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2 人民版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
1有益亍与制主丿政体癿稳固2儒生癿地位得到提升也成了与制政治癿仆从3儒学因科丼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癿工具4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癿后备力量5文人学士醉心亍功名利禄也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癿人才力量相对薄弱21儒学癿困境不复兴1儒学癿困境东汉末年儒学癿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1、道是世界的根本;
老子
春秋
2、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 的规律;
道
3、无为而治,主张小国寡民
家
1、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
庄子 战国 2、齐物说——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3、崇尚自然,超: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2、观点主张: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国
古代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背景:明末清初为什么会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
(1)政治:统治者强化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统治 走向腐化,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 商品 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统治者极力推行 重农抑商 政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者 阶级队伍壮 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 宋代理学 日益僵化,明清思想家要求摆脱 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西学东渐 。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 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 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 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1、道是世界的根本;
老子
春秋
2、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 的规律;
道
3、无为而治,主张小国寡民
家
1、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
庄子 战国 2、齐物说——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3、崇尚自然,超: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2、观点主张: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国
古代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背景:明末清初为什么会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
(1)政治:统治者强化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统治 走向腐化,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 商品 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统治者极力推行 重农抑商 政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者 阶级队伍壮 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 宋代理学 日益僵化,明清思想家要求摆脱 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西学东渐 。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 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 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 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人教版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ppt课件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析】选D。
选项 具体分析 “三纲五常”只是教育内容之一,非全部, 无法体现核心思想 “去恶从善”同样只是教育内容的局部和 具体体现 “以农兴业思想”对应了材料出处,却偏离 了材料的核心内容 结论
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
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 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
8.(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 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 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解析】选D。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贵
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的人”是辨析答案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A B C D 具体分析 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重视社会变革,主张“重农抑商”, 结论 排除 排除 排除 正确
3.吸收与改造: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纷争与融合,
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 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 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 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 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
新华网2019年3月18日电新任中国常驻联 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 表何亚非表示,对中国人来说,亚洲价值 观或者说儒家思想,同人权标准同等重要。 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而是一种相互补充 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早在中国先秦儒家思 想中就已经最早提出了人权思想,那么先秦 儒家思想中有哪些人权思想呢? 提示:百家争鸣,言论自由,孔子的“仁”、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
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离经叛道”的李贽: 基本主张:①挑战孔子权威,认为“咸以孔子之是 非,故未尝有是非也”。②批判道学家虚伪,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相同主张——政治: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重视手工业、商业发展 ——这些主张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2)具体主张—— ①黄宗羲:政治:批判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提出要限制君权,“公其 是非于学校”;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权威还要大)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 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政治:反对君主“独治”,提倡“众治”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 天下之人”;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 学术:主张“经世济用” (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 书》。 ③王夫之哲学:反对“天命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万物是不断发展变化 的。(唯物主义思想)政治:“循天下为公”思想,批判“孤秦”“陋宋”, 揭露历代帝王将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学术:主张经世致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春秋(产生) 战国(发展)
专题一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PPT课件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
一方面儒学进一步发展(心学),思想领域出现继百家争鸣以后的
又一次活跃局面。另一方面儒学再次受到批判,正统地位再次面临
王守仁 陆九渊
“理学”的概念: 道、佛
三教合一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知识·梳理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五子
理 学
的三
发 展
个 阶 段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理”是世界的本原
程
——宇宙观
朱
理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学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心学的开创者;
陆九渊:核心命题:“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主张人生日
陆王心学
常处直接体悟“理”(内心反 省)
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即人心是世界万物的 本源;修养在于“致良知” , 强 调“知行合一”。
根据以上材料讨论说明: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 文化,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我 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 (宇宙观) 立于人存在的;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异
实现“理” (方法论)
格物致知
(重实践)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第3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
以法治国,主张加强君主集 权,奖励耕战,
“法”“术”“势”三合一
墨子
“兼爱”、“非攻”、“尚 贤”、“节用”
第7页/共33页
2. (1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8
第8页/共33页
海南高考真题
• (08海南)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 A.墨翟
18
第18页/共33页
• (2010·北京卷)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 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D
【解析】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 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 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实学风的先河。
24
第24页/共33页
• (10海南)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D
解析:D。 考查点:经世致用的思想。“明道也,以 救世” 体现了为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 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 作用。
21
第21页/共33页
• (07海南)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D
•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22
“法”“术”“势”三合一
墨子
“兼爱”、“非攻”、“尚 贤”、“节用”
第7页/共33页
2. (1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8
第8页/共33页
海南高考真题
• (08海南)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 A.墨翟
18
第18页/共33页
• (2010·北京卷)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 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D
【解析】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 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 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实学风的先河。
24
第24页/共33页
• (10海南)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D
解析:D。 考查点:经世致用的思想。“明道也,以 救世” 体现了为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 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 作用。
21
第21页/共33页
• (07海南)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D
•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2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精美(共33张)PPT课件
典例·展示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该 如何遏制学生晚休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被称为“图__画__文___ _字__”。象形字后来逐渐__符__号__化_,形成汉字。 (2)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按照甲__骨__文__、__大__篆__、__小__篆__、__隶__书__、__楷__书___的脉络演变 发展。 (4)特点:演变的总趋势是由__繁__到__简___。
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起来”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 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 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 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 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 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 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
荀子思想的特点是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改 造了儒家思想。
三、道家
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
(1)、哲学思想: “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
理想社会
高二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29张PPT)
——代表没落奴隶主消极避世的心态
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朴素的辩证法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 道家:
②庄子(战国):
——代表没落奴隶主的心态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主张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获取精神自由(逍遥)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2. 法家:韩非子(战国)
——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积极进取的风貌 改革观:主张变法
考情分析:本单元是高考的重点区域,江苏高 考近五年都有命题,特别是2011年和2013年, 必修命制了两道大题目,2012年选修涉及。 预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 础。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
一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 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
那我们应该怎样随着季节而读书?
• 【答案】
•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 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 和谐。
•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 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 发展
法治观:主张以法治国
(此法乃帝王之法,一人之法,用严刑 酷法镇压人民的反抗以维护封建统治)
集权观: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朴素的辩证法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 道家:
②庄子(战国):
——代表没落奴隶主的心态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主张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获取精神自由(逍遥)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2. 法家:韩非子(战国)
——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积极进取的风貌 改革观:主张变法
考情分析:本单元是高考的重点区域,江苏高 考近五年都有命题,特别是2011年和2013年, 必修命制了两道大题目,2012年选修涉及。 预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 础。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
一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 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
那我们应该怎样随着季节而读书?
• 【答案】
•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 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 和谐。
•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 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 发展
法治观:主张以法治国
(此法乃帝王之法,一人之法,用严刑 酷法镇压人民的反抗以维护封建统治)
集权观: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中国中华传统文化主流的思想演变PPT课件
(2)政治方面:
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 食”,使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主张逐步 改良;
(3)教育方面:
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 主贵族垄断的局面。(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 “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度的教育有着质的区 别,是划时代的进步。)
教育名言:
练一练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
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上 述材料反映出老子
A、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 哲学概念;
B、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认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A、 ①② C、 ①④
B、 ①③ (B)
D、 ②④
2、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用了 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C)
思维分析:名言强调“重民”思想,而 且2300多年前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曾提出“民贵 君轻”思想,与之相符。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要内容: 一、百家争鸣 二、儒学的兴起和发展 三、宋明理学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各阶级、各阶层的知识分子 从维护本阶级(阶层)利益出发,宣扬自己的 政治主张,诘难、批驳其他学说,以确立自己 的学说,形成了学派、学说纷呈、思想文化繁 荣的局面。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 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 位,因而特别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 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汇总PPT课件
6
三、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知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1、历史背景: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 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2)唐宋以来,三教合流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 成为时尚。
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
b、从具体内容上讲: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3)、汉初黄老之学实行的原因与影响
。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儒家、法家都是“有为”政治,不能适应休养
生息需要。
汉初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经六、七十年的努力,
1、汉初黄老之学
(1)内容 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治身、治国两个方面。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主张“无为 而治”。既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 “待时而动”。
(2)特点 a、从来源上讲: 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 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 说。 因此,具有“兼采众家”的特点。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 :生产力进步,铁器牛耕的使用_ 政治:分封制崩溃 社会:大变革统治者急需人才 阶级:“士”的崛起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 一支重要的力量。
2、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墨家:
1、兼爱(与孔子的差别)、非攻(只反对好战国家)
2、尚力 、尚贤
3、节用、节葬
(2)道家:创始人老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2 传统文化的珍贵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的根,具有无穷无尽的珍 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3 探究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积淀, 每个人都应该更加深入的 探究,以让文化更加生机 勃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课件
传统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本课 件将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思想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来源于儒、道、墨、法、兵、名等思想体系。
主流思想的特点
强调人伦道德、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等核心价值观。
主流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道家思想的演变
1
先秦道家思想
以老子、庄子等人的思想为主,强调个人心性修养和自然的和谐。
2
魏晋南北朝道家思想
兼容并蓄,在吸收儒、墨思想基础上更加重视个体的自觉和精神独立。
3
宋明清道家思想
提倡用论证术和天人合一思想的方法,推崇阴阳五行思想进行学术研究和研究天人之道。
墨家、法家、兵家、名家思想 的演变
• 墨家思想强调对社会公正和普惠的追求,被评为"中国古代民主主义者 的重要代表"
• 法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对立面,主张以法治国,倡导重利轻义、无私 奉法。
• 兵家思想则强调以实用为主导,以用兵治国,"能战则必胜,不能战就 让消灭"。
是举,任人唯贤"。
主流思想的影响
延续千年的中国文化积淀,主流思想承载了中国社会的基本人类观。
儒家思想的演变
先秦儒家思想
以孔子思想为主,重视人伦,主 张“仁”的理念。
魏晋儒家思想
兼容并蓄,吸收了道家、墨家思 想,引导社会思想向文人化的方 向。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演示文稿
1、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D ①程颐 ② 程颢 ③ 朱熹 ④陆九渊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
⑤王守仁
2、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 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C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哈四中
林茜
一、说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是根据岳 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II· 文化发展历程》教 材中第一单元进行的整合。本专题主要讲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 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 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在当 今古代政治、经济两大板块内容频繁考查之 际,这方面的内容应引起重视。从考查内容 看春秋战国、西汉、宋代、明清儒家思想的 演变均是考试的重要知识点。
A
B A A B
9、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10、了解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影响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学习
2005年9月28日上午,来自全球24个国 家和地区的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冒着绵绵 秋雨在全球联合祭孔主会场——孔子故里山 东曲阜万仞宫墙前,隆重举行2005年全球联 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揭开了全球首次 联合祭孔活动的序幕。
2、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最主要的表现是 B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民贵君轻,以德治国 D.政在得民,选贤用能
3、宋明理学(进一步发展)
“理”是世界的本原 程朱理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26 人教课标版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
儒家的德治与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 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 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 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 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 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 务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德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具有 自发性。加强道德建设,可以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 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 地进行。)
❖ 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 你怎么看这 个问题?
同学们,再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概说: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形成的?
第1课
它是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又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儒学思想的新陈代谢
春秋时期创立 战国时期发展 西汉时期改造 两宋时期哲学化——理学形成 明清,儒家思想重新焕发生机 近代以来,逐渐失去统治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 儒家思想地位上升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3. 2006年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由海峡两 岸首次携手的同根一脉两岸祭孔2006曲阜 孔子庙祭祀大典,于9月28日上午9时隆重 举行。下列所述孔子的思想言论,不正确 的是( )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D、“学在官府”不如“学在民间”
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
儒家的德治与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 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 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 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 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 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 务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德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具有 自发性。加强道德建设,可以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 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 地进行。)
❖ 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 你怎么看这 个问题?
同学们,再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概说: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形成的?
第1课
它是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又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儒学思想的新陈代谢
春秋时期创立 战国时期发展 西汉时期改造 两宋时期哲学化——理学形成 明清,儒家思想重新焕发生机 近代以来,逐渐失去统治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 儒家思想地位上升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3. 2006年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由海峡两 岸首次携手的同根一脉两岸祭孔2006曲阜 孔子庙祭祀大典,于9月28日上午9时隆重 举行。下列所述孔子的思想言论,不正确 的是( )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D、“学在官府”不如“学在民间”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41 人教课标版
1)奠定中国文化基础,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道法墨中哪些思想对现代中国仍具有借鉴意义?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 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 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 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 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 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 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 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申不害(战国韩国人,主持韩国变法。)
法家:
治国思想:
以法治国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主, 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 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 不亡之术也。” 韩非子:战国 韩国人,法家 思想集大成者。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孔子
老子
韩非子
墨子
“百家争鸣”
指春秋(BC770—BC476)战国(BC475——BC221)时期 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 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趋向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趋于瓦解,各种力量争衡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PPT课件 课件2 人民版
•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认识论:“二程”和朱熹都强调“格物致知”。
出(“3)心陆”九就渊是:“理把”“的心主”张作,为强宇调宙“万宇物宙的便本是原吾,心提,
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在认识论
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
天(心理4是)佛王”阳思明想:,更宣多扬地“心吸外取无了物佛”教“的心“外心无外理无”佛的,命即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使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
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1)孔子:①政治思想:主张“仁”、“礼”和“为政 ②教育思想:首创私以人德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2)孟子:①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 本思想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四心说)
•
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
•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 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①经济:井田制瓦解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 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③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使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 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主张“仁”、“礼”和“为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孔子:①政治思想: 以德” ②教育思想: 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2)孟子:①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 本思想 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四心说) 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3)荀子:①政治思想:
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 量巨大 ②伦理观: 提出“人之性恶”( 强调用礼乐
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③天人关系: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1.背景: (1)受秦末农民战争影响,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 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汉武帝时期, 国力强盛,但社会潜伏着危机,严重威胁着西汉的稳 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3)董仲舒对 儒学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 需要。
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 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 (1)李贽的思想主张: 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③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④高度评价历史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评价: (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黄宗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出“众治”主张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②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 展的结果);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强调经世致用。(顾炎武 最注重实学,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山川形势 、物产风俗、民生利弊,很有实用价值。) 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①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的 “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新思想命题;②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 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③王夫之批判 “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 主义体系。
三、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 儒学的发展
1.理学:理学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是儒、佛、 道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内 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 儒学。 2.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3.主要观点: (1)“二程”: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万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 理的本原是天理,而天理就是指“三纲 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二程”和朱熹都强调“格物致知”。
二、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过程: (1)汉武帝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3)兴办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学,规定儒家“五经” 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 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影响: (1)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 力; (2)文化:儒学在政治上占了统治地位,儒家思想 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教育: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 学术思想的自由。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 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④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 的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
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④思想文化:学术逐渐下移,由“学在官府”到 “学在民间”。
(2)诸子百家的代表: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实质上是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学派) (3)“百家争鸣”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各种流派的涌现及各 种流派相互诘难和争论,彼此吸收和融合,形成“百 家争鸣”的局面 。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 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百家争鸣”是中 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 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 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 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③儒家、道家和法 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 (3)陆九渊: 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在认识论 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 天理 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 (4)王阳明: 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 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的学说。 3.评价: 理学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产物,完成 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了新儒学理论 的哲学体系;对强化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品德,注 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品质起了积极作用;为加 强中央集权服务,礼教严重束缚了人民的思想,日 益走向反动。
一、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 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①经济:井田制瓦解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 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③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使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 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主张“仁”、“礼”和“为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孔子:①政治思想: 以德” ②教育思想: 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2)孟子:①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 本思想 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四心说) 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3)荀子:①政治思想:
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 量巨大 ②伦理观: 提出“人之性恶”( 强调用礼乐
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③天人关系: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1.背景: (1)受秦末农民战争影响,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 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汉武帝时期, 国力强盛,但社会潜伏着危机,严重威胁着西汉的稳 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3)董仲舒对 儒学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 需要。
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 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 (1)李贽的思想主张: 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③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④高度评价历史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评价: (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黄宗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出“众治”主张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②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 展的结果);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强调经世致用。(顾炎武 最注重实学,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山川形势 、物产风俗、民生利弊,很有实用价值。) 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①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的 “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新思想命题;②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 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③王夫之批判 “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 主义体系。
三、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 儒学的发展
1.理学:理学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是儒、佛、 道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内 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 儒学。 2.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3.主要观点: (1)“二程”: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万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 理的本原是天理,而天理就是指“三纲 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二程”和朱熹都强调“格物致知”。
二、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过程: (1)汉武帝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3)兴办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学,规定儒家“五经” 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 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影响: (1)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 力; (2)文化:儒学在政治上占了统治地位,儒家思想 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教育: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 学术思想的自由。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 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④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 的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
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④思想文化:学术逐渐下移,由“学在官府”到 “学在民间”。
(2)诸子百家的代表: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实质上是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学派) (3)“百家争鸣”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各种流派的涌现及各 种流派相互诘难和争论,彼此吸收和融合,形成“百 家争鸣”的局面 。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 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百家争鸣”是中 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 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 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 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③儒家、道家和法 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 (3)陆九渊: 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在认识论 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 天理 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 (4)王阳明: 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 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的学说。 3.评价: 理学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产物,完成 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了新儒学理论 的哲学体系;对强化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品德,注 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品质起了积极作用;为加 强中央集权服务,礼教严重束缚了人民的思想,日 益走向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