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性别文化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性别意识教育与女大学生培养.doc
性别意识教育与女大学生培养作者:周天枢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3期[摘要]性别意识主张从社会文化视角正确看待两性差异,倡导消除两性成长中的文化障碍。
针对当前女大学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应高度重视性别意识教育,充分认识性别意识教育在树立“四自”精神、强化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认知、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对女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将性别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教育。
[关键词]性别意识教育女大学生培养[作者简介]周天枢(1968- ),女,河南信阳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女性学教研室主任,硕士,主要从事性别理论、政治教育研究。
(广东广州511450)[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188-02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女大学生占高校大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
到2006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为1738.8万人,其中女大学生为836.36万人,占全部在校生的比例为48.1%。
高校女大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给女大学生的培养提出更加迫切的任务。
对女大学生的培养,除应符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之外,即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还要求女大学生应当成为具备“四自”精神的现代女性人才。
目前,虽然女性进入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然而这些年轻的现代女性的思想,仍受到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
如有些女大学生认同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理想和信仰淡化,学业、事业目标模糊,成才意识不强;有些女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自卑、依赖、消极等倾向明显。
上述现象的存在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缺乏性别意识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性别平等教育
性别平等教育性别平等教育是指通过向社会成员传授性别平等的理念与价值观,消除性别差异、促进性别平等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的目的是改变人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平等对待男性和女性,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一、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传统社会中,男女角色被严格划分,女性被认为更适合在家庭中照顾孩子,而男性更适合承担经济责任。
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严重制约了女性的发展,并导致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通过性别平等教育,我们可以改变这种现状,为男女创造一个公平、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性别平等教育的基本原则1. 尊重差异:性别平等教育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被平等对待,不因性别差异而受到歧视或限制。
它要求我们尊重个体的差异,不将性别作为判断他人能力和价值的唯一标准。
2. 平等机会:性别平等教育要为男女提供平等的机会。
这包括教育、就业、政治参与等各个领域。
通过平等机会的提供,我们可以消除性别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
3. 反对歧视:性别平等教育要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
无论是言语上的歧视还是行为上的歧视,都应该被严肃对待并加以纠正。
只有全面消除歧视现象,才能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
三、性别平等教育的实施途径1. 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下一代人的重要场所。
通过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从小树立平等的观念,受到正确的性别观念教育。
2.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给予男女平等的待遇和机会,鼓励子女追求自己的梦想,并独立思考和判断。
3. 媒体宣传: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推广,可以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促使更多人关注、思考和参与到性别平等的实践中来。
四、性别平等教育的成效与挑战性别平等教育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推行了多年的性别平等教育之后,社会性别平等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女性在教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地位逐渐提升,男女角色的划分逐渐模糊。
性别平等、女性学与女性主义人才的培养——以课程为中心的本土研究与实践①
( T i a n j i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3 0 0 0 7 4,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wo me n’ S s t u d i e s h a s g o n e t h r o u g h n e a r l y 3 0 y e a r s i n C h i n a ,a n d h a s ma d e s o me p r o g r e s s i n t h e c u r r i c u l u m a r r a n g e me n t a n d p e so r n n e l t r a i n i n g .B u t ,s o me p r o b l e ms s t i l l e x i s t ,l e f t f o r U S t o i f n d s o l u t i o n s i n t h e
源于第 二 波 妇女 运 动 诞 生 的 w o m e n’ S s t u d i e s ,
性别学作为跨学科与多学科 的新兴学科……不一而
足 。这里 用 “ 女性学” 是 为 了与 目前 国 内 本科 导 论 性 课程 和教材 的用 法保持 一致 。 在 中国 高等 教育 与 女子 院 校妇 女 学 的实 践 中 ,
・
女性教 育研 究 ・
性别 平等 、 女性 学 与 女性 主 义 人 才 的培 养
以课 程 为 中心 的本 土研 究与 实践①
杜 芳 琴
( 天津 师范 大学 , 天津 3 0 0 0 7 4 ) ( 摘要] 女性学在 中国已经走过近 3 O年的历程 , 其在课程设 置与人 才培 养方面取 得 了一 些进展 , 但仍 存在 很 多问题 , 有待我们在人 才培 养的实践 中摸 索以求解 。 [ 关键词] 性别平等 ; 女性 学; 女性 主义人 才 [ 中图分类号] C 9 1 3 . 6 8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 - 6 8 3 8 ( 2 0 1 3 ) 0 1 - 0 0 8 2— 0 6
学校性别平等教育预防工作探索与总结
学校性别平等教育预防工作探索与总结一、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性别平等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有责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促进性别平等。
为了更好地开展性别平等教育预防工作,本文将对相关工作进行探索与总结。
二、学校性别平等教育预防工作的重要性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男女平等,性别平等教育有助于落实相关政策法规。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性别平等教育有助于消除性别歧视,培养学生尊重、包容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性别平等教育有助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4. 培养社会合格公民:性别平等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性别观念,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的合格人才。
三、学校性别平等教育预防工作的探索1. 完善政策法规:学校应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性别平等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 加强师资培训:加大对性别平等教育师资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确保性别平等教育质量。
3. 丰富教育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丰富多样的性别平等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性别意识。
4. 开展主题活动:组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性别平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5. 创设良好环境:通过优化校园文化、改善设施设备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性别平等教育环境。
6. 家校社会协同: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性别平等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学校性别平等教育预防工作的总结1. 提高认识: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性别平等教育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完善机制:建立健全性别平等教育预防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 落实责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确保性别平等教育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4. 评估反馈:定期对性别平等教育预防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
高校女性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及教学实践
、
析方法与批评方法 ,重新审视 、清理并修正男权 话语机制下所 产生 的 历 史 、文 化 、宗 教 、社 会 、家 庭 以 及 思 想 观 念 等 等 。 可 以 从 女 性 人 权 与 自我人格 出发 ,编写以女性为主体话语 的教材 ,以建塑具 有全新现 代思想与人文气质的女性人格。 L 3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 、信息 网络化的知识经济 时代。科学 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的作用尤为 突出。国际交流与合作 更加频繁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趋 势 不 可 阻 挡 。 新 技 术 、新 学 科 、新 理 论 、新 观 念 层 出 不 穷。实现男女平等 ,促进女性发展 ,已成 为世 界潮流 。这对高 等教育 的改革和发展 ,对高校人才培养都提 出了新的要求 。从人 的素质和知 识结构看 ,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 生的效率意识 、 竞 争意识 、法 制观念 、增强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 、敬业精 神 ,还要注重 培养学生 先进 的社会性别意识 ,提高 其性 别敏 感度 。在 《 中 国妇女 发展 纲要 ( 2 0 1 l 一2 0 2 0年 ) 》 中,国家对 妇女与教育的宏观政策 明确 提出 ,“ 教
计 ,2 0 0 9年 ,女性 高校 教师人数 比例 已经 占到 4 5 . 9 6 % 。2 0 1 1年我 国 普通高校全 日制在校女大学生人数 已经 1 1 8 0 . 5 0万, 占大学 生总数 的 5 1 . 1 4 % 。 女学 生 、女 教 职 工 在 学 习 、学 校 改 革 建 设 和 发 展 中名 副 其 实 地 发 挥 了 半 边 天 的 作 用 。高 校 中 的女 性 是 中 国女 性 中 的 精 华 ,体 现 了时代精神 ,她们 的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意识 不仅影响着 自身的素质 与发展 ,而且对女性群体 ,对 国民具有导 向辐射作用 ,关 系到民族 的 素质和 国家未来 。一些 高校学 生将 是未 来 的教师 ,她 ( 他 )们 的 素 质 、性别观念直接影响她们的学生乃至几代人 的素质 和观念 在高校开 设女性学课程 ,开展社会性别教育 ,发展女性 学科不仅具有 现实意义 而且具有战略价值 。 _ l 中国高校女性学的教 学近几 年有 了较快地发展 。 2 0 0 6年 ,教育部将 “ 女性 学” 列入 了新设 的本科 专业 ,可认为 与女 性学有关的高校课程及其教学在一定意 义上 已纳入 了学科主流 、或进 入 了主流教育 视域 。在 高校 开设 女性 学课 程是将 女性 主义 研究 的思 想 、观念 、理论传 播给大 学生 的 “ 行动 ” 。这 一 “ 行动 ” 意义 深远 , 不仅是对性别平等思想的推进 ,也是对男权 中心主义长期 占据的教育 领域及知识体系的一个冲击与改变 。 在 高 校 开 设 女 性 学 课 程 的 意 义 中 国 目前 女 性 学 的教 学 与 研 究 的理 论 基 础 资 源 ,主 要 来 自女 性 主 义 批 评 理 论 。从 女 性 主 义 理 论 出 发 ,我 们 可 以 用 女 性 主义 性 别 观 的分
性别平等教育
1.将性别平等观念融入课程设置,开发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性别平等教育教材。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性别平等观念。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性别平等教育的认识和教学能力。
未来性别平等教育的展望与行动
校园文化与社会环境的营造
1.创建平等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与性别平等实践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2.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进性别平等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3.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宣传性别平等观念,提高公众对性别平等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性别平等教育
性别不平等的教育现象
性别不平等的教育现象
▪ 性别刻板印象
1.性别刻板印象普遍存在,影响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认知。 2.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潜力和自由选择。 3.消除性别刻板印象需要推广性别平等教育,打破传统观念束 缚。
▪ 学科性别偏见
1.某些学科存在性别偏见,导致男女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存在不 平等现象。 2.性别偏见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兴趣,由选择专业,不受性别限 制。
性别平等教育
性别平等教育的国际比较
性别平等教育的国际比较
▪ 国际性别平等教育的政策比较
1.不同国家性别平等教育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情况存在差异。 2.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政府对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资源 投入。 3.政策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于推动性别平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 要。
▪ 性别平等教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实践
性别平等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 课程设置与教材改革
1.将性别平等观念融入各类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2.研发性别平等教育专题课程,深入开展性别平等教育。 3.定期对教材进行性别平等审查,确保教材内容无性别偏见。
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差异问题--社会性别视角的透视
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差异问题--社会性别视角的透视一、引言现代社会,性别平等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在我国女性高等教育领域,虽然女性人口大幅增加,但男女参与高等教育的比例仍然存在差异。
这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
本次论文将从社会性别视角对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以及差异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可行性对策。
二、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普及现状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公报》显示,我国女性人口比例已超过男性,为51.2%。
此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有学科门类也越来越丰富。
尤其是在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率在不断扩大。
2019年,我国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这位列全球前列,女性占比也逐年增加。
三、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参与率与就业情况的变化虽然女性高等教育人口占比逐年增加,但在与男性对比时,女性高等教育的参与率仍存在差距。
根据教育部公开数据,2019年我国高校学生中,女生占比50.5%,男生占比49.5%,表明现阶段男女教育机会的总体均等,但在不同学科专业中,差异较大。
如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文科专业中女性比例相应高于男性。
此外,在高等教育毕业后的就业领域,该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据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女性高校毕业生仍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其失业率高于男性毕业生,尤其是博士生和硕士生。
此外,女性在基层工作机会也受到一定限制,很难在涉及决策和高层管理职位上与男性竞争。
四、性别视角的透视(一)科技方面在科技领域中,我国也面临着很大挑战。
新技术的升级替代、新技术市场的打开、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对我国科技领域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上,我国已经成为了领先者,但是在这个领域中,女性的参与度依然比较低,与男性相比严重落后。
因此,我们要从现实的科技条件出发,建立能够在科技领域推动女性的发展的能力,从硬件制造出发,逐渐为女性打开科技实践的大门。
女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以湖南女子大学为例
一
“ 程文 化一 般而 言代 表着 社会 主流 文化 . 课 它将 社会
主 流 文 化 转 化 为 学 生 的 学 习 内 容 和 适 合 学 生 乐 于 接 受 的
方式 ” ¨ 引 湖南 女子 大学在 严 格执行 国家规定 的课 程计 划 的前提 下 .结 合女 性 的性别 特征 和社 会对 女性 人才 的要 求 . 全校 开设 了女性 学 、 性伦 理学 、 性公 关 与礼 仪 、 在 女 女 女性 心理 学 、 家政 学 、 性形 象设 计 、 女 形体 训l 、 练 插花 与茶 道 等系 列特 色课程 . 通过 这些课 程 培养学 生 的女性 意 识 , 提 高女性修 养 , 促进 女性 成才
这一理 论 .女子 大学应 该着 力构 建一 种具 有女 校特 色 的 校 园文化 . 为女生成 才 营造一种 良好 的文 化氛 围。湖南 女 子 大学 作 为 全 国第 一所 公 办全 日制 女 子 普 通高 等 学校 . 建校 2 0多 年来 始 终 围绕 培养 高 素 质女 性 人 才这 一 根 本 任务 . 积极 探索 女 性 成才 的 规律 和 特 点 . 强化 “ 书 育 在 教
学 术 文 化 是 大 学 校 园 文 化 的基 本 内 容 .湖 南 女 子 大
紧扣培养女性人才这个 主题 . 出女性 教育的特色 . 突 使校园
文化建设适应女性成才 需要 , 真正为女 性成 才服务 。 1 立“ . 树 男女 平等 . 两性 和谐 ” 的价 值观 “ 价值观是 学校 师生员工 在教育 实践过程 中所推 崇的 基本信念和奉行 的 目标 .价值 观作为学校 占主导地 位的意
“ 人才培 养 目标是 学校根 据特 定 的教育 目的和 任务 .
地方特色文化助推高校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龙岩学院为例
文化视野地方特色文化助推高校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龙岩学院为例邱华锋 吴钒珲 龙岩学院摘要:作为闽西红土地上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龙岩学院始终站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前列,自觉参与地方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文化高地的引领、辐射和服务作用。
同时,学校用好用足用活“红色”和“客家”特色文化,助力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内涵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关键词:文化;高校;内涵建设;实践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3-000391-02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闽西有三万多儿女参加长征,顺利到达陕北的只有2000多人,平均每500米长征路上就倒下一位闽西儿女,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留下的丰功伟绩至今仍激励后人。
龙岩又是客家祖地,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客家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积淀深厚,以永定土楼为代表的客家文化享誉海内外。
作为闽西红土地上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龙岩学院始终站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前列,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育人,自觉参与地方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文化高地的引领、辐射和服务作用,将学校建成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近年来注重挖掘地方资源,致力于具有“红·土”文化特色的实践探索,助力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内涵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一、完善顶层设计,用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人才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把文化传承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围绕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进行,按照学校的发展目标来定位,将大学精神的支撑、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学精神与人文的融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办学目标的基本元素,注重深入发掘独具特色、弥足珍贵的红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在培养人才中的涵育功能,着力培育文化品格。
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和地域文化特征,总结凝练了师生广泛认同的学校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包括:形成了“龙岩学院是海峡西岸的高校,闽西人民的大学”的师生共识;确立了“根植红土、致力应用、彰显特色、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明确了“立足龙岩、服务海西、面向基层、紧贴行业”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描绘了“办学水平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个别专业达到全国同类高校先进水平,建设成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闽粤赣边应用型多科性本科院校”的远景目标;创作了《龙岩学院赋》,以骈文的形式简约深刻、生动活泼地艺术描写龙岩学院办学历程,阐释龙岩学院精神;厘清了“一个中心(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两个转变(实现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从师范教育向多科性应用型教育转变)、三个追求(不求发展过快,但求保证质量;不求大而全,但求有特色;不求顶天,但求立地)、四个打造(努力打造“红·土”特色的高校、接“地气”的高校、竞争力强的高校、合作共赢开放式的高校)”的办学思想。
教育男女平等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男女平等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领域作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更是推动性别平等的关键环节。
XX市XX小学作为一所注重性别平等教育的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男女平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案例概述XX市XX小学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男女平等教育工作,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平等、尊重、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具体措施1. 强化性别平等教育理念学校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男女平等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板、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提高师生对性别平等的认识。
2. 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性别平等,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
如语文课上,引导学生阅读描写男女平等的经典文学作品;数学课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观念;体育课上,鼓励女生积极参与,提高女生体质。
3. 开展特色活动学校定期举办男女平等教育主题活动,如“女生节”、“男生节”、“性别平等知识竞赛”等。
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师生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培养性别平等意识。
此外,学校还组织师生参观女性博物馆、纪念馆等,了解女性历史,传承女性文化。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注重提高教师性别平等教育水平,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性别平等教育培训。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差异、和谐共处的理念。
在校园内,男女同学平等参与各项活动,共同营造平等、尊重、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案例成效1. 师生性别平等意识明显提高通过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学校师生对性别平等的认识不断提高,男女同学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氛围日益浓厚。
2. 女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学校关注女生教育,为女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使女生在学业、体育、艺术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女性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大 学最主要 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 ,而人才的培
养需要校 园文化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女校的校园文
发展的特 点。因而在讨论女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时
历 史条 件 下形 成 的 、 有 社会 性 别 身份 的群 体 。 为 具 作 有 性 别 的人 ,女大 学 生 的发 展 具 有 不 同于 男性 学 生
收 稿 日期 :0 0 0 — 5 2 1— 3 2
基金项 目: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科学教学研究基金资助 , 目编号: 0 0 6 项 0 8 0. 作者简介: :.18 -)女, 南万宁人 , 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 ( 9o , 海 / t 广 讲师, 文学硕士 , 究方向: 研 女性文学、 女性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的 目标就是创造一种 良好的精神
环 境 与 文 化 氛 围 , 响 、 迪 、 范 和 教 育 学 生 追 求 影 启 规
为价值取向, 自身本质 、 从 特点 出发 的, 不断摆脱外 在束缚和内在 障碍 、 朝向 自由、 全面 、 充分发展 的 自
我实 现 和超 越 的过 程 。它包 括 二层 涵 义 :
现。另外 , 女大学生发展的特殊性还在于 , 充分展现
女性 的独特价值和特殊价值,即充分展现女性的优 秀价值的一面, 使女性特征得到 自由发展 。 女大学生 成才和 发展两个层次的涵义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良好 的校 园 文 化 是 一种 潜 在 的教 育 力 量 ,影 响
着在校学生 的思想感情、 道德水平 , 改造着他们的 内 心世界 。 就高职女校而言 , 它的校 园文化建 设不仅要
艺术教育与性别平等培养学生性别意识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与性别平等培养学生性别意识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一直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性别平等的问题日益凸显。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更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性别平等的认知和理解,塑造正确的性别观念,培养学生的性别意识。
本文将探讨艺术教育在学生性别意识培养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艺术教育的实践方法和策略。
一、艺术教育促进学生性别平等的理解和认知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美学教育形式,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表达和传达,引导学生去关注性别平等的议题。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性别的构建和社会角色的刻板印象。
同时,艺术作品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性别所体现出的情感、力量和魅力,去超越表面的性别差异,真正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还可以通过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独特的性别观念,表达对性别平等的看法和追求。
通过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性别建构的方式和影响,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思维,形成自主的性别观念。
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性别意识的实践方法和策略1. 多样性的艺术作品展示:通过展示不同性别题材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性别多样性的存在,并思考这些多样性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引导性别平等的讨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就性别平等的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思维。
3. 演出和戏剧表演: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学生可以体验不同性别角色的情感和经历,增强对性别平等的理解和尊重。
4. 鼓励男女学生进行跨性别探索: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鼓励男生尝试舞蹈或绘画等女性常见的艺术形式,鼓励女生参与音乐或体育等男性常见的艺术形式。
通过打破性别固有的限制,促进学生对性别角色和平等的重新思考。
艺术教育在性别意识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艺术作品的传达和表达,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性别平等的议题,培养学生的性别意识和对性别平等的认知。
教育学视角下的性别教育研究
教育学视角下的性别教育研究性别教育是教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性别教育的实施,可以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的形成,推动性别角色偏见的消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参与打下基础。
教育学视角下的性别教育研究旨在探索性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与效果,为性别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性别教育的定义和意义性别教育是一种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教育,旨在培养人们对性别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性别平等与性别正义的实现。
性别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性别平等:性别教育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消除性别歧视,推动社会的性别平等发展。
2. 激发个体潜能:性别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每个人在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特质上都能够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
3. 培养批判性思维:性别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性别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性别教育的影响因素性别教育的实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 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性别教育的态度和方式存在差异,这将影响性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2. 教育政策和法规:政府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对性别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进行了规定,这将对性别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 教育者的角色和意识:教育者对性别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将直接影响他们在实践中如何传递性别平等价值观和培养学生的性别意识。
三、性别教育的实践和效果评估性别教育的实践包括教育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估体系的建立。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促进性别教育的有效实施:1. 集体讨论和互动:通过集体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性别问题的理解和认知,拓宽视野,培养共识。
2. 多元文化教育:注重传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别观念和角色模式,引导学生以多元的视角看待性别问题。
3.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针对性别歧视事件、性别平等实践等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专业的性别教育
教育学专业的性别教育性别教育是教育学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人类社会中性别平等、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提高性别意识、减少性别不平等以及发展全面人才,性别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专业中性别教育的重要性、目标、策略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性别教育的重要性性别教育在教育学专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性别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性别教育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性别平等对于社会的积极影响,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其次,性别教育有助于破除性别角色的限制。
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往往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和选择。
性别教育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性别角色是一种社会建构,而非生物固定。
通过性别教育的学习,人们可以理解到男性和女性可以拥有不同的职业、兴趣和能力。
最后,性别教育有助于培养全面的人才。
性别平等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培养具备性别意识和平等观念的人才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性别教育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到性别的多样性,培养包容与尊重的态度,并减少性别歧视和偏见。
二、性别教育的目标性别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性别平等、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来说,性别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性别意识:通过课程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培养性别平等观念和价值观。
2. 破除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性别角色是一种社会建构,鼓励学生对性别角色的多样性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
3. 引导性别自由: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认同,并尊重他人的性别认同选择。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勇敢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和兴趣爱好。
4. 减少性别歧视和偏见:培养学生正视性别歧视和偏见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行动,为性别平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性别教育的策略为了有效实施性别教育,教育学专业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策略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性别教育策略:1. 教育师资培训:为教育学专业的师资提供性别教育的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性别意识,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
高校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高校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性别平等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变得日益重要。
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
而教育领域中的性别平等问题则是重中之重。
高校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既关系到女性的发展机会,也关乎到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进步。
一、高校性别平等现状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性别平等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例如,在高校录取中女生普遍面临着“升学难”问题,女生的录取率并不高。
而在大学期间,男生相较于女生更容易获得国家级奖励和荣誉,女生则更容易获得“明日之星”的称号等次要荣誉。
此外,高校中也存在着对于女性职工的歧视。
例如,女性职工普遍薪酬不高;女性教授的比例较低,且并不受到同等待遇,很难晋升到高级职位。
这种现象在学科领域中尤为明显,如理工科学科中女性占比非常低。
二、对高校性别平等问题的重视为推进高校性别平等问题的解决,政府、学校和社会应该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增加对于教育事业的投资,使得更多的女性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政策性扶持女性进入理工类专业,并提供相应的经济、职业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应该提高女性职工的薪资待遇,增加女性教授比例等方法来解决高校中存在的性别难题。
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者也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性别平等。
例如,在高校高层建设中、学科设置中强调男女平等、公正及相互尊重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教学、科研及其他方方面面;同时还可以加强性别平等的教育,包括课程内容中强调性别平等的意识,组织大量的性别平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三、如何促进性别平等为了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要加强对应的实践。
包括实行公平的招生政策,给予更多的女生入学机会;加大完善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同时还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打击校园性骚扰、歧视女性职工等不平等现象。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高校教师和领导的性别平等意识培养,将性别平等理念渗透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术评价、招聘评价、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中。
性别与性别教育解析中国性别教育对性别认知的影响与问题
性别与性别教育解析中国性别教育对性别认知的影响与问题性别是指社会文化对生理差异的认知、期望和规范。
性别教育则是社会对个体性别认知和角色定位的过程。
在中国,性别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环节。
然而,中国性别教育在传统观念的桎梏下存在着某些影响和问题,本文将从影响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性别教育对性别认知的影响:首先,中国的性别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男女角色的差异。
男性被强调要坚强、果断、独立,而女性则被强调要温柔、体贴、依赖。
这种传统观念对个体的性别认知产生了一定影响。
男性可能会觉得自己必须承担家庭经济责任,而女性则会觉得她们的责任是家务和照顾子女。
这种刻板印象限制了个体发展的空间,并且对个体的性别认同造成了压抑和认知的局限。
其次,性别教育还强调了男性性行为的优越性。
在中国,男性在性方面的掌握和表达被认为是自尊和尊严的体现,而女性在性方面则被视为被动的对象。
这种思维方式导致性别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对女性的权益产生了严重的限制。
女性可能会在性方面体验到不平等的待遇,甚至出现性别歧视和性暴力等问题。
这种不平等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女性的尊严和平等权益。
最后,性别教育还将性别认知与性取向混淆。
在中国,对异性恋的价值观念被普遍接受和推崇,而对其他性取向则存在着普遍的偏见和歧视。
这种偏见和歧视不仅影响了LGBT群体的自我认同和发展,也限制了整个社会对性别认知的多元和包容性。
个体很难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性别身份,导致一些人在性别认知上感到困惑和不安。
性别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中国性别教育普遍缺乏科学性。
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往往成为性别教育的基础,而缺乏对性别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支持。
这一问题导致性别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往往陈旧和片面,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个体的需求和发展。
其次,性别教育在传递信息时缺乏全面性。
现实生活中,个体的性别身份和性取向多种多样,但是传统性别教育却只关注少数性别认同和性取向,忽视了其他个体的存在和需求。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坻区妇女和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坻区妇女和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8.04•【字号】宝坻政发〔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未成年人保障,妇女保障,发展规划正文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坻区妇女和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宝坻区妇女和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2022年8月4日宝坻区妇女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宝坻快速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是宝坻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妇女全面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妇女发展“十四五”规划,对促进全区妇女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妇女全面发展和权益保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妇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更加广泛,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彰显,妇女事业和男女平等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妇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
我区妇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妇女参与政治和社会治理的层次和影响力有待全面提高;妇女的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就业水平有待提升;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制度机制还不健全,等等。
高校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高校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高校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其中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问题备受关注。
性别平等是指男女在各个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妇女发展则关注妇女在教育、就业、参政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问题,并提出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策略。
1.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现状在高校教育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尽管女性的入学率逐渐提高,但在学科选择、就业机会和晋升方面,男女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等。
此外,一些陈旧的社会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也会对妇女的教育和发展造成影响。
2. 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挑战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在高校教育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校园性骚扰和暴力问题、性别歧视观念的存在、缺乏性别平等的教育和宣传以及决策层中女性的缺乏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进程。
3. 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策略为了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在高校教育中取得进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加强校园的性别平等教育和宣传活动,树立平等尊重的价值观念。
其次,建立和完善性别平等的政策和制度,确保妇女在教育和职业发展中的平等权益。
同时,通过鼓励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层,增加女性在高校的代表性。
此外,加强对性别歧视和性别暴力的监督和惩处措施,提供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4. 成功案例与启示一些高校已经在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例如,某大学设立了性别研究中心,开设相关课程和研究项目,推动了教职员工和学生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
另外,一些高校在招生和录取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鼓励女性学生报考与科学、工程相关的专业。
这些成功案例为其他高校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5. 结论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议题,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通过加强性别平等的教育、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鼓励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以及打击性别歧视和暴力,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高校教育环境,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进步。
科学性别观培育实践研究
科学性别观培育实践研究[摘要]尽管近年来缩小性别差异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学科教学、学业成就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
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优秀者,将引领全社会女性的性别观,并对男性性别观的树立产生重大影响。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女大学生性别教育的意义,制定长远规划,构建实施体系,促进两性共同发展、特色发展。
[关键词]女大学生科学发展观性别教育科学性别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男性和女性共同发展、特色发展的观念。
科学性别观作为两性自我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两性行为,深入开发两性人力资源潜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以及两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然而,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影响深远,现阶段提倡“男女平等”后又出现无视性别差异的极端倾向。
同时,在公民中进行科学性别观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尚未得到全面认可,其研究和实践更是相对滞后,大多借鉴国外理论和模式,总体偏于理论而非实践,关注数量、比例等显性差异而少有触及受重视程度、就业质量等隐性差异。
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优秀者,其性别观将引领全社会女性的性别观,并对男性性别观的树立产生重大影响。
科学性别观的培育和传播有赖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承担育人先导功能的高校应积极承担女大学生科学性别观培育的时代重任,认真开展女大学生性别教育工作,推动科学性别观在全社会的普及与深化。
一、科学实施女大学生性别教育的意义(一)系统传播科学性别观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比社会和家庭更具备宣传现代性别意识、传播科学性别观、造就社会性别平等的条件和能力。
高等教育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教育途径,在开展社会性别基础知识教育、女性婚恋和家庭生活指导、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女性形象塑造礼仪训练等内容的过程中,系统传播科学性别观,促使男女大学生自觉运用科学性别观分析生活中的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现象,并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
大学生性别观念的改变及对相关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必将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有效纠正或弥补社会和家庭在性别教育方面的错误或缺陷,促进两性平等。
女性人才培养方案
女性人才培养方案在现代社会中,性别平等已经成为了追求的目标之一。
然而,事实证明,女性在某些领域依然受到了歧视和限制。
其中一个领域是教育和职业方面的机会。
因此,为了落实性别平等原则,需要制定女性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女性能够获得平等的机会来发掘自己的潜力、学习新知识和成就自己的事业。
1. 教育机会平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女性人才的基础。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对女性提供平等机会的教育平台,在学校中加强女性教育和职业指导,并设立多项奖学金或补贴措施,以鼓励更多的女性参加高等教育。
同时,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性别意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性别平等意识和对女性学生的支持。
需要在课堂上强调女性相关的科目,如家政、育儿和护理等,以破除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增强她们的学科信心。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跨学科的研究和教育,鼓励女性学生参加科研项目。
2. 职业发展平等为了确保女性在职业领域有更多机会,需要建立一个平等的工作环境,维护女性在职场中的权益。
针对女性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女性职业发展指导机构,提供职业规划和咨询服务。
2.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包括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地点,以满足家庭需求。
3.消除性别歧视,通过提高意识培训、加强监管和惩罚歧视行为等措施,保护女性在职场中的权益。
4.饱和行业中的女性职业机会,创造更多的女性就业岗位。
5.鼓励女性参与职业培训,提高其职场竞争力。
3. 培养女性领导者女性领导者的出现将有助于推动更多的女性参与到各个领域中去。
针对女性领导者的培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提供基于性别的组织培训,以帮助女性领导者建立更强大的领导能力。
2.为女性领导者提供指导和咨询,以帮助她们克服性别歧视和职业困境。
3.加强女性领导力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女性领导者。
4. 国家政策支持最后,确保女性有机会实现其潜能和成功,需要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支持女性人才的培养:1.制定各种性别平等政策和计划,以解决女性在教育和职业中的机会和权益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与思考2018年第4期将性别文化教育纳人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牛天秀张春花摘要:高等教育带给女性的知识、技术是女性成才的硬件,而高等教育带给女性的软件就是价值观念和思考 能力。
教育使女性走出愚昧、走出狭降,教育使女性懂得政治、懂得自我,教育也使女性提高政治认知、增强参政竞 争力。
因此,需要重视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教育,为女性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环境。
关键词:性别文化;教育;高校;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18)04-00067-04性别文化教育综合了性别和教育两种研究。
对性别议题的关注源于19世纪前后的女权运动,最初争取女性政治选举权,后来逐渐扩展到各个 领域。
国外学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和约翰•斯 图尔•穆勒的《女权的辩护》是性别研究的代表作,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妇女的屈从地位》和西 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均在性别研究界掀起了 高潮,深刻剖析了女性身份地位背后的制度和文 化力量,其中教育是有力的传播工具之一。
国内学 者张栴教授在《苹果密码一性别社会学》一书中 指出,传统男尊女卑文化导致女性被正值负化,矫 正这一正值负化的主要途径就是教育,尤其是高 等教育责任重大。
郑新蓉在《性别教育与大学生素 质》中也论证了性别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 要性。
王文等人在《国外社会性别发展研究进展及对我国性别教育的启示》一文中将性别教育内容 划分为性别角色教育和性别平等意识教育,并结 合我国性别教育现状,对性别教育的有效途径进 行了讨论。
一、女性受教育的基本概况中国积极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坚持 贯彻性别平等原则,努力保障男女平等接受教育 的权利和机会。
譬如《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中指出,男女受教育差距明显缩小。
贯彻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 规和政策,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
实施女童专项扶助政策,保障适龄女童平等接受 义务教育。
据统计,2014年男女童小学净入学率均 为99.8%,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特别是 女性接受初中及以上,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机会显收稿日期=2018-4-23作者简介:牛天秀(1978-),辽宁北镇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性别政治学。
张春花(1979-),辽宁抚顺A,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紐、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教改课题:“将性别文化纳入本科从培养的教育实践机制研究”(项目号:18122000091623 )。
学习与思考总第114期著增加。
2014年,初中和高中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 分别为46.7%和50.0%;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和硕 士研究生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分别为52.1%和 51.6%,博士研究生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增至36.9%。
高等学校女性学学科建设不断加强。
目前,百佘所高校开设了 440佘门女性学和性别平等课 程,女性学硕士、博士学位点不断增多。
同时,大量研究文献也表明,妇女受歧视的程度 与其文化程度成反比,受过较多教育的女性具有较 高的人力资本,因此受到歧视的程度也较弱〇 [1]高等 教育越来越成为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参考指标。
据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2011年)显示,女性高层人才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的占81.4%,比男性高7.1个百分点。
可以说,高等 教育带给女性的知识、技术是女性成才的硬件,而 高等教育带给女性的软件就是价值观念和思考能 力。
教育使女性走出愚昧走出狭隘,教育使女性懂 得政治懂得自我,教育也使女性提高政治认知增 强参政竞争力。
因此,需要重视即将走向社会的大 学生教育,为女性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环境。
正如 洛克说言:“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 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 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 故。
^所以,帮助更多的男女大学生客观树立正确 的性别认知和社会价值观念是刻不容缓的。
二、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性5(1教育主要问题黑格尔指出,教育是塑造人性的艺术。
而“教 育的绝对目的就是为了人的解放”I是要将人从 纯粹的自然性中解放出来。
就目前而言,女性与男性虽然在教育水平和 教育广度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在现有的髙等教 育体制中,关于先进性别文化的教育仍微不足道。
只有在少数专门的女子学院或者系科设有社会性 别课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需在未来家庭和社 会中逐渐习得性别认识,如果缺乏一定的判别能 力,很容易导致其形成错误的社会性别认知和自 我定位。
在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的第三期中国 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结果中,比如关于“妇女回家”“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问题的认识就出现回 潮现象,甚至在一部分大学生群体中都秉持这样 的观点。
因此,需要为男生女生发展成为持续性人 才做好高等教育准备,需要为男生女生在未来家 庭中角色定位提供指导。
一是性别文化教育并未普遍纳入教育体制。
大学本科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并没有真正地 学习过有关性别文化的课程,其性别观念更多来 源于家庭的渗透和教师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主观 性和多变性。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初等教育和中等 教育并没有将性别文化观念纳人教育体制当中,甚至有些教师本身也缺少先进的性别意识,所以 需要在高等教育中尽快融人性别文化教育。
二是教师对男女大学生期待不同,影响学生 的成就动机和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本科教育的任 务之一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充 分挖掘大学生的各种才智和潜力。
然而,在大学校 园里依然大量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传 统性别认知,出现女性成就动机低于男性,尤其 “很多优秀的女生,一旦步人社会和家庭,其持久 性能力迅速弱化'有调查显示,在理工科大学生 中,学校对男生与女生的性别角色期待显著不同,女生明显听到大学老师说过更多的男强女弱的言 论。
43%的男生与52.7%的女生听过大学老师说 “男生的发展潜力更大”,30.9%的男生与33.9%的 女生听过大学老师说“男生更适合做科研”。
研究 发现,来自大学老师的性别刻板言论显著提升了 男生的成就动机,但是对女生的成就动机影响不 显著,三是性别刻板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认 可度。
由于性别文化教育不足,男女大学生缺乏正 确的性别角色认知,面对多元性别观念迥异时,难 以明辨是非。
比如,男生比女生更多地认同来自社 会文化中的性别刻板印象,17.1%的男生和7.3%的 女生认同“对女性而言,事业成功与否并不重要”, 25.7%的男生和7.5%的女生认同“事业成功的女人 往往没有女人味”,37.3%的男生和17.3%的女生认 同“女强人的个人生活往往不幸福'58.2%的男生和68学习与思考2018年第4期36.6%的女生认同“总体而言,男人比女人更胜任领 导的角色”'喷种性别认知不仅影响女大学生的就 业和成才,也会进一步影响两性感情问题、家庭问 题,传统观念会超越法律政策而起作用。
四是重技术教育轻性别文化教育,人工智能 研发和使用中履现性别偏见。
人工智能为人类带 来很多资源和便利,但是其背后也暴露出性别偏 见,这与科研技术人员的性别文化观念密切相关。
卡内基美隆大学用软件Ad F isher发现,谷歌网站 会通过用户表现猜测用户是否是男性用户或者女 性用户。
一旦判断用户是男性,谷歌更有可能向用 户展示高薪管理职位的广告(给男用户展示了1852次,给女用户展示了 318次)。
波士顿大学和 微软的研究人员在2016年发现,学习谷歌新闻文 字的软件再现了人类的性别偏见。
当研究人员对 软件进行提问男性是程序员那么女性是?”它的 回答是“家庭主妇,,。
除了输人数据产生的偏见,人工智能也能通 过和用户的互动产生偏见。
2016年,微软推出的聊天机器人---T ay在T w itte r上正式上线。
然而在短短24小时内,T a y在部分用户的刺激下开始发表 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言论,被微软匆匆下线。
人 工智能用的算法(algorithm)是人类设计和训练的。
科研者的价值观和偏见对算法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科研人员 参与人工智能的设计,将女性用户的需求以及尊 重性别平等的理念融人到人工智能的系统里。
m 然而,这种性别文化观念不是在工作中自然 习得的,而是要在教育中逐渐渗透和引导的。
因为,S卩使女性科研人员的比例和数量有所增加,如 果性别观念仍不发生改变,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克 服性别偏见,甚至会强化传播性别偏见。
所以,髙 等教育需要宣传男女平等价值观,通过影响大学 生和大学教师践行和推广“男女平等自由、两性资 源均衡、社会性别公正””的性别文化理念。
三、性别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将 教育与自由存在能力直接相联系,并视教育为获得自由存在能力的基本途径。
通过教育唤醒大众 的主体意识,提高其实践能力,是摆脱贫困、走向 自由的现实之路。
教育也是逐步塑造观念的过程。
高等教育阶段主要是育人和育才,是大学生的“前 社会教育”阶段,也是大学生性别社会化过程,即 个体对性别角色和期待形成信念的一个总体过程。
它首先反映为父母、学校和社会文化对个体的 性别角色期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职业发 展期待或性别刻板印象来体现;其次反映为个体 受外界影响而对自身的性别角色态度。
如果缺乏 先进的性别文化教育,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社会 性别认知缺乏一定的立场和判断,进而影响到家 庭、工作与社会生活的和谐。
因此,要以性别平等 观念来要求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正确 的期待和引导,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内化为自我期待。
将性别文化纳人本科人才培养 教育实践机制是战略性的培养模式。
主要为了实 现三个目标:第一,使专业课教师具有先进的性别 文化,在专业知识授课和调研实验活动中,自然渗 透男女平等的基本价值观,给予男生女生同等的 鼓励和参与机会,均衡培养男女两性人才,为在持 续均衡培养人才奠定价值基础。
第二,使思想政治 教育老师能够意识到性别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处理 学习、恋爱、参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减少性骚 扰以及因恋爱矛盾导致的身心健康安全问题,为 人才成长提供健康、良好的基本支持环境。
第三,通过性别文化的通识课程,传播先进文明的性别 文化观念,并使男女两性在未来职业选择和家庭 生活中表现出适当的角色期待以及合理的角色行 为,为女性大学生的专业发展以及未来职业追求 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性别认知观念, 为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持续施展才华和服务社会。
四、推进高校性别文化教育的具体途径(一)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中的性别文化教育 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作用总的来说,中国的大多数高校都渗透国家、政 府对教育的意图和期望,同时通过国家的财政支69学习与思考总第114期持来维持高等教育按预期方向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