》[合集5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认识三角形》《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认识三角形》》这是优秀的小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认识三角形》!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4、出示三角形组合的挂图:1)引导幼儿找出挂图的图案都是三角形组成的。
2)请幼儿说说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组成的。
5、出示左图,请幼儿用直线与点连接起来成三角形。
6、老师与小朋友一起讲评连接三角形的情况。
7、剪贴花: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花是用什么图形粘贴的。
2)提出问题:没有三角形的蜡光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进行粘贴。
)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上幼儿是被理解、尊重、接纳。
是有适度的自由空间。
是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小小的自主发展。
在这堂课上教师是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
是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
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
师幼配合很好,教师能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认识三角形》这篇文章共1737字。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活动目标]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听了高老师的这堂课感受颇深。
高老师的整堂课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是一堂充满活力的课,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课。
下面具体谈谈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方面:一、有效设计,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好比对楼房进行装修,好的设计,可以提升住宅品位。
同样的,在教学中,好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化解教学难点。
三角形画高是一个难点,它的基础是学习垂直与平行时垂线的画法:从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画垂线(直线不够要延长)。
经过了平行四边形画高的学习,今天已经是第三次接触了。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因此高老师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注重概念的生成过程。
教学中,高老师没有直接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紧紧围绕“三条线段”、“围成”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判断等等手段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
接着安排判断练习,从正反两方面,同时还出现用曲线围成的图形、用不封闭的线围成的图形等,通过让学生观察总结、辨析交流充分展现概念生成的过程。
三、动手操作、尝试画高。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三⾓形是由同⼀平⾯内不在同⼀直线上的三条线段⾸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有应⽤。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三⾓形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三⾓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标: 1、让学⽣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形的过程。
2、认识三⾓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形的⾼,了解三⾓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形的稳定性在⽣活中的⼴泛应⽤,感受⼏何图形与现实⽣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形的特性;在三⾓形内画⾼。
教学难点: 理解三⾓形⾼和底的含义,会在三⾓形内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形、正⽅形、三⾓形学具、⼩棒、钉⼦板、直尺、三⾓板。
教学过程: ⼀、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形 1、谈话导⼊。
2、学⽣汇报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三⾓形信息。
3、教师展⽰三⾓形在⽣活中应⽤的图⽚。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形的认识。
) ⼆、动⼿操作,探索新知 1、动⼿制作三⾓形,概括三⾓形定义。
(1)学⽣利⽤⽼师提供的材料动⼿操作,选择⾃⼰喜欢的⽅式做⼀个三⾓形。
(制作材料:⼩棒、钉⼦板、直尺、三⾓板。
) (2)学⽣展⽰交流制作的三⾓形,并说说⾃⼰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形有什么相同地⽅? (4)认识三⾓形组成,初步概括三⾓形定义。
(5)教师出⽰有关图形,引起学⽣质疑,通过学⽣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形的底和⾼。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座⽩沙⼤桥,从侧⾯看⼤桥的框架就是⼀个三⾓形,⼯程师想测量⼤桥从桥顶到桥⾯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课件出⽰⽩沙⼤桥实物图和平⾯图。
(3)学⽣在平⾯图上试画出测量⽅法。
(4)学⽣展⽰并汇报⾃⼰的测量⽅法。
(5)学⽣阅读课本⾃学三⾓形底和⾼的有关内容。
(6)师⽣共同学习三⾓形⾼的画法。
八年级认识三角形观课报告
八年级认识三角形观课报告概述本次观课是针对广州市某中学八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认识三角形”单元进行的。
本单元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时是以概况三角形的三边、三角形的内部角、三边关系、重要结论为主线展开的。
在导入环节,老师通过课件先给同学们展示了几张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尝试讲解三角形的概念。
之后,老师详细讲解了三角形这一概念,并请学生进行举例子。
在讲解三角形的内部角度数和三边关系之后,老师选取一些重要结论进行了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在课堂最后,老师准备了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进行自主练习,并适时解答同学们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本次课程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三角形分类和三角形性质的讲解。
在这节课中,老师通过讲解三角形的分类,让同学们对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常见种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结合练习题进行了强化训练。
接着,老师详细讲解了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性质,并以练习题的形式辅助讲解。
在课堂末尾,老师总结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提高。
收获与感想作为一名八年级的学生,我在这次数学课上更深入地认识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见的种类和性质。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练习,我和同学们掌握了很多新的知识,也加深了对三角形这一概念的理解。
不仅如此,我还学会了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我可以更轻松地解决难题。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也将更加努力地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不断提高自己。
结语通过这次观课,我对认识三角形这一单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谢老师们的精心教学和辛勤付出。
希望课堂教学不仅仅能教授知识,更能带领同学们懂得更多、发现更多、探索更多。
《认识三角形》观课报告
认识三角形观课报告观课背景本次观课主题为“认识三角形”,是一堂小学数学课。
该课程类别为概念课,旨在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并学会分析和证明三角形的性质。
老师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互动、案例演示、三角形性质研究等。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课堂互动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定义时,老师请学生自制三角形,然后互相展示,并对比三角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这种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也更容易接受课程内容。
案例演示老师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三角形的各种性质。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时,老师利用三角形模型进行演示并说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些性质。
三角形性质研究在课程的后半段,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形性质的研究。
学生分组,利用板书上的提示,自主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并进行上台展示和讲解。
这种自主研究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学生参与与反馈本次课程中,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当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组内研究时,学生们踊跃提问、讨论和合作,很好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在上台展示和讲解时,学生们也表现出了自信和敬业精神。
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很喜欢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觉得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们认为通过自主探索和讨论,他们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并且喜欢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结本次认识三角形的课程,是一节充满活力的概念课。
采用了多种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了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
通过本次观课,我相信我能够从老师的教学方法中学到更多的启示和思路,并且在未来的教学中应用。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在今天的观课活动中,我选择以“教师的教”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实地观察了XXX老师的一节数学课。
下面是我的观察结果总结:一、观察点选点说明我选择的观察视角是: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多角度的观察与诊断,旨在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师生的关系。
二、观察结果分析:一)总体评价:该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概念、特征和特性,以及如何画三角形的高。
整节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二)主要优点:下面重点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的优点:1、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利用常规媒体以及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情境。
2、所利用的教学资源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真实,激发了学生研究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丰富的课程资源,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数学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研究创造条件。
4、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研究情境。
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了研究数学的信心,体验到了研究数学的乐趣,获得研究数学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的指导富有针对性。
5、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研究态度、浓厚的研究兴趣和良好的研究惯。
《认识三角形》的听课心得.doc
度都恰到好处,知识挖掘的比较深,学生的动手,讨论的比较多,交往互动比较好,如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渗透了反证法等,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举的例子贯穿于整节课堂。
并且于老师个人知识比较全面,善于
总结规律。
但也有不足之处,新课改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会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要求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于老师设计的问题开放性不大没有真正让学生总结出来。
内容全面,但是一直在提示学生,该出现的问题没有出现。
练习时,可以先用结论来判断,然后在用小木棒来验证。
但总的来说,这几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学生得到了一定的收获。
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要用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力争进步。
强调概念核心 关注主要素质——《三角形的认识》观课
强调概念核心关注主要素质——《三角形的认识》观课简介本次观课主题为《三角形的认识》,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质。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提高对三角形的认知能力,并掌握解决与三角形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目标- 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包括边、角和顶点;- 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如按边长和角度分类;- 熟悉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如角的和为180度、等腰三角形的特点等;-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观课内容1. 引入阶段: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进行简单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阶段: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解释,明确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边、角和顶点。
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特点和有关形状的问题。
3. 分类探索阶段: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如按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和按角度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通过实际测量和讨论,学生将掌握如何分类三角形。
4. 性质归纳阶段: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如角的和为180度、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点等。
通过例题和练,巩固学生对这些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问题解决阶段:提供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个人或小组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示意图,帮助学生形成对三角形形状和特点的直观认识。
- 实践法:通过实际测量和绘制三角形,培养学生的操作和观察能力。
- 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扩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合作研究和交流。
- 解决问题法:通过提供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解答和讨论,以及进行小组合作活动的观察,可以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程度、应用三角形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合作与参与度等。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共5则范文)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共5则范文)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观看这节三角形的认识课程,我对于三角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础形状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许多其他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观课过程中,老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际的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三角形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观后感。
1. 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这节课首先介绍了三角形的基本定义以及与之相关的性质。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任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命名和分类,包括根据边长和内角的关系将其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等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
内角和为180度是三角形独特的性质,这是我们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经常运用的定理。
观课过程中,老师通过多个实际的示例演示了这些性质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2. 三角形的分类在课程的第二部分,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根据内角大小来对三角形进行进一步分类的方法。
我们学习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通过观察三角形的内角,我们可以判断出其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其性质和特点。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采用了图示和实例,使学习更加直观和生动。
3.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传统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使用底边和高的乘积除以2。
同时,老师还介绍了海伦公式,该公式适用于任何三角形,只需要知道三边的长度即可计算出面积。
这一部分的内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展示,使我们对面积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 三角形的重要性及应用在课程的最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三角形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
三角形作为最简单的多边形,不仅仅应用于几何学,还涉及到物理、建筑和工程等领域。
例如,测量高楼建筑物的高度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质;使用三角定位法可以测量不可达地点的距离等等。
这部分内容通过讲解一些真实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
认识三角形 观课报告
认识三角形观课报告扎实地落实“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市本课学习和后续学习的保障。
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画一画三角形”、“用自己的画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判一判”、“画三角形的中线”、“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及运用”这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获得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中线的画法和三角形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画三角形的及相应边上的中线,知道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教学:本节课环环相扣,教师语言流畅,教态自然大方。
而且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形象的展示知识内容。
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对于数学的学习,特别是几何部分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导学作用。
在对三角形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认识三角形的中线,并学习画三角形的中线。
教师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出锐角三角形中线的画法之后,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直角三角形及钝角三角形中线的画法,并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板书,并在巡视的过程当中,不断修正学生的画法。
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能够做到独立自主的探究学习。
并且能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认识之后,在三角形中线的问题上做到有效的迁移。
对于疑难问题,可在学生独立思考效果不佳的基础上,增加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使学生的想法完善。
课堂性质和课堂文化:根据新课标和教学体系的规定,课堂上,教师应是学生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更加注重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教师可设计更多环节,如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给予提示,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学习成果。
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本节课教师能够打到基本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基本教学目标,学生也能够做到有效的学习,教师可在课堂增加更多的教学评价及学生互评,在评价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及时的教学评价,能有效的鼓励学生。
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也能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在本节课中,看到了此为老师的许多优点,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能够看到教师的用心。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观课目的观课目的是为了深入学习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和相关公式,同时了解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观课内容观课的课程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利用PPT和黑板进行课堂讲解、示范演讲和互动问答等形式进行授课,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预期目的。
三角形的定义从最基础的开始定义:什么是三角形?•定义1:平面上由三条线段首尾依次连接而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
在定义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通过课件上的图片及动画形式,对其进行了更加直观、形象的解释。
并通过互动问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有哪些分类?教师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按照边的长度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
•按照角度的大小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类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常常会有两种或以上分类的相互重叠的情况。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性质。
在掌握这些性质的基础上,可以解决很多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三角形的三条边之和等于周长。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60度。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相等。
同时,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教师对以上性质进行了具体的说明,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相关公式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三角形的相关公式。
教师就以下两类公式做出了具体的讲解,并通过实例对其进行了具体运用。
•勾股定理:已知两条直角边,求斜边的长。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已知三角形的一些边、角的信息,求另一些边、角的信息。
教学方法与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如PPT展示、黑板讲解、视频演示、课堂互动问答等,同时,教师也运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动画、数学工具等,以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的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我深刻领悟到了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
在今天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我选择以“教师的教”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实地观察了夏立超老师的一节数学课,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我选择的观察视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这多角度的观察与诊断,旨在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师生的关系。
二、观察结果分析:
(一)总体评价:
这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主要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总体上看,该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听、说、读、写”环节中,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二)主要优点:
下面重点将在观察视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的优点作如下分析:
1、该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常规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