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线的综合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位线的综合应用

一、对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理解

本节课是在九年级下复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后安排的一节专题训练课的学习。具体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复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识别后,利用这些定理展开新一轮的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观察──猜想──证明──问题解决的科学探索过程,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投人探究中点四边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这一活动中,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来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判断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利用中位线解决问题。

2、感受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取决于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位置长短。

3、通过图形变换使学生掌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分析、探索知识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对图形既相互变化,又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渗透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使学生领悟事物是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发现和证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探索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点四边形的得出过程,及中位线的应用。

2.难点:适当添加辅助线证明命题。

3.课型:探究课。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1.教具:实物投影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如图,若D、E分别是△ABC的边AB、AB的中点。则DE∥BC, DE=1/2BC。

(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示1)

2.下面我们要探讨四边形的中点构图的一些特性。

如图2,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顺次连结EF、FG、GH、HE又得四边形EFGH。我们把四边形EFGH 叫做四边形ABCD的中点四边形。

图1 图2

(二)观察、猜想与论证

1、发现问题

如图2,任意四边形ABCD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什么形状呢?

猜想: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如图2,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其边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法一:画一条对角线,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证明。

证法二:画两条对角线,利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证明。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以上两种证明比较容易)变式一:如图3,若把“任意四边形ABCD”改成“平行四边形ABCD”、“矩形ABCD”“菱形ABCD”或“正方形ABCD”或“等腰

梯形ABCD ”,则它的中点四边形EFGH 会是什么形状呢?(类同上面方法处理,略)

图3

2、研究问题(一般四边形):

反之若中点四边形EFGH 分别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 是否一定分别为菱形、矩形(等腰梯形)、正方形?

图4 图5 图6

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引导归纳:

(1)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图4)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图5)

(3) 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图6)

3:解决问题:学生活动——发散和创新

(中位线的应用,及适当添加辅助线证明命题)

1、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CD,E 、F 分别是对角线AC 、

BD边的中点,过EF的直线分别交AB、CD于点M、N,且BA、CD的延长线交于点P

求证:PM=PN

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点P,且AC=BD,E、F分别是AB、CD边的中点,且EF分别交AC、BD于点M、N。

求证:PM=PN

4:小结

1、本节课应用了哪些数学方法?

2、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四边形ABCD的

对角线的长度和位置

3、学习中应具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归纳

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5: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设计一道与本节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

教学后记:

1、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问题提出--探讨--归纳--应用--发散和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同学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并对难的问题同学们合作研究,整个课堂学习积极性高,研究风气浓。

2、老师充分发挥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积极地加以指导,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概括归纳新知识。

3、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利用现代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个学习、研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图形的变换,使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的规律、找出解决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兴趣浓厚,精神状态极佳。

4、本节课容量较大,但由于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一步一步地探索、归纳、学习,使学生是很容易地掌握了知识,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