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促进法与就业政策

合集下载

就业知识竞赛知识点总结

就业知识竞赛知识点总结

就业知识竞赛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就业政策与法律法规1. 就业法规:包括《劳动法》、《就业促进法》、《人才流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了解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用人单位责任与义务等内容。

2. 就业政策:了解国家制定的就业政策,包括鼓励创业、支持就业、促进技能培训等内容,掌握政策资讯,为自己的求职或创业提供参考。

3. 就业指导:了解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简历写作、面试技巧等内容,提升自己的求职竞争力。

第二部分:就业市场与职业发展1. 就业市场: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形势和趋势,包括哪些行业就业前景好、哪些职业受到社会关注等,并据此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

2. 职业发展: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趋势、晋升途径、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3. 就业渠道:了解多种就业渠道,包括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网络招聘平台、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为自己的就业提供多样选择。

第三部分:职场素养与能力提升1. 职业素养:了解职场所需的基本素养,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等,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2. 职业能力:了解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包括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3. 职业发展规划:了解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连续学习、自我评估等内容,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方向。

第四部分:创业就业与择业指导1. 创业知识: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包括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融资渠道等,为想要创业的人提供参考。

2. 就业指导:了解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包括如何选择职业、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在职场做好自己等内容,提供就业指导的支持。

3. 择业技巧:了解求职时的择业技巧,包括如何选择职位、如何面对薪资待遇、职业前景等问题,为求职者提供选择建议。

以上就是就业知识竞赛的一些知识点总结,通过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提升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就业促进法》宣传工作

《就业促进法》宣传工作

《就业促进法》宣传工作《就业促进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旨在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调整和优化就业市场秩序,提高就业质量。

宣传工作是推动《就业促进法》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宣传,可以提高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法律的知晓度和遵守程度,从而有效维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宣传对象宣传工作的对象主要包括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对于劳动者,宣传工作要让他们了解《就业促进法》对就业权利的保障,对劳动条件、工资待遇的规定,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等相关内容,使其能够了解法律保护范围,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于用人单位,宣传工作要让他们了解《就业促进法》对用人单位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加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明晰劳动者的权利保障,规范用工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二、宣传方式1. 多种媒介传播: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对《就业促进法》进行宣传,以覆盖更大范围的受众群体。

2. 举办宣讲会和研讨会:可以邀请劳动者代表、专家学者,针对《就业促进法》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交流,增进受众对法律的理解和认同。

3. 发放宣传材料:制作相关宣传册、手册、海报等宣传材料,通过单位、社区、学校等途径进行发放,让更多人了解《就业促进法》的内容和意义。

4. 利用新媒体平台: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或专题页面,通过发布资讯、答疑解惑等方式进行法律宣传。

5. 利用培训课程:在企业、学校等场所开设相关培训课程,邀请法律专家为参与者讲解《就业促进法》,提高受众的法律知识水平。

三、宣传内容1. 强调劳动者的权利和保护:宣传《就业促进法》中有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规定,包括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内容,让劳动者了解自身权益的法律保障。

2. 强调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宣传《就业促进法》中有关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劳动法律责任,包括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提供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

就业政策与法规类的内容

就业政策与法规类的内容

就业政策与法规类的内容
1. 就业促进法:规定了国家对就业的政策、目标和措施,明确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了就业服务机制和失业保险制度。

2.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执行和终止的要求,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倡平等、自愿、公平的劳动关系。

3. 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规定了各类职业资格的取得、管理和使用的办法,促进了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与技术提升。

4. 民事诉讼法:涉及劳动争议和就业纠纷的解决程序和法律途径,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 就业优先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特定群体(如残疾人、退役军人等),推动社会公平与就业机会均等。

6.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支持和就业岗位拓展等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7. 外商投资企业就业政策: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用地支持等措施,吸引和扶持外资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8. 劳动力市场调节政策:通过灵活就业、职业转换、劳务输出等方式,调节劳动力供需,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9. 人力资源开发法:规定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目标和措施,推动劳动力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提高就业质量和效益。

10. 企业职工集体合同法:规定了企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通
过集体协商订立的劳动合同,保障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就业法律法规

就业法律法规

就业法律法规作为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了解和遵守就业法律法规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法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公正,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就业法律法规并解释其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影响。

1.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一项重要的就业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雇佣关系。

它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等事项。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并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劳动关系解除的程序和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是为解决劳动争议而设立的法律法规。

根据该法,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协商、争议调解或者仲裁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

这项法律法规的实施,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

3.劳动保护法劳动保护法是为保护劳动者的生命权、健康权和合法权益而设立的法律法规。

根据劳动保护法,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此外,劳动保护法还规定了工伤保险制度和劳动者带薪休假的相关事宜,有效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4.劳动法劳动法是一项重要的就业法律法规,涵盖了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并支付合理的工资待遇。

劳动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解雇员工时应遵循的程序和条件,确保了劳动者的权益。

5.就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法是为促进就业和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而设立的法律法规。

根据就业促进法,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服务,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就业促进法的实施,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所介绍的就业法律法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了解和遵守就业法律法规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劳动者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提高法律意识,并在劳动关系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相关法规,为劳动者提供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就业政策解读

就业政策解读

业满6个月以上并失业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也可在
常住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失业登记。
就业政策解读
2、职业介绍补贴政策 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为登记失业人员免费提供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 并成功实现就业的,可按经其就业服务后实际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人
数,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
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用人单位,按其为就业援助对象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
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援助对象个人应缴纳的 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 费。 (2)企业(单位)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对各类企业(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 业家庭成员(以下简称:就业援助对象),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企 业(单位),按其为就业援助对象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 伤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援助对象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 险费,以及企业(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3)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对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 业登记,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就业援助对象,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数额 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具体补贴标准由各市财政、人社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4)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年的就业援助对象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一般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 贴时年龄为准)。
就业岗位的20%。中小企业积极聘用高校毕业生的,可根据不同情况,优先考虑给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劳动合同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第五条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身体残疾等因素而受歧视。

第六条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国务院建立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促进就业工作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履行促进就业职责中,应当简化审核、登记等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提供便利。

第九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在促进就业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政策支持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考虑,统筹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一、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就业促进法是国家在就业政策方面的一项重要法律,从总体上规范了就业市场的运行方式,建立健全了就业政策体系,以促进就业增长,保障就业者合法权益,推动就业市场健康发展。

1、建立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实行多种安排形式,就业市场的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准确发布就业和招聘信息,向就业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鼓励用人单位参与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支持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流动。

2、规范就业服务
就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对就业服务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管,规范机构的服务行为,防止就业服务机构从中牟取暴利,维护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国家注重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动能力提升,支持企业提供优质的就业和职业培训课程,使劳动者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3、促进就业增长
就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实施有力的财政政策,制定和实施支持就业的税收政策,鼓励就业者参与社会保险等制度,支持就业者参加培训,改善就业环境,使更多的人得到更为充分的就业机会。

4、维护就业者的合法权益
就业促进法要求国家健全就业政策法规,对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予以有效的保障,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就业者的劳动权益,并对
用人单位违法行为依法处罚,使就业者能够在就业保护的环境中安全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是中国国家层面上的一部法律,旨在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市场秩序。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就业促进:鼓励和支持各类经济组织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灵活就业、创业就业、公益性岗位等多种就业形式的发展。

2. 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帮助劳动者增强再就业能力。

3. 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对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用人单位进行监督和制裁。

4. 劳动报酬: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合法收入,禁止拖欠或减少劳动报酬。

对拖欠劳动报酬的行为进行打击并给予相关补偿。

5. 劳动保护:保护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和身体健康,规定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责任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防护用品。

6. 职业培训: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7. 就业歧视禁止:禁止用人单位以性别、民族、宗教信仰、残
疾等非法因素进行就业歧视,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8. 纳税减免:鼓励用人单位提供岗位和劳动就业的,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以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这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旨在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04.24•【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施行日期】2015.04.24•【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策支持第三章公平就业第四章就业服务和管理第五章职业教育和培训第六章就业援助第七章监督检查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第三条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

第六条国务院建立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促进就业工作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第七条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 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判断题文章标题: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人民的就业权益,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来全面评估该法律的基本内容,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1. 宏观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了宏观政策,包括就业优先、多渠道就业、积极就业政策、培训就业等。

这些政策为就业提供了基本指导,促进了全社会的就业形势。

2. 就业服务:法律规定了就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包括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帮助。

3. 就业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合同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禁止性别歧视,保护特殊群体的就业权益。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出台为保障人民的就业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法律的实施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得以全面展现。

了解了该法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也得以深入思考和理解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结语: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全面解读,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探讨了该法律的基本内容,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

也共享了我对这个法律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重要意义。

以上为我根据你提供的主题内容撰写的文章,希望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实施与监督除了规定了就业促进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还明确了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机制。

该法规定了政府部门的职责和义务,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就业促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就业战略的实施和政策的改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劳动就业促
进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

该法于2007年1月1日
颁布,旨在促进劳动就业,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调整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劳动就业;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加强劳动力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争议解决。

根据该法,政府应制定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计划和措施,并提供劳动就业服务。

用人单位应公开招聘、平等就业,并保障工资待遇、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险等权益。

劳动者享有自主选择职业、平等就业和公平报酬的权利,并受法律保护。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方式,为解决劳动纠纷提供法律保障。

劳动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依法履行各自的义务,共同推动劳动力市场的良性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下面是促进法的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策支持第三章公平就业第四章就业服务和管理第五章职业教育和培训第六章就业援助第七章监督检查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第三条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

第六条国务院建立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促进就业工作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第七条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第八条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领导:很荣幸有机会跟人大的领导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既高兴又紧张,题目虽然叫解读,但确实只是我多年从事就业工作,先于大家学习的一点体会跟各位领导汇报,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讲:一、《就业促进法》的立法背景2007年8月30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施行,开启了就业促进工作的新时代,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促进法》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虽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国的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城镇新增就业每年平均近千万人。

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劳动力资源最丰富、人口就业压力也最大的国家,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矛盾还远未得到根本解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仍在持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局部地区供求矛盾尖锐。

劳动法律保障体系:《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建设以《宪法》为依据、以《劳动法》为基础、以《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及正在起草的《社会保险法》为主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劳动法律保障体系方面,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基本内容:《就业促进法》共九章六十九条。

内容涵盖了政府责任、工作机制、政策支持、公平就业、就业服务和管理、职业教育和培训、就业援助、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

概括讲就是:一个方针、一面旗帜、六大责任、五项制度、十大政策。

一个方针法律明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改“自主择业”为“自主就业”的意义在于一是更能体现和尊重劳动者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更能显示就业方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7年底通过的一部法律,旨在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规范用工行为等方面发挥作用。

本报告通过对该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其在实际中的效果和问题。

1. 背景介绍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重要性1.2 调研目的和方法2. 实施情况分析2.1 就业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2.2 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建立与运行状况2.3 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的规范情况2.4 就业促进机构的作用和成效评估3. 实施效果评估3.1 就业率和稳定就业情况3.2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改善程度3.3 用工合同签订的合规性情况3.4 中小企业就业状况的变化3.5 就业促进机构的服务满意度评估4. 实施问题深化4.1 用人单位招聘和录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2 劳动法监督和处罚力度的不足4.3 基层就业促进机构能力不足4.4 差别化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5. 政策建议5.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就业政策支持5.2 提升劳动法监督和处罚力度5.3 加强基层就业促进机构能力培养和资源配置5.4 加大对差别化就业困难群体的关注和支持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在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规范用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就业促进工作的落实,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劳动法监督和处罚力度、提升基层就业促进机构能力等。

只有进一步加强各项措施的实施和政策的改善,才能有效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实现全面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就业促进法讲解

就业促进法讲解

就业----民生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的和谐发展,民生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民生主题”第一次作为独立的章节写进报告,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极大关注,就业工作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对我们从事就业工作的同志来讲,既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按照局党委的安排,下面我就《就业促进法》和相关就业政策作一个解读,与大家共同学习。

就业促进法解读及贯彻实施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对劳动者来说,就业是他们赖以生存、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

因此,就业是基本的人权,是民生之本。

从经济学角度看,就业关系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就业关系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也是安国之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就业工作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我国有13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

我国就业所面临的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决定了就业问题之复杂、就业任务之艰巨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要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力度,特别是需要通过法制化手段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就业促进法》是我国就业领域的首部基本法律(95年劳动法作了一些规定),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颁布实施,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从五个方面讲:为什么要制定《就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法》有什么特点、《就业促进法》有哪些亮点、《就业促进法》规定了什么、如何贯彻《就业促进法》)一、为什么要制定《就业促进法》?(一)制定《就业促进法》的四大背景:一是充分就业,政府宏观调控四大指标之一; (一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释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是我国政府为了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和调整劳动关系而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进行深入解释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部法律。

二、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从总则中明确了促进就业的基本原则和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其中,尊重劳动者的权利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将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而企业和个人也有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这为我们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导和依据。

三、就业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还规定了就业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政府将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服务,并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系统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这些规定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招聘环境,从而促进了双向选择,更好地满足了供需双方的需求。

四、就业创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对于鼓励和支持创业也有着明确的规定。

政府将出台扶持政策,提供创业培训和金融支持,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保障和便利。

这一部分内容的出台,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和评台,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五、劳动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还对劳动关系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包括劳动合同、薪酬、劳动保护等内容。

通过这些规定,既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健康的用工环境。

这体现了政府的立法理念和民生情怀,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解释和讨论,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部法律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政府将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重要政策进行推进,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作为个人,我们也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支持这一政策的实施,共同推动我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为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理解提供一些帮助。

就业促进法确立的就业促进方针的内容

就业促进法确立的就业促进方针的内容

就业促进法确立的就业促进方针的内容以就业促进法确立的就业促进方针的内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就业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基础。

为了促进就业,我国制定了就业促进法,确立了一系列的就业促进方针。

就业促进方针的第一项内容是积极就业政策。

这意味着国家将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将加大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扩大招聘规模,提供更多的岗位。

同时,政府还将鼓励和引导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就业的多元化发展。

第二项内容是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为了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政府将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通过提供各类培训机会,帮助劳动者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提高就业能力。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培训工作,如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第三项内容是公平就业机会。

政府将坚持公平就业原则,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平等竞争的权利。

在招聘过程中,禁止以性别、年龄、民族、宗教等因素歧视劳动者,保障他们平等获得就业机会。

政府还将严厉打击用工单位的违法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项内容是就业服务和创业支持。

政府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服务网络,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服务。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资金等支持措施,鼓励更多的人自主创业,促进就业的多元化发展。

第五项内容是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新的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如远程办公、共享经济等。

政府将积极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为劳动者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就业促进方针的确立,是我国为促进就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通过积极就业政策、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公平就业机会、就业服务和创业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支持等一系列措施,政府将努力提高就业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就业促进法》贯彻执行情况

《就业促进法》贯彻执行情况

《就业促进法》贯彻执行情况自2024年1月1日起,《就业促进法》正式生效,该法旨在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优化就业环境、推进创业就业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以下是该法的贯彻执行情况的详细分析。

首先,在就业促进方面,《就业促进法》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政府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就业服务,鼓励创业就业,支持灵活就业等。

各级政府积极响应该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对就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搭建招聘平台、提供创业资金等措施,积极促进就业,降低就业压力。

其次,《就业促进法》强调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工资支付、工时限制、安全保障等方面。

政府部门建立了劳动监察机制,确保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险费用,防止拖欠工资和违法解雇等现象的发生。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加班工资和休息日的安排,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各地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进行全面监督,加强对非正式劳动关系的管理,减少灰色经济的发展。

再次,《就业促进法》要求优化就业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

各地加强对招聘行为的监管,打击虚假招聘、强迫劳动等违规行为,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和公正。

此外,政府部门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市场的供需匹配程度。

政府与企业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最后,《就业促进法》在创业就业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包括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资金、税收优惠等,鼓励和支持创业者投身创业领域。

各地建立了创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加大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总的来说,《就业促进法》在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优化就业环境、推进创业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部门加大对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加大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力度,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为抓好审议意见贯彻落实工作,市政府聚焦扩大就业容量、提供精准就业服务、防范化解失业风险、打造良好就业环境等方面内容,通过推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着力加大我市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建设力度,全力服务XX高质量发展大局。

2023年以来(至2023年9月份),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7.9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1.2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43万人。

现就相关落实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推进情况(一)积极扩大就业容量。

一是推动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岗位。

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等,抢抓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风口,通过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来扩大就业岗位。

随着产业快速发展,我市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全市开拓市场性岗位累计57.34万个,提供实习实践岗位1.36万个,新增城镇就业6.7万,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

同时,积极扩大政策性岗位供给,扩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社区工作岗位招录规模Q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已分别招录公务员1300余人、事业单位761人、国有企业1560人、社工439人。

二是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各类补贴扶持政策,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迭代升级,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低成本、便利化金融服务。

2023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5亿、贴息1724.01万、扶持创业8356人,创业带动就业3/9万人。

加快培育市集经济,制定加快培育市集经济的实施方案,全力支持发展市集经济,目前全市已打造标杆性市集品牌19个(含文旅市集),开展相关活动约128场。

三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保就业。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柔性执法机制,持续加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稳定发展来扩大就业,截至9月份,全市市场主体新设18.03万户,总数达138.65万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 (二)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三)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收费政策 (四)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五)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信贷政策
(六)实施鼓励劳动者创业的政策
(七)实施有利于企业增加和稳定就业岗位的政 策
(八)实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政策
(九)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就业服务政策 (十)实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一、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演变历程
第二阶段:2006年至2007年,为政策体系形成
阶段,主要目的是基本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 失业问题和并轨遗留问题,以及高校毕业生、农 民工、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
2006年1月20日,劳动保障部等十八个部门联合下发了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若 干问题的意见》 2006年1月31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 干意见》
三、我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二)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2010年,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支持和 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 [2010]84号), 进一步加大了自主创业和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 税收优惠力度。
三、我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二)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1、自主创业税收政策 享受对象: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 “自主创业税 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①登记失 业半年以上的人员;② 零就业家庭、享受城低保家庭劳动 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③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
一、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演变历程
第三阶段:2007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
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就业促进法》,完成了积 极就业政策的法制化进程。
将我国现行的一些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法律形式正式确定 下来,增强了内容的稳定性和执行的强制性,巩固了积极 就业政策的法律地位,丰富了积极就业政策的体系框架, 完善了积极就业政策支持的对象范围和政策内容,发展了 积极的就业政策。
(4)建立和加强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职业能力开发制度
(5)建立和加强治理失业的失业保险和失业预防制度
二、我国积极的就业制度和政策体系
实施十大就业政策
(1)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经济发展政策 (2)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证政策 (3)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4)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支持政策 (5)城乡统筹就业政策 (6)区域统筹就业政策 (7)群体统筹就业政策 (8)有利于灵活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 (9)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 (10)实行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政策
三、我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
统筹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积极鼓励发展劳动 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 增加就业岗位。鼓励、支持、引导非仅有制经济发展, 扩大就业。
在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安排产业 布局和重大项目时,优先考虑对扩大就业的影响,把增 加就业岗位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作为核准项目的重要指 标,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对就业影响评估制度,发挥好政 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
2007年5月1日开始,我国施行《残疾人就业条例》
一、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演变历程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 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总政治部 也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军队复员干部就业再就 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 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联合发 布《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
环境。
二、我国积极的就业制度和政策体系
政府促进就业六大责任:
(1)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以增加就业岗位
(2)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3)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4)完善就业服务 (5)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6)提供就业援助
二、我国积极的就业制度和政策体系
建立五项就业制度:
(1)建立和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的政府责任制度 (2)建立和加强为劳动者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制度 (3)建立和加强规范市场行为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
三、我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
产 业 发 展 政 策
税收 优 惠 政 策
收 费 减 免 政 策
财 政 保 障 政 策
金 融 支 持 政 策
创 业 扶 持 政 策
援 企 稳 岗 政 策
就 业 扶 助 政 策
就 业 服 务 政 策
大 学 生 就 业 政 策
三、我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二、我国积极的就业制度和政策体系
一个方针 一面旗帜
六大责任
五项制度Βιβλιοθήκη 十大政策1-1-6-5-10
二、我国积极的就业制度和政策体系
一个方针: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二、我国积极的就业制度和政策体系
一面旗帜:
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创造公平就业的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黄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8
陈了中
一、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演变历程
第一阶段:2002年9月至2005年,为政策框架的
形成阶段,主要目的是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
员再就业问题。
2002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 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2005年1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 业工作的通知》
经营范围:从事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 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 外的个体经营。(非禁则准) 减免标准: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 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 个人所得税。
三、我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二)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1、单位吸纳税收政策 减免对象: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 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 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 减免条件: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 《就业失 业登记证》 (注明 “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 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减免标准: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每人每年4800元的标 准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 得税优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