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研制出可降解的新型肿瘤诊疗制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19.07.0001
·肿瘤资讯·
我国学者研制出可降解的新型肿瘤诊疗制剂
近期,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一种新型超小纳米铼制剂,具有优良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实现了对肿瘤的安全有效诊断和治疗。

相关成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化学科学》,并被推荐为当期封面文章。

据介绍,由于具有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纳米金等贵金属纳米材料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贵金属纳米材料不易生物降解,存在长期滞留在体内的风险,阻碍了其进一步的临床转化。

研究发现,因高度稳定性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材料中的铼合金,在制备为纳米材料时具有较好的可降解性。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查正宝教授课题组和化学与化工学院陆杨教授研究团队合作,采用简单的一步液相还原法,成功制备了直径约为2纳米的超小纳米铼团簇。

该纳米铼具有显著的X 射线衰减和近红外吸收特性,可分别用于肿瘤的CT 诊断和光热治疗。

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新型材料的X 线吸收系数优于商品化的CT 造影剂碘普罗胺。

在向肿瘤部位注射该材料后,单次激光照射肿瘤区域10分钟即可实现实体肿瘤的完全热消融,16天内未见复发。

同时,纳米铼材料可在过氧化氢作用下转化为几乎无毒的高铼酸根离子,通过肾脏顺利排出体外,保证了肿瘤诊疗的安全性。

“安全可降解的纳米铼适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望取代广泛应用的纳米金成为新一代肿瘤诊疗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论文第一作者缪昭华说。

(来源:新华网)
肿瘤筛查与AI结合不易 宫颈癌筛查探索已先行
近日,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医学宣布,公司病理专家团队与华为云AI 团队合作,首次基于病理形态学,通过深度学习的技术,以病理专家的诊断标准训练出精准、高效的AI 辅助宫颈癌筛查模型。

该模型在排阴率高于60%的基础上,阴性片判读的正确率高于99%。

同时,阳性病变的检出率也超过99.9%。

这是目前国际已公布的国内外AI 辅助宫颈癌筛查的最高水平。

金域医学病理中心主任罗丕福博士介绍,本次开发是基于公司历年4350万例宫颈细胞学筛查样本,从中挑选出近20万个图像块进行精准标注和AI 辅助筛查模型训练。

为进行此次AI 辅助筛查模型的训练,金域投入了多位病理专家全职负责审阅与标注工作。

华为内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公司在做人工辅助宫颈癌筛查,有些做得不够好,与做细胞病理标注难有关系,“如同树叶不一样,细胞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虽呈现出来相同的病,但细胞的形态也不一样,形态一样的有可能也是不同的疾病。

过去金域医学的病理医生培养花费较多心血,在标注数据这一块的投入是非常大。

华为则在算法和算力上比较有优势,双方的合作也是基于此。

”(来源:新浪网)
青蒿素有望成为降血脂、抗肿瘤新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慧教授团队首次发现了双氢青蒿素抗癌靶点和潜在敏感人群,为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近10年来,王慧团队在其抗癌机制、安全使用以及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设计改造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

例如,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癌功效,并能增敏临床化疗药物和靶标药物治疗效果。

他们还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构建了青蒿素作用的分子网络,并预测其主要靶蛋白、通路和作用方式。

王慧团队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青蒿素的活性代谢形式,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发现》上。

在王慧教授指导下,副研究员李晓光等人利用卵巢癌临床标本和多种小鼠模型,结合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等多种手段,取得了这项国际首次成果。

他们系统阐明双氢青蒿素通过靶向PDGFRα促进其泛素化降解,进而选择性抑制PDGFRα阳性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和上皮—间质形态转换的分子机制,发现其对于临床PDGFRα抑制剂的联合增敏作用。

由于双氢青蒿素与传统的PDGFRα激酶抑制剂作用方式的不同和互补性,双氢青蒿素能有效增敏
后者的抗肿瘤作用。

(来源:新浪网)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化放疗效果有望翻番
6月10日,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该院大肠癌综合诊治团队副首席专家、放射治疗中心主任章真教授领衔的一项 “伊立替康联合新辅助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研究成果,在日前举行的第55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受到广泛关注。

据介绍,这项由国内17家放疗中心共同参与历时两年的研究成果证实,伊立替康联合新辅助化放疗治疗结直肠癌的完全缓解率可达33.1%,远高于传统新辅助化放疗方案17.4%的完全缓解率,疗效提升近一倍。

章真说,伊立替康联合化放疗的研究难点在于该方案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增加,这限制了治疗的剂量强度。

但研究组此前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性研究发现,在一个名为UGT1A1的基因指导下,能够更加精准地针对每一例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强度,UGT1A1基因在其中起到“导向标”的作用。

因此,研究团队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的卡培他滨单药+术前化放疗及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术前化放疗的方案,根据UGT1A1基因表型确定用药剂量,并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案下患者的肿瘤完全缓解(消失)率分别为17.4%和33.1%,疗效差别显著。

此外,在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基础上,对于那些肿瘤退缩显著、同时又有强烈保肛意愿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化放疗后能否“暂缓手术、采用观察等待”的策略,在国际上也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肿瘤医院在大肠癌首席专家蔡三军的支持下,目前已有超过60例患者接受了该方案的治疗。

经定期密切随访,绝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仅有少数疑似局部复发接受了挽救性手术并同样得到了根治。

随着伊立替康剂量的增加,患者不良反应也会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出白细胞降低、粒细胞降低及腹泻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研究团队正在联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开展一项前瞻性研究,根据首次给药后的药物浓度分析,精准预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并提前进行干预,尽可能降低副作用带来的痛苦。

”(来源:科学网)
美国发现一种新的化合物可增强顺铂的化疗效果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动物实验发现一种能增强癌症化疗药物顺铂疗效的小分子化合物,并防止癌细胞产生耐药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细胞》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他们称这项成果有助于解决癌症复发的问题,并正在探索开发适合人体试验的药物版本。

包括顺铂在内的多种化疗药物通过破坏癌细胞DNA(脱氧核糖核酸)来杀死癌细胞。

此前研究发现,“跨损伤合成”是癌细胞赖以修复DNA损伤、在药物攻击下存活的主要策略之一。

他们筛选了约1万种化合物,发现这种编号为JH-RE-06的小分子化合物,能干扰“跨损伤合成”,使得癌细胞“负隅顽抗”的能力大打折扣。

细胞培养实验显示,该化合物能增强顺铂杀灭多种人类癌细胞的效果。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也发现,患有一种人类皮肤癌——黑色素瘤的实验鼠经加入该化合物的联合治疗后,肿瘤缩小幅度比单独使用顺铂治疗要大得多,生存时间也更长。

研究人员说,受该化合物影响,化疗后幸存的癌细胞突变程度较低。

大量突变是癌细胞表现出耐药性的基础,抑制突变可降低耐药性出现的可能性。

(来源:新华社)前列腺癌成中国增速最快的男性恶性肿瘤6月2日召开的首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多学科高峰论坛上获悉,前列腺癌已经成为近十年来增速最快的男性恶性肿瘤,且前列腺癌治疗效果区域差异巨大。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晚期比例较高。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叶定伟教授表示,人均寿命逐步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逐渐变化等因素导致前列腺癌高发,大城市增速尤为明显,在上海,前列腺癌已经成为男性第四位高发肿瘤。

当天,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下称“专委会”)成立,叶定伟当选该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

叶定伟表示:“在中国,前列腺癌治疗效果区域差异巨大,总体疗效较发达国家距离甚远。

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前列腺癌诊治水平不平衡,规范化诊治理念推广度不够。

”他说,国人骨盆构造等方面与西方人群也有一定差异。

这些因素会影响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

他指出:“规范治疗是控制前列腺癌并且保证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前提。

”据了解,2017年,叶定伟教授团队领衔发布了首部《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推进前列腺癌的规范诊治。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