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18 慈母情深
课型
自学探究
课时
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从中体会母亲的勤劳、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2. 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导学策略
自主
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游子吟》,师生齐唱。
师:同学们唱得太投入、太有感情了,从这首歌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二、检查预习。
1.重点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如“魄、抑、颓、龟”等。
(2)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2.作者简介:
(学生课前总结,教师点拨,当堂识记)
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
总课时
11课时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还有“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习作:我想对您说”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主要的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几篇课文都运用了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如:《慈母情深》中对母亲工作环境的场景描写,对母亲工作状态的细节描写,蕴含着母亲对家的爱、对孩子的爱,也蕴含着儿子对母亲的爱。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以读为主,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文中描写场景和细节的句子,感受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
109
110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
111
112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
113
114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
115
116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
117
118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
119
120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
121
122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
123
124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
125
126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
127
128。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
武鸣城厢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者单位:使用者姓名: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第六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的部分段落,并能背诵。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复习背诵“日积月累”安排的关于诚信,孝敬和立志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积累名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__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孝经》--------------------(诸葛亮)--------------------桓宽)--------------------陈子昂
四、展示汇报。生汇报,师小结。
五、达标检测
1、《地震中的父与子》
(1)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你认为父亲了不起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子了不起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导学案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导学案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用恰当的语言”要求学生有对象意识,和不同对象沟通时,注意使用恰当的措辞、语气等。
学情
分析
本班学生共25人,学生都是农村的,父母大多都不在身边,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只有部分家长有家庭辅导。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父爱之舟》让学生说出作者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场景描写的作用。
4. 口语交际1课时
5. 习作 1课时
6. 语文园地1课时
年级
五年级年级下册
单元
第六单元
主备人
研讨者
单元任务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学习目标
知识
1.认识32个生字,会写27个字,会写39个词语。
2.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父母情。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学会抓住场景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能力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感恩,学会沟通。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校:任教班级:教师姓名: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单元分析学习内容第七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新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指定段。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5、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6、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7、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8、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

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9、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10、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11、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12、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难点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方法教法:引导、点拨学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具课件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

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初步感受富兰克林不怕危险的精神。

课前预习:1、资料链接: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还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是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

德国哲学家庄德称为他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的大科学家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避雷针: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做成,它的尖端制成丫型,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处。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钥匙颠簸冷嘲热讽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怒发冲冠3、理解词语。

不足为奇:欣喜若狂:欣喜若狂:安然无恙:4、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到第5自然段)第三段(第6自然段)预习反馈:1、我在预习时,我觉得这些字容易读错,这些字比较难写。

同伴相互提醒。

2、小组内听写生词3、小组交流词语的意思。

(方法小贴士:①利用工具书;②理解词语中的关键字;③联系上下文。

)4、小组内自选方式朗读课文,提出疑问。

质疑探究:1、大组交流课文三个段落的段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温馨提示: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段意,然后把三个段意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为什么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温馨提示:从古时候西方人和中国人对雷暴的看法入手思考。

)3、老师设疑:富兰克林又是怎样解开人们心中谜团的?雷暴究竟是什么呢?当堂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钥匙()冷嘲热讽()枪毙()爆炸()电闪雷劈()揭开()2、在括号里填写汉字。

bào()炸雷()()躁()竹声声3、造句:不足为奇……欣喜若狂……4、填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国科学家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了的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导学案日积月累导学案:《生活就是运动》导学目标:1.了解关于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认识运动对健康的益处。

3.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导学内容:一、组织学习(15分钟)1.复习导学目标,引入新课。

2.师生共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运动。

3.学习《生活就是运动》,理解课文内容。

二、自主探究(40分钟)1.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上第一页的练习。

2. 分组讨论和汇报自己常参加的运动及目的。

3. 小组合作整理不同种类的运动,归纳总结。

三、拓展延伸(25分钟)1. 进行身体活动,例如:做广播体操、户外跑步等。

2. 观看运动比赛视频,讨论运动员的训练和成果。

3. 制作海报,宣传运动对健康的好处。

四、达标检测(20分钟)1. 阅读选择题,测试对文中关键信息的理解。

2. 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重点:1. 理解《生活就是运动》的主要内容。

2. 归纳总结不同种类的运动。

教学难点:1. 整理不同种类的运动。

2. 知道运动对健康的好处。

导学设计详细内容:一、组织学习(15分钟)1. 复习导学目标,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师生共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运动。

教师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例如:跑步、游泳、跳绳等,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

学生们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运动的种类是很多的,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三、自主探究(40分钟)1.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上第一页的练习。

学生们分组合作,完成课本上关于运动的第一页练习,了解运动对健康的好处。

2. 分组讨论和汇报自己常参加的运动及目的。

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常参加的运动及目的,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

3. 小组合作整理不同种类的运动,归纳总结。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单元
单元内容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
2、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
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感情。
学生讲。




地震中的父与子
发生地震
父亲坚信父子情深
救出儿子
安全一句话
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
课后反思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慈母情深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建议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认真思考
互相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谈体会。




学会看病
孩子生病-----自己看病
讲述过程-----心软
孩子回家------勇气
安全一句话
关注自己一言一行 创建你我美好校园
课后反思
课时授课计划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简介作者
◆交流预习感受:课文主要讲什么?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感情朗读
加深体会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安全一句话
教室走廊不嬉戏,同学玩乐守秩序。
课后反思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学会看病
课时
2




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理解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所学课文,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体会母亲的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六
课时
2


目Hale Waihona Puke 标知识与能力: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先同桌互相说,再动手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回报父母,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激发兴趣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形成正确的观点
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
师生模拟交际
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
◆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
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全班讨论。
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段话突出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齐读课题。
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1.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重点
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难点
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建议
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3、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第六单元授课计划
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时
2




知识与技能:1、认识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领悟作者描写人物,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
速读课文
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汇报讨论结果
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
读后反思
课外引伸
1、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安全一句话
走楼梯守次序,进教室不喧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