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住宅建筑(由传统建筑至现代建筑)演示

合集下载

(完整版)日本园林发展

(完整版)日本园林发展

日本园林起源、发展及现状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 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 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 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 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 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 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 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日本园林主景的演变过程为: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国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佛化岛石(平安)——池岛、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石庭(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

古代园林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 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 虽然细节不清, 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 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 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穿池起苑, 池内放养鲤鱼, 苑内奔走禽兽, 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 远足田猎。

从类型上看,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年至581年), 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 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园风格, 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 而且园中有游船, 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与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源流上看, 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 并未经过象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 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 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

从技术上看, 当时园林就有池、矶, 而且是纯游赏性的, 可谓技术先进。

从活动上看, 曲水宴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 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 所有古园今已不存, 但是, 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 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美学和精细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这种传统建筑风格不仅在日本本土广泛应用,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借鉴。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上。

传统日本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精细的木工技术构建坚固耐用的建筑结构。

这种传统的木结构不仅能够适应地震等自然灾害,还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许多建筑师也开始借鉴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材料选择,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适应性。

其次,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还表现在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上。

传统日本建筑注重空间的开敞和流动性,通过推拉门、可移动隔断等手法实现不同空间之间的联通和转换。

这种灵活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方式使得建筑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并且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和改变。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许多建筑师也开始关注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通过引入可移动隔断、开放式设计等手法,使得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变化。

此外,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还体现在建筑美学和装饰艺术上。

传统日本建筑追求简约、自然和谐的美学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美学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借鉴。

许多现代建筑师通过运用自然材料、自然光线和自然景观等手法,营造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空间。

同时,传统日本建筑的装饰艺术也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木雕、漆器、屏风等装饰元素被运用到现代建筑的内外装饰中,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之,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在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上,亦或是在建筑美学和装饰艺术上,都可以看到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痕迹。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日本本土的建筑设计中,也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应用。

日式木屋风格欣赏

日式木屋风格欣赏

纸糊窗户
茶道和花道
日式木屋窗户通常采用纸糊窗,这种窗户 透光性好,又能阻挡风雨,营造出温馨的 室内氛围。
日式木屋室内常常布置有茶道和花道的用 具和装饰,展现出日本传统文化的韵味。
室外装饰元素
石灯笼
在日式庭院中,石灯笼是一种常见的装饰物,用于照明和增添氛 围。
竹篱笆
日式庭院中常用竹子编织成篱笆,既美观又实用,为庭院增添自然 气息。
盆景和植物
盆景和植物是日式庭院的重要元素,通过精心布置,展现出简洁、 清新的美感。
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传统材料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现代的日式建筑常常使用传统的木、竹、石等材料,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 创造出简洁、舒适的生活空间。
传统图案与现代装饰的融合
日式木屋的装饰中常出现传统图案,如云、鹤、松等,同时也可以看到现代装 饰风格的影子,如抽象艺术、极简主义等。这种融合使得日式木屋既有传统的 韵味,又具有现代感。
节能设计
02
采用节能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和地暖等,降低能耗,节约能
源。
隔音效果
03
采用隔音材料和设计,有效降低室内噪音,提供安静的居住环
境。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引入自然元素
通过大面积的窗户和开放式设计,将自然光和景色引入室内。
生态友好
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能源,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实现生态友好。
与自然互动
通风和保温性能
通过巧妙的设计,使木屋具有良好的通风和保温性能, 适应日本的气候特点。
节能环保
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地热等,降低 能耗,保护环境。
03
日式木屋的装饰元素
室内装饰元素
榻榻米
障子门
日式木屋室内通常铺设榻榻米,这是一种 草编的垫子,不仅舒适,还具有防潮、防 虫等特点。

西村大院建筑构造介绍

西村大院建筑构造介绍

西村大院建筑构造介绍西村大院位于日本京都市,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精致的文化遗产。

作为日本建筑发展的代表之一,西村大院展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首先,西村大院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日本传统建筑和文化的精华。

该建筑采用了日本典型的平面布局形式,包括庭院、厅堂、走廊等构造。

庭院是西村大院的核心,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而闻名。

庭院的设计不仅注重景色的美感,更注重与建筑物的和谐统一。

其次,西村大院的建筑结构采用了传统的木质框架结构。

建筑以坚实的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精妙的拼接和连接方式,形成了稳固的支撑框架。

这种结构在抗震性方面具有很高的效果,为西村大院的长久保存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此外,西村大院的屋顶设计也是该建筑的一大特色。

屋顶采用了日本传统的瓦片覆盖,形成了独特的倾斜造型。

这种设计不仅使得建筑更加美观,还起到了保护建筑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的作用。

最后,西村大院在室内空间的布局和装饰上也体现了精致的设计。

建筑内部采用了分区的方式,不同功能区域具备各自的独立性。

同时,室内装饰精致而考究,包括壁画、彩绘、木雕等,展现了日本传统工艺的高超技艺。

对于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与构造实践,西村大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传统而富有创新精神的建筑方式,展现了更多可能性。

尤其是在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从西村大院的木质结构和自然材料运用中,借鉴其对于可持续建筑的启示。

通过了解西村大院的建筑构造,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日本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从中提取出有益于我们现代建筑设计的经验和智慧。

在保留文化传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追求创新,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建筑空间。

日式建筑

日式建筑

美学欣赏雁行型配置所謂「雁行型」為模仿雁群在天際飛翔的列隊形影。

在日本傳統建築中,常將雁行型運用在建築配置或造型上,建築群前後逐棟稍錯開的配置方式。

一、採光通風比起一整棟的大型建築,將建物採用分棟型及雁行型來規劃配置,可面對戶外的室內空間大為增加。

二、因應地型若是興建一棟大型建築或左右對稱的建物時,不得不進行較大規模的整地等相關工程。

但若採用雁行型時,可將建物分割成較小的空間單元,不管在平面或斷面,都較易於調整配置來順應基地地形條件。

三、環境關係採用雁行型時,可將庭園空間融入建築物的各個角落。

當人們位於建築內凹的空間,會讓人有被庭園包被的感覺,但若身處建築外凸空間時,則反倒會覺得建築物深入到庭園中。

如此,建物與庭園連接的部分增多,進而也增加了彼此的緊密性與空間一體感。

四、改築需求木造建物除易遭風災、火災、水害及蟲害侵襲外,腐朽老化速度也較快,為了彈性因應這些變化,比起勞師動眾的將整棟建築大規模改建,而採取部分改建的方式較為實用可行,而雁行型建物正屬於較易於進行部分改建、增建的建築型式。

若是左右對稱的建築,原本就比較侷限,較難於改變既有機能與型態,日後難以導入新的空間元素。

行型將建築配置創造出凹凸效果的手法,但在建物空間凹凸變化越多時,各部分的收邊就越複雜,也會增加壁面面積,造成費用增加的情形。

高架地板日本住宅除了玄關、勝手口(廚房出入口)等進出空間為泥土地面之「土間」外,其它空間皆採稱為「高床」的杆欄式建築型式,一般生活起居皆在高架地板上進行。

在日式居家生活中最特別的就是為了避免將外面的泥土、灰塵帶進屋內,而行成進屋需脫鞋的習慣。

因此玄關地面必須採土間方式並設置下駄箱(鞋櫃)。

除了土間外,屋內各房間、走廊等舖設木地板之處皆不得穿鞋進入,進而發展出日本特有的榻榻米地板,留傳至今的榻榻米文化,已成了日式住宅行為模式的基準。

模矩化與多目的使用空間日式建築設計平面圖中上,各房間未標示名稱,卻寫上八疊、六疊等數字,這些是指榻榻米的數量,亦即藉此標示該房間的面積。

日本住宅是如何建造的

日本住宅是如何建造的

日本住宅是如何建造的2013-12-23点击蓝字关注→木结构别墅在日本,住宅分为公寓式和独立式。

公寓式住宅泛指所有单元式住宅;而独立式住宅则是称之为“一户建”的日本最传统的二三层的独立和式建筑。

这种“一户建”住宅,虽然外立面各不相同,但85%以上都是采用的木结构,既有日本传统的梁柱型木结构,也有近些年兴起的2×4轻型木结构。

日本人之所以喜欢木结构“一户建”住宅,除传统习惯外,木结构房屋使用寿命长、建设周期短、节能、生态、环保、抗震等特点也是其受青睐的重要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采用木结构的“一户建”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和简单快捷的现场组装,使一栋二三层高、套内面积在200平方米的“一户建”能在7天左右便完成基础建设。

在日本,记者通过参观木结构工厂、“一户建”施工现场和建成后的“一户建”住宅样板间,得以概括性地对“一户建”住宅工厂化的建造过程有所认知。

工厂化生产在日本的车间里,记者看到大量从加拿大和美国进口的木材,在区分不同规格和材质后,被传送机放置在不同的设备操作台上,切割机在电脑的指令下,将木材准确地裁割成房屋门、窗等部位,之后再传送到下一道工序。

据社长介绍,该工厂是日本西部最大的木结构构件工厂,主要是生产2×4轻型木结构构件,包括墙板、二层楼板和小木屋组材。

据了解,2×4轻型木结构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是一种采用小断面规格木材通过钉和金属连接件连接固定建造而成的建筑物。

其具有结构自重轻、柔性好、节能和抗震等优点。

“在日本,普通的‘一户建’套内面积在150平方米左右,其结构构件平均造价是35000美元,再加上两三千美元的施工设备租赁费,总体费用约合25万元人民币。

”竹下介绍说。

但这其中不包括土地费和内部装修费。

日本的土地是私有的,要先购买土地后才能建房,根据地块位置不同,地价通常与建造费用相当或更高些。

竹下指出,在工厂把木材加工成墙板、地板、柱、梁等构件,并对外墙和上下水使用的板材进行防腐和防白蚁处理,以及把外墙板与保温材料复合在一起之后,就可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了,普通的“一户建”大概2天就可以组建出雏形,7天就可以完成结构的基础建设了。

杉本家的大宅

杉本家的大宅

西风东渐
地位尊卑旳区别 体目前寝室旳位置 距离大宅院旳大门口 究竟有多远 杉本 家旳祖屋也有一条中轴线 门与门都是笔直相正确 杉本家邀请旳贵客 要经过 特许 才干到房子深处走走
从中能够清楚地看到 全部旳房 间布局并非完全对称 而是划分 了清楚旳区域
抬脚就能到旳地方 是丫鬟仆役们 旳住处 以及粮仓 柴房 厕所所在地
女人取悦达官贵人旳一种特殊旳日本 文化 目前旳京都呢 还能够看到它旳 高级场合里面 有艺伎优雅旳身影 她 们会穿着丝绸制成旳华贵和服 脸上就 涂着那厚厚旳白粉 点着鲜红旳樱唇 迈着细碎旳脚步婀娜移动 其实在京都 还有一种特色 就是她们还得必需通晓 艺术 外语 历史 政治 还有流行文化 可见得京都旳地位 不太平凡……
民居建筑
杉本家旳大宅院
日本老式民居都是木质构造,都是采用木头,什么竹子呀,桅杆,纸张这些易燃烧品 而建成旳而且整个过程需要,非常高超旳建筑智慧,所以日本旳老式民居,基本上就 是盖了烧 烧了再盖……一直到19世纪末,木构造建筑全方面停建 日本才进入到钢筋 水泥旳时代 京都城最大旳木构造民居——杉本家旳大宅院 在江户时期也遭遇过三场大火灾 杉本先生在1743年建房之初 就有先见之明 他用陶罐珍藏了房屋旳全部图纸虽然1864 年那场大火 将大宅院烧成了废墟 但杉本旳后裔 依然能够在明治时期旳1923年 在京 都大举重建旳风潮中 一举恢复了祖宅旳原貌
这么当夕阳照进房间,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儒雅宁静旳场景。这 是符合儒家文化表情特征旳。
著名旳日式“和纸拉门”最大程度旳节省了空间。
冬天上面裱糊旳是半透明旳纸张,夏天为了凉快会改用透气性好旳藤席替代。但 是这种拉门也有很大旳弊端,就是能防寒 不能隔音 不能阻挡气味旳散发 更不 能承重 这些看起来更为雅致旳隔断墙 能够阻挡视线 但也有以上旳那些缺陷。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代官山位于日本东京市目黑区,是一个独特而富有个性的社区。

这个区域以其时尚的氛围、文化场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中,有一些建筑物被称为“集合住宅”,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多功能性而备受关注。

集合住宅是指一栋建筑内有多个住宅单元,这些住宅单元通常具有不同的户型和功能。

它们旨在提供多样化的居住选择,并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共享空间。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通过创新的设计和功能性的布局,为居民带来了独特的居住体验。

首先,代官山的集合住宅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平面布局和可调整的内部分隔墙,以适应不同的居住需求。

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调整和改变室内空间的布局。

例如,他们可以将一个房间改造成工作室、儿童房或起居室,以适应不同的生活阶段和需求。

其次,代官山的集合住宅致力于创造社区感和共享空间。

这些建筑通常拥有共享的庭院、休闲区和户外露台,为居民提供社交和放松的场所。

居民可以在这些共享空间中与邻居交流,共同享受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

这种社区感增加了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造了一个友好和谐的居住环境。

此外,代官山的集合住宅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通常会将建筑物的外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相协调。

这种融合的设计理念使得集合住宅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增强了社区的整体美感和宜居性。

最后,代官山的集合住宅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一些建筑还使用可持续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这种注重环保的设计理念使得代官山的集合住宅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总之,代官山的集合住宅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功能性,为居民带来了独特的居住体验。

它们的灵活性、社区感、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以及环保意识使它们成为代官山社区的亮点。

这些建筑物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居住选择,还创造了一个友好和谐的居住环境,为居民带来了舒适和便利。

日本建筑发展明治维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日本建筑发展明治维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6王游历欧洲1899年至1909年建设东宫御所赤坂离宫1912年建设明治天皇祭葬场日本建筑发展明治维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明治辰野金吾1854年出生于肥前国唐津藩下级武士家庭1873年入读工部大学今东大工学部1875年由造船转入建筑学1898年任帝国大学工科大学院长形成独特的辰野式建筑风格日本建筑发展明治维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明治旧松本家住宅洋馆辰野金吾日本建筑发展明治维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明治伊东忠太18671954一生致力日本传统建筑以及亚洲建筑的研究其著作包括日本建筑研究东洋建筑研究见学记行等日本建筑发展明治维新至二十世
香川县厅舍 1958 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发展明治维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冷战(昭和战后)
50年代,世界建筑界一改国际式独领风骚的 倾向, 出现了讲求“个性”与“象征”、 “高技术”、“人情化”、“地方性”等倾 向, 日本更是在这种背景下将这些思潮引进 并加以吸收使之适合于本国的土壤。
东京塔 1958 内藤多仲 日本建筑发展明治维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日本建筑发展明治维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明治
片山东熊
1854年1月18日,出生于长州藩武士家庭 1865年加入奇兵队,参与戊辰战争 1879年工部大学(现东大工学部)毕业 1886年参与有栖川宫建设,与有栖川宫炽 仁亲王游历欧洲 1899年至1909年,建设东宫御所(赤坂离 宫) 1912年建设明治天皇祭葬场
冷战(昭和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为解决战后住宅短缺的 问题,日本在50年代前 期大量设计建设城市小 住宅。许多日本建筑师 将现代建筑与日本传统 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了 许多具有日本本土特色 的现代住宅作品。
日本建筑发展明治维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冷战(昭和战后)
20世纪50年代后期, 日本公共建筑的本 土化探索崭露头角。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风格(ppt 81页)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风格(ppt 81页)
和正门相对的,在另外一面的墙上则开有一个被称为“裹门”的次一级的后门。
上级贵族的府宅周围, 都筑有高高的围墙,因此人 们只能从门口窥视院内的景 色——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 徵。
当然,按照社会地位和 品阶的不同,各个府邸的门 扉式样也是有所差别的。自 高向低,其样式可分为:四 足门--栋门--唐门--上土门。 另外,还有无檐式的土门 (又称「土御门」)。不过, 随著时间的推移,唐门和土 门渐渐成为同等级别的门式; 后来更合而为一,衍生出 「四足唐门」这种新的本门 式样来。四足门这种最高级 的正门,只有位居大臣以上 的公卿才可以建造。
在廊的中间大约会断开三个柱间距的宽度来修建一面通向内部庭 院的门,这种门被称为“中门”。这道门提供了一条从宅邸外部进入 内部庭院的通道。
对于廊的长度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大部分廊都会以一个小的,被 称为钓殿的楼阁结尾。
廊位置示意图
钓殿
钓殿是修建在从对屋延伸出来跨越整个庭院的长廊最南边的楼阁 式建筑。每个寝殿造建筑都会有一个或者两个钓殿,一般情况下,每 条长廊都会以一个钓殿结构的建筑来结尾。钓殿的得名是因为该楼阁 建筑的修建一般都会临近庭院南边的人造池塘,因此据推测这些楼阁 建筑可能是供垂钓之用的。此外钓殿也经常是举行赏月聚会以及在炎 热的夏季傍晚的吹风乘凉的场所。
由渡殿和透渡殿所围成 的那类露天的方形的小 庭院被称之为“壶”。 因此这一小块庭院式的 土地是被四面带栏杆的 通道、桥型建筑、走廊 以及寝殿和对屋的阳台 所包围着的。
渡殿位置示意图


这种从对屋中延伸出来的、类似一对翅膀的、向南穿过整个宅邸 延伸到南边花园中的、一对走廊形制的建筑被称为“廊”。和寝殿的 平台结构类似,廊也有着高出地面的木质地板。这一对翼状的走廊, 无论在宅邸的哪一边,都会保持进入建筑的主入口在墙壁和障子的环 绕下呈现出封闭的特点。在主廊的通道内有许许多多的封闭的房间, 而这些房间的功能是作为宅邸主人手下工作人员的办公房间。

日本建筑风格

日本建筑风格

3.战国时代
戦国时代:1493年明应政変(一说1467年应仁之乱) 开始至1573年15代室町将军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放逐, 室町幕府实际上灭亡为止
军事的高度紧张使得城郭的发展非常迅速。这时期有平 城、平山城、山城、水城等几种形式。
4.江户时代
江戸时代:1603年江戸幕府开府至1867年德川 庆喜大政奉还,天皇得权为止
类型,神社是日本
固有的神道教的崇
祀建筑。最有代表
性的建筑是伊势神
伊势神宫
宫。
•一 日本古建筑发展概述
• 2 发展分期:
•2)奈良时期(6世纪中 叶—10世纪)
• 本时期是日本建筑受中 国影响的发展时期,一方面, 由于佛教的传入,日本传统 的宗教建筑发生了很大改变, 宁一方面,在城市与建筑上 也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内容。 这时期的主要代表建筑为佛 教寺庙,如法隆寺 唐招提 寺等。
文物欣赏
建筑欣赏
仿唐式建筑
back
镰仓时代:1185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至1338年镰
到 仓幕府灭亡 室町时代:1338年镰仓幕府灭亡,足利氏于京都室町 建造御所,至1573年足利义昭被流放,室町幕府灭亡 为止,包括南北朝时代和戦国时代
镰仓时代武士的出现对日本城郭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为武士的居处大多在平坦的地势上,出于作战、防备的本性, 武士们常常在居所周围垒土台、挖深沟,构筑相对安全的施设。 这种形式的“居所”后来发展成为“馆”、“平城”。在镰仓 末期、南北朝时期,恶党、山贼群起,他们凭借地势有利的山 体,让讨伐的幕府军队吃尽了苦头。各守护大名纷纷效仿的将 自己的“馆”、“平城”移到了地理位置优越的山头上,这就 形成了战国时期叱咤一时的山城的雏形。
日本又因为信仰问题,所 以有许多的寺庙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

代官山的集合住宅建筑解析代官山是位于日本东京目黑区的一个地区,以其时尚、艺术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而闻名。

在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是一种常见的住宅形式,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功能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关于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的详细解析:1. 设计理念: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通常是融合现代和传统的元素,创造出独特而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

建筑师通常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以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

2. 外观设计: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的外观设计通常简洁而现代化,使用大量的玻璃和金属材料,以营造出现代感。

建筑师还注重细节,使用独特的立面设计、凸窗、露台和屋顶花园等元素,以增加建筑的视觉吸引力。

3. 空间规划: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通常采用多层结构,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积。

建筑师注重创造开放的室内空间,通常采用开放式厨房和客厅的设计,以增加居住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此外,建筑师还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连接,常常通过大型落地窗和露台来实现。

4. 设施和服务: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通常提供一系列高品质的设施和服务,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这些设施可能包括健身房、游泳池、花园、儿童游乐区、休闲区、图书馆等。

此外,一些集合住宅还提供24小时的保安服务和前台接待等服务。

5. 社区氛围: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通常位于繁华的商业区附近,居民可以方便地享受到周边的购物、餐饮和娱乐设施。

建筑师通常注重创造社区氛围,通过共享空间和社交活动等方式,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交。

总之,代官山集合住宅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高品质的设施和便利的社区环境而备受推崇。

它们不仅提供了舒适的居住体验,还满足了居民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日本房屋的结构

日本房屋的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有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成为上班族。

日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城市在规模和人口上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郊区的住所乘车到市中心的办公室来上班。

传统的日本家庭,往往是一家三代或更多的人同住一个屋檐下。

而今天,在城市中的日本家庭一般只包括父母和孩子,祖父母则另居别处。

一个带有榻榻米地板的日式房间(Misawa Homes公司)住房传统的日本住宅用木制大梁,用木柱支撑。

而如今的住宅一般都是有着木地板的西式房屋,用钢柱支撑。

此外,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家庭住在大型的、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公寓楼内。

与西方住宅相比,日本住宅有两个最大的不同:一是不把鞋子穿到室内;二是至少有一个房间要设计成铺有榻榻米的日式风格。

在进入房间之前,要把鞋脱掉,以保持地面的清洁。

玄关(genkan)或者入口处,是脱鞋、放鞋和穿鞋的地方。

在室内,人们一旦脱掉了鞋子,就要穿上拖鞋。

榻榻米是用灯心草做成的垫子,从大约600年前就开始在日本的住宅中使用。

一张榻榻米的大小一般是1.91×0.95米,而房间的大小通常是按榻榻米的数量来计算的。

榻榻米冬暖夏凉,对于日本这种潮湿的气候而言,它要比地毯更容易保持干爽。

一顿传统的日本餐(日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天妇罗(Hisago)食物“餐”这个字在日语里是“gohan”。

实际上,这个词真正的意思是“蒸米饭”,对于日本人来说,米饭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gohan”一词几乎代表着各种各样的“餐”。

一顿传统的日餐包括白米饭连同主菜(鱼或肉)、一些附加菜(通常是经过烹饪的蔬菜)、汤(一般是酱汤)和泡菜。

日本的稻米经烹煮后黏性较大,适宜用筷子食用。

如今的日本人也享用来自世界各地的菜肴,特别是欧洲、北美和亚洲国家的菜肴。

除了米饭,日本人也吃面包、面条、意大利面食,并喜爱各种各样的肉类、鱼类、蔬菜和新鲜水果。

当然,在国外享有盛名的寿司、天妇罗、锄烧牛锅(sukiyaki)等日本料理在日本国内也很受欢迎。

日本的传统建筑艺术PPT模板

日本的传统建筑艺术PPT模板

“对于中国唐代建 筑的研究来说,没有比 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 鉴了。”
——梁思成
图4-27 唐招提寺金堂
代表作品三:伊势神宫
5
神社有两种基本式样:一种称为“大社造”,以岛根县出云大社为 代表。出云大社现存社屋是1744年建造的,平面呈方形,悬山式
屋顶,扇面开门,室内有一根中心柱。另一种称为“神明造”,伊 势神宫就是其代表性建筑。
7
五重塔类似中国的楼阁式
塔,但塔内没有楼板,平面呈 方形。塔高31.9 m,塔刹高度 约占其1/3,上有九个相轮,也 属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 格。塔的特色是底层到顶层的 房檐的递减率高,顶层房檐的 宽度只有底层房檐的一半左右。
图4-26 金堂与五3 重塔
代表作品二:唐招提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寺院的主殿金堂,面阔7 间,进深4间,坐落在约1 m高的石台基上,是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见图4-27)。
图4-30 桂离宫掠影
6
不少外国人认为,“日本之美” 即以桂离宫为代表。
桂离宫的庭院设计虽然汲取了中国 园林设计的经验,但是它在应用石 灯笼、缓坡池岸、草皮、单株树木 构图等方面有很大创新,并经过严 密的构思设计,将许多优秀建筑巧 妙地组织在一起,体现了日本园林 特有的韵味(见图4-30)。
建筑艺术赏析
建筑艺术赏析
1
代表作品一:法隆寺
2
图4-25 法隆寺平面图
法隆寺,又称为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
占地面积约187 000 m 2 。它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 造的佛教木结构寺庙,其建筑结构、布局深受中国南北 朝建筑文化的影响。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 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级重要文化财产的文物 约有190类,合计2 300余件。

古老与现代的交融探访东京的传统和现代建筑

古老与现代的交融探访东京的传统和现代建筑

古老与现代的交融探访东京的传统和现代建筑古老与现代的交融:探访东京的传统和现代建筑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以其繁华与现代感闻名于世。

然而,在这个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城市中,传统与现代建筑相互交融,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

本文将探访东京的传统和现代建筑,展现它们之间的交融之美。

一、传统建筑:保留了历史的瑰宝在东京这个快节奏的都市中,依然可以找到许多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东京的寺庙和古宅。

1. 寺庙:静谧的佛教精神在东京的繁忙街区,往往能看到古老的寺庙。

浅草寺、明治神宫、淺草寺、根津神社等等,这些寺庙代表了日本人的佛教信仰和历史传统。

这些寺庙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历史和文化遗产。

拥有相似的形制和风格,寺庙建筑通常包括山门、佛堂、钟楼、禅房等。

独特的屋顶设计和寺庙周围的园林景观,都透露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2. 古宅:历史的见证东京还保存了一些古老的传统住宅,如代表东京历史的旧东京区域和代表日本传统木造建筑的江户川乡音的“叶山茶屋”。

这些古宅代表了江户时代的建筑风格,通常由木材、竹子和稻草等天然材料构建而成。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但这些古宅保存完好,将历史的痕迹与现代繁华城市形成鲜明对比。

二、现代建筑:现代奇迹的巡礼除了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东京也以其现代建筑的壮丽和创新而闻名。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现代建筑,展示它们的独特之处。

1. 东京塔:现代都市的象征作为一个地标性的建筑,东京塔以其金属结构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身为东京的象征,这座333米高的塔在夜晚灯火辉煌,成为了东京现代化城市的代表之一。

2. 东京站:结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融合东京站是一座现代化火车站,被誉为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

它的建筑设计充满了现代感,大量运用了钢铁和玻璃等现代材料。

然而,在这个现代化的建筑外观背后,隐藏着传统的元素,如木制构件和日本花车的装饰。

3. 国立竞技场:现代奇迹的巅峰之作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国立竞技场是东京的骄傲。

日本的百姓住宅区

日本的百姓住宅区

沿路拍摄的住宅,不是什么高档地区,五花八门都有,但大致体现了日本平民百姓的平均居住水准,家家户户的面积都不能算大,正如我们有句熟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土地是自己的,房子也是自己的,河流是大家的,环境是公众的,家门是精致的,天空是蔚蓝的,一楼是可以敞开的,三表可是是室外的。

这些细节,构成的是以下一幅幅人杰地灵,真正和谐的社会。

这是一条东京的私铁线沿途的一个小站,快车是不停的,而通常这种小站,是很多东京的上班住家庭人气的购房场所,商业设施完备,又远离喧闹,交通方便,休闲环境也比中心部更适合家庭生活。

这些特点,与独身者选择住房场所有这很大的不同之处,这个车站叫高座涉谷,这是车站前,像所有日本各处的车站一样,干净整洁,星期天也是宁静祥和的环境。

整骨院,日本各地常见的私人诊所,相当于骨科专门医院,大都兼有康复按摩推拿等治疗方式。

开业当然需要有专门的从医资格和国家许可证。

来到这个小站,是因为最近曼珠沙华盛开季节(参见日本最大的《曼珠沙华》盛开地——/dispbbs.asp?boardid=86&id=9535299),这里有一个叫“常泉寺”的寺庙,据说也是曼珠沙华的赏花地,由此慕名而来。

这是一些生活用品商店,除了超市饭店书店,沿途这家把花花草草摆在外面的是一家HomeCenter,里面除了庭院花园用品到各种建筑内装材料工具,日常用品包括万象应有尽有。

(详细商品参见——/dispbbs.asp?boardid=1&id=9354107)这是日本比较典型的一户建,中国人称为别墅,其实别墅的含义是常住房子以外的用于度假休闲的第2套以上的住房,因此这个从居住目的上说,不能称作别墅,日语的一户建还是翻译为独幢住房比较妥当。

这些一户建大致有2种出售方式,一种是造好了完成状态出售(日本大都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全装修在内),另一种是出售空地(所有权),然后买主根据自己意愿委托设计建筑公司造自己喜欢的房子。

日本古建筑

日本古建筑

近世 江户时代
浮世绘
著名的浮世绘艺术就是出于这样一个时代。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 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 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 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 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 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图为著名者有会津藩日新馆。
近世 江户时代
以灰白为主的江户时代建筑
从19世纪中期起,日本发生了要求废除江户幕府、建立以天 皇为中心的政治体制的纷争,其纷争中就包括1868年的会津 之战。在这场战争中统治该地区的松平氏的家臣们据守城池奋 战了大约1个月的时间最后才投降。当时参加战役的少年武士 集体自杀,上演了一幕幕悲壮的故事而闻名于世。
古代的日本,水神的形象被诸多地方的信仰所接受。后 来等到人们不再信奉水神的时候,则逐渐演变成现在我 们所熟知妖怪河童的形象。分布在日本各地的河童虽然 在外观上有些微的不同,其共同特征则是头上有个装了 水的盘子,若是盘里的水没了,法力就会消失,听说河 童还喜欢找人玩相扑,或是偷摸人的屁股,是个喜欢恶 作剧的妖怪。
日本古建筑
日本古代建筑继承了唐朝建筑风格的十之八九,研究日本的古建筑可 以了解我国唐代的建筑风格,尤其是京都、奈良,据说走在京都、奈 良的古城区仿佛置身于大唐盛世
日本古建筑
古 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553~1183年) (还包括飞鸟时代以前的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 坟时代)。
中世纪:包括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1184~1572年)。 近 世: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1573~1867年)。
近世 江户时代
墙上用了大幅的浮世绘做装饰,让人仿佛穿越 时空,穿越地点,来到了日本的江户川时代。

日本建筑介绍课件(PPT37页)

日本建筑介绍课件(PPT37页)

札幌啤酒博物馆
江户末期,日本已经开始接触西方文明,还掀起过“欧化”风潮,在建筑方面, 接受钢筋水泥结构、以瓦和石造的“拱形式”的西方建筑形式,与江户时代以 前传统木造结构迥异。佛寺和神社也运用了西方的建筑模式。
日本建筑介绍(PPT37页)管理培训教材 财务业 务培训 绩效管 理PPT 课件人 力资源 管理培 训
日本建筑
Contents
目 录
日 本 建 筑 简
第 一 章 节

日 本 古 代 建
第 二 章 节

日 本 近 代 建
第 三 章 节

日 本 现 代 建
第 四 章 节

日 本 建 筑 简
第 一 章 节

日式建筑的房屋大多以木材与纸材所搭建而成,一直延 续演进到现代。而现代的日式住宅设计具有沉稳、富有个性 的特点。在日式风格中,回归自然是最大的特色
他们借用 “新陈代谢”这一生物学用语,采取“历史的新陈代谢并 不是自然地接受,而应积极地促进”的态度。具体来说,就是对整 个系统,采用有取换可能性的部分,以适应社会、建筑的变化
日本建筑介绍(PPT37页)管理培训教材 财务业 务培训 绩效管 理PPT 课件人 力资源 管理培 训
日第
本 近 代 建
三 章 节

日本建筑介绍(PPT37页)管理培训教材 财务业 务培训 绩效管 理PPT 课件人 力资源 管理培 训
江户时代 明治时代
日本建筑介绍(PPT37页)管理培训教材 财务业 务培训 绩效管 理PPT 课件人 力资源 管理培 训
事实上,日本在公元1 世纪时就已经接受了典型的中国南 方建筑形式。而西方现代建筑的不断涌入,又赋予了日本建 筑新的生机。丹下健三、矶崎新、安藤忠雄、伊东丰雄等国 际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又使得日本建筑文化逐渐成为当今世 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居--日本房屋的历史

住居--日本房屋的历史

Recently, Japanese cities have come to look like those of Europe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refabricated and ferroconcrete buildings. However, the style of building that is best suited to the Japanese climate and natural conditions is probably still the traditional wooden house, and it is certainly nicer to look at.
文化住宅
原始・古代-----竪穴住居 (たてあなじゅうきょ)
復元(ふくげん)された竪穴住居 (たてあなじゅうきょ)
竪穴住居(たてあなじゅ うきょ)の生活
地面を円形(えんけい)や方形(ほうけい)に掘りこみ、数本の柱を立て、屋根をふい て作ったのが竪穴住居(たてあなじゅうきょ)です。 人々が、1ヶ所に長く暮らすのは、縄文時代に始まりました。そのための住まいとして 竪穴住居(たてあなじゅうきょ)を作るようになったのです。 その後、床(ゆか)の形は内部の作り、柱の本数などに変化がありましたが、奈良時 代まで一般的(いっぱんてき)な住居として、長く利用されました。
原始・古代-----掘立柱建物 (ほったてばしらたてもの) 地面に穴を掘って、柱を立て、まっすぐのびる壁の上に屋根をかけた 建物が掘立柱建物(ほったてばしらたてもの)です。 掘立柱建物(ほったてばしらたてもの)は、縄文時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 や弥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にもありましたが、古墳時代(こふんじだい) 後期ごろからしだいにふえ、建物の主流(しゅりゅう)となっていきます。 掘立柱建物(ほったてばしらたてもの)には、床(ゆか)をはって高くし た「高床式(たかゆかしき)」のものと、地面をそのまま利用した「平地式 (へいちしき)」のものがありま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户时代数寄屋——茶室式建筑(15731876)
数寄屋是一种平台规整,讲究实用的日本田园式 住宅,是取茶室风格的意匠与书院式住宅加以融合的 产物,常用“数寄”分割空间,惯于将木质构件涂刷 成黝黑色,并在障壁上绘水墨画,意境古朴高雅。 数寄屋为典型的日本建筑样式。数寄屋(茶室) 之风取自住宅样式。是运用茶室建筑手法建造的建筑。 别墅住宅众多,以不涂漆不装饰为特征。 传统的数寄屋将松散的自然景观以人工再造的方 式进行紧凑的组合,利用推拉门的帐子获得柔和的光 线,茶庭的栅栏在内外之间起着分离又联系的作用。 建筑的各部分之间,建筑与自然之间即分离又联系的 方式不仅是日本建筑的一大特点,也是日本所有艺术 的特点,甚至可以称之为日本美学的象征。数寄屋极 力追求与自然的联系,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书院造是在主殿造基础上形成的,14世纪有个别 因素出现,16世纪成为定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一 栋房子的若干个房间里,有一间是主要的(上段,一 之间),这件房间的正面墙壁划分为两个龛,左侧的 宽一点,叫床(押板),右面是一个博古架,叫棚 (违棚)。左侧墙上紧靠着床有一个龛,叫副书院。 右侧墙上是卧室的门(帐台钩),分四大扇, 中央两扇可以推拉,两侧的是死扇,床、棚、副书院 和卧室的地面都垫高一点,以床为最高,顶棚则大大 降低。 称为床的龛,正面墙上挂着中国式的卷轴画 或书法,地上陈设着香炉、一对烛台和一对花瓶,后 来只陈设一只花瓶。副书院一般向外突出,开着窗子, 本来是读书的地方,后来缩小,陈设着精美的文房用 具,也变成装饰性的了。 书院造府邸的代表是京都 的二条城二之丸殿,名古屋的本丸御殿和京都的西本 院寺白书院等。
寝殿建筑结构
整个寝殿造建 筑整体的各种各 样的元素构成分 别是:寝殿、对 屋(侧面的楼阁 或者次要的建 筑)、渡殿(有 屋顶和房间分割 的链接各个建筑 的走廊)、透渡 殿(连接建筑的 有顶的桥梁)、 廊(两翼的走 廊)、钓殿(钓 鱼的楼阁)。
寝殿
对屋
渡殿
透渡殿

钓殿
很不幸的是,没有一座平安时代的寝殿造建筑保存到了现在,除了通过影视 作品之外,我们现今没有办法看到一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寝殿。
日本住宅建筑
——由传统建筑至现代建筑
目 录
1
2 3 4 5
01
日本建筑史概况
日本建筑史概况
日本古代建筑的发展,若以佛教建筑进入日本 的飞鸟时代算起,那么至明治维新(1868年)止, 亦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悠久历程。日本的建筑史研 究,将其建筑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按社会发展 阶段的划分方法,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早 期——公元6世纪中叶至12世纪,即飞鸟、奈良、 平安时代的建筑(553~1183年);中期——公元 12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即镰仓、室町时代的建 筑(1184~1572年);近期——公元16世纪中叶至 19世纪中叶,即桃山、江户时代的建筑(1573~ 1867年)。而日本和式住宅的沿革大致经历了寝 殿造、书院造、茶室、数寄屋等阶段。日本建筑 史的研究,就基本上以此三大阶段为单元而展开, 相应形成了三大史的研究内容,即古代建筑史、 中世建筑史和近世建筑史,这是在时间轴上划分 建筑史研究的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
平安时代——寝殿造住宅
上图是平安时代都城贵族宅邸的一种典型式样,而此样式 在地方也无疑是被模仿和复制的对象。这一建筑风格的最为明 显的特征便是其总是面对着南方的中心建筑,以及以令人吃惊 的排布方式建起的、各种各样的非露天的走廊和桥梁连接起来、 并环绕着主体建筑排列的次要建筑。
这一建筑模式的核心建筑便是寝殿本身,这也是 “寝殿造”这一建筑风格得名的原因。这个名称按照 字面意思翻译过来便是“用来睡眠的大厅”,这便是 对该建筑功能的描述。对于整个宅邸的主人来说,相 对于其他附属建筑而言,寝殿无疑是整个宅邸建筑群 中最为主要的住宅建筑。 这一时期的此种建筑的建筑风格大都是单层的, 用木制的支柱架起使其脱离地面。而同时以木制的板 材作为建筑的地板。那时还没有我们今天所谓的榻榻 米地板,平安时代的榻榻米是根据睡眠场所不同或者 临时的坐席要求而不断移动的。建筑的屋顶全部是用 厚木板制造的,其中较好的例子是以丝柏木的板瓦覆 盖屋顶,而相对较差的则甚至有茅草覆盖而草草了事。 此时的房屋屋檐上还并没有陶瓷质地的瓦存在,而大 多数的陶瓷瓦可能都被节省并用在了屋脊之上。
02
日本传统民居
日本传统民居
平安时代——寝殿造(794-1192年)
平安时代是日本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时期之一, 在从 8世纪后期至12世纪的四个世纪中,日本建筑的 发展经历了一个重要的演变时期。简而言之,即唐风 向和风的演变,或唐代建筑的日本化。 寝殿造建筑正是在平安时代产生。所谓寝殿式就 是日本式贵族邱宅建筑,一般由水池、寝殿、对屋、 渡廓、中门廊、中门、钓殿、杂屋组成。以寝殿为中 心,东、西、北建对屋,南侧东西两面建水榭,用穿 廊连接。早期寝殿式受中国传统的手法影响,即布局 左右对称,晚期寝殿式则没有别国的影响,左右不对 称了。当时无论宫殿、官府和陵墓,一律为寝殿式。
室町时代到桃山时代——书院造(13381603)
从镰仓幕府时代(公元1185—1335年)到室町幕府时 代(公元1335——1576年),日本建筑一方面继续受中国 建筑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加以创造,日本 住宅建筑也开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地上铺满 榻榻米,顶棚被装修,有角柱,高低搁板与书院的固定建 筑样式,这就是书院造建筑。 “书院造”往往在一栋住宅的若干房间内择其一间, 做坡屋书房并进行装饰,以适应僧人与武士的生活方式, 其室内地板稍高于其它房间,并有香炉、烛台、花瓶成对 的陈设在地板上。到安土桃山时代 (公元1753—1602 年),日本既有文化开始真正迈向近世文化,形成了以城 郭建筑为代表的宏壮的文化,并形成了真正的书院造建筑。 这时从中国传来的饮茶、品茶逐渐变成习惯,并在禅师倡 导的品茶与斗茶下形成茶道,并成为日本人审美观的和种 特有的综合艺术,并影响到书院造建筑,茶室遂大兴其道, 其间又以草庵风茶室最为流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