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 河中石兽 寓言 讲义
河中石兽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引言 • 河中石兽概述 • 河中石兽的形态特征 • 河中石兽的成因与演化过程 • 河中石兽的鉴赏与收藏 • 河中石兽的保护与利用
01 引言
课程背景
01
河中石兽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 故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02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古 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解释 ,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合理利用与开发建议
生态旅游开发
将河中石兽作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观赏、科普等旅游项目。
科研价值利用
利用河中石兽进行科学研究,了解其生态习性、繁殖习性等。
文化价值挖掘
挖掘河中石兽的文化价值,将其作为文化符号和象征。
投资潜力
对于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河中石兽,其投资潜力较大 ,但需要谨慎评估风险和回报。
06
河中石兽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措施及政策建议
建立保护区
划定河中石兽保护区,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
加强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河中石兽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其种群数 量、分布和生态状况。
制定保护政策
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加强执法 力度。
05
河中石兽的鉴赏与收藏
鉴赏价值
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
河中石兽形态各异,具有独特的艺术 美感,是雕刻艺术的珍品。
河中石兽的成因和演变过程,对于地 质学、古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 要意义。
历史文化价值
河中石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是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宗教等方 面的重要资料。
收藏技巧与注意事项
鉴别真伪
收藏河中石兽时,要鉴别真伪, 确保收藏品的真实性。
《河中石兽》讲义
Point7《阅微草堂笔记》(视频资料播放)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流放乌鲁木齐期间所作的 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的故事,意在劝善惩恶,内容记 述若真若假,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对 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纪昀在作品中表达出同情与悲悯。
Point8 字词读音
1
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河中石兽》教案
Point6 文体介绍·笔记小说 古代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 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涉及天文地理、朝章典制、 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 逸事琐闻等等。 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 3000 种,具有极 高的史料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第六单元第二十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河中石兽》教案
24.河中石兽 纪昀 笔记小说 Point1 新课导入 假如将相同量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中冷冻,你觉 得哪杯水会先结冰? 其实有实验证明是热水先结冰。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让我们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大才子纪昀带给我们的故事《河中 石兽》,看看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Point3 学习重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讲 述寻找石兽的故事。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中心内容,把握课文所阐述的事理。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Point4 作者简介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代学 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 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又有所发展变 化。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 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虽有佳肴》《河中石兽》解词 (1)
6.竟不可得竟:7.棹数小舟棹:
8.闻之笑曰闻:
9.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_____ ______
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是非木杮 是:11.湮于沙上湮:
12.渐沉渐深耳耳:
13.不亦颠乎亦:颠:
14.凡河中失石凡:失石:
15.啮沙为坎穴啮:坎穴:
16.如是再啮 如:是:
17.遂反溯流逆上矣遂:溯流:
2015-2016学年度培杰中学七年级期末复习资料
——《虽有佳肴》解词落实
1、虽有佳肴: 虽:嘉:
肴:嘉肴:
2、弗食:弗:食:
3、不知其旨也: 其:旨:
4、虽有至道: 至:至道: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6、教然后知困
7、然后能自反也
8、然后能自强也
9、教学相长也:长(教学相长:)
10、兑命:兑:
11、学学半:第一个“学”:
18.如其言如:其:
19.转转不已不已:20.但知其一 但:
21.可据理臆断欤臆断:欤:
第二个“学”:
12、其此之谓乎:其:
(此……之谓乎:)
2015-2016学年度培杰中学七年级期末复习资料
——《河中石兽》解词落实
1.一寺临河干临:_______河干:___ ________
2.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
3.二石兽并沉焉并:
4.阅十余岁阅:__________岁:________ ___
《河中石兽》ppt课件4PPT课件
人物形象分析
总结词
分析人物特点
详细描述
通过对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分析,深入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理解人物在故事中 的作用和意义。
主题思想探讨
总结词
挖掘主题思想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环境等元素,挖掘《河中石兽》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通过这个故事 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识。
在文化承中的价值
弘扬传统美德
石兽的故事所蕴含的坚毅、勇敢、智慧等品质,可以作为传统美 德的典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传承优秀文化
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河中石兽》的故事可以传承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推动文化创新
在传承《河中石兽》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和现代文化元素 进行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河中石兽》 原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写作技巧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河中石 兽》的写作技巧,如叙事结构、 语言运用、描写手法等,提高学
生的写作水平。
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河中石兽》,学生可 以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 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心和传承意
深刻影响
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读者反馈与解读
广泛认可
这篇文章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被广泛传颂和引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 中经常引用的经典名句。
VS
多种解读
对于这篇文章的解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 的读者从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有的读者 则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不同的读者都能 从中获得不同的启示和感悟。
河中石兽优质ppt课件
科学价值
河中石兽的材质、工艺、制作方 法等都包含了丰富的科学信息, 传承河中石兽就是传承中国的科
学。
河中石兽保护和传承的措施
加强法律法规保护
0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盗掘、非法交易等违法行为,保
护河中石兽的安全。
建立保护机构
02
建立国家级和地方级的保护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保护工
作,确保河中石兽得到有效的保护。
河中石兽的作用
生态平衡
河中石兽作为河流中的顶 级掠食者,能够控制其他 小型水生动物的数量,维 持河流生态平衡。
经济价值
河中石兽是一种珍贵的食 材,其肉质鲜美,营养丰 富,被誉为“水中之宝” 。
文化价值
在某些地区,河中石兽被 视为吉祥物,常被绘制在 传统画作和工艺品上。
03
河中石兽的特征
河中石兽的外形特征
学生思考与讨论
思考问题
课程中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可以积极思考并回答,以加深对 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 学习心得和体会,通过交流来促进知 识的掌握和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描述
河中石兽通常生活在河流的深水 区,体形较大,皮肤厚实且光滑 ,口部呈圆形,上下颌牙齿较为 锋利。
河中石兽的种类
01
02
03
种类
河中石兽主要有两种类型 ,分别是淡水河豚和海水 河豚。
淡水河豚
主要生活在淡水河流中, 体型相对较小,皮肤呈灰 褐色。
海水河豚
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体型 相对较大,皮肤呈黑灰色 。
河中石兽与人文精神
01
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河中石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他们在有限的材料和空间内,
虽有嘉肴、河中石兽__复习课件
3、理解: 《虽有嘉肴》一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1)棹数小舟 划船 (2)湮于沙上 埋没 (3)不亦颠乎 (4)啮沙为坎穴 侵蚀、冲刷 通“癫”,疯 2、译句: 狂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字词注释
圮:倒塌
阅十余岁: 经过,过了
求石兽于水中: 寻找 竟不可得: 终于,到底
字词注释
棹数小舟: 划船 尔辈: 你们 究物理: 推究;事物的道理,规律
湮于沙上: 埋没
字词注释
渐沉渐深耳: 罢了 不亦颠乎: 通“癫”,疯狂 啮沙为坎穴: 侵蚀,冲刷 转转不已: 不停止
字词注释
遂反溯流逆上矣: 于是;逆流 如其言: 依照他的话去做 但知其一: 只 据理臆断: 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作 业:
1、闭卷,完成复习检测卷中常识和理解 题部分,并交换打出分数。小组长统计结 果并上报。 2、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两课中“其、 之、于、为”等虚词的用法。
复习活动四:译句通关赛
自由复习课文翻译,5分钟后进行译句比 赛,结果纳入小组考评。 要求:1、闭卷,完成试卷上译句内容。 2、重点字词翻译准确。 3、书写规范、工整。 4、时间8分钟。
翻译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 焉。 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寺门倒塌在河中,
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
翻译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情,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
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
道练小组赛
以小组为单位,5分钟完成下列语段阅读, 标序号,写答案,每小组上交一份答案到 互查小组组长处,由互查小组进行批改。 结果纳入小组考评。
《河中石兽》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 课程导入 • 《河中石兽》的作者介绍 • 《河中石兽》的文学背景 • 《河中石兽》的内容分析 • 《河中石兽》的艺术特色 • 《河中石兽》的影响和意义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01
介绍《河中石兽》的作者和创作 背景,阐述该作品在中国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06
《河中兽》的影响和意 义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河中石兽》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 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 想内涵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 灵感和借鉴。
历史价值
通过对《河中石兽》的研究,我们可 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认 识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03
《河中石兽》的文学背景
作品的时代背景
01
02
03
清朝时期
该作品创作于清朝,是当 时文学的代表之一。
封建社会晚期
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渐衰落 ,文学作品中对社会现实 的批判和反思逐渐增多。
儒家思想影响
清朝时期,儒家思想仍占 据主导地位,该作品也深 受其影响,强调道德、仁 义等价值观念。
作品的文学流派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收获
知识积累
能力提升
通过本课程,学生们掌握了《河中石兽》 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义,了解 了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生们在课程中通过分析和讨论,提高了 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体验
态度养成
通过学习《河中石兽》,学生们对古代文 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中华文 化的热爱。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虽有嘉肴》翻译及解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虽有嘉肴》翻译及解析《虽有嘉肴》戴圣〔两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是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知道困惑。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注释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即使。
弗:不。
旨:味美。
不是味道!2. 至道:至:最好的。
道:道理。
3. 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4. 然后能自反也,反:反思自强:强:勉励。
不是勉强!5. 兑命,兑:通“说”。
6. 学.学半,教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同“敩”,教。
第二个学:学习。
7.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促进。
8. 其此之谓乎,其:表示推测,大概。
此:就是,谓:说。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通假字1.兑命兑:通“说2.学学半学:通“敩”,教导。
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能知其旨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3.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长: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一词多义学①学. 学半,(通假字,同“敩”,教导)②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重点理解1.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与学的重要作用。
不是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3.本文的论点是(结论、中心句)教学相长,不是“学学半”!4.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虽有佳肴 河中石兽 讲义+练习+答案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类比引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今异义1.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旨古义:甘美今义:主旨,义义3.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词类活用1、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2、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一词多义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不知其旨也(它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
2. 2.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不通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中说道:”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中心思想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成语归纳教学相长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第一种原地水中: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â)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第二种顺流而下: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â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第三种原地沙下: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众服为确论。
《河中石兽》精品课件
课程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 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 法。
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 美感,培养对古典文 学的热爱。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探究其中蕴含 的哲理。
课程内容
文本研读
引导学生阅读原文,疏通文意 ,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哲理探究
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探 究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 慧。
课程导入
文章通过寻找石兽的故事,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和社会问题,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黑暗面 。
03
语言点分析
生字生词
石兽
名词,指寺庙门前的石雕 塑像。
临
动词,意思是靠近、临近 。
河
名词,指黄河,中国的主 要河流之一。
生字生词
焉
代词,相当于“之”,这里指石兽。
服
动词,意思是佩服、信服。
众
名词,指众人,大家。
的地方。
对未来学习的启示和展望
继续加强古文阅读和学习的力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为进一步 深入学习古代文化和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探索和学习古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 质做出积极的努力。
通过参加相关的学习活动和实践体验,如参加古诗词朗诵比赛、参观历史文化遗址 等,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艺术手法
文章运用了悬念、伏笔、 对比等手法,使故事情节 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主题思想
1 2
批判封建迷信
文章通过寻找石兽的故事,批判了封建迷信思想 ,强调了科学和理性精神的重要性。
强调实践和经验
文章中的主人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最 终找到了石兽,强调了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
3
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复习⑴本节选自《礼记•学礼》。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作品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礼记》和《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
《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⑵虽:即使。
⑶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⑷旨:甘美。
⑸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⑹弗:不。
⑺是故:所以。
⑻困:不通,理解不了。
⑼自反:反省自己。
反:反省。
⑽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强:勉励。
⑾教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长:促进。
⑿《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⒀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读“xiào”,教的意思。
⒁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大概。
五、句子翻译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佳肴,如果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能知道它好在哪里。
③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了之后,就能知道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教别人之后,就能知道自己知识上有迷惑不解的地方。
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自己知识上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⑤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知识上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加强学习。
⑥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与学相互促进。
”⑦《兑命》曰:“学学半。
”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⑧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全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甘美。
24河中石兽 精品课件 (49张)
24河中石兽 精品课件 (49张)
24河中石兽 精品课件 (49张)
自主学习
划分节奏一般规律: 1、主谓之间,如,“教学相长也”; 2、动宾之间,如,“有嘉肴”; 3、句首的关联词后面,如,“是故”、 “虽”、“然则”后; 4、句首表时间、地点的状语后面; 5、后置的状语前面。 6、“而”前,“之”后;
24河中石兽 精品课件 (49张)
24河中石兽 精品课件 (49张)
研读赏析
(2)你认为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分别代表生活中的哪一类人?结 合他们的表现来谈一谈。
寺僧凭经验,先是在原地打捞,而后又去下游寻找,代表的 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脱离实际,空谈物理,认为应该在原处寻找石兽, 代表的是“据理臆断”一类的人。
24河中石兽 精品课件 (49张)
24河中石兽 精品课件 (49张)
朗读课文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 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 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
3、啮(niè):咬,这里是侵蚀、 冲刷的意思。
4、坎(kǎn)穴:坑洞。 5、倒掷(zhì):倾倒。
24河中石兽 精品课件 (49张)
24河中石兽 精品课件 (49张)
疏通文意
如是①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②,遂③反溯④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⑤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知识点归纳
《河中石兽》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纪昀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纪昀一生将主要精力倾注于主持《四库全书》的编纂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撰写上。
他本人的著作,流传至今的,有后人搜集并编成的《纪文达公遗集》和文言短篇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2)《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文章中心概括这则故事用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理沉在河里的石兽的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3.写作特点(1)语言平实,风格简淡。
作者叙事平实、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
例如第一段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而又生动。
(2)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作者先写寺僧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岂止众人,连读者也几乎以为这就是定论了,谁知作者又引出了老河兵的“又笑曰”,谜底这才揭晓。
(3)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的旨趣所在,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过程,而是引出最后的深层思考。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曳铁钯:“钯”通“耙”,整地的农具(2①阅.十余岁古义:经过,经历今义:阅读②盖.石性坚重古义:因为,原因是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③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④是.非木杮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⑤求之下流,固.颠古义:副词,固然今义:坚固⑥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⑦求.二石兽于水中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⑧转转不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⑨渐沉渐深耳古:罢了今: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⑩二石兽并沉焉(3①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表被动,被)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是)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②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其反激之.力(助词,的)③如: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动词,按照)如.是再啮(介词,像)(4)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棹.数小舟棹:原意为船桨,文中指划船②动词用作名词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原意为(水位)急剧上升,文中指洪水(5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河中石兽》教学课件
是
坚硬沉重
松散轻浮 埋没
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代词,指二石兽 颠倒,错乱。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讲学家的话
凡是 落入河中的石头。
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应当
原因是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
的
水处啮 沙 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
然则天下之事 既然这样,那么 但知其一 只
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请同学通读文章,读出节奏、韵味,感知文本。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山门 圮于河,
靠近
岸边
倒塌
二石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
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交流点拨】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 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 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课文总结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 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 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1.《河中石兽》选自 清 代 纪昀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2.它是以( 笔记 )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 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 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 说。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 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 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 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 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 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河中石兽讲义 苏教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 理解文中三类人寻找石兽的相关语句;明白故事中蕴含 的道理。 2.学习本文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走进作者
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号石云, 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文学家、学者。其代表 作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他参与编纂的《四库全书》 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做出 了很大贡献。
②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 没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应该 就地挖下去找。③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 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 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 冲越深,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 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 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 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 想,而应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相关介绍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 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 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字词积累
圮(pǐ) 棹(zhào) 木杮(fèi) 铁钯 (pá) 湮(yān) 啮(niè) 溯流(sù) 臆断(yì) 欤(yú)
整体感知
1.课文中几位主要人物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 怎样的?分析一下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①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 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识,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 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 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 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 实践出真知。
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讲义
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讲义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讲义引导语:《河中石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道理,还要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请继续关注河中石兽这个栏目。
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讲义一,文学常识1,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
2,《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3,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
“笔记”使其在继续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继续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
二,生字词三,通假字不亦颠乎?四,一词多义为:以为顺流下矣同“以”组成一个字,认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众服为确论认为啮沙为坎穴成为之:闻之笑曰代词,这件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指石首其反激之力助词,的五,词类活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活用作名词,凶猛的河水六,古今异义1,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物理学2,转转不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3,但知一二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七,特殊句式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倒装句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应为“于水中求石兽”。
3,省略句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省略介词果得(之)于数里外省略宾语七,重点句子翻译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译: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2,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
3,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凶猛的河水带走呢?”4,乃石性坚重,沙性浮动,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河中石兽ppt课件免费
河中石兽ppt课件免费河中石兽ppt课件免费《河中石兽》这则故事用和尚、道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作者意图。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ù)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语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朗读课文。
3.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全班讨论。
四、课堂小结1.古今异义。
井: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阅十余。
今义:阅读。
是:古义:代词。
今义:判断词是。
盖:古义:发语。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但矢其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
一、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河干:临:圮:并:
译文:
2、阅十年,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阅:求:竟:
译文:
3、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
以为:棹:铁钯:
译文: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设帐:闻:
5、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尔辈:究:物理:是:木杮:译文:
6、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湮:耳;
译文:
7、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沿:颠:
8、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坎穴:
译文:
9、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10、然则天下之事,但只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但:臆断:
译文:
二、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闻之笑曰
众服为确论然则天下之事
三、填空
1、本文作者是,字,文学家。
选自《》,以记述狐
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3、文章写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5、如何理解文中三个人物形象,他们身上各代表了怎样的态度?
《虽有嘉肴》
一、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嘉:肴:食:旨:
译文: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至:善:
译文: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困:
译文: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反:自强:
译文:
5、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译文:
6、《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学.学半:兑:
译文:
二、一词多义
弗学人不知而不愠
学学半不知其善也
不知其旨也弗食
其此之谓乎饭疏食
三、填空
1、《虽有嘉肴》节选自《》,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的论著。
2、《礼记》是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的编纂。
所谓“五经”指:《》《》《》《》《》。
3、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4、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5、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6、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智子疑邻》
一、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雨:坏:
译文:
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
筑:
译文:
3、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
译文:
4、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暮:果:亡:智:
译文:
二、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闻之笑曰
众服为确论然则天下之事
三、填空
1、《智子疑邻》选自《》,韩非,末期著名思想家,家思想的代表。
2、、宋人被盗前,其子和邻人之父都提出了建议:。
被盗后,宋人对两人的态度是:。
原因是:
3、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塞翁失马》
一、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塞上:亡:
译文:
2、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吊:何遽:
3、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居:将:
译文:
4、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富:好:髀:
译文:
5、丁壮者引弦而战。
丁壮:引弦:
译文:
6、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十九:此:跛:保:
译文:
二、一词多义
此何遽不为福乎近塞上之人
此独以跛之故人皆贺之
三、填空
1、《塞翁失马》选自《》,是西汉淮南王等编著。
2、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3、出自此故事的有一个成语,现在我们仍然在使用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