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摩擦力》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整个力学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而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本节的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生动而活泼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特点之二是探究实验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三是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本节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滑动摩擦力;(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教材中正文部分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设计思路】

这节内容主体设计为科学探究内容,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放手由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以求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特出“学以致用”的物理学科特点。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摩擦力概念的得出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教师的和学生的实验,以及列举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

归纳出摩擦力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过程,学习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难点】

摩擦力概念的得出过程

【教具准备】

各面光滑程度相同长方体木块长木板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砝码

【教学方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对于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收集一些摩擦现象,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例子,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教学流程图】

【板书设计】

三.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

2.方向:

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因素:

2.研究方法:

3.实验结论:

三.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四.静摩擦力: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