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
3、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重点: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16岁的刘彻登上大汉帝国宝座之后,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才大略。你认为,他是否具备了一展雄才大略的条件?他面临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解释大一统:
大一统,不等同于大统一,是指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思想、军事、经济、文化方面实现了高度的统一,是不容分割的。
角色扮演汉武帝:主父,朕今日听闻梁王出行都与朕无异了,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库存的珠宝玉器多于京师,长此下去,必影响国体,朕欲除此祸患,不知主父可有高见?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一、“推恩令”的实施(政治)
1 背景:诸侯王和豪强地主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 措施:A、颁布推恩令
建议者:主父偃
主父偃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前134年,主父偃抵长安。直接上书汉武帝,按照《史记》的记载,是朝呈暮见,早上呈报上去晚上汉武帝就召见他了。同时被召见的还有另外两个上书的人。汉武帝见到三人后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说你们这些人都跑哪去了,为什么我和你们见面这么晚呢?这句话就说明汉武帝对这几个人非常器重。后来主父偃隔几天就上一道奏章,隔几天上一道奏章,这些奏章一上来就中了汉武帝的心思。汉武帝就一年之内提拔了四次,所以主父偃迅速的飞黄腾达了。
实施办法:汉武帝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展示图片:假如一个诸侯王的封地有下图那么大,他有4个儿子。根据推恩令,他的封地变成多大了呢?
教师:推恩令就是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的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进行管理。展示诸侯国土越分越小的图片。
教师:通过层层推恩,诸侯王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小,通过对比大家想一想,推恩令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教师:汉武帝采用的“推恩令”,看似柔弱的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废一兵一卒,就轻松的解决了诸侯国实力强大的问题。
教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削爵、刺史制度。
展示图片,介绍削爵和刺史制度。
推恩令的结果: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教师:同学们总结一下,汉武帝在政治方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推恩令、削爵、刺史制度。
教师:这些政治措施都加强了皇权,从而实现了政治层面的大一统
教师总结B、建立刺史制度
内容: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
职能: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角色扮演(汉武帝):董爱卿,近来朕心中颇为烦闷,诸王门下的那些宾客又在批评朕的政策,指责中央,唧唧歪歪,吵得朕心神不宁,不知爱卿可有对策?
学生讨论并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总结: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让学生看书进行总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呢?为什么要提出来?提出这项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1 背景
诸子百家学说在社会上流行,威胁国家统治
2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3 提出者:董仲舒
介绍董仲舒生平: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衡水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4 表现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诗》《书》《礼》《易》《春秋》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开创,是中国当时最高学府。太学中的老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博士弟子。太学中学习的主要课程都是一些儒家经典,学生经考试合格,被任免为政府官吏。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这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就使汉武帝实现了思想层面的大一统。
5 作用
自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比一比: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相同点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实质:文化专制
不同点方式和结果:秦始皇“焚书坑儒”:采用法家思想,对其它思想粗暴破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吸收法、道思想),以儒学为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教师角色扮演:同学们,朕可不止在政治、思想、文化上下功夫,朕在经济、军事上一样是功绩卓越,你们当中可有人知道朕在经济、军事都做过些什么吗?
展示材料: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史记·吴王濞列传》教师:通过上述材料,概括西汉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1.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 2.盐铁经营权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教师:盐是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重要的生活资料,而铁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制造农具和兵器的基本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这些重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却不受国家的控制,而是掌握在地方富商大贾手里,地方豪强控制着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面对这一问题,汉武帝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盐铁官营(经济上)
背景:富商大贾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作用: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展示地图。
教师: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经济三个方面巩固大一统外,在军事上还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扩大了西汉的疆域,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从而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四、军事上:抗击匈奴
汉武帝在政治、思想和经济等方面的举措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上,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让中央统辖的郡直接管理受到私恩的侯国,这其实更加完善了秦朝时的郡县制,我们现在省市的划分就是秦汉时期的郡县制演化而来的。
思想上,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也极为深远。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来曲阜参观考察时就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就是受到儒家以德治国理念的影响。包括现在世界上有476所孔子学院以及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这也是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个典型例子。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创始人,他代表了我国思想界,文化界的最高成就。
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使五铢钱成为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这种五铢钱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使制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上: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军事上:抗击匈奴
课后探究:如何评价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