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教案
倡导低碳生活【教学目标】1.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了解低碳生活,认识到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树立低碳环保的意识,培养热爱与保护环境践行低碳生活的良好品质,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
3.使学生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低碳理念的传播者,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懂得倡导低碳生活就是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习惯,进而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摒弃奢华的物质追求,带来心灵的宁静。
4.以活动为载体,进行语言的提炼、描述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了解低碳生活方式。
2、以活动为载体,进行语言的提炼、描述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难点】增强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自觉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
【教学过程】一、任务导入激兴趣同学们好,昨天晚上我的一个在社区工作的学生小庄发消息给我,说下周一镇政府要来验收关于低碳生活专题宣传工作的进展情况,她一时无从下手,希望我能帮她出出主意。
时间比较仓促,老师我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的点子,所以我就想到了大家,这堂课我们就一起集思广益,来帮帮我的学生小庄吧!二、明确概念是前提(一)要倡导低碳生活,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
请你根据下列材料给低碳生活下个定义。
1、材料一: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二:低碳环保生活(英文:Low-carbon living)是指减少日常作息时所耗用能量的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第二单元 挚爱亲情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友谊超越距离的伟大,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友谊在诗词中的表达方式、重要性和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友谊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身边的朋友,学会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对友谊的看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认识,培养尊重、理解他人的品质。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和创作,感受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鉴赏: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梦李白》《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词,理解其中表达友谊的情感,掌握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在语言表达方面,强调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友情如一缕阳光,照亮心灵”等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在友谊价值方面,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认识到友情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力量,明白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诗词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内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古诗词,体会诗词中表达友谊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生动、贴切的词汇描述友情,提升表达及写作能力。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无信不立》是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
“信”即诚信,是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是个人必备的精神品质。
教材安排了三个学生活动:“引经据典话诚信”“环顾身边思诚信”“班级演讲说诚信”,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信”的含义,提升诚信意识,践行弘扬诚信美德,做有诚信的中国人。
二、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典故、诗文,理解诚信故事内容及其意义,掌握演讲方法。
2.通过看图识成语、讲演故事、仿句成诗、演讲、创作徽章等活动形式,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思维敏捷性和独创性的品质,形成正确审美意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品质。
3.从小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做诚信之人。
三、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看图识成语、说故事、仿句成诗、创作徽章等活动形式,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审美水平,理解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内涵。
四、活动准备全班同学根据所选择的不同任务分为五组,分别为:资料组、表演组、诗歌创作组、演讲组、徽章设计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诚信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讲到:“诚,信也。
信,诚也。
”可见诚信的本义是真诚、诚实、有信,反对弄虚作假。
一个没有诚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去探诚信、说诚信、宣诚信,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二、引经据典觅诚信(资料组成员上台,以小老师的角色向大家展示成果)(一)按图索骥识别成语生:同学们,请观察图片,说出有关诚信的故事与成语。
(PPT 展示图片:一言九鼎、驷马难追、一诺千金、商鞅立木)(二)腹有诗书,上下联句生:同学们,请大家调动学习知识积累,补全名言,并说一说你的理解。
(PPT展示“志不强者智不达,”“人背信则”)(三)日积月累典故接龙生:请一列同学接龙你积累的有关诚信的典故名称。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设计(表格式)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doc
《综合性学习》教案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诚信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诚信行为。
教学目标文化自信理解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
语言运用能够搜集和理解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并能在演讲中恰当地运用。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案例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审美创造通过演讲和故事分享,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诚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诚信行为。
难点1. 如何将诚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2. 如何在演讲中恰当地运用搜集到的资料。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演讲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演讲稿模板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信”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理解和实践‘信’的?”3. 分享几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4. 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活动。
5. 分发资料,包括古代关于“信”的名言和故事。
6.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诚信在现代社会依然重要?”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历。
通过互动和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诚信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活动做准备。
小组探究 1. 分组,每组4-5人。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2. 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关于“信”的资料。
3. 提供分类方法,如按观点和事例分类。
4. 监督小组活动,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明确任务。
5. 引导小组讨论“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6. 鼓励小组制作小册子或电子资料共享。
搜集、整理资料,并进行讨论。
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深入理解“信”的内涵。
案例分析1. 分享几个古代和现代的诚信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诚信的表现和影响。
3. 提问:“这些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4. 讨论诚信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新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
新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培养学生的诚信美德。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课时计划:第一节课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节课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准备: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资料,如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并汇总整理资料。
2.分门别类制作成册或放到班级博客、公共邮箱、网络论坛里共享。
3.寻找身边讲诚信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
4.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精彩导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难以立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发现、说出诚信的意义吧!活动指导:1.“引经据典话诚信”。
各组分别搜集资料,组长汇总整理后分类讨论“信”的含义及其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做好记录。
2.“环顾身边觅诚信”。
认真观察,善于发现,诚恳地访问,细心地倾听,讲故事,说感想。
访问长辈,虚心听取他们对诚信的理解,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不讲诚信的反面事例,小组展开讨论,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3.“班级演讲说诚信”。
围绕“诚信”话题,写演讲稿,在小组试讲。
小组成员认真听取并提出修改意见,推荐精彩演讲稿和出色演讲者参加班级演讲会,小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
课代表及小组长统筹安排,协调组织好班级演讲会。
成果展示:展示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如“失信就是失败”、“没有诚实哪来尊严”等。
信用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这句话来自松下幸之助。
一个人的信用可以影响到他的生活和事业。
保持诺言比保护财产更为重要。
这句话是XXX说的。
成语“一诺千金”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XXX是一位秦朝末期的义士,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把握存在一定难度。在讲解《背影》这篇文章时,尽管我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们思考父爱的深沉,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体会到这种情感。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并表达情感并非易事。
在讲授修辞手法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显得有些吃力。在写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难以将所学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理论知识,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1.加强情感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2.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4.加强课后辅导,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5.培养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国家的热爱,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文章主题与情感的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及其所表达的情感。例如,《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深厚爱意,《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赞美及民族精神的体现,《记承天寺夜游》中对友情的抒发,《与朱元思书》中对家乡的思念及家国情怀的传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本单元文章的基本概念和主题思想。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如《背影》中的父爱、《白杨礼赞》中的自然赞美等。这些文章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背影》为例,分析文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父爱,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如何感染读者。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新人教版
(4)不诚信的后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不诚信所带来的后果,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享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诚信的危害。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白板、教学卡片、文具等。
-诚信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缺乏诚信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④不诚信的后果
-不诚信:损害个人声誉和信誉,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不诚信可能导致法律后果,如违约金、法律责任等。
-不诚信行为会对社会秩序和信任体系造成破坏,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⑤诚信与道德的关系
-诚信: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的具体体现。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深入探讨诚信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认同诚信的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做出诚信的选择。此外,通过反思诚信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诚信与道德相互促进,诚信的实践能够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
⑥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诚信:个人生活中的应用,如诚实待人、守信践约等。
-诚信:职业生活中的应用,如履行合同、保护商业秘密等。
-诚信: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应用,如遵守法律法规、参与公益活动等。
⑦培养诚信的方法与途径
-家庭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其次,在课中强化技能环节,我通过导入新课、讲解知识点、组织课堂活动和解答疑问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这一环节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存在观点偏激、论证不充分等问题。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论证,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充分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君子自强不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不放弃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强不息的奥秘。
-在分析《出师表》和《岳阳楼记》时,教师应提取文中关键语句,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自强精神。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古代诗文的意境:对于古诗文中的某些表达,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深层含义和情感,如《周易》的哲学思想、《出师表》的忠诚与担当等。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君子自强不息》教案,选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学习相关的古诗文,探索古代文人自强不息的品质,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具体涉及以下几部分:
2.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3.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4.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自强,勇往直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
举例解释:
-例如,在讲解《周易》名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天行健”象征着自然界永恒向前的规律,而“君子以自强不息”则是指人应顺应自然规律,不断自我加强和完善。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强不息不仅仅是个人奋斗,而是与民族文化、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价值观。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时,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这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但在活动组织方面,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小组讨论时间较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活动设计的合理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和表达。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
一、教学内容
《君子自强不息》为七年级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源自人教版《语文》教材。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回顾《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学习《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经典故事,感悟自强不息的精神。
3.分析现实生活中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物案例,激发学生树立自强目标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君子自强不息》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自强不息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课堂上,通过引入《周易》名句和经典故事,学生们对自强不息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然而,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不够明确。为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设定具体目标、制定计划等方面入手,将自强不息的理念付诸实践。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3.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1.通过整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诗词名句等,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2.通过搜集古代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采访身边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加深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
3.根据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根据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新课导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那么,自强不息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共同探讨吧!新知探究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活动内容】1.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和阅读搜集到的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诗词名句等,了解古今名人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2.结合所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设计意图】通过整理和阅读与自强不息相关的名言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思考达到自强不息的要求。
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活动内容】1.我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他们的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2.我们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采访他们,让他们谈谈个人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受到鼓舞。
教师出示采访活动的步骤,引导学生掌握活动的要点,并按步骤完成采访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古代与自己身边自强不息的人物,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自强不息的内涵,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活动内容】请以“自强不息”为话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
在审美情感方面,学生们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对于如何挖掘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境还需进一步培养。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文字和意境,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感,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竞赛:设置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展开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
3.教学媒体与资源:
为确保教学效果,我将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资源,如PPT、视频、在线工具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课文内容、历史人物事迹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堂知识。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表达,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2.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3.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君子自强不息》,使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4.审美情感:通过品味课文中优美的文字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学情分析
九年级(1)班共有40名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语文课程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在语言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然而,部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仍有待提高,对于一些复杂句子和生僻词汇的把握存在困难。在思维品质方面,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思考和探究精神,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加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这些能力。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国家,讨论该国家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点。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用英语介绍自己国家的特色。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天下国家》教案,取材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习俗等。
2.学习用英语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地理、历史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分析课文《各国国家名称的由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思维能力:分析课文《各国国家名称的由来》,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适当增加个人任务,鼓励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但部分学生在展示环节过于紧张,影响了表达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课堂上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在口语表达、肢体语言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表现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新人教版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人无信不立”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人无信不立”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人无信不立”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6.诚信与法律的关系:诚信是法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上,诚信原则要求人们在法律活动中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有任何欺诈、虚假陈述等行为。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7.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诚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在购物、就业、交友等方面都需要诚信。诚信可以建立个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本节课主要内容围绕着诚信的重要性展开,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课程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点: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重点)2.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搜集信息、策划采访的能力,并能依据采访的素材撰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活动。
(重点)3.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下面的活动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展开。
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活动。
二、走进课堂环节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师: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
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等,都是自强不息的表现。
下面,就来展现你对“自强不息”内涵的理解。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你搜集的有关自强不息的诗歌、名言、格言等材料。
2.组织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大屏幕出示:探究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评价表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分值赋分赞赏或建议关键词提炼准确、无歧义5语言表达标准、流利、有条理5小组分工合理、默契5预设:学生提炼出的关键词可能涉及“志存高远”“自立自强”“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等。
活动中,评委根据相关评分标准打出各小组的活动分数,并及时公布。
环节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他们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明星;我们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我们可以搜集历史上自强不息人物的故事,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可以采访身边自强不息的人物,了解他们发愤图强、持之以恒的正能量事件。
1.采访过程如下:大屏幕出示:(1)采访准备。
了解采访注意事项、采访者的基本情况,确定采访提纲,联系采访对象,与采访对象共同商定采访时间和地点,事先沟通采访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在口语交际方面,提供模拟场景和角色扮演机会,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练习表达。
-在写作构思方面,提供写作模板和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构思和内容填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朋自远方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与朋友久别重逢的经历?”这个经历可能让我们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和力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希望通过它,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让我们一起探索友情的真谛。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友情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友情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谊。如果大家有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有朋自远方来》中所表达的友情。从导入新课到实践活动,再到小组讨论,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热情。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3.阅读延伸:阅读与友情相关的文章,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深化对友情的认识。
4.口语交际:讨论与朋友相处的美好时光,学会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祝福。
5.写作实践: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关于友情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6.活动设计:开展“朋友,我想对你说”主题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词语运用: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挚友”、“萍水相逢”等,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
-口语表达:学会在口语交际中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祝福,能够清晰、流畅地陈述个人观点。
-写作技巧:通过作文练习,掌握如何围绕友情主题构思文章,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大家认识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学会在新同学里交友,与人相处,掌握交友之道。
过程与方法:引导大家学会选择朋友。
培养大家收集资料的习惯。
收集交友名言、警句、故事、诗词、成语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教育):教会大家交友之道。
【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导入】朋友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是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升了,也不用改变称呼的人;是天涯海角,都彼此挂念的人。
朋友是生生世世的牵挂。
朋友就像收藏的宝贝,不是每天都捧在手里,但是无比珍贵。
那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让友谊万古长青呢?一起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吧!【活动过程】孔子有云:“德不孤,必有邻。
”孟子有云:“友也者,友其德也。
”从小到大,我们在生活、学习的经历中都会遇到很多朋友,你也肯定会有自己知心的朋友。
你更有自己交友的原则与标准,或有德有才,或真诚友爱,或志同道合……今天,我们以“交友之道”为话题,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综合实践学习,为心灵进行一次交友的洗礼。
一、识友之“魂”中国汉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观字形能知理,看字面能悟趣。
下面是对“朋友”二字的不同字体的展示,请仔细观察,去探究“朋友”的真正内涵。
1.下面是甲骨文“朋”的写法,你能根据其造字特点来说明“朋”字的意义吗?2.下面这个字是“友”字的一种字体,请说说这是一种什么字体,并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友”字的内涵。
字体:内涵:3.亲爱的同学,通过以上对“朋友”二字的探源,你了解到“朋友”的内涵是什么吗?二、积友之“德”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友情,在择友、交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原则,也留下了许多交友的名言诗句警句,这也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食粮。
1.请写出有关表现朋友间关系的成语,不少于5个。
2.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诗歌天地里也记载了很多表现朋友间真挚感情的诗句,请你也写出这样的诗句来,不少于3句。
⑴,。
⑵,。
⑶,。
3.名言警句能时时处处对人起警醒、指引作用,在交友的天地里,也留下了很多有益的名言警句,请你也写出几句来,不少于3句。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倡导低碳生活》教案,取材于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理解“低碳生活”的含义,学习相关的词汇和概念。
2.阅读和分析课内阅读材料《低碳,让生活更美好》,学习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倡导低碳生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节能减排的做法?”比如,关灯节水、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低碳生活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倡导低碳生活》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思考了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悟和反思: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我认为将低碳生活的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非常感兴趣,这说明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是成功的。
2.增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强化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感受文本语言美的同时,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提升生活审美情趣。
4.增进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低碳生活与我国传统文化中节约、环保观念的契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低碳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
-自我反思与评价: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吸取他人意见,提升自我。
举例说明:
-在解读《周易》文言文时,教师可以举例“天行健”如四季更迭、日月星辰的运行不息,引导学生理解宇宙自然的恒动不息,进而联系到人生亦应不断进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论述和名人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强不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演讲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和他人。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选自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1.《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论述解读;2.古今中外名人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分析;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身边的自强不息现象,并撰写心得体会;4.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自强精神。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自强不息的品质,激发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取的动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核心素养目标为:1.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2.增强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化素养;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创新思维;4.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与沟通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将学科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核心素养,助力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第31课时活动目标1.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4.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地形环境”、“黄河故事”、“诗词歌谣”、“黄河现状”,分别上网或以其他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同时请学生注明获取相关资料的渠道:是从教材中获取的,还是从教材外获取的,如查了什么网,翻阅了什么书刊、什么词典,或是从什么人讲的什么故事中了解到的)。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重点,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形成文稿或者制作成幻灯片,准备参加讨论,在小组或全班交流。
活动过程一、引入激趣1.(大屏幕放映黄河影片片段)画面上出现的是什么?(黄河)是的,“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
请问:人们常常把黄河比喻成什么呢?(摇篮、母亲、屏障等)你们了解黄河吗?这节课你们想了解黄河哪些情况,掌握哪些知识呢?(学生回答略 )(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5分钟)知识目标: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黄河的发源、流经的省区,黄河灿烂的文化以及它的现状等)。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3)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同学们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其它渠道收集到了许许多多有关黄河的资料,并且已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进行整理、筛选,加工形成了文稿和电子稿件。
今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以解开我们内心深处那一个个黄河谜!现在,就请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收获,丰富我们的思想。
(小组讨论10分钟+集体交流10分钟,共计20分钟) 2.黄河之旅的活动导航是:“地形环境”、“黄河故事”、“诗词歌谣”黄河现状(屏幕出示“活动导航”)。
我们的黄河之旅开始了!二、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形成小组集体的看法。
然后各组推荐一名学生介绍情况(记住,别忘了提供资料的来源,也可展示图片等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下面,有请“地形环境”小组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他们探寻黄河的情况(每组时间不超过3分钟)(“地形环境”、“黄河故事”、“诗词歌谣”“黄河现状”组依次发言)1.黄河源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kǒ)拉山北麓(lǜ)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不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主要河段有充满活力的上游河段(号称黄河水利资源的“富矿区”)、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为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还有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
九曲黄河:黄河迂回于山原之间,呈“S”形大弯道。
河谷两岸的山脉海拔5500~6000米,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
雄踞黄河左岸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是黄河流域最高点,山顶终年积雪,冰峰起伏,景象万千。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向上的英雄气概。
沿岸风光:阿尼玛卿峰、鄂陵湖、古宗列盆地、孟达天池、仙女湖、鸟梁素海、滩地牧场、日月山、黄河晚照——壮观、美丽、迷人。
同学们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们了解了黄河哪些情况呢?(发源、地形、环境。
)2.黄河文化故事: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
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细石器文化: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青铜器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人们亲切地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
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于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劈草菜,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我国的第一个封建社会就是在黄河流域开始的,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这些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黄帝、炎帝: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皇帝两大部族最强大。
后来皇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
后人把皇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皇帝出生地河南新郑市有皇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皇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大禹治水的传说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四亿吨,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
可是它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决溢泛滥,改走新道。
在此后漫长的的历史时期,防御黄河水患成为历代王朝的大事,流传的大禹治水的功绩也包括治理黄河,大河上下,几乎到处都是大禹的“神工”。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人才。
鲧(gun)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用“围、堵、障”方法来防洪,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教训,采用“疏川导滞”的方法,即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浚的河道、洼地、湖泊,然后,再引河入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往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舜让位给禹,禹因此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尊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龙门石窟“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龙门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
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卢舍那佛敦煌听了以上同学的介绍,你们的感觉如何呢?你对黄河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她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黄河故事只是她的一条支流,而诗词歌谣是她的另一条支流。
)3.关于黄河的诗词歌谣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黄河,它们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
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
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
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
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
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黄河船工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木船上。
他们对黄河了如指掌,把船只视为家珍。
在与黄河风浪搏斗的生活实践中,船工们创作出了丰富多采、独具特色的黄河号子。
声声号子,抒发了船工们复杂的感情,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忧、怨、悲、欢。
黄河船工号子,伴随着船工的劳动,是船民生活的旋律。
同学们听了前面的介绍,现在黄河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描述一下吗?(学生回答)黄河在同学们心目中是如此美丽,如此的气势磅礴,那么,黄河现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有请“黄河现状”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4.黄河的现状断流:从1972年至1996年的25年间,黄河下游有19年发生断流,累计断流57次,共计682天,平均每年断流36天。
进入90年代,断流尤为严重。
1997年2月7日,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断流,断流河段曾一度延至河南开封市柳园口河段,断流长度达700多公里。
污染:对 7247 公里长的干流和主要支流进行水质评价,其结果是:7 成以上的河段完全失去了饮用水源功能,其中,有 1779 公里受严重污染;劣于 5 类水标准,这种水实际上已成为“毒液”。
1995年6月下旬,断流四十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股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1999年初,黄河潼关以下河段发生了历史上范围最大、程度最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严重水污染,造成了一些城市供水困难,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水质恶化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大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在三门峡市,许多市民感到自来水有异味,只好花钱买邻近地区的井水、泉水吃,从而出现了“守着黄河买水吃”的怪现象。
水土流失:黃土高原本來土壤肥沃,森林覆盖面广,却由于历代的砍伐,使土壤失去保护,任由暴雨冲刷,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淤积下游河道,引致泛滥成灾。
再者,光禿的地面,亦使地面径流加速集中汇入河流。
黄河现在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三、学生谈感悟各组同学的介绍都以不同的方式浓缩了本组同学对黄河的探究和理解,可见同学们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
大家通过交流丰富了我们对黄河了解,解开了我们心中那一个个黄河谜。
千百年来,无论是在文人墨客的字句中,还是在华夏儿女的心田里,黄河都是我们的母亲。
50多个世纪,黄河横贯天地,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们,把热血、热泪和热汗抛洒给它,也把苦难、苦涩和苦闷倾诉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