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教案
文言文教案模板八篇
文言文教案模板八篇文言文教案篇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学弈)3、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的诗句我们熟悉的有: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理解题目,提出质疑1、弈:下棋学弈:学下棋2、就题目提出问题(预设所提问题:谁学下棋?跟谁学?怎样学的?学的结果怎样?)三、初读课文,寻找节奏1、自由读,学生提出学习困难:不好读;读不懂2、老师逐句领读。
(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速度,准确处理轻重音和语调。
)3、再自由读,找到读文言文的节奏。
4、齐读,再把没读懂的句子读出来四、逐句理解,把握语气师:理解了意思会读得更好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大家讨论,知识的积累2、理解句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a、对照注释自己来理解b、联系学过的课文理解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联系《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杨氏的儿子。
之:的"通国之善弈者也。
"之:的。
"善弈者也"中的"善",联系《伯牙绝弦》。
文言文教案模板6篇
Life is to live beautifully and walk sonorously.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文言文教案模板6篇文言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__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教案文言文教案模板六篇文言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疏通课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2、帮助学生养成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好习惯;3、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教学准备1、学生先交流关于学习课外文言文的意义和困惑,以便课前交流;2准备好周末作业;印发关于疏通课外文言文技巧的学案资料;3、做好教学课件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个半月了,大家是否想过:究竟我们学习课外文言文有何重要意义呢?(学生思考)何映瑶:因为这对于我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个厚实的基础;章帆:因为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的热情;师:没错,课外文言文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哲理,这是我们了解中国几千年优秀的文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加强课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积累语文素材,提高我们的文化文学涵养。
2、师: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同学们在学习课外文言文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比较棘手的困惑与难题呢?叶幸然: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怎样停顿语句;李雅倩:我觉得最困惑的一点就是很多的闻言词汇不太理解;林纪川:我想,最大的障碍就是怎样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其实,我们如果能够将课外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话,也就是说,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样疏通理解课外文言文的大意,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疏通课外闻言文言文的大意。
二、以例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来教学1、师:首先,请同学看到所印发的资料《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大家先一起来大声地朗读一遍,注意速度稍微慢一点。
(学生齐读,老师事后进行字音订正与朗读评价)2、师:请根据课文自由地进行一次大意的翻译,特备是将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方便待会进行解答。
学生:出声地进行翻译,动笔标记字词等疑难问题,然后提问:何嘉敏:请问老师:参知政事是什么意思?3、师:这是古代的一种官位名称,可以直接翻译就行。
刘泓鑫:“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怎么理解?4、师:也就是说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也”字是语气助词,无需翻译出。
文言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
文言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文言文教案篇11、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⑴ 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第一课时一、解题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对照译文,辨析疑难)1、第一段:⑴ 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 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 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 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2、第二段:⑴ 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 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⑶ 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⑷ 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3、第三段:⑴ 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⑵ 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⑶ 读准音:“相之”。
⑷ 口译本段。
4、第四段:⑴ 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
⑵ 悲夫(fú)5、第五段:⑴ 找出假借字。
⑵ 找出判断句、省略句。
四、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分段讨论问题1、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提示: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文言文教案模板(通用8篇)
文言文教案模板(通用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文言文教案模板(通用8篇)文言文教案模版(通用8篇)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大家最陌生便是古文了啊?实际上,文言文是相对性现如今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而说的,古时候从未有过古文这一说法。
文言文阅读教案
文言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文言文的语法、句式、修辞等。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3、通过阅读文言文,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文言文的语法、句式、修辞等。
2、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言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意义和内涵。
3、文化背景介绍:介绍古代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的世界。
2、学习基础知识:讲解文言文的语法、句式、修辞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3、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并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意义和内涵。
4、文化背景介绍:介绍古代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意义。
5、练习:让学生自己阅读一篇文言文,并尝试总结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6、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评价与改进1、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文言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一、导入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语文学科的重要考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高考文言文成绩,本课程将系统地梳理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并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2、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段落大意和作者意图。
3、学会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一、判断句式——以“……也”结尾【教学目标】1. 理解判断句式的概念。
2. 学会使用“……也”结尾的判断句式。
3. 能够正确翻译和运用判断句式。
【教学重点】1. 判断句式的概念。
2. “……也”结尾的判断句式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判断句式的翻译和运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判断句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判断句式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讲解“……也”结尾的判断句式。
3. 练习: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判断句式,并改正错误。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使用“……也”结尾的判断句式。
【课后作业】1. 复习判断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练习使用“……也”结尾的判断句式。
二、被动句式——以“被”字开头【教学目标】1. 理解被动句式的概念。
2. 学会使用“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
3. 能够正确翻译和运用被动句式。
【教学重点】1. 被动句式的概念。
2. “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的使用。
【教学难点】1. 被动句式的翻译和运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被动句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被动句式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讲解“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
3. 练习: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被动句式,并改正错误。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
【课后作业】1. 复习被动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练习使用“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
三、省略句式——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教学目标】1. 理解省略句式的概念。
2. 学会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句式。
3. 能够正确翻译和运用省略句式。
【教学重点】1. 省略句式的概念。
2. 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句式的使用。
【教学难点】1. 省略句式的翻译和运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省略句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省略句式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讲解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句式。
3. 练习: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省略句式,并改正错误。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识别和运用: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及其现代汉语对应词。
2.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翻译:学会识别和翻译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文言文翻译技巧:学会运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准确传达文言文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例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不断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翻译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文言文例句,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词汇: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例句,讲解其中的关键词汇及其现代汉语对应词。
3. 讲解文言文句式:介绍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分析其翻译方法。
4. 翻译练习:布置一些文言文翻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翻译技巧进行翻译。
5. 讨论与解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练习成果,检查他们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让他们在课外进行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翻译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文言文翻译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文言文教案4篇
文言文教案4篇文言文教案篇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学问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用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识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用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确定人性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等论点。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独特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原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如今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同学就课题质疑,准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老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从而感染同学,激发其诵读爱好。
2.读后同学评价,准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同学朗读有所关心。
3.同学仿照老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老师要给同学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误。
5.老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同学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同学对比文后解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老师准时关心。
文言文教案模板8篇
文言文教案模板8篇文言文教案篇1一、导入作者及题解二朗读训练,理解字词1.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读完后师生共同正音正节奏。
2.自由读一遍,要求:读得流利,注意初步体会其中的感情。
3.朗读接龙,每生读一句。
要求:大声地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得流利。
4.速读,理解字词,学生质疑,师生释疑。
同时在下一个环节中随时发现字词的问题并解决。
三理解内容,把握主题1.方仲永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得知的?请说出你的结论及依据。
.讨论,中间及时引导全面理解方仲永的特点、经历及结果。
2.一个天生聪明的人最后沦落为“泯然众人矣”,你认为谁应该为他的沦落负责?讨论,中间及时引导全面理解方仲永的悲剧决不只是他父亲一个人造成的。
3.你从方仲永的遭遇中懂得了什么?或者你从方仲永的遭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那么,__作者写作__想表达一个怎样的看法呢?让我们读第三段,并联系__标题“伤仲永”,讨论并概括作者在这些议论里所表达的观点。
四小结拓展,思维训练1.小结课文.2.先天的天资与后天的努力究竟哪一点对学习的影响更大?(训练思维的发散性,言之成理即可)五巩固字词,熟读课文.文言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增强文言阅读能力。
(重点)2.在把握__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重点、难点)3.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4.诵读训练,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伯乐相马: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文言文专题教案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专题教案知识点总结教案一:文言文入门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并学习常用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点(重点词语、句式结构等)。
1. 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指的是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是古代中国人所使用的书面语言。
文言文具有古朴庄重、简练精炼的特点。
2. 文言文的特点- 字词使用:文言文使用的字词多为古代汉字,有时需要通过注释或说明来理解含义。
- 语法结构:文言文使用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动宾结构、“以…为…”结构等特殊句式。
-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以达到表达的效果。
3.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点- 重点词语:文言文中有一些常用的词语,如“吾”、“尔”、“乃”等,在理解文言文句子时需要注意词语的含义。
- 句式结构:文言文中常使用的句式结构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状语从句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句式的基本用法。
教案二:文言文阅读技巧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文言文阅读的常用技巧及实例分析。
1. 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多读多背: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文言文,熟悉其中的句式结构和用词习惯。
- 理解上下文: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结合上下文理解,推测词义和句子结构的含义。
- 注意标点符号: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往往与现代汉语不同,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用法。
2. 文言文阅读的常用技巧及实例分析- 利用注释:文言文注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汉字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学生应该善于利用注释。
- 突破生僻字:文言文中常包含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询字典或注释来解读生僻字的意思。
- 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复杂,学生可以通过剖析句子结构,理清逻辑关系,加深理解。
教案三:文言文写作能力培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写作。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1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习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 3篇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3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运用辅导资料自己把握课文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以及背诵课文。
难点: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诵法、讲授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根据作者简介导入文章。
2.新课讲授:诵读课文,分组对课文进行翻译,讲解课文。
3.巩固练习:通过问题,巩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了解。
4.小结作业: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
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告一段落。
我们的课后作业是: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2. 能够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进行文言文阅读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对文言文句式的敏感度。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特点2. 判断句的结构和用法3. 被动句的结构和用法4. 倒装句的结构和用法5. 省略句的结构和用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特点,举例说明各种句式的结构和用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分析,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句式的重要性。
2. 讲解句式:分别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的结构和用法,举例说明。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文言文句子,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进行句式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些文言文文章,注意识别和分析其中的句式结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强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疑问句的结构和用法2. 否定句的结构和用法3. 并列句的结构和用法4. 固定搭配的结构和用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疑问句、否定句、并列句、固定搭配的概念和特点,举例说明各种句式的结构和用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分析,巩固学习成果。
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句式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新知识。
2. 讲解句式:分别讲解疑问句、否定句、并列句、固定搭配的结构和用法,举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文言文句子,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进行句式分析。
关于文言文教案三篇
关于文言文教案三篇文言文教案篇1一、三维目标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二、教学重点1.朗读指导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四、教学设想1.本篇属于选修的诗歌部分,这一部分自主赏析作品四篇,两首诗、两首词对于诗的赏析,课本作了赏析示例,而词的赏析示例没有,因此选择这首讲读,为学生鉴赏词作一个示例诗词鉴赏历来强调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要深入吟咏和诵读,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诵读,让学生在这一方法体会诗中的节奏,体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的文旨和意味2.在比较中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学中选择了同样写乡思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进行比较,加深对本词情感的把握3.对于周邦彦,学生在这以前未接触过,文学文体常识在讲解过程中作简要补充五、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意境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词的语言,探究词是如何做到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3.吟诵,“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通过诵读“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词中的情感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余光中的《乡愁》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一)诵读初步感知请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由朗读五分钟,尽量能背诵下来(老师提示朗读要求)点拨:诗是“直觉”的艺术,因此“朗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朗读不是机械的读,而是要美读,也就是体会诗人情感,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a、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b、词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要处理好;c、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声情并茂(二)细读理解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成了几幅图画?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好?你喜欢哪些词句?然后请学生自由作答,老师稍加点拨意象:沉香、鸟雀、荷、初阳图画: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鸟儿们一大早就已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叽叽喳喳,清脆的鸟叫声相互转告着天气转晴的消息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炼字:“呼”字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呼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遥”“久”“梦”等(三)美读体会情感1、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明确:羁旅之苦、思乡之愁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哪幅图画?明确:第3幅风荷(提示周邦彦的家乡在钱塘)这3幅图画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沉闷欢快欣喜由此得出上片的朗读技巧:上片写景的整体格调是活泼的,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感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下片抒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2、根据朗读指导,学生自己美读3、听朗读录音,指出不足三、延伸拓展《苏幕遮》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不愧为词中精品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语言朴素生动,创造形象优美整首词无一句用典,主要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神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范仲淹所写的《苏幕遮》,看看与周邦彦的有何异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品读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四、作业:背诵《苏幕遮》五、板书设计:苏上片:写景(风荷)幕见景生情遮下片:抒情 (思乡)文言文教案篇2教学目的: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
1.4.2 讲解: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类和特点。
1.4.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特殊句式的例子。
1.4.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1.4.5 总结:强调文言文特殊句式在古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判断句2.1 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判断句的构成特点和用法。
2.2 教学内容讲解文言文判断句的构成要素、句式结构和用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判断句的用法。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2.4.2 讲解:讲解文言文判断句的构成要素和句式结构。
2.4.3 实例分析:分析判断句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2.4.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4.5 练习:学生自行判断给出的文言文句子是否为判断句。
第三章:被动句3.1 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被动句的构成特点和用法。
3.2 教学内容讲解文言文被动句的构成要素、句式结构和用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被动句的用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3.4.2 讲解:讲解文言文被动句的构成要素和句式结构。
3.4.3 实例分析:分析被动句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3.4.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4.5 练习:学生自行判断给出的文言文句子是否为被动句。
第四章:倒装句4.1 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倒装句的构成特点和用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文言文倒装句的构成要素、句式结构和用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倒装句的用法。
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文言文专题教案
文言文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
3、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准确翻译简单的文言文段落。
4、引导学生欣赏文言文的文学价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特殊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技巧。
2、难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辨析。
虚词的多种用法和含义。
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和文学鉴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式、语法等。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言文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诵读法让学生多读多背经典的文言文篇章,培养语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古代名人的故事或者引用一句经典的文言文名言,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介绍文言文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讲解常见的实词,如“走”“亡”“顾”等,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分析常见的虚词,如“之”“而”“以”等的用法和意义,结合具体句子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让学生掌握其特点和翻译方法。
3、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字词解释、句式判断和翻译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
4、拓展阅读提供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尝试理解文章的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字词、句式和文学特色,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包括实词、虚词、句式等。
强调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多读多练,提高文言文水平。
6、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背诵一篇文言文短文、完成一份文言文练习试卷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重点文言文篇目教案
高中重点文言文篇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出师表》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2. 分析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体会其深沉的思想情感。
3. 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出师表》中的忠臣形象和抒情手法。
难点:掌握并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如词义推断、句子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历史上的忠臣形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文言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 文本解析:逐段讲解文言文的内容,注重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4.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诸葛亮上表的场景,加深理解。
5. 拓展讨论:围绕“忠诚”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引出《出师表》的背景。
2. 朗读练习:教师示范后,学生跟读,注意语调和停顿,逐步提高朗读质量。
3. 文本学习:详细讲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短语及其文化内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4. 情景模拟: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就“忠诚”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全文要点,强调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布置1. 背诵《出师表》中的经典句子,体会其语言魅力。
2. 完成一篇关于《出师表》的读后感,表达对忠诚精神的理解。
3. 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一次关于“忠臣”的专题报告。
六、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以便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教案汇编9篇一、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4、完成拓展练习。
二、复习重、难点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三、知识点回顾⑴整体感知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⑵特殊句式省略句:(子猷)掷(于)地云__ (子猷)语时了不悲___ 便径入坐(于)灵床上倒装句:“何以都不闻消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都不闻消息”⑶古今异义何以都不闻消息(古义:总,竟_ 今义:全,完全)语时了不悲(古义:完全_ 今义:常做语气助词)因恸绝良久(古义:于是__ 今义:常表原因)⑷文章结构:选材精当文章用两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
本文主要表现的是子猷和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之情,从这个中心出发,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两人同时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的悲痛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二是子猷奔丧时,睹琴思人,哀伤过度,不久去世。
构思奇特,语言简洁子猷的反常行为表现内心极度悲伤,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全文寥寥数十字,却把事情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四、知识检测㈠重点生字、词义1.给下列字注音。
猷:_____ 笃:___ 了不悲:_____ 舆:____ 恸:______2.解释文中重点的字词。
俱:__________ _而:__________ _何以:__________ _索:________ _素:____________ 径:________ ___既:__________ _掷:__________ 恸:___________ 绝:_____________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因恸绝良久 _____②月余亦卒___ ③子敬素好琴_ ___④便径入坐灵床上⑤便索舆来奔丧_____ ⑥此已丧矣_________ _⑦何以都不闻消息__㈡常考句子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____ )A.赶尽杀绝B.悲痛欲绝C.绝无此意D.美妙绝伦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良”相同的是( )A.除暴安良B.用心良苦C.消化不良D.良莠不齐6.翻译下列句子①何以都不闻消息_此已丧矣。
文言文教案3篇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 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 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出示流觞曲水图片,伴白:
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 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 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 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 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况修短随化,……
H、尾声: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 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 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 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 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 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把握课外文言文考点;2.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 3.掌握课外文言文解题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导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常常是读完一篇就去选,事实上这是极不正确的,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文言文分析的一些技巧。
第一步:整体阅读。
要求 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要求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
第三步:重读全文。
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
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四、内容:(一)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②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
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
如:例1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
(夫,句首发语词)例2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
(之,句末语气助词)例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⑤补――补充。
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
②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
“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⑥调――调整。
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①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
3、“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
(二)文言中意义变化的词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同一个词,因为时代不同,词义也有不同的含义。
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语色彩的变化、一词多义等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
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如: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作动,为王)赵王之子孙侯者。
(侯:名作动,封侯)②名词活用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来形容动词“运”,名作状,用箕畚。
)北通巫峡。
(北:来修饰“通”,名作状,向北。
)③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如:尔安敢轻吾射。
(射:动作名,射箭的本领)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良实:形作名,善良诚实的人)④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这里是“使……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动词,这里是“使……活”)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形容词,这里是“使……尊贵”)⑤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认为……”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原是名词,这里应为“以……作将军”)渔人甚异之(异,原是形容词,这里应为“认为……奇怪”)练习: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字并解释。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项伯杀人,臣活之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一词多义这类实词的含义丰富,义项众多,是学习的重点。
怎么掌握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莫名其妙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小结:要注意词的本义、牢记重点、上下文辨析、逐步积累。
4、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5、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①若能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6、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三)倒装句:即改变了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其中的有些句子成分被调动了位置,不在原来的位置上,翻译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些变换了位置的成分放回到它原来所在的地方去。
(1)宾语前置句:包括a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有“不、未、莫”等否定词,代词放在否定词后动词之前。
如:“三岁汝,莫我肯顾”b、疑问代词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中“谁、何、奚、安”等疑问代词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如“大王来何操?”c、介词宾语前置。
介词宾语用来修饰谓语动词时,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现象。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d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突出强调宾语。
如“何陋之有?”﹙2﹚状语后置:修饰限定谓语动词的介宾短语,通过介词放在了动词后面。
如:“覆之以掌”(3)定语后置:一些修饰性的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如:“蚓无爪牙之利”。
(4)主谓倒置:为了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疑问句中,为了突出谓语,或者谓语具有祈求或命令的意义,会把谓语调到主语的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谁与,哭者?”(“与”通“欤”)、“勖哉,夫子!”。
另外,文言中也常碰到判断句、省略句。
判断句以“……者……也”形式为重点,还有一些变式,可译成“……是……”,对事物的关系、性质等作出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刘备,枭雄也”。
省略句则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等。
(四)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①同音通假。
如:“臣愿奉璧往使。
“奉”通“捧”“召有司案图”。
——“案”同“按”②双声通假。
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③叠韵通假。
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五)、古今异义: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强盗,现指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偷盗,现指强盗,“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好调了个位。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遗憾”。
(六)、一词多义: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
如“毒”的词义又安敢毒焉(怨恨)呼嘘毒疠(有毒的)赋敛之毒(毒害)(五)、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不表示意义,只做陪衬。
①意义相近:“今有一人入园圃”(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做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