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

合集下载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课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课件

2021/7/27
10
半合成青霉素——耐酸青霉素
药物 苯氧青霉素类—青霉素V、非奈西林 等
特点 - 耐酸,不耐酶 - 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抗菌作用较弱
2021/7/27
11
半合成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药物:
- 甲氧西林 (methicillin)
- 苯唑青霉素类
苯唑西林(Oxacillin),氯唑西林(cloxaciliin),双氯西林 (dicloxacillin)
特点:
- 抗菌谱:对G+菌作用<第1代头孢菌素,对G菌作用较强,但对绿脓杆菌无效。
- 对β-内酰胺酶稳定,>第1代头孢菌素。
- 肾毒性<第1代头孢菌素。
应用
严重的G-杆菌感染,败血症等
2021/7/27
17
第三代头孢菌素
药物: -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头孢哌酮 特点: - 抗菌谱:对G+菌作用<第2代,G-菌作用强,包括铜绿
药物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 、替卡西林(ticarcillin) 、呋苄西林 (furbenicillin)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等
特点:
- 不耐酸,不耐酶
- 抗菌谱广,对G+菌、G-菌均有效,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应用:
主要用于全身性绿脓杆菌感染,亦可用于其他敏感菌引起 的严重感染。
2021/7/27
21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药物 克拉维酸(棒酸), 舒巴坦, 三唑巴坦
抗菌谱广,但抗菌活性低。 抑制多种β-内酰胺酶
保护不耐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合用有协同作用。 复方制剂: - 奥格门丁(augmentin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替门汀(timentin ) 克拉维酸+替卡西林 - 舒他西林(unasyn ) 氨苄西林+舒巴坦 - 舒巴哌酮(sulperazone ) 舒巴坦+头孢哌酮

药理学--β-内酰胺类抗生素 ppt课件

药理学--β-内酰胺类抗生素  ppt课件
PPT课件 8
-
耐药机制
产生水解酶
窄谱酶:仅能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青霉素酶
广谱酶:水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G 菌产生的-内酰胺酶
超广谱酶: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内酰胺类
——克雷伯肺炎杆菌和肠杆菌属产生
PPT课件 9
耐药机制
牵制机制
大量 ß - 内酰胺酶与广谱青霉素和第二、三代头 孢菌素迅速牢固结合后,使药物停留于G-菌胞 膜外间隙,不能到达靶点发挥抗菌作用
使细胞壁缺损,水分渗入,菌体膨胀裂解
触发细菌自溶酶,使细菌裂解溶化
与 PBP3 结合,阻碍细菌分裂繁殖,菌体出现形 态、功能异常
PPT课件 7
作用特点
对繁殖活动期细菌杀菌作用强大,故对急性、 严重感染疗效好 人类细胞无细胞壁,故对宿主毒性小,而选择 性杀菌 因G+菌富含细胞壁,故青霉素对G+菌效果好, 对G 几乎无效——窄谱

青霉素——不良反应
二重感染
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G-杆菌 白色念珠菌
PPT课件
25
药物相互作用
PPT课件
26
半合成青霉素——耐酸口服青霉素类
青霉素V(苯氧甲青霉素)
PPT课件 22
青霉素——不良反应
赫氏反应(Herxheimer reaction)
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雅司、鼠咬热、 炭疽病等时,出现症状加剧,表现为全身不适、
寒战、发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一般发
生于开始治疗6~8 h,12~24 h内消失
机制:形成螺旋体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
螺旋体释放非内毒素致热原 对晚期心血管或神经梅毒患者危及生命
PPT课件 3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课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课件
分类: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四代头孢菌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第一代头孢菌素
药物: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羟氨苄、
头孢氨苄、头孢匹林、头孢拉定
药理: 1.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
包括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对MRSA不敏感 金葡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优于二、三代
表皮~;
链球菌:草绿色~(甲型)、
G-球菌
脑膜炎球菌;
溶血性~(乙型)、 肺炎~等
淋球菌等
杆菌
革兰阳性杆菌:白喉~、
炭疽~ 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产气荚膜~、
破伤风~等 革兰阴性杆菌:百日咳~、
流感~
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如:病原性钩端螺旋体;
疏螺旋体属- 如:回归热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 如:梅毒螺旋体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二节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最早应用于临床,杀菌力强、毒性 低、价格低廉。
处理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的首选药物。 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噻唑烷环 A+β-内酰胺环B)
β-内酰胺环B对 抗菌活性起关键作 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 1929年,Alexander Fleming 发现青霉
2.对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杆菌及异型变型杆菌 敏感
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弱于第二、三代 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
3.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肠杆菌和厌氧菌无效
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 耐酶青霉素 又称异噁唑类青霉素,侧链为 苯基异噁唑。(保护β-内酰氨环)
药物:苯唑西林、
特点:耐酸,
氯唑西林、
耐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共37张PPT)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共37张PPT)
–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和血眼屏障,但脑膜 发炎时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
– 脂溶型低,细胞内分布少
青霉素 G-体内过程
• 代谢 • 排泄
– 以原形从肾脏排泄,90%经肾小管分泌 – 合用丙磺舒可竞争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
,减慢青霉素的消除延长作用时间。
• 延长半衰期
– 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低效)
青霉素 G
– 改变PBPS结构 合成增加 药物亲和力下降
– 改变细胞通透性 跨膜通道孔蛋白
– 增强外排 – 缺乏自溶酶
第二节 青霉素类
• 母核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由噻唑环和β -内酰胺环(
基本结构)组成。
改造 形成 半合 成青 霉素
第二节 青霉素类
• 窄谱青霉素类 • 耐酸青霉素类 • 耐酶青霉素类 • 广谱青霉素类 •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 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类
窄谱 青霉素 GBiblioteka 概述• 青霉素发现、发展 • 药理学特点 • 水溶液不稳定,极易分解 • 易受酸、碱、醇、氧化剂、金属离子
分解破坏 • 不耐热 降解青霉胺 • 作用较强 • 抗菌谱较窄
青霉素 G-体内过程
• 吸收 口服不耐酸,吸收少,生物利用度低,
需肌注或静滴
• 分布 细胞外液,广泛分布 – 关节腔、浆膜腔间质液、淋巴液、中耳 液大量分布
• 第三代 头孢噻肟、 ~唑肟、 ~曲松、 ~地秦、 ~他定、 ~哌酮(先锋必)、 ~地尼、 ~克肟等
• 第四代 头孢匹罗、 ~吡肟、 ~利定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 药动学
– 吸收良好 – 可透过屏障 头孢曲松-血脑屏障 第三代可透过血眼
屏障 – 除头孢哌酮经胆汁排泄外,均经肾排泄 – 除头孢噻吩、头孢噻肟经代谢后排泄外,其余均以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课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课件

Penicillin G经酶解生成6-APA
6-APA与相应的侧链酸缩合
临床上半合成青霉素 衍生物钠盐的制备
(二)头孢菌素及半 合成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C(Cephalosporin C)
Cephalosporin C的结构特点
Cephalosporins的母核是四元的β-内酰胺环与六元的氢化噻嗪环骈合而成。 四元环骈六元环”的稠合体系受到的环张力比青霉素母核的“四元环骈五元环”体系的环张力小。 结构中C-2-C-3的双键可与N-1的未共用电子对共轭,比Penicillins更稳定。
他唑巴坦(Tazobactam)
在Sulbactam的化学结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其2-位甲基被取代后可以得到一系列新结构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活性更强,其中他唑巴坦(Tazobactam)已经正式上市。
3. 碳青霉烯类
沙纳霉素(Thienamycin)是七十年代中期Merck公司的研究人员在筛选能作用于细胞壁生物合成的抑制剂的过程中,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tleya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第一个碳青霉烯化合物。
碳青霉烯、青霉烯、氧青霉烷和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通常称为非经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也属于非经典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是细菌产生的保护性酶,使某些β-内酰胺抗生素在未到达细菌作用部位之前将其水解失活,这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理。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针对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机理而研究发现的一类药物。它们对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身又具有抗菌活性。
甲氧西林和苯唑西林 结构比较
Oxacillin在弱酸条件,微量铜离子的催化下,发生分子重排,生成苯唑青霉烯酸。在339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B内酰胺类抗生素ppt课件

B内酰胺类抗生素ppt课件

膜蛋白(占1%)
黏肽合成酶功能——青霉素作用靶点
每种菌种不同
PBPs1,2,3——细菌存活、生长繁殖所必需
PBP1A、 PBP1B——与细菌细胞延伸有关 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等与其有高亲和力
PBP2——与维持细菌细胞外型有关 美西林、棒酸、亚胺硫霉素等选择性与其结合
PBP3——与PBP1A相同,与中隔形成和细菌分裂有关
• 抗G(-)杆菌:iv美西林 、po匹美西林
ppt课件.
11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
( Penicillin G)
O
R1 C NH
S
BA
N O
CH3
CH3 COOH
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有X、F、 G和K等多个品种,其中以青霉素G的收率最高,而且性 质较稳定。青霉素主核的化学结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 (6-APA)。其中-内酰胺环是关键结构,此环裂解则 失去抗菌活性,主核6-APA可带有各种不同的侧链,而 侧链决定了不同青霉素的抗菌及药理特性。青霉素G的 R1是一个苄基,故又称为苄ppt青课件.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 12 差。
ppt课件.
4
诺卡杀菌类单环衍生物 (1976,日本藤泽公司
克拉维酸(棒酸), 七十年代,英国
硫霉素类,1978年, 美国Merch公司
ppt课件.
5
第一节 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性
ppt课件.
6
一、抗菌作用机制
1. 机制 (1)抑制黏肽合成酶活性,阻碍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使
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而抗菌。 a. 药物与靶酶——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 b. 抑制黏肽合成酶催化的黏肽交联反应 c. 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第39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39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39章β-内酰胺类抗⽣素第39章β-内酰胺类抗⽣素β-内酰胺类抗⽣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类抗⽣素。

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典型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该类抗⽣素抗菌活性强、抗菌谱⼴、毒性低,临床使⽤时疗效⾼、适应症⼴,且品种多,故颇受重视。

第⼀节分类、抗菌作⽤和耐药机制⼀、β-内酰胺类抗⽣素分类(⼀)青霉素类按抗菌谱和耐药性分为5类1.窄谱青霉素类以注射⽤青霉素G和⼝服⽤青霉素V为代表2.耐酶青霉素类以注射⽤甲氧西林和科普副、注射⽤氯唑西林、氟氯西林为代表。

3.⼴谱青霉素类以注射、⼝服氨苄西林和⼝服⽤阿莫西林为代表。

4.抗铜绿假单胞菌⼴谱青霉素类以注射⽤羧苄西林、哌拉西林为代表。

5.⾰兰阴性菌青霉素类以注射⽤美西林和⼝服⽤匹美西林为代表。

(⼆)头孢菌素类按抗菌谱、耐药性和肾毒性分为⼀、⼆、三、四代。

1.第⼀代头孢菌素以注射、⼝服⽤头孢拉定和⼝服⽤头孢氨苄为代表。

2.第⼆代头孢菌素以注射⽤头孢呋⾟和⼝服⽤头孢克洛为代表。

3.第三代头孢菌素以注射⽤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和⼝服⽤头孢克肟为代表。

4.第四代头孢菌素以注射⽤头孢匹罗为代表。

(三)其他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

(四)β-内酰胺酶抑制药包括棒酸和舒巴坦类。

(五)β-内酰胺类抗⽣素的复⽅制剂。

⼆、抗菌作⽤机制β-内酰胺类抗⽣素的作⽤主要是作⽤于青霉素结合蛋⽩(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膨胀、裂解,同时借助细菌的⾃溶酶溶解⽽产⽣抗菌作⽤。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β-内酰胺类抗⽣素对⼈和动物的毒性很⼩。

因β-内酰胺类抗⽣素对已合成的细胞壁⽆影响,故对繁殖期的细菌的作⽤⽐静⽌期强。

三、耐药机制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素产⽣的耐药机制有:1.产⽣⽔解酶2.与药物结合3.改变PBPs4.改变菌膜通透性5.增加药物外排在细菌的胞浆膜上存在主动外排系统,是⼀组跨膜蛋⽩,有三部分组成:①转运⼦负责将药物泵出②外膜蛋⽩药物泵出的通道③附加蛋⽩负责将药物由转运⼦传递⾄外膜通道。

4.β-内酰胺类抗生素 PPT课件

4.β-内酰胺类抗生素 PPT课件

O R C NH S N O O N O OH S H3 C N O OH SR H3 C N O R C O H N COOH X S N O O R C H N X O COOH R COOH COOH COOH CHCH2OH CH3 CH3
à Ç ¹ Ã é Í
õ Ñ à Ç ¹ Ã é Í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
H3CO H 5 R2 R1COHN S RCOHN 2 4 3 6 4 N 8 7N 3 O 1 R3 O CH2A 1 2 Monobactam Oxacephems
头霉素类 单环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的特点


①.分子内有一个四元的β-内酰胺环,除了 单环β-内酰胺外,该四元环通过N原子和邻 近的第三碳原子与另一个五元环或六元环 相稠和,青霉素的稠合环是氢化噻唑环, 头孢菌素是氢化噻嗪环。 ②.除单环β-内酰胺外,与β-内酰胺环稠合 的环上都有一个羧基。 ③.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内酰胺环羰 基α-为碳都有一个酰胺基侧链。
S
1 7 6 2 3 4
N
5
CH2R1
COOH
母核(7-氨基头孢菌烷酸)﹠
CH NH 2
C ONH O
S
N
CH 3 COOH
头孢氨苄
CH NH 2
C ONH O N
S CH 3 COOH
头孢拉啶
HO
CH NH 2
C ONH O N
S
CH 3 COOH
头孢羟氨苄
化学性质
(一)羧基:酸性
酸性
1、与碱金属(Na+、K+)成盐,易溶于水
4 4 6 5 6 5 S 3 3 7 N 7 N O O 1 2 1 2 Carbapenem Penem 青霉烯 碳青霉烯 5 3 7 6 S 2 4 4 8 N N 3 O 1 O 1 2 Monobactam Cefm 头孢烯 单环β-内酰胺

药理学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药理学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精品课件
特点: 对G+菌: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对G一菌: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肾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无) 对酶稳定性: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菌、 G一菌均有高
效,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精品课件
[临床应用]
第一代:主要用于G+菌、耐青霉素G金葡 菌感染(呼吸道、尿路、皮肤及软组织感 染)。常用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 啉(i.m)。 第二代:可作为G-菌感染的首选药,常用 头孢呋辛及头孢孟多。口服用头孢克洛。
精品课件
⑤青霉素现配现用 ⑥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 立即停药并皮下或 i.m0.1%AD0.5~1.0mg, 严重者静注或心内注射,必要时可加用 糖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
吸氧、人工呼吸、同时输液,给予 升压药等。
精品课件
2. 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 炭疽过程中出现发冷、发热、头痛、 局部症状加剧等现象。 3. 局部刺激:i.m引起局部疼痛、红 肿、硬结。
精品课件
【不良反应】毒性低,不良反应少。 常见过敏、过敏性皮疹及荨麻疹、
发热多见,少数过敏性休克。与青霉素类 有部分交叉过敏。i.v致静脉炎,口服胃 肠道反应。
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唑啉有肾毒性 可致肾小管坏死,大剂量孢孟多、头孢哌酮大剂量出 现低凝血酶原症和双硫仑反应,头孢哌酮 引起腹泻。
5.
肺炎球破菌伤感用风染大、:剂如白大量喉叶治、肺疗炭炎。疽、病中,耳炎青等霉素G只 对细菌有效,对细菌外毒素无作用,
应与相应的抗毒素合用。
精品课件
【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最为常见) ①一般过敏反应:药热、药疹、血清病
型反应等 ②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冷汗、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幻灯片课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幻灯片课件

头孢吡肟 头孢克定
47
第一代头孢菌素
主要特点:
1、对G+菌作用强,G-菌作用弱;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无效;
2、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
3、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
4、组织穿透力差,脑脊液浓度低;
48
第二代头孢菌素
主要特点: 1、对G+菌作用比第一代稍差;对G-菌作用比第一代强;对铜
绿假单胞菌无效,但头孢孟多对厌氧菌有效; 2、对多种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 3、肾脏毒性降低。
34
二、半合成青霉素
由于天然青霉素存在有抗菌谱窄、不耐胃酸口服无效及不 耐酶易被水解等缺点。
改变天然青霉素G的侧链可获得耐酸、耐酶、广谱、抗铜 绿假单胞菌及主要作用于G-菌等等。
35
半合成青霉素
(一)耐酸青霉素类 (二)耐酶青霉素类 (三)广谱青霉素类 (四)抗铜绿假单孢菌青霉素类 (五)抗革兰氏阴性菌青霉素类
该类药物皆为广谱青霉素,对G+菌和大多数G-杆菌特别是
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常用药物有: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磺苄西林、
41
(五)抗G-杆菌青霉素
美西林、匹美西林和替莫西林
特点: 对G+菌的作用差;对铜绿假单孢菌无效; 对G-菌的作用强,对G-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 主要用于G-杆菌所致的泌尿生殖系感染、伤寒及胆道感染。
36
耐酸
青霉素V
耐酶
氨基(广谱)
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双氯西林 氟氯西林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菌 广谱
羧基 羧苄西林 替卡西林 磺基 磺苄西林 脲基 呋布西林 美洛西林 阿洛西林 哌拉西林 阿帕西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家泰等, 中华医学杂志2001. 81 (1) : 8~16 (98~99菌株)
耐酶青霉素类(苯唑、氯唑西林等)
产青霉素酶的耐药金葡杀菌作用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无效
第三代青霉素类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阿莫、羧苄、哌拉 西林) G+、G-菌均有抗菌作用 羧苄和磺苄青霉素(抗绿脓杆菌) 美西林-----抗格兰阴性菌
(%) R+I 22.50 40.00 20.00 25.00 12.50 2.50 0.00 0.00 42.50 65.00 22.50 20.00 15.00 15.00
敏感 (S) 77.50 60.00 80.00 75.00 87.50 97.50 100.00 100.00 57.50 35.00 77.50 80.00 85.00 85.00
9%
13.3% 58 - 79%
成都地区59株肺炎链球菌的耐药 性分析 2007年
对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占52.5% 其中高耐药菌株6.8%,中介耐药菌株 45.7% 头孢噻肟钠25.4%,左氧氟沙星23.7%, 氯霉素20.3% 阿莫西林13.6%,万古霉素0.0% 其中青霉素不敏感株中多重耐药肺炎链 球菌高达93.5%
18
青霉素 G
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等 厌氧菌:膈上厌氧菌
放线菌:诺卡氏菌属(Ncardia)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19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构成
1% 7% 3% 1% 2% 4% 3% 2% ²Ñ Î ³Á ´ ÷Ð Á ¸ Ê È ð Æ ½ Ï ¾ ú GNB ä Ë Æ û Ö Â §­ Ö Ô Ì å Â Ô Ò ­ Ì å È ² Ê Î ¾ û ¡ ¶ ² ¾ » à ² ÷ Ç ¾ ò ú ª ¸ Ñ Ë ¾ ú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 及分子结构
和β- 内酰胺环母核 相连的侧链基团 β- 内酰胺环母核
2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
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 为6-氨基青酶烷酸(6-APA) 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
3
β- 内酰胺环
S RCO-HNo N
青霉素
CH3 CH3 COOH
百分率 耐药 (R) 中介 (I) 2.50 20.00 17.50 22.50 0.00 20.00 25.00 0.00 0.00 12.50 0.00 2.50 0.00 0.00 0.00 40.00 2.50 45.00 20.00 15.00 7.50 15.00 5.00 15.00 0.00 15.00 0.00
故又名苄青霉素G
5 种 天 然 青 霉 素半合成15半合成青霉素


耐酸的青霉素 青霉素V 耐酶的青霉素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 阿莫西林 广谱抗绿脓杆菌的青霉素 羧苄西林 抗G-杆菌的青霉素 美西林
16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 G
第一代
[性质]不稳定 干粉稳定 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 敏物,故用前配制
第四代青霉素类
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安灭菌 安美汀 特美汀(替卡西林) 凯伦
–(氧哌嗪+他唑巴坦)
舒巴坦
他唑巴坦
青霉素分类
青霉素G 耐酶青霉素 广谱半合成
– 氨苄青霉素 – 羧、磺苄青霉素 – 美西林
加酶抑制剂青霉素
– 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28
头孢菌素
29
分代
11
-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机制图示
12
抗菌机制
结合PBPs,抑制细胞壁合成
(2)触发细菌的自溶 酶活性 细菌自溶。
(1)抑制转肽酶的活性 细菌细胞壁缺损。
①药物与靶酶 — 青 霉素结合蛋白PBPs 结合 ②抑制转肽酶催化的 粘肽交联反应
13
青霉素类抗生素
14
青霉侧链中 含有苄基— 苯甲基 (benzyl )
¡ ¾ ² ú
12% 65%
Å ¾ Í ú
各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France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Spain USA UK Italy
耐药肺炎链球菌——亚太地区
青霉素耐药性 新加坡 台湾 韩国 TMP-SMZ耐药 红霉素耐药 印度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 香港 韩国 53% 71% 89% 56% 62%
普鲁卡因青霉素 (水悬剂 t1/2 24h) 苄星青霉素 (油剂 t1/2 15天)
t1/2
0.5h
17
青霉素 G 【抗菌作用】
1.G+ 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 杆菌:白喉、破伤风、炭疽杆菌 产气夹膜 杆菌、乳酸杆菌 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2.G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
S RCO--HN
O
N
头孢菌素
CH2R1
COOH
4
ESBL s
β- 内酰 氧亚胺 基侧链
胺环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头霉素类 碳青霉烯类 非典型 单环菌素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1) ( 2) ( 3) ( 4)
分 4 类

O 克拉维酸 C 碳青霉烯类
23
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研究-李家泰,Allan J
Weinstein, 杨敏代表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
表 1. 肺炎链球菌对所测定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药物
青霉素 苯唑西林 氨苄西林 头孢唑啉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万古霉素 红霉素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司帕沙星 曲伐沙星 莫西沙星
MIC(mg/L) 50 90 0.016 0.5 0.062 4 0.016 0.5 0.125 >256 0.016 1 0.008 0.125 0.008 0.125 0.5 1 0.125 >256 1 16 2 16 0.25 16 0.25 4 0.125 8
O 氧头孢烯
S RCO-HNo N
青霉素
CH3 CH3 COOH
S RCO--HN
O
N
头孢菌素
CH2R1
COOH
抗菌机理
8
肽糖层 β内酰胺酶
细胞浆膜层
青霉素结合蛋白
革蓝阳性菌的结构
Porin通道
细胞壁
β -内酰胺酶
肽糖层
青霉素结合蛋白
细胞膜层
革蓝阴性菌的结构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是粘肽,由多糖、 短肽相互联结,形 成网状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