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合集下载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让学生体会诗人通过描绘重阳节的风俗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

2. 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2. 体会诗人通过描绘重阳节的风俗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诗句的动画视频。

2.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诗句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诗句的名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学习诗句1. 自读诗句,理解大意。

2. 讲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

3. 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

4. 翻译诗句,帮助学生理解。

3. 体会情感1.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讨论诗句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朗读与背诵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句,注意语气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句的韵味。

3. 学生背诵诗句,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 抄写诗句,加强记忆。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诗句,体会亲情的美好。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如登高、赏菊、佩茱萸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节日中体现亲情和思念的诗词,如《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和理由。

2.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诗句的背诵和理解情况。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十、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阅读和赏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解这句话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从古人的诗词中汲取智慧,增强对家庭、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及其出处。

2. 理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从诗词中汲取智慧,增强对家庭、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出处、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全文及其翻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佳节”和“思亲”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出处,即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诗意讲解:教师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4. 诗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5.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在佳节时是否也会倍思亲,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写一篇关于“佳节倍思亲”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理解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并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智慧,增强对家庭、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以保证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其他诗人关于“思亲”的诗作,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分析不同诗人表达思亲之情的方式和情感差异。

2. 创作练习: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思亲”的诗,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作者和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文作者王之涣及其作品背景。

朗读并翻译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何佳节之时会倍思亲。

通过朗读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有过思念亲人的经历,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1.4.2 介绍作者:介绍课文作者王之涣,他的生平和对诗词的贡献。

1.4.3 朗读课文: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韵律。

1.4.4 翻译课文:对课文进行翻译,解释其中的难点和意境。

1.4.5 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探讨佳节之时为何会倍思亲。

第二章: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课文的情感和内涵。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如“明月几时有”、“独在异乡为异客”。

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意义。

通过分析和解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和内涵。

2.4 教学步骤2.4.1 回顾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4.2 分析意象:提问学生对课文中的意象的理解,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2.4.3 解说修辞:解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示例分析。

2.4.4 深入解析: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和内涵,探讨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三章:应用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进行文学创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示例引导法,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 能够正确解读课文内容,并能表达自己对亲人思念的情感。

3. 能够通过亲情故事的阅读,培养学生对家人的关爱与尊重。

教学准备:
1. 课文《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副本。

2. 板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3. 图片、PPT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关于亲人团聚的图片,引起学生思考,提问引导学生回答:你们家有什么特殊的节日吗?你们家人团聚的时候有哪些习俗?
2. 呈现:让学生阅读《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并解释一些生字词的意思。

3. 运用: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例如:你们有过与课文中小豆子一样思念亲人的经历吗?你们会怎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4. 延伸:给学生展示几个亲情故事的图片或视频,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或观看。

5. 创作:让学生以自己的亲情故事为题材,写一篇短文或绘制一幅图画,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爱。

6. 总结:让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讲述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和爱。

7. 拓展:引导学生找到更多有关亲情的诗歌、故事、影视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亲情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对亲人的感谢信,并在下节课分享。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古诗中的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懂得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生齐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古诗,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古诗的意境。

3. 体会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异乡,佳节时倍感思念亲人,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感受亲情的珍贵。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集体背诵古诗,加强记忆。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义和亲情的重要性。

(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相关的写作或口头表达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分享亲情故事时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投入。

4.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情况,注意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七、作业布置:1. 抄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遍,加强记忆。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优秀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佳节时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内容:1. 讲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出处和含义。

2. 分享一些表达思念亲人的方式和例子。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佳节时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例子,看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内容。

第二章:讲解节日习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节日和习俗背后的意义。

教学内容:1. 讲解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2. 介绍这些节日的一些习俗和活动,如放鞭炮、赏月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节日和习俗的了解和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节日和习俗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例子,看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内容。

第三章:表达思念之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和方式表达思念之情。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讲解如何用语言表达思念之情,如写信、打电话等。

2. 介绍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活动和礼物,如制作贺卡、送花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尝试用语言和方式表达思念之情,可以是书信、电话等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表达思念之情时的表现和效果。

2. 收集学生的表达方式和例子,看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内容。

第四章:分享亲人的故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亲人的故事和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享亲人的故事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教学内容:1. 讲解通过分享亲人的故事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的方法和意义。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古诗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古代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领悟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3. 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全文、诗人简介、重阳节图片等。

2. 准备古诗的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 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简介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听朗读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 解析诗句(1)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画面。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过重阳节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 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思念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想象画面遍插茱萸少一人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义;(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懂得感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3. 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难点字词的解释;2. 诗文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诗文的文本和注释;2. 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的背景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诗文中的难点字词;(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2)教师通过举例,讲解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2)学生背诵诗文,巩固学习成果;(3)学生进行课堂练笔,运用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学生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描写亲情的古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登高》等,进行对比分析,感受不同诗人对亲情的表达。

2. 现代文对照:教师提供现代文版本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对照学习,理解古诗转化为现代文后的意境和情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节日与家庭团聚的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中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学生理解节日对于团聚和亲情的重要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学生能够探讨节日与家庭团聚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文本。

相关注释资料。

投影仪或白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节日时会想起谁?为什么会想起他们?”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师提供相关注释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3 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节日与家庭团聚的意义。

4.4 背诵与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文。

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家庭和节日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并记录下来。

学生选择一个节日,写一篇关于家庭团聚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诗文的熟悉程度。

6.2 学生表达与创作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达和创作能力,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评估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写作能力,包括他们的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性。

七、教学反思7.1 教学内容反思是否充分讲解了诗文内容,是否帮助学生理解了诗的意境和情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运用诗歌分析和解读技巧,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含义。

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诗歌的鉴赏和解读技巧。

2.2 教学难点:诗句深层含义的理解。

对传统文化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3.1 教材准备:准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歌文本。

王之涣的生平介绍资料。

3.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佳节”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佳节,为什么人们会在佳节时特别思念亲人。

4.2 新课内容展示: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展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歌文本,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4.3 诗歌解析: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诗句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句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4.4 诗歌鉴赏:运用诗歌分析和解读技巧,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理解和感悟。

强调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5.2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文章。

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佳节,并记录下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六、教学拓展6.1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唐代社会背景和诗歌创作的氛围。

探讨“佳节”在唐代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6.2 比较学习:选取其他描写节日的诗歌,如《春节·春节的早晨》、《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等,进行比较阅读。

分析不同诗人对节日的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异同。

七、实践环节7.1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节日的诗歌。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2、“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3、读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一段?
4、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随机板书诗题: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吗?(特别指出:山东指王维的家乡蒲州)
(五)学习古诗
1、指导读好古诗
2、出示画面,加深领会诗句意思:画面人物是谁?从哪里看出他是诗人?从哪里看出他是在重阳节写的诗的?
3、指名讲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感情。
三、教学设备、资源应用:
搜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歌,课件
四、教学
1、出示生字组成的新词
兄弟、异乡、思念、情景、佳节
登高望远、兴高采烈、扶老携幼
2、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当时王维的情况怎么样
1、认读词语
2、讲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故事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情
(一)出示第一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说了什么?板书:王维
3、齐读。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
(二)出示第二段:
1、指名读
1、放录音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指导背诵比
1、佳节指的是美好的节日,在这里指的是重阳节。
2、王伟想到了兄弟。
3、扶老携幼指的是搀扶着老人,领着孩子。
4、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5、天各一方指相距遥远
学古诗理解诗意,说说诗意。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3、句三到句五又说了什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能够领会诗句的意境,了解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

(2)学会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与背诵。

(2)诗句背后文化内涵的把握。

2.2 教学难点:(1)诗句意境的领会。

(2)作者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句,理解字面意义。

(2)学生合作探讨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3.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亲情的感悟和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培养感恩之心。

3.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课后作业(1)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5.2 学生对于诗句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程度。

5.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1)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感人的学习氛围。

(2)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王维的情感世界,感受诗中的亲情。

6.2 互动教学:(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的思考。

6.3 小组合作:(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句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古诗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含义;(2)掌握相关的古诗文鉴赏方法;(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诗句中的情感;(2)如何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3)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2)引导学生朗读诗句,感受其中的情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探究“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该诗句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诗句的记忆和理解。

四、课堂练习1. 请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表达你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 请举例说明你如何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2. 收集其他有关亲情、思乡的古诗文,进行鉴赏和分享;3. 写一篇关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相关古诗文的鉴赏能力;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亲情的珍惜态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是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突破措施:多种方式朗读、小组合作交流第一课时课前谈话:1.春去秋来,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节日。

多彩的节日都让我们难忘。

这不,老师就给你们带来几个节日,你能准确得连一连吗?(屏幕出示节日和日期)它们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习俗吗?2.你们真了不起,课外知识可真丰富啊!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节日相关的课文,指名读课题。

强调二类字:“逢”后鼻音,练读2遍学习生字:“佳、倍”释义:佳:美好倍:更加书写:观察字形,都是单人旁,左窄右宽形,各范写一个,生各练写一个。

2.“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

1.打开课本,自读课文,看看你们能解决哪些问题。

2.学生读课文第一遍,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交流:能读懂什么?没读懂什么?(能读懂:字词:手挽着手扶老携幼登高远眺兴高采烈携的读音、幼的字形;手挽着手的意思课文大概内容:王维写诗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不能读懂:字词:“茱萸”课件出示内容: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说遥知兄弟登高处?)3.读完课文我们发现,课题其实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一句。

齐读古诗。

出示课件,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老师希望通过大家自己学掌握诗的意思。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遍,思考:哪几小节是写的这首诗的意思?你能通过读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引导对照诗句复述课文前三段)4.过渡:课文中的佳节指的是——重阳节。

人们是怎么过重阳节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谈话导入,初读诗句。

1.小朋友们,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最爱的人是谁?为什么?2.是啊,亲人们给予了我们许多的关爱,亲人的关爱总是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力量。

可是在唐朝就有一个少年,15岁就离开了家,独自一人在外求学,(音乐响起,插图出示)他就是---王维。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他九岁就开始写诗,人们都把他当作神童。

后来他的山水田园诗写得尤其出色,人们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王维写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诗句)教师配乐范读。

3.想读吗?抽生读(正音:逢、插)→齐读。

自由朗读→指名读,正音→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片情。

王维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课文-----生齐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放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⑴生交流,师板书:王维重阳节长安(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方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既简洁又明白。

)⑵关于重阳节,你了解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生字集中的句子,检查字词:(是呀,课文中也提到了这些习俗。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抽生读→理解字词→齐读)(了解茱萸茱萸是一种带香味的植物,传说可以祛病驱邪。

手挽着手:做动作理解。

登高远眺:目字旁,与眼睛有关,猜猜眺是什么意思?眺是怎样的看?我们来读读这个词语就会有所发现---站在高处往远处看。

根据词语来理解字的意思也是一种方法。

)师感情导入:王维为什么会每逢佳节倍思亲呢?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去触摸王维内心深处的思乡之弦,你们会对这句中蕴涵的情感有更多的深刻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情1、读中感受异乡的孤寂。

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映入你眼帘的是哪两个数字?▲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二、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插茱萸。
1、出示词语。
兄弟、异乡、思念、情景、佳节
登高望远、兴高采烈、扶老携幼
2、出示生字
3、说说自己记忆的方法
4、观察老师的范写,老师边写边重点讲解:逢:三横均匀佳:两个土插:强调笔顺异:上面是巳
五、作业布置
1、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抄写生字及课文中词语。
六、板书设计
4、查字典理解词语
三、理清脉络。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知道王维是谁?
3、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你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3、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登高远眺、西望长安、天各一方
3、齐读。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字词,理解诗句。
三、教学设备、资源应用:
学生准备一些传统节日和有趣的习俗。课件、白板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题引入
1、中国古时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一直传承到了现在,说说你知道的。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1、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意思:兄弟异乡思念无限深情情景佳节登高兴高采烈
兄弟:包括哥哥和弟弟;
异乡:他乡,外乡;
思念:想念;
情景:情况和景象;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登山或登上高处;
无限:没有穷尽;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
1、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读:23、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一首诗,同学们还记得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出示诗句,齐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5岁那年——(师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两年那,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王维独自一人,漂泊在外,该是多么的孤单啊!他把这种孤独之情融入了这行诗——(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6、在这里“异乡”指——(京城长安,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那你知道王维的家乡在哪儿吗?(师介绍:他的家乡在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

长安与家乡蒲州隔着一座高高的华山,家乡在山的东边,也就是课题中的“山东”。

(简笔画)“异客”呢?
7、一个“独”,两个“异”,道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

我们一起把这种孤独之情融入到课文第一自然段。

8、过渡:两年来,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更加思念亲人了,这是为什么呢?打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2、3小节,画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

二、细细品味,感悟思乡之情。

1、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2、重阳佳节,王维为什么更加思念亲人,谁来把自己画到的句子和大家分享?
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王维就更加思
念家乡的亲人。

▲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抽生说)(随机引出:扶老携幼、兴高采烈)1.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一大清早人们就为重阳节忙碌开了),我仿佛听到(孩子们呼朋引伴的叫喊声),真是(热闹)啊!
2.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搀扶着老人,牵着孩子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我仿佛听到(他们兴致勃勃的谈笑声),真是(热闹)啊!
▲引说情景(配图片、音乐):师:看,节日的长安街头!人们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
▲你能把这种快乐带到句子中吗?
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啊!人们都在开开心心过重阳节啊!多么美好的节日,难怪王维会称它为“佳节”。

▲此情此景深深地触动着王维的内心,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王维就——出示: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倍”就是——更加、格外的意思。

谁来读出这种思念。

“倍”字读得特有韵味,真是字字浸透思念之情啊!
▲过渡: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王维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他想到了什么?(出示:节3,指读)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自己再读读,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以前与兄弟们欢聚在一起时是多么的高兴啊!可如今王维与兄弟们却是——生:我们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什么是“天各一方”?师指板书:王维如今在京城长安,而他的兄弟在家乡蒲州,千里迢迢来往,谈何容易?这真是——天各一方。

▲同学们,文字能读出感情,标点也同样能读出感情,看,这里的省略号,多像王维那长长的叹息啊!思念的泪水啊!
▲重阳节,王维触景生情,想起以前与兄弟们欢聚时的快乐,想到现在不能团聚的无奈,还想到了——(出示: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看,兄弟们真的插着茱萸,登高西望呢!此时此刻,他们有千言万语要对王维说。

他们想说什么?(出示:“哥哥(弟弟)!”)(多好的兄弟,多深的兄弟情啊!他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是——(出示,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想到这儿,他不禁拿起笔写下了——(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就是——远远的意思。

“少一人”,少了谁?谁来读好?(我听出了无奈,王维浓浓的思乡情)
▲少小离家的王维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重阳佳节的热闹场面,触景生情,
他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出示:思绪万千)谁来读好?
▲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个“忆”字(点:题目中的“忆”),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吟诵这首诗。

(学生配乐齐诵古诗。


▲王维他仅仅是在重阳节思亲吗?(王维与他家人一别已有两年。

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佳节何止重阳节啊!他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亲人啊!
出示情境,口头练习:
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王维,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倍思亲;
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王维,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倍思亲;
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王维,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倍思亲;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王维,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倍思亲;
是啊,每到佳节来临的时候,独在异乡的王维就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师:同学们,你们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经历吗?
2、生谈经历。

3、这句诗不仅道出了王维的心声,也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出示)外出打工的儿女,思念亲人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守卫边疆的战士想起家乡时,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祖国时,会心潮澎湃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

多么深切的思念,多么美好的情感,千言万语汇成了这句诗——每逢佳节倍思亲。

2、总结:(指着板书)今天我们欣赏了王维因为身处长安和家人天各一方写下的脍炙人口的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无论亲人离得有多远,思念的情丝就会有多远。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

3、课堂练习:拿出我们的作业纸,把这首诗写一写。

四、作业:
(1)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2)收集、诵读王维的诗或反映思乡的诗,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板书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各一方长安蒲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