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营养物质、氧气等
2、传授新知
血液的组成
观察 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 剂的试管中,静止一段时间
演示实验分析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 的直观性降低问题的 起点,从感性上认识 血液是由血浆和细胞 组成
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2、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 3、各呈什么颜色? 4、各层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流动的组织—血液》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在 《人体的营养》与《人体的呼吸》之后,学 完前面的内容过之后学生自然会想到人体内 营养物质与废物、氧气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 运输问题。此时安排本章内容既符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本节是本章的基础,学习本节不但有利于学 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 为后面学习输血,献血做了好的铺垫。
1、贫血症患者常表现出面色苍白,头 的知识解决问题 昏,乏力,心悸等症状。想一想是什 的同时也加深了 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才能缓解症状? 对重难点的理解 2、在欧洲皇室有一种遗传病——血友 ,提高分析解决 病,出现伤口往往血流不止。你为什 问题的能力
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血栓又是怎
么回事呢?
3、人体受伤时,如果不处理,伤口周
围红肿,发烫,后来有化脓现象。这
是为什么?
知识巩固
1、血常规化验单 2、游戏:你说我猜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学生进一步掌握血细 胞功能,升华重点
课外延伸,知识拓展
• 白血病 • 查找资料,三种血细胞的寿命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关于白血病,骨髓移植 资料的查找整理,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 的能力。使学生了解骨髓捐献的意义,培养 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本章位于“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之后,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深入学习,而本节课更是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各成分功能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血液形成一个形象而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血液的循环和物质的运输奠定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血液贴近生活,学生对血液的颜色等有感性认识,有过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又觉得充满神秘,对血液的成分以及功能知之甚少。
所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为了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同时得到发展,制订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描述各自的主要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图片等的展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珍爱生命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教学难点识别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并认识其功能。
五、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思维形式,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利用视频录像、图片或者FLASH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图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2.学法指导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较好地达到学习目标,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主要以观察、归纳比较的形式来学习。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联系前面所学的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及机体对气体的交换的过程,提出他们的共同点在于营养物质和氧气最终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血液(通过已学知识进行导入,不仅让学生复习回顾营养吸收和气体交换,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交通运输 营养物质、氧气等 的运输
2新课学习
(1)小组合作探究“资料分析”以培养学生
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间进行交流共享,了解学生对新知识 的理解程度。
(3)精讲血浆的组成和作用
1、组成:
2、作用: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
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小板
形状:
形状不规则 最小、没有细胞核
凝血、止血
特点: 作用:
(6)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当堂巩固及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 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白细胞
血液
二、血浆成分及功能 三、血细胞的功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利用课件观察识别血细胞。 (3)掌握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通过教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 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氧气
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 同时为后面学习血液循 环做了铺垫,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新 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 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血液”既贴近生活,对 血液的颜色等有感性认识, 有过流血、验血的经历; 又充满神秘,对血液的成 分以及功能知之甚少。所 以根据学生具体的认知结 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 教学目标。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课例评析
荷花中学汪花菊
血液对于每个学生来讲既熟悉又陌生。
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于血液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
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有什么功能。
总之,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一些恐惧。
因此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学习。
围绕化验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获得有关血液成分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关于血浆,教师只须作简要的介绍,需要指出的是水占了整个血浆的绝大部分,其中还有血浆的其他成分。
但是本节课只能让学生努力联系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生物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实验室上,但是因为我校显微镜已多年没有修理和更新,大部分的显微镜都无法进行清晰的观察,所以我问过实验员周伟老师后,只得临时改在多媒体教师上。
借助电教手段来展示微观的血细胞结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达到想象中的那种情况。
学生对一些血液的知识并不是十分熟悉,一些常的现象如:血液中有无机盐、水都无法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联系。
所以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1)我应该时时处处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习惯。
(2)我们应该坚持一条就是要在实
验室完成就一定在实验室完成。
另外由于多年的原因,我校的设备已出现多个问题,更新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为教学提供良好的保证也是必须的。
愿我们大家不断地研究中不断地进步。
2007年4月9日。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课程标准中十个主题中的第五个主题"生物圈中的人"的一部分。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进渗入渗出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之后,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而本课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第四节中的输血、献血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血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以及主要功能。
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3、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
(二)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看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思想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产生珍爱生命的情感.3、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的重、难点本着人教版七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1、显微镜下分辨红细胞和白细胞; 2、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四、教法血液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学生认识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熟悉,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有关血液的信息;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 说课讲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流动的组织----血液》。
我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流动感的组织--血液》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人与生物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的内容。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圈中,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
血液不但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
2、教材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有关造血干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知的知识:人体从生物圈获取营养和排出废物都要通过血液学生未知的知识:学生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功能知之甚少。
七年级学生特点: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趋于形成。
喜欢自我表现,希望探索自然奥秘,拒绝老师灌输知识。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课标要求制定三维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了解有关造血干细胞、白血病的知识。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和自我展示的能力。
2、运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四、教学重、难点:本着“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把教学重、难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功能依据:血液循环流动,带动着物质运输,保障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掌握此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依据: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血液,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说课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初中生物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本节课主要包括“血液的组成”、“血浆的组成及其功能”、“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等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人体内物质运输主要是依靠血液,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血液形成一个形象的、全面的认识,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班级的学生来自于城市,成长于一般家庭,因此,日常生活中有去医院体检抽血的经历,并能够通过其他的传播方式,如电视对血液有模糊的认识。
因为所处在一般高中,教学设施不完善,无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只能通过多媒体演示。
所授班级班风良好,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更侧重于书本基础知识。
且血液各组成成分功能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所思考的问题是即熟悉又新奇的,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来寻找答案。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2.学生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功能的学习,获得血液的具体功能。
(二)能力目标1. 学生通过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
3.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对各种血细胞的缺乏症分析,养成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拟定(一)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主要功能(二)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2.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的功能。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演示文稿
3.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 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 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 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作“流 动的组织”。
讨论
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 种细胞?
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2.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色,数量多,不
血液
特点 血浆
功能
红细胞
结构特点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结功构能特点
功能 结构特点 功能
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 对失血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 时输血而不是输液?为什么通 过化验血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检 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这都 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对失血过多的病人及时输血
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在两层交界处, 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 这是白细胞 和血小板。
(二)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 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 取以下方法:观察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 纳法、总结反思法等。
五、说学情
学生对血液即熟悉又陌生。虽有流血、验 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 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尤其血液的成 分和功能比较复杂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 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例如观察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使抽 象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Hi~我的名字叫白细胞, 嗯。。。相较于红细胞,它没
有细胞核,咱白细胞有……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当病 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 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课件
01
建议学生进一步探索不同血液疾病的发病机制,了解其病因和
病理过程。
学习血液疾病的治疗方法
02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关于血液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包
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
关注最新血液研究进展
03
鼓励学生关注最新的血液研究动态,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
术进展,以拓展视野和知识面。
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
1 2 3
血液检测技术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血液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 创新,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快速、准确和便捷的 检测方法。
血液干细胞治疗的研究与应用
干细胞治疗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未来可能会在血液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 作用。
个性化医疗在血液疾病中的应用
组织液的产生与流动
组织液是由细胞代谢产生的水 和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渗 透作用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 织液。
组织液在组织间隙中流动,将 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细胞, 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 二氧化碳带走。
组织液的流动有助于维持细胞 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保持组织 的健康。
血液与组织液的交换
血液与组织液之间通过血管壁进行物 质交换,将营养物质、氧气和激素等 输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 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 •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 血液与组织液的流动 • 血液与免疫系统 • 血液与新陈代谢 • 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有运输、防御和维持内环境稳态
等重要功能。
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及其与疾 病的关系,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 意识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
1.通过观察血液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通过分析血液的功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增强学生对人体生命的敬畏之心,提高健康意识。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
1.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难点和次要点。
2.确保关键词的准确性和逻辑性,避免冗余信息。
3.在讲解过程中逐步呈现板书内容,让学生跟随板书的进度进行学习。
4.在板书完成后,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板书内容,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血液功能的调节作用和防御作用理解困难。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血液涂片,分辨各种血细胞,并分析它们在血液功能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血型与输血原则,探讨输血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课堂小游戏:设计“血型配对”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血型知识的理解。
5.定期进行课堂小结,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这些方法的选择基于以下理论依据:
1.讲授法:对于血液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概念,教师需要通过清晰、准确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框架。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血液的组成、血液的功能、血型与输血原则。板书风格简洁明了,关键词突出,辅以图形和箭头表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圈中,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
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
2、教材内容:本课教学包括: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浆的成分和功能;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有关人造血液、造血干细胞的研究。
3、重点难点分析及确定的依据:分析教学内容,与老教材不同的是,降低了知识难度,减少了过多的专业术语,避免学生学习过细过难的生理学知识。
所以我把重点难点放在以下几方面: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带动着物质的运输,保障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掌握这部分内容是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血红蛋白的特性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人血的涂片,可以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血液,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4、学情分析: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
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
5、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B、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C、了解有关人造血液、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二、教法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座大楼房,那么教师应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石灰等,把这一切堆砌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4.4.1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问题驱动”和“实践探究”的教学策略,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血液的组成、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概念。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血液循环的理解,并共同探讨血液循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血液循环和心脏工作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样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例如,在讲解血液循环途径时,我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血液循环模型,或者分组讨论血液循环过程中各器官的作用。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共同解决问题。这些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血管的类型和功能: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各自承担着输送血液、回收血液和物质交换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原理,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血管的类型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媒体资源
为了更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视频资源和实验室仪器等教具。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源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液循环和心脏工作的过程。实物模型和实验室仪器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血液循环的理解困难,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对于血液循环的理解困难,我将通过更多实例和实验来解释和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于实验操作的安全问题,我将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并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__血液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流动的组织——血液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流动的组织---血液下面我就本节的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通过呼吸吸进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被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而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同时为后面学习血液循环、输血、献血做了铺垫。
所以本节课从内容上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课教学包括: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浆的成分和功能;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有关人造血液、造血干细胞的研究。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
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了解有关人造血液、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提出血液的组成。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学的永久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区别三种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功能的不同,即达到了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正确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为输血和义务献血树立科学的观念。
2、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四、重点难点分析及确定的依据:分析教学内容,与老教材不同的是,降低了知识难度,减少了过多的专业术语,避免学生学习过细过难的生理学知识。
所以我把重点难点放在以下几方面: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带动着物质的运输,保障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掌握这部分内容是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1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通过呼吸吸进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被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而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同时为后面学习血液循环、输血、献血做了铺垫。
所以本节课从内容上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生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
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他们对血液的颜色有感性认识,有过流血、验血的经历。
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不知道血液里有哪些成分,以及各种成分各有什么作用。
这些知道的却很少。
所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看课件,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了解血液对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教学重点: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其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三.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我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
生物课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贯彻始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分三个层面——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说课人:杨国英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流动的组织—血液》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功能。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知道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通过呼吸吸进的氧气会进入人体,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血液来完成的。
本节课是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血液形成一个形象而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血液的循环和输血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从内容上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将安排一个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七年级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但是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血液对身体的影响,关爱生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体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把识记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的功能作为学习的重点,把运用新学知识解读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教法:为了较好地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选择了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显微镜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轻拿轻放,并略偏左;
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镜头、镜筒和通光 孔成一直线;
左眼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看到白 亮视野表示对光成功
观察
玻片标本放置要正对 通光孔的中央
镜筒先下降,直到接 近标本。(镜筒下降 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物镜 )
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 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 像。
血浆(淡黄色) 血 液 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色) 红细胞(深红色)
血细胞
血浆
1、组成:
2、作用: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
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观察 人血永久涂片
目的要求: 正确使用显微镜,学习规 范的操作方法 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并看到清晰的图像。
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复习巩固)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立足 于学生学习了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通过呼吸系 统获得的氧气,必须依靠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才能输送到全身 各处的组织细胞,而运输是靠血液的流动来实现的。 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
血液 呼吸系统
流 动
全身各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某些病症的分析 ,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学习能力。为达到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比较法等教学 手段。
指导学生对“血液分层现象” 的观察,使得学生对血液成分 有了直观的印象,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复习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及数量;
通过表格的形式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细胞的特点进 行比较,并归纳出各自的功能。
项目
形态特点
名称
有无细胞 核
数量
功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货物的运输 营养物质、氧气等
观察 血液的分层现象
抽取鸡或猪等动物的 新鲜血液10毫升,放入盛 有少量抗凝剂(柠檬酸钠) 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 看一看,血液分成了 几层? 想一想,推测血液可 能由几部分组成?
两面凹的圆 饼型,无细 胞核。 比红细胞 大,有细 胞核
个体最小,不 规则,无细胞 核
运输氧和 男:500万/mm3 部分二氧 女:450万/ mm3 化碳 吞噬病菌 有防御和 保护作用
5000-10000/mm3
有止血和凝 10-30万/ mm3 血的作用。
氧气
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 同时为后面学习血液循 环做了铺垫,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新 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 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血液”既贴近生活,对 血液的颜色等有感性认识, 有过流血、验血的经历; 又充满神秘,对血液的成 分以及功能知之甚少。所 以根据学生具体的认知结 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 教学目标。
红细胞
白细胞
血 小 板
人血的永久涂片
红细胞
形状:
两面凹的圆饼状
特点: 没有细胞核(成熟的),含有 血红蛋白,数量最: 个体最大 特点: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 作用: 包围、吞噬入侵人体的病菌
血小板
形状:
形状不规则 最小、没有细胞核
凝血、止血
特点: 作用:
红细胞
贫血
白细胞
发炎
血小板
伤口处血液凝固
小小医生
1、贫血症患者常表现出面色苍白,头昏,乏力, 心悸等症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才 能缓解症状? 2、在欧洲皇室有一种遗传病——血友病,出现伤 口往往血流不止。你为什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血栓又是怎么回事呢? 3、人体受伤时,如果不处理,伤口周围红肿,发 烫,后来有化脓现象。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