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行能力》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路是城市和地区的动脉,承载着人员和货物的流动。

而道路通行能力则是衡量这些动脉健康程度和运行效率的关键指标。

那么,什么是道路通行能力?它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呢?道路通行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控制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一断面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道路的几何设计、交通流量、交通组成、交通管理和控制等多个方面。

道路的几何设计是影响通行能力的基础因素。

比如道路的宽度,包括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

较宽的车道可以让车辆行驶更加自如,减少相互干扰,从而提高通行能力。

道路的线型也很重要,直线段和曲线段的比例、弯道的半径、坡度等都会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安全性,进而影响通行能力。

另外,交叉口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合理的交叉口布局、信号灯设置和转弯半径,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冲突,提高通行效率。

交通流量是道路通行能力的直接体现。

交通流量越大,道路的负担就越重,当流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出现交通拥堵,通行能力下降。

交通流量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存在差异。

比如,在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流量通常较大;在城市中心区域和商业区,交通流量也相对集中。

了解交通流量的变化规律,对于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组成也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车辆,其性能和尺寸差异较大。

例如,大型货车的行驶速度相对较慢,启动和制动性能较差,会占用更多的道路空间,对通行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小型客车则相对灵活,对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

因此,交通组成中大型车辆的比例越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就越低。

交通管理和控制措施对道路通行能力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通过优化信号灯的配时,可以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此外,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交通警察的现场指挥等,也都可以引导车辆有序行驶,保障道路的畅通。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容纳的交通流量。

它对于
交通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决策者评估道路的状况以
及实施交通控制措施。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交通流量:了解道路上的实际车流量是进行通行能力分析的基础。

可以通过交通流量调查、交通摄像头、车牌识别系统等手段获取准
确的交通流量数据。

2. 车道容量:车道容量是指道路上每个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容纳
的车辆数。

车道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车道宽度、交通流
特性、交叉口布局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可以通过车道容
量表来评估道路上每个车道的容量。

3. 饱和度:饱和度是指道路上交通流量达到或接近车道容量时的状况。

饱和度通常用“PCU”(Passenger Car Unit)来表示,表示
每辆车所占的等效车辆单位。

通过饱和度的计算,可以判断道路是
否过于拥堵。

4. 其他因素:除了交通流量和车道容量外,道路通行能力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车辆类型、道路设施和道路交叉口等。

这些因素也需要考虑在内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对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行评估,以确定需要采取的交通控制措施,如增加车道数、改善交叉口布局、优化信号配时等,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1)道路条件的修正系数:包括车道的宽度修正、侧向净空修正、纵坡度 修正系数、视距不足以及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纵坡度修正系数:
f HV
1
1 P(T E T-1)
P(R E R-1)
式中:PT、PR——货车、公共汽车、旅游汽车所占百分比。 ET、ER——货车、公共汽车、旅游汽车换算为小客车的当量值。
基本通行能力
3.设计(规划)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也称规划通行能力,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在 不同设计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能力,也就是要求道路所承担的最 大服务交通量,通常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知识点2: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01 基本通行能力 02 实际通行能力 03 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
道路和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 的最大交通量。
(1)道路条件
(2)交通条件
车道宽度大于3.75m, 路旁的侧向余宽大于 1.75m。纵坡平缓,并 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 平面线性和路面状况。
单一的标准汽车、运行 的速度一致、相互干扰 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本通行能力
2.实际通行能力 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可能交通量。
分析过程:
1)确定基本通行能力:C值。 2)确定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根据地形、道路和交通状况。 3)确定实际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C乘以修正系数。
实际通行能力
实际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2)交通条件的修正系数:主要是由于车辆组成的影响,特别是混合 交通情况下,车辆类型众多、大小不一、占用道路面积不同、性能不 同、速度不同,相互干扰大,会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05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05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05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道路通行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关系到道路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的畅通程度。

通过对道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量。

通常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能力最大车流量来衡量。

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道路的宽度是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道路越宽,能够容纳的车辆数量就越多,通行能力也就越大。

反之,道路越窄,通行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要根据交通需求合理确定道路的宽度,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其次,道路的交叉口数量和种类也对通行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交叉口是道路上车辆行驶的连接点,它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道路通行的顺畅程度。

交叉口过多或者设置不当,会导致车辆拥堵,影响通行能力。

因此,在交通规划中,要合理设置交叉口,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再次,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配时也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要合理,避免过多的信号灯对通行能力产生限制。

同时,信号灯的配时要根据交通需求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此外,道路的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也会对通行能力产生影响。

道路的设计应根据道路使用的性质和流量进行合理规划,以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

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平整度和舒适度,对提高通行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交通组织和管理也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和管理,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例如,采取合理的交通信号灯配时措施,合理调整车道数量和宽度,设置高速公路出入口等措施,都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综上所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是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进行科学的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才能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和交通畅通提供有效的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不断改善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第五章通行能力调查

第五章通行能力调查

第五章通行能力调查第五章通行能力调查小结1、掌握通行能力概念及分类2、了解通行能力调查的必要性3、掌握通行能力调查的注意事项4、掌握各种情况下通行能力的调查方法5、理解通行能力调查资料分析方法,掌握不同情况下的分析思路。

第一节概述一、通行能力1、道路通行能力(Highway Capacity):在一定的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辆/h)2、影响因素:道路条件:道路的几何线形组成。

车道宽度、线形、坡度等交通条件:交通流中的车辆组成、车道分布、交通量变化、交通管制等。

度量标准:计算通行能力的前提条件。

本章探讨的一般是指可能通行能力(发生阻塞时的C——尾随同速车流)3、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在道路、交通可能达到的最接近于理想状态时的通行能力。

C=1000V/H可能通行能力:在现实的道路、交通状态下的通行能力,它是在基本通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道路、交通的现实状态相对于理想状态的差别加以修正而得。

实用通行能力:在现实的道路、交通状态下,车辆能够安全顺利通过时的通行能力。

“服务流量”指行车条件相当于某级服务等级时所能达到的通行能力调查分类:路段(连续车流);信号交叉口(间断车流);匝道(分、合流);交织路段的通行能力。

4、作用(1)公路规划设计阶段确定公路等级和规模;(2)用于交通运行分析,评估现有公路网承受交通需求的适应程度,并通过交通量预测及投资效益和环境影响等的评估,规划公路网改善的规模,建设项目和实施步骤;(3)对现有的或潜在的瓶颈路段进行服务水平分析和交通量预测,提出改善交通运行质量的公路工程和交通管理措施;(4)用于交通管理,根据预测交通量增长情况和分析运行质量变化情况,计划好各阶段交通管理措施。

二、调查的必要性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通行能力调查:1、了解目前发生拥挤和阻塞的道路、交叉口,研究发生阻塞的原因并分析各种不同条件对阻塞所产生的影响时;2、对特定的道路或交叉口拟进行交通设施或交通运营管理的改造、完善和建立信号标志以及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前后效果对比时;3、对现有道路网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时;4、为拟建的交通设施和拟定的交通管制方法提供基础资料,检验新建和改建道路及交通设施与目前交通需求是否适应时;三、调查的注意事项1、调查的地点一般应选在交通量大、易于发生拥挤阻塞的地方。

第5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第5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2、通行能力的定义
(1)《美国通行能力手册》(HCM)定义:
在一定的时段和道路、交通、管制条件下,人和车辆通过车道或道路上的一点 或均匀断面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条件(理想条件): A:道路条件:指的是街道或公路的几何特征,包括:交通设施的种类及其形成 的环境、每个方向的车道数、车道和路肩宽度、侧向净空、设计速度以及平面 和纵面线形。
服务水平F:交通处于强制流状态,车辆经常排成队,跟着前面
的车辆停停走走,极不稳定。在此服务水平下,交通量与速度同时由大变小, 直到零为止,而交通密度随交通量的减少而增大。
以上六级服务水平的描述是针对非中断性交通流的公路设施的 。
定义:HCM中规定为描述交通流内的运行条件及其影响驾驶员与乘客感受的一种质 量标准。亦即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的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1.服务水平的分级及各级服务水平的运行质量描述
在达到基本通行能力(或可能通行能力)之前,交通量愈大,则交通密度 也愈大.而车速愈低,运行质量也愈低,即服务水平愈低。达到基本通行能力(或 可能通行能力)之后,交通量不可能再增加。而运行质量愈低交通量也愈低,但交 通密度仍很大,直至车速及交通量均下降至零为止。
(3)设计(或实用)通行能力 是指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设计中的公路的一组成部
分的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 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数 量。
4、 需分别进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的 公路组成部分
B、交通条件:涉及使用该道路的交通流特性。它由交通流中车辆种类的分布,设 施的可用车道中交通量和交通分布以及交通流的方向分布共同确定。
C、管制条件:是指设施上的管制设备和具体设计的种类,以及交通规则。交通信 号的位置、种类和配时是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性管制条件。其他重要管制包括停车 和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转弯限制以及类似的措施。

05_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05_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05_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数量或道路所能容纳的车流量的大小。

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对于合理规划道路交通体系、调整道路交通流动以及提高交通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道路交通量、交通流速和交通密度三个方面对道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认识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测算方法。

首先,道路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路段的车辆数量。

交通量是衡量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行能力常由交通研究部门进行道路交通量的测算,通常使用交通领域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交通状况调查和观测、交通量记录器和车辆计数器等。

通过对道路交通量的测算和观测,我们可以了解到道路通行能力的实际情况,从而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其次,交通流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路段的车辆行驶速度。

交通流速是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参数之一、交通流速的测算一般使用观测法、公式法和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其中公式法是最常用的测算方法之一、公式法的测算公式为:交通流速=道路通行能力/道路交通量。

交通流速的测算不仅可以反映出道路通行能力的高低,还可以帮助交通规划部门合理规划道路交通流动,提高道路通行的效率。

最后,交通密度是指在其中一路段上单位长度内通过的车辆数量。

交通密度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交通密度的测算一般使用观测法和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模拟法是最常用的测算方法之一、模拟法是指通过对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模拟计算,得出道路上的车辆密度。

交通密度的测算可以帮助交通规划部门了解车辆的集中程度,为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是交通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通过对道路交通量、交通流速和交通密度的测算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测算方法,从而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1. 简介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接纳和通过的交通流量。

对于城市道路来说,道路通行能力是评价其交通运输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评估道路通行能力对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道路通行能力的相关概念和评估方法,帮助读者理解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道路通行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因素:2.1 道路几何条件道路几何条件是指道路的设计和建设特点,包括道路宽度、车道数、弯道半径等。

道路几何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2.2 交通组织方式交通组织方式包括交通信号灯、交叉口类型、停车设施等。

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会对道路通行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2.3 车辆特性不同类型的车辆具有不同的运行特性,如车辆长度、车辆速度等。

车辆特性也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之一。

2.4 交通需求交通需求是指道路上的交通流量,指示了道路使用的频率。

交通需求的大小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3. 道路通行能力的评估方法对于评估道路通行能力,常用的方法包括交通容量分析和交通仿真模型。

3.1 交通容量分析交通容量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静态评估道路通行能力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车辆通过某一路段的时间和数量,可以计算出该道路的交通容量。

交通容量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观测点、记录交通流量、计算交通量、计算交通密度和计算道路通行能力。

3.2 交通仿真模型交通仿真模型是一种动态评估道路通行能力的方法。

通过建立交通仿真模型,可以模拟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过程,从而评估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包括:收集道路和交通流量数据、选择仿真软件、建立道路网络、设定车辆类型和行驶规则等。

4. 道路通行能力的改善措施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扩建道路:增加道路宽度和车道数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优化交通信号灯:合理调整交通信号灯的定时方案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通行能力》实验报告
()

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任课老师:
成 绩:
一、 调查时间和地点
调查时间:2013年5月12日
地点:粤海东路与桂花北路交叉口

二、 调查情况汇总
1、交叉口车道功能划分示意图
2、交叉口信号相位和配时

3、调查高峰小时交通量汇总
东进口
方向车道 左转 直行 右转
时间 车型 小车 大车 小车 大车 小车 大车
17:30-17:45 117 7 92 7 19 5
17:45-18:00 81 6 109 6 17 3
18:00-18:15 53 5 57 30 39 2
18:15-18:30 80 5 79 17 23 2
合计 331 23 337 60 98 12
377 457 122

南进口
方向车道 左转 直行 右转
时间 车型 小车 大车 小车 大车 小车 大车
17:30-17:45 92 4 125 5 50 3
17:45-18:00 118 8 115 4 50 9
18:00-18:15 125 1 139 19 55 4
18:15-18:30 100 6 139 20 44 6
合计 435 19 518 48 199 22
473 614 243
西进口
方向车道 左转 直行 右转
时间 车型 小车 大车 小车 大车 小车 大车
17:30-17:45 109 10 106 4 14 0
17:45-18:00 114 5 135 2 15 1
18:00-18:15 108 6 90 32 16 2
18:15-18:30 93 3 128 32 15 3
合计 424 24 459 70 60 6
472 599 72

北进口
方向车道 左转 直行 右转
时间 车型 小车 大车 小车 大车 小车 大车
17:30-17:45 48 4 109 5 16 1
17:45-18:00 35 5 91 2 28 0
18:00-18:15 40 6 113 24 17 1
18:15-18:30 43 4 100 28 28 5
合计 166 19 413 59 89 7
204 531 103
三、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
采用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推荐的方法:
已知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都是单向四条车道,两条直行车道和一条左转和右
转专用车道,信号配时:周期TC=169S,绿灯南进口40S,北进口45S,西进口42S,
东进口30S。车种比例由于达不到最小的2:8,就设定ti=2.5s。to=2.3s,Ф=0.9,


)1(3600iogcstttTC
,南进口道车型总量是1330pcu/h,其中左右转的车辆分

别是473pcu/h和243pcu/h,所占比例分别为35.6%和18.3%,北进口道车型总
量是838pcu/h,其中左右转的车辆分别是204pcu/h和103pcu/h,所占比例分别为
24.3%和12.3%,西进口道车型总量是1143pcu/h,其中左右转的车辆分别是
472pcu/h和72pcu/h,所占比例分别为41.3%和6.3%,东进口道车型总量是
956pcu/h,其中左右转的车辆分别是377pcu/h和122pcu/h,所占比例分别为
39.4%和12.8%。

由公式)1(3600iogcstttTC和设有专用左转和专用右转的进口道同行能

力计算公式)1/(RLSELRCC,计算出各进口道的通行能力。
北进口道的行车道的通行能力Cs=347pcu/h,C北=1642pcu/h。
南进口道的行车道的通行能力Cs=308pcu/h,C南=2004pcu/h。
西进口道的行车道的通行能力Cs=324pcu/h,C西=1855pcu/h。
东进口道的行车道的通行能力Cs=232pcu/h,C东=1456pcu/h。
由于此交叉口对向左转车不对本向直行车辆的通行造成影响,所以不需要折

减,所以此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C=C北+C南+C西+C东=6957pcu/h。
四、运行状况分析
1、饱和度
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

=1350+1173+991+942=4267pcu/h,V/C=4257/6957=0.612

2、服务水平
依据北京市市政设计院建议的服务水平,路口交通负荷系数V/C在0.6~0.9
之间的,服务水平为二级服务水平。说明该交叉口在该信号控制下运行良好,基
本上能够满足驾驶员舒适性要求。

五、改善措施
该交叉口左转车辆比较多,交叉口专用左转车道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达到了二
级服务水平,满足驾驶员的舒适度要求,所以我认为对该交叉的信号配时方案较
为合理,并赞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