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3第四单元活动单元复习整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定义 •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 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国家政策的调 整. 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 产业转移其中最重要的是: 1.劳动力因素 2. 产业转移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影响企业跨国转移产业的因素还有很 多。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 整,原生产的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 污染等...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1明确主题区域的开发与整治的目的是什么?
知识点一
1背景 是在区域出现人口盲目增长,资源供 需失调,环境恶化,区域发展差异加 大等问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实质
是从区域的角度,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 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3目标:
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以较少 的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的可 持续发展
⑴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协调发展模式; ⑵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建成区膨胀而导致环境质 量下降,城镇的规模要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⑶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⑷优化产业结构。在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注 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对于 第二产业,要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 严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的 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使企业在园区集中布局。
2、东北地区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荒地有哪些优势? 一是土壤的自然肥力高,二是集中连片 分布,荒地地势平坦、便于开垦。 4、黑土有哪些优缺点?怎样提高其土壤肥力? 、黑土有哪些优缺点?怎样提高其土壤肥力?
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 的西部。黑土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业土壤,土层厚, 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种。黑土被 开垦为耕地后,应注意加强黑土的培肥。其中秸秆 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最有效的措施。 (黑钙土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拓展延伸:
由于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 其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不同。但 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相同。因 此,本节学习的重点,并不是某一流域开发建设具 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而是指研究或规划 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 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我国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 溉、养殖、旅游、提高水质等几个方面,为了实现 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结合资源 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另一方面,要对流域的 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3产业转移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 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 产业转移 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
4产业转移分类
1国际产业转移 2区域产业转移 3城乡产业转移
4.2: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 哪些特征? 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 自然环境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其西、北、 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 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北地区地处温带湿润半湿 润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跨寒温带、中温带、暖 温带;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4区域开发与整治的步骤
1区域范围 2区域特征 3 区 域 区 域 存 在 问 题 展 带 发 地 续 治 持 整 可 发 区 域 开
项 目
重 点
6
54重 点来自7小结一般而言,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主要包括_ 区域范围_、区域特征、_区域产业、存在问 题、_区域可持续发展_、重点开发整治地带 和重点项目等内容。 。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哪 些?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 突出。 4、珠江三角洲整治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治理环境污染;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和 区域规划。
拓展延伸: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必经的历史之路,与之相适应 的城市化也是任何国家不可逾越的过程。经济发 达地区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了应对这 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 采取了以下措施:
4.3: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及经济发展特 点?
目前珠江三角洲已经建设成为我国的轻工业基地、 商品农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金融和商贸中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得到 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下降;第三产业的比 重明显上升,趋于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 的比重略有提高。目前,珠江三角洲已经发展成为 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自然条件好,人口城 市稠。历史基础厚,开放政策牛。经济大发展, “三基”铸成就。)
7、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以 太湖为代表)的重要任务,采取的主要措 施有哪些? ⑴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 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和以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业为主体的第 三产业; ⑵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 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顺口溜记忆区域开发与整治内容
区域范围有多大,区域特征与 评价,区域产业要优化,区域 问题找准它,区域发展可持续, 重点开发整治区,重点项目确 定好,较少投入效益高
知识点二
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是?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 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 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 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5、针对东北地区林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都 采取了哪些发展对策? ①坚持以营林为主,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 生丰产林。②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 环境恶化。
拓展延伸:
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该地区 农业生产的条件——土地、水源、气 候等密切相关。本节学习的基本思路 即要求在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 局特点的基础上,去了解区域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而不是东北 地区农业生产自身的有关内容。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 展有什么特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发展历史悠久,广 州、佛山等城镇均有上千年的历史,改革 开放前,珠江三角洲缺乏大、中型城市。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带动 了城市化进程,1999年末,珠江三角洲 的城市化水平达到49%。(速度快、水平 高、规模大、城市群。)
2其研究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研究的地域范围和面积;②确 定研究的主题并搜集资料;③资料的 整理与分析;④总结区域特征,揭示 区域存在的问题;⑤对比分析和相关 借鉴,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
第四单元复习
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分 析的? 从地形、气候、水量和流域概况分析 2、长江流域有哪些自然资源? 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旅 游资源等。(上游:水能、森林、矿产;中下 游:水资源、矿产资源。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从水文方面看,该地位于三峡出口处,水量大, 水流急;从地质方面看,该地是由花岗岩体构 成,且地震烈度小;从工程方面看,该地河面 较宽,便于施工
6、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问题洪水,洪灾产生的 原因有哪些? ⑴自然原因: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 泥沙淤积,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夏秋两季。 ⑵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水土流失 加剧;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 力降低;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 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 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3、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上中下游分别形成了哪三 大经济区? 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 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4、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 金沙江流域的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 城镇都很密集。为什么? 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5、长江三峡包括?试从水文、地质、工程建设 等方面分析为什么三峡大坝坝址选在(西陵峡 的)三斗坪?
专题二河域的综合开发类比
专题三生态问题与治理
专题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形成了集聚效 益,培育了更加广阔的市场,齐聚 了更多的区位优势,社会协作条件 不断改善,反过来吸引了更多的企 业涌入,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由此 可知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 响,相互推进的发展过程。
不同的农业需要部门需要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的类型、数量、质量(如耕地的肥沃、贫瘠,坡度的大 小),对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气候也是影响农 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就种植业来说,温度决定农作物种类 的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的高低,降水小于250mm的地 区,除非有灌溉水源,一般很难发展种植业。 不同区域农业的布局各不相同。农业布局是否合理,对农 业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某些地区受当地生产和生活 传统习惯的影响,农业布局不一定合理。某些地区,由于 布局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如轮荒、大水漫灌), 也会产生诸如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等影响农业发展的问 题。 综上所述,只有在深入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 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探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 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