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_Ch10 醇和醚
chapt10 醇和醚(4H)
4 脱水的活性 叔醇>仲醇>伯醇
CH3 H3C C OH CH3 H2SO4 H3C C CH2 H3C
5 脱水时常有重排产物
CH3 CH3-C-----CH-CH3 CH3 OH
CH3 CH3-C-----CH-CH3 CH3 OH H + CH3-C---C--CH3 CH3 CH3-C C-CH3 H+ CH3-C----CH-CH3 CH3 OH2
R
RX
+
H2O
碳正离子的重排
CH3 H3C C CH CH3 H+ CH3 H3C C CH CH3 -H2O H3C + HBr H3C CH3 C CH CH3 + H3C CH3 C Br CH CH3 CH3 Br+ C
三 醇和SOCl2以及PX3反应
ROH + PX3 RX + P(OH)3
101醇的结构分类异构和命名一醇的结构醇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h原子被oh取代后生成的衍生物原子为sp由于在杂化轨道上有未共用电子对两对之间产生斥力使得coh小于1095sp第十章醇和醚ohohchohchohoh二醇的分类乙醇乙二醇2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种类不同rch脂肪醇芳香醇chohphchoh3羟基所连的烃基不同普通命名法异丙基醇仲丁基醇苯甲醇三醇的命名coh三苯基甲醇ohchohchho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链作为主链从靠近羟基一端开始编号系统命名法2戊醇2苯基2丙醇4甲基环己醇chchchohch不饱和醇的命名5甲基4己烯2醇2丁炔1醇选择含有羟基和不饱和键的最长链作为主链从靠近羟基一端开始编号称为某烯炔多元醇的命名chchohoh规则
O 50%HNO3 COOH COOH
七 二元醇的性质 1与Cu(OH)2的反应
chem-10醇和醚
C2H5OSO2OSO2OC2H5 硫酸二乙酯
H2SO4(浓) 10~20℃
CH2 CH
ON O2 ONO2 + 3H2O
CH2 OH
CH2 ONO2
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4.脱水反应( 4.脱水反应(C-O键的断裂) 脱水反应 键的断裂) 两种方式 方式: 温度下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 分子间脱水生成醚 有两种方式:较低温度下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 较高温度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 温度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 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
二苯醚不发生此反应。 注:⑴ 二苯醚不发生此反应。 过量, ⑵若HI过量,生成的醇还可以继续反应 过量 生成的醇还可以继续反应。 CH3CH2OH
HI △
CH3CH2I + H2O
SN2
δ+ H δ+ CH3CH2 O CH3 + I -
进攻进攻- C H 3位阻小
δ+
乙醇是离去基 SN2
δ+ H .. O δ+ p- 共轭使 C2H5 + I - , π 共轭 使 O 键加强
三、醇的化学性质
R–CH2–O–H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Na、Mg、Al)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 、 ) -OH被取代的反应 -OH被取代的反应 氧化反应) α-H的反应 (氧化反应) 的反应
: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O-H键的断裂)
H OH + Na R OH + Na
NaO H + RONa +
CH 3CH 2Br + H 3PO 3 (82-90%)
制备RCl的优点:无重排产物。 RCl的优点 用PX3、PX5、SOCl2制备RCl的优点:无重排产物。
Ch10 醇和醚
5-羟基己醛 5,5-二甲基-2-己醇
CH2OH HOCH2CH2CHCH2CH2CH2CH2OH
Cl OH COOH
3-羟甲基-1,7-庚二醇
3-羟基-4-氯环己甲酸
第三节 醇的结构特点
1 醇羟基中的氧是 sp3杂化,两个孤对电子分别占据两 个sp3杂化轨道,另外两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碳、 氢形成两个σ键。 2 大部分醇的羟基与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烯醇中的 羟基与sp2杂化的碳原子相连。 3 醇的偶极矩在2D左右。甲醇的偶极矩为u=1.71D。 4 一般地说,相邻两个碳上最大的两个基团处于对交叉 最稳定,但当这两个基团可能以氢键缔合时,则这 两个基团处于邻交叉成为优势构象。
CH3CH2OH
乙醇
脂肪醇
CH 2OH
OH
环己醇
脂环醇
CH 2OH
环己甲醇
脂环醇
OH
苯酚 酚
苯甲醇 芳香醇
二 分类
一 元 醇
CH3CH2CH2CH2OH 一级醇(伯醇) CH2=CH-OH CH3CHO
O RCH2-C-R'
CH3CH2CHOH CH3 CH3
CH3COH CH3
二级醇(仲醇)
烯醇
CH2–O –NO2
甘油三硝酸酯 (硝化甘油)
CH2–O –NO2
CH2–O –NO2
乙二醇二硝酸酯
2 磷酸酯的制备
3C4H9OH +
Cl Cl Cl P=O
C4H9O C4H9O C4H9O
P=O
+ 3HCl
O
CH2OH CHOH CH2OH + HO
O P OH OH
CH2O CHOH CH2OH
ch.10 醇、酚、醚pms
H2O
(2~5min后出现浑浊)
CH3CH2CH2CH2 + HCl OH
CH3CH2CH2CH2 + H2O Cl
(加热才出现浑浊)
HCl + ZnCl2 -----卢卡斯试剂(Lucas)可鉴别伯仲叔醇 反应活性 R-CH=CH-CH2OH ﹥ 3°R-OH ﹥ 2°R-OH ﹥ 1°R-OH C6H5CH2OH
较高温度—消除 -----—有利于生成烯烃(~170 ℃ )
4. 酯的生成
醇和无机酸、有机酸作用,生成相应的酯 与有机酸反应: O C2H5OH + CH3-C-OH 与无机酸反应: CH3OH + HOSO2OH CH3OSO2OH CH3OSO2OH +
减压蒸馏
硫酸氢甲酯(酸性硫酸酯) H+
O CH3-C-O-C2H5 + H2O
2. 核磁共振谱(NMR)
δO-H 1~5.5 ppm
3600 1470 2950 3600~3200 1380
1050 (10%乙醇的CCl4溶液)
3600cm-1为未缔合O-H的伸缩振动
3600~3200cm-1为缔合O-H的伸缩振动
1470cm-1、 1380cm-1为CH3、 CH2弯曲振动
OH 如:R-CH-OH
-H2O
R-C-H
2. 分类
一元醇:
伯醇:RCH2-OH 仲醇:R2CH-OH 叔醇:R3C-OH CH2—CH2 OH OH CH2—CH—CH2 OH OH OH
① 按-OH数 目分类:
二元醇: 多元醇:
脂肪醇: ② 按烃基结 构分类: 芳香醇: 脂环醇:
饱和醇:RCH2-OH
10 醇 酚 醚
三、醇的光谱性质
IR中 -OH有两个吸收峰 3640~3610cm-1未缔合的OH的吸收带,外形较锐。 3600~3200cm-1缔合OH的吸收带,外形较宽。 C-O的吸收峰在1000~1200cm-1: 伯醇在1060~1030cm-1
仲醇在1100cm-1附近 叔醇在1140cm-1附近 NMR中 O—H的核磁共振信号由于受氢键、温度、溶剂性质等 影响,可出现δ值在1~5.5的范围内。
College Chemistry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五、醇的制备
1.由烯烃制备 1) 烯烃的水合 2) 硼氢化-氧化反应
3RCH = CH2 (BH3)2 (RCH = CH2)3B H2O2, OH- 3RCH2CH2OH
2.由醛、酮制备 1) 醛、酮与格氏试剂反应 用格氏试剂与醛酮作用,可制得伯、仲、叔醇。
College Chemistry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四、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所决定,同时也受到烃基的一定 影响,从化学键来看,反应的部位有 C—OH、O—H、和C—H。
H
R Cδ
Oδ
δ H
H
酸性,生成酯
氧化反应 形成 C ,发生取代及消除反应
分子中的C—O键和O—H键都是极性键,因而醇分子中有两个反 应中心。 又由于受C—O键极性的影响,使得α—H具有一定的活性, 所以醇的反应都发生在这三个部位上。
College Chemistry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CH3CH2OH + Na K
CH3CH2ONa + 1/2 H2
10 醇醚
2-甲基-1-丙醇(异丁醇)
CH3
C2H5
O
乙醚
C2H5
10.1.1 醇的构造、分类和命名
(2) 醇的分类
根据醇分子中羟基所连接的烃基不同,分为饱和 醇、不饱和醇、脂环醇和芳香醇。如:
H3C OH
饱和醇
H2C CH
CH2 OH
不饱和醇
OH
脂环醇
CH2
芳香醇
OH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2) 醇的分类
10.1.2 醇的物理性质
10.1.3 醇的化学性质
10.1.4 醇的制备 10.1.5 重要的醇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10.1.1 醇的构造、分类和命名
(1) 甲醇的结构
动画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醇分子中,碳和氧均
采取sp3杂化,氧原
子以两个sp3杂化轨 道分别与氢和碳形成
O-H键和C-O键,剩余
CH2
OH
H3C CH CH3 OH
2-丙醇
1-丙醇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C4醇的同分异构体:
H3C CH2 CH2 CH2 OH
H3C CH2 CH OH
2-丁醇(仲丁醇)
CH3
1-丁醇(正丁醇)
H3C CH CH3
CH2
OH
CH3 H3C C OH
2-甲基-2-丙醇(叔丁醇)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脂肪醇的相对密度大于烷烃,但小于1。芳香 醇的相对密度大于1。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醇在物理性质上的特点,主要是由分子中的 羟基引起的。
R R O H O H H O R H R O
醇分子之间 能生成氢键:
O H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醇和醚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醇和醚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醇和醚一、引言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和碳氢化合物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有机化学中的两个基础知识点:醇和醚。
醇和醚是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
我们将对它们的结构、命名方法、制备和反应进行详细介绍。
二、醇的结构和分类醇是由一个或多个羟基(-OH)取代碳链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羟基取代的碳原子数量,醇可以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
一元醇中只有一个羟基,如乙醇(CH3CH2OH),二元醇中有两个羟基,如丙二醇(HOCH2CH(OH)CH3),三元醇中有三个羟基,如甘油(HOCH2CH(OH)CH2OH)。
醇的结构可以用分子式表示,也可以用结构式表示。
分子式如CnH2n+1OH,其中n为碳原子数。
结构式则显示出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和其它原子间的连接方式。
三、醇的命名方法醇的命名方法主要根据主链的碳原子数和羟基的位置确定。
一般情况下,选择主链中最长的一段作为醇的命名依据。
羟基的位置通常用数字表示,同时需要标明其在主链上的位置。
例如,乙醇的主链为两个碳原子,因此它的命名为ethyl alcohol。
而2-丙醇的主链为三个碳原子,羟基连接在第二个碳原子上,因此命名为2-propanol。
在有机化合物命名中还需要注意烷基的前缀和后缀。
烷基是指碳链中的一个或多个碳原子组成的基团。
在醇的命名中,烷基的前缀表示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数,后缀为-yl。
比如,乙醇中没有烷基,所以是ethyl alcohol;而在2-丙醇中,主链为丙烷,所以命名为2-propanol。
四、醇的制备方法醇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通过醚的水解反应得到醇。
这种方法适用于醚和水反应生成醇的情况,反应条件一般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
2. 通过烷基卤化物和金属的反应制得醇。
烷基卤化物和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烷基金属化合物,再与水反应生成醇。
大一有机化学醇酚醚知识点
大一有机化学醇酚醚知识点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组成、反应、合成等方面的内容。
大一的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会接触到很多基础知识,其中就包括醇酚醚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醇、酚和醚的定义、性质与合成等方面分析和讨论这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醇的概念。
醇是指一类含有羟基(OH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有甲醇、乙醇、丙醇等。
醇的命名规则一般是根据碳原子数目以及羟基的位置进行命名。
例如,乙醇由两个碳原子和一个羟基组成,因此它的化学式是C2H5OH。
醇的性质与其结构有关。
由于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因此醇分子具有较强的极性。
这使得醇能够形成氢键,使得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
醇的氢键可以使得醇的沸点、溶解度等性质较醚、酚等有机化合物要高。
此外,醇还具有酸碱性质。
由于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可以脱离,形成氧负离子,所以醇可以与碱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酚的知识点。
酚是指一类含有苯环上一个或多个羟基(OH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有苯酚、间甲酚、邻酚等。
酚的命名规则与醇类似,也是根据苯环上的位置进行命名。
例如,苯酚由苯环上的一个羟基组成,因此它的化学式是C6H5OH。
酚的性质与醇类似,也具有较强的极性和酸碱性质。
由于酚分子中含有苯环,使得酚分子结构更加稳定,其沸点和熔点较醇类物质要高。
酚还具有很强的溶解性,可以溶解在水中。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醚的知识要点。
醚是一类含有两个有机基团(烃基)的有机化合物,中间以氧原子连接,常见的有乙醚、甲醚、二甲醚等。
醚的命名一般是按照两个烃基的名称进行命名。
例如,乙醚由两个乙基基团组成,因此它的化学式是C2H5OC2H5。
醚的性质与醇和酚有所不同。
醚分子中的氧原子与两个有机基团连接,形成了一个与醇和酚不同的分子结构。
这使得醚的极性较醇和酚要小,其沸点和溶解度常常比醇和酚低。
此外,醚还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和不良燃烧性。
至此,我们对大一有机化学中的醇、酚和醚有了初步的了解。
有机化学:第十章 醇酚醚
8
醇分子中R基对酸性的影响
O H O H3C H H来自pKa=14 pKa=15 pKa=16
因为3°醇羟基受三个供 电子基团的影响,氧上电子 云密度高,O-H结合较牢, 酸性较弱。而1°醇羟基氧仅 受一个供电子基团,氧上电
C2H5OH CH3 H3C C CH3 OH
pKa≈19
子云密度较低, O-H结合 较弱,H易离解而显酸性。
CH2OH CHOH CH2OH + 3HO NO2 浓 H2SO4
CH2ONO2 CHONO2 CH2ONO2
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炸药、心脏病急救。
18
5. 脱水反应
1。
C2H5OH
+ H2SO4
98% 170℃
CH2
CH2 80%
2。 CH3CH2CH2CHCH3 OH C2H5 3
。
62% H2SO4 95℃ 65%~80% 46% H2SO4 81℃
第十章 醇、酚、醚
1
第一节 醇
一、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特征 1.分类 2.命名 3.结构特征
hetrolysis
H R C H
H + C H
O
+ H
weaker acid protonated alcohol oxidation dehydration
2
二、物理性质 1. 沸点 醇的沸点特别高,随碳原子数增加而上升。之所以沸点特别 高,是因为低级醇分子间以氢键缔合,要使其从液态变为蒸气, 不仅要克服范德华引力,还要消耗能量破坏氢键,所以低级醇具 有反常的高沸点。当醇分子中烃基增多后,羟基所占比例减小, 形成氢键的比例也减小。所以随着R增大,沸点与同碳数烷烃接 近。 碳数相同的醇含支链愈多,沸点愈低。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醇和醚的性质和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醇和醚的性质和反应醇和醚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其性质和反应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和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醇和醚的性质和反应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醇的性质和反应1. 醇的结构和命名醇是含有羟基(-OH)官能团的化合物。
根据羟基上所连接的碳原子数目,醇可以分为一元醇(含有一个羟基),二元醇(含有两个羟基),三元醇(含有三个羟基)等。
醇的命名通常采用将烷烃命名法中的“烷”改为“醇”,同时在碳原子前面标记羟基所连接的位置。
2. 醇的物理性质醇具有许多与羟基相关的物理性质。
由于羟基可以形成氢键,醇的沸点和溶解度通常较高。
此外,醇还具有较大的极性,使得它们具有良好的溶剂性,尤其对于极性化合物。
3. 醇的酸碱性醇既可以表现出酸性,也可以表现出碱性。
醇的酸性主要体现在羟基上,它可以失去氢原子形成羟基阴离子。
同时,醇中的氧原子也能形成键合氢,表现出碱性。
4. 醇的氧化反应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醇的燃烧反应。
醇在氧气的存在下可以燃烧,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水。
此外,醇还可以被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KMnO4)氧化成酮或醛。
5. 醇的酯化反应醇与酸酐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酯是一类常见的醇的衍生物,具有良好的香味和挥发性。
酯化反应是众多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醚的性质和反应1. 醚的结构和命名醚是由两个碳原子通过一个氧原子连接形成的化合物。
根据氧原子所连接的碳原子的数目和位置,醚可以分为对称醚和不对称醚。
醚的命名通常采用将两个碳原子团按字母顺序排列,并在后面加上“醚”字。
2. 醚的物理性质醚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挥发性,这使得它们广泛应用于溶剂和非极性反应介质中。
醚的极性较小,不溶于水,但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3. 醚的裂解反应醚可以通过热或酸性条件下的裂解反应进行分解,生成相应的醇。
这是由于氧原子的带负电荷引发了裂解反应。
4. 醚的醚化反应醚还可以通过醇的酸性氢进行醚化反应。
10 醇和醚
好离去基
Br R OH P Br
(SN2)
R
Br +
HO PBr2
可进一步参与溴代
③ 与氯化亚砜(SOCl2)的反应 与氯化亚砜(
SOCl2 R H R' OH +
N
反应有两种立体选择性 与溶剂有关) (与溶剂有关)
R Cl R' H
构型翻转
SOCl2 醚为溶剂
R H R' Cl
构型保持
• 与SOCl2反应机理 1(有吡啶参与,构型翻转) 有吡啶参与,构型翻转)
有合成意义的例子: 有合成意义的例子:
3. Grignard试剂与醛、酮、酯和环氧乙烷的反应 Grignard试剂与醛、 试剂与醛
1o 醇 2o 醇(R' = H) H) 3o 醇
3o 醇
1o 醇(R' = H) H) 2o 醇
4. 醛、酮和酯的还原;环氧乙烷的还原 酮和酯的还原;
1o 醇(R' = H) H) 2o 醇
异丁醇 (isobutyl alcohol) 2−甲基−1−丙醇 甲基− (2-methylpropan-1-ol) (2-methylpropan-
CH2
CHCH2OH H3C
CH2OH
H3C C H3C
OH CHCH2CHCH3
普通法
烯丙醇 (allyl alcohol) 2−丙烯醇 (2−propenol) (2−
• 与羧酸的酯化反应
O R OH + R' C OH H+ R' O C O R
+
H2O
有关机理: 有关机理:
醇向羰基的亲核加成
• 与醛酮生成缩醛(酮) 与醛酮生成缩醛(
如何进行常见的有机实验室醚的合成和鉴定
如何进行常见的有机实验室醚的合成和鉴定在有机实验室中,醚是一类经常用到的有机化合物。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药物合成、香料制备、溶剂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有机实验室中醚的合成和鉴定方法。
一、醚的合成方法1. 醇醚化反应醇醚化反应是醚的常见合成方法之一。
它通过醇与酸催化剂的作用生成醚。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硫酸、磷酸和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等。
该方法适用于一般的醇和醇之间的反应,例如乙醇与甲醇可以通过硫酸催化合成乙基甲醚。
2. 还原醚化反应还原醚化反应是利用金属还原剂将醛或酮还原为醇,再经过醇醚化反应生成醚的方法。
常用的还原剂包括氢气与催化剂(如铂、钯等)、亚磷酸酯等。
例如,戊酮可以通过还原为戊醇,再与甲醇进行醇醚化反应生成戊基甲醚。
3. 卤代烃与醇的取代反应卤代烃与醇的取代反应是醚的合成方法之一。
通过卤代烃与醇在碱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生成醚。
常用的碱性条件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例如,氯乙烷与甲醇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可以生成乙基甲醚。
二、醚的鉴定方法1. 水合反应醚与水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合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酸。
通过观察生成的醇和酸的性质,可以判断原先的醚的结构。
例如,乙醚在硫酸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乙醇和乙酸。
2. 溴素水溶液的加成反应醚与溴素水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溴代醇。
通过观察反应后产物的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原有的醚的结构。
例如,甲醚与溴素水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表明原先的醚为甲醚。
3. 硫酸氯的加成反应醚与硫酸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α-氯醇。
通过观察反应后产物的性质,可以推测原有的醚的结构。
例如,异丙醚与硫酸氯反应,生成分层沉淀,表明原先的醚为异丙醚。
4. 碘酸一锑酸的加成反应醚与碘酸一锑酸反应生成相应的芳香酮。
通过观察反应后产物的颜色变化和形态变化,可以初步推测原有的醚的结构。
例如,苯甲醚与碘酸一锑酸反应,生成橙色固体,表明原先的醚为苯甲醚。
在有机实验室中,醚的合成和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选择合成反应和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地合成出目标醚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
醇与醚的合成与应用
醇与醚的合成与应用醇和醚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它们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醇和醚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醇的合成与应用1. 醇的合成方法醇的合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醇的氢化:通过将醛、酮或酸等有氧基官能团还原为醇,常用还原剂有氢气/催化剂或金属碱金属醇。
(2)格氏试剂反应:将酰氯与铝醇反应得到酯,再经水解制备醇。
(3)溴代反应:利用亲电试剂溴代醇基或醚基。
(4)格氏反应:利用醇和酸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醇。
(5)卡宾重排反应:以环丁烷二酮为例,发生负离子卡宾重排,生成二甲基二氧杂环丁烷。
(6)格氏试剂与醛酮的反应,生成复杂的含氧杂环,再经水解获得醇。
2. 醇的应用醇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醇常被用于制药工业,作为溶剂和反应物。
(2)醇可用作燃料和燃料添加剂。
(3)甘露醇等某些醇类物质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具有甜味。
(4)丙二醇可用于制备聚醚、聚酯等聚合物,用于制作塑料和纤维。
(5)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可用作清洁剂和溶剂。
二、醚的合成与应用1. 醚的合成方法醚的合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Williamson合成:通过醇和卤代烷反应生成醚。
(2)Alkoxy化反应:利用溴代烷与金属醇反应,生成醚。
(3)重排反应:例如华格纳重排、负离子分子重排等。
2. 醚的应用醚在生活和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1)作为有机溶剂,醚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良好的挥发性,常被用作涂料和油漆中的溶剂。
(2)醚可用作燃料和燃料添加剂。
(3)醚可用作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全身麻醉药物的成分。
(4)醚可用作润滑剂和冷却剂。
(5)醚还可用作合成高分子材料的起始物料,如聚醚、聚酯等。
总结:醇和醚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醇的合成可通过氢化、格氏试剂反应、溴代反应等方法实现,应用领域涵盖制药工业、燃料、食品添加剂、塑料等。
醚的合成则可通过Williamson合成、Alkoxy化反应、重排反应等方法实现,应用领域包括有机溶剂、药物、润滑剂等。
10醇酚醚
O
CH3CH2OCH3
4. 无机酸酯的生成
醇和硝酸作用生成硝酸酯。
CH3CH2OH + HO NO2 CH3CH2O NO2
CH2OH CHOH + 3HNO3 CH2OH
CH2O CHO CH2O
NO2 NO2 + 3H2O NO2
醇和酰卤作用也可生成酯。
TsO是很好的离去基团 可简写作Ts
7. 多元醇的反应
邻位二醇与新生成的Cu(OH)2作用,可 生成鲜艳蓝色的络合物。 CH2 OH + Cu(OH) 2 CH2 OH 羟基相连碳之间破裂。
RCH R'CH OH OH + HIO4 RCH R'CH O O + HIO3 + H2O
CH2 CH2
O O
Cu
邻位二醇被HIO4氧化时,碳链在和两个
反应可用于醇的定性检验。 反应活性:甲醇 > 1º 醇 > 2º 醇 > 3º 醇。 原因:烷基具有供电子的诱导效应+ I,烷基 越多则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越高,氢氧键也 越牢固,使酸性越小。
1.与活泼金属作用
RO-的碱性比OH-强,因此醇钠在水中立即分解。
C2H5ONa + H2O C2H5OH + NaOH
e1cbe1cbcce2e2取向规则取向规则查依采夫规律和霍夫曼规律查依采夫规律和霍夫曼规律卤代烃脱氢卤及醇脱水主要遵从查依采夫规律卤代烃脱氢卤及醇脱水主要遵从查依采夫规律ch8119oh955季铵碱锍碱加热分解时遵从季铵碱锍碱加热分解时遵从hofmannhofmann规律规律ch7426e1e1的取向的取向取向遵从查依采夫规律取向遵从查依采夫规律原因
ch10_醇和醚
苯甲醇 芳香醇
醇的结构
子中: 在醇分 子中: O-H 键是 原子以一个 3 杂化轨道 键是O 原子以一个SP 原子的1S 与H原子的 轨道互相重叠结合。 原子的 轨道互相重叠结合。 C-O 键是 原子以一个 3 杂化轨道 键是O 原子以一个SP 原子的SP 轨道互相重叠结合。 与C原子的 3 轨道互相重叠结合。 原子的 此外, 此外,O 原子还有两对未共享的电子 对分别占据其它两个SP 杂化轨道。 对分别占据其它两个 3杂化轨道。
H2SO4
2. 硼氢化 氧化反应 硼氢化—氧化反应
C C + HB
硼氢化
CH C B
氧化 H2O2 OH -
CH C OH
特点:步骤简单,副反应少,产率高。 特点:步骤简单,副反应少,产率高。通过硼氢化反应 所得的醇与烯烃直接酸催化加成得到的醇相反, 所得的醇与烯烃直接酸催化加成得到的醇相反,相当于 和碳碳双键的反马式加成产物。 和碳碳双键的反马式加成产物。
作业1: P244 1,4,5,6,7,9,11,12,13,14,17,18, 20,21,22,25,28,
醇和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醇和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可以看作是 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化合物
H-O-H 水
R-OH 醇
R-O-R 醚
硫和氧同属于第VI族 硫和氧同属于第 族,所以把硫醇和硫醚放在本章中一起讨论
O
-ClMgBr
CH3CCH2CH3
CH2CH3
OMgBr
CH2CH3
CH3CH2MgX
CH3
C
CH2CH3
H+ H2 O
CH3
C OH
CH2CH3
OMgBr
带有两个相同取代 基的3 基的 oROH用可以 用可以 酰卤或酯来制备。 酰卤或酯来制备。
有机化学第十章醇和醚
(醇、醚有许多共性,放在一起讨论) 醇:烃分子中的氢R-H被羟基-OH替代所得一类化 合物R-OH称为醇。 醚: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RO-H被烃基R’替代所得 一类化合物R-O-R’(R=R’,R≠R’)称为脂肪醚。 酚分子中羟基上的氢Ar-O-H被烃基-R’替代所 得一类化合物Ar-O-R’ (R’=R,R’=Ar)称为芳醚。
H3 CH3CHCH2CH2CHCH2CH3 OH OH CH OH 2, 5-2庚二醇
CH3
H3
CH CHCH2OH
3-苯基-2-丙烯-1-醇
10.2
醇的制法
一.烯烃水合
CH3CH CH2
浓 H2SO4
H2O
CH3CHOHCH3
二. 硼氢化氧化
CH3CH CH2 BH3 (CH3CH2CH2)3B H2O2 OH
弱碱性 ..
+ R OH + H
H + R OH
这是质子酸催化醇发生取代反应的基础 .. C2H5OH HI 这个盐不稳定 CH3CH2OH + HI 很容易水解 _ .. + CH 3CH2OH + BF3 CH3CH 2 O BF3 H _ + CH3CH2 O HSO4H CH 3CH2OH + H2SO4 H CaCl 2 + CH3CH2OH CaCl 2 O C2H5 H CaCl2不能用作低碳醇的干燥剂
反应活性大小为:叔醇>仲醇>伯醇 产物遵循查依采夫(Saytzeff)规律
2、分子间脱水成醚的反应
140℃
2 CH3CH2OH
浓 H2SO4
CH3CH2OCH2CH3+ H2O
用不同的醇进行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时,则 得到三种醚的混合物:
chapt 10 醇、酚、醚[1]
CH OH + Cu(OH)2 CH OH CH O Cu (深蓝色) CH O
可用于鉴别邻二醇结构
3. 脱水反应—频哪醇重排
偕二醇脱水成醛酮; 邻二醇脱水成醛、酮; 1,4或1,5二醇脱水成环醚; 频哪醇脱水重排生成片呐酮:
R R H2SO4 R R C C R OHOH R R C C R R: OH R R -H O 2 C C R OH2OH R -H R C C R R O R R R C C R OH
磷酸三丁酯
萃取剂 增塑剂: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聚合物成型时的可 塑性、流动性和柔韧性 磷酸酯键大量存于生物体内。
10.3.4卤化作用(C—O断裂,取代反应) 1 与卤化氢的反应 ROH + HX
RX + H2O
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HX:HI>HBr>HCl (部分伯醇溴代使用硫酸、溴化钠。) 烷烃的结构: 苄醇、烯丙醇>3oROH >2oROH >1oROH 卢卡试剂(浓HCl + ZnCl2)用于1º 2º 3º醇(C6以 , , 下的醇)的鉴别:
用反应机理解释下列反应:
OH
H+ OH2 -H2O
H2SO4(con.) 170oC 次要
-H+
+ 主要
次要
碳正离子 重排
《有机化学》徐寿昌 第二版 第10章 醇和醚
顺-1,2-环戊二醇 环戊二醇
10.2 醇的制法
10.2.1 烯烃水合 (1)烯烃直接水合: )烯烃直接水合: 用于一些简单的醇制备,符合马氏规律。 用于一些简单的醇制备,符合马氏规律。
H3PO4-硅藻土 硅藻土 CH2=CH2 + HOH CH3CH2-OH 280~300℃,8MPa ℃
CH3-CH=CH2 + HOH
H+ 重排
① H2O ②-H+
10.2.2 硼氢化-氧化反应* 硼氢化 氧化反应
硼氢化反应 氧化反应 H2O2,OH-
代表: 代表 特点: 具有高度的方向选择性. 特点 (1)产率高 具有高度的方向选择性 )产率高;具有高度的方向选择性 水分子在双键上的反马加成. (2)总结果相当于水分子在双键上的反马加成 )总结果相当于水分子在双键上的反马加成 不对称的 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反应可以得到相应 所以不对称 所以不对称的α-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反应可以得到相应 伯醇. 的伯醇.
H3PO4-硅藻土 硅藻土 CH3-CH-CH3 195℃, 2MPa ℃
OH
回忆烯烃的反应
(2)烯烃间接水合 )
烃基硫酸氢酯
叔丁醇
工业上可以将烯烃通入稀硫酸( 工业上可以将烯烃通入稀硫酸(60~65%硫酸水 硫酸水 溶液) 即在酸催化下水合成醇: 溶液)中,即在酸催化下水合成醇: (CH3)2C=CH2 + H2O
第十章 醇和醚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1. 醇和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 醇和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 2.醇和醚的制备方法 醇和醚的制备方法. 2.醇和醚的制备方法. 3.醇的化学性质 烷氧键及氢氧键的断裂, 醇的化学性质: 3.醇的化学性质:烷氧键及氢氧键的断裂, 的反应. α-H的反应. 4.醚的化学反应 烊盐的形成及醚键断裂规律. 醚的化学反应: 4.醚的化学反应:烊盐的形成及醚键断裂规律. 5.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 开环取向及机理. 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 5.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开环取向及机理. 6.通过醇的制备方法建立烯烃 卤代烃、 通过醇的制备方法建立烯烃、 6.通过醇的制备方法建立烯烃、卤代烃、醛和 酮等前后各章节的知识联系. 酮等前后各章节的知识联系.
ch10 醇酚醚
CO H 108.5°H
3
(二)醇的分类
(1)根据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类型:
伯醇 一级(1°)醇 仲醇 二级(2°)醇 叔醇 三级(3°)醇
R C H 2O H
R CH OH
R'
R
R' C O H
R" 4
(2)根据羟基所连烃基的结构:
饱和醇 不饱和醇 芳醇
C H 3C H 2C H 2O H C H 2 C H C H 2O H
CH3CHCH CCH CH2 + CH3CCH3
OH CH3
O
Al[OCH(CH3)2]3 苯
CH3CCH CCH CH2 + CH3CHCH3
O CH3
OH
适用于:将仲醇氧化为酮
33
②沙瑞特(Sarrett)试剂: 铬酐和吡啶形成的配合物
不饱和键不受影响
C H 2=C (C H 2)2C H =C (C H 2)3C H 2O H C rO 3·(C 5H 5N )2
R
频哪醇
频哪酮
41
反应历程:
CH3CH3 CH3 C C CH3
OH OH
CH3 C OH
+
H+
CH3CH3
-H2O
CH3 C C CH3
CH3 CH3
CH3 C
C
+
CH3
CH3 C CH3
OH O+H2
OH
-H+
CH3 CH3 C C CH3
CH3
O CH3
42
反应规律:(1)优先生成稳定的正碳离子
R
CH2 O CH O
O C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H3
C CH3
CH2Br
CH3 CH2 OH2 H2O CH3 C CH3 CH2 Br (1)
?
CH2
CH3
• 重排反应的一般规律
1. 重排反应总是由低级正碳离子向高级正碳离子重排; 2. 重排目标产物一般是3o正碳离子(有特例:如傅氏反应、 扩环反应); 3. 重排的基团一般是-CH3或-H(有特例:如扩环反应)。 注1:重排反应应标记为负碳迁移或负氢迁移,本教材标 记不规范。 注2:从重排这一现象可以看出,醇与卤化氢的反应为一 级反应。
RCH2Br + H2O RCH2Cl + H2O
ZnCl2
27
• 由伯醇制备相应的卤烷 (碘烷除外),一般用卤化钠和浓硫酸 为试剂: ROH + NaX H2SO4 RX + NaHSO3 + H2O
•醇与浓HCl在ZnCl2(卢卡斯试剂)的作用: 苄醇和烯丙醇 > 叔醇 > 仲醇 > 伯醇 > 甲醇 20oC 1min 10min >1hr
19
10.2.4 用格式试剂法制备 该方法可以制备一级醇、二级醇和三级醇,因此实验室 中广泛使用。由于此方法涉及醛、酮和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因此,在后边相应的章节讲述,届时一定要注意。
20
10.2.5 从卤代烃水解 适用于容易制纯的卤代烃。
CH2 CHCH2Cl H2 O, NaCO3 CH2 CHCH2OH
29
• 重排现象例2:
CH3 CH3 C CH3 CH2OH HBr CH3 CH3 C Br 主要产物 反应机理: CH3 CH3 C CH3 CH3 负碳迁移 (2) CH3 C CH2 CH3 Br CH3 CH2OH H CH3 CH3 C CH3 CH3 C Br
30
CH3 CH2CH3
46
注意:芳醚的制备
ONa + CH3 Cl OCH3 + NaCl
47
10.9 醚的性质 10.9.1 醚的物理性质 弱极性、微溶于水、麻醉剂、易爆
19.9.2 醚的化学性质
(1) 醚键的断裂
R O R' + HX RX + R'OH HX 一般烃基较小的一端先生成卤代烃 R'X
48
(2) 过氧化物的生成
CH2Cl
NaOH或 NaCO3 H2O
CH2OH
21
10.3 醇的物理性质 (1) 颜色和气味 (2) 熔点和沸点 醇与醇分子的氢键缔合
R O H O R H O
R H H O R
22
结构对沸点的影响
正丁醇 > 异丁醇 > 仲丁醇 > 叔丁醇 沸点 117.7℃ 108℃ 99.5℃ 82.5℃ 碳数对沸点的影响
2
本章重点与难点
• • • • • 醇、醚的命名; 醇、醚的制备; 醇、醚的性质;尤其注意正碳离子重排的规律; 重要的醇; 醚中的过氧化物问题。
3
醇和醚与水的比较
H—O—H 水 R—OH 醇 R—O—R’ 醚
注意:羟基只有连在脂肪碳上才能命名为醇。
OH CH2OH OH CH2OH
苯甲醇
苯酚
2-羟 基 苯 甲 醇
28
• 重排现象例1:
CH3 CH3 C H H C OH CH3 HCl CH3 CH3 C Cl CH2 CH3 无 CH3 CH3 C H H C Cl CH3
反应机理: CH3 CH3 C H H C OH CH3 负氢迁移 CH3 C CH2 CH3 Cl CH3 CH3 H CH3 CH3 C H H C OH2 CH3 C Cl CH2 CH3 CH3 H2 O CH3 CH3 C H H C CH3
多元醇:
脂肪醇: ② 按烃基结 构分类: 芳香醇: 脂环醇:
饱和醇:RCH2-OH
不饱和醇:CH2=CHCH2OH -CH2-OH -OH
6
例如:
• 饱和醇 CH3CH2OH CH3—CH—CH3 OH 乙醇 • 不饱和醇 异丙醇 新戊醇 环己醇
OH
CH2=CH-CH2-OH
CHC-CH2-OH
(2) 衍生物命名法
(3) 系统命名法
9
构造式
习惯命名法
衍生物命名 法
IUPAC
10
注意1:不饱和醇的命名
4-丙基-5-己烯-1-醇 注意2:芳醇的命名 1-苯乙醇 (-苯乙醇) 2-苯乙醇 (-苯乙醇)
1
2
CH2-CH3 OH
2
1
3-苯基-2-丙烯-1-醇(肉桂醇)
CH2-CH2-OH
O CH3OH + H2SO4 CH3OSOH O
硫酸氢甲酯 CH3OH
O CH3OSOCH3 O
硫酸二甲酯
酸性 烷基化剂,低分子量者剧毒
中性
33
•表面活性剂:C12H25OSO2ONa •炸药:
CH2OH CHOH + 3HONO2 CH2OH CH2ONO2 CHONO2 + 3H2O CH2ONO2
CH2 CH2 + H2O 磷 酸 -硅 藻 土 280~300oC, 8MPa CH3CH2OH
CH3CH
CH2 + H2O
磷 酸 -硅 藻 土 195 C, 2MPa
o
CH3CHCH3 OH
14
(2) 烯烃间接水合
• 实验室制法:
硫酸单叔丁酯 • 工业制法:60~65%硫酸水溶
(CH3)2C CH2 + H2O H+, 25oC
H 2O
OH CH3
16
10.2.2 硼氢化-氧化反 应
C C B2H6 30%H2O2, OHC H C OH
特点:产率高,无重排,具有高度的方向选择性,很适合制 备伯醇。
17
10.2.3 从醛、酮、羧酸及其酯还原 (1) 催化加氢(催化剂为钯、铂或镍) (2) 用还原剂(LiAlH4或NaBH4)还原生成醇。
45
10.8 醚的制法 10.8.1 从醇去水 催化剂: 除硫酸外,也可用芳香族磺酸、ZnCl2、AlCl3、 BF3、Al2O3氟化硼等作催化剂,只适合制备单醚。
ROH 浓 H2SO4 ROR + H2O
10.8.2 威廉逊合成法
CH3 CH3 C CH3 ONa CH3Cl CH3 CH3 C CH3 OCH3
31
醇与PX3、PX5和SOCl2制备卤代烃的反应不发生重排
ROH + PX3 RX + P(OH)3 亚磷酸 优点:可以合成各种卤素的卤代烃; 缺点:产物混合物粘稠,不易分离。 ROH + PX5 RX + POCl3 + HCl 三氯氧磷 缺 点 : 1)产 物 混 合 物 粘 稠 , 不 易 分 离 ;2)只 能 制 备 氯 代 烃 ;
甘油三硝酸酯
•萃取剂与增塑剂:
O ROH + HOPOH OH
-H2O
O ROPOH OH
烷基磷酸酯 ROH -H2O
O ROPOH ROH OR
二烷基磷酸酯 -H2O
O ROPOR OR
三烷基磷酸酯
34
10.4.4 脱水反应
分子内脱水:
乙烯 分子间脱水
乙醚
35
•脱水产物: (1) 温度的影响 (2) 醇结构的影响——一般叔醇脱水不生成醚,而生成烯烃。
OR'
Na, C2H5OH
R
CH2OH + R'OH
18
不同还原方法对C-C不饱和键与其它极性不饱和键的差别:
LiAlH4 醚 CH3 CH CH CH2 COOH H2/Ni 控制压力 CH3 CH2CH2CH2COOH H3O+
CH3 CH
CH
CH2
CH2OH
教材221页有关巴豆醛还原一例似乎并不可靠,因为 很多报导认为NaBH4和LiAlH4会同时还原与极性键共轭的 C-C重键。
叔丁醇
(CH3)3COH
15
• 不对称烯烃, 在酸催化下水合,往往中间体碳正离子可发生 重排:
CH3 (CH3 )3CCH CH2 H CH3 C CH3 CH3 CH3 H C O CH CH3 H CH3 H CH3 CH3 C CH CH3 CH CH3 负碳迁移 CH3 CH3 C CH CH3 CH3
O R C H NaBH4或 LiAlH4 醚 H3O+ R CH2OH
O R C O R C O R C OH R'
OH NaBH4或 LiAlH4 醚 LiAlH4 醚 H3O+ H3O
+
羧酸最难还 原,与一般 化学还原剂 不起反应, 但 可 被 LiAlH4( 强 ) 还原成醇。
R
CH
R'
R
CH2 OH
11
注意3:多元醇的命名 例1:
乙二醇 俗名:甘醇 -二醇
1,2-丙二 醇 -二醇
1,3-丙二醇 -二醇
12
例2:
简称:丙三醇 俗称: 甘油
2,2-双(羟甲基)-1,3-丙二醇 俗名: 季戊四醇
顺-1,2-环戊二醇
(1R, 2S)-环戊二醇
13
10.2 醇的制法 10.2.1 烯烃水 合 (1) 烯烃直接水合:
• 消除反应的取向 (1) 热力学控制;
(2) 脱水剂的影响。
36
反应机理:
H+ H2O
CH3CH2 CH2CH2OH CH3 CH2 CH H H+ CH3 CH2 CH CH2 CH2
CH3CH2CH2 CH2 CH3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