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__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合集下载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 南北朝时期一种重 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又名九品官人法。
汉武帝任人唯亲是出了名的,卫青:皇后卫子夫同 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皇后和卫青大将军的外甥。为 了重用卫青,他不惜打击李广等老将,每次出征,他们 的装备和士兵都优于其他将领。此外在作战任务上,把 重要的,出彩的任务交给他们,而把诱敌,掩护之类的 苦差留给老将们,卫、霍的成功是踩在老将们的肩膀上 取得的。
资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唐人赵嘏(gǔ)的诗,见 《唐摭言》卷一引,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难度。正因其难,一旦登第就 名闻士林,被比作登龙门,意味着可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了。所以当时张瑰 兄弟八人,七人进士出身,一人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出身,兄弟集会时不 要制举出身的坐在一起。足见进士科在各科之中,是最为人所看重的。以后 各朝沿袭科举制,实际就是沿袭进士科。 资料二: 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贞观末年,唐太宗扩大进士 科,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对于唐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兴盛,无疑起了推动 作用。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做官的途径.
加强思想控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 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张之洞
袁世凯
三、监察与谏议
“谏”是古代下对上的一种进言 形式,意为直言规劝,使之改正 错误;“纳谏”即指受谏者采纳 忠言。古代中国,盛世数出,但 观盛世之形成,可以认为它与统 治者的思想开明、善于纳谏、广 开言路等很有关系。
A.行政管理
C.监察官吏
B.访贫问苦
D.缉捕侦查
7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 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的意义在于 (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SY)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SY)
服上的图案。
课堂设问
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 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
情景材料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 开言路,虚心纳谏”的贤明君主。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 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 本上都采纳了。 后来有一次由于魏征的直言明谏,唐太宗回到后 宫后见长孙皇后发恨道:“总有一 天要杀掉这个乡巴佬!”唐太宗到 了晚年,不大听得进批评意见了, 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先后去世, 他跟大臣们议事,常是夸夸其谈, 唯己是从,刚强高傲,日胜一日。 集思广益的“耳顺”被阿谀奉承的 “顺耳”声所替代……
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呈 文为去留”,自隋产生后,为历代所沿用,直到 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
作用:1)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 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 民文化素质。
2)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 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课堂设问
说一说 “九品中正制”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它最终被科举制所取代?
九品中正制
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 制度。 “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 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 所管人物,定为九等,政府据此以授官职。” 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 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九品中正制实质是察举制。
请你说一说军功爵制与“世卿世禄” 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世卿世禄”制度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 这种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 被破坏而遭到破坏的。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014.9.22编写:班级:姓名:审核人:高一历史组【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目标】1、列举从汉到元中国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2、列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选官标准的变化?掌握科举制的重大意义?3、熟知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变化?【自主学习,知识梳理】-预习案【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中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一)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官制的演变)1、秦:三公九卿制2、西汉:中朝3、隋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和六部的职责: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封驳审议;对皇帝负有谏议职责尚书省六部(2)特点: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3)作用:a提高办事效率 b 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c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4、宋代:二府三司制 (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二府: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2)三司:度支、盐铁、户部——掌管财政——“计相”5、元代:废除三省,实行中书一省制,只设(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央:中书一省制)(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即行省制)(二)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选官制度)1、原因:补充保证,巩固统治2、演变过程:(1)西周时期:世卿世禄制(世袭)(选官标准:血缘)(2)战国、秦和汉初: (选官标准:军功)(3)汉武帝时期: (选官标准:品行、孝廉)(4)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门第、出身)(5)隋唐时期: (选官标准:学识能力)①原因:士族没落,旧的门第选官制度已经不适应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②概况: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③作用:进步性:A科举制的创立扩大了 B为官僚队伍提供了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由朝廷任命);D促进教育、文化发展,保证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局限性:忽视实用学问的研究,极大地束缚知识分子的创造性,阻碍科技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原因。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成熟、加强【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纵向角度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1)起源于战国(2)确立于秦(3)巩固于汉(4)成熟于隋唐(5)发展于宋元(6)强化并趋衰落于明清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况1、主要特征:(1)权力高度集中(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3)政治制度与封建伦理道德、儒学相结合(4)实行人治、君主专制(5)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相结合2、基本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3、基本趋势:(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明代丞相制度被废除;(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宋代中央集权战胜地方分权;3、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1)商朝:内外服制度(2)西周:分封制(3)战国:县制(4)秦朝:郡县制(5)汉初:郡国并行制(6)唐期:节度使制度(7)宋朝: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监督地方州郡长官;派文臣做地方官,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8)元代:行省制度4、认识中古代地方政治制度:(1)一个趋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中央的权力得到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北宋解决)(2)两个重点:一是郡县制,二是行省制;(3)把地方官制的变化放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分”与“合”中考察。

每次国家大分裂都与制度尤其是地方制度有关。

(4)作用:在征发徭役、兵役、赋税、管理地方秩序等方面发展作用。

同时也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5)局限:地方权力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在宋明突出。

5、中央官制演变(1)秦三公九卿制度(2)汉:中朝外朝制度(3)隋唐:三省六部制(4)北宋:二府三司制(5)元:一省制(全称为一省二院制)(6)明: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7)清: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设立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2)世卿世禄制度(周)(3)军功爵制度(战国至秦,汉初)(4)察举制和征辟制(汉)(5)九品中正制(魏晋)(6)科举制(隋唐)(7)八股取士(科举制在明朝表现形式)①体现了严格的程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僵化;②为封建统治选拔人才;③从整体上说,束缚了人的思想,淹没人的个性,压抑了人的创新思想和创造力,也没落了人才。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以及演变,秦汉宣官制度的内容,科举制;秦汉、隋唐、明清监察制度的内容。

理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作用的变化;正确评价古代的监察制度。

1、 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和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通过对三省六部制的学习,借鉴其长处,做到古为今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中国队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科举制教学难点:监察与谏议制度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以来,政治制度不断成熟,在官制、法制、科举选官制度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些突出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怎样走向成熟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哪些突出特点?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 秦汉的中枢权力机构(秦——三公九卿,西汉——中朝)教师讲解: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了解从秦朝开始,皇帝位于全国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避免了大权旁落局面的出现。

从秦朝开始,中国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这一体系中,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这矛盾处理得好,就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乐,处理不好政局就容易出现动荡。

在秦朝以后,中枢权力体系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变化。

汉承秦制,西汉时一开始继续沿用三公九卿制度,但到了汉武帝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于是起用一些级别比较低的官员作为他身边的办事人员,这些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宫内的决策班子,号称“中朝”,这样就使得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机构“外朝”,沦为了执行一般政务的行政机构。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材料 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 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 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 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 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 景帝也只好作罢。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
九品中正制
“九品官人法”,仍保持了曹操用人“不 计门第”的原则。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 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 “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 工具。而靠世袭为 官的士族日益腐败, 缺乏行政能力,到 南朝已经走向末路。 因此,到隋朝时, 它最终被科举制所 取代。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阅读教材 完成表格
朝代
秦朝
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制
西汉武帝
中外朝
东汉
尚书台
魏晋南北朝 三省制萌芽
隋唐 宋 元 明
三省六部制确立 二府三司制 一省制 内阁制

军机处
1、秦朝中枢权力 体系: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战国、秦、 军功爵制 军功
西汉初
汉武帝 察举征辟 品行
东汉末、魏 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
门第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明清
八股取士 八股文
“世卿世禄”制度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这种 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坏而遭 到破坏的。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节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①中枢机构的变化 ②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 ③选官制度的演变 ④监察及谏议制度 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①从明清中枢机构的变化,看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②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堂知识结构】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唐→宋→元)古代政治 表现 2、选官制度:战国至汉初→汉武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 制度成熟 3、监察制度:秦汉→隋唐→宋→明清特点1、中央集权加强:汉朝→宋朝专制集权 表现 2、专制皇权加强:明清时期不断加强影响: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主干知识梳理】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中枢机构的演变1、早期:秦汉秦朝实行 制, 是中枢机构中的最高的行政长官;汉武帝时设 与三公相制衡,东汉 取代了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时三省出现,但是尚未构成中枢机构。

23、宋朝设置 ,其长官为 ,但相权被分割, 掌管军政;财政归 掌管;宰相只有 权。

4、元朝废除 ,实行 制,只设 。

5、评价⑴进步性: 。

⑵局限性:随着专制皇权的强化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二)选官制度1、战国至汉初:实行 制度。

2、汉武帝时期:实行 和 制度3、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制度。

4、隋唐:实行制度⑴背景:隋朝统一后,没落,依据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需要。

⑵过程: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开始设立___________,科举制形成;③_________日益完善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的考试选官制度。

⑶影响:前期积极影响:政治:①非贵族参政,扩大社会基础;②选拔了人才,巩固了统治;③制度成熟,中国长期领先的制度保障。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太 尉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三公九卿制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2.西汉武帝时:建立中朝
皇 中 尚 书 令 决策机构 朝 侍 中 常 侍

执行机构
外 丞 相 九
朝 御 史 大 夫 卿
太 尉
有事上报
随置三公 事归台阁
3.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 三
度 支
帝 相权反弹 威胁皇权

盐 铁 户 部
宋代:二府三司制
枢密院
行政
中书省
财 政
财 政
军政
门下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归入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归入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5.元朝:一省制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 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实行一省制的原因:
元疆域空前,政务繁多,为提高效率,巩固统治。
军功爵制
商鞅
有军功者,各以率(凭借)受上爵......宗 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 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 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商君列传》
统一后的秦朝还以军功选官是否适应 时代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 响?
评价: 激励了许多将士为国效力,但不再适用和平时期。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监察
思考1: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 制度?
1.目的: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是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思考2: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 为什么?
2.概念区别: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 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2.掌握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3.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4.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2.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3.秦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4.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3.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2.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讲述法:教师通过PPT、黑板等方式讲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进行展示;3.案例分析法:教师组织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谈论“政治制度”这个概念,询问学生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何了解。

2. 正文1.介绍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包括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分权制等制度的演进;2.分析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秦始皇时期的法家思想统治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以及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制和三公九卿制度的开创等;3.介绍秦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包括各地组织县治、厅、州,建立市场,发展手工业、商业等经济现象,以及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兴起和文化繁荣;4.探讨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中央集权的强化和统一政治的实现,对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3. 总结1.小结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强调中央集权的优势和局限性;2.确认学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七、作业1.阅读相关文献,对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加深了解;2.分析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写出2000字左右的论文,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历史: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7(岳麓版必修一)

历史: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7(岳麓版必修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
周亚夫 (?—前143),西汉名 将,沛(今江苏沛县)人;汉初大 将周勃之子; 少时喜读兵书,智谋过 人。汉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 大举侵犯,他以河内郡守任将军, 驻军细柳(今陕西咸阳市西南), 治军谨严,训练有素,汉文帝至细 柳劳军,亦须服从营中规定,被誉 为真将军。汉景帝时爆发吴楚七国 之乱,他率军讨伐,断敌粮道,3个 月平定叛军。在历史上,周亚夫以 治军严谨、统军破敌而享有盛名。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导入
杯酒释兵权图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的斗争曾长期延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该图显示 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即是这一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
郭子仪 (697—781),华州郑县(今陕 西华县)人,唐代大将;以武举积功,官至 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等。安史之乱,他以朔 方节度使率兵与李光弼合军击败史思明,并 与李率师五万至灵武,拥立肃宗,拜为兵部 尚书、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关内河东副元 帅;后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升中书 令,封汾阳郡王。唐德宗嗣位,尊为“尚 父”。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 国。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 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陡。而籓国自析。自此以来, 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 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 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科举考试图》宋『学法指导』本课所提到的措施中哪些属于加强皇权,哪些属于加强中央集权;多角度认识科举制度;辩证、全面的分析监察谏议制的得失。

『预习填空』一.中央行政体制(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1. 秦朝实行制,是中枢机构中的最高的行政长官2.汉武帝建立“”,与三公抗衡。

3.隋唐:实行制⑴机构:三省指(负责起草诏令,有决策权)、(封驳审议,有谏议权)、(负责执行)。

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⑵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⑶作用:①提高了,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

4. 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_ _”。

前者掌管行政权,其长官为,后者掌管军政;“三司”指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_。

5.元朝:废除,实行,只设,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6.明朝:废丞相,相权归六部。

设内阁。

7.清朝:设军机处1。

234((2人们思想。

(3)评价: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指对进行监督的制度。

秦、汉两代中央有度达到高峰。

2的言行决策进行监督。

隋唐的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

3.评价:(1)消极: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不能从根本上约束,杜绝。

(2)积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以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这既是的需要,又反映了的变化。

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核心突破』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汉武帝: 中朝
六 部
3.东汉: 尚书台
制 的
4.魏晋南北朝: 三省六部制萌芽

立 5.隋唐: 三省六部制

其 演
6.宋:
二府三司制
变 7.元:
一省制
元: 一省制
皇帝
中书门下
行政
度 支
财政
盐 铁
户 财政 部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枢密院
军政












秦至元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从中可看到中央官 制变化的哪些特点和趋势?
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唐选)拔房官玄员龄时等《会晋徇书私》舞卷弊四五,《难刘以毅传》 选(拔2)出概真括正材有料用二的中人的才主,要因观而点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选官制度
朝代
西周 战国、秦、西汉初
汉武帝 东汉末、魏晋南北朝
隋唐 明清
制度 世卿世禄
军功爵制 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八股取士
三、谏议()
朝代
隋唐 宋朝
机构 门下省 谏院
职能 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决策提出异 议,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
独立的谏官机构
活学活用 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 进行综合评价。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 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 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 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 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
三 省
2.汉武帝: 中朝
六 部

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编制:刘洋审核:历史组【学习目标与要求】1、根据课本内容填写学案,掌握基本史实。

2、结合学案理清课本内容,能自构简单知识体系。

【基础自主梳理】一、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一)确立:隋唐1.内容:三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省下设六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部。

2.职权及运行程序:____________是决策机构,就军国大事、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诏令。

____________负责审核____________起草的诏旨,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

____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六部。

3.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二)演变:宋元1.宋朝:二府三司制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_______________”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_______________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____________掌管,三司的长官___________又称为“计相”;宰相只保留_____________。

2.元朝:废除三省,只设____________,长官为________________。

(三)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深刻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选官制度(一)目的:补充_____________,保证这个队伍的________________。

(二)发展:1.西周:实行________________制。

2.战国:实行________________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历史课件】2018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历史课件】2018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 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及监察制度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成熟,说明制度的创新、完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学习目标】 (1)以教材资料和插图为信息来源,理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流程、特点及 作用。
二、选官制度 1.西周: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 2.战国、秦和汉初:军功爵制度。 3.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和征辟制。 (1)含义: 察举制 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征辟制 是中央和地方 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生的必要性;通过与其他选官制度的比较,说
明科举制如何体现了公平公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 能力。
(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各项制度创新、完善的时代需求。
(4)制度创新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确立 (1)时间: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于 隋唐 时期。 (2)机构:三省是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 尚书省 。尚书省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职权:中书省负责 起草诏令 ,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 执行,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概念解读】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 朝,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较 为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决策的 科学性。 【图解记忆】
【特别提示】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部分享有政治、经 济特权的家族所构成的一个特殊阶层。造成中国官僚队伍重新贵族化,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科举制的 实行,士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走出误区】 唐、元两朝中书省的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

2014年岳麓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

2014年岳麓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

B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 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 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 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D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 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 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 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为什么实行一省制,实行之后有何 影响?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政务繁忙, 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治。 影响:到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过重, 不时卷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 争,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 动荡。
地方行政体制演变:
元朝行省制度
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
1、实行行省制 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 2、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1.西周时期是如何选任官员的?这 种制度是如何被破坏的?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西周宗法分封与社会等级图
结论: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 这种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 坏而遭到破坏的。
2.军功爵制在战国时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完成了统 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朝还以军功作为选官的依 据,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 影响?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
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 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 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 唐代初年君权受到三省宰相和法律的制约。 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自主学习】填写成长资源第13页自主研读部分。

【阅读思考】1.概括秦至隋唐中枢权力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内容及职权运行情况如何?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有什么影响?3.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4.宋元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统治者制定选官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并概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6、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分别的选官标准是什么?分别评价一下这三个制度、7.监察与谏议【问题探究】1、唐大明宫是唐长安城中最大的一处皇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李渊营造的消暑“夏宫”。

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2、从课本P10最后一段小字中提炼出元朝为什么要实行“一省制”?3.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但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唐宋时期的许多诗人官员出身于进士,而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化名人却不是状元或进士而是落第秀才,你能举例说明吗?结合以上材料和设问,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评价。

4.如何认识:P12小字提到的:孙中山五权分立学说中的“弹劾及考试两权”?5.思考: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监察机构的发达、完备,是我国古代官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监察机构及职能愈来愈强化,而明清时期专门的谏议制度却没有了。

说明了什么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皇帝或大臣,你的工作、言行能否受到监察制度的有效约束?当时的制度环境对你是否会有影响?【课堂小结】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有哪些?2、汉唐以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巩固练习】1.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才服兵役。

2020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020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监察与谏议 1.监察 (1)秦汉:官员监察制度确立。 ①秦朝:_御__史 __大 ___夫__掌管监察。 ②汉代 a.御史府的长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 b.汉武帝设立__刺__史__,负责监督郡国长官,刺史统属于御 史府。
(2)明清时期 ①中央:设有_都__察__院___与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 ②地方: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__按__察__使__司__。 2.谏议 (1)隋唐: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的_门__下__省___可以对皇帝的 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2)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__谏__院__。
——《朱子语类》
问题 1:据史料一,概括唐朝“三省”职权的分配以及唐朝 中央机构行政运作的程序。
学生试答: 提示:职权分配:中书省负责政令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审 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 运作程序:中书→门下→尚书。
史料二:(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 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 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 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3)影响 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__士__人__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 治的社会基础。 ②促进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大批的 __高__素__质__人__才__。 ③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分界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以隋唐为界,分为两大阶段。隋唐 以前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以门第族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其方式 有世袭和任命两种;隋唐至明清时期是以才学为选官依据,采取 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出 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明了皇权与 相权斗争的延续。宋朝以另外的方式继续分割相权,元朝出现反 复,出现权力集中的现象,相权一度得到扩大。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总结评价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 以科举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 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 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 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这两个方面正是汉 唐以来政治制度基本特点。
2.谏议制度: (1)原因:需要有制度来对 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2)表现:a.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② 就负责谏议和封驳; b.宋代还出现了独立 的谏官机构③ ; c.明清时期在中央既 设有④____________,又设有六科给事中, 在省级地方设立按察使司。 3.评价监察与谏议:(1)消极:不能从根 本上约束⑤ ,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 腐败和低效现象(2)积极:在整顿吏治,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 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作用:
A、三省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分割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 皇权。 C、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人说在中国古代皇权与强权关系处 理得最好的是唐,请大家结合三省六部制 的相关知识,给这个论点提供论据支持。 A、三省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 了办事效率; B、分割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有利于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制和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 什么区别? 不同点: 唐朝的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 令(决策权)与行政权(执行权)的分散, 防止丞相集权,确保皇帝集权. 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 利的分散,防止集权,确保资本主义民主、 自由的实行. 相同点: 分权制衡, 防止集权.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或中央政治制度 的演变
4、简述元朝行省的设置的目的、作用。见 《学海导航》第5页 目的: ①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 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作用: ①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5、唐、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尚书省、中书门下、中书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发展历程:
背景: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 治和社会需要。 来历:隋朝开始分科考试来举人。 完善:到唐朝时期日益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 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发展:北宋时期 衰败: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成为禁锢人 们思想的工具。
“一切以呈文任去留”, 学而优则仕.
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
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隋唐
科举制
促进官僚体制的成熟
成为帝国繁荣的保障之一
特点: 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监察
秦朝
御史大夫 兼管监察
汉朝
御史大夫 专管监察 刺史监察 地方
明清
都察院、 提刑按察 使监督地 方,六科 给事中监 察六部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谏议
隋唐
宋朝
明清
门下省负 责谏议和 封驳
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看?
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
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1、容易任人唯亲 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 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九品正中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 行评定,分为九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 根据。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制令决策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凡由军中国书大省事决,策必12、、集相然体互后宰牵始相制付制,,互尚相为书权补省一充颁分,布为避执三免行权臣大门权下独省审议复奏 揽,利于加强皇权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4制、约吏君主专户制权礼力在一兵定程刑度上受工到三省的
皇好帝了的歌烦恼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选官制度忠忠奸奸难辨难睡不辨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官是吏官吏难选不选好,贪腐污腐败败难治不治了; 最地怕方地方难造反管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监察 制度
地方制度
第3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
朝代
中枢权力机构或制度

三公九卿
元朝的中枢权力
体系:一省制
皇帝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1) 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2)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繁。
3、你能否从结果上对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 演变的总趋势做一简要评价?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二、君主专制的演变
措 施(中央官员为尚书令、侍中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 如果你想有所作为; 如果你想有份稳定的工作; 如果你想让家人过得更好; 如果你是个读书人…… 你会选择……
历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夏、商、西周---------------- 世官制 两汉时期----------------------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元时期---------------- 科举制 明清时期--------------------- 举荐/科举制
世官制




遵照嫡长子继承原则代 制

代相传,占有封地

长 子



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 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汉武帝) a. 察举 各郡 国岁举孝廉各一人 b. 征辟 征召 才能之士
察举制
孝廉科 貌才科
察访 荐用 任用
问题解析
材料一:东汉顺皇帝帝六的年,烦河恼南之尹田选歆官掌取握了才察举六名
设独立的 谏官机构 ——谏院
取消了专 门的谏议 机构
三、监察与谏议
思考1: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 结论: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是 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思考2: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结论: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 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
消极: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 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2、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 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深刻 变化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出现了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 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这是相对 于隋唐之前政治体制的一个明显而深刻的变化。 之后的历朝,官员的行政效率有所提高,也有利 于加强皇权,促进中华帝国的封建繁荣。
积极: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 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 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
的完整。②能有效地以组三织人省力六、部物制力为和代财力表进的行中大央规行模政的经体济制建、设 和生产活动,有利于以社科会经举济制的为发代展表。的③在选统官一用的人社制会度环境、下,有 利于民族大融合,有维利持于各官地僚区队经伍济廉、洁文化高的效交的流监、察发制展和度提高,
部部部部部部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 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 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 程序应该是怎样的呢?
该怎么进行?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尚书省→工部
合作探究
1、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 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1、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相互监督和牵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 3、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
科目—
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 开元礼科、童子科、道举科、制科、
武举科等。
方法— 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口试
生徒
程序—
乡贡
乡试 省试 吏部会试 授官
2.选官制度的完善

军功爵制度
两汉 察举制、征辟制
三国两 晋南北

九品中正制
积极:打破分封贵族把 持统治特权 局限:不适合和平时期 的需要
积极:满足需要 局限:唯亲任用,结党营 私 士族贵族世代把持特权
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
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 大
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 你
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怎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 么
汉武帝
中朝、外朝
东汉
尚书台 取代三公的权利
魏晋南北朝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权利分 配未定型、尚未形成中枢权利机构)
隋唐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
使
秦朝中枢权力体系: 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1)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2)九卿在职权上皇室与政府区分不明
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消极影响:
①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 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 了人们的思想,难于形成民主的氛围,使中国在政治民 主化的过程中要付出沉重的代价。③在明清时期,严重 阻碍了新社会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 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 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 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影响 建立专制制度
削弱相权
隋 唐
三省六部制
分工合作,相互制约 重大创举,历代沿袭
北 1.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宋 2.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
使分割相权
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相权削弱 皇帝加强
相权反弹
手隋段趋唐同势君、::主北分相专宋割权制加相演不强权变皇断达总权到削的的集弱发相权,展同皇趋手势权段是不是什什断么么加??强
九等 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
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九品中正制实质是察举制.
影响:世家大族逐渐日益把持选官大权。 出现“累世公卿”。
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 基本特点是“一切以呈文 为去留”,自隋产生后, 为历代所沿用,直到1905 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
隋唐至明清选官制度…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下列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
说明的是:
皇帝
皇帝
┌─────╂─────┐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太 丞 御 ┌──┬──┬──┬──┬──┐
宋代: 二府三司
皇帝
相权再被分割
中书门下 行政
度 财政 支
盐 铁
财政
户 部
枢密院 军政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2020/2/29
宋朝的中枢权力体系:
二府三司制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枢 密


度盐户 门
支铁部 下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 力。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汉初丞相的权力很大,汉武帝初即位
时,丞相田鼢竟达到无视皇帝权威的地步。 汉武帝为加强皇权,渐渐信用身边的近臣 宠臣,他们位虽低但权重,称为「中朝」 或「内朝」,负责决策;而以丞相为首的 机构则称为「外朝」,负责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