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能力测试一单选题河北唐山丰南一中高兴昌0633001.《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的开篇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之句。

这符合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2.山东曲阜的孔庙有杏坛遗迹(右图)。

元杨奂《谒圣庙》诗云:“会见春风入杏坛,奎文阁上独凭栏。

”“杏坛”典故的起源有可能是A孔子聚众讲学的地方B医家以此自居,对医术的称赞C对封建社会教育最高学府的称呼D新科进士中举后常题名于此3.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列名言出自孟子的是①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于丹的《庄子》心得中说“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

超越是我们的一个生命境界”。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C兼相爱,交相利D道私者乱,道法者治5.“萧规曹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与这一典故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初实行“无为而治”B统治者注重与民休息C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D曹参是个庸才,对当时的状况无能为力6.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针对汉武帝的征问,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作答,史称“天人三策”。

“天人三策”中可能出现的是①“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②“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④“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7.张孝祥词中有“太学诸生推独步,玉堂学士合登仙。

”之句。

其中的“太学”A开始出现于汉武帝时期的古代最高学府B教授诸子百家学说C只有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才有资格入学D不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8.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及解答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及解答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⒈“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

材料中的“道”即“导”,“格”即“正”。

题目中引文的意思是如果仅以行政命令和刑罚来治理百姓,他们要能免受刑罚,但没有道德意识;如果用道德和礼来对待百姓,则老百姓有道德意识,有自我约束能力。

这句话明显体现了儒家的德政思想。

【答案】A⒉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解析】2300年前是我国的战国时期,因此可排除A、B两个选项。

题干中所引的名言,显然是强调了一种“重民思想”。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曾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这正与题干中的引文相符。

【答案】C⒊“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下列对孔子“仁”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包含了民本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③“仁”就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④“仁”完整地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他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答案】B⒋《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以上材料说明A.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B.孔子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D.富商能操纵各诸侯国的行政大权【解析】文中的“得势”并不是指B项中的“依仗权势”。

将题目中的材料通读下来,无非是表明子贡作为孔子的学生,他的经商活动广泛,造成一种对孔子思想传播的有利条件。

【答案】A⒌下列各项与下图中人物的主张不符是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题.doc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题.doc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题高二历史大家要掌握很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比较琐碎,要想记忆牢固必须要多做练习题进行巩固,这样才能加深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此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利用这些练习题。

一、选择题1.(08重庆卷)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2.(08四川卷)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3.(08上海卷)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4.(08海南卷)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5.(08上海卷)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6.(08年广东卷)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7.(08宁夏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8.(09年重庆卷)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C.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9.(09年江苏卷)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10.(09年安徽卷)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练习

《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诸子百家的社会宗旨是①发展学术②驳斥他人③传播文化④批评时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3、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4、孔子认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因而在政治上主张A.“有教无类”B.“为政以德”C.“节用而爱人”D.“克己复礼”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6、“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A.提出了“仁”的学说 B.主张以“法”治国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9、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道家思想最受欢迎 B.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C.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D.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10、董仲舒提出的下列哪些主张或者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①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③孝为“天经”、“地义”④仁、义、礼、智、信⑤夫为妻纲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1、董仲舒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①民贵君轻②天人感应③心外无物④君权神授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2、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1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







要是(
A


)
D 答 【 案】 3 ( 2 0 0 9 年 山 东卷 ) 儒 道 墨 法 四 家 是先 秦诸 子 学 说 的重要 流 派 下 列语 句 中最 符合道家 思 想 的是 ( ) A 兼 相 爱 ? 交相 利 B 仁 者爱 人 c 抱 法处 势 则 治 背 法 去势 则 乱 D 道生 _ 生 二 二 生三 三 生 万物 A 解 【 析 】 项 是 墨 家思 想 B 项 是 儒 家思 想 c 项 是



值 观 和 文 化 教 育 的发 展 产 生 了 深 远 的影 响
A
B





④ 在 近 代 虽 受 到 了 外 来 文 化 的冲 击 和 挑 战 但 其正 统 地位 始终未发 生 动摇 A ① ②③ B ②③④

. .


心夕 无 物 h


c




D

(爹

德 齐 之 以 礼 有耻 且 格 材料二 :古 者 圣 王 之 为 政 立 德 而 尚 贤 自愚 且 贱 者 为 政 则 自贵 且 智 者 为 政 则 治 乱 是 以 尚 贤之 为 政 本 也 法令滋 材 料 三 :不 尚 贤 使 民 不 争












c D





天 子 受命于 天 天 下 受命于 天 子 天理 存 则人欲 亡 人欲胜 则天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单选题(30道试题)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说明A.百家融合的趋势B.“尚同”的治世理想C.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D.依法治国的合理性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D.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事物自相矛盾C.事异则备变D.逍遥无为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A.“天”是否有意志B.“天”是否客观存在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高二历史同步测试:必修3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二历史同步测试:必修3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可见,圣人促使天下大治是因为他们 B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遵循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2、“(他)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和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这是《明朝史话》对某一思想家的评价。

这位思想家是 D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3、孔子曾曰:“听讼,吾犹人也,但使无讼。

”汉代司马迁也言:“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围绕治国之略,二者皆倡导 BA.缘法而治B. 礼乐教化C.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4、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B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D.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属轻重于权衡。

”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于()CA.《老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6、“他竭力鼓吹‘去人欲,存天理’,只要人们体识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灭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以成为圣人。

”文中的“他”是 CA.董仲舒 B.陆九渊 C.王阳明 D.李贽7、宋人范仲淹曾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这体现了哪一家学说的精神 DA、经学B、佛学C、玄学D、理学8、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B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9、当代学者刘志琴认为:“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达标测试卷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达标测试卷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3.《孟子·尽心》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由此,孟子强调( )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4.《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6.《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8.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9.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附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附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附答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①“仁”②“礼”③“为政以德”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请回答3-6题。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5、老子的代表作是()A、《论语》B、《道德经》C、《春秋》.D、《大学》6、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A、仁政学说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舍生取义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7、韩非是()家的代表人物。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8、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痛批一再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时说:“现在一些人身上好像没有什么道德血液,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

黄华华痛斥的行为与哪家思想相悖甚远()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9.下列表述中属于孔子的思想精华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③维护周礼,贵贱有序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

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孔子 B. 董仲舒 C. 王阳明 D. 李贽1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12.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

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试题: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精品教育.doc

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试题: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精品教育.doc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经常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受到各诸侯国当权者的款待,但他没有在政治实践上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 )A.春秋时期的政治处于分裂状态B.各诸侯国当权人物思想的保守与落后C.孔子思想不符合各诸侯国的政治需要D.孔子没有对其思想进行广泛宣传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都没有实践孔子的政治思想。

当时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都力图变法图强。

而孔子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实现“仁”,这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下各诸侯国国君的政治需要是不符的。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C2.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三项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B3.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韩非子的观点非常鲜明,即靠“仁义”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局面,“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4.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有学派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该主张( )A.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强烈要求B.体现了小生产者的愿望C.导致了世卿世禄局面的瓦解D.是社会进步的重大障碍解析:任用有高尚德行的人,给他们安排职位,尊重崇尚有贤能的人,即使他们是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人,如果他们有才能,就选举提拔他们。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流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流的演变

2.(2009· 上海,31)(12 分)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 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 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请回答: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 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 分)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 分) 解析: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地位。第(1)问首先要理解基本内容的 含义,因为孔子思想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以及历史等,但是核心内 容还在其哲学和伦理方面,其次要准确表述基本思想的属性和范畴。第(2)问汉、 宋两代儒家思想的变化不仅有儒学内容的发展,还有其思想地位的变化。第(3) 问要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因为新文化运动尽管沉 重打击了儒家思想,但儒家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
(3)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政治上无 为而治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核心 1. "道"是万物的本源 2.朴素辨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 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思 想 学 说
哲学 思想
政治 主张
思想评价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战国时期各家对墨家的评价: 《孟子》:“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庄子》:“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生也勤,其死 也薄,使人悲,其行难为也。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荀子》:“墨子上功劳苦,与百姓均事业、齐功劳,若 是则不威,不威则罚不行。”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墨子的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思想家诸多的主张对当代人有着重要启示。

其中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是()A.格物致知B.天人合一C.宇宙便是吾心D.循天下之公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韩非子等等,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当时各家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都把“仁”作为核心观念B.都是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的反映C.都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D.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3.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增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据此,韩非子()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4.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但滕侯死亡时,《春秋》却使用了卿大夫的“卒”。

对此,《教梁传》记载为"滕侯无名,狄道也”。

由此可知,《春秋》中贬低滕侯()A.体现了儒家“大一统”观念B.反映了诸子百家的共同追求C.凸显了“家国一体”的特色D.激化了儒法道三大家的矛盾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是()A.用“仁政”治国安邦B.唯物主义观点C.重视百姓的疾苦D.实行民主政治6.某学者认为:在东汉初期,东汉政权枢机要官的70%以上是有儒教教养的人士,将这一数字与儒教渗透最盛期的西汉元帝时的27%相比,可以明显看出东汉时期儒教向A.东汉太学改变了传统教育制度B.儒家干政之风打破了政治的稳定C.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实现结合D.汉代儒学正统思想地位日益巩固7.董仲舒认为“天”能够根据帝王的行为和功绩而制造出“美祥”或是‘危害”“怪异”等事件。

此思想()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8.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答案】D2.《论语·子路》里曾提出,父亲为儿子隐瞒错误,儿子为父亲隐瞒错误,正直就在其中了。

孔子主张“亲亲相隐”A.具有血缘与人情的关联性B.促进了社公的公正与公平C.在春秋战国前就已经出现D.可以相隐所犯的一切罪过【答案】A3.(2018年江西第四次联考)荀子说:“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这反映出A.礼乐成为先秦君王的治世手段B.荀子主张人性本善的伦理观点C.“克己复礼”成为诸侯治国之策D.荀子承继了孔子教民以善的思想【答案】A4.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孝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都是以宗族亲情为纽带,体现出宗法血缘关系的特点,故A正确;仁是维护统治阶级制度的体现,不是掩盖,故B错误;儒家思想并不是社会的统一信仰,故C错误;利用儒家思想遏制人欲的是宋明理学思想,故D错误。

5.“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

这主要反映了A.汉家制度常以儒学包装法治思想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D.汉宣帝时儒生的地位开始下降【答案】A6.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专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专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专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选题1.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3.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庄子》B.《孟子》C.《韩非子》D.《道德经》5.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6.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7.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8.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复习卷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复习卷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3.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4.《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5.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6.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7.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8.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孔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9.“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10.《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一、单选题1.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和平不能依靠武力来实现,更不能依靠军事同盟来维持。

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只会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损害国际安全。

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安全利益的基础之上。

摒弃冷战思维,破除“唯武器论”,各国各地区树立并贯彻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要确保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适合借用古代中国诸子百家的哪个理论A.无为而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政以德 D.以法为本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

这一现象表明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3.从西汉至明清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4.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代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

由此可知,宋代理学A.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 B.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C.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 D.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5.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格物致知6.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经世致用 D.考据学7.宋以前的画家评价一幅画一直以画工、技法为评价对象,而到了元明时期,品画标准已经用人品代替画品,注重画家的德行,画作的风格也从写实走向写意°促使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经济的发展 B.宋明理学的影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绘画技巧的演变8.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5.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7.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9.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辽宁省铁岭六校2011届第二次联考)18.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在战国时期提出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是孟子。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宁夏银川一中2011届第五次月考)28.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

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中的。

由稷下学宫存在的时间“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而孔子属于春秋末时期的人,由此可推断出D项是错误的,ABC均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1届联考)20.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解析:A。

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和所学史实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山东省潍坊市2011届质检)21.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B.为政以德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解析】材料“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大意是:世道混乱……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

这种现象是孔子十分反对的,在政治追求中,他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周礼。

(广东汕头市2011届监测)13.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解析】根据所学ABCD四项说法都符合孔子思想特点。

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人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本题选C项。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1届联考)21.“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御(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

”这一思想主张出自(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儒家教育教学思想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礼、乐、射、御、书、数是儒家教学科目。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1届联考)19.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孔子核心思想主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是僭越行为,违背了西周初期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即克己复礼。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秦朝因暴政而亡,如家讲究仁政,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2.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荀子解析:D。

此题考查的是对荀子思想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礼仪化之与起法治之”和所学史实正好与荀子主张儒法兼施不谋而合。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辽宁省丹东市2011届第二次联考)3、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仁”和“礼”的理解能力,“仁者爱人”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两者都崇尚秩序,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河南省郑州市2011届预测)2.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解析】三位思想家都是早期儒家学派著名代表,对材料分析,材料中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仁、德治、教育主张;孟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民贵君轻、仁政;荀子主张君民的舟水关系、人与自然关系。

三位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应该是C项“民本思想”,A项只有孔子进行阐述,BD两项三位思想家都没有论及。

(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第三次联考)14.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解析】根据所学,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

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

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

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材料中解决外来工子女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正反映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本题选A项。

其他BCD三项与教育公平主张无关。

(山东省高密市2011届质检)17.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人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解析:B。

本题考察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精华之一: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

其中:“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就是: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1届联考)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材料二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材料三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

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

……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

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

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4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和荀子观点区别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孟子和荀子主要在人性上: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和政治观点上: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荀子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存在差异。

答案: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2分)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

(2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

(2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的理解。

根据材料二、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直接归纳为: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

答案:同: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

(2分)(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见解。

(6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见解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认识: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一面;见解:通过教化宏扬善良、人道,使人向善;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

(认识、主张只从一方面作答最多)答案:认识: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一面;……(2分)见解:通过教化宏扬善良、人道,使人向善;……(2分)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

……(2分)(认识、主张只从一方面作答最多3分)三.道家和法家(深圳市高中2011届第三次测试)20.老子和孔子的主张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主要是A.用政治变革代替军事战争B.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C.承认矛盾的存在但力求回避矛盾D.在教育思想上都承认私学的重要意义解析:B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相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