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练习:第8课 张居正改革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高中历史第8课张居正改革名师精编课堂达标(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1.张居正改革针对的社会主要问题包括()①边防废弛、边患严重②政治腐败、吏治混乱③赋役紊乱、财政危机④矛盾尖锐、内外交困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2.张居正改革中为考核官吏的政绩特别定的制度是()A.军功爵制B.三长制C.俸禄制D.考成法3.下列明代各项措施中,有利于边疆各族经济发展的是()A.修筑长城B.任命少数民族首领为官C.边境互市D.迁都北京4.在一条鞭法中最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是()A.按亩纳税B.由官府统一征收C.把田赋、力役、杂税合并D.用征收白银取代征收实物5.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是因为()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C.改革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张居正的去世6.张居正下令清丈土地的目的不包括()A.掌握国家实际田亩数B.解决地主隐瞒土地、转嫁徭役负担的问题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D.限制土地兼并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
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聚,资格太拘,毁誉失实。
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
用人必考其终,授人比求其当。
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二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
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守己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
若但善事上官,干理簿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
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毋徒炫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之以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眚(按:过错)掩其大节。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
(2)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
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
他认为造成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土地,逃避赋税。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清丈土地。
1578年(万历六年),明政府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凡庄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都要丈量,限三年完成。
高中历史一第8课张居正改革同步练习(解析版)
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 )。
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C、密切了满蒙关系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2、《中国侨网》在“话说改革家张居正”中写到:“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强人,因为事实上只有他孤家寡人一个,以君临天下的态势,没有同志,没有智囊,没有襄助,没有可依赖的班子,没有可使用的人马,甚至没有一个得心应手的秘书。
”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面临状况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3、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4、《明史张居正》载“又为……以责吏治。
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
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
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达到这效果是因为张居正采取了()A、严肃纲纪B、设立驿站制度C、创设颁行考成法D、控制内阁5、“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6、下列符合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情况的有( )①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②在试行后向全国推行③在推行过程中克服了重重阻力④一条鞭法成效显著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张居正的下列改革措施部分遭到官僚地主反对的是() ①考成法②内修守备③清查田亩④一条鞭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右图为根据明代时期名相张居正的历史事实改编古装政治题材大戏《张居正》剧照。
第8课张居正改革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解析:选A。
明朝中期以来,由于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明朝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
故B、C、D三项均为A项的具体表现,答案为A项。
2.张居正的措施中,直接触动官僚地主利益的是() ①考成法②内修守备③清查田亩④一条鞭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选C。
内修守备,是为了加强边防,维护社会稳定。
这一措施保护了所有内地居民的利益。
3.张居正赋税改革中实行的“一条鞭法”,主要是把当时所收的几种税合为一体。
其中主要包括()①田赋②力役③杂税④人头税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一条鞭法”的内容。
“一条鞭法”主要是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
故本题答案为A。
4.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是因为() 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C.改革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张居正的去世解析:选C。
张居正的变法损害了当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势必遭到他们的反对。
5.(2012·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二月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或称“条编”。
请回答:材料中张居正的赋税制度改革有何特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依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归纳、概括其特点。
答案:田赋、力役和杂税合编,按田亩核算,征收银两。
一、选择题1.明朝中期以来,内外交困的危局主要表现在() ①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②满洲贵族加强对明朝的攻势③东南沿海倭寇猖獗④政治腐败、赋役紊乱、财政困难和阶级矛盾激化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B。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 张居正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面临状况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解析:当时明朝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因而内外交困是最完整最准确的概括。
答案:A2.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 )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解析:张居正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答案:A3.“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果的是( )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
答案:C4.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有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赋役征银”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大进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现实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
答案:D5.张居正死后官秩被削,名誉被毁,祸及家人同僚,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主要原因是( )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收效甚微C.损害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利益D.张居正为官暴戾解析:张居正改革损害了当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势必遭到他们的反对。
答案:C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或称“条编”。
16-17历史选修1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课堂练习 含解析 精品
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解析:选A。
张居正改革是在明朝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时期进行的,外有蒙古贵族的劫掠,内部统治阶级腐朽。
2.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行无阻,张居正采取了下列哪一措施()A.严肃纲纪B.设立驿站制度C.创设颁行考成法D.控制内阁解析:选C。
注意问题的切入点是提高行政效率,张居正为此创立考成法。
3.明代张居正税制改革最大的影响是()A.按财产的多少征税B.把赋税分摊到田亩上C.减轻了农民负担D.使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解析:选D。
注意关键词:最大、税制改革。
张居正税制改革最大的影响是使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
4.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因为()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没起到应有的作用C.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张居正的去世解析:选C。
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因为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81年,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规定: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
把原来的厘甲、均徭、杂税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力役,一律征银。
由政府雇人应役,一般黔民不再出役力,役银按照丁数和田粮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田赋征银,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
材料二“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
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
至直隶巡抚李维钧奏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
自后丁徭与地赋合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清史稿·食货志》(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述赋役制度的主要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两项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从赋役形态、手续、纳银代役来归纳相同点,从一条鞭法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摊丁入亩(地丁银)将两者合并,废除人头税,分析不同点。
高中历史第8课《张居正改革》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张居正得以升任内阁首辅,“任法独断,操持一切”,直接原因是()。
A. 《陈六事疏》受到皇帝重视B. 张居正考中进士具备为官资格C. 张居正是特殊人才D. 皇帝年幼解析由于万历皇帝年幼,作为皇帝老师的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任法独断,操持切”。
答案D2.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
A. 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B. 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C. 密切了满蒙关系D. 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解析呼和浩特城的修建是蒙汉居民共同努力在塞外古丰州建立的,蒙汉之间在长期的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答案B3.“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
A. 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 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 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 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
答案C4.下列关于“考成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考成”就是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②目的是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保证新法畅通规定“以钱谷为考成”④具体做法是由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②③④D .①②③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考成法”这一概念的理解,①②③④ 都是有关“考成法”的正确表述。
答案A5. 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 返)” 。
这是因为( ) 。
①维护了官僚特权②减轻了农民负担③增加了国家收入④减少了税收舞弊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解析一条鞭法限制了豪强地主舞弊瞒漏,损害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答案B6. 明朝自实行一条鞭法以后,曾经改变了财政历年亏空的局面,出现了“太仓所储,足支十年”的富余情景,而且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8课张居正改革每课一练(岳麓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中国侨网》在“话说改革家张居正”中写到:“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强人,因为事实上只有他孤家寡人一个,以君临天下的态势,没有同志,没有智囊,没有襄助,没有可依赖的班子,没有可使用的人马,甚至没有一个得心应手的秘书。
”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面临状况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解析:内外交困是最完整最准确的概括。
答案:A2.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居正改革内容的理解。
张居正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答案:A3.《明史·张居正》载“又为……以责吏治。
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
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
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达到这效果是因为张居正采取了()A.严肃纲纪B.设立驿站制度C.创设颁行考成法D.控制内阁解析:据材料可知,通过这一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证新法通畅,是创立的考成法。
答案:C4.“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
答案:C5.下列符合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情况的有()①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②在试行后向全国推行③在推行过程中克服了重重阻力④一条鞭法成效显著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一条鞭法,目的在于考查其显性与隐性知识,如①就是隐性知识,而②③④就是教材明显体现出的知识,答案为B。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8课 张居正改革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8课张居正改革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答案】 A4.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行无阻,张居正采取了下列哪一措施()A.严肃纲纪B.设立驿站制度C.创设颁行考成法D.控制内阁【答案】 C5.学习张居正改革后,研究小组发现他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有一项不符合()A.掌握国家实际田亩数B.解决地主隐瞒土地,转嫁徭役负担问题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D.限制土地兼并【答案】 D6.张居正的下列措施遭到官僚地主反对的有()①考成法②内修守备③清查田亩④一条鞭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7.张居正改革针对的社会主要问题包括()①边防废弛、边患严重②政治腐败、吏治混乱③赋役紊乱,财政危机④矛盾尖锐,内外交困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 C8.张居正身后毁誉留给我们的思考有()①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②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③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果④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 A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史·张居正传》中尚书李日室等如是评价张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
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
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材料二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俭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张居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居正的改革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2)张居正生前预料自己的身后毁誉,对此,他报以怎样的态度?(3)张居正对自己有可能身后毁誉的态度,表明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哪些素质?【答案】(1)整顿吏治,颁行考成法,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实施边防新政,“外示羁縻,内修守备”,使边境相对安定,汉蒙互市活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方面,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国家基本掌握了田亩数,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堂实录(5页)-word文档资料
张居正改革【教学目标】通过对张居正改革措施的学习认识到张居正改革的历史作用,进而认识那个时代,认识改革事业。
【教学重点】张居正改革措施【教学难点】评价张居正改革【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请看幻灯片上的这八个字“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谁能说说自己对这八个字的理解?(停顿片刻,请一位同学来说)生:……(初步回答)师:同学回答得不错,这八个字的意思是,把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国家身上,而疏于为自己考虑,以致显得笨拙。
同学们,如果哪个人能担得起这八个字,这人怎么样?生:非常棒。
师:这八个字是明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臣——海瑞对张居正的评价。
那么,张居正到底干了什么,能赢得海瑞如此高的评价?他到底是否能担得起这个八个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张居正改革!首先,同学们再看看教材,看看张居正到底为这个国家做了哪些事情,能赢得海瑞如此高的评价?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思考张居正改革的作用。
(两分钟后)师:请哪位反应快的效率高的同学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生1:整顿吏治、边防新政、富国新法师:同学们,这位同学完成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措施的具体作用。
整顿吏治,具体表现是实行尊主权和考成法,这个对于新政的实行,是非常有利的,可以说,这是干部队伍建设!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些措施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到底是哪些人反对呢?生:贪官师:贪官可能反对,但庸官反对的可能性更大!那些人浮于事的庸官本来可以懒散,可以相互踢皮球,就是不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但现在考成法的颁布,让他们无所逃避,这些措施让他们不舒服了,但让人民舒服了!生:学生点头。
师:实行边防新政,将外示羁縻和内修武备相结合,并不是一味示强,而是刚柔并济。
这个举措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张居正的智慧。
生:学生点头。
师:同学们再看看,富国新法。
教材上说,张居正下令清丈土地,将瞒报的侵吞的土地重新计入国家档案,资料显示,明朝建立的时候,国家登记在册的土地高达8亿多亩,而到了明中期,变成了5亿多亩,这差距是3亿多亩,去哪儿了?从地球消失了?生:学生笑了。
高中历史 8 张居正改革知识导航学案 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巧建结构自学导引一、时代的呼唤明朝中期以来,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内外交困。
嘉靖年间,________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倭寇猖獗,________侵占澳门,阶级矛盾激化,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地主阶级改革派惊呼“元末之事可为殷鉴”,除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不足以弥天下之患”。
答案:蒙古葡萄牙二、整顿吏治1.措施(1)倡导“尊主权”,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推行,1573年创设颁行_______________。
2.影响(1)通过推行________,从中央到地方,都由内阁控制。
(2)由________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制度,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答案:1.(1)以法理政(2)考成法2.(1)考成法(2)三级机构三、实施边防新政1.原因:明中期以来边防残破,“频年寇犯如蹈坦途”的积弊。
2.措施(1)倡行“外示羁縻,________”的边防政策。
(2)起用名将________。
(3)增修、加固________,大大提高了长城的防御能力。
3.影响(1)万历元年,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被击败,双方议和,改善了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2)张居正的边防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表现在( )①北方守备日固②汉蒙双方互市活跃③归化新政的建立④蒙古部首领渐习华风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2.(1)内修守备(2)戚继光(3)长城3.(2)A四、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1.清丈田地(1)时间:________年。
(2)原因:土地兼并,逃亡农民与土地分离,________萎缩,社会经济出现________。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2.一条鞭法(1)时间:1581年。
(2)内容: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________,统一按________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________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________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或称“条编”。
第8课张居正改革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1)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封建制度渐趋衰落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专制皇权逐渐削弱D.殖民势力入侵中国解析:明清时期是封建皇权的进一步强化时期,丞相的废除及军机处的设立是最好的例证;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说明了封建制度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葡萄牙殖民势力侵占澳门,说明当时中国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
答案: C2.张居正在明清进行了力挽狂澜的变法革新运动,张居正被称为“救时宰相”的原因有()①他在内外交困的危局中挺身而出②他采取的措施切中时弊,成效显著③他的改革得到了后代统治者的拥护④他进行改革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的利益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解析:“救时宰相”的称号与改革的时代背景、时代作用有密切的关系,③不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法令在其死后被废除;④显然不对,张居正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统治,改革虽然采取了一些维护人民利益的措施,但不能掩盖其阶级属性。
答案: B3.张居正为了使改革能顺利推行,首先进行了吏治改革,张居正整顿吏治的根本着眼点是()A.尊主权B.课吏职C.信赏罚D.一号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封建专制皇权的政体下,要想做到“一号令”,就必须打出皇帝的旗号,借助皇权的威力,以此来整顿吏治。
答案: A4.针对明中期以来边防残破,张居正倡行“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下列体现“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起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张居正实施边防新政的认识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排除A、B、D三项。
答案: C5.张居正赋役改革中实行的“一条鞭法”,主要是把当时所收的几种税合为一体,其中主要包括()①田赋②力役③杂税④人头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一条鞭法”主要是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
高中历史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岳麓版选修1
金花银。从正统元年(1436)起,明政府规定江南田赋折银征收, 地方政府每年将收齐的散碎银两铸成银锭,上交中央户部。银 锭上刻有地方名称、税别、重量、内耗及有关官员和银匠姓名 等内容,称“金花银”。此锭是万历十六年(1588)福建上交户 部的五十两银锭。
万历通宝
张居正还采取厚商措施,整顿钱法,严禁私铸,同时许银钱兼 用,许商税纳钱。
三娘子像
三娘子庙
三娘子为明朝时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的妻子。俺答汗死后,主持政 务三十年,加强了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万历十五年(1587年)被明廷封为“忠顺 夫人”。为纪念她的功绩,遂建“三娘子庙”于美岱召内。
美岱召大殿
美岱召
汉蒙通商古道上的土井
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
流民图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剧烈,加上多年的饥荒及苛重的赋役, 流民渐多。
戚继光著述《纪效新书》书影
戚氏军刀
明骑马武士俑
明长城
黄崖关位于天津蓟县城北30公里处,始 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明朝将领 戚继光曾在这里驻守,并对此段长城加 以大复修。
黄崖关长城
平番得胜图
该图描绘万历年间平定西北少数民族叛乱的历史画卷。画面反映了万历三年(公元 1575年)甘肃西南部西番族攻打洮州(今甘肃省临潭县),明政府派固原(今宁夏回族自 治区固原县)镇总兵官领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县)兵马镇压的过程。全图共分为14幅画面。 第一幅名为“军门固原发兵”,第二幅为“固原兵备刘伯燮”,第三幅为“陕西总兵官孙 国臣”,第四幅为“白化岭”,……最后一幅为“军门固原赏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 馆。
《河防一览图卷》
张居正重视兴修水利。1577年黄河决口淤塞清河口,致使淮河 水向南倾泻,高邮等县一片汪洋。张居正起用治河专家潘季驯,由 他负责治河。历经两年,治河取得成就,黄淮得以安宁,漕运畅通。
高中历史8张居正改革知识导航学案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巧建结构自学导引一、时代的呼唤明朝中期以来,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内外交困。
嘉靖年间,________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倭寇猖獗,________侵占澳门,阶级矛盾激化,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地主阶级改革派惊呼“元末之事可为殷鉴”,除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不足以弥天下之患”。
答案:蒙古葡萄牙二、整顿吏治1.措施(1)倡导“尊主权”,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推行,1573年创设颁行_______________。
2.影响(1)通过推行________,从中央到地方,都由内阁控制。
(2)由________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制度,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答案:1.(1)以法理政(2)考成法2.(1)考成法(2)三级机构三、实施边防新政1.原因:2.措施(1)倡行“外示羁縻,________”的边防政策。
(2)起用名将________。
(3)增修、加固________,大大提高了长城的防御能力。
3.影响(1)万历元年,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被击败,双方议和,改善了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2)张居正的边防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表现在( )①北方守备日固②汉蒙双方互市活跃③归化新政的建立④蒙古部首领渐习华风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2.(1)内修守备(2)戚继光(3)长城3.(2)A四、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1.清丈田地(1)时间:________年。
(2)原因:土地兼并,逃亡农民与土地分离,________萎缩,社会经济出现________。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2.一条鞭法(1)时间:1581年。
(2)内容: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________,统一按________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________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________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或称“条编”。
2021-2022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 Word版含解析
其次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面临状况的叙述,最精确的是()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冲突尖锐解析:当时明朝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冲突尖锐,因而内外交困是最完整最精确的概括。
答案:A2.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解析:张居正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答案:A3.“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果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备体系的抗御力量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有名边将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乐观加强友好往来。
答案:C4.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方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①适应了商品经济进展的需要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进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有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赋役征银”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大进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现实意义”。
结合所学学问,即可推断出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
答案:D5.张居正死后官秩被削,名誉被毁,祸及家人同僚,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主要缘由是()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收效甚微C.损害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利益D.张居正为官暴戾解析:张居正改革损害了当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势必遭到他们的反对。
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居正等张驰驾驭,整饬边防)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于今受其赐。
——魏源《圣武记》材料二明长城请回答:依据材料一、二,明朝张居正改革有何成效?导致消灭这一成效是由于明政府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在关系如何?这一政策的实施与材料中所提到的法律、法规有何关系?解析:本题为图文材料题,解题时要结合材料所反映的信息,联系所学学问,特殊要留意整顿吏治与其他内容的关系来组织答案。
高中历史第8课张居正改革名师精编每课一练2(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每课一练2(岳麓版选修1)课堂针对训练教材研学1.他是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也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在其改革措施中整顿吏治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以法理政B.确保政令畅通C.强化君主专制D.杜绝贪污腐败【答案】B【解析】张居正认为“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结合张居正改革之前,令不行,禁不止,吏治混乱,所以其目的主要是确保政令畅通。
2.1573 年,即万历元年,张居正上《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他认为:“天下大事,困难之处不在于立法,而在于有法必行;不在于说些什么,而在于说出来就一定要有效果。
”遂制定考成法。
考成法实行产生的影响有()①加强了内阁的权力②提高了办事效率③为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D【解析】综合考成法的效果来判断。
3.“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糜”思想成功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答案】C【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糜”,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
4.“外示羁糜”的积极意义是()①彻底解决了边关危机②提高了边军作战能力③减少了军费开支④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彻底解决了边关危机”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
5.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C.密切了满蒙关系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答案】B【解析】呼和浩特城的修建是蒙汉居民共同努力在塞外古丰州建立的,蒙汉之间在长期的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8课 张居正改革-精选教学文档
第8课张居正改革1.针对明中期以来边防残破,张居正倡行“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
下列体现“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起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答案】 C2.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
这是因为()①维护了官僚特权②减轻了农民负担③增加了国家收入④减少了税收舞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B3.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答案】 A4.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行无阻,张居正采取了下列哪一措施()A.严肃纲纪B.设立驿站制度C.创设颁行考成法D.控制内阁【答案】 C5.学习张居正改革后,研究小组发现他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有一项不符合()A.掌握国家实际田亩数B.解决地主隐瞒土地,转嫁徭役负担问题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D.限制土地兼并【答案】 D6.张居正的下列措施遭到官僚地主反对的有()①考成法②内修守备③清查田亩④一条鞭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7.张居正改革针对的社会主要问题包括()①边防废弛、边患严重②政治腐败、吏治混乱③赋役紊乱,财政危机④矛盾尖锐,内外交困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 C8.张居正身后毁誉留给我们的思考有()①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②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③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果④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 A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史·张居正传》中尚书李日室等如是评价张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
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
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材料二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俭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张居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居正的改革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2)张居正生前预料自己的身后毁誉,对此,他报以怎样的态度?(3)张居正对自己有可能身后毁誉的态度,表明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哪些素质?【答案】(1)整顿吏治,颁行考成法,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实施边防新政,“外示羁縻,内修守备”,使边境相对安定,汉蒙互市活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方面,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国家基本掌握了田亩数,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学案(含答案)
第8课张居正改革学案(含答案)第8课张居正改革目标导航1.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和作用。
重点2.张居正改革失败的教训。
难点一.改革的背景1.内忧1嘉靖年间,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
2嘉靖.隆庆年间,政治腐败,财政困难。
3阶级矛盾激化,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2.外患1东南沿海倭寇猖獗。
2葡萄牙乘虚侵占澳门。
3.号称“救时宰相”的张居正应运登上了历史舞台。
思维点拨明神宗时,内阁首辅的作用基本上相当于以往的宰相。
这个权力和地位为张居正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改革的措施改革领域核心措施内涵作用政治领域尊主权,以法理政以皇帝名义严明法纪使内阁成为推行变法的中枢,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创设.颁行考成法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制度军事领域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往来促进蒙汉经济发展;节省大量军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内修守备注意选将,积极练兵,加固长城经济领域侧重税法清丈田地清查天下田亩增加政府税收;减轻农民负担;刺激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推行一条鞭法田赋.杂税.力役统一按田亩核算;以银代役,计亩征银归纳总结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的三个特点第一,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
这种做法使政府既从掌握大量土地的地主手中增加了赋税,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第二,简化了征税手续。
众多赋役合而为一,使豪强地主和官吏难以在税收问题上舞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第三,以银代役和计亩征银,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三.改革的结果1.表现考成法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2.原因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权相劝教约束早怀不满。
2变法触动了怙恶违法的豪强权贵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3张居正策略不当,结怨太多。
史论要旨1一条鞭法是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的标志,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2张居正改革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面对明朝中后期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阁首辅张居正变法革新,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
1.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是什么?2.张居正改革的措施有哪些?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2.归纳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3.正确认识张居正改革的作用。
一、背景1.时代的呼唤。
明朝中期以来,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主要表现为政治腐败,边防废弛和社会矛盾尖锐。
其中,外患主要表现在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的倭寇猖獗,葡萄牙侵占澳门。
2.张居正登上历史舞台: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大权在握,推行新法。
二、内容1.整顿吏治。
(1)措施。
①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②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以法理政。
③1573年,创设颁行考成法。
(2)作用: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了道路。
2.加强边防。
(1)内容。
①“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固长城边防。
②“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2)作用。
①大大提高整体抗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
②古丰州兴起归化新城。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
(1)原因:明中期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
(2)实施: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均田税足民”。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4.“一条鞭法”。
(1)推行: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经济政策和赋役制度方面深化改革。
(3)作用。
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简化手续,限制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以银代役、计亩征银,稳定了生产,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三、结果:失败1.表现:考成法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2.原因。
(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张居正的劝教约束早怀不满。
(2)变法触动了怙恶违法的豪强权贵以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3)张居正策略失当,结怨太多。
3.平反昭雪。
张居正执政的十年,确为明中后期最有生气、最为光辉的时期。
至明末天启、崇祯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朝廷为他平反昭雪,重新恢复名誉。
命题视角一对张居正改革结果的思考张居正身后毁誉留给我们的思考是()①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②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③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果④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张居正死后遭保守派反扑,法令被废,改革毁于一旦。
但至明末,朝廷终于想起这位当年的“救时宰相”,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答案:A点评:对于改革的评价是重要的考查内容,既考查了对改革措施所起作用的掌握,又考查了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方法。
考查基础知识和考查历史相结合,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顺应课程改革时代趋势。
命题视角二对张居正改革内容和失败原因的理解穿越时空,你主持《面对面》节目,采访张居正。
主持人:张首辅您好!您辉煌的成就在于您的改革。
当步入中晚年的明王朝百病丛生、步履蹒跚的危难之际,作为治国能臣的您登上了晚明波诡云密的政治舞台,殚精竭虑,力挽狂澜,一度使大明王朝出现中兴之象。
您能简单谈谈您是如何做的吗?张居正:针对当时内外交困的危局,我主要从政治、边防、经济三大方面入手变革。
(1)在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边防残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针对土地兼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持人:可惜的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您的鞠躬尽瘁毕竟没能改变历史的步伐,改革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您看来,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4)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主持人:在我们后人看来,您失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前三问结合张居正改革的措施作答,注意要简练概括,并要简要叙述影响,第(4)、第(5)问结合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作答,而且要注意限于阶级局限,张居正不可能分析出失败的根本原因。
答案:(1)整饬吏治,推行考成法,严格奖罚,主张唯贤是用,坚决裁减冗员。
(2)“内修守备”,增强军事力量、完善防御体系;“外示羁縻”,节省大量军费、增进蒙汉交融。
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来往。
(3)清丈土地,打击豪强,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各项杂税合并,增加财政收入。
(4)触动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他们的反攻倒算;明神宗的蜕变,日益昏庸腐化,下诏废弃新法这是主要原因。
(5)改革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吏治的腐败又与封建君主专制密切相关,所以您的改革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D)①蒙古族不断南下劫掠②政府财政危机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④葡萄牙侵占澳门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明朝中期面临内外交困的危机,①④是外部危机,②③是内部危机。
2.张居正整顿吏治的根本着眼点是(A)A.尊主权B.课吏职C.信赏罚D.一号令解析:尊主权就是要树立朝廷的尊严,这是改革的前提基础。
3.下列符合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情况的有(B)①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②在试行后向全国推行③在推行过程中克服了重重阻力④一条鞭法成效显著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一条鞭法,目的在于考查其显性与隐性知识,如①就是隐性知识,而②③④就是教材明显体现出的知识,答案为B项。
4.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之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D)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行商而致富,这与D项密切相联。
5.下图为根据明代时期名相张居正的历史事实改编的古装政治题材大戏《张居正》剧照。
在剧中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因为(C)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没起到应有的作用C.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张居正的去世解析:张居正变法触动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6.下列各项属于张居正改革内容的是(C)①实施边防新政②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③整顿吏治④整顿军队与科举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④整顿军队与科举属于王安石变法内容。
7.据《张居正传》(第三册三十七)载:“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据此判断,张居正主张(A)A.农商并重B.重商抑农C.扶持商业D.重农抑商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规定:把原来历代王朝规定征收的田赋(土地税)、徭役(农民无偿为国家服劳役)、杂税合并起来,折合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以白银形式统一征收;把徭役归入田亩之后,被国家征调而又不愿服徭役的人,可以出银雇人代役。
当时“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而此法达成“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也是张居正认为最值得炫耀的事。
材料二明代中期,各地书院兴起,士大夫讲学之风日兴,各种新说层出不穷。
万历年间,李贽在湖北麻城书院讲学时以“异端”自称,他嘲讽孔子并非圣人,“亦庸众人类也”,戏谑将孔子奉为偶像是“丑妇之贱态”,反对把“四书五经”作为统一思想的标准,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思考判断。
张居正对讲学“特恶之”,在《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中,指斥讲学是“群聚徒党”“空谈废业”,因此“尽改各省书院为公廨。
凡先后毁应天府等处书院六十四处。
”万历七年(1579年),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朝廷下诏禁讲学、毁天下书院。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一条鞭法”对赋役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反映了明末怎样的新思潮?(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禁讲学、毁天下书院”的行为。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归纳“一条鞭法”的表现,由“李贽”可判断新思潮为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第(2)问结合“一条鞭法”的影响和“禁讲学、毁天下书院”的消极影响回答。
答案:(1)表现:合并赋役项目,统一征收银两;以田亩多少为主要征收标准;允许纳银代役。
新思潮:批判传统僵化的儒学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
(2)“一条鞭法”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工商业经济兴盛的现实,放松了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但其“禁讲学、毁天下书院”的行为,钳制和阻挠新思潮的兴起,强化了思想专制。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史·张居正传》说:“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
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
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请回答:结合张居正改革的措施,分析《明史·张居正》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否真实。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张居正改革的措施有三个方面:①整顿吏治,颁布考成法,提高了办事效率,保障了政令畅通。
②实施边防新政,节约了大量军费开支,改善了汉蒙关系,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稳定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故《明史·张居正》的评价是真实的。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
他认为造成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土地,逃避赋税。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清丈土地。
万历六年(1578年),明政府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凡庄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都要丈量,限三年完成。
万历七年(1581年),清丈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