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下)
现代教育技术—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多选第⼀章ACD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A.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B. 教育技术关注的重点是物化形态的媒体C.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D. 教育技术是⼀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5.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具体)第⼀阶段视觉教育第⼆阶段视听教育第三阶段视听传播第四阶段教育技术ACD 7.我国颁布的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标准⾯向的对象包括()。
(多)A.管理⼈员B.科研⼈员C.教学⼈员D.技术⼈员AD 8.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多)A.学习过程B.教学⽅法C.教学设备D.学习资源ABC 9.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分别是()、开发、()、管理和()。
(多)A.运⽤B.设计C.评价D.制作ABCD 13.与1994定义相⽐,ACET'2005教育技术的定义发⽣的变化包括()。
(多)A.研究范畴更改为“创建、使⽤和管理”B.研究对象更改为“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C.研究⽬标界定为“促进学习和提⾼绩效D.领域名称由“教学技术”改为“教育技术”BC 14.⼀般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两个层⾯的意义。
(多)C.⼈⽂D.知识第⼆章ACD 5.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教学⽅法包括()。
(多)A.⽀架式教学B.启发式教学C.抛锚式教学D.随机通达教学ABC 6.⽀架式教学的环节包括()。
(多)A.独⽴探索B.搭脚⼿架C.协作学习D.告知⽬标ABCD 7.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
(多)A.低错误率原则B.积极反应原则C.及时强化原则D.⼩步⼦原则BCD 8.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多)A. 学习是组织⼀种完形,⽽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B. 学习过程包含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C. 学习者以⾃⼰的⽅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D.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理表征的过程ABC 12. ⾏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说明第1 篇:《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说明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缓解进行详细支配,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别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需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探讨和处理各种困难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
即依据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主导—主题教学系统设计其次章教化目标教学目的肯定的行为指向、意图、意愿,对活动结束时的结果有特定的构想。
教学目标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当表选出来的课件行为的详细、明确的表达,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到达的丙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第三章认知结构变量对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最为干脆意义的因素。
概念图学问结构的表现方式。
学习动机干脆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须要。
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教学模式在肯定的教化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详细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接受的手段和谋略,它详细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教学方法广义: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人物,而接受的一切手段、途径和方法的总称。
即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时间的统称。
侠义:教学方法的知道思想,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室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单片机c语言课程设计
单片机c语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理解C语言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单片机外围设备的接口技术,并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简单系统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Keil等开发工具进行单片机C语言编程,完成程序设计、编译、下载和调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实际应用场景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独立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对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项目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课程设计中勇于尝试新思路、新技术。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单片机C语言课程设计,侧重于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单片机原理和C语言基础,具有一定的编程和动手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础理论:回顾51单片机的结构、原理及其外围设备的工作原理,重点复习I/O口编程、定时器、中断系统等内容。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2. C语言编程基础:巩固C语言基本语法,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函数等,结合单片机编程需求进行讲解。
教材章节:第四章至第六章3. 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践:学习使用Keil开发工具进行单片机C语言编程,掌握程序设计、编译、下载和调试的全过程。
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AECT1994、AECT2004定义),教育技术的领域、范畴、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取向。
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和一般科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包括:教育技术发展的含义、模型、特点、新进展,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资源概述、媒体资源、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第四章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概述、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进展。
第六章教学系统开发包括:教学系统开发概述、现代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网络课程的开发、、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集成化教学系统开发。
第七章教育技术运用包括:教育技术运用概述、教学资源的应用、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信息化教学应用、绩效技术。
第八章教育技术管理包括:教育技术管理概述、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
第九章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包括: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概述、教学资源的评价、教学过程的评价、网络教学评价、计算机辅助评价研究的新进展。
第十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要求:1.系统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模式以及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
2.理解、掌握不同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方法。
3.能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不同层次的教学产品和教学设计案例的特点、方法和步骤,并进行相关的教学系统设计。
考试内容:(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系统特征和本质;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2.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规定性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名词解释:第二章: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教学方法:通常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
3、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5、解释结构模型法第三章:1、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他是反应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1、实地试验:实地试验是教学系统设计结果实施前形成性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执行人员(通常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2、进行中的评价: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5、协作学习: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6、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五章:1、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
2、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3、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1 名词解释(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目标的关系,找到既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前者关心的是设计问题,后者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
答: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和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则在理性与创造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具有简单而新颖的设计特色,提出基于核心概念、生成性话题及综合主题设计的任务分析法;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人们对传播理论的研究由早期的“枪弹论”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模式”,使得教学设计由先前的“单向灌输”的理念逐渐转变为现在“多向交互”设计理念。
答: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及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当做产品来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有时还吸收媒体专家和媒体技术人员参加,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和测试、评价;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如信息化教学教案的设计,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其设计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现有的教学资料,选择、开发适合的教学资源和策略完成目标,这个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一般由教师自己来完成,必要时,也可由教学设计人员辅助进行。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摘要本系统以学校学生信息管理为开发背景,论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及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学校教务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此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并有效的帮助学校和老师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传统模式下利用人工进行学生信息管理,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如:效率底,保密性差,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更不便于查找,更新,维护等。
这些情况,给学校管理者对学生的信息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日趋成熟的计算机技术逐渐代替传统的人工模式,实现学生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易修改、可靠性高、存储量大、数据处理快捷、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便于打印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用计算机制作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功能强大的互联网及时的向学生的家长传递该生在校的最新成绩,有助于学校与家长的信息互动,为更好地把握学校的教育方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互联网目录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1.2研究目的1.3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可行性分析2.1技术可行性分析2.2操作可行性分析2.3经济可行性分析2.4安全可行性分析第三章需求分析3.1用户需求3.2 功能需求3.3 功能设计3.4 亮点功能分析第四章项目实施4.1 项目计划4.2 项目分工第五章系统流程设计5.1系统流程,数据流图5.2 数据库E-R图5.3数据表设计第六章系统界面设计6.1 界面布局6.2 用户交互设计6.3 运行界面第七章系统功能设计7.1 模块结构图7.2 分配个人任务7.3 分模块设计实现及代码第八章系统测试8.1性能测试8.2 功能测试8.3 测试结论第九章项目验收9.1项目进度9.2与同类系统的比较9.3升级改造方案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案例
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智能教育指的是利用智能化手段来提升教育的效果,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方式。
而智能教学系统,则是智能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对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案例进行探讨。
一、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智能教学系统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学习行为分析、个性化建模、精准推荐等操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因此,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智能教学系统需要对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记录、测试结果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智能化的学习推荐。
2.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建立学生的个性化模型,实现个性化的推荐功能。
3. 智能化操作:智能教学系统需要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学习算法模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进而调整和优化学习路径。
4. 交互体验:智能教学系统需要具备友好、简洁的用户界面,方便学生使用,具有个性化推荐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智能教学系统的应用案例智能教学系统的应用已逐渐被教育行业所接受。
以下是智能教学系统的几个应用案例:1. 学习辅助系统学习辅助系统是智能教学系统的一种应用形式。
它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推荐教学资源、课程以及辅导资料。
如“学习桥”系统,该系统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推荐适合自己的在线课程,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内容随机分配。
2. 课堂教学系统课堂教学系统也是智能教学系统的一种形式。
这种系统可以将学习差异与学生学习转化为数据,依据数据中学生的知识差异与学习状态差异进行平衡调整,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弱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提升。
如桂林理工大学所开发的智能教学系统,该系统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3. 考试测评系统考试测评系统是智能教学系统的一种类别。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教学系统设计(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分)ID1的代表性模式是()。
A.狄克·凯瑞模式B.加涅模式C.肯普模式D.斯金纳模式2【多选题】(2分)根据现代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哪三个层面()。
A.单元教学设计B.活动教学设计C.课堂教学设计D.学科课程教学设计3【多选题】(2分)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行为维度包括()。
A.运用B.记忆C.发现D.知识4【单选题】(2分)1900年()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这便是教学系统设计的萌芽。
A.奥苏贝尔B.布鲁纳C.杜威D.加涅5【判断题】(1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加涅。
A.对B.错6【判断题】(1分)古代教育思想家认为学习过程是要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是“知”、“智”、“能”等因素彼此依赖、相互促进、共同促使学习进步发展的过程;是德业并行,德、才、学、识全面发展的过程。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分)在马杰的ABCD表述法中,教学目标最基本的部分是()。
A.标准B.对象C.行为D.条件2【多选题】(2分)以下学习结果属于智力技能的是()。
A.实验规则B.圆的面积计算C.化学元素名称D.欧姆定律3【单选题】(2分)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称为()。
A.层级分析法B.信息加工分析法C.归类分析法D.解释模型分析法4【多选题】(2分)在以外部表述法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是()。
A.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用教学的结果来表述B.教学目标的行为词必须是具体的C.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D.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是内外结合的5【多选题】(2分)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A.学习者的特征B.社会的需要C.学科的特点D.媒体的选择6【判断题】(1分)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没有任何的相同点,是相互独立的。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授课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时:34 学分:2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适用对象:师范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专业能力的发展,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任。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根据“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概念,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应充分体现现代性、先进性和超前性。
2.以教学活动的优化作为本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3.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媒体的效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4.使学生能利用至少一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课件,了解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5.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获取、处理。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技术支持下的教育(2学时)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3学时)第三章教学媒体理论(2学时)第四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6学时)第五章教学设计理论(6学时)第六章信息化教学设计(5学时)第七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5学时)第八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2学时)第九章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管理(1学时)第十章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2学时)四、教学重点、难点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2.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3.教学设计理论4.信息化教学设计5.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6.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7.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3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2学时,实验实训12学时。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
教学模式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第五章
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
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媒体: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认知工具
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学习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1学习环境的概念,及其演变p123-125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主要方法p130
3影响教学媒体的因素p129
4简述学习资源设计应遵循的心理学原理及基本原则p134
5创设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的方法和影响因素p139
第六章
1概念辨析:
教学评价和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p153、p156
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p169、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缓解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系统方法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第1篇: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21)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第八章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填空):操作练习,个别辅导,咨询方式,模拟演示,问题求解。
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系统的组成(填空):CAI系统的硬件,CAI系统的软件,课件
3.常见的课件类型(填空):框面型,生成型,数据库型,智能型
4.多媒体的概念(名词解释):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的代表人物(填空):斯金纳、布鲁纳、乔纳森
4.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的基本观点(简答):
①.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的获得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合和联想,而强化则是促进这种联结的重要手段。注重外部环境的作用,强调在刺激-反应过程中的强化的必要性。
4.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填空):认知 情感 动作技能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分类填空:知识 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ABCD编写法(简答):
ABCD编写法基本反映了行为主义的观点,强调用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目标。
①对象A(Audience):及指需要完成行为的学生,学习者或教学对象。
一般过程:
①前期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
②教学目标的阐明:ABCD编写法;内外结合编写法;三维目标的编写法。
③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顺序;教学活动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④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⑤方案编写与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表格式和记叙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方法 观察、调查、作业分析、测验 经常性测验、作业分析、日常观察 考试或考查
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新理念信息技术教学论第七章
本章小结
1.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有助于在教学中采用合 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教学原则对于完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等起 着重要作用。 3.教学原则是在基本教学论下确定的。 4.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因材施教。 5.与日常生活、学习相结合。
2.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主要是着眼于基础教 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信 息技术已经和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一样,成为 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 力。 3.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1)“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 (2)以计算机操作和应用为主,淡化计算机语言教 学,加强计算机操作训练。 (3)上级操作时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培养学生操作 技能的重要途径
7.1.2教学设计的学科性应用范围和层次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一种以传播 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 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法案 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2)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 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联系。 (3)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等基础理论系统的用于解决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4.发展性与巩固性结合原则 (1)要引导学生清晰地感知教材,深刻的理解教材。 (2)要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练习。 5.高难度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1)正确认识和科学估计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 做好对学习对象的形象分析。 (2)教学要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可及的最高限度来组 织。 6.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第七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系统设计的流程
01
02
03
04
设计教学活动
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如小组 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 ,以促进学习者参与和思考。
开发教学资源
根据教学策略和活动需要,开 发或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如
教材、课件、软件等。
实施教学
按照设计的教学流程进行实际 教学,并注意调整和优化。
评价与反馈
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 收集学习者反馈,以便改进和
04 教学系统设计的评价与优 化
教学系统设计的评价方法
目标达成度评价
用户满意度评价
通过比较教学系统的目标与实际效果,评 估教学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收集用户对教学系统的反馈,了解用户对 系统的满意度和改进意见。
过程效率评价
效果持续性评价
分析教学系统的运行过程,评估系统在资 源利用、时间消耗等方面的效率。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contents
目录
•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 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流程 • 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应用 • 教学系统设计的评价与优化 • 案例分析
01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
总结词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旨在规划和开发高效、有效的教学系统。
详细描述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运 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和工程方法等,对教学系统进行规划和设 计。它关注如何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技术有效地整合起来,以实现特定的教学
目标。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多样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多样化,以 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 的学习者。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3.4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3.4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贝罗的传播模式
1.4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ISD理论的研究进展 ISD理论的研究进展: 理论的研究进展 一是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重点研究“为什么”的问题; 另一个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主要研究“怎么做” 的问题。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关于如何规定、设计教学活动的理 论”,它是一套用来决定在一定教学条件下,为了使学习 者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而不是设 计和开发过程的步骤。
1.1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1.1.2 教学系统设计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构想-----理论形成 构想 理论形成-------学科建立 学科建立 理论形成
1、构想: 、构想: 杜威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2、理论形成: 、理论形成: 总趋势 1)二战后,现代媒体和各种学术理论的发展 2)理论应用于设计的实践尝试 3)在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发展中派生
把媒体、材、教学包、网络系统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课堂教学 专题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如一门新专业的 课程设置、某行业的职工培训方案、远程教育方案等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相对比较集中的 观点是“四基础”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传播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
内容结构: 内容结构: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学习环境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1.3.11.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 科,起到连接学科的作用。 一方面将教学理论与学习 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相连接; 另一方面,将教与学的理 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相连接。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2.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以上三个层次是在教学系统设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然,也可 以把教学系统设计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宏观 如课程开发、培训方案的制定
微观 如一门具体课程、一个单元、一堂课或一个媒体 材料的设计 在具体设计实践中,应该按照自己所面临教学问题的层次,创造性地 应用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条件
D
方法
结果
6
总结
教学系统设计既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方法论层面的规定性理论学科,又是设 计科学中具有特殊设计对象的设计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学科。
7
教学系统设计 的应用范围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
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 注,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学校教育、继续教 育、职业教育、行业培训、远程教育、教学软 件和教学材料开发等各个领域。
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教学问 题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 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 解决方法和寻找解决方法的方法。因此,教 学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其主要任 务是提供方法,规定性较强。
3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创设优 化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解决 教学问题的方案,因此,它是 设计科学大家庭中的一员。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介绍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介绍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师范类学生将从事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1. 教材信息书名:教育学主编:吕炳君ISBN:978-7-5608-8636-7定价:49.80元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2. 内容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内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本书力求体现教育技术发展的最新内容,突出实用性。
全书共十章,主要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信息化教学环境认知、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加工、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案例介绍、学科教学软件及新技术的应用、技术支持下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系统设计和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学校在职教师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的参考用书。
3. 特色介绍结构合理,易教易学本书知识内容安排合理,既注重理论讲解,又注重实践操作,既便于教师教,也便于学生学。
内容翔实本书系统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各种理论和资源,各种教学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方法和技巧。
实践性强本书介绍的应用软件及平台紧跟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且所选案例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目录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内涵和研究领域第二节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内涵第三节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法第四节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第五节新时代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第二章信息化教学环境认知第一节多媒体教学环境第二节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第三章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第一节搜索引擎第二节下载工具与下载技巧第三节微信与微博第四章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加工第一节图片素材的获取和处理第二节图片资源处理第三节音频资源处理第四节视频资源处理第五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第一节多媒体课件概述第二节多媒体课件设计第三节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堂演示型课件第六章多媒体课件案例介绍第一节制作小学英语课件第二节制作小学语文课件第三节制作小学数学课件第四节制作小学音乐课件第五节制作小学美术课件第七章学科教学软件及新技术的应用第一节学科教学软件概述第二节新技术的教学应用第八章技术支持下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第一节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模式第二节网络环境与WebQuest教学第三节创客活动中的知识探究第九章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系统设计第一节教学系统设计概述第二节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框架第三节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系统设计典型案例分析第十章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教学评价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第七章
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
• (3) 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 出发点:人类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即信息加工过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作为促进内部心理 加工过程的外部条件即教学事件也应是相对不变的。由此观点出发,加涅得出了九大教学事 件。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教学策略的基本呈现形式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辅助呈现形式(SPF)由附加的促进学习的信息构成,例如,使注意集中的措施、记忆术和反 馈。
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则是一些序列,包括例子——非例子的配对序列、各种例子的分类序 列和例子难度的范围。
瑞奇鲁斯&梅瑞尔
• 瑞奇鲁斯等人的细化理论和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
容组织的七种宏策略。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提出原因:细化理论只强调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及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而未提供对实际教 学过程的具体指导,即未涉及教学组织的微策略。
(1)知识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 行为维度是:记忆、运用、发现。 内容维度是:事实、概念、过程、原理。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之 四理论基础
学习 理论
教学 理论
传播 理论
系统 理论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 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人类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规律,据此可以设计出遵循学习规律 、更加符合学习者个性的教学设计产品。学习理论促成了教学设计理论及操作技术的建立和 发展。
• 不同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时,侧重点有所不同。
• 细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可用“一二四七”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 略。 – 一个目标: 指ET的全部内容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按照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 即当前所教学科知识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M.加涅等著,《教学设计原理》,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教研室主任审阅
签字:日期:年月日
备注
课时教学计划(续页)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媒体
应用
一、导入: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既注重理论研究又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由于教学中问题的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相应具有不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要领域之一。如电视教材的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而这些具体内容已在《电视节目制作》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课程中有详细介绍,在此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学为主。我们将重点介绍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具及多媒体使用
传统教学媒体
更新及拓展内容
思考及作业题
选取自己熟悉的某一课程的某一教学单元,做出相应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方案。
参考书目、文献
邬美娜主编,《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三、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一)自主学习的设计
1、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法
(1)抛锚式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
在抛锚式教学中,要根据事先的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即抛锚。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若要随机进入教学,则要能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体的多种情境,以便供学习者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景去学习。
2、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体现学习者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习者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即能实现自我反馈;
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就是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学习者关于当前所学概念的原有认知结构和原有认知能力,并将它们描述出来,以便对学习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3、学科的特点
我们要考虑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法则等特点,使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体现出各自的学科特色。。
二、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设计协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讲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其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已知;二是学习主题未知。
(1)学习主题已知下的协作学习设计
A、围绕已确定的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议的初始问题;
B、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问题;
C、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的学习者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稍稍超前于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习者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习者思维);
(5)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则起学习的引导者作用,使学习者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资源的共享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的根本在于拥有学习资源。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将会是未来教与学环境发展的总趋势。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社会实践、向学习者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情境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习者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习者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学习环境中重要的要素。。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
(2)真实情境:创设真实情境,让学习者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现场范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并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习者学以致用,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在真枪实弹的演练中施展着自己的才能,品尝着受阻的焦虑和成功的喜悦,在积极思考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工程教学中宜采用此法。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
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记录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软件),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作最有效刺激的信号的教学设备(硬件)。
通常这些载体和设备包括有唱片与电唱机、录音带与录音机、幻灯片与幻灯机、投影片与投影机、电影片与电影机、录像带与录像机、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等等。常用的几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如P323表6-3所示。
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实际理想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因为这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但是更应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设计。
(3)忽视教师的指导
在充分考虑如何体现学习者主体作用,用各种手段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不能忽视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协作学习的设计
1、协作学习的设计方法
四、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
(2)支架式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支架式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要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习者的最邻近发展区并不相同),以便通过概念框架把学习者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3)随机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
(3)模拟真实情境:一些危险性、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可以用创设模拟真实情境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像法律专业的学习者创建模拟法庭来模拟法庭现场进行演练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又如学习者自编自导自演英语话剧来锻炼他们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等。
(4)合作性教学情境: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开拓学习者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与人协作的作风,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合作中有竞争,既能发挥学习者个体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习者之间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合作教学,不仅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培养学习者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或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时宜采用此法。
(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可争论性
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后,学习者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辩论组织协商,最终解决对问题的分歧看法,达成共识,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学习过程可控,讲究学习效率
协作学习是在学习者共同讨论协商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但是如果出现离题诡辩等现象,应及时制止,引导其回到主题上来
每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章节(或单元)组成,每一节(或课)又可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根据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可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利用二维层次模型,我们可以进行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包括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
(2)情境创设与学习者的特征的关系
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情境的创设要重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的情境。用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1、教学情境的类型有:
(1)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习者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习者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习者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习者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教师根据学习者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创设问题情境宜围绕教学目的,注意培养学习者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且难度适中。
课时教学计划(首页)
授课章节
第七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
授课
学时
10学时
教学目的
1、熟悉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
2、明确教学情境的特点;
3、熟悉各类教学设计表格的应用;
4、学会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重点
1、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
2、各类教学设计表格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
(3)情境创设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习者的生活体验。任务的真实性使学习者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容易启发学习者学习的内部动机。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并且可以在完成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习者、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