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2022年肝脏良性肿瘤治疗指南推荐建议全文

2022年肝脏良性肿瘤治疗指南推荐建议全文

2022年肝脏良性肿瘤治疗指南推荐建议全文肝脏良性肿瘤是指非癌性的肝脏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肝血管瘤和肝囊肿。

在2022年,针对肝脏良性肿瘤的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和推荐建议,以便为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2年肝脏良性肿瘤治疗指南的推荐建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肝血管瘤的治疗指南推荐建议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特征是血管增生和血管扩张。

根据2022年的治疗指南,下面是肝血管瘤的治疗推荐建议:1. 对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肝血管瘤,一般可以通过定期的超声检查进行观察,没有需要进行主动治疗的必要。

2. 对于直径大于3厘米的肝血管瘤,且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该考虑进行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3. 肝血管瘤出血的急性情况下,应迅速行介入治疗或手术切除,以防止严重的出血。

二、肝囊肿的治疗指南推荐建议肝囊肿是由膜包裹的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组成的囊肿。

以下是2022年的治疗指南对肝囊肿的推荐建议:1. 对于无症状和小型的肝囊肿,一般可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无需特殊处理。

2. 对于症状明显且囊肿较大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穿刺抽液、手术切除或内镜治疗等方法。

3. 当囊肿发生感染、破裂或出血等并发症时,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和其他相应的处理。

三、综合治疗指南的推荐建议1. 对于大量出血或破裂的肝脏囊肿,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 对于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发展。

3. 在进行肝疾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手术切除、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观察等多种治疗方式,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 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如开放手术、腔镜手术或微创手术等,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5. 在进行介入治疗时,需选择合适的介入器械和技术方法,并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进行介入操作。

结语2022年肝脏良性肿瘤治疗指南的推荐建议为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提供了针对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治疗方案。

肝脏外科的现状与进展

肝脏外科的现状与进展

分子病理学诊断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病理学诊断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逐渐
增多,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个体化治疗。
手术技术
传统开腹手术
开腹手术是肝脏外科的传统手术方式,适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治 疗。
腹腔镜手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肝脏外科的现状
手术技术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不断改进,包括微创手术、精准切 除等,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肝移植
肝移植手术已经逐渐成熟,成为治疗某些严重肝病的 有效手段。
疾病谱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发 病率逐渐上升,成为肝脏外科关注的重点。
02
CATALOGUE
肝脏外科的常见疾病
对肝脏外科的未来展望
1 2 3
跨学科合作
肝脏外科需要与肿瘤内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学 科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
创新药物研发
针对肝癌的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等创新药物的研 发将为肝癌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与基础研究结合
肝脏外科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结合 ,深入探讨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为肝癌治疗 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肝脏外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肝癌的早期诊断
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是肝脏外科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肝癌 的筛查和诊断意识。
复杂手术的挑战
对于巨大肝癌、多发肝癌等复杂手术,肝脏外科医生需要具备更高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同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
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肝脏外科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临床 实践中,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结合技术原理和病例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良恶性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的应用。

通过临床效果分析,发现该技术在良恶性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高度准确性和敏感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对良恶性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和及时的诊断信息,从而提高肝脏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关键词】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肝脏肿瘤、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临床效果分析、影像学表现、技术原理、病例分析方法、价值、展望和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肝脏肿瘤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有所区别。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鉴别良恶性肝脏肿瘤是十分关键的,而影像学检查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对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影像学设备的不断更新,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

本研究旨在探讨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在良恶性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肝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价值和应用前景。

通过系统的病例分析和临床经验总结,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和非创伤性的辅助诊断方法,提高对肝脏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准确性。

肝脏少见良性肿瘤21例临床分析

肝脏少见良性肿瘤21例临床分析
2 1 )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 般 资料
本组 2 1例 , 男 8例 , 女 1 3例 ; 年龄 1 4 ~6 2岁 , 平均 ( 3 5 . 3 ±1 3 . 4 ) 岁 。其 中肝 脏 炎性 假 瘤 5例 , 肝
脏局 灶性 增生 结节 4例 , 肝 腺瘤 3例 , 肝脏 炎性 肉芽
血管 , 严 密止 血 。
肝脏 炎性 假瘤 、 肝 脏 局灶 性 增 生 结 节 和 肝腺 瘤 等类
型较 为少 见 。临 床 上 肝 脏 良性 或 实 性 占位 比较 少 见, 大 多数 需 与肝 癌 相 鉴别 , 其 诊 断 的 准确 性 、 治疗 的台 理性 、 手术 时 机 的掌 握 有待 提 高 , 诊 断不 明确 ,
见 良性 肿 瘤 的 诊 断 率 , 但 术 前定 性 诊 断 较 困难 。对 于 多 数 有 症 状 、 怀疑恶变或有恶变风 险的少见 良性肿瘤 , 肝 切 除 术 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关 键 词 :良性肿瘤 , 肝脏 ; 肝切除术 ;诊断 ;治疗 ; 影像学检查
中 图分类 号 : R 7 3 5 . 7
治疗 也难 以决 断 , 所 以需 引起 重 视 _ 1 j 。2 0 0 4年 5月
至2 0 1 1年 3月 , 南 昌大学第 一 附属 医 院普 外科 收 治 各类 肝脏 少见 良性 肿瘤 2 1例 , 将 其诊 治体 会报 告 如
下。
2 结 果
2 . 1 术 前诊 断情 况 术前 影像 学检 查 不 排外 肝 癌 9例 , 其 中肝 脏 炎 性假 瘤 4例 、 肝腺 瘤 2例 , 肝脏 炎性 肉芽 肿 、 肝 脏 局 灶性 增生 结节 和肝 结核 瘤各 1例 。1例 肝 间 叶性 错 构瘤 诊 为 肝 母 细胞 瘤 , 1例 肝 脏 炎 性 肉芽 肿 未 能 定 性 。总 体 良恶 性 鉴 别 诊 断 准 确 率 为 4 7 . 6 ( 1 O /

肝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新进展

肝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新进展

肝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新进展【关键词】肝肿瘤;病理学;诊断肝脏是全身各系统肿瘤易转移到达的靶器官,其中最常见的肝转移性肿瘤是来自胃肠道的腺癌。

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常有某些相似或交叉之处,如高分化HCC与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间的鉴别,HCC与ICC 间及两者的某些亚型与肝脏间叶性肿瘤间的鉴别已成为日常病理诊断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多数情况下,需结合某些特异的免疫组化标志物来明确或辅助诊断。

在肝胆系统常见肿瘤的病理诊断中,免疫病理学诊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相应的工作体会,就部分较为常见的肝脏肿瘤的免疫病理诊断特点作一综述.1 肝脏上皮性肿瘤1.1 HCC HCC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

每年有20万~30万人死于肝癌。

HCC 的组织学类型多种多样,有时单纯依靠组织形态学观察难以与其他类型的良、恶性肿瘤相鉴别,为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需要依靠某些免疫标志物来进行相应的辅助诊断.HCC主要表达细胞角蛋白CK8和CK18,极少表达CK7和CK19。

肝细胞抗原1(Hep Par1)在HCC中的阳性率高达83.7%。

Glypican-3(GPC3)是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家族的成员之一,属癌胚抗原性质,参与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的形态发生和生长控制。

1997年,Hsu等首次提出GPC3可作为HCC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而Wang等观察221例手术切除的肝标本[其中111例HCC、48例HCA、30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及32例大再生结节] GPC3单克隆抗体的表达,结果示75.7%的HCC组织呈阳性表型,而其他110例良性肝细胞病变组织则呈阴性,提示GPC3是一种鉴别HCC和肝细胞性良性肿瘤(尤其是HCA)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标志物。

笔者在工作中也发现,GPC3是特异性针对HCC肿瘤细胞的抗体,其阳性率为50.9%.部分HCC可灶性表达CK7或CK19,HCC若同时出现肝细胞和胆管细胞表型特点,则提示肿瘤组织内含有可向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双向分化的干细胞成分,其生物学特性值得进一步关注,但不宜将这类肿瘤归为混合细胞型肝癌.1.2 ICC ICC是仅次于HCC的第二常见肝脏恶性肿瘤,在我国其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2.3%~6.7%。

肝脏良性肿瘤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初稿子

肝脏良性肿瘤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初稿子

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执笔:周伟平刘连新温浩郑树国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肝脏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也大大提高在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治存在着诊疗意见不统一,诊疗手段不规范的现象,甚至见于同一单位的不同科室之间。

在肝脏一些良性肿瘤中存在过度治疗的现象。

目前还缺乏有关肝脏良性肿瘤诊治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同时未制定相关的诊治指南,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诊治指南以规范治疗。

1肝脏良性肿瘤的分类1.1按肿瘤起源分类世界卫生组织对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进行了4次修订(1978、1994、2000、2010),反映了对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肝肿瘤认识的提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源自上皮的肝良性肿瘤有:肝细胞腺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胆管腺瘤,胆管微囊腺瘤,胆管腺纤维瘤。

源自上皮的癌前病变有:异形增生结节,胆管内乳头状瘤,胆管黏液囊性瘤。

源自间叶的良性肿瘤有: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海绵状血管瘤,婴儿型血管瘤,炎性假瘤,淋巴管瘤,淋巴管瘤病,间叶错构瘤,孤立性纤维肿瘤。

源自生殖细胞的良性肿瘤有:畸胎瘤,卵黄囊瘤(内胚窦瘤)[1]。

1.2按真性、假性肿瘤分类丛文铭按真性、假性肿瘤将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分为真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真性肿瘤有:肝细胞性肿瘤(肝细胞腺瘤、肝腺瘤病),肝内胆管上皮性肿瘤(胆管腺瘤、胆管囊腺瘤、胆管乳头状瘤病、胆管腺纤维瘤),肝脏血管、淋巴管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婴儿血管内皮瘤、淋巴管瘤和淋巴管瘤病),肝脏肌、纤维、脂肪性肿瘤(平滑肌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脂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脏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肝脏内分泌肿瘤(嗜铬细胞瘤、肾上腺残余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肝脏杂类肿瘤(良性混合瘤、畸胎瘤、间皮瘤、髓外浆细胞瘤、滤泡性树突细胞瘤、黏液瘤、软骨瘤)。

瘤样病变有:肝细胞瘤样病变(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结节型再生性增生、部分结节性转化、大再生结节、代偿性肝叶或段增生、局灶性脂肪变),胆管性瘤样病变(胆管错构瘤、单纯性肝囊肿、多囊性肝病、Caroli病、胆汁瘤等),肝脏杂类瘤样病变(间叶性错构瘤、炎性假瘤、假性淋巴瘤、假性脂肪瘤、孤立性坏死结节、肝紫癜、囊型包虫病、肝脓肿等)[2]。

肝脏血管瘤的治疗研究进展——基于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

肝脏血管瘤的治疗研究进展——基于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
疗肝 血 管瘤 、 频 消融 术治 疗肝 血 管瘤 ;③ 瘤 体 射
缝扎术后射频消融 、 进行射频消融术 ; 单纯瘤 ④ 体 内栓塞或 仅 供血 动 脉 干 栓 塞 、 瘤体 内硬 化剂 加
简 单 易行 的 手 术方 法 , 得 选 择性 的运 用 。 值 关键 词 : 血 管 瘤 ; 疗 ;系统 评 价 ;Mea 析 肝 治 t分 中图 分 类 号 :R7 57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7 -33 2 0 )20 1-5 6 22 5 (0 9 0 -0 60
种治疗 手段 的有效性 。
1 资 料
1 1 纳 入 和 排 除 标 准 .
1 1 1 研究 类型 : .. 随机 对照 试验 及半 随机 对照试 验, 无论 是否 隐藏 或采用 盲法 。 1 1 2 观察 对象 :① 所有 病例 均是 B超 、 T检 .. C 查或 术 后 病理 检查 证 实肝 血 管 瘤 患 者 ;② 年龄
肝血管瘤 ( H) 肝 脏最 常 见 的 良性肿 瘤 , HC 是 其特征是 隐匿起病 , 长缓慢 , 生 对肝 脏功 能大多无 影响 。因其 自发 破 裂少 见 , 对 无 症 状 的小 肝 血 故 管瘤( 径 <5 c ,只 需 明确 诊 断 , 期 复查 。 直 m) 定 对于较 大的 , 长速 度 较 快 的或 有 明显症 状 的肝 生

l ・ 6
J u 1 f l i lMe i n r ci o ma o i c dc ei P a t e Cna i n c
rai

实 床医 用临 药母志
29 第 卷 2 0 年… l 第 期 0 3 … … Nhomakorabea—
肝 脏 血 管瘤 的治 疗 研 究 进展 基 于 循 证 医 学 的 系 统 评 价

各类肝腺瘤磁共振成像特征及诊断的研究进展

各类肝腺瘤磁共振成像特征及诊断的研究进展

p a t h o l o g y ,H C A i s c a t e g o i r z e d a s i n l f a m ma t o r y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a d e n o ma( I H C A) ,H C A w i t h h e p a t o c y t e 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1一a l p h a m u t a t i o n ( H —H C A) , H C A w i t h p— c a t e n i n mu t a t i o n( p— HC A) , a n d a n u n d e i f n e d t y p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t h e s e f o u r t y p e s i s 4 0 % 一 5 0 %, 3 0 %
实性肿 瘤如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大结节性再生性增生、 非肝硬化患者 肝癌和纤维板层 型肝癌进行比较。认为 MR I 及 肝细胞靶 向
造 影 剂 在各 类型 HC A 的诊 断 及 鉴 别 中有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 关 键词 : 腺 瘤 ,肝细 胞 ; 磁共振成像 ; 诊 断 ;综 述 中 图分 类号 : R 7 3 5 . 7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6 ) 1 0— 2 0 1 2— 0 4
1 5 %、 1 0 % 。在各类型 H C A中 , B— HC A有 高风 险出血及恶性转化的可能 , 而 H—H C A几乎不会恶 性转化 , 因此对各 类型 H C A准
确 的诊 断就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介 绍 了 各 类型 H C A常 规 磁 共 振 成像 ( M R I ) 及 肝 细 胞靶 向造 影 剂增 强 扫 描 的 影像 学特 征 , 并 与 肝 脏 其他

肝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新进展

肝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新进展

1 肝脏 上 皮性 肿瘤
1 HC C是我 国最 常见 的肝脏恶性肿瘤 。 . 1 C HC 每年有 2 万 ~ O 3 人死 于肝癌 。H C 的组织学类 型多种 多样 ,有时单纯依 0万 C 靠组织形态学观察难 以与其他类型 的良、 恶性肿瘤相 鉴别 , 为 进一步提高其诊 断 准确率 , 需要依靠某些免疫标志物来进行相 应的辅助诊断. HC C主要表达细胞角蛋 白 C 8和 C 8 极少表达 C 7和 K K1 , K C 9 肝细胞抗原 l p Pr) H C中的阳性率 高达 8 . K1 。 ( a1 He 在 C 37 %。 Gy i n 3G C ) 酸类肝素蛋 白多糖家族 的成员之一 ,属 lpc 一 ( P 3是硫 a 癌胚抗原性质 ,参 与细胞生长发育过程 的形 态发生和生长控 制。19 年 , s 等首次提 出 G C 可作 为 H C的潜在肿瘤标 97 Hu P3 C 志物 。 Wa g 而 n 等观察 2 1 2 例手术切除 的肝 标本『 中 1 1 H 其 1例 C C、4 例 H A 0例肝局灶性结节 性增生( clnd l y 8 C 、3 f a oua hp o r e ls ,F H 及 3 r ai N ) 2例大再生结节】G C 单克 隆抗体 的表达 , p a P3 结果示 7 . 5 %的 HC 7 C组织呈阳性 表型,而其他 10例 良性肝细 1 胞 病变组织则呈阴性 , 提示 G C 是 一种鉴别 HC P3 C和肝细胞性 良性肿瘤 ( 尤其是 HC A) 的特异性免疫组 化标 志物 。笔者在 工作 中也发现 , P 3 特异性针对 H C肿瘤细胞 的抗体 , GC 是 C 其 阳性率为 5 .%. 0 9 部分 HC C可灶性表达 C 7或 C 9 K K1 ,HC C若 同时 出现肝 细 胞 和胆 管细胞 表型特点 ,则 提示肿瘤组织 内含 有可向肝 细 胞 和胆管 细胞 双向分化的干细胞成分 , 生物学特性值 其 得 进一 步关 注 ,但不宜将这类肿瘤 归为混合 细胞 型肝癌. 1 IC IC是仅次于 H C的第二常见肝脏 恶性肿瘤 ,在我 . C C 2 C 国 其 约 占肝脏恶 性肿瘤的 23 一 .%。I C是指来 源于肝 . % 67 C 内 二级 分支 以下的胆 管树 上皮腺癌 ,常表达 C 7 K 、C K 、C 8 K1 8 C 9等低分子量细胞角蛋 白。对 8 、 K1 0例 HC C与 8 O例 I C C 病 理组织 的对 比研究表 明,I C中 C 9的阳性率 达 9 .%, C K1 2 5 H C C中仅为 1.%;M 一 在 IC中的表达率为 7 .%,HC 4 4 UC 1 C 38 C 中仅为 78 . %;IC中 A P 1阳性率为 6 .%, C 9 9阳性率 C Q一 50 A1—

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ocalnodularhyperplaSiaoftheliver,FNH)少见, 曾被称为局灶性硬化、肝错构瘤、良性肝细胞瘤、 肝脏混合腺瘤、错构性胆管细胞肝细胞瘤等。1958 年Edmonson氏根据其病理特点提出了这一新命名, 并在1975年被WHO承认,沿用至今。通常认为, FNH是在先天血管畸型错构基础上,因肝细胞酶系 缺损而使肝细胞易受激素类药物刺激,发生坏死后 修复再生所形成的瘤样病变。因此,本病并非真正 肿瘤,其发生发展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
对B超、CT不明确的肝占位性囊肿可行选择 性肝动脉造影,可见血管受囊肿压迫、移位, 无血管进入囊肿内。
治疗
对小而无症状的肝囊肿无需治疗,但要进行 动态观察,定期B超检测囊肿有无增大。对增 大较快,>5cm或出现压迫症状的肝囊肿, 或不能排除恶性者,应手术治疗。手术探查 时应注意:㈠腹腔其它实质脏器(肾、胰腺等) 有无囊性病变存在;㈡囊液性状,通常先天性 肝囊肿穿刺液为澄清或微黄色。如穿刺液有 胆汁成分,提示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血性或 粘液性提示为肿瘤性。㈢对囊壁厚度不一者, 囊内伴有乳头状新生物者,应切除囊壁作病 理活检以除外恶性病变。
肝囊肿
肝囊肿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两大类。 前者以肝包虫囊肿为多见;后者又可分为先天 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囊肿,其中以 先天性最为多见,通常称的肝囊肿就是指先 天性肝囊肿,亦称真性囊肿;创伤性、炎症性、 肿瘤性囊肿通称为假性囊肿。
肝囊肿是先天性疾病,可能为单基因显性遗 传病。本病发病机制一般认为系肝管发育障 碍所致。在胚胎发育时期,生长过多的胆管, 多余部分可自行退化消失,不与远端肝管连 接。若多余的胆管未发生退化和吸收,可逐 渐呈分节状或囊状扩张,则可形成多发性囊 肿,即"多囊肝"。多囊肝常伴有多囊肾、胰腺 囊肿、肺和肾囊肿或其它畸型。而单发性肝 囊肿则被归因于异位胆管。一般认为,起源 于迷走畸变的肝管或先天性肝管炎性上皮增 生闭塞,导致官腔内容物游留而成。亦有认 为系胚胎期肝管和淋巴管发育障碍所致

良性肿瘤的研究与临床诊治

良性肿瘤的研究与临床诊治

良性肿瘤的研究与临床诊治良性肿瘤是指生长缓慢、不会触发癌症、不会转移至他处并可被完整切除的肿瘤。

尽管它们是相对较轻的病情,但良性肿瘤的治疗仍然需要高度警惕,并需要对其产生的影响有深入的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良性肿瘤的研究与临床诊治的最新进展。

病因与类型良性肿瘤的病因因素并不十分明确,但与遗传、环境、饮食、疾病等各个方面均有关。

大多数良性肿瘤是由于不合适的细胞增殖和分化所引起的。

肿瘤的发生和安全与遗传有关,通常是由体内的某个基因的突变所引起的。

良性肿瘤的种类很多,包括脑膜瘤、垂体腺瘤、卵巢囊肿、腺瘤、纤维瘤和脂肪瘤等。

这些肿瘤通常分为四类:上皮性、间叶性、神经外胚层和肌肉性肿瘤。

诊断良性肿瘤通常会产生一些常见症状,如不适感、肿胀、疼痛、软坚、肿块等等。

然而,这些症状也可能与疾病和其他症状有关,因此需要进行多种医学测试和诊断,以完善确诊。

首先,医生将会通过触诊或检查肿瘤外形、大小和位置等外观特征来确定肿瘤类型。

其次,医生会使用超声波、MRI、CT 和 X光等影像技术进一步确定部位、大小和形状,以帮助他们制定治疗计划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最后,医生可能会对肿瘤进行活检,以便确定它是否是良性的或恶性的。

其中最常见的活组织检查方法是切皮检查和穿刺活检。

治疗方法良性肿瘤的治疗通常是手术切除。

对于那些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放疗和化疗可能是可行的治疗选择。

激光和冷冻疗法(冷冻切除)也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被用来处理良性肿瘤,尤其是在面部,或那些固定不动并且很小的肿瘤。

随着技术的发展,良性肿瘤领域也发生了变化。

新的手术切除技术如针吸吸引、激光消融和切口缩小技术,使得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此外,神经内镜系统和微型内窥镜系统的出现,为手术操作提供了广泛的辅助。

所有这些技术都可以更加轻松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望尽管对于大多数良性肿瘤来说,预后是相对良好的,但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仍然面临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技术和医疗手段的发展,人们期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良性肿瘤的研究,带来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肝脏肿瘤良性怎么办

肝脏肿瘤良性怎么办

肝脏肿瘤良性怎么办肝脏是我们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但是也特别容易出现疾病,其中肝脏肿瘤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提到肿瘤很多人都谈之色变,认为肿瘤就会影响到生命的安危,其实肿瘤它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一般良性肿瘤及时治疗是不会影响到生命安危的,下面一起了解下肝脏肿瘤良性怎么办。

肝脏肿瘤良性怎么办如果已确诊为血管瘤或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而病人无临床症状,则无手术之必要。

如不能排除恶性肿物,应予以剖腹探查。

如果病人患结肠癌,应注意排除结肠癌肝转移。

对所有病人,外科医生都应首先排除癌肿。

诊断肝肿物的逻辑顺序是,B型超声波检查判断其是否为囊性,如果肿块是非囊性的,同位素标记的红细胞血池扫描,以判断其是否血管瘤。

如果已排除了囊肿或血管瘤,而又不决定手术,则考虑做针穿活检。

如针穿活检没有发现恶性细胞,可暂不手术,而应进行影像学随诊。

因为针吸活检并不能鉴别不同的良性肝肿瘤,只有在发现恶性细胞时才有诊断意义。

针穿活检通常在B超或CT引导下施行。

如果病人有症状,或已计划好剖腹术,便没有必要进行针穿活检。

剖腹术中的组织学活检对确诊更有意义。

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大多数良性的肝肿瘤发生在妇女,如果病人没有症状而又能排除恶性肿瘤,便可继续观察。

(2)肝腺瘤应予以切除。

对于多发的广泛的变或没有症状的病人,应密切随访。

(3)在其它腹部手术偶尔发现的肝肿瘤,应在关腹前明确诊断,判定其是否可切除。

不要留待术后再做其它检查。

(4)腹部外科医生应对肝脏良性肿瘤有足够的知识,以便正确诊断和决定切除肝肿瘤。

疾病的治疗方法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上面就是对肝脏肿瘤良性怎么办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一般肝脏肿瘤是需要手术进行治疗的,并且在术后要注意身体的保养,要保证饮食营养的均衡,不要吃的太过油腻,并且适当进行身体的锻炼,同时也要做好体检。

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附31例报告)

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附31例报告)

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附31例报告)尚丽明;黎乐群;肖开银;彭民浩;覃晓【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21)3【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1例肝脏少见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肝细胞腺瘤4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结节再生性增生1例,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淋巴管瘤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良性间叶瘤1例,局灶性脂肪变2例,炎性假瘤15例.手术方式:肝叶切除4例,肝段切除19 例,病灶局部切除4例,肝段切除加肝动脉结扎1例,肝段切除加局部酒精注射1 例,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2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存在较高的误诊率.随着先进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上述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注意掌握上述病变的临床特点,术前完善AFP、B超、CT、MRI、DSA检查,结合病史综合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总页数】4页(P369-372)【作者】尚丽明;黎乐群;肖开银;彭民浩;覃晓【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肝脏罕少见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附38例病例报告) [J], 秦颖;倪勇;王成友;王成林2.肝脏少见良性脂肪性肿瘤CT诊断的价值(附8例报告) [J], 高兴汉;丁建国;韩兆凤;万敏;滑炎卿3.肝脏少见实性良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附33例报告) [J], 王军华;苏树英;甄作均;许卓明;陈焕伟4.33例肝脏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J], 董波;付淑花5.少见类型的肝脏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J], 张晓华;周旭宇;王健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治进展临床上肝脏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少见,占肝脏肿瘤的10%~14%,有些类型还甚为罕见。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以及肝脏病理学技术的发展,肝脏良性肿瘤的发现率也逐渐提高。

除了肝血管瘤、肝腺瘤(HA)、炎性假瘤(IPT)外,尚有肝错构瘤、畸胎瘤、脂肪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等,尤其是近年来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炎性假瘤的发现率明显升高[1]。

一、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在所有肝脏良性肿瘤中,肝血管瘤最为常见,约占85%。

其临床表现随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生长速度、患者全身情况及肝组织损害程度而不同。

肿瘤较小时无任何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在有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中,最常见症状为腹痛,表现为隐痛。

当肿瘤增大,压迫邻近器官时,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上腹隐痛及嗳气等症状。

巨大血管瘤可在上腹部触及肿块。

肝血管瘤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及MRI检查对其诊断均有重要的价值。

CT诊断符合率可达95%,平扫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在增强扫描时,几秒钟后可见低密度区呈周边增强,并逐渐增大向中央延伸,最初增强部分的密度同时逐渐减退,5~15 min后延迟扫描,病灶部分或完全呈等高密度改变,此为血管瘤的典型特征。

MRI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即使小的血管瘤也能获得明确诊断。

T1加权像上,呈均匀低信号,边缘清楚;常规T2加权像上,呈明显高信号,成为“灯泡征”。

除血管瘤外,其他肝良性肿瘤均少见,主要有肝腺瘤、肝脏炎性假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

肝腺瘤占肝脏所有肿瘤的0.6%,占肝脏良性肿瘤的10.0%。

其发病原因不明,国外报道多认为与口服避孕药有关。

肝腺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有包膜或部分包膜,多为单发(70.0%)。

显微镜下瘤细胞呈索状排列,较正常肝细胞体积大,少见核分裂相。

肝细胞腺瘤发展缓慢、病程长。

该病早期多无任何症状,当肿瘤增大时可有上腹饱胀不适、隐痛等症状。

肝细胞腺瘤影像学检查尚缺少特异性征象,但CT检查可发现瘤周有低密度环,增强扫描时更为清晰,此可作为一相对特异的征象。

凡是影像检查发现有肝脏占位性病变、年轻、全身情况好、病程长、甲胎蛋白(AFP)阴性、无肝炎肝硬化者,尤其是口服避孕药5年以上的中青年女性患者,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肝脏炎性假瘤是较少见的肝良性肿瘤,是以肝脏局部非肝实质性细胞成分炎性增生形成瘤样结节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病变。

多数肝脏炎性假瘤患者无任何不适,仅在体检中无意发现,少数患者有腹痛、发热、消瘦、腹部包块、黄疸等,但均无特异性,该病影像学上的表现又酷似肝癌,因此临床误诊率可在75%以上。

文献报道以下几点对诊断本病有所帮助:(1)全身状况良好、病程长、无明显临床症状。

(2)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

(3)影像学检查无肝硬化,脾脏不大,病灶边界清晰,无血管受压、变窄及移位现象,有时可发现肿瘤与腹壁有粘连。

(4)AFP 阴性。

对高度怀疑本病时,可在B超或CT引导下行肿瘤穿刺活检,以获取较多标本进行病理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也是一种少见肝良性病变,从大体上看为一边界清晰、质中、无包膜、黄褐色实质性肿块,镜下见结节由增生的肝细胞组成。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仅20%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肝肿大或右上腹肿块等非特异性症状。

其准确的定性诊断多依赖于活组织检查。

其他极为少见的肝良性肿瘤包括肝错构瘤、肝脂肪瘤、肝畸胎瘤、肝纤维瘤、淋巴管瘤、神经鞘瘤、血管上皮细胞瘤等,它们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方面均无特异性,与肝脏恶性肿瘤难以完全区分开来。

总之,肝脏良性肿瘤多无特异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临床上经常遇到将肝癌误诊为良性肿瘤而延误治疗的病例。

与肝脏恶性肿瘤相比,二者的预后相差甚远,因此肝脏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显得非常重要,其鉴别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肝炎史及肝硬化是鉴别肝癌与肝良性肿瘤最重要的临床依据。

据统计,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占86.5%,HBsAg阳性者占70.0%,抗HBV阳性率为72.1%,而肝良性肿瘤的HBsAg阳性率不超过10%,且良性肿瘤合并肝硬化者非常少见。

因此是否合并肝硬化是鉴别肝脏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只要患者合并肝硬化,肝脏肿瘤应首先考虑为肝癌。

(2)肝脏良性肿瘤多发生于青少年,无肝炎史,化验检查HBV、AFP、癌胚抗原(CEA)、CA19-9等均为阴性。

(3)影像学检查除血管瘤、肝囊肿、囊腺瘤及脂肪瘤有较典型的表现外。

其他类型的肿瘤很少有特征性的表现。

诊断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而不能仅凭某一项检查结果轻易得出肝良性肿瘤的结论。

(4)确诊肝良性肿瘤应慎重,如确实无法鉴别者应密切观察或视为恶性肿瘤予以手术切除[2]。

(5)即使诊断为肝良性肿瘤也应定期随访,观察其大小变化,在随访过程中若发现肿瘤逐渐增大,应及时手术治疗。

二、肝脏良性肿瘤的治疗进展肝血管瘤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生长速度、有无临床症状等。

但多数治疗方法(如注射硬化剂、冷冻、肝动脉结扎或栓塞等)不能彻底消除肿瘤。

对不能排除恶性病变、瘤体较大(通常直径>5cm)、生长速度较快且有明显症状以及肿块位于肝门部者,应考虑手术切除。

肝血管瘤的手术术式主要有包括血管瘤在内的肝叶切除术和沿血管瘤被膜分离的血管瘤剥除术两种,且各有推崇者。

前者手术范围较广,但却切除了部分无病变的肝组织,不利于肝硬化患者的术后恢复;后者保留了正常的肝组织,但靠近血管瘤,分离有导致瘤体破裂、大出血的危险。

我们认为选择何种术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患者无明显肝硬化且病变弥漫、无完整被膜或局部有多个血管瘤而又不能一一剥除时,可采取包括血管瘤在内的肝叶切除术。

有时肝脏有多个血管瘤,如瘤体间相距较远或分布于不同的肝叶,仍可试行剥除术。

血管瘤切除时最大的危险是术中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尤其是瘤体巨大、与周围组织形成广泛血管交通者,以及术前血清总胆红素(TB)和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升高者[3],其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大于一般患者。

其他肝脏良性肿瘤:肝腺瘤有瘤内出血或破裂引起腹腔大出血、休克的危险,此外,还有恶变可能,多数人主张行肿瘤或肝叶切除[4]。

其手术方法主要有肝叶或肝段切除。

也可行不规则肝切除术,如肿瘤有包膜。

也可沿包膜切除肿瘤。

此法适用于肝门部靠近大血管和胆管处的肿瘤。

对估计不能完整切除者,可行包膜内肿瘤剜除术,但术后可能易复发[5]。

肝错构瘤有恶变可能,故一般也主张行肿瘤或肝叶切除。

肝平滑肌瘤来源于间叶组织,无论瘤体大小均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明显,手术切除成功的几率大,预后好。

多数学者认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无恶变等危险,不必行肝切除术,仅做影像学随访即可,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检,但影像学随访并不能完全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其他肝脏良性肿瘤,也不能完全排除癌变的可能,且肝穿刺活检有一定的危险。

对肿块较大(>5cm)、症状明显或怀疑恶变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探查,术中快速冰冻切片。

如冰冻切片检查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即可;如为其他肿瘤或有恶变倾向,则以行肝叶切除术为妥。

腹腔镜肝叶切除:肝脏良性肿瘤是腹腔镜肝切除的主要适应证,根据欧洲18个中心87例手术资料分析,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肝脏良性肿瘤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5%,术中输血率为6%,中转开腹手术9例(占10%),其中45%的患者因出血而再手术探查。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仅为5d(2~13d)[6]。

国内蔡秀军等[7]在不阻断肝脏血流的情况下,应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进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14例,14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术后死亡和术后并发症发生。

手术时间15-36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 d。

随访35.6个月无一例复发。

对于有症状或诊断不明的肝脏肿块,同时伴胆囊结石(需手术切除)的肝脏血管瘤患者,采用PM0D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腹腔镜下切除肝良性肿瘤是安全可靠的,但仅适用于肝左叶和右前部的肿瘤。

虽然有报道完成腹腔镜下肝Ⅶ、Ⅷ段血管瘤切除,但由于复杂、费时,并且尚无专用器械,显露困难,故目前还不推荐应用于中央部肿瘤或者巨大肿瘤的肝叶切除。

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病死率已明显下降,能够开展肝叶切除的医院也明显增加,肝脏良性肿瘤的手术适应证也随之发生改变,原先认为无法手术治疗的巨大肿瘤,如血管瘤、囊腺瘤等也能得以顺利切除[8]。

对于肝脏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仍要注意以下几点:(1)穿刺病理诊断不明、无法鉴别良性还是恶性者,应积极手术切除。

(2)诊断明确的肝脏良性肿瘤,如体积较大者,也应手术切除。

(3)“诊断明确”的较小的肝脏良性肿瘤可暂不手术,密切观察,如发现逐渐增大者应及时手术。

(4)对已确诊的肝脏良性肿瘤,如患者某些重要脏器有较严重的疾病,则手术应持审慎的态度。

(5)对年轻的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处理应相对积极,而对老年患者则应相对慎重。

(6)对某些可能会发生癌变的良性肿瘤,如囊腺瘤、肝腺瘤等应及早手术切除。

参考文献1 Brunt EM.Benign tumors of the liver.Clin Liver Dis,2001,5(1):1-15.2 Hsu CW,Lui WY,Chau CY,et a1.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resection of benign liver tumors in Taiwan:an endemic area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Formos Med Assoe,2004,103(11):824-829.3 Hanazaki K,Kajikawa S,Matsushita A,et a1.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tra operative blood loss in hepatectomized patients with giant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Hepatogastronterology,1999,46:1089-1093.4 Herman P,Pugliese V,Machado MA,et a1.Hepatic adenoma and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Wor1d J Surg,2000,24:372-376.5 Neveu S,Mares P,Marehal J,et a1.Benign liver tumor during pregnancy: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management.J 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Paris),1988,17(2):209-215.6 Descottea B,Glineur D,Laehaehi F,et a1.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of benign liver tumors.Surg Endosc,2003,17(1):23-30.7 蔡秀军,黄海,虞洪,等.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良性肿瘤.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0):1698-1700.8 Petri A,Hohn J,Wolfard A,et a1.Surgery of benign liver tumors indications for treatment(personal experienc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Magy Onkol,2003,47(4):391-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