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优) (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优秀课件(共59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优秀课件(共59张PPT)
根据材料请思考,北方民族大交融有怎样 的影响?
课堂小结
淝水之战 迁都洛阳
孝文帝 前秦衰败 改革
汉化 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北魏统一
1 2
4
5 3
1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C、许 B、洛阳 D、殷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淝水古战场遗址
学习目标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认识历史发展的必
然性。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 胜的原因 (2)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3) 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前情回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前秦
3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
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 学习?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 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8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8张PPT)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生产生活:各民族相互学习 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1、方式
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 文化;汉族学习少 数民族乐舞
民族心理: 民族隔阂与民族偏 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少数民族贵族的服饰演变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宇文泰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 张 猛 龙 碑 》 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 ”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才 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材料二: (孝文帝)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祖记》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è 今河 南安阳北)。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定都 长安。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 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北 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 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 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 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 史现象。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淝水之战
“风声鹤唳”“草 木皆兵” “投鞭断流”“东 山再起”
问题:根据历史故 事分析,前秦失败 的原因是什么?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问题:根据历史故事分析,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骄傲自大,一意孤行地轻率开战; 内部不稳,人心浮动; 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 不知军情,随意后撤,自乱阵脚。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共25张PPT)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共25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前秦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 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1)北魏建立并统一北方;
1、完成导学第19课; 2、预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十六国时期,牛、马、骡、羊等牲畜饲养、役使方法, 以及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齐民要术》
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生产方式的交融
北方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 术,汉族人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
生活习俗上的交融
内迁各族开始定居生活,汉 人接受胡食、服装、用具
“ 胡 人 汉 服 ” “汉人胡食”汉人妇女制作烧饼
——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3)政治上:统治方式的交融
——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文化上:语言、艺术的交融
——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名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喜爱。 (5)民族关系上:民族认同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方各大民族大交融。
3、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 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
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课件(共25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课件(共25张PPT)

自学指导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用5分钟时间阅
读课文P115,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记忆。)
气候干燥;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足。 ⑴原因: 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 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⑵目的: 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⑶迁都: 从平城迁都洛阳 ⑷作用:
平城
洛阳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 便利,且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 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 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B、洛阳
C、许
B、管仲改革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6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穿汉服
《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 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 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北魏供养人服饰
龙门石窟
位于今河 南洛阳市南 的龙门山。
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 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
——改汉姓
鲜 卑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PPT教学精品课件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PPT教学精品课件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教学课件
《东山报捷图》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新知讲解
目录
CONTENTS
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交流中的发展—北方民族交融
《东山报捷图》
一 淝水之战
苻坚,氐族。 在位29年。他深 受汉文化影响, 重用汉人王猛进 行改革,使国势 日渐强盛。
拓跋鲜卑
鲜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 曾是他们凝聚部族的重要方式。但当成为 北方的庞大帝国时,这种凝聚力又成为某
种掣肘。北魏面临着矛盾的抉择:保存部 落旧习,还是学习先进的汉文化?


五胡内迁后的各族人民

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

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
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
别。但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
二 北魏孝文帝
改革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兵利马疾过于匈奴”;拓跋意为黄帝的后代 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噶仙洞, 426-439年,北魏在第三任帝王拓跋焘的 鲜卑拓跋部先祖所居石室 带领下,用13年的时间陆续吞并了夏、北燕、 鲜卑民族就是从大兴安岭走出, 北凉等国,最终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时 逐渐称霸草原,并赋予了这座 代,与南朝隔江而治的北朝由此开始。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B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莽改制 D、北魏孝文帝改D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C是( )
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 B.增加财政收入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课件(共30张PPT)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课件(共30张PPT)

北魏文官俑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改鲜卑姓为汉姓
汉姓 元 楼 穆 陆 贺 刘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选择中原汉族贵族女子为妃, 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 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D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鲜卑人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 ,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 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 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 些变化? 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 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 积极作用。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此间(指平城)用 武之地,非可文治,移 风易俗,信为甚难”。
平城
洛阳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 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优》P49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鲜卑人的穿衣习俗是男子穿裤褶(zhě)服,女子穿 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话,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 俗;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不擅长农业,人心恋旧。如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 生产方式的交融 方 少 数 民 族 向 汉 族 学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习 农 业 技 艺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优秀课件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优秀课件

(3)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 往、交流与交融的历史趋势,缓和了民族矛盾,为结束长期分裂局 面、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史料实证既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和评判历史的重 要能力体现。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北方民族大交融”为主题展开以下探 究活动。
材料一
左图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胡 人牛耕图》。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 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生活。他 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从畜牧 业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
C.鲜卑族
D.羌族
4.(2021宜宾)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
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此举的意图是
( A)
A.学习中原文化
B.避免思乡之苦
C.消灭鲜卑贵族
D.减少洛阳人口
5.小王同学在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
一历史事件应是
(B)
A. 游牧民族内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及其原因。
表现: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原因:北方游牧 民族内迁,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材料二 考古发掘——北魏元邵墓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陶俑头戴胡式风帽, 该墓位于洛阳老城东 墓志记载,元邵,字
上身着汉式宽袖大衣, 北4公里,盘龙冢村南 子开,是北魏孝文帝

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魏 政 治 和 北 方 民 族 大 交
北 方 地 区 的 民 族 交 融
影响
(1)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 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为__隋__唐____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 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历史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历史课件(共26张PPT)

A.奖励耕战 + B.学习汉语 + C.和汉族人通婚 + D.把都城迁到洛阳
+ 5.许多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
+ +
+
+ +
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 语典故是 ①破釜沉舟 ②四面楚歌 ③草木皆兵 ④ 风声鹤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 6.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深入进行
投鞭断流
投鞭断流 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 就能截断水流。形容兵士多,军力强大。 十六国时期,北方氐族的前秦势力最为强大,占领了长江北 部大部分地区。 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晋王朝。他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当有 了80万大军时,他得意地说:“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 是,许多大臣都认为进攻东晋的时机还不成熟。大臣石越劝苻坚 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 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 其流!” 苻坚不听劝告,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彻底打 败了。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383年 前秦与东晋
以少胜多(其他?) 东晋胜利
①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 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②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 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影响
淝水之战
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 2.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 B.鲜卑
+ C.羌族
+ D.氐族
+ 3.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共26张PPT)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共26张PPT)
材料三 公元494年,孝文帝对陆睿说:“朕亲政九年,对 百官实行三载考绩,复兴礼乐,志在移风易俗,开导亿万百 姓。朕为天子,何必要迁居中原!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 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见多闻。”
材料四 孝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 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 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 言传。”
①曹魏②前秦③西晋④北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一、选择题
5.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 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
A 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
A. 拓跋宏 B. 苻坚 C. 李世民 D. 忽必烈
6. 我国历史上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
一、选择题
9.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 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
决定( B)
A.在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科举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
一、选择题
10. 解读史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资治通鉴》记
载:“(魏主)今欲断诸北语(禁用鲜卑语等),一从正音
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王猛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正统, 目前上下安和。臣死后,希望陛下千万不可图谋伐晋。鲜卑、 羌等归降贵族终怀二心,迟早要成为祸害,应该逐渐铲除他 们。” 材料二 四方基本平安,只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命。 我要亲自统率大军出征,一举荡平江南地区。以我百万大军, 把马鞭扔在长江中,就可以阻断长江水流,征服东晋如同疾 风扫秋叶一般简单、快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24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24张PPT)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自学指导一
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439年, 统一 流域。 2、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 相互影响, 已经成为趋 势。
北魏的建立
民族 时间 都城 鲜卑族 4世纪 平城(山 拓跋部 后期 西大同)
自学指导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1、目的:(1)顺应民族 的趋势。(2)加强对 - 地区的统治。(3)学习和接受 族先进的文化。 2、措施:(1)把都城由 迁到 。(2)在朝廷 中使用 语,禁用 语。(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 为 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 。(4)官员 及其家属必须穿戴 服饰。(5)鼓励鲜卑贵族与 - 族贵族联姻。(6)学习 族的礼法、官制和 律令,尊崇 ,以孝 ,提倡 、养老的 等。 3、影响:(1)促进了 融合。(2) 族文 化得到发展。 4、北朝的建立:后来, 的分裂,北方先后出 现 、、 、 四个王朝, 和四个王朝统称 。
请用现代文解释以上文字,指出这一措 施的历史作用。
改用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改易服饰
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 ,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 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 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 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1、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A.民族融合 C.中国统一
B.中外交往 D.经济发展
2、实行向汉族学习的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的是少数民族政治家是 ( B) A 、商鞅 B 、北魏孝文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6张PPT)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文化艺术的交融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 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观察图片,结合课本88页第三段文字,说一说魏晋 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表现是怎样的?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生产方式 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 生活方式 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 生产方式的交融 方 少 数 民 族 向 汉 族 学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习 农 业 技 艺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生产方式的交融


改穿汉服 改姓汉姓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
与汉联姻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移风易俗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
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
,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说出淝水之战的时间、 地点、交战双方和结果 。
前秦政权
4世纪后期,氐 族人建立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符坚重 视人才,励精图治, 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 。
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前秦皇帝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 卫军)3万,共90万大军。 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 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26张PPT)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表现:
生活交融
汉人胡食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表现: 生活交融
“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表现: 生活交融
汉人席地而坐 汉人就座方式改变
椅子 方凳 胡床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表现:
文化交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前秦) 孝文帝
三国 西晋
改革
西魏
北周

东晋




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图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的含义: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 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 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表现:
生产交融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采桑图》、《扬场图》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学汉礼 用汉制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
总结改革措施









迁都洛阳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
意义: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 的全面改革,它促进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
民族交融领域
民族交融表现
生产方式
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
生活方式
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共24张PPT)
回答问题: 鲜卑族的崛起
鲜卑族的发展: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 北魏 , 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
鲜卑族的统治:
孝文 帝立志用 文治 移 风易俗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鲜卑人曾担任 “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 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 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 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 ,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影响?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 史现象。
这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 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 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 趋于缓和。
第三次先学后教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阅读课本95-96 页,回答: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生产方式 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
生活方式 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 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 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
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与 先进民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 民族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 开放等。
“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 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 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 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P96课后活动2 顺应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缓解胡汉矛盾,加强北魏的统治。
1、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
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 (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7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7张PPT)
1、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3、改鲜卑姓为汉姓;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3)改革的历史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孝势文,帝促改进失鲜革了去卑顺民有自族人应族己消说的亡了大,民的历交“族千孝史融特古文色罪发,帝,人展对的所。改的历以”革说趋史使孝鲜文卑帝族是
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苻坚拥有八十多 万兵力,却不能统一 江南,这究竟是为什 么?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 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 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 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 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 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 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 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 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 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 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 教育的皇帝。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 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 ……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
鲜卑族的文化极其落后,统一北 方后,面对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以及 民族交融的趋势,如果你是孝文帝, 你该怎么办?
30岁以下的鲜卑官员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
要罢官降爵。
学汉话
——《资治通鉴》
穿汉服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改汉姓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独孤

孝文帝选择中原汉族贵族 女子为妃,并分别为五个皇弟 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 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通汉婚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1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1张PPT)

改革迫在眉睫
中原先进的文化和 生活方式
孝文帝改革
姓名:拓跋宏 别名:元宏 社会关系:祖母 冯太后 民族:鲜卑族 特长:精通汉文化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 故又称元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 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1. 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孝文帝改革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 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迁都洛阳原因
孝文帝改革
平城
1、地理环境: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 2、政治: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文化:传统风俗浓厚难以推行汉化改革
洛阳
1、地理环境:气候适宜,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2、政治:自古帝王之都,利于对中原统治。 3、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
北,魏
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
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治者虽然任用汉人,采用汉制,但鲜卑贵族与汉族矛盾一直存在 。对外征战时,他们常常让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前面当“肉篱”,拓跋 军人则在后面用骑兵驱赶。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民族矛盾尖锐
北魏落后的文化和 统治方式
淝水之战
没有恰当处理好各民族间的矛盾是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
战前:强征各族 人民,拼凑士兵 八十万。
无意愿
战时:军队阵脚 大乱,自相践踏, 一溃而不可收拾。
无斗志
战后:迅速土崩 瓦解,再度陷入 分裂混战局面。
无认同感
孝文帝改革
噶仙洞—鲜卑拓跋部 先祖所居石室。
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 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风俗习惯同匈奴相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3张PPT)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 中原却很风行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 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政 治 制 度 的
十六国北朝政 权的统治者,与 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 有的统治方式,
交 实行君主专制制
融 度。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四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起来,并统一了北 方的黄河流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 很高,任用王猛为相,锐意改革,前秦逐渐强大起来。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 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 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
都城平城,地处偏远,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 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洛阳卧居中原,山川纵横、气候宜人、 交通便利。迁都洛阳,一方面加强了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 于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整个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 魏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论从史出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 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 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 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 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联汉姻
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汉化措施
减少了民族隔阂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 化的认同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 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前秦方面看
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军心涣散 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士兵疲于应战。 从东晋方面看 正义之战,士气高昂 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新课讲解
1.北魏政权的建立 鲜卑族 的一支建 四世纪后期,________ 北魏 。 立_____ 黄河流域 439 年,北魏统一_______ 2._____
新课讲解
文化艺术的交融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
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 民 族 的 融 合
汉人胡食
探究研讨
参考课本89页黑体字部分并思考北方民族的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 有何意义? 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
新课讲解
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 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 产技术和生活习俗方面相互影 响,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新课讲解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 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 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 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 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
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你能将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浓缩一下吗?看谁缩 减得最好最妙?(要求用三个字来概括,中间一个字 用“汉”字)
说汉语 联汉姻
穿汉服
改汉姓
新课讲解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 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新课讲解
生产方式的交融 汉 族 向 北 方 少 数 民 族 学 习 畜 牧 业
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
边 境 汉 人 ︽ 放 牧 图 ︾
新课讲解
生 活 习

的 交 融
生活习俗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 间相互学习和交融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穿裤褶服的南朝汉族乐队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族士大夫在烧烤
C.①③④
D.③④
2.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 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 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 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
B
) C.该穿汉服 D.改用汉姓
B.学说汉语
巩固训练
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典型例题
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以下战役中都实现以少胜多的是( D ) ①长平之战 A.①② ②赤壁之战 B.②④ ③淝水之战 C.①②③ ④官渡之战 D.②③④
巩固训练
1.下列政权中,曾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D

A.①②
B.②③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掌握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2.通过史料分析,能够灵活迁移运用本课所学重点知识,感知身边民族 交融的事例。养成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
索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 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 前提条件。
新课讲解
1. 迁 都
平 城
北魏孝文帝为什 么要迁都呢?
洛 阳
新课讲解
迁都原因: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
汉族先进文化
迁都影响: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新课讲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迁都洛阳, 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穿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族姓为汉族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3.右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A.北方民族融合 B.江南经济开发 C.中外之间交往
A)
D.北方政权分立
巩固训练
4.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 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教材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杰出成就。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课堂小结
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政治和北 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课后作业
任务一:完成101试卷库《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后作业1》 任务二:预习下节课并结合101网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微课解决以下问题:
情境导入
甘肃新城魏晋南北朝墓壁砖画欣赏
新课讲解 一、淝水之战
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结果: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 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探究研讨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