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沪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学案(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学案(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学案(新版)沪教版预习书本p68-69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阅读p68的“联想与启示”,你能针对实验现象逐一作出解释吗?(1)大多数α微粒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2)一小部分α微粒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3)有极少部分α微粒被弹了回来,说明阅读p68-69,完成下列空白:1.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虽小但还是可以再分的。

原子是由带的原子核和带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两者所带的电量,电性,因而原子呈。

2.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质量相对,而且在核外空间作。

3.原子核一般是由和两种微粒构成的,其中不带电,每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交流讨论1.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粒构成的。

2.整个原子不带电是因为。

3.原子的质量集中在,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微粒的质量来决定。

5.一个氧分子里,有____个氧原子,____个原子核,____个质子,____个中子,_____个电子。

6.一个水分子里,有___个氧原子,____个氢原子,____个原子核,____个质子,____个电子。

问题三: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知识链接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比较简单。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内层电子的能量较低,外层电子的能量较高。

这样,电子就可以看做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填空(无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填空(无答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一、构成物质的微粒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Fe、Cu、Mg)、(He、Ne)、金刚石(C)、石墨(C)、Si等。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常见气体:H2、O2、N2、、CO2、NH3、SO2、HCl等。

液体:酒精、H2O等。

固体:五氧化二磷、蔗糖等。

4.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二、微粒的性质(一)物质是由肉眼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微粒构成的。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观察与思考】实验1:向盛水的烧杯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现象:结论:再向其中滴入浓氨水现象:结论:实验2:在烧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

在烧杯B中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小烧杯罩一起。

现象:结论:浓氨水中的氨,并进入到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

由上述实验得出:☆备注:浓氨水是色、有_______________味体,有性,显性,可以使色的酚酞试液变成色。

思考::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的快 b.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

两个事例说明: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是,而且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越,可以解释的现象有: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的快 b.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

练习1: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⑴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的棉花球上,仪器A的名称是,该仪器的主要用途是⑵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一实验说明。

(三)微粒之间有空隙1.【活动与探究】实验1:取一根约30cm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按图进行实验。

现象:结论:实验2:取一支针筒,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用刚才的针筒抽取相同量的水,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教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预习交流】1.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肉眼能看到这些微粒吗?微粒有哪些性质?微粒种类有哪几种?2.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①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②往杯里的水中放一块糖记录下水面的位置,过一会儿糖没了,水面的位置降低了。

3.书写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能燃烧具有_____性,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_______性。

水具有氢气、氧气的性质吗?4.水的蒸发是液态水变为_____,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该变化过程中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改变了吗?【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认识分子1.阅读P652. 小组讨论、合作:利用所给模型,你能组成图3-10中的相关分子吗?3.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

氢气能燃烧,而水不能,是因为。

通常氧气能助燃,液态氧气能不能助燃?,为什么?结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一种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化学性质(变或不变)物质组成的分子相同,物理性质相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活动二、认识原子1.阅读P66、P672.小组合作:利用所给模型,将课本中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在小组内展示,并赋予解释。

3.交流展示:①说明各分子的构成,阐述分子与原子的关系②你能用语言阐述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吗?③这个反应微观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什么?没有发生改变的是什么?4.结论:分子是由构成;原子是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总结、反思、提升】1.反思“预习交流”中的第3题,你能说明分子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吗?2. 分子由原子构成,是否说明分子大原子小?是不是原子都要构成分子才能构成物质?3. 水沸腾蒸发最终容器中的水没了,电解水最终容器中的水也没了,从微观角度分析他们一样吗?4.用分子观点看纯净物、混合物:请从不同角度比较纯净物和混合物 宏观: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提升)1.为什么空气是混合物?2.观察下列方框中的图示指明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四、自检~反馈~巩固【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全册 3.1.3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案(无答案)沪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化学全册 3.1.3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案(无答案)沪教版(2021学年)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3.1.3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案(无答案)(新版)沪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3.1.3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案(无答案)(新版)沪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3.1.3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案(无答案)(新版)沪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的发展史2、掌握原子的构成3、掌握原子内部的相关等式【学习重难点】:知道原子的内部构成及等式的应用【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实质是怎样的过程?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变成其他原子?3.氯化钠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二、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汤姆生发现原子中的电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交流讨论:1、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____________。

电子带负电,但原子不显电性,说明什么?2、阅读课本P68“交流与讨论”,你能解释下列相关问题吗?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②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③极少数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解释:①原子中有个坚硬质点,质点体积很小,质点外空间很大.②③结论: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和构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很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1节 第2课时 分子 原子(无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1节 第2课时 分子 原子(无答案)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分子原子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铜B.氧气C.水D.氯化钾2.用“,,则一个水分子可表示为()B. C. D.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6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这主要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间有空隙5.500 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6.氧分子的模型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B. 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C. 氧气由氧原子构成D.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图87.如图9表示在某封闭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

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图9图108.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

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图129.科学家发现,水在-157 ℃超低温、标准大气压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黏稠。

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D.分子间的空隙比普通水的大10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进行解释,其中合理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的大小发生变化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停止运动D.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1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C.该实验说明,水是混合物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12.厉害了,我的国!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5.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过程是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6.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3、比较分子、原子的关系。
(1)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例子填在横线上:
(1)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
(3)由多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巩固延伸】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水C.液氧D.水银
2.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的事实的是()
A.蒸发氯化钠溶液后,有氯化钠晶体出现B.固体碘升华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初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3.理解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转化。
C.水蒸气冷凝后变成水D.水通电后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导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导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导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学习目标】1.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能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学习重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
【学习难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阅读〗P62-64
二、思考与交流
3、分子是不断(且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三)用分子观点看纯净物、混合物:
请从不同角度比较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
纯 净物


宏观: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微观:由构成;
典型:洁净的空气、糖水宏观:Fra bibliotek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由构成;
典型:冰水、二氧化碳


纯净物 混合物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原子的概念,以及原子、分子间的相互关系;
2.能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原子概念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1、〖阅读〗P66-68
1、微观分析电解水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微粒有、、、、。
②、实验中,发生变化的是,不变化的是。
③、结论:化学反应中可分,不可分,分子由结合而成,原子是的最小微粒。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3、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氧原子B.碳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铝B、氯化钠C、水D、金刚石
5、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九年级化学全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教案沪教版
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 子(分子);
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
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
3、电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
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4、质量关系:
m(原子)=m(原子核)+m(电子)≈m(原子核)[原因是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
2、提出与问题有关的猜想,进行初步的探究。
3、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探究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望。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使学生在认识分子、原子的基础上解释化学反应的原因,是学生从微观角度巩固和加深对化学变化的理解。
自信课堂教学进程
一、激趣导入生发自信
重点
1、知道原子的构成。
2、知道原子得失电子可以转变成离子。
难点
初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
易混
(错)点
质子、中子、电子
考点
质子、中子、电子
学科特性
探究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3、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过程与方法
1、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4、拓展延伸完善自信
简单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1-18号元素原子 结构的示意图及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知道稳定结构的特点,为原 子转移电子变成离子的规律建立知识储备。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导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导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1.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能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学习重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学习难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阅读〗P62-64二、思考与交流(一)微粒的性质(一)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探究一)探究微粒的运动(教材P63图3—2)实验1 现象:结论:实验2 现象:结论:(思考与交换)结合这两个实验说明什么?(二)微粒之间有空隙(探究二)水与酒精混合1、25mL的酒精与25mL的水混合其体积等于50mL吗(为什么?)结论:(思考与交换)构成固体、液体、气体的微粒之间空隙大小的比较(探究三)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现象:结论:微粒之间有空隙,气体微粒的空隙大于液体或固体微粒间的空隙(二)物质的构成〖阅读〗P64,完成下列内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干冰由构成,金刚石由构成,铜由构成;氯化钠由构成,。

三、总结与反思1、所有物质都是由;2、微粒是在;3、微粒之间。

四、达标检测1、为预防疾病,常喷洒某些药水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这时往往会闻到一些特殊气味,这种现象说明构成药水的微粒具有 ( )A.质量很小 B.微粒之间有空隙 C.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D.微粒是被风吹进鼻孔2、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又能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 B.湿衣服经晾晒变干C.固体碘受热变为蒸气 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3、水结成冰,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由水的微粒变成冰的微粒 B.微粒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C.水的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 D.水的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4、超市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

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解释】请用分子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结论】保鲜膜除了可阻止食物中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防止食物腐败。

九年级化学全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沪教版2

九年级化学全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沪教版2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学习内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学习重难点】(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自主学习:四、分子性质:①②③分子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由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是由大量聚集而成的,大量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能感知到的物质水。

水分子是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果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五、原子阅读:P66,水通电电解的微观分析。

总结:a.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b.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不变,不变。

c.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本身 ,只是分子间改变了。

原子(1)原子是。

(2)性质:用分子、原子的观点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3)分子和原子的共同点:(4)分子和原子区别和联系:(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6)用分子的观点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宏观:当堂检测:1.物质都是由、、等微粒构成的,例如氧气是由构成的,金刚石是由构成的,干冰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根据水电解的反应填空:(1)水是由水构成的,通电后被分解为氧和氢,每两个氧构成一个氧,每两个氢构成一个氢,大量的氧聚集成为氧气,大量的氢聚集为氢气。

(以上各空均填“分子”或“原子”)(2)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4.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氯化钠、水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就在于分子大,原子小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固体分子是不动的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6.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碳 B.水 C.高锰酸钾 D.液态空气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B.冰水C.食醋D.加碘盐8.令人信服的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C. 玻璃破碎 D.冰融化9.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碱式碳酸铜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B.冰和水混合体C.碳酸氢铵 D.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10.把B中对应的解释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组 B组(1)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 a.分子很小(2)水通电后生成氢气、氧气 b.分子之间有空隙(3)液氢和氢气都能燃烧 c.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4)一滴水里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A(1),A(2), A(3),A(4)。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沪教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学习重点】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到微小粒子构成的。

2.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质变化与化学变化。

【学习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区分。

【自学导航】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探究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Fe、Cu、Mg、Na、He、Ne 、金刚石(C )、石墨(C)、S、Si等。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常见气体:H2、CO2、O2、N2、NH3、SO2、CH4、HCl等。

液体:苯、酒精、H2O等。

固体:五氧化二磷、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等。

4.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探究二、分子 1.概念:分子是的微粒。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

②分子是在。

③分子之间有。

④同种分子,不同种分子。

3.备注:①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性质的一种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性质;②分子在变化中可以再分;在变化中不能分。

例: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化学式: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

4.分子的表示法分子模型: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⑴纯净物和混合物种分子构成纯净物。

种分子构成混合物⑵物质的变化:用分子的角度看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

用分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

⑶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宏观:①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②该反应属于反应;③水分解生成和。

微观:水分解生成和;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没有改变;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元素符号:氢原子 、氧原子 。

原子模型:氢原子 、 氧原子 。

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讨论】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氢气、氧气和水各自有独特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并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2.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知道分子、原子区别和联系。

【活动方案】活动一、分子的性质。

引导学生阅读第三章第一节P65内容。

提出问题:水分子和氢分子、氧分子化学性质为什么不同?让学生阅读中了解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活动二、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一)物理变化。

学生阅读P65分子聚集形成物质。

提出问题: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你能从微粒的观点分析原因吗?归纳总结:物理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二)化学变化。

学生阅读P66电解水,微观分析图。

提出问题:1.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是如何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2.问题讨论:物理变化中分子没变,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而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发生变化?活动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讨论总结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联系区别阅读P64页后讨论:【课堂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拍摄到苯分子图像说明分子是客观存在的2.分子与原子根本的区别是 ( ) A.分子比原子 B.原子比分子质量小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而原子不是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C.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 二氧化碳是由碳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D.分子是静止不动的粒子5.下列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的是 ( ) A.糖水 B.食盐水 C.海水 D.蒸馏水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锰酸钾受热能放出氧气,所以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分子B.分离液态空气可以得到氧气,所以空气中含有氧分子C.二氧化碳可以由碳和氧气反应产生,所以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分子D.水电解可以产生氧气和氢气,所以蒸馏水中含有氧分子和氢分子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只含一种分子,后者含有多种分子的是 ( ) A.干冰、氯化钠 B.冰水混合物、白醋 C.红磷、五氧化二磷 D.洁净的空气、锰酸钾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硫在氧气里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硫分子B.蔗糖放进水里不见了,是由于蔗糖分子跟水分子结合成糖水分子C.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水分子的空隙增大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D.从远处就能闻到病房中的消毒水或酒精的气味,是由于酒精分子和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化合了9.能证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实验事实是 ( ) A.将黄豆研磨成豆浆 B.水加热至沸腾变成气体C.能在公园外闻 D.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持续加热后得到银白色的汞(水银) 10.将点燃磷放入充满氧气集气瓶中,同时盖好瓶盖,假如氧气和磷刚好完全反应,则集气瓶里所得物质A.由原子构成 B.由离子构成 C.有不同种分子构成 D.由同种分子构成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 A.高锰酸钾 B.液态空气 C.蒸馏水 D.二氧化碳12.能证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实验事实是( )A.铁矿石研磨成粉末 B.水加热到沸腾变成气体C.能在公园外闻到花香 D.加热氧化汞有水银(汞)生成14.固态氧、液态氧、气态氧都是由构成的,它们的状态不同,是由于不同而引起的。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微粒 学案(无答案)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微粒  学案(无答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培养归纳整理化学资料、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运用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构成物质的微粒。

【学习重难点】1.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2.培养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通过预习知道这节课学习微粒相关知识,它的主要内容有微粒的结构大小,微粒的可溶性,微粒的运动性等。

二、新课学习(一)知识点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二)知识点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三)知识点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三、巩固练习1.装开水的保温瓶盖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2.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3.高锰酸钾粉末溶于水,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水的物理性质。

水的组成: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分析:物质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五、习题检测1.用微粒的知识来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的原因。

2.举例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

3.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_____;不同种微粒间隙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学习重点】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到微小粒子构成的。

2.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质变化与化学变化。

【学习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区分。

【自学导航】 阅读教材 ,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 。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Fe 、Cu 、Mg 、Na 、He 、Ne 、金刚石(C )、石墨(C )、S 、Si 等。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常见气体:H 2、CO 2、O 2、N 2、NH 3、SO 2、CH 4、HCl 等。

液 体:苯、酒精、H 2O 等。

固 体:五氧化二磷、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等。

4.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探究二、分 子 1.概念:分子是 的 微粒。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

②分子是在 。

③分子之间有 。

④同种分子 ,不同种分子 。

3.备注:①分子是保持物质的 性质的一种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 性质;
②分子在 变化中可以再分;在 变化中不能分。

例: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分子的表示法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⑴纯净物和混合物 种分子构成纯净物。

种分子构成混合物
⑵物质的变化:
用分子的角度看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 。

用分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 。


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宏观:①化学反应前后 的种类不变;②该反应属于 反应;③水分解生成 和 。

微观:水 分解生成 和 ;化学反应前后 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化学反应
前后 的种类没有改变;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模型: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
元素符号:氢原子
、氧原子。

原子模型:氢原子 氧原子 【分析讨论】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氢气、氧气和水各自有独特的性质。

为什么水不再具有
氢气,氧气的性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微粒。

2.原子基本性质:①原子体积、质量都很 ;②原子在不断运动的。

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
3.注意:①原子和分子不要比质量和大小;②有些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 ; ③在化学变化中原子 再分(填“能”或“不能”;只能重新组合成 。

4.原子表示法
5.分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⑴ 联系:分子是由 结合而成的;例如:氧气是由氧 构成的,
氧分子是由氧 构成的, 一个氧分子是由 构成的。

思考:水是由 组成的,水是由 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 。

⑵ 区别:原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
6.用分子、原子的观点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 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 发生了改变;
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解成 , 重新组合生成了 (这也是化学变化的实质)。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
A.铁
B.氢气
C.氯化钠
D.铜
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水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氧气
3.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 ( )
A.冰融化成水
B.二氧化碳变成了干冰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汞和氧气
D.碘加热变成了碘的蒸气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A.分子大原子小
B.是否能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变化中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D.是否在不断地运动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大小和体积发生了变化
D.分子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
6.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⑴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

⑶用湿抹布查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