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崛起》学案分析

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崛起》学案分析

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崛起》学案分

第2课苏联的崛起
⒈苏联人民在_________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一流的___________。

⒉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___________。

⒊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_________________
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也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形成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斯大林模式的特点:___________、高度计划,最后,斯大林模式成为一个僵化的体制。

⒍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⒎“苏联”这一词出现于___________年。

历史第二课导学案九年级苏联的崛起

历史第二课导学案九年级苏联的崛起

九年级苏联的崛起(导学案)【课后训练】——能力提升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①俄罗斯联邦②外高加索联邦③乌克兰④白俄罗斯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①② D. ②③⑤2、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市场经济体制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D.戈尔巴乔夫改革4、“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

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农业集体化运动5、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表1(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的原因。

材料二: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国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6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6

增长660%: 增长31% 增长20% 增长13% 不到7%●找一找:识读历史图表、总结阶段特征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1、从上图中反映的苏联经济开展有什么特点?特点是:2、请你列举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成就。

●听一听:(指名感情朗读)“人最珍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保尔●想一想:苏联二三十年代工业化成就的取得与上述材料之间有何联系?●议一议: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中应该学习苏联人民的哪些精神?■确立是非观念:评述斯大林模式●读一读:阅读下面引言和图片,讨论展示相关问题——引言:“社会主义终究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拟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图片:●说一说:为何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拟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谈一谈:插图分别反映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忆一忆: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后一幅插图类似的历史事件。

●辩一辩:围绕斯大林模式有两种不同观点,请分组进展联合对抗辩论学生甲:这一模式使苏联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部门开展严重失调,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所以斯大林模式是一无是处的。

学生乙:这一模式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在1937年的时候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所以斯大林模式是完全正确的。

请你参与评述,让你的思维会变得更缜密!三、训练反应:(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1、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A、经济开展迅速且全面和谐B、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开展经济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开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之列。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学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弊端。

教学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以及在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学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从1921年到1925年苏俄和苏联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但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试验。

* 目标自学:(一)理想与成就:(1)理想: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在________的领导下确立了实现______________的经济建设路线。

要将苏联建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强国。

(2)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________,世界______。

苏联由农业国成为世界第一流的________国。

(二)斯大林模式(1)建立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________。

(2)特点:政治---高度集中,党政不分,______匮乏;经济----用_______干预经济,政企不分,计划经济。

* 互动导学:1、活动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

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敌人打倒。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读后自主或者合作讨论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国内外背景?(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从1928年开始苏联通过什么措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什么工业化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3)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在农业方面实行什么方针?(4)说一说你或者你所在的小组收集到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就的图片或者表格资料。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名校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名校学案

第2课苏联的崛起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九年级历史教研组2009-9—30【学习目标】1知道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动了工业化进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了解苏联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人生信念。

【学习重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学习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通过数据资料向学生介绍,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分析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上存在的利与弊,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阅读课文,完成导学一理想与成就1925年底,苏联制定了的总方针,启动了的进程。

1928年起,苏联开始了实施第一个,工业化全面加速。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世界。

苏联有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国。

二斯大林模式1形成: 1936年,苏联颁布,这标志着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2 弊端:在斯大林时代,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最终集中于个人手中。

苏维埃徒有虚名,与匮乏,和作风盛行。

在经济建设中,强调用来干预经济,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

3 意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挤身于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三)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师精讲点拨(五)反馈练习1.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模式在经济方面强调发展()。

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2.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率,降低资源的消耗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3.下列重大政策或措施不是在列宁主持下实施的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第一个五年计划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4.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同学们总结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小明写出了下面四点内容,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C.苏联的建设存在重视轻工业,轻视重工业的弊端D.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家变成强盛的工业国5.世界上最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是()A.苏联 B.中国 C.南斯拉夫 D.美国6.我国各行各业目前都在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分析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学会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二、自学与交流 1.苏联确立的经济建设路线是。

2.1926年,苏联以优先发展的方针,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3、苏联于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到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世界。

3.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竞赛中,最著名的运动是。

4.1936年,,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同时也标志着的形成。

(即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 5、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匮乏,盛行;经济上:排斥,强调用来干预经济。

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6、评价斯大林模式:利:使苏联跻身于国家行列,为后来取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弊: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建设和的持续发展,妨碍了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7、启示与教训:(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2)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保证各行业平衡和谐发展;(4)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8、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_____________。

三、检测与反馈1、对斯大林模式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1B、对苏联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积极的作用C、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D、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发展2、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我能看到的是()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③书店有新出版的新宪法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苏联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重点发展的是()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商业4.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之列。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北师大版

第2课苏联的崛起【知识梳理】1、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2、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3、斯大林模式:(1)形成时间、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特征: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3)评价斯大林模式: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防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误区。

4、补充:俄国不同时期的名称:1547—1917年3月称沙俄;1917年11月---1922年称苏俄;1922年—1991年称苏联;1991年12月至今称俄罗斯。

【重点问题】1.苏联刚刚成立时,加入的加盟共和国有哪些?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试题演练】◆(2016·北京西城区)4.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1913年1928年1937年世界第5位世界第5位世界第2位A.农奴制的废除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2016·四川雅安)12.“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教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教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学重难点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请同学们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归纳)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但苏俄(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试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苏联的崛起》。

推进新课一、理想与成就1.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两大方面,步骤是“先工业化,后集体化”。

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2)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请同学们依据教材黑体字中斯大林的讲话内容思考: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当时,在国内,苏联工业落后,经济实力不强。

而在国外,时刻面临着资本主义列强随时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

因此,苏联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尤其是迅速增强国防实力。

(3)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概括: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建成了9 000多个新企业,机械制造、化学、汽车、航空、冶金、石油、电力等工业部门纷纷建立。

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

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7

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7

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学案【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苏联在20世纪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走上现代化之路。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3、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弊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据资料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培养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苏联的建设成就,认识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2、通过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

【教学重难点】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苏俄社会主义政权成立后先后采取了哪些政策?其意义如何?导入:苏联成立后,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我们将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呢?请阅读本课!二、苏联的成立1、成立的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纷纷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共和国。

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后,各族人民的团结进一步加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各共和国联合起来组成苏联。

2、成立时间及最初加盟国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三、理想与成就1、制订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及两个五年计划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农业,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1925年12月苏共(布)“十四大”制定了工业化的总路线。

从1928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33年起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2课--苏联的崛起学案

第2课--苏联的崛起学案
(3)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或你会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模块三:研讨交流,反思升华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编题进行练习——生生互动
(1)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
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斯大林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斯大林
6.苏联在启动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确立的发展方针是优先发展( )
A重工业B轻工业 C农业 D手工业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并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联系上面图片,请回答:到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什么突出的成就?
(2)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2.(2008年盐城中考题)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3.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
结合材料请回答
苏联当时面临什么局面?(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
从中可以看出苏联人民有什么样的决心?(决心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
为此苏联确立什么样的建设路线?并且把工业化的建设重点放在那儿?(确立社会主义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重工业)
(2)阅读下列材料:

苏联的崛起学案

苏联的崛起学案

初三年级历史科自学探究学案班级:80 姓名:主备:高改梅时间:2013年12月3日学习内容:第2课苏联的崛起
学习目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成就、斯大林模式重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就一定行!)
二、小组学习(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有你课堂才会更精彩)
斯大林模式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三、展示反馈:(积极主动,展示风采)
1.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革命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两个五年计划
D.三年国内战争
2.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1936年新宪法的是其形成的标志
B.曾使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
C.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D.使苏联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苏联的成立
B.“一五、二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新宪法的颁布
4、搭配题:(共4分)
①()1921年A.苏联建立
②()1922年 B.苏联通过新宪法
③()1933年 C.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④()1936年 D.开始第二个五年计划
教学设计(收获)
教学反思(疑惑)
苏联的建立
时间:
组成1、2、3、4、
建设及成就工业化
重点发展
1928年,“”计划开始实施成就: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特点:


利:
弊:
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初三历史备课组-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

初三历史备课组-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

第2课苏联的崛起【课程标准】概述2019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苏联在20世纪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走上现代化之路。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3、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弊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据资料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培养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苏联的建设成就,认识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通过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

【教学重难点】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请同学们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有什么影响?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归纳)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但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试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的成立1、成立的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纷纷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共和国。

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后,各族人民的团结进一步加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各共和国联合起来组成苏联。

2、成立时间及最初加盟国(展示苏联地图)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名师学案 北师大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名师学案 北师大版

第2课苏联的崛起【知识梳理】1、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2、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3、斯大林模式:(1)形成时间、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特征: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3)评价斯大林模式: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防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误区。

4、补充:俄国不同时期的名称:1547—1917年3月称沙俄;1917年11月---1922年称苏俄;1922年—1991年称苏联;1991年12月至今称俄罗斯。

【重点问题】1.苏联刚刚成立时,加入的加盟共和国有哪些?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试题演练】◆(2016·北京西城区)4.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A.农奴制的废除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2016·四川雅安)12.“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甘肃省临泽县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甘肃省临泽县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甘肃省临泽县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_《苏联的崛起》课题名称第2课_《苏联的崛起》学科组政史组中心备课人田瑛课型新授审阅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弊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据资料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培养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学习重难点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以及在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学法指导讲述合作探究展示课前准备苏联的国旗导学过集体备课自主备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检测并导入1.1917年俄国历史上发生了那两次革命?2.名称时间革命任革命性革命结【预习案】一、【预习检查】(1 )分钟二、【预习自测】( 4 )分钟一、预习检测:(一)理想与成就:默读课文P7--9,认真思程 (1)理想: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在_____的领导下确立了实现_______的经济建设路线。

要将苏联建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强国. (2)成就: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________ ,世界______.苏联由农业国成为世界第一流的________ 国。

江苏省丹徒区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丹徒区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邓小平
●说一说:为何邓小 平说“列林的思路比较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忆一忆:指出我国 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后一幅插图类似的历史事件?
●辨一辨:围绕斯大林模式有两种不同观点,请分组进行联合对抗辩论:
学生甲: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所以斯大林模式是一无是处的。
3、年——1933年,是苏联“一五计划”的时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
4、年 ,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 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的形成。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找一找:认识历史图表、总结阶段特征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想一想:苏联二三十年代工业化 成就的取得与上述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
●议一议: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学习苏联人 民的哪些精神?
■确立是非观念:评述斯大林模式
●读一读:阅读下面引言讨论相关问题——
引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不并没 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林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二)阅读探究: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重要产品指标完成表
产品项目
1913年
192 8年
初步计划
实际完成
煤(万吨)
2910
3550
6800
6400
石油(万吨)
920
1160
1900
2100
生铁(万吨)
420
338
800
616
钢(万吨)
420
430
8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苏联的崛起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分析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学会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1、对斯大林模式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
B、对苏联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积极的作用
C、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发展
2、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我能看到的是()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
③书店有新出版的新宪法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①②
B、②③
C、①
③D、③④
3、苏联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重点发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4.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之列。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5.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
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④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6.苏联进行“一五”计划建设时的领导人是()
A.列宁B.斯大林C.斯达哈诺夫D.戈尔巴乔夫
7.第一个工业社会主义国家建成的标志是()
A.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完成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8、材料分析:
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

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敌人打倒。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读后自主或者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国内外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从1928年开始苏联通过什么措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什么工业化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3)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在农业方面实行什么方针?
9、活动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列宁
材料二: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1)材料一中是哪一种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分析,当时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
(2)材料二是哪一种经济政策?你的依据是什么?请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

(3)材料三中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哪一政策?为什么说这一“思路”比较好?
(4)材料三中僵化的“苏联模式”具体指什么?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弊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