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标要求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通过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矢志不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毅力、玄奘西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世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

2.教学难点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知识讲解:三、玄奘西行1. 目的通过史料讲述玄奘西行的目的。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阅读教材了解玄奘西行的目的。

通过参与课堂,提升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拓展知识面。

2. 概况通过玄奘西行动画示意图,讲述玄奘西行的概况(时间、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就等),帮助学生整体了解其过程。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玄奘西行的概况。

通过阅读材料,提升概括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3. 贡献教师通过史料和图片资料,讲述玄奘的贡献。

学生根据材料积极思考并聆听教师到讲解。

通过阅读材料和聆听讲解,提升概括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拓展知识面。

合作探究:对比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这两件事的异同。

教师通过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进而比较其异同点。

学生回忆所学,并积极思考回答。

想一想:探究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原因和启示?教师通过史料和地图资料,讲述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发。

学生根据材料积极思考并聆听教师到讲解。

随堂练习1. 《苏幕遮》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本意是波斯人的围巾,唐朝时用作宫廷歌舞的曲子名,后来演变为长短句的词牌。

这表明当时文化的特点是( B )A.博大精深B.包容并蓄C.影响中外D.历史悠久2.对比图示中的两种钱币,可以认识到( C )A.日本国家缺乏技术创新B.日本铸造工艺优于唐朝C.日本文化受到唐朝影响D.日本全面使用中国汉字唐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珎3.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资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历史资料,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难点: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相关历史事实和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插图、历史资料和案例分析等,以便于教学演示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件演示和教学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直观形象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道了遣唐使的来华意图、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等史实,从中体现了唐朝的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以及开放的对外政策。也正是由于唐朝开放的政策,使得唐朝国力强盛,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先进文化,与世界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内容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看图片听讲解学生看视频学生看图片听讲解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问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直观容易记忆培养学生的注意从而培养学生的热爱学习的情感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贸易往来文化交流2图片展示并介绍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
学生看视频,了解西行的情况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学生看图片听讲解
学生探究后回答问题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
检查自学情况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直观,容易记忆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热爱学习的情感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4)图片展示玄奘西行的经过。。
(5)探究:玄奘西行的影响。
(6)合作交流: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7)思考: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6.巩固提升。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看图片,听讲解
学生看视频
学生看图片听讲解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有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还有与阿拉伯、印度等远隔重洋的国家的交流。

本课将介绍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引导:教师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朝时期的图片,如长安城、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 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②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③知道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 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 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 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出示大量的文字、视频、图片等素材, 引起学生兴趣, 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提升学生阅读、综合感悟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 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②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PPT展示: 全世界的唐人街图片。

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为什么外国人会称中国人为“唐人”?因为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十分活跃, 给许多国家都带来深远的影响, 所以外国人习惯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二、新课学习(一)遣唐使1.唐朝时期, 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 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PPT播放日本遣唐使图片)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课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单元:第一单元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下册知识与能力:本单元旨在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XXX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了解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隋唐时期中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XXX六次东渡、XXX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XXX东渡、XXX西行难点: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敢问路在何方》的歌曲,引出唐朝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新课讲授一:漫漫征途求真经——XXX西行教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引出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学生了解XXX西行的基本史实,包括西行的时间、起止地点、历时和经历。

学生在课本上勾画相关内容,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新课讲授二:唐风洋溢奈良城——遣唐使教师出示日本唐人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会有唐人街,唐朝与日本的交流情况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遣唐使,让学生了解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研究中国的先进文化的情况,称为“遣唐使”。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XXX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了解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以及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同时,通过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没有格式错误,但是有明显问题的段落已经被删除。

一、遣唐使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背景和意义。

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文化交流意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讨论式教学、板书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唐朝的文化底蕴。

2.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中外文化交流”这个课题。

初步讨论:“你认为中外文化交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二、发现问题(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唐朝时期为什么能够出现中外文化交流?2.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有哪些?3.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有哪些?三、解决问题(30分钟)1. 同台赛车: 交流的形式——通过同台竞技让中外文化交流(学生自由发挥)2. 文化杂交: 交流的内容——中外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3. 走出去: 交流的方式——让唐朝文化走向世界 (学生分组讨论)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阅读《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本P32页,完成课后习题。

2. 在网上搜索关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些新的交流方式和内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完成小结:整合本课所学,用50词左右的话概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板书设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交流形式:同台赛车交流内容:文化杂交交流方式:走出去【教学反思】本堂历史课采用了任务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板书式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自我发现中,掌握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方式和意义。

课堂活动生动有趣、话题有深度、探究内容丰富,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反应和热烈的讨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节课通过讲述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以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讲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4.图片展示:运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提问:你们知道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对外交往事件吗?2.呈现(10分钟)讲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个历史事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概况,知晓其典型例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及其重要影响;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通过听讲,研读课文及相关史料,思考探究等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感受、崇仰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行求法体现的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

通过了解居当时世界第一流地位的唐文明的世界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本课三大历史事件,重点是遣唐使与玄奘西行;以此为例认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理解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__年5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访问了奈良县(奈良古称平城京,唐朝时为日本国都),会见日本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并赠送鉴真塑像。

这是胡锦涛同志同荒井正吾为塑像揭幕。

思考:你知道何为遣唐使吗?鉴真在日本备受尊崇,被认为是“日*化的恩人”又是为何?(二)新课展开整体感知:读《唐朝中外交通图》唐朝以其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政治制度,高度繁荣的文化,博大开放的胸怀,不仅吸引着周边少数民族,也令周边邻国仰慕。

大唐盛世对外文化交流广泛、频繁,对外来文明采取兼容并蓄的开明政策,使得唐朝文化呈现繁花似锦的景象。

上节课我们也了解到,唐朝时少数民族甚至外国人在唐朝为官者为数不少,长安城内波斯商人聚集,本节课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Ⅰ自读课文:遣唐使部分结合教材思考讨论:问:什么是遣唐使?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Ⅱ史料研读:(1)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mdash;mdash; 《日本书纪》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中日文化交流、唐与新罗、玄奘西行)了解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玄奘西行的影响。

能力目标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本课,理解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西行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上进、刻苦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日本文字、鉴真像、《西游记》唐僧图)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观察第一幅图---日本文字,你发现了什么?观察第二幅图,鉴真像与唐僧图,你认识他们吗?学生交流,教师明确:第一组图片,日本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很相似。

日本国本没有文字,一千多年前,日本来华留学生即遣唐使、遣隋使,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

日本从此正式开始了使用文字记载语言的历史。

至今一些很正式的文书上,都是汉字为主,最初日语的每一个音,都是由一个汉字表达,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假名。

由此可见,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二幅图是鉴真,他---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三幅是唐僧,其原型人物是唐朝历经千辛万苦,不畏艰难险阻,携带大量佛经回到唐朝,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朝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冒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

唐政府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去了解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的那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课探究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中日文化交流1.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完全可以说,唐朝的影响遍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钱文忠(中国)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长安城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还较为陌生。

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相关史实。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唐代诗歌《登鹳雀楼》导入,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从而认识到唐朝时期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初中七年級的学生,他们对历史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掌握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4.讲授法:教师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交流途径和主要内容。

5.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涵盖了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的文化交流,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图片、视频、历史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唐朝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盛世?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展示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这些事件有直观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4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外文化交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片,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吗?在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文化交流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

2.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与内容。

3.理解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4.能够总结和评价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包括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通过丝绸之路、派遣使节等途径)、传承内容等。

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三、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1.出示唐代各种珍宝、丝绸、瓷器等文化遗产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唐代文化的繁荣。

2.引导学生思考:唐朝为何能在文化上如此辉煌?其中又有哪些因素起到了推动作用?B. 讲授(30分钟)1.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唐朝是中国封建时代最为辉煌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文化交流最为广泛和深入的时期之一。

2.探究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讲述汉唐文化统一和文献整理的重要性,以及先秦儒墨以来卓有成效的思想积淀和文化传统。

3.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介绍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通过丝绸之路、派遣使节等途径进行的文化交流;内容则涉及佛教、文学、科技以及其他文化领域等多个方面。

4.强调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中外文化交流不仅推动了唐代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世界文化的进程,促进了多元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和发展。

C. 练习(15分钟)1.对唐代中外文化交流进行总结和概括,让学生明确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特点和意义。

2.分组讨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案例,比如唐代的佛教文化传入,中外文学的交流,唐代的科技成就等等,让他们感知到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D. 总结(5分钟)1.对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所取得的重要成就进行总结,重申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反思中外文化交流对于今天的世界文化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并思考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四、课后作业1.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为题目,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文章,介绍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途径和方式,以及重要成就和影响。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包括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

学生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看法,互相交流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

2.资料:关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资料,如文章、图片、视频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向学生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知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情况吗?它有哪些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鉴真东渡:
师:课件出示鉴真东渡的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鉴真东渡的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品教案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悉尼唐人街(上图)、日本唐人街(下图))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遣唐使1.(多媒体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史料解读(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教师讲述: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吐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一)开始——珍妮机的发明(18世纪60年代)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图片)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鉴真东渡的故事)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教师指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
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悉尼唐人街(上图)、日本唐人街(下图))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1.(多媒体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史料解读(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教师讲述: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吐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
(一)开始——珍妮机的发明(18世纪60年代)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鉴真东渡的故事)
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教师指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

目标导学三玄奘西游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

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

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

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多媒体出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学生抢答论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印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玄奘取得了那些历史功绩)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
答案提示:(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课堂总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要让学生明了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

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

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