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学案 岳麓版选修3

高中历史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学案 岳麓版选修3

一.课标要求通过美苏争霸和激烈的军备竞赛,更深入的了解“冷战”局面的特点。

二.预习提纲1.五十年代苏联的对外政策剑“和解”的原因拔表象美国的对外政策弩戴维营成果张表现会谈意义的美 2. 五六十美国处于苏年代美态势苏联处于争苏争霸处霸于激四十年代烈战的五十年代核争军六十年代备边竟七十年代初赛缘核处于原因美苏争霸多次发生危机.的均战争表现古巴导弹危机最具爆炸性恐怖和平势边缘世下.的恐怖美苏核备竞赛的结果是,界“恐怖因此美苏竭力避免,两国间未发生战争。

和和平平”三.线索勾勒1.基本线索“冷战”美苏激烈核均对峙剑拔的核势下局面弩张军备“恐怖”形成争霸竞赛和平2. 知识拓展古巴导弹危机为什么能得到控制,而没有引爆战争?四.重点·难点1.纵向梳理简述二战前后美苏关系的发展演变。

2.前后联系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指出在“一战”期间、“二战”期间、“冷战”初期(1946年-1955年)美国是如何逐步确立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

五.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古巴导弹事件的结局反映出①赫鲁晓夫外交上的冒险政策②苏联军事力量与美国的差距缩小③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④“冷战”政策的结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下列哪项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特点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随时可能成为燎原之星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互相对立3.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这说明①苏联相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争取美国的支持。

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的支持。

③美国处于战略优势。

④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4.美苏争霸不同于英德争霸和英美争霸的特点①争夺全世界的霸主地位②以核武器为争霸的威慑③以军事集团作为基础④本质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较量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苏联在战略上弱与美国,表现在 A.古巴导弹危机 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C.签署反导条约 D.修筑“柏林墙”6.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不能说明A.美苏和解是主流 B.美苏争夺的重点是欧洲C.美苏争霸达到剑拔弩张的程度 D.柏林是美苏较量的焦点7.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是A.核武器 B.原子弹 C.洲际导弹 D.氢弹8.苏联成功爆炸地一颗原子弹的影响有①打破了美国的核垄地位②美、苏停止和军备竞赛③美、苏和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④美苏围绕核武器的研制和运载工具进行新一轮竞争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苏战略核力量比较(1970年)材料二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回忆古巴导弹危机的最后一刻时说:“我们互相瞪着眼睛,各不相让,但我想,还是对方先眨眼了。

2018年岳麓版历史选修3第4单元 第16课

2018年岳麓版历史选修3第4单元 第16课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课程 标准 重点 难点
认识“冷战”局面的特点。 1.掌握美苏争霸的表现。美苏核竞赛的表现。(重点) 2.分析美苏争霸的影响。(重点) 3.认识“冷战”局面的特点。(难点)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
1.开始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 2.原因
赫鲁晓夫 调整对外政策,谋求苏、美共同主宰世界。 (1)苏联新领导人__________ 两手政策 。 (2)艾森豪威尔提出对苏的__________
运载工具 进行竞争。 (3)20 世纪 50 年代,美、苏围绕核武器的研制和__________
(4)20 世纪 60 年代,苏联大规模生产核武器,力图和美国取得核均势 _____。 (5)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1.古巴导弹危机 (1)背景
2.美、苏核军备竞赛的影响 (1)终究走到双方当初愿望的反面,使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
直接碰撞 ,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2)促使美、苏双方竭力避免__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全面认识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美苏争霸 1.原因
(1)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双方均想称霸世界,直接原因是扩大本集团的势 力范围。 (2)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竞争、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 面也是重要的因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重点 (1)政治上,谁控制了欧洲就在一定意义上具备了控制世界的能力。 (2)经济上,两个最大经济利益体都在欧洲,分别是西欧和东欧。 (3)战略上,西欧是美国通向欧亚大陆的门户和向东欧推进的桥头堡,东欧 则是苏联的屏障和安全带。美苏争霸的主要对象是两极之间的“中间地带”。 3.特点 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国。 4.本质 美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冲突。

历史学习方略岳麓版选修三课件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共45张PPT)

历史学习方略岳麓版选修三课件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共45张PPT)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美
苏争霸期间,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对比,但是经济水平上,苏
联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分低 下;但美国却是大相径庭,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
所以两国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水平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9题16分,第10题10分,共 26分) 9. (2010·常德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
历史学习方略岳麓版选修三课件 第 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例1】右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
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前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
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答案:(1)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 均势。美、苏都把军事实力作为争霸的砝码,展开了军备竞
赛,而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所以成为美、苏军备竞赛
中的重中之重。 (2)苏联。苏联自知军事力量处于劣势,加上核战争的巨
大破坏性,苏联不想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
(3)美、苏激烈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武器的竞争,使人类 一直生活在核火药桶上,处于战争的边缘。但美、苏形成核 均势态势,加上核战争不存在最后的胜利者,因此美、苏竭 力避免直接碰撞,维持了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4.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 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 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 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
是(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岳麓版)配套课件: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岳麓版)配套课件: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主题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探究讨论 材料一 19 世纪中期和末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值和占有殖 民地面积比较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3 4 2 工业总产值 19 世纪中期 1 2 1 4 工业总产值 19 世纪末期 3 4 5 2 占有殖民地面积 19 世纪末期 1 材料二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 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 1899 年的一次演说
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35战争被认为是国家的○ 36正当权利,是 1.原因:近代以来,进行○ 3 7解决问题最后的办法。 ○ 2.表现 38军事力量“夺取阳光下的 (1)军国主义:德国尤为严重,崇尚用○ 地盘”。 (2)民族主义 39泛日耳曼主义”。 ①德国主张“○ 40泛斯拉夫主义”。 ②俄国主张“○ 41极端民族主义。 ③英、法等国主张对外扩张的○ 3.影响 42极端民族主义成为一股潮流。 (1)○ 3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战争逼近。 (2)4 ○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1.条件 22 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1)19 世纪下半期,○ 23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 24军事领域。 (2)○ (3)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 2.表现 5传统武器的改进,增强了武器的○ 26杀伤力。 (1)2 ○ 7新式武器的研制,使战争从陆地向○ 28海底和空中扩展。 (2)2 ○ 29交通手段的出现,提高了军队的○ 30战略机动能力。 (3)新的○ 31通讯工具的出现,使战争突破了○ 32地域条件的限制。 (4)新的○ 33残酷,充满了更大的○ 34危险性。 3.影响:使未来的战争更加○
4.三国协约的建立,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初步形 成。( ×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冷战”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冷战”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1)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

(2)美国国内相当一部分人主张与苏联继续保持战时的合作,反苏没有太大市场。

(3)战后和平的大环境使美国不能采用战争的方法。

2.提出(1)时间:1946年。

(2)人物:乔治·凯南。

(3)内容:美苏是敌手而不是合作伙伴,主张美国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锁、颠覆、局部武装干涉等来遏制苏联。

(4)影响:为美国准备对苏联实行的强硬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时间:1946年3月。

(2)内容: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3)作用:打响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制订称霸世界的战略,并视苏联和东欧为其最大障碍。

②二战后英国衰落,希望美苏“冷战”,利于英国重建欧洲均势。

③丘吉尔一贯坚持反苏反共的立场。

[深化认知]战后美国采取冷战的方式遏制共产主义,而不采取战争手段,体现了战后世界人民的和平思潮和反战思想,更重要的是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

①对苏“冷战”已成定局。

②“希土危机”给美国提供了机会。

③英国的态度表明它将世界的领导权让给了美国。

(2)提出①时间:1947年。

②内容:把希腊和土耳其从共产主义的威胁中挽救出来,美国要帮助各国人民。

(3)评价: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转变,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4)实施: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并控制了这两个国家。

2.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1)目的:针对杜鲁门主义。

(2)任务: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各方面的联系,必要时协调行动。

[深化认知]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1)背景:①美国的遏制政策需要得到西欧国家的支持,而西欧却因二战而经济凋敝,自顾不暇。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16【教学课件】《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16【教学课件】《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3)战略上,西欧是美国通向欧亚大陆的门户和向东欧推进的桥头堡, 东欧则是苏联的屏障和安全带。美苏争霸的主要对象是两极之间的 “中间地带”。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3.特点: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国。 4.本质:美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冲突。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美苏争霸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提示:(1)根本原因是双方都想称霸世界。 (2)直接原因是扩大本集团的势力范围。 (3) 此外,还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 竞赛、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 盾因素。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课堂检测
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

B 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下美苏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C 德意志的民族分裂 D 东西德国的正式分离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出现某种缓和,主要原因是( A 苏联需要美国技术 B 美国需要苏联市场
D

C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D 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谢谢观看!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一、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2.原因:苏联新领导人赫鲁晓夫调 整对外政策,谋求苏、美共同主宰世 界;艾森豪威尔提出对苏的两手政策。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3.表现 (1)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谈 (2)军事上对抗——柏林危机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第四单元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 16 课时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岳麓版)配套课件: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岳麓版)配套课件: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课程标准
目标解读
学习要点 1.萨拉热窝事件。 2.马恩河战役。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 3.凡尔登战役。 程, 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 4.索姆河战役。 因。 探究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持久战的原因。 2.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1 新知识· 预习探索 新知预习 一、战争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 (1)从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希腊、①塞尔维亚摆脱②奥斯曼帝国 的统治赢得了独立。 (2)俄国和奥匈帝国在③巴尔干的争夺尤为激烈。 (3)20 世纪初,④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的战争火药桶。
31德宣战。 (2)参战:1917 年 4 月,美国对○ (3)影响 32协约国集团方向发 ①使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向有利于○ 展。 33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国对德宣战,使○ 34协约国集团 ②推动○ 阵营壮大。 35全球规模阶段。 ③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
2.苏俄退出战争 (1)背景:1917 年 11 月,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36和平法令》的颁布。 (2)标志: 《○ 37布列斯特,苏俄与德国签署和约。 (3)结果:1918 年 3 月在○
3.影响 24后方延伸。 (1)区域:战火由前线向○ 25平民。 (2)对象:从士兵扩大到○
三、战争的转折——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 1.美国参战 (1)背景 26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 ①19 世纪末,美国○ 27中立政策,大发战争财。 ②战争爆发后初期美国采取○ 28英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 ③美国与○ 29同盟国。 ④俄国二月革命后,形势有利于○ 30无限制潜艇战”成为美国参战的契机。 ⑤德国采取的“○
【提示】 三大战役均发生在法国,法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人民处于水深 火热之中。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岳麓书社版选修三教案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岳麓书社版选修三教案

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岳麓书社版选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处于何种状态。

2.理解列强之间的竞争和危机导致了战争爆发。

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和危机。

2.战争爆发前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态。

三、教学难点1.欧洲战争爆发的具体原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方法:讲授、讨论学时安排:2学时五、教学内容及安排1. 课前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代背景,让他们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战争气息。

2. 欧洲战争爆发前列强之间的关系讲解各国利益的纷争,介绍军备竞赛以及各国之间的同盟和对抗。

着重讲解英、德、法、俄等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情况和矛盾斗争。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详细介绍战争爆发的经过和原因。

让学生了解初战的胜负和交战地域,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影响。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通过对战争后世界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战争对各国的影响,了解战争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同时,介绍签署《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对这个国家造成的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反思所学的知识,并在课堂上互动探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引导学生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各列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态以及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战争的恐怖和破坏力,懂得维护和平的宝贵。

同时,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

【课标导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6《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ppt课件

【课标导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6《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ppt课件
机才告一段落。这一事件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 球争夺的道路,显示出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
1.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 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 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
下来。”

——赫鲁晓 夫 请回答: (1)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的什么战略意图?
突出的事例有:第一,“柏林墙”的修筑,引起美国及其 西方盟国的恼怒,但他们不想与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接
受了这一既成事实。第二,“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企图在美国南大门建立导弹发射场, 被美国U2型飞机发现。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
军事封锁,并进行战争威胁,苏联被迫撤走导弹,导弹危
为赫鲁晓夫1959年访美作见面礼。
这次访美进行了戴维营会谈,虽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但是在赫鲁晓夫看来,会谈本身表明苏联已经和美国平 起平坐。
拓展2

下图反映的是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铁丝网围成的柏 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 突然跳越铁丝网,投奔西德一方。由此可见当时柏林墙 的修建目的是什么?修建柏林墙是什么事件的结果?
答案
柏林墙修建的目的之一是防止东德人员逃入西德。
修建柏林墙是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结果。
拓展3

在美苏军备竞赛中,美国和苏联分别处于领先地位的
有哪些方面?
答案
美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有原子弹、氢弹、核潜艇
等;而苏联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洲际导弹等。
拓展4

下图为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这
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美国的这个发现导致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岳麓版)配套课件: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岳麓版)配套课件: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2.表现 (1)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谈 ①会谈:1959 年,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会谈。 ②结果:未取得成果,但表明苏联已经和美国③平起平坐。 (2)军事上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 ①原因 a.美苏“和解”是表面的,两国并未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b.美苏争夺的重点在④欧洲,苏联限期西方国家结束占领西柏林 遭到拒绝。 ②经过:1959 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 年,达到高潮。 ③结果:以修建⑤柏林墙而告结束。
3.影响 (1)使人类处于核威胁之下,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 (2)两国尽管争夺激烈,危机不断,但核力量的均势使两国之间并 未发生战争。
易错辨析 判断正误 1.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的主要目的是结束冷战局面,实现世界和 平。( × )
提示: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是苏联“平起平坐”战略的体现,其 主要目的是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提示:美苏争夺激烈,危机不断,但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 能力。双方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4. 促使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国家领导集 团的决策能力。( × )
提示: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取决于两国的经济军事实 力变化,即两国综合国力的对比变化。
2 新课堂· 互动探究 主题一 美苏争霸 探究讨论 材料一 1961 年 9 月 5 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道: 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 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 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材料二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 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 国的安全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案(岳麓版选修3)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案(岳麓版选修3)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案(岳麓版选修3)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中心内容:"冷战"发展到美苏争霸的新阶段及到20c90年代初"冷战"格局的终结。

核心知识:30多年的美苏争霸课标要求: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一、战后至50年代中期1、特征:两极格局形成,两大阵营对峙,殖民体系受冲击。

2、表现:美苏两分世界,雅尔塔体系建立,美苏由战时的同盟转为对抗。

(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共产党情报局等)3、原因: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苏联成为政治经济大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两国存在严重冲突。

4、影响:世界不得安宁,德国分裂,朝鲜分裂,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

二、50年代至80年代1、特征: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三个世界格局出现。

2、表现:中苏关系恶化,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崛起。

3、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苏联的霸权政策,民族解放运动的纵深发展。

4、影响:美国霸权动摇,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作用越来越大。

(一)美苏争霸的形成和概况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的上台)2、概况 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至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3、美苏争霸形成的原因:问题:美苏争霸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1)苏联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①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

②军事方面:50年代初期苏联的总兵力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52年只有363万③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2、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新的领导人,开始调整对外政策。

3、想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政策就是一种称霸政策,导致美苏争霸。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分析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掌握美苏的核竞赛和古巴导弹危机。

归纳美苏的战略态势,理解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一、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1.背景(1)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国都表达了要“和解”的愿望。

(2)美苏的“和解”只是表面的,他们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而且越演越烈。

2.表现(1)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谈。

①时间:1959年。

②会谈双方: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

③结果:会谈本身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但在赫鲁晓夫看来,会谈本身表明苏联已经和美国平起平坐。

(2)军事上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

①原因: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柏林更是美、苏较量的焦点,1958年,在西柏林问题上,苏与美、英、法发生矛盾。

②经过: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

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达到高潮。

③结果:柏林墙的修建。

3.争夺重点:欧洲。

4.柏林危机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二战后,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2)主要原因:二战后期,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柏林位于苏占区境内,令苏联不安。

(3)直接原因:第一次柏林危机因美国在西占区单独发行新货币;第二次柏林危机因为苏联提出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

[特别提醒]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美、苏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或战争威胁)和军备竞赛,对世界人民和自身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原因:美、苏争霸中,双方把军事实力作为称霸的砝码;其中核武器成为竞赛重点,双方都妄图以此压倒对方。

2.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3.概况(1)194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2)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3)20世纪50年代,美苏围绕核武器的研制和运载工具进行竞争。

(4)20世纪60年代,美、苏围绕核武器数量展开竞争,到70年代初两国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全册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全册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 全册教案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教案全集
20 世纪以来,时代的变化使得战争与和平出现了新的特点:
1、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幺人类社会在20 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2、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

二战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3、核武器既是毁灭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约战争的因素。

4、20 世纪下半期,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不断
5、人类渴望和平。

和平思想、和平运动,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6、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就是真理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年)
课时:5 课时
《课程标准》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幺发展到20 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高中历史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课堂互动学案岳麓版选修3

高中历史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课堂互动学案岳麓版选修3

高中历史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课堂互动学案岳麓版选修3 三点剖析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格局的变化此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取代;同时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美苏争霸的态势是美国占优势;美攻苏守,苏联妄图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积极加强与美国争夺,但总体实力比不上美国,处于劣势,古巴导弹危机便是明证。

二、戴维营会谈1。

赫鲁晓夫访美:为了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目标,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并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会谈。

2.美苏双方表示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

3。

评价:戴维营会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表明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与美国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

但会谈并未改变美苏对世界的争夺,而且越演越烈,使世界动荡不安.三、古巴导弹危机(加勒比危机)背景: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苏两国都想插手古巴事务。

美国处心积虑推翻革命政权,苏联向古巴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2.直接起因:1962年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并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射程覆盖了美国的城市,这一切被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3.经过: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导弹。

同时,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

苏联被迫同意停止在古巴的施工,并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也做出不进攻古巴等保证,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4.评价:古巴导弹危机以美国占上风而结束,说明美国的核力量超过苏联。

同时,古巴导弹危机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给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此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古巴导弹危机也有其积极效果,如美国毕竟公开承诺不侵略古巴.学以致用【例1】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双方力量对比()A。

2020-2021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学设计

《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了解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争霸形成的原因。

2、掌握美苏争霸的阶段特点,及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史实。

3、掌握美苏争霸下的核军备竞赛的概况。

4、掌握核军备竞赛下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及古巴导弹危机的史实。

5、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结合美苏势力的发展变化以及当时世界局势分析美苏争霸的原因。

2、注意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美苏核军备竞赛的概况。

3、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核军备竞赛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美苏争霸是世界动乱的根源。

2、体会国际竞争的基础是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激发学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热情。

3、认清霸权主义、核战争的危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教学工具:多媒体电教【重点难点】重点:1、美苏争霸形成的原因,包括重要原因:苏联实力在50—60年代迅速增长;直接原因: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上台后改变对外战略;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矛盾下的国家利益冲突;2、 20世纪50—60年代美苏争霸缓和与紧张并存体现在戴维营会谈、第二次柏林危机、核军备竞赛、古巴导弹危机等。

3、美苏争霸的特点。

难点:1、美苏争霸阶段特点的背景原因的分析。

应着重从美苏的实力对比出发。

2、如何理解“柏林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矛盾下,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

3、如何评价“恐怖和平”在历史上的影响,应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教学过程】【激趣引题】播放一段视频。

通过刚才的视频,大家可以看到最近的萨德问题、朝鲜核试验问题等,哪些国家卷入其中?除了视频里的国家,还会引起与哪些国家的矛盾?各国之间也面临着核战争的威胁。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和苏联之间也面临着这一状况。

核战争一触即发。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

第 1 页 共 4 页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一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第11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的艰难历程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统一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外交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必修二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第 2 页 共 4 页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常生活中的新变化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第25课 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修三必修三 文明发展历程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孔子与老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笔墨丹青 第9课 诗歌与小说诗歌与小说 第10课 梨园春秋梨园春秋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4课 理性之光理性之光 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美术 第19课 电影与电视电影与电视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西学东渐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第 3 页 共 4 页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的民主追求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课 现代科学革命现代科学革命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第29课 百花齐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第30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岳麓版选修教材总共6本,辽宁只选择了三本(选修1、3、4); 没有选择的是选修2《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一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走向民主政治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课 忽必烈改制忽必烈改制 第8课 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阿里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第15课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第16课 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高中选修三高中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战云密布的欧洲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惨烈的四年战事第3课 大战的后果大战的后果第4课 综合探究: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综合探究: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开始调整对外政策;美国提出对苏联的两手政策。

2.戴维营会谈(1)时间:1959年,赫鲁晓夫出访美国,与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

(2)结果:戴维营会谈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3.争霸(1)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处于攻势。

(2)争夺的重点是欧洲,柏林是双方较量的焦点。

(3)1958~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以修建柏林墙而暂告结束。

(4)特点:既剑拔弩张又缓和,优势在美国。

[深化认知]1.原因美、苏把军事实力作为争霸的砝码,核武器成为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

2.概况(1)核军备竞赛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2)194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3)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4)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二)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1.美、苏两国的核力量美、苏两国分别拥有大量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数次。

2.古巴导弹危机(1)背景:美国企图推翻古巴革命政权,苏联向古巴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

(2)导火线:1962年,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并向古巴运送导弹。

(3)结果: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作出不进攻古巴等保证。

3.美、苏核军备竞赛的影响(1)终究走到双方当初愿望的反面,使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

(2)促使美、苏双方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深化认知]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以来,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既有紧张的对抗,又有对话缓和,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

美、苏缓和的真正目的是维护美、苏两极格局,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喘息机会,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准备。

探究点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苏争霸[史料探究]材料一斯大林逝世后,美、苏双方的关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多次向美国表示:“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结合材料一说明苏联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答案]变化:争取与美国平起平坐,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影响:美、苏关系出现了一些“和解”的迹象;导致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

材料二右图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美“和解”的认识。

[答案]现象:苏联主动谋求与美国缓和关系。

认识:苏联是在美国处于攻势的背景下谋求缓和关系的,“和解”只是双方关系的表面现象,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结论形成]全面认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苏争霸1.原因: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双方均想称霸世界。

直接原因则是扩大本集团的势力范围,此外还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竞争、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盾因素。

2.重点:欧洲。

在政治上,谁控制了欧洲就在一定意义上具备了控制世界格局的能力;在经济上,两国最大经济利益都在欧洲,分别是西欧和东欧;在战略上,西欧是美国通向欧亚大陆的门户和向东欧推进的桥头堡,东欧则是苏联的屏障和安全带。

美苏争霸的主要对象是两极之间的“中间地带”。

3.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

4.本质:美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冲突。

探究点二美苏争霸的实质和影响[史料探究]材料一斯大林去世半年后,赫鲁晓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

在他领导下,苏联逐步调整对外战略,力争在新的基础上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导世界格局。

(1)材料一中赫鲁晓夫对外战略调整的实质是什么?[答案]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材料二材料三在冷战高峰时期,美、苏两国所拥有的核武器分别超过3万枚和4万枚,足以把地球毁灭数次。

人类一直生活在核火药桶上。

(2)材料二、三反映出美、苏关系处于怎样的状态?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状态:美苏争霸成为“冷战”的主旋律,美、苏对峙达到剑拔弩张的程度。

影响:使世界动荡不安,激烈的军备竞赛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

[结论形成]美苏争霸的实质和影响1.实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综合国力上的对抗,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争夺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

2.影响总体上看:美苏两国各有得失。

(1)对美国:①在争霸中对外扩张,把世界很多地区纳入势力范围,使美国势力大大增强。

②在争霸中大大消耗了国力,也使美国经济发展后力不足。

(2)对苏联:①在争霸中,积极发展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使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使其国际影响大大增强。

②使苏联国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主义遭受极大挫折。

(3)对世界:①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②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解析:选C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赫鲁晓夫提出与美国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这种要求实质上是要同美国合作,以达到共同主宰世界的目的。

2.观察右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这反映了美苏争霸态势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其国家实力。

3.柏林墙是民主德国为了阻止公民出走于1961年修建的。

民主德国一直把它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而联邦德国则把它称为“监狱之墙”。

这一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两国()A.社会制度的差异B.对民主的理解有分歧C.对法西斯的认识不同D.在“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的对抗解析:选D柏林墙实质是“冷战”形势下的产物,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不同的称谓是基于政治目的,反映了两国在“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的对抗。

4.二战后美、苏核军备竞赛异常激烈,美、苏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是在20世纪() A.50年代末B.60年代初C.60年代末D.70年代初解析:选D本题考查历史的基本史实。

据所学知识,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5.美、苏核军备竞赛的结果是()①核战争危机笼罩世界②美国是最后的胜利者③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边缘④两国之间因此发生了直接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解析:选D核军备竞赛没有胜利者,严重阻碍了美、苏两国经济的发展。

在整个“冷战”期间,包括美苏争霸期间,美、苏两国也从未发生直接的战争,故②④错误。

6.历史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他所指的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B.第二次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解析:选C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再结合所学史实,可推断出描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6年5月3日,德国境内美国军政府的长官卢修斯·D.克莱将军通知柏林盟国管制委员会里他的俄国同事说:除业已商定的“先期赔偿”外,美国占领区内德国剩余的主要设备将停止递交,直到俄国人同意把德国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管理,并且同意对俄国占领区内业已拿去的赔偿制定一份清单后,再行恢复。

这是美国人第一次带头反对俄国人的要求。

克莱的行动在俄国报纸上引起了喧噪的激烈抗议,美国政策第一次遭到俄国宣传机器的大声抨击。

1946年7月13日,美国国会最后批准给予英国一笔三十七亿五千万美元贷款的决议,且不提这笔贷款对英国的重大的经济意义,它和随之而来的辩论的重要性在于它确保了英美在战后世界上的政治团结。

它还把美国人恢复正常的那个宏大的美梦展延到无限期的未来,大概要到俄国人同意改恶从善的时候。

国际经济和政治领域里的这些发展,还带来了俄国、美国和英国宣传和舆论方面的变化。

像通常那样,舆论的变化部分地是国际事态发展的结果,同时它又促成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变化。

——摘编自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关系的变化对国际局势带来的影响。

(6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从战争赔款、意识形态、舆论宣传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所在。

第(2)问,从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两大阵营对立、两极格局形成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答案:(1)原因:美苏在赔偿问题上发生矛盾;美英政治团结对苏联形成威胁;舆论导向的影响;意识形态的矛盾。

(2)影响:战时的美、英、苏同盟关系宣告解体;导致了以美苏为核心的冷战的出现;确立了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5年7月美国引爆第一颗原子弹材料二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材料三美、苏战略核力量对比(1970年)请回答:(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2)美、苏为什么争相发展核武器?(4分)(3)谈谈你对美、苏核军备竞赛下和平问题的认识。

(6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材料二反映了苏联打破美国的核垄断,材料三反映了美、苏核武器及运载工具方面的竞争。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核武器的特点分析美、苏争相发展核武器的原因。

第(3)问从战争局势紧张及制约战争两个方面分析美、苏核军备竞赛的影响。

答案:(1)美、苏核军备竞赛。

(2)美、苏都把军事实力作为争霸的砝码,展开了军备竞赛,而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所以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

(3)美、苏激烈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武器的竞争,使人类一直生活在核火药桶上,处于战争的边缘。

但美、苏形成核均势态势,核战争不存在最后的胜利者,因此美、苏竭力避免直接碰撞,维持了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