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金属》教学设计1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教案《测量》
《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常用的测量工具单位过程与方法目标: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教学准备:烧杯、量筒一、导入新课1、出示书本的第一幅插图,让学生判断,这两根线是否是直线?2、要想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3、为什么眼睛看见的和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一样?4、板书:测量介绍用工具测量使我们的科学研究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
二、认识常见测量工具1、你已经认识哪些测量使用的工具?作个简要的介绍2、要想进行精确的测量,还要使用合适的工具,介绍教材59页的测量工具,一一介绍他们的使用范围。
3、实践操作:测量一杯水的多少。
(1)介绍烧杯的、量筒的单位(2)介绍烧杯的、量筒的使用注意点(视线平视、防止碰撞、注意最大使用范围)(3)预测一杯水的容积(4)各组操作测量4、测量一些有规则的物体,可以使用这些规则的工具,如果测量一些不规则、不断变化的、无法接近的物体呢?介绍高科技测量工具,纳米测量技术、GPRS定位测量讲述珠穆朗玛峰的测量变化经历,让学生建立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测量工具也不断改进,测量的精确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正不断提高。
三、介绍估算测量法(一)估算面积的测量1、测量正方形物体的面积用什么方法?2、测量三角形物体的面积用什么方法?3、测量五边形的面积用什么方法?4、测量不规则的树叶的面积用什么方法?从规则的形状到逐步不规则的形状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通过变通的手段可以测量面积。
5、介绍画网格线的方法。
6、实际测量树叶的面积。
(二)估算重量的测量1、要测量1亩地水稻的重量有哪些方法?2、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3、比较实际测量和估算测量的利弊。
四、1、介绍古人用水钟测量时间的制作过程。
2、布置课后制作。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
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
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三阶段:对比总结。
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
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
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教学难点】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剪刀、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分别是什么材料。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14《金属》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4.14《金属》教学设计6、将铜丝、铝丝、铁丝分别放在硬物体上用小锤敲砸,会有什么发现?【小结】通过锤打可以将金属片制成薄片,也可以通过敲打将薄片还原成金属圆片,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等。
【拓展】金箔画就是把黄金捶打成超薄片制成的哦!【提问】在敲打的过程中,哪个最不容易砸扁?【小结】铁延展性没有铜和铝好。
自然界中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
二、活动2:研究金属的不同之处1、工具与材料铜片、铁片、铝片、铜块、铁块、铝块、天平2、用铜片、铁片、铝片相互划一划、刻一刻,比较它们的硬度。
【小结】不同的金属硬度不同:铁>铜>铝3、取大小相同的铜块、铁块、铝块,用天平比较它们的轻重。
(注意天平使用方法)【小结】等体积的不同金属,质量不同:铜>铁>铝4、完成“活动手册”任务三、活动3:探究物品用不同金属制作的原因1、你知道这些物品是用什么金属材料制作的吗?2、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制作?(参考金属性质和价格一览表回答)用锤子砸,发现:铜丝,铝丝,铁丝被砸扁了回答:铁认识工具与材料划、刻,观察:铁片能在铜片和铝片上留下划痕,反过来却不能。
称铜块、铁块和铝块,比较质量大小完成“活动手册”任务回答:铁锅、铝罐、铜锣和金首饰分别是铁、铝、铜和黄金制成通过阅读金属特征表,讨论金属的用途,发现金属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完成“活动手册”任务。
写出为各种物品选择的金属材料以及理由四、活动4:金属的更多性质1、图片中的物品是用哪种金属做的?2、青铜器、不锈钢和铝合金,不是某种单一的金属,而是几种金属混合冶炼而成的。
【资料卡片】人类生产合金是从制作青铜器开始的。
不锈钢的合金元素有铬、镍、钼、钛、铌、铜、硅、锰等。
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炊具等。
铝合金是在纯铝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制成的。
铝合金比纯铝具有更好的性能,比如强度高,常用于制造承受较大载荷的机器零件和构件。
三年级下册科学表格式教案-14、金属 -苏教版
出示课本40页的下面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三幅插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物品?这些物品是由什么和什么金属合成的?
除了这三种合金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看到过哪些合金制作的东西呢?请同学们来列举列举。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合金制作的东西,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合金的优点和广泛应用。
出示课本39页右上方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这幅金箔画。
教师引导:同学们,各种金属其实都有不同程度的延展性,而黄金的延展性是最好的,因此人们常常用黄金来打造金箔画,用黄金来做首饰,用黄金打造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教师相机出示各种各样的黄金饰品,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黄金的延展性。
研究金属的不同之处
同学们,我们刚刚探究了金属的共同性质,知道金属都具有一定的硬度,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导热性能。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金属的不同之处。关于这一点,我们同样通过一些实验来探究。
课 题
14、金属
课时
1
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懂得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
2、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探究式金属的共同性质,知道金属具有传热、导电性能,具有延展性等。
3、通过各种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不同之处,知道不同的金属,它们的硬度和密度,以及延展性、导热性能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4、知道不同的金属,性质不一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的生活用品。
5、认识合金,知道合金是一种比单一金属具有更好性能的金属,在生活生产通过各种活动探究金属的硬度、轻重、延展性、导热性等性能,知道不同的金属其硬度、轻重、延展性、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金属》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金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金属》的内容包括了对金属的一些基本认识,如金属的性质、金属的种类以及金属的用途等。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金属知识,但他们对金属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材料多种多样,但他们对这些材料的了解并不深入,需要通过学习提高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性质,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认识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金属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的基本性质,常见金属的种类和用途。
2.教学难点: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金属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物品,如铜壶、铁锅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金属的一些基本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特点。
3.知识拓展:介绍常见金属的种类,如铁、铜、铝等,以及它们的用途。
4.实践操作:学生进行金属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特性。
5.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金属的用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的重要性和用途。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学设计
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4.1【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
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
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三阶段:对比总结。
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
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
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教学难点】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1-【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剪刀、书籍、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备课本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师_______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对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
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种子发芽了【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
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
本课首先介绍种子的多样性;然后共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时间关系,本课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研究放在课外,使学生可以将课堂继续下去,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观察一周后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的情况会自然而然引起学生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兴趣。
在学生的前概念里很多人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必备条件。
由此可见,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也会有前概念的模糊,学生的判断容易出错,需要继续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
2.知道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是种子能否萌发的基本条件。
科学探究:1.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态度: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苹果种子、松子、冬瓜、红枣种子、广口带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几天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
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
二、认识种子多样性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生:介绍带的种子。
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14.金属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难点】 设计金属相同性质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玻璃棒,铜、铁、铝的棒状、片状、块状材料。 学生材料:试验记录单、玻璃棒,铜、铁、铝的棒状、片状、块状材料,热水,烧杯,砂纸, 铁锤,铁毡,天平。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4. 金属
【教材分析】 金属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材料。本课从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品展开引导
学生通过探究找出金属的一些共性特征,同时也通过不同的金属在生活中不同的运用,研究 得出不同的金属除共同特征外也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也因为这些不同的特征决定了它们不 同的用途。不同金属虽然有共同的性质,但还得从多方面比如容易获得的程度以及价格等去 考虑它的用途。 【学情分析】
1.师:金属有着共同的特点,如:延展性、导热性和有金属光泽。那它们的硬度和轻重是否
也相同,如何验证?
2.学生交流,师注意引导:①相同大小比轻重(质量)
②同样大小厚薄的铜片、铁片、铝片相互刻划比硬度。
3.将探究方法根据交流板书在相对应的表格中。
金属
是否导热
是否有延展性 是否有金属光泽
比较硬度
比较轻重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3.开展实验,并完成相关记录。
研究报告一 放热水里(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或是画在相应的金属上端)
热水很烫, 要 小心哦!
铜
铁
铝
棒
棒
棒
研究报告二 用铁锤敲(将探究的结果填写或是画在对应的方框内)
铁锤很硬,敲击请注 意安全,只用敲击前 端一小段即可。
铜
铁
铝
棒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学科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2019年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空⽓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占有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认识空⽓”这个单元的第⼀课,是引导学⽣探究空⽓这种⾃然物质的起始课。
主要包括四个教学活动:第⼀,认识什么是占空间。
第⼆,通过三个活动验证空⽓能够像粉笔、⽔⼀样占据空间。
第三,探究空⽓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有弹性。
第四,压缩空⽓在⽣活中的应⽤。
【学情分析】⼀年级时,学⽣通过学习已经对空⽓有了⼀些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空⽓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空瓶⼦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有空⽓等等的认知。
这节课通过指导他们⽤实验的⽅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原有的⽣活经验提升到运⽤科学的⽅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
【教学⽬标】科学知识:1.知道空⽓要占据空间,空⽓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有弹性。
2.初步了解压缩空⽓在⽣产⽣活中的应⽤。
科学探究:1.能⽤不同的试验⽅法,证明空⽓占有空间;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关于空⽓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3.通过“玩注射器”的活动,认识空⽓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有弹性。
科学态度: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压缩空⽓有关的技术应⽤。
【教学重点】认识空⽓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了解空⽓能被压缩,压缩空⽓有弹性。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球、矿泉⽔瓶、⼤头针、⼤烧杯、⼩烧杯、锥形瓶、漏⽃、注射器学⽣材料:纸、橡⽪泥【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故事导⼊新课1.今天给⼤家讲⼀个故事:有⼏个⼩朋友在踢球,⼀不⼩⼼,球掉进了⼀个⼤树洞⾥,树洞很深,洞⼝⼜很⼩,球拿不出来了。
(这时,将准备好的⼩球放进锥形瓶⾥)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吗?2.学⽣汇报:⽤⽔3.教师边演⽰边讲解:随着⽼师将⽔倒⼊到锥形瓶中,我们发现“⽔将瓶⼦⾥的空间⼀点⼀点的占满了,⼩球就出来了”“此时瓶⼦满了,如果⽼师继续往⾥⾯倒⽔,可以吗?为什么?”“是的,瓶⼦⾥的空间被⽔占满了。
初中化学下册优秀教案金属
初中化学下册优秀教案金属
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2. 掌握金属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能够解释金属导电、导热、延展性和塑性的原理。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2. 金属的导电、导热、延展性和塑性原理。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设备:烧杯、试管、铜、锌、铁等金属试样。
2. 实验物品:盐酸、硫酸等腐蚀剂。
3. 教学PPT或教科书相关内容。
4. 实验记录表格。
5. 实验操作指导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入金属的性质和分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属会有这样的性质。
二、讲解:讲解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常见特点和种类。
三、实验:进行金属性质的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四、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及结果,总结金属导电、导热、延展性和塑性的原理。
五、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展示一些金属制品。
六、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金属的知识,并完成练习题。
七、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对答案进行讲解并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答疑。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分类,掌握金属的应用和制备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40个课时)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40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内容涵盖了自然、生命、物质、能量、技术等多个方面。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共有1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4个课时,总共40个课时。
二. 学情分析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科学实验和探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科学家精神,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实验操作、探究方法等。
2.教学难点: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如显微镜、放大镜、实验仪器、植物标本等。
3.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趣味科学实验、科学故事、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今天我们要了解土壤的成分和种类,以及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二)知识点讲解1、土壤的成分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
其中,矿物质是土壤中最多的成分,有机质是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来源,水和空气则是土壤中的重要元素。
2、土壤的种类土壤可以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沙土颗粒较大,透水性好,适合种植玉米、花生等作物;黏土颗粒较小,透水性差,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壤土则介于两者之间,适合种植大豆、绿豆等作物。
3、比较沙土和黏土的差异可以通过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差异。
沙土握在手中容易散开,而黏土则容易粘在一起。
4、比较不同种类土壤的渗水性可以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种类土壤的渗水性。
将三种土壤分别放入杯子中,加入相同量的水,观察哪种土壤渗水最快。
三)实践操作1、观察土壤成分将一些土壤放在杯子中,加入适量水,用搅拌棒搅拌均匀,观察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和水的比例。
2、比较沙土和黏土的差异用手拿一些沙土和黏土,感受它们的差异,握团后观察它们的变化。
3、比较不同种类土壤的渗水性将三种土壤分别放入杯子中,加入相同量的水,观察哪种土壤渗水最快。
四)课后练1、用自己的话简述土壤的成分和种类。
2、找到一块土地,观察并记录该土地的土壤类型和适合种植的作物。
3、自己动手做一次比较不同种类土壤的渗水性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了解了土壤的成分和种类,以及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作物。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也加深了对土壤的认识。
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土壤,了解土壤中存在的物质。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土壤的颜色和种类,分别拿出沙土、黏土和壤土进行实验。
通过摸、看、捻、握和搓的方式,我们可以感受土壤的质地、湿度和黏性等特征。
同时,我们还可以探究不同土壤的透水性能,通过观察、听、触摸、握一握和闻的方式,分别倒入相同的水量,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得出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一、填空1、我们在(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3、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4、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二、问答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土壤里有什么?答: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蚯蚓、蚂蚁、屎壳郞、蜗牛等;还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动物的粪便等。
2、了解土壤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7、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下例三幅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土壤颗粒,请在图下填出它是哪种土壤中的颗粒。
(1)沙土中的颗粒(2)黏土中的颗粒(3)壤土中的颗粒10、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各年级实验目录
自制热气球
大塑料袋、双面胶带、细金属丝、酒精灯、火柴
空气成分
三只相同的蜡烛、两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火柴、固定在玻璃片上的蜡烛、去底的饮料瓶、水槽、红色水
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苏打、醋、集气瓶、带玻璃管的塞子、烧杯、长金属片、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
空气中有水蒸气
玻璃杯、玻璃片、冰块
支架、卡纸、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棍、钩码
建造“瓜皮桥”
瓜皮、水杯、重物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茎繁殖
土豆、杯子
叶繁殖
宝石花叶子、杯子
根繁殖
胡萝卜、杯子
岩石
与矿
物
分辨岩石
砖、水泥块、土块、瓷砖、鹅卵石、玻璃、砂岩、切割好的花岗岩等
观察比较花岗岩、砂岩、石灰岩、大理岩(颜色、颗粒构造、硬度、滴稀盐
酸、)
花岗岩、砂岩、石灰岩、大理岩标本、
望远镜
凸透镜、凹透镜、纸筒
制造彩虹
水槽、平面镜、手电筒
七色陀螺
水彩笔、卡纸、牙签
滤光实验1(隔玻璃纸的手电光)
3支手电筒、3色玻璃纸
滤光实验2(隔着玻璃纸看图案)
各色玻璃纸、书本图案
电和磁
简单电路的连接
电珠、电池、若干导线
有开关控制的简单电路
电珠、电池、若干导线、回形针
简单的红绿灯
电池、电池盒、导线、红绿灯泡、回形针、图钉、木板
检验导体、绝缘体
电珠、电池、若干导线、接线座及待检验的不同物体
不同的液体导电性检验
自来水、盐水、纯净水、洗涤剂、糖水、电珠、电池、若干导线、接线座
解暗盒
暗盒、导线、电珠、电池
探究磁铁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