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现象学

合集下载

建筑现象学空间解析

建筑现象学空间解析

空间构成
1.空间构成原理
建筑现象学的空间构成空间的形成、组织和演化过程。它认为空间不是静态 的,而是动态的、有生命的。空间构成的研究包括对空间形态、结构、尺度、材 料、光线等因素的分析,以探索空间构成的规律和特点。此外,空间构成还空间 与人的关系,以及空间对人的行为、心理和感知的影响。
2.空间构成与其他建筑现象学的 关系
空间解析
1.基本概念和理论
建筑现象学的空间解析空间本身的特征和意义。它强调对空间的结构、形态、 尺度、比例、光影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理解空间所传达的文化、社会和心理 信息。空间解析的理论基础包括现象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多学科理 论,为深入剖析建筑空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空间解析在建筑现象学中的重 要性
结论
建筑现象学空间解析从空间的结构、形态、认知和体验等方面出发,深入剖 析建筑现象的空间特征和意义。本次演示通过探讨空间解析、空间构成和空间认 知在建筑现象学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认为这些研究领域为建筑现象学的 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 发展,建筑现象学空间解析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探索 和研究。
谢谢观看
3.空间解析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 方向
尽管空间解析在建筑现象学中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 空间解析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对一些复杂空间的解析存在困难。此外,空间解 析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适应不同类型建筑和空间的解析需求。未 来,空间解析的发展方向可以包括完善理论体系、拓展解析方法、加强跨学科交 流以及城市和区域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空间解析在建筑现象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对建筑空间的深入解析, 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与人的关系,以及空间所承载的文化和社会信息。其次,空 间解析有助于探索建筑空间的认知和体验规律,为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最 后,空间解析有助于揭示建筑现象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根源,为建筑保护、传承和 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斯蒂芬霍尔和它的现象学

斯蒂芬霍尔和它的现象学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3、材料与气味
对建筑的处理,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同时也涉及到触觉、嗅觉、听觉等多方 面的感知,显现或揭示出比外在形式更为重要的维度。霍尔通过感觉获得灵感, 对知觉体验中嗅觉也同样重视,通过对人的嗅觉的关怀,营造适宜的气氛。
架空空间
水环境空间
露台、平台空间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2、交织的空间 霍尔的建筑作品表现出内部空间关系丰富,往往提供给我们运动的视觉——倾斜、曲 线——起初看见的房间是倾斜的,而且房间里的人与物看上去都是倾斜的,但随后在空 间中人的知觉发生了变化:房间里的人与物都由倾斜变直了。一旦身体变换了观看的角 度与方向,景象也随之改变,其所呈现出的所有的空间关系,透视的叠加,精彩的细节 和经过仔细推敲的比例尺度都有自己的想法,是需要使用者到建筑内部去体验的。
斯蒂芬▪霍尔和他的现象学
斯蒂芬▪霍尔的思想观点 及建筑设计特点
霍尔建筑现象学思想观点
现象与思想的交织
建筑现象的体验来自特定的场所和 建筑,它能塑造有生命的、感觉的、时 空缠绕的空间,进而能够改变我们的生 活。建筑通过对形式、空间和光的组合, 通过各种现象,可以升华人们日常生活 的体验。 通过思想,各种复杂要素多方面的 关系被综合把握,思想的特殊性和清晰 性受到场合的限制,同时他又在场所和 计划中构筑意义。建筑组织的思想是一 根暗线,用确切的意图把不同的部分连 接起来。组织概念是一个启发式的方法, 可以来自于场所的历史、计划或者几何 学的灵感,或是来自作为神话诗歌的故 事。建筑联系了历史、场所、文化以及 激情。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2、光引入自然 在光的运用上,像阿尔托、柯布两耶等建筑大师那样,霍尔成功的关键是对自 然光处理上每次都有新意,近乎随心所欲的应用,从容运用天窗、侧窗、二次折射 窗等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霍尔将空间与自然光以丰富且密切的方式结合,使人 因而能与自然环境有良好的关系,在其中捕捉到一种现代主义往往容易缺乏的诗意 性。

空间之觉_一种建筑现象学

空间之觉_一种建筑现象学

空间之觉_一种建筑现象学空间之觉:一种建筑现象学建筑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它不仅仅是创造物理结构,更是创造人类与空间之间的互动体验。

在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空间的尺度、形态和氛围,这些都构成了建筑的现象学。

本文将探讨空间之觉,一种关于建筑现象学的理论。

空间之觉是指在建筑中感受到的、由空间形态、材料、光线等因素所引发的觉知体验。

它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于空间的感受和理解都是独特的。

建筑师通过设计和创造,可以引导人们的感受,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之觉。

空间之觉与时间密切相关。

建筑的形态和尺度可以引导人们在空间中的流动方式,从而影响时间的感知。

例如,一个高大的大厅或教堂会让人感到时间的延伸和缓慢流动,而一个狭小的房间或过道则可能加速人们的行为和时间感知。

建筑师可以利用比例、材料、色彩等手段来创造出不同的时间觉知。

建筑师还可以通过空间之觉来营造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例如,柔和的光线、柔软的材料和曲线的形态会给人带来温暖和亲近的感觉,而冷色调、硬质材料和直线的形态则可能给人带来冷漠和疏离的感觉。

通过调整空间内的这些因素,建筑师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人们的情绪、思考和行为。

此外,空间之觉还与人的身体感知息息相关。

建筑师可以通过空间的布局、形态和尺度来引导人们的身体姿势和动作,从而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认知。

例如,一个开放的空间可以鼓励人们流动和交流,而一个封闭的空间可能限制人们的行动和交往。

通过考虑人的身体感知,建筑师可以创造出舒适和融洽的空间。

总的来说,空间之觉是一种建筑现象学的理论,它探讨人类与空间之间的感知、体验和互动。

建筑师通过设计和创造,可以引导人们的感受,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之觉。

空间之觉与时间、情绪和身体感知密切相关,通过调整空间的形态、尺度、材料、光线等因素,建筑师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时间觉知、情绪体验和身体感知。

因此,建筑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功能和美学,更是为了营造空间之觉,使人们与空间产生共鸣,达到文化、情感和人类意义的表达空间之觉是建筑师通过设计和创造空间来引导人们的感知、体验和互动的一种理论。

第03讲 3-建筑现象学

第03讲 3-建筑现象学

第三章建筑现象学环境心理学补充知识•哲学基础胡塞尔( Edmund Husserl)的现象学哲学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存在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与建筑现象学《建筑意向》(Intentions in Architecture,1963)《实存·空间·建筑》(Existence, Space and Architecture,1971年)《西方建筑的意义》(Meaning in Western Architecture,1973年)基于上述理论基础,1980年舒尔茨出版了纯建筑理论领域最早、最完整、系统深刻地讨论建筑现象学的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Genius Loci: 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远古至今,建筑帮助人们,使人们的存在富有意义。

通过建筑,人们拥有了空间和时间的立足点……建筑应该理解成富有意义的(象征的)形式。

”——《西方建筑的意义》舒尔茨的场所理论•“存在”的意义上讲“定居”是建筑的目的•人们感知场所感的过程,可划分为认同(identification)和定向(orientation)两个同时进行的方面。

•“建筑意味着把一个场地转变成具有特定性格与意义的场所。

设计就是造就场所。

”换句话说,“场所”是有清晰特性的空间,人必须要能体验到环境是充满意义的。

•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即空间加形式特征),帮助人们“定居”。

•现象学(Phenomenology)原词来自希腊文,意为研究外观、表面迹象或现象的科学。

事实上,现象学理论并不是讨论现象的一门学问,而是想透过现象找到事物的本质;严格来讲,现象学只是一种方法而已,在这里“寻找本质的方法不再是传统的超越方法,而是希望以数理与心理的分析找出思想的形式及其内容”。

•“广义的建筑现象学是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现象学方法, 对人与环境关系所进行的研究。

现象学下的建筑设计

现象学下的建筑设计

【城市建筑研究】如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文·霍尔所言:“21世纪把建筑学推向了一个用历史语汇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我们所想描述的语义的时代,而现象学,作为一种思维和知觉方式,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建筑学概念。

”[1]知觉体验的形成主要是源于两种信息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

其中,一种信息是由人的感官直接输送而来的,另外一种则是对记忆中留存信息的体验。

探讨现象学对建筑实践的介入,主要是从直接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在建筑设计中产生的现象学体验着手的。

本文将进一步挖掘现象学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核,并以此为背景探索在知觉体验中能够引起观者情感共鸣的建筑品质。

一、空间的阐释如果我们将“寂静”看作是空间的品质的话,它通常指的是通过光影、材料等因素制造出来的“空间氛围”,而并非单指人的听觉感知方面的寂静。

我们可以结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史永高的观点来解释空间的“寂静”,在史永高看来,静默并不是没有声音,而是指人的精神和感知都不受任何的束缚,人的身体处于一种自由的聆听体验状态。

他认为建筑空间便可以实现和守护这种静默。

[2]藤森照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也是一位“反建筑”的建筑师。

藤森照信的著名设计高过庵茶室(图1)被日本反建筑主义学者推崇。

藤森照信是一个“老顽童”,高过庵是他根据漫画中出现的茶室,以同样的造型为自己设计的茶室,建筑位于神长官守矢史料馆附近,建筑仿佛是从漫画中走出来的一样,设计富有创意。

高过庵整体建筑依靠一根原木而建,建筑材料用料原始,室内空间狭小无法站立,室内装饰朴素原始,采用传统的装饰方法,没有别的东西,只有烧水用的火炉。

高过庵是一个浪漫主义建筑,更是静的代表,建筑师摆脱了以往的繁琐装饰设计,用极其简单的装饰材料表现出了他对于浪漫主义的追求。

千利休的茶文化深深影响着藤森现象学下的建筑设计殷朱丹浓李嘉彭愉景摘要:现象学是实用主义哲学,其中心论点是“直接面向和认知”。

人与建筑的关系历经自创造、依附到伙伴,人对于建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成了建筑的发展血脉,同时建筑的现象也直接作用于人。

建筑设计中的现象学思考

建筑设计中的现象学思考

建筑设计中的现象学思考摘要:现象学原词来自希腊文,意为研究客观事物的外观、表面迹象或现象的学科。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哲学家胡塞尔以现象学的研究开启了理性主义时代认识论的大门。

在胡塞尔的基础上,海德格尔拓展了“回归事物本身”的现象学理论。

他不再仅以人的意志理解事物,而通过对“在世存有”的研究来认识事物本身。

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生活发生的地方,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而“场所精神”就是场所的特性和意义。

笔者通过对路易斯·康,斯蒂文·霍尔和王澍三位大师的作品,深入的剖析了建筑设计中的现象学以及由之而来的“场所精神”的有关思考与反思。

关键词:现象学;场所精神现象学原词来自希腊文,意为研究客观事物的外观、表面迹象或现象的学科。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哲学家胡塞尔以现象学的研究开启了理性主义时代认识论的大门。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现象是包括抽象观念在内的能够呈现在意识中的一切东西。

意识作为现象,是纯粹的“描述性”的而非理论性的,它可以而且只可以直观地把握。

在胡塞尔的基础上,海德格尔拓展了“回归事物本身”的现象学理论。

他认为现象学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方法论,这种“方法”意味着依照“本源”,回归到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中,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克服科学研究的抽象性。

现象学对于建筑的启发意义在于它立足于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世界,热情赞颂并深入考察了人们最基本、最本质的日常“生活世界”,关注人的行为和体验。

与现代主义造成人际关系淡漠相比,现象学是一种更积极的人本主义思想,而诺伯格·舒尔茨将这种思想贯彻于建筑,奠定了建筑现象学的基石。

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生活发生的地方,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而建筑意味着场所精神的形象化,建筑师的任务正是创造有意义的场所。

人为场所与自然发生联系的方式有三种:形象化、补充和象征。

波尔图建筑系馆建筑现象学解析

波尔图建筑系馆建筑现象学解析

功能
• 在三角形场地中,建筑被分成了地上地下相连的很多块.其中最大 的一个体量在北翼,形成了围合的三角形内院,北侧楼中包含办公 室,演讲厅、半圆形展厅和一个屋顶上天窗采光别致的图书馆。
波尔图建筑系馆建筑现象学解析
功能
• 整个地块北侧为嘈杂的高速公路,南侧为小 区内部道路,且南侧临河景观良好,西扎在 平面布置时设计将教室(学生使用场所)布 置在南侧(视觉良好的方向)。办公人员使 用的房间位于建筑群体的北部,濒临高速公 路,相对环境嘈杂。
• 在设计的过程中, 西扎将围合成方形内院的一翼去掉, 形成了其惯用的U 形平 面。可以看出设计的构思从封闭的单一主体逐步 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综合体, 并将更大范 围的场地引入设计。
西扎的所有建筑都充分尊重场地现状,运用场地 周边的元素,都是是精心地放置在其场地的地形之中。
波尔图建筑系馆建筑现象学解析
这种四维动态空间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平面与垂直、人
工与自然的界限,形成一个在二个度向上立体流动的空间。 以前作为上下层之间联系的楼梯正逐渐被坡道和倾斜的楼 板取代,行走其间,在坡道和楼板的引导性下不知不觉地 从一个层面到另一个层面,完全感觉不到约束。
波尔图建筑系馆建筑现象学解析
空间分析
——地下采光连廊
从外观来看,简洁干净的艺术感和雕塑感比较显眼。 不过进入室内,才察觉它的不凡:通过地下3米处一 条长而窄的走廊把各个单体连成一体,室内空间的 流动随处可见,流线型的坡道即起联系空间的作用,
也作为一个学生作品的展览空间,行程有趣多变。
波尔图建筑系馆建筑现象学解析
立体空间
• 整个空间设计充满不定性和多义性,带 着一种动态空间的丰富感。这种四维动 态空间的最大特点是平面与垂直、人工 与自然的界限被打破了,形成一个在二 个度向上立体流动的空间。以前作为上 下层之间联系的楼梯正逐渐被坡道和倾 斜的楼板取代,行走其间,在坡道和楼 板的引导性下不知不觉地从一个层面到 另一个层面,完全感觉不到约束。

第七讲 建筑现象学

第七讲 建筑现象学
宗教信仰、文化取向、宇宙观念、艺术旨趣等等精
神现象密切相关。建筑正是以其自身特有的空间与 形式,以某种结构化的方式,表达着、展示着这种深沉 的历史与精神的脉动。”
《冬天的薄暮》
飘落的雪花纷飞窗上,晚祷的钟声久久回荡; 舒适的室内令人陶醉,聚餐的饭桌也已收拾停当。
一群游子,在黑暗中来到了门前; 金光闪烁的恩赐之树,还带着清凉的露珠。 游子们静静地步入室内,辛劳已将门槛变为石头; 清澈透明的光线,照亮了桌上的面包和美酒。
“人存在于世界当中。”---海德格尔
“单体房屋、村落和城镇都是建筑作品,它 们在其内部和周围聚集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建 筑物是人们接近了作为居住环境的大地,与此 同时又将相邻的房屋置于广阔的天空之下。”
横跨于水面之上的桥梁“只是将已经存在的 两岸连接起来,因为只有当一桥飞架水面之时, 两岸才成其为两岸… …桥的两岸相互衬托。沿 水边延伸的岸边不再是无关紧要的边界干地了。 通过两岸,桥梁将其身后的大片环境带向水面。 桥梁使水面、岸边和土地成为邻居并且将水面 周围的大地聚集为有意义的环境。”
“建筑是一种具体的现象。它包括大地景观和 聚居地,以及房屋和有关房屋的种种阐释。然而它 又是一个活生生的实在。远古至今,建筑帮助人们, 使人们的存在富有意义。通过建筑,人们拥有了空 间和时间的立足点。于是,建筑不仅仅关乎实际需 要和经济因素,它还关系到存在的意义。这种存在 的意义源自自然、人类,以及精神的现象,并通过秩 序和特征为人们所体验。……在建筑中,空间的形 式意味着场所、路径和领域,也就是,人类环境的具 象结构。因此,建筑定义的完满诠释,并不能从几何
本质也是现象,只不过是更为一般和纯粹的现 象。
所谓直觉,就是“看”或“体会”,去看意味 着观察者要“直接面对事物本身”,对所意识到的 现象和本质进行完整和准确的描述。

建筑现象学名词解释

建筑现象学名词解释

建筑现象学名词解释
建筑现象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探讨的是建筑的特定现象和状态,比如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还有建筑文化、社会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现象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并对它们进行了解释。

首先是建筑实体,即建筑物的物理特征,比如其形状、尺寸、结构、质地等,这是构成建筑物的最基本要素。

其次是建筑功能,即建筑具有的功能,也就是它们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办公、生产等需求,并能够满足社会文化需求。

还有建筑价值,它指的是建筑物的价值观,根据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和评价,可以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三种。

此外,还有建筑文化。

它不仅指建筑物和建筑表现形式所传达的文化意义,而且指建筑物使用和管理所传播的文化和社会规范。

另外还有建筑精神,它指的是建筑物所反映的更深层的、更高层的文化意识,反映其主体内心的内涵,以及其对空间、色彩和纹理等方面的表达和理解。

最后,还有建筑环境,它指的是建筑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为景观形成的环境,它们均对建筑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建筑现象学是一门复杂的社会科学,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实体和功能、价值和文化、精神和环境等多方面,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学科。

本文就主要介绍了建筑现象学几个重要概念,并对
它们进行了解释,从而为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分类

1 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分类

建筑现象学知识框架和应用来源:建筑现象学来源于哲学中的现象学, 创始人为胡塞尔, 对建筑影响深远的则是他的学生海德格尔。

受海氏启发, 诺伯格·舒尔茨写出《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 成为建筑现象学的重要论著。

建筑现象学主要研究的是: 人、建筑以及环境的关系,主张直接从现象到现象, 抛弃一切陈词滥调和先入为主的臆测。

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建筑现象学提倡任何场所都是有精神的, 建筑师的职责就是守护和延续这种精神。

“广义的建筑现象学是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现象学方法, 对人与环境关系所进行的研究。

由于其中心议题涉及人、环境、场所、建筑和世界等内容, 建筑现象学在不少论着和文章中也被称为场所现象学, 人居环境现象学或人居世界现象学。

狭义的建筑现象学则特指由挪威建筑理论家克里斯琴·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 Schulz) 所创立的一种建筑理论。

”[ 1 ]由这一定义不难看出, 在建筑现象学其本质在于致力于主客体相互关系的建构, 这样一种建构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和研究角度的动态性, 以及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三个方面。

代表人物:建筑现象学研究从思想取向来分, 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 一种采用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 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 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诺伯格·舒尔兹( C.No rb e rg Sc hulz) 。

他的一系列著作, 例如《实存、建筑、空间》对海德格尔的《居、住、思》(Build ing Dwe lling Thinking )中的思想进行了建筑化和图像化的解释。

他自己也称,《场所精神》是走向建筑现象学的第一步。

他认为, 只有当人经历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 他才“定居”了。

“居”意味着生活发生的空间, 这就是场所。

而建筑存在的目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无特征的同一而均质的“场址”(site )变成有真实、具体的人类行为发生的场所”(p la c e )。

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

案例:汉诺威世博会瑞士馆——卒姆托
卒姆托喜好使用 木材,因为木材具 有的天然清香,会 将使用者引入置身 自然环境的错觉中。 他在2000年的汉诺 威世博会的瑞士馆 的共鸣箱的设计所 采用的木材就具有 天然的气味,穿梭 于其中,产生置身 于森林的错觉
感知建筑

2.6各种体验的相互作用——联觉
每一种物体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询问物体,每一种感官都是综合的因素, 感官的五种感知是不可分割的。 ——海洛庞蒂
建筑现象学初探Biblioteka 1、建筑现象学缘起

建筑现象学的产生背景
20世纪,多种建筑理论流派百花齐放,竞相争鸣,虽各有千秋,但均 未臻完善 现代主义过于追求被简单分化了的功能,忽视人类生存的多种需求, 漠视历史传统,造成建筑形式的雷同和内容的空洞 语言学和符号学试图将抽象化、概念化的历史片段和符号组合、拼贴, 用于建筑,达到文脉的延续,却易使建筑流于表面和浅显 类型学力求按照建筑内在结构的相似性,分类抽象出先验永恒的类型, 据此维护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在实践中却不顾对象偶然的功能因 素而专注于“原型”形式,容易造成建筑冷漠僵硬的外表,难以把握 存在和生活的真实内涵
感知建筑
黑色花岗岩(埋大地)+细长勾缝 排练成直角的两面墙 墙面光鉴照人 刻着56132名越战阵亡将士的姓名
感知建筑

案例:瓦尔斯温泉浴场——卒姆托
各功能房屋顶之间的缝隙在室内形成了独 用集中的光线来表达物体的形式、肌理, 特的效果,让使用者在室内沐浴过程中也 创造一种闭合空间的迷人特征 能与自然接触
感知建筑

2.5嗅觉与味觉体验
在我对另一个世纪具有的回忆中,只有我自己能够打开那仍然对我 保留着独特气味的深深的橱柜,那种在柳条筐中晒干了葡萄干的气味。 那是一种无法描述的气味,接触它,闻到它,需要的是你的想象力。这 种感觉正好会拉近你对相似味道的陌生空间的关系。 ——盖斯顿巴士拉《空间的诗》

建筑现象学案例(二)

建筑现象学案例(二)
Peter Zumthor 作品
瓦尔斯温泉浴场
建筑坐落在瓦尔斯,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一个狭窄山谷里的边远村庄,海拔高度为 1200m。 宽阔的室内空间曲折向前,就如同要通过侧面的巨大开口向前寻找到光线。内 部空间与外部景观相互影响着。在一些地方,建筑再现了多孔沉积岩风化而成的深洞似 的巨大空隙。但在其他地方,通过热或冷的水池、明或暗的空间、或静谧或音乐弥漫的 小环境、或自然或芬芳的空气以及浴场中或分隔或开敞的空间,整个建筑就如同一个拥 有一系列不同类型与尺度的隔室的地下洞穴。光线的切入让人们能够从几何角度将建筑 解读为一大块的石“桌”或石板。日光透过天花板上的缝隙洒落在不同的空间中,这些 空间又根据其在沐浴过程中的专有功能有所区别。身体浸入温泉时的各种感官体验、各 阶段的感受倍加强烈。
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瑞士馆来自在 2000 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瑞士馆的设计中,卒姆托使用了 30000 根松木,布 置了 99 堵木墙、3 个展览空间、3 个天井和 7 个自由活动空间,以堆叠的方式建成了 名为“瑞士共鸣箱”的线性排列的迷宫。木构墙体成为容纳各种事件的活动装置。作为 博览会的展示建筑,卒姆托正是考虑到它的临时性,放弃了榫卯而采用金属拉杆对木头 进行施压,长木条在经纬方向相互搭接,用钢拉索与弹簧固定,由此衍生出格栅顶棚以 加强刚性联系,其上在搁置由整张锌铁皮折叠形成的屋面排水沟。“这个装置是一个真 实空间中自证的存在(with the fair itself),它对瞬息变化的事件本身做出反应:人的 潜意识流动,季节的迁移,天气的风雨变幻。”在这个环境中,观者可以触摸木材的肌 理,闻到木料的清香,倾听瑞士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感知自然的阳光、雨滴、清风以 及丰富的光影变化。穿行在“木质”的廊道空间中,全身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无需 附加任何解释,当所有感受汇聚起来,就构成了这座建筑沉静而自证的存在。

建筑现象学探究的开题报告

建筑现象学探究的开题报告

财政信息中心网络安全的分析与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各个组织和机构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尤其对于财政信息中心而言,网络安全更是至关重要,因为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严重的社会影响。

对财政信息中心网络安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设计至关重要。

1. 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主要包括:网络攻击的种类和手段日益多样化、网络环境的复杂性越来越高、网络数据的价值不断上升、网络安全人才的稀缺等。

这些挑战给财政信息中心的网络安全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在实际运行中,财政信息中心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和监测机制、网络设备和系统的漏洞存在、网络安全意识不足、外部网络安全环境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财政信息中心的正常运行和资金安全都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安全挑战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财政信息中心急需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其中包括: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全面的网络安全技术保障、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优质的网络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等。

1. 建立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财政信息中心要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明确的网络安全政策和规定、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统一管理网络安全设备和资源、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等。

2. 实施网络安全技术设备财政信息中心应采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设备,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加密设备、密钥管理系统等,以实现对网络的全面监控和保护,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3.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行为财政信息中心要加强对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和主动参与程度;还要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行为规范和制度,确保员工在使用网络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避免造成安全漏洞。

4. 做好网络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财政信息中心应实施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对网络进行全面监控和实时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还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出现网络安全问题,能够迅速进行应对和处理,减少损失。

空间之觉_一种建筑现象学

空间之觉_一种建筑现象学

空间之觉:一种建筑现象学空间之觉:一种建筑现象学导语:现代社会特征之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而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建筑学更注重于建筑的功能性和美学,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空间的需求不断提高,对于空间的感知和体验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一种新的建筑现象学——空间之觉,探索空间的感知、体验和解读,以期为未来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第一部分:空间之觉的概念和元素1. 空间之觉的定义空间之觉是指人们通过感知、体验和解读建筑空间,从而形成对空间的主观认知和情感体验。

空间之觉关注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以及该过程中的主观反应和心理变化。

2. 空间之觉的元素空间之觉包括感知、情感和认知三个主要元素。

感知是指通过感官对空间的直接感知,如视觉上的色彩、形状、纹理,听觉上的声音和音乐等;情感是指人们在空间中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安全感、愉悦感、舒适感等;认知是指通过空间的解读和理解,使人们对空间产生认知和思考,如空间的功能性、符号性和文化意义等。

第二部分:空间之觉与建筑设计1. 空间之觉的应用空间之觉的理论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

首先,通过对空间之觉的研究,设计师可以更加关注人们在空间中的感知和体验,创造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空间。

其次,空间之觉的理论可以用于改善建筑空间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提高建筑的实用性和美学价值。

此外,空间之觉还可以作为设计的指导原则,帮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空间。

2. 空间之觉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具体建筑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之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比如,巴黎的卢浮宫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和优雅的空间布局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在卢浮宫的空间之觉中会感受到历史和艺术的沉浸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卢浮宫的文化价值。

又如,丹麦哥本哈根的自由港区借助其特殊的建筑造型和灯光效果,创造出一个独特而激动人心的空间之觉,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五建筑类型学和建筑现象学_109p_专题研究报告

五建筑类型学和建筑现象学_109p_专题研究报告

(4).罗西将城市作为集体记忆的所在地,它交织着历史的和个 人的记录。当记忆被某些城市片断所触发,过去所遇到的经历(即 历史)就与个人的记忆一起呈现了出来。如何去激起人们思绪,这 就要靠类似的城市。因为,那些记录着历史与个人经验的客体大多 已不复存在了,而只有那种类型是我们今天可能去把握的。
4.格拉西-建筑的逻辑构造
(3)建筑类型学:
第一,类型学继承了历史上的建筑形式 第二,类型学继承了特殊的建筑片断和轮廓,这些元素可能是我们 正 在分析的不同于其它的特殊的例子 第三,类型学是在新的文脉中将这些片断重组的尝试;是在新的关系 中拼贴这些片断的尝试 新的建筑、建筑群体和城市的产生应该被视某一为是老的城市 生长繁殖的结果。设计过程必需作为一种归类分组的方法体系,才 能够把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形式归结分类,并在此过程中接纳并呈 现特定的文化和人脑中的固有形象。 按照阿尔甘的观点,类型学分类方式是根据下列等级组织进行的: 1)城市的尺度和它的建筑组织,这反映在建筑组群与城市形态关系的 研究上。 2)建筑的尺度和它的大的组合元素,如广场、室内空间类型等的形式 构成。 3)细部比例、构造以及它的装饰部分,如柱式处理。
2.类型学在建筑上研究的重点
(1)类型选择
类型选择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有些时候,创造的过程也就 是类型选择的过程。以类型选择为依据的类型学的设计必须依据 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象,其过程往往是生活 方式与建筑形式相互适应。选择的类型常常是固定的建筑组群关 系以及建筑的母题。
(2)类型处理
对于已选取的类型必须进行几何简化,这是类型处理的第一 步。因为没有这一步的还原简化,那么所选择的只能是某一特殊 的类型学原型。由于这一原型不具备普遍的抽象性,从而使类型 选择失去了普遍历史意义。

建筑现象学(第二小组实例部分)

建筑现象学(第二小组实例部分)

动态和连续
芬兰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1993,霍尔)
不对称的布局将动线安排穿越一 系列空间组织,使整个设计变成一个 微微扭曲的”房间连成的长廊”。 这些弯曲着展开的空间序列提供 了使人感到神秘而惊奇的元素,参 观者面对的是一个持续展开而变化 着的透视场景,它们将室内体验与 交扭曲的概念联系到了一起。 在这里,“身体”成为我们自身 和建筑之间基本的联系,被当作体 验伸展、重叠空间的真正手段。
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 代表人物之一 1947年生于华盛顿州 的布雷黙顿 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 大学建筑系,在罗马学 习建筑,此后在伦敦 AAschool学习硕士课程 1976年在纽约设立了 自己的事务所
斯蒂文·霍尔 Steven Holl
在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领域中将建筑现象学 成功运用并赢得广泛关注和赞誉!
圣伊格内修斯礼拜堂大门
陈啸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Reporter: :
Antony
霍尔
场所与现象 动态和连续 霍尔作品的解读 光与空间 材料和细部
场所与现象
把场地具体地凝聚成一个场所这些线索有些是具体的有些是抽 象的包括原有的建筑建筑之间的道路景观河流树木嗅觉温度地名以 及与此地相关的记忆和传说这样建筑就唤醒了场所中那些自在的物 体所蕴含的联系从而锚固在场所中并且伴随其功能和社会要求融入 到场所特定的历史中。 ——霍尔的作品集《锚》 霍尔认为:建筑是外在知觉的“秩序”和内在知觉的“现象” 的融合。 秩序——场所赋予建筑本质独特的特征是以客观智慧为基础形成的 设计概念。 现象——包括抽象观念在内的能够显现在意识中的一切东西,包 括直觉、回忆、判断、想象、经历等。
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
以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现象学为基础,建立了建筑现象学的基础和框架, 主要侧重于理论思维。

《建筑现象学两大领域理论应用研究》课题文献综述

《建筑现象学两大领域理论应用研究》课题文献综述

《建筑现象学两大领域理论应用研究》课题文献综述[摘要]:建筑现象学是建筑学与20世纪初兴起的人本主义哲学相结合产生的建筑哲学理论。

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的书籍、期刊文献的收集、整理,对建筑现象学的产生,发展及近年来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介绍和研究,并对其两大主要方向的理论和代表人物、作品进行梳理分析。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知觉现象学;应用1. 前言1.1研究课题的哲学背景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现象学占有重要的地位。

20世纪的西方哲学,就其较核心的部分而言,是由以下三大思潮组成的:一是以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为主线的当代知识论哲学,二是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为主线的欧洲人本主义哲学,三是以马克思主义与其它哲学流派的结合为主导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用西方学者哈贝马斯的观点,西方哲学在二十世纪己经提供了四个最重要的运动:l、现象学运动;2、分析哲学运动:3、结构主义运动;4、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

而其中的现象学运动则代表了欧洲大陆哲学最主要的思潮。

1.2研究目的及意义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日益国际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纯净的国际式”建筑的缺陷:过度理性化和抽象化,过度追求被简单划分了的功能;忽视了建筑以外的环境,漠视历史传统,造成建筑形式的趋同和内容的空洞;或者是对形式的片面追求而忽视了人的感受……5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理论界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各种流派百花齐放,如:语育学、符号学、类型学、现象学、行为心理学等,各有千秋。

当代建筑创作领域也已经广泛吸收了许多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并融入到建筑创作之中。

众多现代建筑第二代,第三代的大师们,用实际行动提供了多种方法和途径,以创造越来越美好的生活环境。

从首先对现代主义进行人文主义反思的赖特、勒•柯布西耶、阿尔瓦•阿尔托,到重新关注历史语汇的斯特林、路易斯•康,无不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建筑现象学的初探

建筑现象学的初探

建筑现象学的初探钟俊(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 要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中,由于现象学的引入导致了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新的探讨和思考。

面对各种哲学流派和建筑流派,现象学对于建筑设计的运用究竟该怎么样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正是值得现在正在进行大量建设和发展中的中国建筑师和学生进行思考的又一创作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建筑理论; 现象学; 场所; 霍尔中图分类号 TU-021 文献标识码 A1 建筑现象学的概念以现象学思想和方法为指导的建筑研究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

舒尔茨的!存在、空间和建筑∀(Ex istance, Space,and A rchitecture)一书便是这一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

此后逐步引起了各方面广泛的关注和参与,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舒尔茨于70年代末写成的!场所精神∀一书,可以作为建筑现象学理论的代表作。

哲学家们从哲学的意义上谈论人的存在及其意义,探讨人与世界和空间的基本关系,其中有的学者还从释义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环境原初和本真的意义。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得#胡塞尔所创立的现象学,尤其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关于人类存在属性和真理的研究,关于世界、居住和建筑之间关系的论述,为建筑现象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指导思想。

建筑学家走出了以往研究的狭小天地,借助和结合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成果,探讨建筑环境形式与创造特定活动气氛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们从不同形式和特征的环境中获得有益经历的方式以及生活意义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复杂联系。

这些研究彼此穿插、相互渗透,力图更全面地从整体上认识人与世界、人与建筑之间的多重联系,进而揭示人的存在与建筑空间创造的本质关系。

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危机产生了现象学,而现代环境的危机则引发了建筑现象学。

为了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这种居住、场所和环境的危机,许多学者把求助的目光转向了现象学,转向了现象学观察现象的方法。

现象学的思想和方法因而成为建筑现象学的哲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遍布室内各个角落白色弯曲的墙面上戏剧性的光通过隐 蔽的色板打在白墙上,形成了神秘的色块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学 生 公 寓
利用不同曲率的三维曲面,不同质感和 反光程度的材质来组织光的反射及漫反 射,使得空间的光呈现出一种连续变化 的形态来充满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获得定居场所的?通过营建——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在《建居思》中提到人们并不因为建造而定居,人们因为定居而营建 营建包括了三个意义:1)营建实际上就是定居;2)定居是人类在世的态度和方法;3)作为定居的营 建展示为培养生长乊物的营建和建造建筑的营建
美国越战纪念碑——林璎
Steven Holl的光影
霍尔认为建筑与其他艺 术相比更全面地将人们的 知觉引入时间、光影和透 明度的流逝变化中,色彩、 现象、质感、细部均加入 到全部的建筑体验中。 建筑自身提供了有质感的 石块和光滑的木柱所表现 的那种有触觉的实体感, 那种运动的光线变化,空 间的气味和声音,以及与 人体有关的尺度和比例。 霍尔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 析与总结,将其称为“现 象区”(phenomenal Zones)。
建筑现象学
形而上派画家基里柯
“我们通过我们敏锐的情感来体验氛围——这种体验形式起作用时,快得难 以置信,而这显然是我们人类需要的生存之道。…… ……我们有能力凭直觉 欣赏,靠自发的情感反应,于刹那间否决某件事情。…… …… “美存在于观者 的眼中”---柏拉图,言下之意美与否全在于我。” ——《建筑氛围》彼得 卒姆托
光与影 光与影是“现象区”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建筑的“知觉精神” (perceptual spirit)和 “形而上学的力度” (metaphysical strength) 来自实体与虚体塑造而出的 光与影、透明程度和光泽性。 自然光有着无穷的变化,它 主导着城市和建筑的强度。 视觉所见到的建筑是按照光 影的条件形成的。 “光线即可以在文字上读解为光 线的现象,也可以在科学上 读解为逛得压力……浸渍在 大量的光线中,明亮的空间 就如同梦境。短暂的强烈感 觉点燃了直觉。” ——Steven Holl
光影与色彩在空间中结合形成一种综合的视觉与肌肤的知 觉体验。
霍尔近期使用了“色差空间”(Chromatic space)的概念。 在色差领域讨论知觉现象就不仅仅是光的波长的问题,实 际上这个概念讨论的是空间中的色差现象。这个概念设计 的不仅是纯色彩问题,而是光学、色彩,以及光线与色彩 光谱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在为西雅图大学的一个小教堂的设计中,他使用了七个光 桶/瓶来组织建筑的色差空间。
知觉现象学
“我们通过我们敏锐的情感来体验氛围——这种体验形式起作用时,快得难 以置信,而这显然是我们人类需要的生存之道。…… ……我们有能力凭直觉 欣赏,靠自发的情感反应,于刹那间否决某件事情。…… …… “美存在于观者 的眼中”---柏拉图,言下之意美与否全在于我。” ——《建筑氛围》彼得 卒姆托
霍尔创造了“光痕” (light score)的概念, 用以描述光 线在空间中和建筑上 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霍尔的“光痕”概念的 产生与他早年在罗马实 习的经历有关。 1970年霍尔在罗马,住 在万神庙后,他每天的 活动是从观察这个宏伟 的空间开始的。霍尔住 的是一间没有窗户的公 寓,他天天早起,从公 寓走一段并不太长的路 程进入万神殿,看着太 阳升起时造成的光环由 万神殿顶缓缓下落,光 彩夺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