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国藩2

合集下载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对于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可能了解的人没多少,毕竟他处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清王朝的衰落时期,与此同时,在封建王朝的腐败堕落时期当代人民只能记得清王朝的腐朽,没人了解这些官员的功勋业绩。

曾国藩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是之后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曾国藩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第一完人,平天下之言,对于晚清而言可能是正确的,毕竟他拯救了晚晴,打败了太平天国。

让苟延残喘的清王朝在此之后又得以统治中原一段时间,保住了大清江山。

论曾国藩的功与过

论曾国藩的功与过

(个人原创,完成于2006年11月29日)浅谈曾国藩的功与过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在仕途上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他的一生功过让世人争论不休。

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民族罪人,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但也有人对他的评价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知识分子。

不过在还没有定论之前,让我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曾国藩进行分析吧:在思想文化方面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

但曾国藩虽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那群愚昧无知、痴人说梦的顽固派面前,则算是一个有识之士了。

他不仅看到了西方的长处,而且敢于承认,敢于学习。

他虽然出于儒者的本质及对清王朝的尊重,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然而却又不得不说:“独火器不能及也。

论曾国藩的“情商”

论曾国藩的“情商”

论曾国藩的“情商”【内容提要】一、曾国藩的成功之路说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1、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并不是那种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神童,跟普通的孩子也差不多,甚至称得上愚笨。

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

那个贼人在墙根底下等得不耐烦了,生起气来:“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篇,扬长而去。

曾国藩被突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等那小贼背完文章跑了,他才反应过来,哂然一笑,心想:这个人好厉害啊,听了几遍就能背熟,看来我还是用功不够啊,还需要继续苦读!“勤能补拙”,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恒心,曾国藩造就了自己的成功人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近代文化的开创者、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带头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创始人;后来者推崇他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2、20%的智商+80%的情商=100%的成功“情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IQ)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写成EQ)是表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

情商对于人的成功起着比智商更加重要的作用。

情商(EQ)一词,是199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最先提出来的;1995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推出《情商》一书,于是情商新潮在美国掀起,一些热心人在许多学校里开设"情商课",讲解情绪自控、应对、挫折与待人接物等学问。

"EQ"一词很快风行世界。

到1997年2月,企业管理出版社发行了我国第一本情商书--《情商,唤醒心中的巨人》。

论曾国潘的是非功过

论曾国潘的是非功过

论曾国潘的是非功过“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毛主席曾经说的话,他说的他所佩服的人正是曾国藩。

曾国藩,生于1811年11月26日,逝于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可是他在我国近代史的功与过却有争议了,曾国藩,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却又颇有争议的人物。

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既是一些人口中的“卖国贼”,又是晚清“同志中兴”的制造者,同时被清政府称为“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虽然,晚清时代离我们很近,但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理科生的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的总体认识,都只是建立在中学以及现在所学的近现代历史课本和一些影视资料之上。

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一段历史非常模糊。

只是简单的知道,当时的晚清政府由于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而贪婪又残忍的帝国主义国家们就像一只饥饿又凶残的狼,时刻准备着趁其不备之时向清政府猛扑过来。

所以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于是,正如:时势造英雄,那时候出了很多的英雄与枭雄,而曾国藩便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

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共有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曾国藩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等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父麟书,有田产,不专心耕种,醉心功名,但是考童试7次都落榜,后来就设馆授徒。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修身、齐家、治军、为学、为官等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曾国藩近代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近代史论文篇一:《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曾国藩》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同时,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又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本文通过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发起洋务运动这两件事,从正反两面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历史功过曾国藩在世时就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增屠户”、“卖国贼”的徽号。

然而,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

评价曾国藩,亦如此。

首先,我们可以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对曾国藩进行评析。

太平天国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

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

虽然它只是部分人心中的蓝图,但至少也反映一种趋向,而且太平军在吴淞、苏州等地建立了工厂。

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中国,在太平天国里也激起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趋向的涟漪。

太平天国的近代化趋向对当时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有影响的第三,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

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

再者,太平天国运动有其本质的致命弱点。

第一,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第二,太平天国也没有使农民得到政治上的自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农民政权。

论曾国藩外交中的矛盾性(初稿1)

论曾国藩外交中的矛盾性(初稿1)

论曾国藩外交中的矛盾性曾国藩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并不是专业的外交人员,一生中直接处理的外交事件只有天津教案,但是他的外交思想影响了很多人,李鸿章、郭嵩焘、曾纪泽等的外交实践中都可以看到曾国藩外交思想的影子。

很多人评价曾国藩在外交上的作为是“卖国”,但其实在对外交涉中,曾国藩也有过抗争,内心有过挣扎。

因此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的曾国藩在对外交涉中往往表现出矛盾的一面。

一、曾国藩外交中矛盾性的表现(一)抗争和妥协并存曾国藩在处理“阿思本舰队事件”时主要表现出抗争的一面,有利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曾国藩认为购买洋船为“救时第一要务”“盖不重在剿办发逆,而重在陆续购买,据为己有,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1是其主要目的,因此曾国藩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希望“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改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2但是因为代办购置船炮事物的李泰国妄图以英国海军大尉阿思本为舰队司令,舰上官兵全用英国人,所以他认识到“惟李泰国在京所陈轮船条件暨贵衙门议定章程,和前此购船之初似已失其本意。

”3同时认为“购船云者,购之以为己物,令中国之将得为斯船之主也。

若仍另带中国师船,则蔡国祥仍为长龙舢板之主,不得为轮船之主矣。

轮船之于长龙舢板,大小既已悬殊,迟速更若霄壤。

假令同泊一处,譬之华岳高耸,众山罗列,有似儿孙。

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有畏怯之素,而又逼处可怯之地。

”4,因此强烈要求舰队遣散,并且在回复奕又虑该洋兵等逗留滋事,赶即拨给薪工经费,责成阿思本迅速押带回国,并将狡狯异常之李泰国趁势革退,不准再干预中国事务。

用不测之威,弭无穷之患,一举而数善俱备,固宜中外翕然称快也。

”1《曾国藩全集·书信六》4458. 复奕诉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3946页2《曾国藩全集·奏稿三》0791.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摺(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1603页3《曾国藩全集·书信六》4458. 复奕诉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3946页4《曾国藩全集·书信六》4458. 复奕诉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3947页1虽然所购七船以化为乌有,但是维护了国家主权,粉碎了英国企图控制中国军事的阴谋,并且将狡狯异常之李泰国趁势革退,可谓是一举两得。

我所认识的曾国藩论文1500字

我所认识的曾国藩论文1500字

我眼中的曾国藩土木124班 08070312409 李德智摘要:《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师。

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

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戚敬元所纪者。

论者谓国藩所订营制、营规,其於军礼庶几近之。

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

老儒宿学,群归依之。

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

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

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

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关键字:生平事迹功过影响评价参考文献:《清史稿·曾国藩传》纪录片《百家讲坛之曾国藩》说实话,我对曾国藩的认识并不是很多,在我的印象中,每次提及这个历史人物,听到的是大家对他不同的看法,有说他是成功的,也有说他是个坏人,卖国贼之类的:直到后来上了历史课,对历史的认识越来越多,对曾国藩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才渐渐了解他的事迹,能正确的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在网上搜了不少节目讲诉曾国藩历史的,了解他的一生,了解他在当政时所做的事,以使自己能正确的看待这个人物。

历史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就我所看到的,是赞扬他的的居多,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而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倡导者、最早的实践者正是曾国藩。

不仅如此,“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的人是他;还是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的人;在当时,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由胜及衰的必然结果。

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论曾国藩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论曾国藩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论曾国藩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摘要:曾国藩虽为腐朽的清政府高官,但却对却有一定进步的政治思想、经济头脑、军事理论,对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有着和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受到很多名人的好评。

本论文从多方面分析了曾国藩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键词:曾国藩中国近现代内容:一、履历曾国藩公元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二、平生的成就1、文学成就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

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论曾国藩

论曾国藩

论曾国藩在谈及湖南省所出的杰出历史人物时,我们很容易想到毛泽东,然而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墨绖出山,办团练,创湘军,镇压杨洪,开出清朝中兴的局面,最终位极人臣,建立不世之功业,对于汉人出生的他来说,能在满族统治的天下创下这样的丰功伟绩,实属不易。

对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

曾国藩,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

曾国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他率领湘军,经过10余年的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的第一功臣;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把“诚”的道德范畴,泛用于与洋人的交涉之中,又多了一顶媚外的帽子;他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他一宗宋儒,有极深的理学修养功夫,在学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无论曾国藩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从政治上对他的所作所为应当如何评说,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曾国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

关于这位伟人的出身之道,又被后来者赋予了传奇色彩,有人说他是蟒蛇转世,有祥瑞之兆。

关于转世之说并没有考证的必要,倒是在其少年时期其母对其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曾国藩一生继承了他母亲的刚强性格,敢于与困难周旋,有股冲天的倔强之气。

人们常言: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有一个成功地女人。

其实,成功男人的背后,常常有两个女人的身影。

一个是他的妻子或女友,一个则是他的母亲。

曾国藩从小在全家的期望中成长,他发奋读书,二十二岁时考取了秀才,次年,又考中了举人,最终高中进士。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 曾国藩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 曾国藩

小论曾国藩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们不能不为毛泽东自豪;作为一个娄底人,我们听的最多却是曾国藩。

他雄韬伟略,夫近代之中国,内罹发捻之乱,外受夷狄之侵,此方危急之秋也。

一时豪杰并起,内乱迭生,天下趋于不治,黎民现乎不生,国藩之出也,剿灭洪逆,实安民之急需;倡行洋务,奠强国之根本,此皆垂世之勋功,历来世人称之。

然人多以为曾国藩好杀,遂以“曾剃头”谓之,亮不以为然也。

何也?盖曾国藩出诸书生,有异武将,不杀无以树威,不杀无以慑逆,且发逆{太平军]多不屈,不杀等乎聚敌也。

曾国藩善用人,其幕府人才济济,如左宗棠,胡林仪,彭玉嶙,塔其步等,皆一代将才,曾国藩遇之如子弟,用人不疑。

至于荡尽洪逆,拥精兵数十万,控江山近半壁,苟听谋士之言,则可南面称王,朝廷莫能制也。

曾国藩耻曹莽之为,拒其教言,将湘军尽数解散,乃成忠名处世炼猾,城府至深,喜怒不形于色,纷扰不累于怀,处,与发逆每战多北,数殆覆军,更朝臣构怨,军父猜测,此时也,曾国藩习老子之术,请心寡欲,自勉自励,使之无此坚志,何期后时之功?自律极严,不耽声色,不爱金钱,不逞奢华,行军起居唯麻衣竹器也,为当代官府罕见也,教子以慈,督弟以严,家法缕析,虽行军匆忙之间,尤弥而不废一生笃好学问,作文每日不辍,其文也称于时也本人对中国近代史的总体认识,都只是建立在中学的历史课本和相关的影视资料之上。

换句话说,只是总体地知道那是个这样的年代,大中华帝国就像一只垂死的肥猪,贪婪又残忍的帝国主义国家们就像饿得前胸贴后背的秃鹫们抢着来瓜分这只基本没有反抗能力的肥猪。

所以说,那是个动荡的年代,于是,时势造英雄地,那时候出了很多的英雄与枭雄。

也因此,历史课本让我们知道了晚清“同治中兴”的制造者,曾国藩。

曾国藩,其名,如雷贯耳。

从书店里地摊上满摆着的他自己写的书籍、有关于他的书籍、甚至于某些人为求销量生拉硬套地为自己的书命名《曾国藩与XXX》。

不能不看出他对我们当今现代的影响。

其人。

没见过。

对其之了解,真只是略懂。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

他坚信“学以立志”,强调学为立身行事之本;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篇一《论曾国藩的治学品格》[摘要]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

他坚信“学以立志”,强调学为立身行事之本;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

曾国藩“博”、“专”结合,强调贵在坚持,学以致用,其严谨的治学理念和优秀的治学品格值得后人学习。

[关键词]治学品格学以立志学以致用曾国藩为官、治军,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曾间断。

他一生孜孜治学,经史子集,无不深谙博览;义理训诂,兼采并蓄;吟诗作联,游心词章。

他归依儒学,深究宋明理学,是新文化运动出现前的旧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

曾国藩良好的治学品格,甚为后人称赞,彰显着时代价值。

曾国藩“学以立志”的治学理念立志、定心:志存高远,学为立身行事之本。

曾国藩的成就,可以从“学”字上找答案。

他认为,学习读书,首先要立志、定心。

不立志,无追求,必浑浑噩噩,芸芸庸庸,白掷光阴。

“譬诸草木,志之不立,本则拔矣。

是知千言万语,莫先于立志也。

”他在日记中写道:“君子庄敬日强。

我日日安肆,日日衰尔,欲其强,得乎?……自去年(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后,心常中忡不自持,若有所失亡者,至今如故。

盖不能立时易放倒,故心无定向。

无定向则不能静,不静则不能安,其根在志之不立耳。

”立一志,心有定向,目标终一,践履笃行。

曾国藩立志之大,立志之坚,其时无人于比。

他在诗文、家书中多次写道,立志可以成就自我,成就大事。

人如果能立志,圣贤豪杰所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如果人不能立志,即使整日与尧舜禹汤在一起,也受不了感染,学不了圣人,成就不了大事。

曾国藩认为,读书人就要“立大人之学”,就要立志为圣人、贤人。

曾国藩不仅自己读书立志,而且不断劝弟弟及晚辈读书立志。

中国近代史论文—我眼中的曾国藩

中国近代史论文—我眼中的曾国藩

我眼中的曾国藩111234108张战威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历史似一幕绚烂的烟火,稍纵即逝,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像是音乐,或婉转,或悲戚;像是影像,或宏伟,或俾小。

它慢慢汇聚成一条大河,看不见,却流淌在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骨髓里,于是,我们有了同一种语言,用一种经历,同一种信仰。

历史的过程看似宏伟,却也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而故事的中心永远是人。

是什么造就了“一代圣相”?而又是什么造就了以及如何造就我们自己?不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出色的人物但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两位风云人物对曾国藩有着重要的评价,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

他在军事方面知人善用有着别样的才能,就算是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也是佩服曾国藩的才能。

他在学习方面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一名书生。

按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书呆子,他刻苦努力,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生。

他每日不拘何时,静坐时刻,正位凝命。

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这些都是曾国藩老先生的人生航标。

在处世方面他有着独特眼光。

总之曾国藩在为人方面有着谨慎的态度,在治学方面有着严谨的态度,在对世事的看法方面有着独特的眼光。

一、成长经历说起曾国藩没有人应该感到陌生,那个被骂“满清走狗”,被章炳麟说成是“誉之则为圣相,獻之则为元凶”的人,就是曾国藩。

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我很关心,而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那曾国藩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世代务农的家庭,祖父是农民,爸爸却当了教书先生,曾国藩从小也就勤勤奋奋地读书了。

曾国藩20岁考的秀才,比他爸爸早23年考得,不愧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天资在此可以瞥见一二。

他喜欢读史,曾经用一年时间读完《二十三史》,之后进京在翰林院做事。

对于曾国藩的成长经历,老师必定比我有更多了解,故在此只是简略叙述一下。

我在看了他的成长经历后有所感悟的是:人成功确实需要天赋。

而天赋从何而来?一是打娘胎以来的智商、情商,二是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

浅论曾国藩的治学思想

浅论曾国藩的治学思想

中 ,此 书 汇 编 了 曾 国藩 所 写 的 一 千 多 封 家 书 , 家 书 中阐 述 那 它 永 远 也 不 可 能 钓 到 鱼 。第 二 , 主 要 是 从 读 书 的方 式 上 了他 求 过 自律 的 修 身 之 道 、 尊 师 敬 贤 的交 友之 道 、 济 穷 抚 来 说 。 曾 国藩 告 诫 他 的 家 人 ,读 书 应 该 一 本 一 本 的读 , 而 贫 的助 人 之 道 等 等 , 其 中 严 谨 专 一 的 治 学 之 道 对 其 家 人 及 不 应 该 几 本 书 混 杂 着 ,今 天 看 这 本 明 天 看 那 本 。他 认 为 人 后 世 可 谓 产 生 了深 远 的 影 响 。下 面 就 从 以 下 四 个 方 面 对 曾 们 只 有 专 心 地 一 本 一 本 的 研 读 书 中 内容 ,才 有 可 能 有 专
时 唯 有 识 不 可 以 骤 几 , 至 于 有 志 有 恒 , 则 诸 弟 勉 之 而 文 交 流 切 磋 , 使 其 在 大 家 的 帮 助 下 学 有 所 长 , 学 有 所 成 。 已 。 ” … 诚 然 , 曾 圉 藩 在 治 学 上 是 极 力 推 崇 “有 恒 ” 在 自己有 所 收 益 的 同 时 曾 国 藩 还 将 所 得 之 法 传 予 弟 弟 、儿
无 论做 什 么 事 ,尤 其 是 学 习 ,只 要 能 坚 持 不 懈 终 究 会 有 所 学 习 处 于研 读 的状 态 ,从 而达 到 精专 的效 果 。 成就 。他主张 “ 士人 读 书 , 第 一 要 有 志 , 第 二 要 有 识 ,第 三 耍 有 恒 。 有 志 则 断 不 甘 为 下 流 :有 识 则 知 学 问无 尽 ,不 三、 “ 读 书 宜选 一 名 师 ”且 “ 事 事 需勤 思 善 问 ” 这 一 点 曾 国 藩 可 谓 给 他 的 家 人 做 了 一个 很 好 的 榜 样 。

论曾国藩的勤俭持家之道

论曾国藩的勤俭持家之道
(二 )尚勤戒惰 ,勿 忘“勤敬” 对 勤俭二字 ,曾国藩尤其看重勤字 。他认 为:民生在勤 , 勤则不匮。农人 有勤则 五谷 丰登 ;官人有勤 则政通人 和 ;商 贾有勤则市 肆繁荣 。同样一 个家庭 ,勤 则旺 ,惰则败 。勤 劳 不仅仅 是创 造财富的手段 ,还是做人的一种积极 向上 的生活 态度。他 在 给 子 女 的家 信 中常 询 问 “已沾染 贵 公 子 习气 否?”、“近 日家 中内外 大小 ,勤俭 二 字做得 几分?”无 不表现 出一位 长者对后 辈的无 限关爱之情 。 曾国藩 以史为鉴 ,指 出 :“历 观古来世 家久长者 ,男子须 讲求耕读二 事 ,妇女须讲求纺绩酒食二事 ……妇女纵不能精 于烹调 ,必须常至厨房 ,必须讲求作酒作 醯醢小菜换茶之类。 尔等亦须 留心于 莳蔬养 鱼 。”[3 Jl 为 了教育 后辈 勤劳 习苦 ,
中国历代 的贤德之士对勤俭 美德的赞扬 不胜枚举 ,如古 代有“克勤于邦 ,克俭 于家 ”、“一 生之计 在 于勤 ”之 说 ;近代
也有人发 出“百种弊端 ,皆由懒 ”的议论 ,就连平 民百姓 都相 信“耐得苦 ,必得福 ”的道理 ,“惜衣 常暖 ,惜食 常饱 ”、“家有
粮米万石 ,也怕泼米撒面”等 这些散 发着泥土芳香 的谚语 ,从 一 个侧面反映出节俭在 中华 民族 精神 中所 具有的 巨大作 用。 中国人向来勤劳有 素 ,节俭成 习。没有 勤劳就不 会创造 出灿
即使在 门庭极盛之时 ,他 也提醒夫人“家 中遇祭酒菜 ,必须夫 人率妇女亲 自经手……内而纺绩做小菜,外而蔬菜养鱼 、款
收稿 日期 :2008—06—23 作者简介 :孙 翔 ,女 ,甘肃庆阳人,兰州城市 学院城 市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讲 师,伦 理学硕士,研 究方 向为中国传统伦理思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全文[精选3篇]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全文[精选3篇]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全文[精选3篇]【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全文第1篇】曾国藩,作为中国自孔子以后的一个半完人中的半个,其在立言立德立功这三个中国传统文人中的三大标准方面几乎都做到了,这真是非常难得。

虽然说他是半个完人,其中不无贬损之意,但是也未尝不是一种肯定。

曾国藩一生律己很严,治家有道,治军有方,堪称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对于这些方面都有非常详细的论述。

在这部曾国藩的家书里面,我首先关注的是他在书信中所涉及到的大量的关于征缴太平天国的内容。

曾国藩的书信翔实具体,是非常好的指导了他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如何治军,如何布置安排的史实性材料。

比如曾国藩在咸丰四年四月初四的家书中就详细记录了湘潭之役,其副将塔齐步大破太平军的情况。

而且尤为难得的是他也没有讳言自己的战败,其亲自率领的军队居然遇敌溃。

结合曾国藩在书信中的这段描述,以及其他的历史材料,对于这一形象更加充实而立体的影响。

由于曾国藩此后自带兵必遭败绩,因此他避开了安庆和天京的两场大战的前线,但在书信中依然可以看到他对九弟困守前敌的殷殷关切之情。

曾国藩的家书对于我们了解太平天国那一段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多读一读。

此外,既然是家书,所以在对于子女的教育,家人如何相处等方面曾国藩也都在家书中不因厌烦的一一写明,他指导自己的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如何治学读书,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了非常优秀的道人才。

而且曾国藩眼界开阔,还指导曾纪泽要学习外语,最终早就了中国第一个大使。

这些内容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学问,教育子女,甚至为人处世也都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全文第2篇】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

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论曾国藩的清正治家之道

论曾国藩的清正治家之道

论曾国藩的清正治家之道作者:潘岳风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01期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曾国藩传统家风治理思想研究”(编号:2022KY0801)阶段性成果摘要: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学者。

和其他身居高位的官员一样,他在为官生涯中遇到了家族成员存在的问题,即政商交易、干预公务、花费奢侈以及道德有污点,不利于家族的延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不干预公务的观点,指出干预公务的后果,规劝父亲和弟弟不要干预公务;提出“八败说”,即居官四败和居家四败,深刻剖析了古来为官者身败名裂、家族消亡的原因,警醒自我,教育家人;提出治家的三字诀,即清、慎、勤,经济上要清正清廉;政治上要谦虚谨慎,不骄傲自满;生活上要勤俭持家,保持寒士作风。

曾国藩的治家思想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弟弟私德有亏以及次子曾纪鸿沾染官宦子弟习气等问题。

关键词:曾国藩;治家;不干预公务;八败说;三字诀中图分类号:K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1-0112-05On Zeng Guofan’s Way of Managing His Family with IntegrityPan Yuefeng(Library, 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Abstract: Zeng Guofan was a famous statesman, strategist, thinker and schol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Like other high-ranking officials, he encountered problems with family members during his career as an official, including business dealings, interference in official affairs,extravagant spending and moral tarnishes which were not conducive to the continuity of the family.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he put forward the point of non-interference in official affairs,pointed out the consequences of interference in official affairs, and advised his father and brother not to interfere in official affairs; put forward “the eight-failure theory”, that is, the four failure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four failures of the family, deeply analyzed the reason of the ruin of the official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family in ancient times to alert the self and educate the family; put forward the three words of family management, that is integrity, careful, diligent. Economically, he should be clean and honest; politically, he should be modest and prudent, not complacent; and in life, he should be hardworking and thrifty, maintaining the style of a humble man. Zeng Guofan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his thoughts of family management, but there werealso problems such as his younger brother’s personal morality and his second son, Zeng Jihong,who was tainted with the habits of the officials.Keywords: Zeng Guofan; family management; non-interference in official affairs; the eight-failure theory; three words of family management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

一)曾国藩的军事思想有关论文指出,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湘军的建立和治军作战的过程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忠义”为准则的建军军事战略思想。

曾国藩建军思想的—个特色,就是在军队内部强化封建意识。

他以孔孟的“忠义”为建军的宗旨,要求湘军绝对效忠清王朝的封建政权,绝对忠于自己。

在“忠义”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曾国藩在湘军的编制上主张先设官,由官自招士兵,各军内部以各级将领为核心,以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为惟一信条;全营归属营官,营官归属统领,全军归属大帅。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私属性质的上下级关系。

曾国藩选择将领以“忠义血性”为标准,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效忠清王朝,才能绝对服从自己。

在招募士兵的问题上,曾国藩主张应招“以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以便使他们树立“愚忠”的思想,能够充当炮灰,为清王朝卖命。

同时,曾国藩主张采用原籍招募的办法,由统兵将领亲自筛选,通过私人的关系建立相互之间的情谊,在军队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以此维系军队的协调和稳定。

第二,以“礼、诚”为本,以“勤、恕、廉、明”为要义的治军军事战略思想。

曾国藩整治军队的第一要务是“礼”治,即以礼自治,以礼治人;他整治军队的另一要务是“诚”,即把“诚”看作“物之始终”,是维系国家和民族之命运的纽带。

同时,曾国藩认为,治军还要以“勤、恕、廉、明”为要义,做到“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众,明以应务”。

所谓“勤以治事”,就是要求湘军改变八旗、绿营的积弊,各级将领对待一切问题要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他认为治军之道以“勤以治事”为先,正是由于他要求下属做到勤劳,力戒懒散作风,才大大提高了湘军将领的指挥和决策能力。

所谓“恕以待人”,就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对待下属要讲求“仁”、“礼”,使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卖命。

浅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交友之道

浅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交友之道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浅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交‎友之道学 院 人文社科学‎院专 业 汉语言文学‎年级班别 0802学 号 *****‎*****‎225学生姓名 刘丽娟指导教师 黄俊杰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JINGC ‎H U UNIVE ‎R SITY ‎ OF TECHN ‎O LOGY ‎目录第一章曾国藩交友‎的思想渊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淳厚古朴的‎家风对其交‎友观念的影‎响 (4)二、受孔孟之道‎的影响 (6)第二章曾国藩的交‎友原则 (8)一、交友拜师宜‎专一 (8)二、交友必须亲‎近良友 (9)三、交友须勤加‎来往 (9)四,交友需诚心‎ (9)五、交友勿占人‎便宜 (10)第三章曾国藩的交‎友类型 (10)一、早年求学时‎期曾有过损‎友 (10)二、终身的挚友‎ (10)三、学术交流的‎文友 (11)四、军中所交之‎僚友 (11)第四章小结:曾国藩的交‎友原则对后‎世的启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语 (12)浅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交‎友之道摘要:曾国藩是一‎个争论颇多‎的历史人物‎,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近代的章太‎炎曾评价他‎说“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在当代,刘伯承曾说‎:“这位曾文正‎公,其人不可取‎,但也不要因‎人废言。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也‎能站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因事而异。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世治国之‎道的阐释,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尽管曾国藩‎平生学术著‎述甚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毛泽东19‎17年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
介绍: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之父。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他是晚清重臣,是理学大师,是湘军之父,还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他身上综合着太多的身份,像一个迷一样让人捉摸不透。

百度百科上对他的历史评价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人,近代第一人。

他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从小便聪颖过人,又勤奋好学,六岁入塾读书。

八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十四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二十三岁入县学为秀才,二十八岁考为进士,十几年间连升七级,官居一品。

然而,这一切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名臣。

你也许会说,一个名臣没什么值得叹服的,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上,出现的名臣太多太多了。

的确,岳飞的忠,秦桧的奸,包拯的公…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像曾国藩这样的,身为人臣,却撑起整个王朝。

身处暮气沉沉的清王朝,他早已预料到覆灭,但仍旧苦苦的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局面,如果不是曾国藩回乡组织湘军拼死抵抗镇压太平军,不是他开启引进西方坚船利炮的洋务运动,晚清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同治中兴”,清王朝可能更早的寿终正寝了。

他是清王朝的支柱,同时又是近代的开拓者,是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
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曾国藩是一个伟大的政治领袖,他的政治目光长远,政治谋略无懈可击,同时,他还有深厚的文学造诣。

他继承桐城派的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湘乡派”文学,他作的文章,犹如汉赋般深宏俊迈,有一种雄奇瑰丽的意境美,后来的严复、谭嗣同、梁启超等都受到他文风的影响。

他的著作在后世流传,被奉为精品,尤其是他的《日记》、《家书》、《冰鉴》等,不但在文学方面独树一帜,更包含了他一生的处事经验。

不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文学方面,曾国藩无疑都是成功的,而在我看来,他最成功之处,不在从政,不在作文,而在做人。

他对人格的修炼已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每天都记日记,来反省今日的言行,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五十年如一日,不曾有一天落下,直至他去世的前一天。

这是怎样的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恒,正是他修身最重要的一部分。

他在咸丰十年十二月十二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千古有道自得之土,不外一”谦”字。

吾将夺此二字以终身。

”一恒,一勤,一谦,这便是他的处事哲学。

他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于是,他一生便恪守着这样的准则,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活着。

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就是这样一个曾文正,为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就是这样一个曾文正,推动了中国迈向近代第一步;就是这样一个曾文正,给后人留下无限精神财富,让我们叹服、敬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