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苏教必修二学案专题3落日
落日-苏教版必修二教案
落日-苏教版必修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掌握本文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文字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落日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1.如何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情感表达;
2.如何在批判中保持客观、中立。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引导学生谈论日落时的心情,并与今天所学文本进行关联
2.教师展示夕阳图片,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对于落日的情感抒发
3.开始正式阅读本文
认知(10分钟)
1.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自然景色与个人感悟的融合
2.引导学生精读并归纳文章中出现的各种修辞手法
3.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美感
分析(25分钟)
1.分组讨论本文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3.教师总结分组讨论结果,指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运用(25分钟)
1.让学生自由写作,表达自己对于夕阳的感受和理解
2.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批评,发现不足之处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文章
3.教师根据学生作品,教授如何进行批评和评分
总结(5分钟)
1.教师或学生代表回顾今天教学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提高课堂效果
3.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并提醒学生把今天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作业布置
1.跟据自己对于夕阳的感受,写一篇小记叙或散文
2.与同桌或家人进行互评,并为对方提供自己的修改建议
3.给自己打分,并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评价的短文。
高中语文专题三落日讲解与例题苏教版必修2
1.领会抗日战争成功的意义,领悟作者对成功后远景的认识,加强历史责任感,品尝人们认识历史的不一样方式和感情态度。
2.能够说出日本投诚仪式的时间、地址、方式、意义,领会作者的内在感情,加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
3.学习本文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以及点面联合、细节描绘等手法,并能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1.连线作者朱启平 (1915 — 1993) ,浙江嘉兴人。
中国有名的战地记者。
主要作品:《硫磺地狱》《冲绳激战》《塞班行》《琉球新面目》《大户人家办好事——共和党第 24 届代表大会》《伟大的平庸》《追想日本署名投诚前后》等,代表作《夕阳》。
2.探访背景1945 年 9 月 2 日,作为《大公报》的一名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区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添目击中、英、法等国代表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诚的仪式。
其现场报导《夕阳》在《大公报》发布后惊动一时,被公以为“状元之作”,后被列为大学新闻系模范教材。
本文摘选自《朱启平新闻通信选》( 今日中国第一版社 1995 年版)。
1.识字注音(1)重点字勋绶( )湔雪()舷梯()...桅杆( )半晌()马厩()...(2)多音字2.字形辨识3.词语释义(1)天网恢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理昭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色古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咄咄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曾几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6)厥功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辨析(1)庄·隆重辨析:同:都有“ ( 言行) 不随意,”的意思。
语文必修2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落日》最新同步教案10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落日》最新同步教案《落日》教案10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初步把握本文的特点。
2、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掌握文中细节的捕捉与刻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在这历史性的一刻面前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
一,导入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有诗情博发的过去,也有沉痛无比的昨天,尤其我们同世界人民一同经历了法西斯的铁蹄,也共同见证了胜利的时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一神圣的时刻。
二,读课文要求1,在这历史性的一刻面前,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呢?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3,本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三,浅析课文1,作者是怎样来组织材料的?既注意到面上,又能够突出要着重把握的那个点;既抓住了中心,又能网罗有助表现中心的材料组合为一个整体。
2,文中的细节描写与刻画是怎样来完成的?四,作业找一则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最感人的事件,并加以评述。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研究本文的特点:新闻通讯写法与史传散文的统一。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一,导入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同学们寻找的感人事件。
二,交流并选出大家公认的最感人事件。
三,精读课文作为一篇通讯,本文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在叙事之中感情显得平缓,基本上是冷静的,也不去透视人物的心理。
通讯写作,国外新闻界一般不主张作者直接发表评议。
中国传统史传散文的记事,是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手法的运用。
四,延伸阅读材料: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但考虑到这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所为,日本人民也同样是受害者,所以战后的中国人自己勒紧裤带,并没有向日本提出赔偿要求,这是中国人宽容和大度的表现。
战后的美国出于国际和平安全和自身的利益考虑,军事接管了日本,本来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也有权利出兵日本,但中国人并没有这样的野心。
日本对派兵占领本土的美国感恩戴德,而对友善的中国却满怀敌意。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讲解与例题:专题3 落日
落日1.体会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领会作者对胜利后前景的认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品味人们认识历史的不同方式和情感态度。
2.能够说出日本投降仪式的时间、地点、方式、意义,体会作者的内在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
3.学习本文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以及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并能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1.连线作者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
中国著名的战地记者。
主要作品:《硫磺地狱》《冲绳激战》《塞班行》《琉球新面目》《大户人家办喜事——共和党第24届代表大会》《伟大的平凡》《追忆日本签字投降前后》等,代表作《落日》。
2.探寻背景1945年9月2日,作为《大公报》的一名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区惟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曾目睹中、英、法等国代表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
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表后轰动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被列为大学新闻系典范教材。
本文摘选自《朱启平新闻通讯选》(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1.识字注音(1)重点字勋绶.( ) 湔.雪( ) 舷.梯( )桅.杆( ) 半晌.( ) 马厩.( )(2)多音字2.字形辨认3.词语释义(1)天网恢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理昭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色古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可一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曾几何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厥功甚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义辨析(1)庄严·庄重辨析:同:都有“(言行)不随便,严肃”的意思。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_《落日》学案3
《落日》学案学习目标:1.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记者朱启平所写的通讯风格。
2.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
3. 通晓日本军国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培养热爱祖国的强烈意识。
学习重点:1.“点”与“面”结合的写法;了解通讯的现场真实感。
2. 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接合。
一、预习指导: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哔.叽(bì)绶.带(shòu)舷.梯(xián)挪.动(núo)B.湔.洗(qiān)顷.刻(qǐng)拾.阶(shè)翘.首(qiáo)C.半晌.(shǎng)昭彰.(zhāng)虔.诚(qián)归咎.(jiù)D.应.酬(yìng)赎.罪(shú)亚裔.(yì)撰.写(zhuà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伎俩摧枯拉朽端倪妄加揣测[来源:高$考`试(题﹤库]B.耸峙焦躁不安梦魇永葆生机C.肃穆白浪如炼呼啸感慨万千D.嬉笑诙谐幽默悚然厥功甚伟3.了解有关抗日战争信息。
4.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又称新闻侧记,通过生动感人的镜头,截取最富特征的横截面,使读者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
5.历史背景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
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二、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把握结构阅读指导:1.抓住叙述要素:人物及其行为,事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2.抓住叙述线索:时间、地点的转换,人物、事件的关系。
3.抓住重要标志:关联词语、指代词语、插入性词语、表顺序词语,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
语文必修2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落日》最新同步教案2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落日》最新同步教案《落日》教案2【教学目标】一、初步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二、以一个中国公民的眼光审读投降仪式中的若干细节,感受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三、以一个世界公民的胸怀来解读日本投降的意义四、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难点】一、以一个中国公民的眼光审读1945年日本签字投降仪式中的若干细节。
二、以一个世界公民的胸怀来解读日本投降的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一、预习课文,熟悉文本内容。
二、网络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
让我们跟着战地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一起去感受那个令人激动的投降仪式吧。
二、背景介绍日本在二战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三、文本研究(一)请学生讲出本文的文体并由教师指出消息与通讯的区别(板书或投影)消息通讯叙事概括报道完整详细表达方式叙述为主描写议论少叙述、描写为主+抒情议论写作重点侧重记事侧重写人语言简洁质朴讲究文采(二)根据刚才我们所学习的通讯的特点,以记者朱启平身份,以一个中国公民的眼光体会1945年日本签降仪式中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并品读若干细节。
(1)筛选文本中能体现“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的语句或文段。
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圈画相关语句或文段。
参考答案:第78页: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第80页: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到上层甲板上。
第81页:重光一条腿……梅津是……第82页:我猛然一震,“九一八”!……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第83页: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2)引入对文本具体细节的研读导语:刚才大家筛选的语句或文段确实能体现作者的“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但是不是全部呢?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愈隐蔽愈高明,诸位应深入一步考察,方能找到朱先生深入骨髓的“中国人的立场”和“中国人的感情”。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三 落日课件 苏教版必修2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读·边学边思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依据签字的经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开头部分和“代表到来”,写“签字”的环 境、场面布设以及人物的面貌和言行举止。 第二部分:“仪式开始”,写签字的经过。 第三部分:“投降书脏了”,写签字后的余波。 重点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其作了铺垫,呈渐进式;第三 部分是其延续,给人一波即平一波又起的感受,令人回味无 穷。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3.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 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 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 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 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 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 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 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 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⑧厥 功甚伟( jué) ⑨湔 雪( jiān) . .
导记·晨读晨练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2)多音字 级 shè 拾 . ① 荒 shí 拾 .
渐 渐 . ④ 染 渐 .
首 qiáo 翘 . ② 尾巴 qiào 翘 . 祸 hènɡ 飞来横 . ⑤ 冲直撞 hénɡ 横 .
文本 13
【学习重点】
落
日
——被历史铭刻的瞬间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1. 记:积累本文的语言基础知识,了解新闻侧记的特点。 2.读:品读精彩语段,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 3.练: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 4.写:借鉴事件叙述一波三折的手法练习写作。
山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3.3.1《落日》导获奖学案2苏教必修2
山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3.3.1《落日》导获奖学案2苏教必修2山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3.3。
1《落日》导获奖学案2苏教必修2一、教材分析《落日》思路清晰,且有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只要稍加指点,学生即可把握,重点是要帮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了解历史,了解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受日本帝国主义欺凌的屈辱,抗日战争中全民族的重大牺牲,反法西斯盟国在太平洋战争中艰苦卓绝的的斗争.一番方面要深入领会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在场面描写、细节再现、花絮穿插等处,无不浸透了感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日本投降仪式时间、地点、方式、意义。
2.能力目标:品读中把握作者的内在感情.了解通讯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难点: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有限,对于通讯这一体裁又比较陌生,所以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上教师应给予指导。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一、预习课文,熟悉文本内容。
二、网络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了解通讯这一体裁。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导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让我们跟着战地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一起去感受那个令人激动的投降仪式吧.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苏教版必修2第三专题:落日(教案、课件、练习)--《落日》教案.doc
当历史的一幕在眼前重现……【导入】:经八年英勇抗战之后,1945年9月2日,日外相重光葵及日本前驻津司令官现任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率领之日本代表团登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签下日本投降条款。
在九十年内轻易建成的日本帝国,几乎毫无间断的从事侵略,现在根本垮台了。
中国代表徐永昌,继美代表之后签字于I I本降书。
下面是这一历史时刻的回放一(播放录像)思考:这样一个重要的事件,我们该如何报道,才能让人们全方位地了解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朱启平的通讯《落日》,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表现这一历史时刻的。
【知识链接1】:通讯:较为详细地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的新闻体裁。
从种类上可以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
写作要求与消息不同的是:要详细具体地报道前因后果,展示情节;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表现生动形象;时间跨度较大,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掌握丰富的材料,提炼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围绕主题,抓住矛盾,展开情节,注意细节描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请大家特别注意一下通讯的表达手法,联系知识链接2的有关定义,在课文中找出应用这些表达方法的地方,分析一下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知识链接2】:说明: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等,解说清楚;或者把人物的经历、特征等表述明白的一种写作方法。
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的一种写作方法。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性文章和文学作品主要的表达方式。
抒情:是指用来表现和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法。
议论:即讲道理。
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
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和刻画的一种写作方法。
【课文讲解】:请你结合课文,就以下几种表达方式,谈谈作者为什么用这种表达方式,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落日》补充注释素材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落日》一文的补充注释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落日》一文中写到:“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这篇通讯写于1945年9月3日,上推70年,就是1875年。
作者怎么会想到“70年来的奇耻大辱”?又有什么依据?这要回想清朝与日本的关系,其中涉及到一个岛屿——琉球岛,即今天日本的冲绳。
自明初以来,琉球与中国的关系就很密切。
清朝建立以后,琉球使节于1646年来华,受到顺治帝的接见。
从此,琉球使节与清廷往来不断。
1662年,清廷派遣兵科副礼官张学礼为正使出使琉球。
此后,每逢琉球新王继位,都有清朝使节前往册封与庆贺。
1663年(康熙二年)和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清帝两次赐印给琉球国王,乾隆所赐之印写有"琉球国王之印"字样。
直至19世纪60年代,琉球始终承认自己是清朝的藩属。
1872年,日本明治天皇登极,谕示流球朝贺。
琉球国王遣其子赴东京贡献方物。
日本天皇下诏,以琉球为藩属,1873年又列琉球为府县。
1875年5月.日本强令琉球国王停止对中国的"朝贡",并派军队驻扎琉球;为了消失中、琉之间"宗藩关系"的痕迹,6月又强令琉球改用日本年号。
1876年,日本在琉球设立司法机构,事实上将琉球置于其统治之下。
琉球国王不堪日本的侵略压迫,于1877年4月密遣紫巾官向德宏等人来华,呈递国王密信,恳求阻止日本的吞并行径。
清廷派何如璋到日本进行交涉,但未取得成果。
1879年3月,日本政府派兵占领琉球,3月30日正式宣布琉球为冲绳县。
1879年7月3日和23日,琉球国王又密令紫巾官向德宏两次赴天津拜谒李鸿章,请求清政府问罪于日本。
10月24日,琉球耳目官毛精长等人到北京总理衙门"长跪哀号,泣血吁请",希望清政府能在"俯怜二百年效顺属藩"的份上援救琉球。
虽然清政府与日本再次进行交涉,但由于日本的蛮横和清政府的软弱,琉球终为日本所吞并。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落日)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学案
《落日》学案【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二、技能目标:了解通讯的写作方法,尝试写新闻通讯三、情感目标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捕捉文章要点,并体会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2、在精妙的细节描写中国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一、晨读积累《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某某)人。
少年从军,官至某某、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
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
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
他的诗词留传甚少,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
风格悲壮,意气豪迈。
有《岳武穆集》。
注释:(1)凭:倚靠。
(2)处:时候。
(3)三十:指年龄。
(4)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5)八千:言征途之漫长。
(6)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
(7)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
靖康元年(1126),金后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
(8)贺兰山:在今某某回族自治区。
(9)缺:山口。
(10)朝天阕:朝见皇帝,天阕,皇帝的宫殿。
赏析:此词感情慷慨悲凉,音调激越高亢,充满爱国激情。
词中表现出作者对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心和对敌寇的刻骨仇恨。
陈廷焯盛赞此词曰:“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白雨斋词话》)二、走近作者朱启平:原名朱祥麟,祖籍某某海盐,1915年11月生于某某,1933 年某某金陵中学毕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
苏教版必修2教案:落日【1】
落日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
二、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三、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四、尝试写新闻。
【教学重点】一、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二、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一、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二、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一、预习课文,尝试完成课后习题。
二、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日本投降56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一位80岁老翁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报总编辑:一名80岁的老翁向您提一个要求:贵报最好在8月15日这一天,重登56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通讯《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
这是当年朱启平写的,已成为新闻界的传世之作。
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在此时刻,请你们把当年日本投降签字的通讯,重新刊登,以唤起人民群众,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我感谢你们。
李庆云敬上当我看完这封信后,深受感动。
这简单的言语凝聚了一个八旬老人深深的爱国之情,也寄托了一个普通老人对每个中华儿女的希望——铭记历史,爱我中华,我们——尤其是你们这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更应该读一读这篇56年前发表在《大公报》上的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落日》。
二、作者介绍朱启平,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
据唐振常先生在《川上集》(三联书店1996年版)中介绍,“一二·九运动”中,燕大“洋气冲天,红光满园”,其中就有朱启平叱咤风云的身影。
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45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其中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落日》精品示范课教案
《落日》精品示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3.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4.尝试写新闻。
二、教学重难点见教学目标2、3。
三、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尝试完成课后习题。
2.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四、课时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日本投降56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一位80岁老翁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报总编辑:一名80岁的老翁向您提一个要求:贵报最好在8月15日这一天,重登56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通讯《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
这是当年朱启平写的,已成为新闻界的传世之作。
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在此时刻,请你们把当年日本投降签字的通讯,重新刊登,以唤起人民群众,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我感谢你们。
李庆云敬上当我看完这封信后,深受感动。
这简单的言语凝聚了一个八旬老人深深的爱国之情,也寄托了一个普通老人对每个中华儿女的希望——铭记历史,爱我中华,我们——尤其是你们这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更应该读一读这篇56年前发表在《大公报》上的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落日》。
二、文体介绍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
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为了加深对新闻特写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用新闻特写与新闻速写来比较。
新闻速写简称速写,又叫巡礼、鸟瞰,它与特写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竖着写或纵着写,而特写则是横着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日1.体会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领会作者对胜利后前景的认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品味人们认识历史的不同方式和情感态度。
2.能够说出日本投降仪式的时间、地点、方式、意义,体会作者的内在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
3.学习本文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以及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并能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1.连线作者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
中国著名的战地记者。
主要作品:《硫磺地狱》《冲绳激战》《塞班行》《琉球新面目》《大户人家办喜事——共和党第24届代表大会》《伟大的平凡》《追忆日本签字投降前后》等,代表作《落日》。
2.探寻背景1945年9月2日,作为《大公报》的一名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区惟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曾目睹中、英、法等国代表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
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表后轰动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被列为大学新闻系典范教材。
本文摘选自《朱启平新闻通讯选》(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1.识字注音(1)重点字勋绶.( ) 湔.雪( ) 舷.梯( )桅.杆( ) 半晌.( ) 马厩.( )(2)多音字2.字形辨认3.词语释义(1)天网恢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理昭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色古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可一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曾几何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厥功甚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义辨析(1)庄严·庄重辨析:同:都有“(言行)不随便,严肃”的意思。
异:“庄严”侧重于严肃,既可指人的神态,也可指重大事物形成的气势、氛围或特定的严肃时刻,范围较广。
“庄重”侧重于言谈举止严肃端正,与轻浮相对,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窄。
形容人的神情态度时,“庄严”侧重于严肃而不可侵犯,语意较重;“庄重”侧重于严肃而不随便,语意较轻。
判断正误:①这是一个庄重..承诺: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②一向斯文的他身着非常正式的礼服出场,与哈尔滨交响乐团合作演绎了多首歌曲,显得非常庄严..。
( )(2)顷刻·刹那·霎时辨析:同:都是名词,极短的时间,常作状语,后面可以接上“间”,说成“……间”。
异:“顷刻”伸缩性稍大,有时可以指不长的时间,相当于口语里的“一会儿”。
一般只作状语,不说“一顷刻”。
“刹那”是外来词,所指的时间,比“顷刻”等都短。
不限于作状语。
常说成“一刹那”或“一刹那间”。
“霎时”泛指极短的时间,不如“顷刻”伸缩性大。
多说成“霎时间”。
判断正误:①那种以为中国革命力量瞬间就可以组成,中国革命斗争顷刻..就可以胜利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 )②蔡国强8个半小时精心准备,刹那..间烟雨西湖幻化而出。
( )③登车之后,车行迅速,如疾风闪电一般,霎时..不见。
( )(3)目不暇接·应接不暇辨析:同:二者都有“因景象、物件繁多而看不过来”之意。
异:前者表示主动行为,后者表示被动行为。
“目不暇接”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应接不暇”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用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
判断正误:①国际组织准备了一系列体现环保和创意的活动,如美国环保协会“低碳”主题综艺晚会,联合国的“联合国创意之夜”综艺晚会,这些活动令人目不暇接....。
( )②729路公交车上勇斗歹徒的4名安徽伤员,感动了众多上海市民,前来捐款者令人应.接不暇...。
由于人员出入频繁,医院将不少来探望的市民挡在了门外。
( ) 答案:1.(1)shòu jiān xián wéi shǎng jiù(2)qiào qiáo shíshèqiāo qiǎo2.寒暄/煊赫/喧宾夺主/渲染栀子/垝垣/诡辩/桅杆舷梯/眩晕/炫目旗帜/炽热/枳椇目不暇接/闻名遐迩/瑕不掩瑜凛冽/清洌3.(1)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
(2)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天能分辨善恶,主持公道,会给善恶以相应的报应。
(3)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
(4)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
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5)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6)赞美人功劳十分伟大。
4.(1)××(2)√√√(3)√√1.本文以“落日”为题,有什么寓意?2.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每段材料各自侧重写了什么内容?4.第1段时间具体到分,“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何作用?5.第2段扼要点出新闻事件意义的角度有何特点?6.文章多次写时间精确到分,尤其是签字结束后的“9点18分”的描写有何意义?7.当时的中国受降代表徐永昌将军曾表述过:“今天是要大家反省的一天!今天每一个在这里有代表的国家,也可同样回想一下过去。
假如他的良心告诉他有过错误,他就应当勇敢地承认过错而忏悔!”结合将军的话,简要概括一下举行这次日本签字投降仪式的意义。
答案:1.提示:(1)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
(2)以“落日”为题,语意双关:①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②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2.提示:小标题使得作者像是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
3.提示: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材料,每一个时间段侧重表现某一方面的重点内容,作品都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中心内容。
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签字场所”,着重写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第三部分:“代表到来”,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
第四部分:“仪式开始”,写了双方代表签字。
第五部分:“投降书脏了”,是全篇通讯的尾声,写了三个小插曲。
4.提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本通讯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精确到分,清楚地交代出新闻事实发生地与作者的距离,点出是“目睹”的,作者是事件的见证人和忠实的记录者,真实可靠。
5.提示:“70年来的奇耻大辱”是指自从1874年5月日本发兵侵略台湾事件以来中国所遭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被迫签订的种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文中“简单、庄严、肃穆”是写氛围的,这些是总的介绍,笼罩全篇,为后面的展开伏下一笔。
“永志不忘”,写出了作者的也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印象。
更重要的是作者是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说的,体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6.提示:把历史与现实对接起来,抒发感慨。
文中用了三个“9·18”,写出了历史的无情和有情。
仪式结束时,时间正是9点18分;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了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
两个民族,三个历史片段,两种状态。
“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用近于史家的凝练的笔致吐露作者对于历史的认识。
7.提示:这次日本签字投降仪式让我们永远牢记军国主义的罪行,同时期盼着每一位拥有美好心灵的中国同胞以及世界友人——包括那些生活在曾经是我们的敌国中的仍存善良之心的百姓——共同构建一个真正没有硝烟、永世和平的新的世界。
同时也说明:一个缺乏勇气不肯正视自己的人,是一个懦弱的人;一个不肯正视历史污点的民族,永远是一个可悲的民族。
1.《落日》中人物众多,他们的身份又是各种各样的,要能绘声绘色地予以表现,并且有一定的深度,是很不容易的。
作者在组织材料时注意设置了哪些线索?2.《落日》最后一部分写了三个小插曲,各有什么用意?3.新闻写作一般要求不出现记者身份的“我”。
你认为这篇新闻里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写作有什么深意呢?答案:1.提示:①时间线索。
7点多钟—8点多钟—8点半—8时50分—9时整—9点18分。
文中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线索。
②整体的氛围设置。
氛围设置的线索——“简单、庄严、肃穆”,在开头概括地点了一下,在后面就多方面地加以渲染。
“简单”是因为仪式是在战舰上举行的,条件上受到限制;“庄严、肃穆”是氛围的营造,也是人们对日本投降这一历史事件意义的确认。
③心理印象的线索。
心理印象的线索,也是开头点了一下“永志不忘”,然后随着仪式的进行与完成,逐渐在心中定格。
“简单、庄严、肃穆”是通过描绘刻画表现出来的,是外在的线索;“永志不忘”是通过作者对通讯中人物的议论表现出来的,是内在的线索。
这两条线索与时间线索组合在一起,使作品内容丰富,容量大,而又不流于芜杂。
2.提示:①“投降书脏了”,作者借机把日本代表又嘲弄了一番。
签字的位置搞错了,与日本人的运气本没有什么因果关系,这里只不过是借题发挥,发泄一番而已。
②写盟军的空军组队飞过“密苏里”号,以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受降典礼。
表明了他们这次飞行是为了显示军威,庆祝胜利。
③写一个年轻水手想要把今天见到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上的情景,讲给孙子孙女听,这样遥相呼应开头说的“永志不忘”,再次点出事件的意义。
另外,用一个年轻水手的话,也是为了引出作者的评述,以点明文章主旨。
3.提示:本文是一篇新闻报道,根据新闻写作的一般要求,无论是消息、通讯、特写,还是报告文学,一般都不出现记者身份的“我”,而本文不仅出现了“我”,而且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
这样写是有深意的。
一方面作者直接目睹了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用第一人称更方便人们了解整个事件,也增强了记述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用第一人称,更便于直接抒情,更便于直接表现一个具有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的中国人当时的一种无比兴奋、无比自豪的心情,这样更可以调动读者的情绪,和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这些感受和评述,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总之,将“我”于当时当地所见、所闻、所感与报道融为一体,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更增强了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