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合集下载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论
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特征
1.2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1.3 心理健康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1.4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心理健康知识
2.1 情绪管理和情绪调适
2.2 压力管理和压力释放
2.3 恐惧和焦虑的应对
2.4 抑郁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2.5 自我认知和自我塑造
2.6 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
第三章:心理健康维护
3.1 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
3.2 良好睡眠的重要性及培养
3.3 应对挫折和困难的策略
3.4 整合自我价值观和核心信念
第四章: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处理
4.1 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警
4.2 沟通、倾诉和寻求帮助
4.3 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策略
4.4 分享他人的心理健康资源
第五章:心理健康在学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5.1 心理健康对学习和工作的积极影响
5.2 心理健康对身心健康的维护
5.3 心理健康对自我发展的推动
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
6.1 心理健康知识的实际应用
6.2 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研讨
6.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操作
6.4 个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集体解决
通过以上课程目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增强心理韧性,有效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业和生活质量。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应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应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应用学科。

通过《护理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心理护理理论和心理护理技术,为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病人心理变化的观察、评估及应对的护理措施,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处理护患关系和与病人交往的技巧。

3、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自我实现的意识,从而自觉遵守护士角色规范,更有效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以讲授为主,结合挂图、实物及事例,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章节内容及相关专业课学习情况,安排实验、见习,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3、适当安排自学内容。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心理现象的实质。

2、熟悉:心理现象的基本结构、心理学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及护理心理学的任务。

3、了解:现代护理学发展和特征。

【教学内容】1、心理学概述。

2、心理学与护理学。

3、护理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情绪、情感、人格、气质、性格、能力及需要的概念、分类。

2、熟悉: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气质及性格的基本特征,记忆、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形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需要的层次。

3、了解:记忆、注意、情绪的生理基础,感觉、知觉、思维、注意、情绪、人格的障碍表现。

【教学内容】1、感觉、知觉的概念、分类、感知障碍。

2、记忆的概念、分类、过程、系统,衡量记忆力的指标。

记忆成功的条件,记忆障碍。

3、思维、想象的概念、分类、思维障碍。

4、注意的概念、分类,衡量注意力的标准,注意障碍。

5、情绪、情感的概念、状态,情绪的生理机制,情绪障碍。

6、人格、气质、性格、能力、自我和自我意识的概念,健康人格的特点,人格障碍。

7、需要的概念、性质、类别和层次。

第三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心理挫折、应激、应对、心身障碍的概念,应对方式的种类,护理工作应激及处理方法。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理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
二、应激源及其分类 应激源是指引起心理应激反应的事件或情境, 也可称为刺激物或刺激。 (一)按应激源的性质属性分类 (二)按事件的现象学分类 (三)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
(一)按应激源的性质属性分类 1、生理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3、社会性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
二、心身障碍的范围 1、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激惹 综合征、神经性厌世、神经性呕吐 2、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率失 常、心脏神经症 3、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 4、皮肤系统: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湿疹、斑秃、 银屑病、多汗症 5、内分泌代谢系统:甲亢、突眼性甲状腺肿、糖尿病、低血 糖症、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 6、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抽搐、书写痉挛、痉挛 性斜颈、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7、泌尿与生殖系统:遗尿症、激惹性膀胱、月经失调、经前 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冷淡、不孕症 8、骨骼肌肉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征、腰 背部肌肉疼痛 9、其他:癌症、术后肠粘连、口腔炎、口臭
7、合理化:指潜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 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 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这种理由为自 己接受,其目的是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 的焦虑,保持个人自尊 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 8、反向 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 反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 “我没有咬手指头”
自然环境因素:如噪音、气候 等 社会环境因素:如语言障碍、 种族歧视等
心理挫折 的原因 主观内 在因素 心理条件:能力、人格、 兴 趣、需要等 生理条件:容貌、身材、生 理 缺陷带来的限制
1、正确对待挫折 2、改善挫折情境 3、调节抱负水平

(精品)第三章+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精品)第三章+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第一节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
(二)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的发展历程
5.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提出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思想在健康促进领域也开始展现。由 WHO、加拿大公共卫生委员会和加拿大健康福利部共同发起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于 1986年11月在渥太华召开,会议公布了《渥太华宪章》,列出了八个健康的关键决定因素: 安全、社会保障、教育、食品安全、收入、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公正。
第一节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
(二)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的发展历程
2. 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保健模式兴起
二战之后的10年中,尽管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的健康状况仍远远落后于发 达国家。在认识到技术不能够满足贫困人口需要,人们开始重新对健康社会决定因素产生兴趣。
许多国家开始探寻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保健服务模式。我国的“赤脚医生”便是一个例子。 这些赤脚医生接受过一些基础的医疗技术培训,他们生活在社区中,以提供预防保健服务为主, 并且广泛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服务于他们所生活的社区。赤脚医生制度被WHO推崇为发 展中国家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典范。
第一节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
(一)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
2.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发展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临床医学实践、基础医学研 究、医学教育和卫生服务中,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社会因素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 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事故死亡等增多,各种社会病的出现,使得人们认识 到必须重视产生疾病和死亡的社会环境原因。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加全面,健康并不仅仅 是身体上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好。健康与疾病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表了《满足发展中国家基本卫生需要的经 验》,报告承认了疾病技术干预的缺点——它过于依赖技术而忽视了社会力量,并强调了社会因 素的重要性。

护理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健康、应激与心身疾病

护理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健康、应激与心身疾病
将个人所爱或所崇拜的人 或事物完美化。
16.合理化
当个人遭受挫折或达不到某一目的时, 给自己找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加以解释。 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
A同学下决心要在考试中考第一 名,不料只考了个第十几名,于 是他便用不屑的口吻说:“为了 那几分而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我 可不想做书呆子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 和不安全感。
1.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
焦虑:担心会发生不好的结果 恐惧:面对危险而感到害怕,试图逃避 抑郁:因无法应对困境或严重后果而产
生无助和无望感 愤怒:由于目标受阻、自尊心受到打击
而引起
2、认知反应
认知反应
警觉性增高 注意高度集中 观察更加细致 记忆效果更佳
注意范围狭窄 注意难以集中
记忆减退 思维混乱
3、行为反应
三、常见的防御机制
1.否认
把已经发生的痛苦和不快完全否定, 就当它根本没发生过, 以躲避心理上的痛苦。
2.压抑
把那些不能被社会道德规范或 自己意识所接受的冲动、 观念或回忆、情感 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 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份。当时她 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 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 去, “遗忘”了。但她每年十月份均会 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药物治疗也无效。
两种类型:
❖ 不适应性反应
❖ 适应性反应
1.逃避 2.退化、依赖 3.敌对、攻击 4.无助、自怜 5.物质滥用
1. 改变自我
2.改变应激源
(二)生理反应
1.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 2.下丘脑一腺垂体一靶腺系统 3.免疫系统
四、应激反应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

第三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第三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第二节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模型与内容
一、健康社会决因素的经典模型
分层模型(由内到外):
第一层:不同的个体
第二层:个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第三层:社会和社区
第四层:社会的结构性因素
第五层: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15
二、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模型的内容 (一)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
(二)个体生活方式
(三)社会支持网络
物质环境

球 种族
精神因素

化 地域
行为因素

受教育程度
生物因素

职业
健康产出
22
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框架
二、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行动的国际经验 (一)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
(二)关注社会结构性因素,改善权利、财富和社会资 源分配不公平
23
第四节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一、社会因素的内涵 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是指社会的各 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 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以及科学 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法律关 系、社会关系、卫生保健以及社会文明等。主要包 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三个方面。
生物地 物理理 生化气 态学候
公家人 共庭际 关关关 系系系
社会因素分类
25
classification of social factors
二、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 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 果。广泛性、因果联系多元性
a1
b
• 多因多果
a2
c
a3
d

健康评估第三章心理评估、第四章社会

健康评估第三章心理评估、第四章社会
情绪表达
鼓励个体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以促进情绪释放和沟通。
情绪调节策略
教授个体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如积极寻求支持、进行情绪转移等, 以维持情绪平衡。
人际沟通技巧提升
倾听技巧
培养个体积极倾听他人意见和感受的能力,以促进理解和 共鸣。
表达技巧
教授个体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以避免误 解和冲突。
资源整合
02
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共享机制
03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鼓励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资
源共享。
跨部门合作机制建立
部门沟通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明确各自职责和合作方式。
合作协议
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目标、任务分工和利益分配方式。
协同行动
在合作协议框架下,各部门协同行动,共同推进健康促进工作。
气质类型
评估个体的气质类型,如多血 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等。
性格特征
评估个体的性格特征,如内外 向、神经质、精神质等。
人格障碍筛查
评估个体是否存在人格障碍的 风险,如偏执型、分裂型、反 社会型等人格障碍。
人格量表评估
运用专业的人格量表,如 MMPI、EPQ、16PF等,对个 体的人格特征进行全面评估。
健康评估第三章心理评估、第四章 社会
目录
• 心理评估基本概念与目的 • 常用心理评估方法与工具 • 心理评估内容 • 心理评估在健康领域应用 • 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 • 社会资源在健康促进中运用 • 社会心理干预策略和方法
01 心理评估基本概念与目的
心理评估定义及重要性
定义
心理评估是指通过观察和测验等 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现象进行全面 、系统和深入分析的总称。

医学课件社会因素与健康

医学课件社会因素与健康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是指人类
在生产、生活和社交活动过程中相互形成 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与社会关系。 具体 的社会环境是指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状况、 文化教育、人口发展、生活方式和医疗卫 生服务等。
第一节 社会经济状况与健康
收入差距
社会地位/职业等级 受教育程度
思想文化
思想意识 观念形态 宗教信仰 文学艺术
生活环境 劳动条件
健康
生活方式 与行为
精神生活 心理状态
第三节 家庭与健康
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类社会 生活的基本群体,是文明时代社会组织 的一种最为普遍的形式。
家庭结构
❖ 核心家庭 父母+未婚子女、无子女夫妇、养父母+养子女
规模小、关系单纯;内部资源有限 ❖ 主干家庭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之间呈 正相关关系。
第二节 文化因素与健康
1.风俗习惯与健康 2.思想意识与健康 3.宗教信仰与健康 4.文化与健康 5.社会人口特征
文化
不同文化类型对健康的作用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生活资料 生产资料
智能文化
生产知识 科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
规划文化
社会制度 政治法律 伦理道德 风俗习惯 文化教育等
父母 + 一对已婚子女(+其他未婚子女) ❖ 联合家庭
父母 + 二对或以上已婚子女(+其他未婚子女) ❖ 其他家庭:单身、单亲
家庭主要功能
❖ 性爱和生殖功能 ❖ 抚养和赡养功能 ❖ 教育功能 ❖ 情感交流功能 ❖ 经济功能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三、社会营养与健康

居民食物摄入量与平均期望寿命呈正相关
三、社会营养与健康
研究表明,人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 物营养素摄入比例为15%:20%:65%.其中 蛋白质以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各占50%为 宜; 另外,维生素、微量元素也不能少
三、社会营养与健康
营养不良状况可分为两类:一是贫困人群 的营 养不良(蛋白质和脂肪比例低),二是富有人 群的营养不良(动物蛋白质和脂肪比例高)或 称营养过剩 存在问题: ⑴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一些营养缺乏病 依然存在,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物类消费 偏低 ⑵ 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 升趋势

三、宗教对健康的影响


宗教(religion)是以神的崇拜和神的旨意为 核心的信仰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宗教的发展推动医学的发展:
自东汉以来,中国佛学界翻译和编著的涉及医 理的经书有400多部,从医德和心理两个方面 推动医学的发展


三、宗教对健康的影响


宗教的精神力量: 可以使人达到心理平衡:
三、社会营养与健康
目的:从宏观上分析社会提供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对居民 健康影响,探讨社会的营养政策及措施
(一)社会营养状况与健康 营养状况包括食物的热量(维持基本生命功能)和营养 结构(营养素搭配的合理性)。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每日人均热量摄入在10460KJ (2500kcal)以上,说明食物摄入量得到了满足。成人 男性:3000kcal, 女性:2800kcal 儿童:2000kcal
二、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是由因果关系的多元性 决定的见下图: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 果 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 非特异性:一种疾病很难用某种单一的特定社 会因素来完全解释其病因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习题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习题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习题一、填空题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特点是泛影响性、恒常性与积累性、。

2、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文化的历史性、现实性、、继承性和社会性。

3、影响人们获得社会支持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网络和社会凝聚力。

4、人类健康不仅受生物学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生态因素的影响,而且与息息相关。

5、文化影响健康的特征是性、本源性、软约束和稳定性等特征。

6、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居民的影响;社会制度对卫生政策的决定作用;社会制度对人行为的影响。

7、家庭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和家庭的关系三方面。

8、联合国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为老年型社会。

9、社会因素影响人类健康主要是通过这个中心环节发生作用的。

二、选择题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是()A、特异性、恒常性、积累性和交互作用。

B、泛影响性、阶段性、积累性和交互作用。

C、泛影响性、恒常性、积累性和单独作用。

D、泛影响性、恒常性、积累性和交互作用。

2、下列哪项不是文化的基本特征()A 历史性B 现实性C 创造性D 渗透性3、文化影响健康的特征是()A 无形性、本源性、社会性、软约束B无形性、本源性、稳定性、软约束C 无形性、本源性、稳定性、社会性D 无形性、本源性、稳定性、继承性三、名词解释1、亚文化2、反文化3、社会支持4、医疗保健制度四、简答题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规律性。

2、社会经济发展在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对健康也产生了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3、文化影响健康的特征。

4、文化因素影响健康的途径。

5、人口数量与健康的之间的关系。

五、论述题1、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有哪些?结合自己的体会试论述你认为重要的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

(10分)2、试论述社会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群健康的,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交互作用2、渗透性3、人际关系4、社会因素5、无形6、分配制度7、功能8、10% 5% 9、心理感受二、选择题D C B三、名词解释1、亚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前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社会因素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及致病作用,熟悉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掌握基本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

使学生能够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运用在护理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当中,针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二、教学基本指导思想1、适应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

理论课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和特征。

2、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学科属性。

3、熟悉护理心理学与现代护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关系。

4、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任务。

【教学内容】1、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和特征。

2、护理心理学的学科属性。

3、护理心理学与现代护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关系。

4、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一节认知【目的要求】1、掌握心理学的定义及心理现象的范围。

2、掌握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的定义。

3、掌握记忆的基本过程。

45678123451234567891、情绪、情感的定义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情绪情感的功能。

3、认知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4、情绪的机体变化。

5、情绪、情感的类型。

6、情绪的生理机制。

7、情绪障碍。

8、心理调适法。

第三节人格【目的要求】l、掌握人格(个性)、个性倾向性、气质、性格、能力等概念。

2、掌握气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体液说)、性格、能力的类型。

3、熟悉气质的测定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4、熟悉性格的特征。

6、熟悉能力的个别差异。

7、了解自我、自我意识与健康人格的内涵。

8、了解人格的形成和人格障碍。

【教学内容】1、人格(个性)、个性倾向性等概念。

2、气质的概念、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体液说、气质的测定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3、性格的概念、分类理论与特征。

4、能力的概念、种类及个别差异。

56123451234123123、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

3社会因素与健康

3社会因素与健康
2.食物营养结构:Pr、脂肪、碳水化合物(3:4:13), 蛋白质以动物蛋白及植 物蛋白各占50%为宜

社会营养政策与健康
粮食生产政策与健康
引导食物消费
38
调整粮食产业结构
对农药使用的控制
Adjusting structure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limiting use of pesticide
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从1993年的7000万增加到2003年的 1.4亿,10年内翻了一番,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约 占农村劳动力的30%。
十七世纪横行于欧洲的鼠疫
新的传染病不断地出现 Newly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健康促进经济的发展 增进健康可以从四个不同方面促进经济增长: 1. 健康状况影响个人的劳动市场的表现
研究社会阶层与健康的意义在于发现高危人群
35
(三)居民营养与健康

营养状况与健康
评价居民营养状况包括居民摄入食物的热量
(衡量人群摄入的食物量是否能维持基本生命功
能)及食物的营养结构(分析摄入食物中各种营 养素比例的合理性)。
36
1. 总摄入热量,与平均期望寿命呈正相关
Total energy intake and life expectancy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我在巴努家住的村子旁边的一个村子的妇幼 保健站工作,萨法的妈妈在她第十次生产后 的第五天才叫我去她那里出诊。 当见到萨法时,她说腿发烫,浑身大量流汗, 两天后我又见萨法了,她儿子和他表兄把她送到了妇幼 但不发烧。我诊断这是重度贫血,需要马上 保健站,萨法已经昏迷,病情恶化了很多,我担心她活 输血,于是劝说她的丈夫送她到医院接受输血。 不到第二天早上。她的脉搏非常微弱,呼吸困难。站里 可他不听我的,去找村里的巫医,即使 没有适合萨法血型的血,于是她儿子给她输了血。不幸 他们家有钱买药,巫医都没有办法救她了。 的是,一切都已经太迟了,萨法第二天早上就死了。

社会医学教案

社会医学教案

社会医学教案授课教师冯承芸授课对象本科职称副教授教研室妇幼卫生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医学模式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第四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第五章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第六章生命质量评价第七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第八章卫生服务研究第十章社区卫生服务第十一章社会病防治第十二章慢性病的社会医学防治贵阳医学院教案授课年级2001 专业药学班课程名称社会医学教研室妇幼卫生教师冯承芸室主任审核签字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社会医学》龚幼龙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起止章节页码第一章绪论P1~14讲授题目绪论计划用学时 1.5学时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社会医学的概念、性质、内容和任务熟悉内容 1.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内容 1.社会医学发展简史,2.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二十一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社会医学的定义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医学,学习社会医学的目的。

学的目的教学方法:1.大课讲解2. 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板书。

3.板书设计(1)将本章节题目以及大标题于上课开始时全部写在黑板左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次课学习的内容。

(2)每个大标题下面的内容如需板书,则一边讲课,一边写在黑板右面。

参考资料:《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连志浩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卫生服务》张华主编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全科医学》吴春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作业:1.课堂提问:“二十一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进行启发教学。

2.复习:什么是社会医学,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医学?3.预习:教材第三章内容“社会因素与健康”贵阳医学院教案贵阳医学院教案贵阳医学院教案授课年级2001 专业药学班课程名称社会医学教研室妇幼卫生教师冯承芸室主任审核签字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社会医学》龚幼龙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起止章节页码医学模式P15~30讲授题目医学模式计划用学时 1.5学时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医学模式的概念2.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带来的影响3.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熟悉内容 1. 医学、模式分别是什么概念2.现代医学模式的形式3.健康、亚健康了解内容 1. 经验医学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重点:医学模式的概念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医学模式的理念景及带来的影响,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教学方法:1.大课讲解2.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板书。

北医《社会医学学习指导》重点归纳

北医《社会医学学习指导》重点归纳

社会医学第一章绪论1.【了解】㈠社会医学的萌芽时期(1760年到1840年)。

㈡社会医学的创立时期(1840年到1880年):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认为,应当将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这次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㈢社会医学的发展时期(1880年到现在):法国医生格罗蒂扬在德国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

提出社会卫生学的理论,首次提出健康、疾病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了解】社会医学的作用:①了解某一个大到国家,小到社区的区域中居民的健康状况,为政府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等提供依据。

②改变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观念的影响,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摒弃“无病即健康”的健康观念,促进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不断扩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3.【了解】社会医学的任务:①评价健康状况②开发和应用评价理论和方法③探索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④为制定有效的社会卫生策略提供依据⑤多学科、多层次合作。

4.【了解】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社会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或边缘学科。

5.【了解】健康不仅是疾病或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6.【了解】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7.【熟练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②探讨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③制定社会卫生策略。

第二章医学模式与健康观1.【了解】医学模式转变的各阶段: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

2.【了解】机械论医学模式:15世纪工业革命和实验科学大发展,在培根“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的观点影响下,机械学与物理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拉美特里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把人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而疾病是机器出现故障和失灵,因此需要修补与完善。

社会医学第5版思考题答案

社会医学第5版思考题答案

社会医学第5版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请举例列出十项具体的社会因素如人口、教育、社会阶层、文化,收入,宗教、生活方式、政策法规、地域、气候等。

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医学要研究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居民的生命质量、人口素质、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作出社会医学“诊断”。

2)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医学运用多种手段,研究社会经济、文化、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状况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进行社会病因分析,为制定社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产后抑郁症。

3)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针对存在的社会医学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处方".包括卫生发展的重点、策略、政策、目标、指标,合理配置与使用卫生资源,保护人群健康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对策与措施。

3.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课件)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推动医学模式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指导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注重高危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注意:1)“高危人群(population at risk)”2)社会病,如意外伤害、精神障碍等4.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课件)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5.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课件)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6.第一次卫生保健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社会卫生策略主要是国家制订卫生措施,研究有效疫苗,推广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推行消、杀、灭等综合性卫生措施,使急、慢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第三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影响个体 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遗 传 遗
一个人的体形、气质、 一个人的体形、气质、神经结 构的活动特点、 构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的某些 成分等都受遗传因素的明显影响。 成分等都受遗传因素的明显影响。
从遗传的表现型来看,遗传 从遗传的表现型来看, 因素会影响到人的智力、 因素会影响到人的智力、外表 和个体的其他身体因素。 和个体的其他身体因素。
2 每个在每种心理能力上 表现和发挥的时间表不同
三个孩子在完全相同的环境影响下, 三个孩子在完全相同的环境影响下,智力发生了不同 的变化,说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同时存在。 的变化,说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同时存在。
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二
、 比内:智力是一种判断的能力、 创造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创造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善于 判断、善于理解、 判断、善于理解、善于推理是智力的 三个要素。 三个要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六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那些能减轻问题严重性的外 部帮助和内部资源。大致包括: 物质上的支援(如提供钱财、食物等); 操作上的支援(如提供场所、工具、通讯 和医疗服务等); 心理上的支援(如关心、安慰、鼓励和解 释等)。
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七 ——个人特点
1.情绪
父母智力 子女智力 组合 优秀 71.5 优+优 优+劣 一般+ 一般+一 般 劣+劣 33.4 18.6 5.4 子女智力 一般 25.4 42.8 66.9 34.4 子女智力 低下 3.0 23.7 14.5 60.1
在精神病患者家族中确实有一定的成员患 有神经精神病或某些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如 有神经精神病或某些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 如 抽搐发作、精神发育不全、脑神经萎缩、 抽搐发作、精神发育不全、脑神经萎缩、性 情乖僻、狂躁抑郁等。 情乖僻、狂躁抑郁等。

社会因素与健康解析

社会因素与健康解析
生产后的第七天,萨法・巴努 死于产后并发症。
我在巴努家住的村子旁边的一个村子的妇幼 保健站工作,萨法的妈妈在她第十次生产后 的第五天才叫我去她那里出诊。
两天当后见我到又萨见法萨法时了,,她她说儿腿子发和他烫表,兄浑把身她大送量到流了妇汗幼, 保健但站不,发萨烧法。已经我昏诊迷断,这病是情重恶化度了贫很血多,,需我要担马心她上活 不到输第血二,天于早是上。劝她说的她脉的搏丈非夫常微送弱她,到呼医吸院困接难受。站输里血。 没有适可合他萨不法听血型我的的血,,去于找是村她儿里子的给巫她医输,了即血。使不幸 的是他,们一家切有都钱已经买太药迟,了巫,医萨都法第没二有天办早法上救就她死了了。。
她那一事无成的丈夫只关心他自己,直到生产后第
五天萨法全身都浮肿了,他才意识到她的病情很严
重。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Chapter Three Social factors and health
• Introduction
• 概述
• Social economy and health •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 Social development factors and•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health
• 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概述 Section one Introduction
•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 factors
• The basic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factor influencing health
•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economic factor influencing healt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研究发现: LCU与健康关系甚为密切,与疾病 发生明显相关。若一年累积的生活事件小于150 LCU ,提示来年基本健康;若1年内累积超 300LCU,则来年有80%的可能会患病;若得分在 150-300LCU之间,则来年有50%的可能会患病。
社会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 不同的社会文化,如文化规范、社会制度、
¬国内学者把健康的界定具体理解为:
1.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 2.无主观不适的感觉; 3.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亚健康状态
¬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 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 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 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自感不爽,检查无病”)
③三级预防(发展健康的个体和社会) :设法 减轻慢性精神病人的残疾程度,提高社会适 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
¬ 马建青(1992年)提出7条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协调,心境良好; 3、具有一定的意志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 5、能动地适应环境; 6、保持人格完整; 7、言行符合年龄特征。
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基本原则
郭念峰教授提出的三条原则是确定心理正 常与异常的依据。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亚健康状态
¬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 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 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 称谓。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 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 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 亚健康的表现多种多样,如记忆力减退、精 神不振、易感冒、嗜睡、四肢乏力,便秘, 胃肠道疾病,头晕,高血压,失眠,长斑生 暗疮等。
(二)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
1、心理因素
(1)认知能力
(2)情绪
内在的心理品质
(3) 人格特征
(4) 生活方式——外在的心理品质
¬ 一般认为,心理因素使个体赋予某些易患倾
向,并在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作用下易于出
现某些心理障碍和躯体疾病。
2、社会因素
(1)环境因素
¬ 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生 态和社会问题,影响到人与环境的协调,进 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心身健康。
第三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心 理 健 康
一、 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1、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1)健康与疾病的一般观点 ¬ 病人的角色具有三种含义:
第一,躯体器官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的客观症状和体 征,即所谓疾病; 第二,心理上有主观的不适感觉,称之为病感; 第三,生病后往往难以履行自己应负的许多社会责任,例如不 能正常学习、工作,生活需别人照顾等,称之为病患。
(三)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
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使受教育者明确心理健康与整体健康的关 系、心理健康与各种疾病的关系,提高受教 育者的心理功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 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健 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异常,而且要生理、心理以 及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好状态或最佳状态。
¬ 199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给出 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 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 好,即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异常,而 且要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道德方面都 保持完好状态。(书上)
¬ 过分拥挤、噪音、工作环境不良、劳动时间 过长等社会环境因素使人处于焦虑、烦躁、 愤怒、失望等紧张状态,从而影响人的心理 健康。
社会因素
(2)生活事件
¬ 生活事件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 题,如升学、结婚、亲人死亡、与人争吵、 天灾、疾病等。
霍尔姆斯的社会再适应量表
¬ 1967年,霍尔姆斯(T. H. Holmes)及雷赫(R.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he)在美国对5000多病例作了研究,将人们常 遇到的生活事件罗列成43类,编成社会再适应 量表 (SRRS),以生活变化单位(LCU)予以评分, 划分等级。
(2)指导受教育者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以 降低或消除心理应激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使 个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更好地适应社会, 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社会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5)预防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 狭义的目标是指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和
心理疾病。 ¬ 广义的目标是指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以提
高人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与改造能力。
¬心理健康的“三级预防”:
①初级预防(防治心理疾病) :向人们提供心 理健康知识,以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②二级预防(完善心理调节) :尽早发现心理 疾病并提供心理与医学干预。
健康与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概念
¬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认识能力、适宜的 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 和谐的人际关系。
¬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 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良好地适应社会 和自然环境。(书上)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首要标准 (2)情绪良好——核心作用 (3)人际关系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社会适应良好 (5)人格健康完整
社会习俗、宗教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常常 会影响和制约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如果没有 做好面对竞争和承受压力的准备,选择的应 对方式不合理就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疾 病。
社会因素
(4)社会支持
¬ Duck(1992)把社会支持分为三类: ①情感支持:主要是指亲朋好友通过问寒问暖、
陪伴、倾听及必要的物质帮助等方式给予关 心; ②能力支持:通过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 使人能够有效处理各种事物,保持高度的自 信; ③网络支持:网络成员通过各种渠道相互给予 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