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案例集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集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集目录一、国际贸易术语二、合同的标的物三、国际货物运输四、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五、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六、国际货款的收付七、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与仲裁八、进出口合同的商订九、进出口合同的履行十、国际贸易方式一、国际贸易术语【案例1】CIF合同风险承担[案情介绍]有一份CIF合同,出售小公牛,按CIF莫桑比克港口条件成交。
合同规定:“半数价金在装船时支付,以换取装运单据;其余半数价金在到货时付清。
”后来货物因风险而损失,未能到达目的港。
买方则以此为理由而拒绝支付余数货款,双方发生激烈争论。
[案例焦点]CIF合同运输途中的风险由谁承担,买方有无拒付余数货款的权利?[分析述评]买方无权拒付余数货款。
因为:(1)CIF条件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失由买方负责。
(2)CIF属象征性交货,卖方已提供符合规定的全套单据,买方就应按规定支付货款。
(3)合同规定“半数价金……到货时付清”,只是对付款时间和方式的规定,而不是以到货为付款的限制性条件。
(4)合同规定另一半货款是在货到目的港时支付,而货未能到达,则应按一般预计到达目的港的时间之后一段合理时间内,由买方支付另一半货款。
【案例2】CIF合同运输途中的风险承担[案情介绍]有一份CIF合同,日本公司出售450吨洋葱给澳洲的公司,洋葱在日本港装船时,经公证行验明完全符合商销品质,公证行并出具证明。
但该批货物运抵澳洲港口时,洋葱已腐烂变质,不适合人类食用。
因此买方拒绝收货,并要求卖方退回已付清的货款。
[案例焦点]卖方是否需要承担货物变质的损失?买方有无拒收货物的权利?【案例3】进口合同采用CFR术语时的运输风险[案情介绍]我某外贸企业向国外一新客户进口一批高级产品,按CFR上海,即期信用证付款条件达成交易,合同规定由卖方以承租船方式将货物运交我方。
我开证行凭国外议付行提交的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进行偿付。
但装运船只一直未到上海港,后经多方查询,发现承运人原是一家小公司,而且船舶启航后不久已宣告破产倒闭,承运船是一条旧船,船货均告失踪。
国际金融案例集范文

国际金融案例集范文以下是一组国际金融案例:案例1:Lehman Brothers倒闭导致全球金融危机2024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Lehman Brothers倒闭,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Lehman Brothers在房地产市场建立了巨大的抵押贷款头寸,但由于不良贷款增加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该公司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政府拒绝出手救助,导致该公司宣布破产。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
许多金融机构持有与Lehman Brothers有关的债券和衍生品,这些金融产品的价值迅速下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
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来稳定金融体系,包括提供大量资金支持银行、降低利率和采取量化宽松政策。
这一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全球贸易减少,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
该事件也暴露出金融监管的不足,许多国家开始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案例2:希腊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是欧洲面临的一场重大金融危机。
2024年,希腊政府宣布其公共财政赤字高达12.7%,这引发了对希腊政府是否能够偿还其债务的担忧。
国际金融市场对希腊国债的信心下降,导致希腊国债利率飙升。
希腊政府随后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洲央行(ECB)的援助。
在IMF和ECB的支持下,希腊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削减开支和提高税收的紧缩措施,以换取贷款。
然而,这些措施导致了公众的不满和社会动荡,为国内政治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这一事件暴露出了欧元区的结构性问题,包括无法共享债务和缺乏紧密一体化。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欧洲各国开始推动进一步的银行和金融市场监管,以加强欧元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案例3:阿根廷债务违约2001年,阿根廷宣布违约其公共债务,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主权违约事件之一、阿根廷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政府债务危机,无法偿还其外债。
此后,阿根廷政府与其债权人展开了长时间的谈判,最终在2024年和2024年达成了一些债务重组协议。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案例

案例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一.海尔集团概况海尔集团是以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热水器等为主流产品,兼营房地产、信息产品、金融投资、生物工程等业务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
1999年海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其中工业收入212亿元。
目前集团下设企业100多家,产品包括42大门类8600多个品种。
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在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下,目前海尔出口国家和地区达87个,1999年出口创汇1.38亿美元。
除出口业务以外,海尔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在南斯拉夫、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美国等地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在东京、阿姆斯特丹、洛杉矶、硅谷、里昂、蒙特利尔建立海外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海外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
二.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过程海尔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开始,逐步发展到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其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其国际化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施名牌战略(1984-1991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家电行业冰箱厂蜂拥而起,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濒临倒闭,管理混乱,缺乏竞争优势。
为摆脱亏损,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青岛电冰箱总厂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冰箱业的中国名牌。
1985年,青岛电冰箱厂与原西德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进利勃海尔电冰箱散件,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
这一阶段,海尔狠抓质量管理,1988年获得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国家级质量金牌,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1992年,海尔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
2.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1992-1998年)所谓“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进入成本链相关的多个业务。
相关多元化使企业在各业务之间保持了一定的统一,技能转移和成本分担使多元化企业获得比独立运作时更多的利润,产生协同效应,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技术转移,并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
以下是一些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
1.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这是一个经典的国际贸易案例,涉及到美国对中国的
关税提高和贸易限制措施,以及中国的反制措施。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双方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摩擦的影响。
2. 欧盟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欧盟对谷歌进行了多次反垄断调查,认为谷歌滥
用其市场地位,对竞争对手进行不正当竞争。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欧盟的反垄断政策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管。
3. 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管理:苹果在中国有大量的供应商和制造商,这个案例
可以分析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以及与中国政府和供应商的关系。
4. 美国对欧洲钢铝产品的关税:美国对欧洲的钢铝产品征收关税,引发了欧洲
的不满和报复措施。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 亚马逊在印度的市场进入:亚马逊在印度市场的进入受到了当地商家和政府
的质疑和限制。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亚马逊在新兴市场的市场进入策略和面临的挑战。
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分析国际贸易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包括贸易政策、市场准入、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运作和影响。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合典型案例集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合典型案例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择取其中的几个典型案例,通过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探讨国企改革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一、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与意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等问题。
深化国企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企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二、典型案例一:我国石油集团我国石油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能源企业,一直以其规模庞大、产业链完整、市场地位稳固而闻名。
近年来,我国石油集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办企原则,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国内外优质资本,注重创新和科技进步,积极开展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实现了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通过深入探讨我国石油集团的改革路径和成效,可以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三、典型案例二:我国铁路总公司我国铁路总公司是国家铁路运输主管部门,承担着重要的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任务。
国铁总在深化改革中,加快了铁路体制和业务结构改革步伐,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了内部职能部门改革和员工素质提升。
国铁总也积极推进了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国铁总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有企业的自我完善和良性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四、典型案例三:我国电信集团我国电信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和移动通信运营商,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通信服务的重要职责。
我国电信集团深化改革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运营机制,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推进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
中央企业质量管理优秀案例集

中央企业质量管理优秀案例集
以下是一些中央企业质量管理的优秀案例集: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中石油注重质量管理,通过推行"一站式"服务、优化投资决策、规范工程施工等措施,提高了项目质量和工程管理水平。
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移动):中移动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建立了健全的客户反馈和投诉处理机制,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并解决问题,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3.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实施全员质量管理,通过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同时,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确保供应商的质量水平。
4.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建):中建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规范施工流程、加强培训和考核等措施,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央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创新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包括注重客户需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供应商管理等方面。
国内外矿产勘查典型案例集

国内外矿产勘查典型案例集1. 中国-阿富汗矿产勘查合作案例:- 2011年,中国和阿富汗签署了一项协议,允许中国公司对阿富汗的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和开采。
中国公司投资了数亿美元,开展了矿产勘查工作,并发现了大量的铜、铁、砷等矿藏。
这个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国外矿产勘查方面的合作机会和投资潜力。
2. 加拿大-黄金勘探案例:-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之一。
加拿大的许多矿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黄金勘探工作。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加拿大公司在南美洲的秘鲁进行的黄金勘探项目。
该项目在一个潜在的黄金矿区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工作,最终发现了一个富含金矿石的矿床。
该案例展示了加拿大公司在黄金勘探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
3. 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案例:-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之一。
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在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铁矿石勘探和开采项目。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澳大利亚公司在非洲马里进行的铁矿石开采项目。
该项目在一个潜在的铁矿区进行了勘探工作,并建立了开采设施。
该案例展示了澳大利亚公司在铁矿石开采领域的经验和技术能力。
4. 巴西-石油勘探案例:-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深水石油勘探和生产国之一。
巴西的国家石油公司在国内外进行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项目。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在深水区域进行的石油勘探项目。
该项目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在深水区域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储量。
该案例展示了巴西在深水石油勘探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行业领先地位。
5. 科威特-天然气开采案例:- 科威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国之一。
科威特的国家石油公司在国内外开展了大规模的天然气勘探和开采项目。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在国内开展的天然气开采项目。
该项目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开采活动。
该案例展示了科威特在天然气开采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技术实力。
国际经济法经典案例

一、我国荣塔公司向日本富士株式会社订购彩电800台,合同规定,合同规定,彩电价格为彩电价格为每台600美元CIF 宁波,宁波,20002000年6月30日长崎港装货。
货物于1994年6月30日装船,装船时外包装有严重破损,富士株式会社向船舶公司出具了货物品质的保函。
船长应富士株式会社的请求,船长应富士株式会社的请求,出具了清洁提单,出具了清洁提单,出具了清洁提单,富士株式会社据此银行取富士株式会社据此银行取得了货款。
货物到达宁波后,荣塔公司发现,电视机外包装箱有严重破损,船舶公司出示了富士株式会社提供的保函,认为该事应向富士株式会社索赔。
现问:(1)船舶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为什么?(船舶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为什么?(22)富士株式会社是否应承担责任?为什么?(3)保险公司如何对待荣塔公司的索赔?(保险公司如何对待荣塔公司的索赔?(44)荣塔公司的损失如何得到补偿?答案:(1)船舶公司应当承担责任。
因富士株式会社的保函没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人的效力。
(22)富士株式会社应承担责任。
因船舶公司这所以出具清洁提单,是因为富士株式会社出具人保函,因而富士株式会社依保函对船舶公司承担责任。
(3)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
因为根据海商法的规定,除合同另有约定以外,对包装不当造成货物损失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外,对包装不当造成货物损失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4)荣塔公司的损失可要求船舶公司赔偿,因为它没有如实签发提单。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本题具体考查CIF 条件下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简单。
单。
CIF CIF 是律考每年必考的一个国际贸易术语,应予以详细掌握。
[法理详解法理详解]](1)、()、(22)、()、(44)在荣塔公司、富士株式会社、船舶公司三者的关系中,船舶公司作为承运人向买方荣塔公司出具了清洁提单,富士株式会社作为卖方向船舶公司出具了货物品质的保函。
所谓清洁提单,是指提单上没有任何有关货物外表状态不良的批注。
员工帮助计划——中国经典案例集

员工帮助计划——我国经典案例集一、前言在当今社会,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福祉往往被认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许多企业开始引入员工帮助计划。
员工帮助计划旨在为员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从家庭问题到职业发展,让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平衡。
本文将结合我国经典案例,深入探讨员工帮助计划的实施和效果。
二、案例一:阿里巴巴的心理健康计划阿里巴巴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一直致力于打造健康有序的工作环境。
在员工帮助计划方面,阿里巴巴引入了心理健康计划,为员工提供心理交流和支持。
该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健康交流服务:阿里巴巴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评台,为员工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心理交流服务。
员工可以随时在评台上交流心理健康专家,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2. 心理健康教育:阿里巴巴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培训,帮助员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技巧。
3. 心理健康辅导:针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惑,阿里巴巴为员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员工排除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态。
这一心理健康计划的实施,使阿里巴巴员工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在工作压力大、情绪低落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三、案例二:我国银行的职业发展计划我国银行一直被公认为员工职业发展的摇篮,为了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我国银行引入了职业发展计划,为员工规划和提供职业发展路径。
该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规划辅导:我国银行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辅导服务,帮助员工理清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可行的职业发展计划。
2. 岗位轮岗培训:我国银行鼓励员工在职位上进行轮岗培训,以拓宽自己的职业视野和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3. 薪酬激励:我国银行建立了多元化的薪酬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职业发展贡献,进行公平公正地薪酬分配。
这一职业发展计划的实施,使我国银行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宏观经济学案例集锦

宏观经济学案例集锦《宏观经济学》案例导论案例1:绿色GDP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有其自然环境脆弱、气候异常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人为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粗放型资源开发方式导致的。
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实现的。
绿色GDP 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素那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财富总量。
资料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问题:1.什么是GDP?什么是绿色GDP?2.绿色GDP如何核算?3.GDP指标存在哪些缺陷?案例2:缘何中国高增长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百分之十左右的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而中国从一九七八年开始,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到现在却只达到了小康初级阶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国家统计局某权威人士(2004)认为:首先,经济结构、运行模式、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
如优胜劣汰机制没有建立,大量资源由低效率企业支配。
其次,企业追求自我循环,消耗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
再次,经济增长速度高,库存也很高。
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里,未转化为实际财富。
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以下一些偏向需要纠正:——为了追求增量财富,破坏大量存量财富。
一个典型的个案是大量拆除旧城区,创造新城区。
今年挖,明天填;明天填,后天挖。
创造百分之一的GDP,却消耗了百分之二的存量财富。
——未明确创造财富的主体是政府,还是民间。
过去过多地看重政府、国有经济,没有运用市场、民间的力量,效率较低。
例如,国有金融一统天下,未建立多元的金融体系,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只注重财富创造,未注重财富分配。
最新最全全国经典环境保护案例分析大全(自从颁布法律以来所有案例分析集锦)

最新最全全国经典环境保护案例分析大全(自从颁布法律以来所有案例分析集锦)第一部分1、武胜县冷冻三厂被判赔偿损失案【案情】1996年四川省武胜县张明学自筹资金购买了100吨铁船1只,船内设养鱼舱5个,养鱼水面积93.5万平方米,于同年5月投入嘉陵江养鱼,船体距上游武胜县冷冻厂排污口100米左右。
1997年10月17日上午9时许,县冷冻厂检修机器,清洗高压储液氨桶,清洗的污水直接流入嘉陵江,进入张明学的养鱼舱内。
10时左右,鱼开始跳动、死亡。
12时许,舱内鱼大部分死亡,共约5570斤。
张明学获知情况,立即请县环保局卫生防疫站、公安局派员现场察看,经环保监测人员采集水样化验:县冷冻厂排污口处污水每升含氨氮1737.374毫克,张明学船舱内养鱼水每升含氨氮129.30毫克,其中,非离子氨浓度每升水1.62毫克,超过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非离子氨浓度应当小于每升水0.02毫克的80倍。
武胜县法院审理认为:县冷冻厂超标排污使部分江水变质,变质江水进入养鱼舱内,是张明学饲养的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应当依法赔偿张明学的经济损失。
为此,依照《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之规定,作出前述判决。
【思考题】1、作出此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构成是什么?【法条链接】《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七条: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以罚款。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形式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完全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集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集肖勇1.中国某出口公司A出售一批农产品C514,于7月17日向荷兰某公司B发出实盘如下:“:报C514 300吨,即期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每吨CIF鹿特丹U.S.$900,7月25日前电复有效”,受盘人B于7月22日复电如下:“你7月17日发盘,我接受C514 300吨,即期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每吨CIF鹿特丹U.S.$900,除通常的装运单据以外,要求提供产地证、植物检疫证明书,适合海洋运输的良好包装。
”发盘人A于7月25日复电如下:“你22日电,十分抱歉,由于世界市场价格变化,收到你接受电报以前,我货已另行出售。
”双方对于合同是否成立,发生激烈的争论。
这项合同能否有效成立?为什么?2.A在2月17日上午用航空信寄出一份实盘给B,A在发盘通知中注有“不可撤销”(irrevocable)的字样,规定受盘人B在2月25日前答复才有效。
但A又于2月17日下午用电报发出撤回通知(notice of withdrawal),该通知于2月18日上午送达B处。
B 于2月19日才收到A空邮寄来的实盘,由于B考虑到发盘的价格对他十分有利,于是立即用电报发出接受通知。
事后双方对合同是否成立问题发生纠纷。
问A与B之间的合同能否成立?为什么?3.A在茶楼与朋友饮茶,他对朋友谈到,他有一批中国一级兔毛,现货共五吨,拟按每吨8万港元出售。
B在附近饮茶,听到A的谈话。
于是第二天B按上述条件接受这五吨兔毛,却被A拒绝。
在上述情况下,A与B之间的合同能否有效成立?为什么?4.有一份CIF合同在美国订立,由美国商人A出售一批IBM电脑给香港商人B,交货目的港是香港,即按CIF香港条件成交。
双方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对合同的形式(form of contract)和合同解释(construction of contract)发生争执,问此项纠纷应当适用美国法律还是香港法律?为什么?5.荷兰公司A通过电传(relax)给英国公司B发出实盘,出售一批电子管。
保险业非法集资典型案例集1

保险业非法集资典型案例集1案例一:借高收益集资。
某大型险企核查客户投诉时发现,原南阳分公司营业部经理刘某某、员工马某某以销售永泰团体年金保险名义,向客户承诺2.6%-5.3%不等的年利率,采取先支付利息、到期支付本金或继续滚存的方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累计涉及金额9000多万元,涉及客户300余人,造成资金缺口1500多万元。
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将刘某某、马某某逮捕。
目前,该大型险企已垫付受骗群众资金1500万元。
案例二:用内控缺陷集资。
某险企远程审计发现,该险企黄石中支存在大量被保险人、客户账户变更的可疑情形,经现场审计核实,黄石中支运营部经理吴某、柜面保全人员周某某、柜面出纳伊某某利用地方性险种管理系统的漏洞和内控缺陷,采取冒领教育金、重复给付、领取超额退保金等手段,对之前年度承保的“少儿成长六全”等险种进行违规操作,涉及保单98张,侵占资金116.52万元。
案例三:利息引诱集资。
有客户向某地公安机关报案称,在XX代理购买保险到期后收不回“本金”,且联系不上公司法人代表刘某。
公安机关经调查发现,刘某以先支付利息为条件,假借办理“补充养老团体年金C趸领保险”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累计涉及金额390余万元,造成资金缺口173.43万元,涉及群众29名。
案例四:车险诈骗集资。
XX财险公司在开展“第三次数据真实性回头看”检查时,通过“CFR结案后理赔稽查系统”检索发现,柳州地区广超、航顺等6家汽车修理厂采取反复使用旧件、套用车辆号牌虚构保险事故、伪造事故现场等手段,与公司内部人员勾结制作虚假赔案465笔,涉及金额356.64万元。
案例五:业外人员诈骗,典型案例是上海业外人员陈某等涉嫌保险诈骗案。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根据XX人寿股份反映的情况,通过人身险综合信息平台检索发现,上海市崇明县庙镇人民医院护士长陈某等人涉嫌通过冒用他人身份投保并申请理赔、虚构疾病或住院病史等手段骗取保险金。
该案涉及国寿股份、美亚财险、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等7家公司,已发现可疑客户23人,可疑赔付100余次。
国际金融_案例集

《国际金融学》案例集案例1 中轴线公司对欧元的套期保值1999年欧盟开始启用欧元的时候,为航天业生产线路元件的小公司──中轴线(Axis)的老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琼斯认为以欧元标价向欧洲客户销售产品是个不错的主意。
1998年后期(疑是1999年──译者注),中轴线与两家欧洲航天企业达成了长年提供线路元件的销售协议。
当时的价格是按照1美元=1.18欧元(应是1欧元=1.18美元──译者注)的汇率计算的,欧元汇率比1999年1月欧元刚启用时的要略高。
如琼斯后来所说:“我们多么愚蠢!欧元启动的时候,没有人想到欧元兑美元会迅速下跌。
我们认为欧元兑美元只会在小范围内波动,而以欧元定价最符合我们客户的利益。
”然而,欧元兑美元迅速下跌,并且2000年10月探底至差不多1美元=0.82欧元(应是1欧元=0.82美元──译者注)。
这对于中轴线公司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
有一个合同要求中轴线于2000年向欧洲客户提供价值500万欧元的金属配线。
中轴线本期望能够从中以1美元=1.18欧元(应是1欧元=1.18美元──译者注)的汇率获得590万美元的收入(500万欧元×1.18=590万美元)。
公司明白,只要欧元的汇率保持在1美元=1.05欧元(应是1欧元=1.05美元──译者注)之上自己就能够通过这项交易获得不错的利润。
然而,到支付期时,欧元汇率跌到了1美元=0.88欧元(疑是1欧元=0.88美元──译者注),500万欧元的交易使中轴线公司只能得到了440万美元的收入。
中轴线当年由于汇率的不利走势而发生了亏损。
公司的前10位高管人员都被削减了20%的薪金,公司也没有支付从利润中提成的奖金分红,也没有一个员工得到加薪。
为了确保类似的状况不再发生,琼斯在2000年开始积极从事对汇率不利走势的套期保值活动。
为此,中轴线公司进入外汇市场购买了远期外汇(也就是今天签订一个合同约定将来某日以一个事先确定的汇率购买某一种货币。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论文-光明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及经验启示--以并购Synlait

光明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及经验启示——以并购Synlait Milk为例一、引言跨国并购是企业迅速扩张、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经历了五次跨国并购的浪潮。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实施其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手段。
以强化市场地位、获得资源、提高效率、寻求战略性资产等为目的的跨国并购已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化的高度体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并购方式作为进入全球其他市场、扩大竞争优势的一种主要战略。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我国在跨国并购方面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才逐渐开始海外并购。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掀起了海外并购的巨大浪潮,其并购的规模和数额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然而,不可否认,中国并购在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功经验的指导,在并购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结果导致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
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为全球最高,高达12%,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
例如,“光明”作为新中国第一民族食品品牌,在7次海外并购中,有3次成功。
其中,光明集团成功并购Synlait Milk,是中国乳制品企业首次实现海外并购,标志着中国乳业向高端市场发展迈出了第一步,这对其他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将对光明集团并购Synlait Milk成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以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
二、跨国并购的概述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Acquisitions)的概念是由企业并购概念引申扩展而来的。
但是,跨国并购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及其在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因而它的内涵及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与一般的企业并购完全不同。
从经济发展的企业进程上看,跨国并购又是在企业国内并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企业内并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跨国延伸。
国际贸易保险案例集

国际贸易保险案例集在国际贸易中,风险无处不在。
为了降低风险,保障贸易的顺利进行,国际贸易保险应运而生。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保险案例。
案例一:货物运输途中受损某外贸公司 A 向国外买家 B 出口一批电子产品,货物通过海运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遭遇恶劣天气,船只颠簸严重,导致部分货物受损。
A 公司在出货前购买了海洋货物运输保险。
在得知货物受损后,A 公司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并提供了相关的运输单据、货物清单、损失报告等文件。
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和评估,确认了损失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并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予了赔偿。
这使得 A 公司避免了因货物损失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保证了与国外买家 B 的交易能够继续进行。
案例二:贸易欺诈导致损失外贸公司 C 与国外一家新客户 D 签订了一份大额服装订单。
按照合同约定,C 公司发货后,D 公司应在收到货物后的 30 天内支付货款。
然而,在 C 公司发货后,D 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
最终,D 公司消失无踪,C 公司无法收回货款。
幸运的是,C 公司购买了信用保险。
保险公司在接到报案后,启动了调查程序,并最终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 C 公司支付了大部分的损失赔偿。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国际贸易中,不仅要关注货物的运输风险,还要警惕贸易伙伴的信用风险。
案例三:战争导致贸易中断一家从事石油贸易的公司 E 与国外供应商 F 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
然而,在合同履行期间,供应国发生了战争,导致石油生产和运输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无法按时供应石油。
E 公司因此面临巨大的损失。
由于 E 公司购买了战争险,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对 E 公司的损失进行了赔偿。
这使得 E 公司在极端情况下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缓解了经营压力。
案例四:政策变动引发的风险某农产品出口企业 G 向欧洲市场出口了一批水果。
在货物即将到达目的地时,欧洲国家突然调整了进口政策,对该类水果实施了严格的检验标准,导致这批货物无法顺利通关,只能在港口滞留。
国经案例集

国际经济法案例集精品课建设课题组第一部分国际贸易法律制度1. 要约的撤回与撤销的问题案情2003年11月25日,英国A公司向新加坡B有限公司发出如下要约:某品牌彩色电视机2000台,每台伦敦船上交货价(FOB)4000美元,即期装运,要约的有效期截止到12月30日。
A公司发出要约后,又收到了巴黎某公司购买该种型号电视机的要约,报价高于A公司发给新加坡B有限公司的要约价格。
由于当时新加坡B有限公司尚未对该要约作出承诺,故而A公司于12月15日向新加坡B公司发出撤销11月25日要约的通知,而后与巴黎方面的公司签约。
但是,12月22日,A公司收到了新加坡B有限公司的承诺,同意英国A公司的要约条件,并随之向A公司开出了不可撤销的信用证,要求A公司履行合同。
后因A公司末履约,新加坡B公司诉诸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庭,要求A公司赔偿损失。
A公司的律师辩称,该公司于2003年11月25日发出的要约已于12月15日被该公司撤销,该要约已失去效力,因而B公司12月22目的承诺没有效力,购销合同没有成立。
问题:1.A公司的辩称是否成立,A公司11月25日发出的要约能否被撤销。
2.A公司与B公司之间是否存在有效的买卖合同。
答案要点:本案中A公司的要约注明了有效期是2003年12月30日,故而是不可撤销的。
B公司的承诺于有效期内到达,所以合同视为成立。
解析: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5条的规定,一项要约,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也可以撤回,要撤回要约的通知于该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该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
所谓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前,要约人将其取消。
根据该《公约》第16条的规定,要约是可以撤销的,但撤销通知须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送达受要约人。
但这项规定有一定限制,根据该《公约》第16条第2款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要约一旦生效,即不得撤销:第一,在要约申已载明了承诺的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表明它的不可撤销性。
国家经贸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 案例研究3 链条锅炉加煤粉复合燃烧节能改造

岛的优点。 从而使锚炉枉负荷多变特别是嫂烧 般劣质煤情 均能达 到稳定高效燃烧 。
l 链 条 锅 炉 加 煤 粉 复台 燃 烧 流 牲 , 个 锅炉 燃 烧 为 整 过 程 讣 为炉 排 燃 烧 过 程 秆煤 粉燃 烧 过 l
车间提 供 动力车间锅炉房 内原 有一 台 lt h和两竹 65/ 0/ th 链条锅炉.三 台锅炉 总出力仅啊 I t h 2 / .热 效率为 5 %~ 0 6 %,其中 1t h的 出力 为6/ .热效率为 6 %,运打状 5 0/ th 5 兄
盖 , 已不 能 满 足 生 产 的 要 求 。 因 此 . 该 厂 十 l9 年 9月采 98 用 复台 燃 烧 技 术对 1t h链 条 锅炉 进 f 0/ T r嫂造 。
改造 后 仪这 一台锅炉的 出 就能达到 I 4~lth 5/ 热 效率选 7 % 并停运 了两台 65/ 5 .t h锅炉,不仪 满足 m 用 汽量的需求.f fH可根据生产需求迅速调节负荷,j能适应 『 i F 不同的煤种 大大降 低 r中产 成本 。
辅 助 、 * 利 用 扬 长避 短 杠 燃 烧 过 鞋 【,煤 粉 靠 炉 排 火 J } l 柬 点 燃 粉 燃 烧 形 成 的 高 温 火 焰提 高 r炉 膛 温 度 ,匈链 条 煤 炉排 卜 的煤 着 火提 供 r丰 富 的 热 源 . 改变 r 占链 条 炉 过 纯依 靠炉 拱热 辐 射 引 燃 的 状 况 大 改 藩 r 条 t 【 煤 大 链 排 : 新 的 着 火 条 什 ;同 时 , 定 燃 烧 的 火 眯 义 是 煤 粉 流 着火 的 稳 £ 町
维普资讯
国 经 节 信 传 心 案例研究 3 家 贸委 能 息 播中
链条锅 炉加煤崧复合燃烧 节能敌造
国内外产业集聚案例部分典型代表

从1988年成立至今,历经2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 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为代表,以研发和服 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区 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 高端产业功能区。
1.政府支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提高新加坡的金融集聚 度,新加坡政府加大了在政策方面的支持。 (1)广发“许可证”并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大力鼓励外资银行进驻,提高新加坡金融集聚的国 际化程度; (2)提高金融市场创新和深化,完善金融体系, 促进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 交易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 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 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它也被誉为“中国 的硅谷”。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北京中 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平方公里国土,人口 518万。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属于 新兴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 主义”,并以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 称。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之一。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新加坡是继纽 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从1988年成立至今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为代表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1.新加坡的金融聚集分析 2.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产业集聚分析
2.金融监管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新加坡中央银行,成立于1971年,纵观 其职能组合了银行至财金等诸多金融机能。自其成立之后,金融业务 由政府部门执行并专业管理。1997年一1998年东南亚危机中,新加坡 能全身而退的MAS功不可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法案例集精品课建设课题组第一部分国际贸易法律制度1. 要约的撤回与撤销的问题案情2003年11月25日,英国A公司向新加坡B有限公司发出如下要约:某品牌彩色电视机2000台,每台伦敦船上交货价(FOB)4000美元,即期装运,要约的有效期截止到12月30日。
A公司发出要约后,又收到了巴黎某公司购买该种型号电视机的要约,报价高于A公司发给新加坡B有限公司的要约价格。
由于当时新加坡B有限公司尚未对该要约作出承诺,故而A公司于12月15日向新加坡B公司发出撤销11月25日要约的通知,而后与巴黎方面的公司签约。
但是,12月22日,A公司收到了新加坡B有限公司的承诺,同意英国A公司的要约条件,并随之向A公司开出了不可撤销的信用证,要求A公司履行合同。
后因A公司末履约,新加坡B公司诉诸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庭,要求A公司赔偿损失。
A公司的律师辩称,该公司于2003年11月25日发出的要约已于12月15日被该公司撤销,该要约已失去效力,因而B公司12月22目的承诺没有效力,购销合同没有成立。
问题:1.A公司的辩称是否成立,A公司11月25日发出的要约能否被撤销。
2.A公司与B公司之间是否存在有效的买卖合同。
答案要点:本案中A公司的要约注明了有效期是2003年12月30日,故而是不可撤销的。
B公司的承诺于有效期内到达,所以合同视为成立。
解析: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5条的规定,一项要约,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也可以撤回,要撤回要约的通知于该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该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
所谓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前,要约人将其取消。
根据该《公约》第16条的规定,要约是可以撤销的,但撤销通知须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送达受要约人。
但这项规定有一定限制,根据该《公约》第16条第2款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要约一旦生效,即不得撤销:第一,在要约申已载明了承诺的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表明它的不可撤销性。
第二,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项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本着对该要约的信赖行事。
2. 合同解除问题案情:买卖双方于1993年5月5日签订了一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规定卖方必须于1993年6月份一次性交付货物,买方必须于1993年5月15日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
签约后,卖方于5月10日收到买方开来的信用证,规定不得迟于1993年6月30日装运,凭即期汇票,随附全套单据于7月15日或以前到开证行要求付款。
6月中旬,该类货物的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卖方于6月16日函请买方提价10%,并称如果买方在7日内不作出同意提价的通知,合同即告解除。
但随即,市场突然恶化,货价猛跌,卖方于6月25日装船完毕,于7月2日将全套单据寄往开证行要求付款。
而买方则拒绝付款赎单,并声称:由于它在接到卖方的提价通知后一直未作出接受提价的意思表示,因此,合同已经解除。
问题:合同是否已经解除?答案要点:对一项有效的合同加以修改,必须由合同双方同意,因此相当于在当事人之间订立一项新的合同。
由于买方对卖方的提价要求未作出积极的反应,沉默和不行为不表示接受,所以,就合同的修改,双方未形成合意。
解析:在不具备法定或约定的条件时,合同一方是无权单方面解除合同的。
虽然卖方在向买方发出通知时表明,如果买方在特定期限内不作出同意提价的意思表示,合同即告解除,但这既不是法定解除条件,又不是约定解除条件,所以,买方没有对提价要求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并不能导致合同的解除。
3.国际贸易术语——FOB案情:2006年美国出口商A公司与德国进口商B公司签订了一份FOB合同,合同规定由A公司出售小米1000吨给B公司。
A公司在甲国某港口将3000吨散装小米装上船舶,并指示承运人C公司,在该批小米到达乙国目的港后,将其中1000吨交给B公司,其余2000吨交给另一收货人。
但C公司的船舶在运输途中因意外致使小米损失1500吨,其余1500吨安全抵达目的港。
当进口商B公司前来提货时,被告知应交付给它的1000吨大米已在运输途中完全灭失。
(注:甲乙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缔约国。
)问题:依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采用FOB术语,风险何时转移?答案要点:货物在装船时越过船舷,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解析:FOB 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
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当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FOB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
按此术语成交,由买方负责派船接运货物,卖方应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并及时通知买方,货物在装船时越过船舷,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4. 实质上变更要约条件的承诺案情:美国A公司将从别国进口的初级产品转卖,向我国B公司发盘,B公司复电,接收发盘,同时要求提供产地证书。
两周后,A公司收到B公司开出的信用证,正准备按信用证规定发运货物时,接到本国商检机构通知,称因该货非本国产品,不能签发产地证书。
于是,A公司电请B公司取消信用证中要求提供产地证书的条款,遭到B公司拒绝,双方发生争议。
A公司提出,其对提供产地证书的要求从未表示同意,因而无义务提供产地证书,B公司则坚持A公司有此义务。
问题: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A公司有无提供产地证书的义务?答案要点:B公司要求卖方提供产地证书属于对要约的非实质性添加,卖方没有在合理期间内对此添加提出反对意见。
因此,提供产地证书就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A 公司有义务提供产地证书。
解析:《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或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要约的条件。
5.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之卖方的义务案情:1999年法国某机械进出口公司向一德国商人出售一批机械。
德国商人又将机械转售给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
机械进入美国后,美国的进口商被起诉,认定其侵犯了美国有效的专利权。
法院令被告向专利权人赔偿损失,随后美国进口商向德国出口商索取赔偿,而德商又要求法方赔偿。
问题:法方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答案要点:法方作为出口商只应对出口到德国的产品不侵犯法国的知识产权为限。
对于德商将产品又转售到美国而导致的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法方不应承担责任。
解析:依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但卖方的权利保证义务只以双方在订立合同时预期货物将在某一国境内转售或作其他使用,以该国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为准。
6.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案情:1996年7月,营业地位于美国纽约州的A公司与营业地位干墨西哥的B公司订立了一项买卖合同。
合同规定,A公司于1999年7月之前向B公司交付5吨钢材,B公司则于合同生效后的5年内,分批向A公司支付4亿美元的货款。
后因货款支付问题,A公司于美国某联邦法院对B公司提起诉讼。
由于该合同未就法律适用作任何约定,因此A公司主张适用纽约州的法律,而B公司则认为,由于美国与墨西哥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故该合同应适用该公约。
问题:1.在合同未规定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情况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可否适用于一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否适用A公司与B设备买卖合同?答案及解析:详见《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
7. 我国对进出口贸易的管制和不可抗力条款案情:2005年10月20日,我国福灵医药进出口公司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了一项CBA药品进口合同。
合同规定,B公司向A公司出售某种药物400箱,每箱2 000美元CIF厦门,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支付,12月装运。
合同还以"不可抗力''为题规定了如下内容:"无论卖方或买方,如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不可抗力包括但不限于战争、封锁、冲突、叛乱、罢工、被乱、骚动、严重水灾、火灾地震、海啸等无法预见和不能克服的因素"11月2日,A公司接到国家卫生部门和外经贸主管机关的联合紧急通知,称"近半年来已有多个国家回CBA药无可能具有精神调理作用而禁止其进口……,我国已开始对该种药物的效用重新进行验定……,在接到新的通知之前,暂时停A该类药的进口"。
随即,A公司向B公司发去传真,要求取消合同;而B公司则以已向制药厂下达订单为由,要求A公司赔偿其有关损失。
问题:1.我国政府禁止该类药物进口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A公司是否可以不履行与B公司的合同而不承担赔偿责?答案要点:1. 我国政府可依据对外贸易法的上述规定,禁止该类药物的进口。
2. A公司无法援引不可抗力条款而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解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该法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国家可以禁止其进口或出口:危害国家安全或社会公共利益的;为保护人民的生命或者健康,必须禁止进口或出口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根据我国所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需要禁止进口或出口的。
2. 不可抗力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如合同中所约定的地震、海啸),也可以是社会现象(如合同中所约定的叛乱、罢工),但必须是无法预见且不可克服的。
作为专门从事药品进出口业务的A公司应该预见到我国政府可能会禁止该类药品的进口。
8. 根本违反合同和非根本违反合同案情:法国的A公司与德国的B公司于2006年10月1日订立了一项买卖合同,A公司向B公司出售600棵圣诞树(12月25日为圣诞节),交货日期为12月15日之前,交货地点为B公司仓库,由A公司负责货物运输,B公司预付货款的30%,其余货款货到后电汇。
12月10日,A公司通知B公司,由于存货不足,B公司订购的600棵圣诞树的交货时间将延至12月22日,A公司愿意为延迟交货而降低25%a5货款。
B公司立即回电,'要求A公司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交货。
同日,A公司电告B公司将尽快交付货物。
12月22日,A公司将600棵圣诞树送达B公司所在地,B公司则宣告解除合同,拒绝接受货物,要求A公司返还预付款,并赔偿其预计利润损失。
A公司认为,迟延7天交货不足以构成B公司解除合同的理由。
问题: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B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答案要点:A公司的行为构成根本违反合同,B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解析:《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将违约分为根本违反合同和非根本违反合同两种类型。
“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质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除非违反合同一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