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
组( P< 0 . 0 5 ) 。
3 体会 胃脘痛致病常 因寒邪 客 胃 , 饮食 所伤 , 肝 气犯 胃, 脾 胃虚 寒等所致 。脾 胃虚寒 系劳累 、 久病 、 过食寒凉 、 耗伤脾 阳导致 ,
治宜温 胃散寒 , 温补脾阳为法 , 取 胃经合穴 足三里 , 脾、 胃之背 俞穴 , 脾俞 、 胃俞 , 胃经募穴中脘 , 用以辛温散 寒之干姜 、 肉桂 ,
常; 好转 : 胃脘 痛 基 本 消 失 , 发作次数减 少 , 因受 寒 或 饮 食 不 节
脘 痛的患者 1 2 0例 , 所有 患 者均 符 合 《 中医 病证 诊 断疗 效 标 准 》诊 断为脾 胃虚寒 型的患者 , 其 中男 4 8例 , 女7 2例 ; 年龄最
小2 5岁 , 年龄最 大 7 0岁 , 平 均 年龄 ( 4 7 . 5±1 2 . 5) 岁; 病程 最 短 2周 , 最长 3 a , 病程 平均 ( 1 . 7±0 . 2 ) a 。按 完全 随机 原则 , 将 1 2 0例患 者分 为 2组 , 治疗组 穴位贴敷 配合灸 法 , 对照组 单
关、 公孙 、 行间 , 可 在酒精 灯上将 穴贴背 面加 热后贴 于所 选穴 位上, 然 后将 点燃 的灸条 放人 灸 架 内置 于所贴 的穴位 上 , 灸
2 0 ai r n 后取走灸架 , 穴贴 4 h , 敏感 性 皮 肤 贴 2 h , 3~ 5 d为 1 个
为8 . 6 % ,总 有 效 率 为 9 1 . 4 % ,治 疗 组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穴位贴敷配合 灸法治 疗脾 胃虚 寒型 胃脘痛 , 是 以祖 国 医
贴 以免降低药效 。选穴 宜少 而精 , 每 一穴 , 不 可 连续 l 0次 以
上, 避免 长久刺激 引起不 良反应 , 3~ 5次 为 1个疗程 , 每个疗 程结束后休息 1 ~3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般 使用 2~3疗程 。密 切观察 胃脘痛 的程度有无缓解 , 观察患者 的精神状 态有 无好转 , 脉象有 无改

改良艾灸与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模式改善脾胃虚寒胃脘痛症状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体会

改良艾灸与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模式改善脾胃虚寒胃脘痛症状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体会

改良艾灸与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模式改善脾胃虚寒胃脘痛症状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体会摘要:目的对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应用改良艾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84例脾胃虚寒伴胃脘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42例。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改良艾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症状分数和护理总有效率。

结果护理后,比较两组的各种症状分数,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脾胃虚寒患者护理中应用改良艾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胃脘痛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改良艾灸;中医特色护理;脾胃虚寒;胃脘痛胃脘痛是一种位于心窝附近的疼痛症状,通常由消化系统疾病如脾胃虚寒所引起。

目前,在治疗和护理方面,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在西医方面,常使用药物进行针对症状的治疗和护理。

然而,整体效果一般,并且容易导致不良反应损害患者的肝肾等器官。

本研究分析改良艾灸和中医特色护理在脾胃虚寒胃脘痛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4例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42例。

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20-75岁,平均(47.43±2.56)岁;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22-77岁,平均(48.21±2.52)岁。

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中药治疗配合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改良艾灸+中医特色护理,具体措施为:1.2.1 改良艾灸护理措施改良艾灸有三种主要方式:首先,可以使用穴位贴敷和按摩的方法。

我们使用了由苍术、厚朴(每60克)、吴茱萸、花椒(每50克)、陈皮、干姜(每40克)制成的中药调理散,并将其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醋进行调和,形成膏状物。

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中药治疗联合艾灸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标签:胃脘痛;脾胃虚寒型;艾灸;护理体会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1],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带来一定困难。

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

胃脘痛(慢性胃炎)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之一。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的慢性胃炎患者且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型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对照组36例,男18例,女18例。

治疗组年龄为24~71岁,平均年龄46.1岁,病程为3个月~5年;对照组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45.7岁,病程为3个月~4.5年。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无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2]制定,主症: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尤甚,得食则缓,食后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次症: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大便溏薄。

1.3治疗护理方案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胃脘痛护理+艾灸护理,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胃脘痛护理,两组疗程均为14d。

1.3.1胃脘痛护理方案①胃脘痛护理:指导患者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并可用转移注意力,做深呼吸等方法来减轻焦虑,缓解疼痛,病情缓解时,可适当锻炼如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灸法联合应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40例观察

灸法联合应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40例观察

灸法联 合应用 治疗脾 胃虚寒 型慢性 胃炎 4 0 例 观察
彭小凤 ,刘瑞 娟
( 四川省成都市温 江区中医院针 灸科 ,四川 成都 6 1 1 1 3 0 )
[ 中图分 类号 ]R 2 4 5 . 8 7 3 . 3 9 [ 文献 标识 码 ]B [ 文 章编 号 ]1 0 0 4 - 2 8 1 4 ( 2 0 1 4 ) 0 1 - 0 0 4 7 - 0 2
实用中 医药杂 志 2 0 1 4 年0 1 月 第3 0 卷O 1 期 ( 总第2 5 2 期)
J 0URNAL OF P RAC TI C AL T RADI T I ONAL CHI NE3 O N0 . O1
表 1 两组疗效 比较 例 ( %)
断标准的患者 ;②纳入试验前 3 个月内经 胃镜检查证 实 诊 断 ;③年 龄 2 3~7 0 岁 ,性 别不 限 。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人标准;②妊娠 或准 备 妊娠 妇 女 、哺乳 期 妇 女 ;③ 过敏 体 质 和对 多种 药 物 过 敏 ;④ 合并 消 化性 溃 疡 、胃黏 膜有 重 度异 型 增 生或 病理诊断疑有恶变 ;⑤合并心 、脑 、肝 、肾和造血系统 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 。
[ 摘 要] 目的 :观 察灸 法联合 应 用治 疗脾 胃虚 寒型慢 性 胃炎的临床 疗 效。 方法 :8 0 例 随机 分 成 两组 ,治疗 组 4 O 例给予灸法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 4 0 例给予枸橼酸铋钾、奥 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 治疗组 9 7 . 5 %,对照组 7 7 . 5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0 . 0 5 ) 。结论 :灸法联合应用治疗脾 胃虚寒型慢性 胃炎有
纳入 标 准 :① 符合 中医辨 证 脾 胃虚 寒 型慢 性 胃炎诊

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观察

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观察
3 治疗及评价方法
治疗:根据艾灸的部位分别给予温灸器灸,隔姜灸或无 瘢 痕 灸。 方 义:行 气 止 痛、 破 气 散 结、 温 煦 脾 胃、 宽 胸 解 郁、健脾和胃。处方:中脘、神阙、天枢、胃俞、脾俞、内
-46-
关、 足 三 里。 施 灸 后 以 局 部 皮 肤 微 红 灼、 热 为 适 宜, 每 次 15 ~ 20 mins。隔日灸 1 次,3 次为一个疗程,共计 6 d,可 连续 1 ~ 2 个疗程观察疗效。对照组给予理中丸加减或小建 中汤加减辨证施治 [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以 12 d 为观察时限 进行评价。
中图分类号:R25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9)25-0045-03
【摘 要】目的:探讨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149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75 例和对照组 74 例。治疗组给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理中丸加减或小建中汤加减辨证施治。2 个疗程后观察胃脘痛治疗前后 缓解程度、中医症状积分、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0.1%(P < 0.05);两组治疗后中医 症状积分、疼痛缓解程度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有效;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 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用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治疗脾胃 虚寒型胃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程 7.3 年。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病程等方面进 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 疗效标准》[4] 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制定。(1)胃脘部疼痛绵 绵,喜热喜按,嗳气、泛吐清水,神倦乏力,食欲不振,大 便多溏,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2)发病常与情志不 畅、劳累、受寒、饮食不适等因素有关。

艾条灸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艾条灸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p h a ma r c e u t i c l a c a r e or f n u r s i n g h o me r e s i d e n t s i n No r t h —
有肠 上皮化生 而见到过形 成的表现 。 ( 2 ) 病理检 查可见 固有
门诊患者 1 2 0 例, 病 情均独立 , 未伴 有其它消化 系统疾 病 , 随
机 分为治疗组 和对 照组各6 0 例。 治 疗组 , 男3 9 例, 女2 1 例; 年 龄4 3 — 7 8 岁, 平均 ( 5 7 . 3 + 6 . 8 ) 岁; 病程3 — 1 8 年, 平均 8 . 9 年。 对照
第2 O 卷 第 1 2 期
Vo 1 . 2 O
No . 1 2
寸 压荫 等 舴
Gu i d i n g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y
ma s a mp l e s o f c h i l d r e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Ka w a s a k i d i s e a s e
[ 6 ]周岩 , 刘欣 . 中药消疹汤结合 面部护理 治疗 寻常痤疮 6 2 例
[ J ] . 中国 中医药 , 2 0 0 9 , 1 1 ( 7 ) : 1 1 6 — 1 1 7 .
2 0 1 4年 1 0月
0c t o b e r . 2 0 1 4
艾条 灸配合 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 胃虚寒型 慢性萎缩性 胃炎疗效观察
段 丽 娜
( 湖 南 中医药大 学第 二 附属 医 院 湖南 长 沙 4 1 0 0 0 5 )

艾灸法治疗脾胃病中虚寒证的操作体会

艾灸法治疗脾胃病中虚寒证的操作体会
现将体会 论述如 下 ,以供 探讨 。
首先 ,应 灵活 掌握适 应证 和禁 忌证 。如脾 胃虚弱 的患者 ,通 过 艾灸 可温补 脾 胃,但 艾灸温 散耗 气 ,且 自拟 脾 胃舒散 多温 热类
1 自拟脾 胃舒散 ,隔药艾 灸
药 物 ,如患者 体质 过虚 ,或操 劳过 甚 ,或因饥 饿 不支 ,易诱 发心
【 关键 词】艾灸;脾 胃病 ;虚寒证
《 素问 ・ 灵兰秘 典论》 : “ 脾 胃者 ,仓廪之 官 ,五味 出焉 。” 行 阴”之 意 ,二穴 一升一 降 ,升 降相 合 ,中气 调畅 ,阴 阳相续 而 。在 选择 配穴 时,则 根据 患者病 情而 辩证 ,如 胃脘 部 脾 胃五 行属土 ,同居 中焦 ,为 “ 气血生 化之源 ”、 “ 后天之本 ”。 胃病则 除 ] 加 胃俞;腹痛 明显者 , 加神 阙、天枢:伴有泄泻 者 , 脾 胃虚 寒 , 多 由脾气虚症 发展而来 ,或因过食 生冷 , 或 肾阳虚衰 , 位 疼痛 明显者 , 火不 生土所 致 ,治宜温 补脾 胃 。艾灸 是指用 艾绒 为主要 灸材 , 加 阴陵泉 、关元 、水分 。 3 注意适 时权变 ,细化操作 点 燃后放 置在 体表 的腧穴 或病 变部 位处烧 灼和 温熨 ,借其 温热 刺 激及 药物作用 , 通过 经络 的传 导 , 起到温 通气血 、 扶 正祛 邪 的作 用 , 脾 胃虚寒 患者 因其病 程反 复,艾 灸周 期长 ,施灸 时受 主客观
之上 , 将 艾柱 点燃进 行施灸穴上 2~ 3 小 时后取 下即可 。

《 扁鹊 心书 ・ 住 世 之法 》中有 “ 保命 之法 ,灼 艾第 一 ,丹 药 次 ,元气 坚 固, 百病不 生 … 凡病 药之 不及 ,针 之不 到 ,必 须
脾 胃虚 寒 ,应 温 补脾 肾 。此类 患者多 病势 绵绵 不愈 ,单纯艾 悸 眩晕 ,汗 出乏力 ,此 种情况 下不 宜施 灸 。又 如糖 尿病 患者 血糖 灸 恐力不 能及 , 笔者在长 期施灸过 程 中发 现 , 如在 艾灸时 加 以药物 , 过 高而未 能控制者 , 如发生 烫伤则 易造成破 溃难愈 , 也不 宜施灸 。

艾箱灸联合中药泡洗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艾箱灸联合中药泡洗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艾箱灸联合中药泡洗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发布时间:2022-09-29T02:28:30.98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3期作者:梅小莉[导读] 目的:探讨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当中联合运用艾箱灸与中药泡洗的应用价值。

梅小莉南京市高淳中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南京 2113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当中联合运用艾箱灸与中药泡洗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将56例纳入本次研究,将其按照就诊顺序编号,打乱编号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在护理中为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护理中联合运用艾箱灸与中药泡洗,分析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以及护理有效率。

结果:比较两组,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低,P<0.05;研究组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

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艾箱灸联合中药泡洗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脘痛;艾箱灸;中药泡洗;中医症状积分;护理效果胃脘痛也称胃痛,是发病率较高的胃部疾病,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较为常见,典型症状是胃部隐痛、恶性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患者受到病痛的折磨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1]。

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通过药物的方式控制病情进展,中医学将该疾病归为“胃痞”、“胃痛”等范畴,与患者脾胃受损以及气血不调有关,可通过中医手段缓解临床症状[2]。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当中联合运用艾箱灸与中药泡洗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7月到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将其按照就诊顺序编号,打乱编号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纳入28例(男/女=16/12),年龄及均值35-72(51.53±2.43)岁;研究组纳入28例(男/女=15/13),年龄及均值38-75(52.05±2.58)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计算得出P>0.05。

艾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艾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健 康教 育 中的应用 效 果 对 比, 观 察 组 患者 健 康 知 识 掌 握率 、 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健 康 教 育 时 间、 住 院天 数 、 住 院 费用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说 明 实 施 中因 临床 护理 路 径 进 行 健 康 教 育加 强 了 护 理 人
艾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 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梁艳 妮 , 梁秋 明 , 朱石 宝, 陈晓玲
( 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钦 州市 中医医 院 , 广西
钦州, 5 3 5 0 0 0 )
[ 摘 要] 目的 : 探讨 艾灸配合黄 芪建 中汤治疗脾 胃虚寒型 胃痛的 疗效与护理 方法 。方 法: 将9 2例脾 胃虚寒型 胃痛 患者
第3 0 卷第 7 期

确I 白中匠振 忐
V 0 1 . 3 0 N o . 7
1 2 6・
2 0 1 4年 7月
HU N A N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J u l y 2 0 1 4
员 的健康 教 育意识 , 提高 了护理 人 员 的工 作 积 极 性 及 主动性 , 规 范 了操 作 程 序 , 有 效 提 高 了护 理 工 作
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应用中因l 缶 床护理路径表 , 护 士 能掌握 宣教标 准 内容 , 根据 中医辨证 施护 , 提 高 了
对 中医护理知识 的掌握 , 减 少 了护 理工 作 的盲 目性 ; 避免 了护士个人 水 平 、 能 力不 同而 造成 的护 理缺 陷 ,
随机 分 为 治 疗组 与对 照组 各 4 6例 , 对 照组 给 予黄 芪建 中 汤 治疗 , 治 疗 组 在 对 照 组 治 疗 的基 础上 加 用 隔姜 艾 灸神 厥 、 中脘 、 足 三

探讨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03-07T13:22:03.4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8期作者:高慧萍[导读]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值得推广。

黑龙江省中医科学院 15001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0例辨证属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比较2 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3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6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艾灸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艾灸法;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spleen deficiency type stomach pain research.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spleen deficiency type stomach pain,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6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xibus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 2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14 d as 1 courses,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2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in the treatment group,12 cases were cured,33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10 cases were effective,5 cases were invali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67%,8 cases were cured in the control group,11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20 cases were effective,21 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5%,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Moxibustion with warm and cold,Tongluozhitong effect,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spleen deficiency type stomach pain is effective,saf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moxibustion;spleen and stomach;stomach pain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反胃的护理体会

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反胃的护理体会

引起 的便 秘方面相 互关联 ,相互作用 ,对 提高便 秘患者生 活
质 量 具 有重 要 意 义 。
参考文献 :
[ 1 ] 刘 新光 . 解 读 功 能 性肠 病 罗 马 I I I 诊 断标 准 [ J 】 . 中 国 实用 内科 杂 志, 2 0 0 6 , 2 6 ( 2 1 ) : 1 6 9 1 ・ 1 6 9 3 . [ 2 ] 杨万 红, 等. 中医情 志护 理对缓解直肠 癌患者术前焦 虑的影 响[ J ] . 河北
种 ,通 过影 响排便 反射 ,训 练盆底 和腹 部肌 群对 盆 神经 、
腹 下神经等 不断刺激 ,经大脑皮 质下 中枢 和外周传 出神经影 响结 肠运动 ,促进肠蠕 动;通过 “ 动作 一 反馈 一 学 习 一 再 动作 ”的过 程,使排便 时盆底 各组肌群 协调运 动,刺激和 建
立 正 常 的排 便 反 射 ,纠 正 便 秘 。
证 虽在大肠 ,但 与脏腑 经络 、气 血津液 、精 神情志 皆有密 情志护 理则是 中医学 的一 门独立学科 ,它通过研 究人 心
切的关系,与现代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 式相 适应 。 理活 动的规律 及最佳护 理方法 ,来达到 患者身心 早 日康复 的 目的。中医情 志护理疗 法相 当于现代 的心理疗法 ,是在 中医 理 论的指 导下进行 的一系列 方法, 即通 过调身可 以达到调 神 的 目的 。针对 异常情 志变化 可引起脏腑 、气血功 能紊乱 的病 机 特 点,通过 调整 人体 的精 神状 态 ,消除 不 良的情 志刺激 , 从 而恢复 脏腑 、气 血功能 的平衡,达 到治疗躯体 和精神 疾病 的 目的,是中 医心理学 情志疗法 的主要 学术 内容 [ 4 】 。中医情 志护理联 合生物反 馈治疗 便秘 的机 理相 当于 古代 的一种导 引

艾炷灸治疗虚寒性脘腹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艾炷灸治疗虚寒性脘腹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艾炷灸治疗虚寒性脘腹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虚寒性脘腹痛极具根治困难、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是困扰人们的顽疾之一。

而且,一般的药物对它的作用非常有限。

在中国,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普遍采用的是艾炷灸治疗方法,效果相当不错。

鉴于此,笔者着重探讨了艾炷灸治疗虚寒性脘腹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标签:艾炷灸;虚寒性脘腹痛;观察及护理虚寒性脘腹痛病程长,易复发,根治困难。

在医学上,普遍采用艾炷灸疗法。

也即将艾炷安放在发生病变的部位或者穴位上,用姜片固定,将艾炷点燃,利用其产生的热量烧灼或者烘烤病变部位,借此达到消除虚寒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一些具体数据,对其实际疗效进行了说明。

1. 艾炷灸治疗虚寒性脘腹痛的效果观察本研究采用某医院收集的部分艾炷灸治疗虚寒性脘腹痛的病例数据,采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取得的疗效进行了说明、分析与讨论。

并根据实际临床治疗效果,对艾炷灸治疗虚寒性脘腹痛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1.1.分析样本的基本情况本研究采用的样本共含有病例42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中最大年龄为72岁,年龄最小者为23岁;病程最长者为8年,最短者20天;所有的患者均接受验检查喇疾阴性。

为了排除干扰因素,本研究舍去了对一些关系很小的并发症的讨论,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所使用的治疗方法、服用的药物均保持相同。

1.2.艾炷灸治疗方法的穴位选择采用艾炷灸治疗方法的首要步骤的选择合适的穴位。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上分布的大小穴位是“各司其职“的,在治疗过程中,只有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艾炷灸,方能取得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艾炷灸治疗虚寒性脘腹痛所选的穴位包括穴神阙、气海、关元、水分、天枢、阴陵泉、足三里等穴。

不过,穴位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

例如,若患者表现出纳呆腹胀症状,需要加配上中脘穴和建里穴;当患者表现出便溏、尿清长等症状时,则需要加配上大横穴、三阴交穴等。

1.3. 艾炷灸治疗方法的操作步骤将患者安排在足够宽大的病床上,让其保持俯卧位。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分析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分析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艾炙结合中药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炎的止痛作用。

方法:在2021年6月~2021年12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按照中西医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患者自愿入组,甲组28例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乙组28例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消失时间及 VAS评分进行观察。

结果:甲组胃部疼痛消失的时间平均为(8.11±2.44)天,在治疗3 d后 VAS评分(4.00±0.72)分;乙组胃部疼痛消失的时间平均为(4.50±1.44)天,在治疗3 d后 VAS评分(2.00±0.60)分。

乙组在治疗3 d 后,胃部疼痛消失的时间和 VAS评分的各项指标都要好于甲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

结论: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运用针灸疗法,对脾胃虚寒的胃部疼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治疗;脾胃虚寒;针灸治疗;胃痛;VAS评分出现胃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食欲减退、嗳气等,在中医理论上,胃痛主要是由于胃粘膜受到了损伤,可以使用一些抑酸的药物,同时还要结合饮食的指导,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需要长期服用,而且还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在中医,以出现的症状为依据,对胃痛进行了分类,它认为胃气阻滞痛而不畅。

脾胃虚寒型胃痛会出现胃痛、手足不温、大便稀薄、脉象虚弱迟缓,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穴位贴敷结合艾炙对中医辨证论治脾胃虚寒症腹痛的作用,以期为中医治脾胃虚寒症腹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在2021年6月到2021年12期间,我院所接诊的56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按照中西医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患者自愿入组,甲组28名患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17:11,他们的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为(41.00±10.45)岁,发病时间(10~70)天,平均病程为(14.45±10.00)年。

艾灸结合辨证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观察

艾灸结合辨证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第40 卷2021 年 4 月第 4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 hinese M edicine V〇1.40 No.4 2021101艾灸结合辨证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观察王绮云(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0)摘要目的:观察艾灸结合辨证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一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脾胃虚 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奥美拉唑)治疗,联合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艾灸结合辨证食疗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和疼痛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两组中 医症候积分和疼痛评分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联合组更低(P<0.05)。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34/35)高于对照组(80.00%,28/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 IOS)。

结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采用艾灸结合辨证食疗,利于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程度,相比常规西药治疗总有效率80.00%,联合使用艾灸结合辨证食疗后可提高至97.14%,临床疗效更加理想。

关键词艾灸结合辨证食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1)04-010丨-02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病,发病时间较长,且患病后会出现疼痛、食欲不振、泛吐清水和神倦乏力等症状,对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且随着病情加重易累及身体其他系 统,因此,患病后应及早采用合适方式进行治疗。

以往临床主要 使用西药方式进行控制,可起到改善效果,但作用有限,长时间 服药会产生不良反应,需要对用药方式进行改进。

将我院收治 的7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常规 治疗后,加用艾灸结合辨证食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 下。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49286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于敏(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脾胃科,江苏 新沂)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

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研究例数共132例,均实施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治时间在2017年10月6日至2018年10月5日,分为观察组(66例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对照组(66例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V AS评分(1.45±0.21)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满意度90.91%(满意患者58例、一般患者2例、不满意患者6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通过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艾灸;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9.197本文引用格式:于敏.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286-287.0 引言胃脘痛为消化内科疾病,具有反复性、多发性,主要以脾胃虚寒型较为常见,该疾病难以治愈,病程长,多数患者伴有胃酸、胃痛等症状,从而易导致患者发生呕吐、恶心等情况,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多数患者均实施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而在胃脘痛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护理操作,利于患者早期康复[1]。

因此,本次研究对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见下文。

中医辨证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中医辨证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中医辨证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讨论和分析护理干预对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8.12.至2020.12.在本院医治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组(40例)、乙组(40例)。

患者都是正常治疗+中药穴位贴敷+艾灸,乙组正常护理,在此基础上综合护理措施加给甲组,通过两组的胃痛缓解时间、疼痛评分、疗效、不良反应比较。

结果:甲组的胃痛缓解时间(4.72±1.21)h少于乙组(9.63±2.23)h,差异明显(t=13.983,P=0.000)。

甲组的疼痛评分(2.03±1.03)分少于乙组(4.56±1.25)分,差异明显(t=11.207,P=0.000)。

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4.0%)大于乙组(74.0%),差异明显(X2=7.431,P= 0.006)。

甲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4.0%)少于乙组(18.0%),差异明显(X2=5.006,P=0.025)。

结论: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通过常规治疗+中药穴位贴敷+艾炙治疗中,综合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中药穴位贴敷;艾炙胃痛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特征是腹胃脘部近心窝疼痛,患者常伴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1]。

患者典型症状是泛吐清水、畏寒肢冷、神倦乏力、舌质淡等,患者通过温中健脾以及和胃止痛等为主要手段治疗[2]。

为探讨和分析在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中中药穴位贴敷+艾炙治疗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此次抽选2016.12.至2018.12.在本院医治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80例)做研究,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抽选2018.12.至2020.12.在本院医治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80例)做研究,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各40例。

甲组有9例男性,31例女性;其年龄在22~68岁,平均为(46,30±5,29)岁;患者病程在16~83d,平均为(44,14±3.68)d。

艾灸治疗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艾灸治疗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艾灸治疗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艾灸治疗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满意度和中医证候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呈现P<0.05。

结论:对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使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方法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常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艾灸;穴位贴敷;脾胃虚寒;胃脘痛项目基金:宁夏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XM2019148脾胃虚寒指患者脾气虚弱,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萎黄、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出现腹部疼痛等症状[1],而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疾病的产生,主要为患者出现绵绵不休的胃脘部的隐痛不适,尤其在劳累以及受寒以及饥饿时疼痛程度会被加剧,但在得到休息或进食后疼痛情况便会受到缓解[2],且患有该疾病的患者通常喜暖、喜按,除了胃脘部位会出现疼痛表现外[3],还会出现神疲肢乏、四肢不温、面色不华等相关表现,若未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胃部出血以及久病不愈导致脾胃受伤等后果,对机体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等方面的影响较大。

为此,我院对艾灸治疗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53±2.62)岁。

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40.±2.4)岁。

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呆少食;便溏腹泻;四肢乏力舌苔呈薄白色;喜揉喜按;组间数据无差异性(P>0.05)。

分析艾灸联合中医特色治疗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效果

分析艾灸联合中医特色治疗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效果

分析艾灸联合中医特色治疗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分析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艾灸联合中医特色治疗的护理效果。

方法随机将12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分别60例给予对照组服用六君子汤,采取常规护理。

给予研究组艾灸联合中医特色治疗相关护理。

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研究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艾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艾灸;中医特色治疗;护理慢性胃炎是一种内科非常普遍的疾病,主要原因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因为拖延导致,目前发病率逐年增加。

本次研究,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艾灸联合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具有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诊断标准(1) 黏膜的颜色发生变化,血管可以直接看到,腺体会萎缩后腺窝可能会增生延长,或者会出现肠上皮化生的情况。

(2) 病理检查可以观察到固有腺体,黏膜的肌层会增厚,也可能会形成淋巴滤泡。

脾胃虚寒型表现为胃脘胀满或隐痛,喜欢按摩和温暖,感到乏力,舌苔呈淡白色,四肢不暖,大便偏软等症状。

1.2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分别60例。

研究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43-78岁,平均年龄(57.3±6.8)岁,平均病程8.9年。

对照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44-79岁,平均年龄(57.7±7.2)岁,平均病程8.6年。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3 治疗和护理方法1.3.1在对照组中,口服六君子汤是治疗的方法,每天一剂,早晚分两次口服。

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观察王娟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18(016)020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如东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结合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结合组患者使用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胃痛缓解的时间、胃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的效果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结合组患者治疗开始至胃痛缓解的时间短于西药组患者,其治疗后胃痛程度的VAS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西药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其胃痛,且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2页(P204-205)
【作者】王娟
【作者单位】如东县中医院,江苏如东 22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42例 [J], 李凤鸣
2.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 [J], 史亚琼;金瑜;周桂玲;姚玉荣;王玉萍
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30例临床观察 [J], 钱屠萧萧;符涛
4.护理干预对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影响研究 [J], 王艳梅
5.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观察 [J], 韩宝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灸盒艾灸法缓解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

灸盒艾灸法缓解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

灸盒艾灸法缓解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4-04-14T16:28:03.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作者:王渭莲鲁美仙[导读]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又称胃脘痛。

王渭莲鲁美仙(浙江省临安市中医院浙江杭州 311300)【摘要】目的探讨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同时,联合采用灸盒艾灸法治疗对缓解疼痛结果的影响。

方法将5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如抑制胃酸分泌药、胃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同时,联合采用灸盒艾灸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治胃病常规药物如抑制胃酸分泌药、胃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治疗。

结果观察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结论联合采用灸盒艾灸法能有效的缓解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疼痛。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胃痛疼痛灸盒艾灸【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261-02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又称胃脘痛。

现代西医学中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只要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的,都可以参照胃脘痛进行辨证论治。

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中又以脾胃虚寒型胃痛为多见,脾胃虚寒型胃痛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拒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起至2013年12月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如抑制胃酸分泌药、胃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同时,联合采用灸盒艾灸法治疗,操作简便,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相比较缓解疼痛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张颖霄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21期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中药治疗联合艾灸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胃脘痛;脾胃虚寒型;艾灸;护理体会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1],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带来一定困难。

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

胃脘痛(慢性胃炎)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之一。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的慢性胃炎患者且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型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对照组36例,男18例,女18例。

治疗组年龄为24~71岁,平均年龄46.1岁,病程为3个月~5年;对照组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45.7岁,病程为3个月~4.5年。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无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2]制定,主症: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尤甚,得食则缓,食后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次症: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大便溏薄。

1.3治疗护理方案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胃脘痛护理+艾灸护理,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胃脘痛护理,两组疗程均为14d。

1.3.1胃脘痛护理方案①胃脘痛护理:指导患者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并可用转移注意力,做深呼吸等方法来减轻焦虑,缓解疼痛,病情缓解时,可适当锻炼如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并注意防寒保暖,可以用热水袋热敷减少痉挛。

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规律饮食,定时进餐,避免过饥才进食,嘱咐患者少食多餐,宜温补健脾祛寒,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饥饿时胃脘痛可稍进食,以缓中止痛。

适宜热、软、烂的易消化饮食,并禁烟酒,忌食咖啡、
浓茶、饮料,以及过咸,过甜,过辣等刺激性食物,禁食海鲜牛肉韭菜等发物,禁食生冷油腻化痰助湿之品。

③药物护理:西药的护理,遵医嘱给患者以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胶体铋剂宜饭前30min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可引起头晕,指导患者用药期间避免开车和做其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抗菌药物服用前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服用后观察迟发性过敏反应,甲硝唑宜在餐后30min服用,防止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等;中药的护理,中药汤剂一般温服,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餐前服用或餐后服用,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或不适。

④情志护理: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忧伤脾、怒伤肝,肝郁侮脾而诱发或加重胃脘痛病情。

因此对患者要做耐心的解释工作,调节患者情志。

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和疗效。

1.3.2艾灸护理①操作前做好宣教,解除患者对艾灸的恐惧心理,并积极配合。

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如有皮疹、水泡等暂缓艾灸治疗。

②取穴神阙、中脘以及双侧足三里艾灸,1次
/d,15~30min/次,神阙、中脘用双孔艾灸盒,足三里分别使用单孔艾灸盒,固定绷带,点燃艾条,根据患者接受程度调节艾条插入深度,至皮肤温热而不被灼伤为度,勤观察多查问,并注意患者暴露皮肤的保暖。

艾灸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心慌、面色苍白、出汗、眩晕等全身反应,若有则立即停止艾灸,嘱其卧床休息,测量生命体征并对症处理。

随时查看防止艾灰脱落情况,以免灼伤皮肤破坏衣物,若艾灸局部出现红肿水泡,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即处理。

施灸后皮肤微红灼热为正常现象,小水泡无需处理自行吸收即可,大水泡可用消毒毫针沿水泡边缘刺破水泡放出水后涂以碘伏,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1.4疗效判定标准[3] ①痊愈:症状全部消失,6月~1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或有好转,参考症状及体征恢复如常人;②显效:主要症状消除,6月~1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好转,参考症状及体征好转;③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除,6月~1年内虽有复发,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改变不大;④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无改变。

2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20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3例,好转14例,无效率9例,总有效率为75.00%。

两组治疗均有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3 护理体会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多由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正虚等致脾胃虚弱、脾阳不足、寒自内生,致胃失温养而虚寒胃痛。

《医学入门》里讲"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 灸法就是通过腧穴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胃肠运动的机能状态,从而达到温通经络,调理肠胃,缓急止痛的作用。

神阙穴为任脉之穴,温阳益气,散寒止痛,可治气虚腹胀;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健运中州,调理脾胃;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合治内脏,可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

灸法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且可以避免内服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

艾灸治疗操
作安全方便无副作用,缓解疼痛改善脾胃功能,且费用较为低廉,患者易于接受。

同时艾灸治疗胃脘痛属于中医学的内病外治,临床疗效好,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8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155.
[3]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草案)[J].中医函授通讯,1985,03:400-401.
编辑/赵恒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