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犯罪的特征及对策
网络诈骗的特点和防范措施
网络诈骗的特点和防范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居家办公还是学习娱乐,网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络诈骗也层出不穷。
网络诈骗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对个人和企业的信誉产生极大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网络诈骗的特点和防范措施。
一、网络诈骗的特点1. 欺骗性强网络诈骗的主要特点是诈骗手法具有欺骗性,诈骗手段多样,使人难以分辨真伪。
网络诈骗手法常见的有电信诈骗、虚假投资、钓鱼等,而且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呈现出多样化、高科技化的态势。
此外,网络诈骗在诈骗者与受害者之间存在网络隔阂,难以确认诈骗者身份,并且通常发生在跨地域、跨国界的网络中,难以维权。
2. 犯罪成本低相比于传统犯罪,网络诈骗具有成本低、易于犯罪、高风险和难以追溯的特点。
网络诈骗需要的设备和网络资源比较简单,而犯罪成本较低,因此,网络诈骗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的“打工”方式。
随着互联网厂商管理不严和用户安全意识不足,诈骗分子屡屡得逞。
3. 难以防范网络诈骗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持续不断地在更新和变化,使得普通用户很难提高对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
例如:欺诈电话改用假冒电话名字,银行欺诈软件会删改短信通讯,钓鱼网站会冒充真实网站,网络诈骗产品还会在平台上存在审计漏洞。
因此,面对网络诈骗,我们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二、网络诈骗的防范措施1. 注意个人隐私首先,防范网络诈骗需要注意个人隐私,不要将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
不要随意回答陌生人的问题,不要下载未经认证的软件和文件,也不要随意点击下载链接。
另外,密码选择要随机,且需要及时更换,避免特定账号和密码的重用。
2. 确认身份真伪使用互联网服务时,确保对方的身份是真实的,尤其是在转账、购物、投资等操作时,需要先验证对方身份,查询对方信息是否准确。
遇到可疑信息时,应谨慎处理,不要轻信信息或第一时间操作。
同时注意保护自己的钱柜,网上支付等重要操作关注确认。
网络犯罪:打击数字时代的罪行
网络犯罪:打击数字时代的罪行在迅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网络犯罪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许多人享受着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与高效,但与此同时,网络犯罪的阴影也悄然逼近。
本文将探讨网络犯罪的现状、类型、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网络犯罪的现状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但同时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网络犯罪案件逐年增加,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在线工作、学习与生活,使得网络犯罪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网络诈骗、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事件层出不穷。
由于传统法律体系在网路犯罪方面未能及时进行调整与完善,使得许多犯罪行为得以逍遥法外。
此外,网络犯罪往往跨越国界,使得执法机关在取证和追责时面临重重困难。
二、网络犯罪的类型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最为普遍的网络犯罪之一,包括各种形式的电信诈骗、网购诈骗和邮箱诈骗等。
骗子通过虚假信息吸引受害者,诱使其转账或泄露个人信息。
在社交媒体上,伪装成可信赖的人物进行诈骗也屡见不鲜。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访问、获取或传播个人信息。
这类事件通常由黑客攻击企业数据库、网站或云存储造成,给企业和用户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与隐私危害。
很多知名企业曾发生过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数百万用户的信息被盗取。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包括但不限于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病毒传播以及恶意软件的安装。
这些攻击旨在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作,盗取敏感信息或勒索赎金。
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攻击方式变得愈加复杂,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威胁。
身份盗用身份盗用是指不法分子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并以其名义进行各种非法活动,如贷款、开设银行账户等。
这不仅给受害者造成财务损失,也严重损害其信用记录,恢复过程繁琐而漫长。
网络敲诈网络敲诈主要是通过威胁曝光某些重要信息或不当行为向受害者索要财物。
这种行为通常涉及色情内容、商业机密等敏感信息,对个人隐私及企业声誉造成重大影响。
论网络犯罪发展态势及对策分析论文
论网络犯罪发展态势及对策分析论网络犯罪发展态势及对策分析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网络安全问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除原有的计算机犯罪频频发生外,其他新型的网络犯罪如网络贩毒、网络诈骗也在扩散。
网络犯罪与其他犯罪相结合,对网络的安全应用造成了威胁。
因此,对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予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论网络犯罪发展态势及对策分析关于网络犯罪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
有学者认为网络犯罪是对计算机犯罪的另一种称谓。
还有学者认为网络犯罪概念是指以网络为犯罪工具或犯罪对象,实施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犯罪行为。
这里,网络包括Internet网,我国境内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专业计算机网络,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以及其他通过专线与外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相连接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效应——网络犯罪。
论网络犯罪发展态势及对策分析网络犯罪必须借助网络空间这一特殊媒介。
行为人通过电脑等设备进入网络空间,运用非法程序侵入他人的网络系统,使用病毒妨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侵犯他人隐私,进行电子诈欺。
二、网络犯罪的基本特征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兴犯罪现象,有其特殊性。
第一,广泛的犯罪危害性。
危害的广泛性是指危害领域、危害对象、危害结果都具有广泛性。
网络的应用使得社会的各个部门、行业形成一个“网络社会”,论网络犯罪发展态势及对策分析网络犯罪的危害领域大到高科技产业,小到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产业,如网络购物等。
第二,虚拟化的犯罪场所。
网络把人们交往和行为的场所虚拟化,通过光缆、有线电视网、卫星传送等方式进行。
网络犯罪没有实际的犯罪场所,犯罪人通过虚拟场所进行犯罪行为,它的行为地和结果地往往是分离的。
因此,网络犯罪的场所如何确定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三,隐蔽的犯罪行为。
对于网络犯罪来说,作论网络犯罪发展态势及对策分析案被逮的概率较低,而获利则很高。
网络犯罪与抢劫等犯罪一样可以获暴利,但比抢劫安全得多。
2023年网络犯罪现象分析报告
2023年网络犯罪现象分析报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问题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2023年的网络犯罪现象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揭示当前的网络犯罪趋势和特点,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一、网络犯罪的现状和趋势1.网络犯罪的定义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从事非法活动的行为,包括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形式日益复杂多样化,给社会稳定和个人利益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网络犯罪的主要类型(1)黑客攻击:黑客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机构以及个人电脑系统进行非法侵入,窃取、破坏或篡改数据,对社会安全和个人隐私构成重大威胁。
(2)网络诈骗:网络诈骗已成为网络犯罪中最为猖獗的形式之一,包括电信诈骗、网购诈骗、非法传销等,给广大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3)网络侵权:包括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网络侵权行为,给创新型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3.网络犯罪的趋势(1)跨境性:网络犯罪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黑客组织和网络犯罪分子活动范围更加广泛,难以追踪和查处。
(2)专业化:网络犯罪行为日趋专业化,犯罪分子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采用更为隐蔽复杂的手段进行犯罪活动。
(3)隐蔽化:随着暗网和加密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活动的隐蔽性不断加强,打击难度加大。
二、2023年网络犯罪现象分析1.黑客攻击呈上升态势2023年黑客攻击事件明显增多,黑客组织更加注重长期潜伏和隐蔽性,在金融、能源、军事等重要领域的攻击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2.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不断增加电信诈骗、网购诈骗等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呈现出高发态势。
利用社交网络和移动支付平台进行的诈骗活动日益猖獗,给广大用户的资金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3.网络侵权问题仍然严重2023年,网络侵权问题依然突出。
侵犯知识产权的网络活动屡禁不止,特别是盗版软件、盗版音视频内容的传播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新型金融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
新型金融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1.匿名性:新型金融犯罪常常通过网络进行,犯罪分子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难以被追踪和识别。
2.跨国作案: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数字金融交易的便利,犯罪分子能够越过国界进行作案,使得打击和追踪的难度增加。
3.高科技手段:新型金融犯罪常常利用高科技手段,如网络黑客攻击、系统入侵、数据篡改等,利用金融体系的漏洞或者破坏金融市场秩序,以获取非法利益。
4.高风险高回报:新型金融犯罪常常以高收益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参与非法交易,但实际上这些交易并不存在,投资者最终会遭受损失。
针对新型金融犯罪的特点,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对策: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新型金融犯罪的立法工作,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类金融交易和金融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加强监管力度: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3.提升技术水平:加强技术防范手段,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加强系统防护,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事故,提高对新型金融犯罪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水平。
4.增加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金融市场的认知和风险意识,让投资者能够辨别合法交易和非法交易,避免上当受骗。
5.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金融犯罪。
加强信息共享、情报协作和制度对接,提高打击犯罪的效果和力度。
6.强化法治意识:加强社会法治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人们充分认识到金融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和影响,自觉抵制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安全。
总之,新型金融犯罪的特点给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我们应以法律为基础,增加监管力度,加强技术防范,提升投资者教育和加强国际合作,全面做好新型金融犯罪的防范工作,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
经侦工作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三篇)
经侦工作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____年经侦工作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经济犯罪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经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犯罪案件的类型、案件来源、技术手段等方面分析目前经济犯罪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经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经济犯罪案件的类型和特点目前经济犯罪案件主要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金融诈骗、走私等多种类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技术进步的加速,新型经济犯罪如网络金融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等也不断涌现。
这些案件特点是隐蔽性强、高科技含量、跨区域、跨境等,给经侦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二、经济犯罪案件的来源和特点经济犯罪案件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个人等。
其中,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案件的主要发案地。
金融机构则是金融诈骗、洗钱等经济犯罪案件的主要发案地。
三、技术手段的应用存在问题随着科技进步,技术手段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目前经济犯罪侦查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技术手段不全面,无法满足复杂案件的侦查需求。
第二,在使用技术手段进行侦查时,个人隐私权和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第三,技术手段在侦查中的使用需要专业人才,缺乏相关培训和人才支持。
四、提高经侦工作效率和质量的解决方案1. 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对现有技术手段的改进和创新,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落地,为经济犯罪侦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2.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与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信息共享合作,形成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比对,提高对犯罪线索的识别和侦查能力。
同时,加强涉案数据的保护,确保信息的安全。
3. 增加经济犯罪侦查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支持。
加强对经济犯罪侦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提供专业支持和技术指导。
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剖析与防范
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剖析与防范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电信诈骗犯罪也呈现出蔓延迅速、手段多样化的特点。
这类犯罪活动不仅给个人和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更是对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对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犯罪进行深入剖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1. 作案手段高科技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进行作案,包括利用网络钓鱼、虚假投资理财、虚假招聘等手段进行诈骗,其手段瞬息万变,难以防范。
2. 犯罪手法隐蔽性高。
犯罪分子通常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途径接触受害人,制造种种虚假信息,使受害人很难察觉是诈骗行为。
3. 犯罪活动跨境性强。
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常常跨越国界进行作案,制造跨国跨境的交易虚假信息,使得打击难度极大。
4. 受害人群广泛。
网络电信诈骗犯罪不分年龄、职业、地域,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尤其是老年人和青少年更是易遭受其害。
1.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犯罪分子在社交媒体、网络广告等平台发布虚假的高收益投资项目,吸引受害人投资,并以各种理由拒绝赎回资金。
2. 虚假彩铃订购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漏洞,将受害人手机设置为付费彩铃用户,通过高额费用进行诈骗。
3. 虚假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彩票中奖客服人员,要求受害人交纳税费或手续费才能领取奖金,实则骗取受害人财物。
4. 虚假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要求受害人交纳押金或培训费用,其实并无工作机会。
5. 虚假客服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虚假客服电话或短信,向受害人发送虚假信息,骗取受害人财物。
1. 提高安全意识。
受害人应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话,避免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
2. 学会识别诈骗信息。
了解各种网络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学会辨别虚假信息,不盲目相信网络上的过好信息。
3. 谨慎个人信息保护。
不随意在网上留下个人隐私信息,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成为犯罪分子针对的目标。
网络传销金融诈骗的特点是什么
网络传销金融诈骗的特点是什么网络传销金融诈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进行传送、协调和构建金融诈骗网络的一种形式。
由于网络传销金融诈骗的特点是多样化的,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从受害者的心理特点、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受害者的心理特点:1.贪婪心理:网络传销金融诈骗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受害者参与投资。
许诺高额回报使受害者产生贪婪的心理,失去理性思考能力,从而容易上当受骗。
2.盲目跟风:一些受害者容易盲目跟风,看到别人获得高额回报后,也想要从中获取利益。
这种心理导致受害者不再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从而容易上当受骗。
3.不愿面对现实:一些受害者可能已经投入大量资金,但回报却迟迟没有出现。
他们由于不愿面对现实,害怕承认自己被骗,继续在诈骗项目中投入资金,最终导致损失更加加重。
二、诈骗手段:1.虚假广告:网络传销金融诈骗经常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虚假广告,夸大产品或项目的价值,制造高额回报的幻觉,以吸引受害者参与。
2.传销组织模式:网络传销金融诈骗通常采用传销的组织模式,以奖励机制、层级关系等形式来吸引人员参与。
参与者需要按照一定的层级发展下线人员,并从中获取回报。
这种模式使得诈骗者可以通过招募更多受害者来扩大诈骗网络。
3.操控市场:一些网络传销金融诈骗通过操纵市场价格、操控信息等手段,制造回报率上升的假象,诱使受害者相信自己的投资非常有价值,进而继续投资。
三、防范措施:1.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受害者应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了解金融投资的基本原理和风险,以提高识别和防范金融诈骗的能力。
2.保持理性思维:受害者在面对高额回报的诱惑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被贪婪所驱使,理性思考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
3.警惕虚假广告:受害者应提高警惕,对于各类虚假广告要保持怀疑态度,避免被夸大的回报所吸引。
网络诈骗案件分析及防范对策
网络诈骗案件分析及防范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犯罪也越来越猖狂。
网络诈骗现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犯罪行为,无巨大的区域或规模之分,早已成为人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而如何防范网络诈骗,保障个人身份和财产安全,也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网络诈骗案件的表现、类型及案例剖析入手,探讨网络诈骗案件防范对策。
一、网络诈骗案件的表现网络诈骗犯罪最初的目的是通过虚假信息进行欺骗,以此牟取非法利益。
而在现今,网络诈骗已不仅仅是简单的骗财,而是如同传统犯罪行为一样多种多样。
其表现形式如下:1. 虚假兼职招聘、发财广告;2. 假扮公安人员、工商人员等进行电话或网络骚扰;3. 上门推销、兜售保健品等产品,故意编造虚假宣传;4. 发送电子邮件或短信诈骗,假装亲戚病危、欠债催款等;5. 通过网络购物等行为,伪造商品或不发货而行骗。
二、网络诈骗犯罪的类型根据我国法律,网络诈骗可分为三种类型:1. 主观欺骗方式。
这种方式是利用网络虚假宣传,诱骗被害人购买假冒伪劣商品或提供虚假服务,并通过此方式获取非法利益。
2. 技术手段欺骗方式。
这种方式是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欺骗,如黑客攻击、网络盗窃、虚假网站等。
3. 社交网络欺骗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在社交网络上建立虚假身份,以模仿真实人物进行诈骗。
三、案例剖析针对网络诈骗,警方也跨出了许多有效的防范措施,如打拐打黑、各种反诈骗技巧等。
以下为几个棘手的网络诈骗案例:1. “朝阳群众22万被骗案”受骗的那位“朝阳群众”使用一家私人贷款公司的服务,贷款成功后,对方称需要购买保险。
之后,该公司以担保的形式借款人的身份骗取了受害人22万元。
2. “假抖音APP骗局案”一名姓林的网友在微信群中加入了一个名为“抖音大家”的聊天群,群主在其中发布了下载“抖音VIP版”获得经验值、送现金红包的信息。
然而,一旦用户在管理人员借助一个软件清除手机垃圾文件后,用微信或支付宝向群主提现,家伙就单方撤入了清明。
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打防对策
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打防对策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打防对策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犯罪是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是伴随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历史现象。
经济犯罪是古老而最早的犯罪。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少数人占有剩余产品,开始产生经济犯罪。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其他犯罪开始出现,侵财型的经济犯罪逐渐增多。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们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部份人欲壑难填和不劳而获而诱发新的经济犯罪。
我国现阶段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在市场经济领域,出现了经济犯罪的高期,与其他刑事犯罪比,有其自身特点。
一是犯罪罪种增多,侵害面广。
随着经济生活的广泛,经济环节的增多,经济犯罪罪种也随之增多,侵害的客体也增多。
目前在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比如公司、企业、金融、保险、税收征管、证券市场、知识产权、购销合同、票据等各个社会经济活动领域,都有经济犯罪案件发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是隐蔽性强,预谋性强。
经济犯罪案有“隐形犯罪”之称。
经济犯罪大多数都是犯罪行为人通过精心设计,采用伪装、隐蔽帐目、移花接木等手段,千方百计隐瞒事实真相,欺上瞒下,使其犯罪行为不易暴露。
有的犯罪过程长达数年或更长的时间,等到罪行败露的时候,国家和集体的资财已遭受严重损失。
三是作案手段专业化、智能化。
经济犯罪嫌疑人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一定的金融、财税、贸易和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具有长期从事经贸活动的经验。
他们往往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智慧,在熟悉的经济业务领域中进行犯罪。
许多犯罪行为人都有合法的经济活动身份作掩护。
许多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事先经过周密的部署,犯罪中行动诡秘,不留痕迹,案发后应变能力强,使侦查机关不容易突破。
四是社会破坏性、腐败伴生性。
经济犯罪数额越来越大,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地侵占国家社会财物。
如巨额诈骗、侵占挪用国有资产等经济罪案,直接侵害公民个人利益,危害面广。
传销犯罪案件的特点与侦查对策
传销犯罪案件的特点与侦查对策
一、传销犯罪特点
传销犯罪是一种以骗取公民财产为主要目的,以特定手段实施组织及系统性的犯罪的行为,是一种具有集团化、组织性,侵害大量公民财产、有历经发展的犯罪现象。
1、办案成本低,投资收益高,形成金钱链条式的犯罪模式。
传销犯罪行为以众多未缴税收、滥用资金、虚报收入收益、向高层逃避税款等活动为表现,呈现出账户变换、金钱分流、组织分工等形式,形成利益链条式犯罪模式。
3、跨境性强,流动性强,形成犯罪网络。
传销犯罪组织相当大,涉及的面也相当广,从国内到外国,犯罪势力可以轻易跨越国境,流窜于欧美、东南亚等国,形成犯罪网络。
二、侦查对策
1、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
应建立完善的传销犯罪预防和侦查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强对传销犯罪的控制,加大打击力度。
P2P网络贷款犯罪中的问题及对策
P2P网络贷款犯罪中的问题及对策P2P网络贷款犯罪是指以P2P网络贷款平台作为渠道,利用技术手段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活动。
这种犯罪行为给金融秩序、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了严重威胁。
以下将介绍P2P网络贷款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透明度不足。
P2P网络贷款平台的运作方式复杂,缺乏真实可信的信息披露,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和借款人带来困惑和风险。
对策一:加强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监管机制。
要求P2P网络贷款平台实行实名制和准入制,并在平台运营过程中进行监管。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规定平台应及时、真实、准确地公布平台运营情况、风险提示和借款人信息。
问题二:高利率虚假宣传。
一些不法分子在P2P网络贷款平台上进行虚假宣传,吸引投资者和借款人参与,并以高额利率诱使投资者大量放款,形成资金链条,最终达到诈骗目的。
对策二:加大对虚假宣传和高利率行为的打击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审核和监管,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追究其法律责任。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P2P网络贷款的风险认知能力,增强警惕。
问题三:资金安全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风险控制机制,P2P网络贷款平台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资金池乱用、挪用和运作不透明等问题,导致投资者和借款人的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对策三: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和风险控制机制。
监管机构应设立专门部门对P2P网络贷款平台的资金管理进行监督,加强对平台的审计和监控。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平台的运作行为,明确资金使用规则,建立多层次风险准备金制度,确保投资者和借款人的资金安全。
问题四:法律监管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P2P网络贷款平台的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监管难度增加,打击力度不足,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对策四:建立健全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P2P网络贷款行业的研究和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平台的经营行为和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电子设备等现代通信技术手段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犯罪日益增多,其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刑法规制,以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公平。
本文将就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进行浅谈。
网络犯罪的种类和特点网络犯罪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网络盗窃、网络敲诈等。
这些犯罪行为大多以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或进行交易为手段,具有隐蔽性、跨境性、匿名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给司法机关的打击和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且,一些网络犯罪分子常常利用技术手段来规避打击,导致打击难度加大,给处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网络犯罪的危害网络犯罪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网络犯罪直接损害了公民合法权益,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网络犯罪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网络犯罪还破坏了网络空间的健康环境,侵害了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危害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公平,已成为全球各国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刑法规制。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多项打击网络犯罪的相关罪名,包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网络诈骗罪等,对网络犯罪行为予以了严厉惩处。
我国还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对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提出了更加全面和严格的要求,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依据。
除了单纯依靠刑事法律手段惩治网络犯罪,我国还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采取了多种综合手段,包括完善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网络监管、加强国际合作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增强了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公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上,各国也加大了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经济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或组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财产利益,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犯罪呈现出新的形势和特点,对社会和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调研经济犯罪的现状、原因和对策。
二、经济犯罪的现状1.范围扩大:经济犯罪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包括金融业、房地产、税收、企业经营等方面。
2.手段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多样,如网络诈骗、虚假广告、贪污受贿等。
3.危害严重:经济犯罪给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带来了巨大损失,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经济犯罪的原因1.缺乏监管:一些领域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监管漏洞被利用,经济犯罪得以进行。
2.道德败坏:个别人员道德观念淡薄,只顾追求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进行经济犯罪。
3.贫富分化: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一些人为了逃离贫困生活,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财富。
四、应对经济犯罪的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构,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形成有效的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他们对经济犯罪的警惕性,提高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能力。
3.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经济犯罪,共同维护国际社会的经济安全和秩序。
4.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经济犯罪害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共同形成打击经济犯罪的社会氛围。
五、结论经济犯罪现状严峻,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国际合作和加大宣传力度是应对经济犯罪的重要方法。
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型网络犯罪的应对措施
新型网络犯罪的应对措施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活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犯罪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网络犯罪的手段和手法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来有效地应对新型网络犯罪。
一、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作为普通网民,我们需要增强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网络犯罪的种类和手段,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防范网络犯罪的侵害。
此外,学校和企业也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师生和员工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加强对公司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提升安全能力和应对意识。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该密切关注网络犯罪情况,及时制定并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
同时,执法力度也需要加强,对于涉及网络犯罪的人员应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此外,面对跨境网络犯罪活动,应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联合打击,共同维护全球网络安全。
三、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设施建设现如今,匿名网络、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设施,对于网络犯罪的防范和打击至关重要。
同时,互联网企业也需要在技术方面加强研究和投入,保证网站系统的安全性,减少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
四、加强网络监管和维护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加强网络监管和维护工作,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规范和标准,加强网络立法工作,集中精力防范网络犯罪的发生。
此外,加强信息安全的监管,对于企业信息和个人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和保护,避免敏感信息泄露。
总之,网络犯罪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
在应对新型网络犯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设施建设,加强网络监管和维护,制定全方位的应对措施,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
近几年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近几年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近几年来,经济犯罪层出不穷,各种类型的经济犯罪,如贪污、受贿、逃税、挪用公款、洗钱等,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威胁。
本文将分析近几年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一、经济犯罪的特点1. 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经济犯罪的国际化特点也日益明显。
例如,跨国集团利用国际间法律差异进行税收避免和转移定价等,逃避税务监管。
2. 职业化现在,许多经济犯罪分子针对某一领域或特定行业进行专业化犯罪,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例如,上市公司高管挪用公司资产,编造虚假财务报表等。
3. 技术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网络侵犯、数据盗窃等网络犯罪日益增多,并且难以查证。
为了打击网络犯罪,法律部门需要投入更多的科技和人力资源。
二、经济犯罪的成因1. 监管不够一些企业和机构的管理层部门内部没有良好的监管,透露风险的机制不清晰,从而导致资产挪用、行贿受贿等犯罪的发生。
2. 利益驱动现代社会以“金钱至上”为主,许多人因为眼红他人的收益,而采取非法的方式获取利益,包括贪污、贿赂、洗钱等。
3. 道德败坏道德败坏是导致经济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官员在他们担任公职期间贪污行贿,经常能够侥幸逃脱惩罚。
三、经济犯罪的对策1. 完善法律制定为了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完善法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制度框架来保护市场公平、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2. 切实加强证监会的监管证监会是相关金融市场完善的主要监管机构之一。
应依据市场化、透明化、法制化的要求来加强证监会的监管职责,打击各类金融犯罪。
3. 依靠科技手段加强技术手段的研究,发挥科技手段的优势,建立更为健全的电子金融体系和信息化平台,提高稽查比率,遏制网络犯罪。
4.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合理的法律制定机制,设定更合理的监管机制,从而在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正的法规框架内协调各类事务,打破腐败现象发展的环境。
总之,经济犯罪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要抑止这种犯罪现象发生,法律部门应该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惩治力度,同时加强建立完善的形式化机构以及加大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
新型网络犯罪的特点与防御措施研究
新型网络犯罪的特点与防御措施研究第一章:新型网络犯罪的概述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或计算机等网络设备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日趋普遍。
新型网络犯罪指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特殊的网络犯罪行为,如勒索病毒、网络钓鱼、黑客攻击等。
新型网络犯罪的特点之一是难以发现。
由于其犯罪手段和手法多样化,很难被传统的安全防范技术所发现。
其次,新型网络犯罪危害性大、速度快,一旦发生,往往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同时,新型网络犯罪的管辖范围模糊,犯罪分子通常在境外进行作案,难以追查。
第二章:新型网络犯罪的类型及案例分析1、勒索病毒勒索病毒是一种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电脑病毒,主要通过加密受害者的数据文件然后勒索其支付赎金的方式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
最近,世界范围内爆发了多起大规模的勒索病毒攻击事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例如,2017年5月,世界范围内的“WannaCry”勒索软件攻击事件就造成了超过2亿人的数据被锁定和大量机器被感染的情况。
2、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欺诈行为的犯罪行为。
常见的网络诈骗包括:网络赌博、网络传销、网络广告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网络贷款诈骗等。
例如,2017年2月,广东一名男子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自己买了批便宜的苹果电脑”,诈骗超过300万元。
3、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通过互联网等网络媒介对计算机网络和网站进行攻击破解的行为。
黑客攻击的手法多样,包括SQL注入、DDoS攻击、僵尸网络等,所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
例如,2014年,美国零售商尼曼·马库斯遭到黑客攻击,泄露了逾1000万名消费者的信用卡信息。
第三章:防范新型网络犯罪的措施1、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范网络犯罪,首先需要提高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
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注意防范各种网络攻击,更要时刻关注自己的个人信息,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2、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随着网络犯罪的日益增多,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也越来越重要。
浅谈网络诈骗及防范对策
浅谈网络诈骗及防范对策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进步,网上银行、网上炒股、网上购物等网上商务活动日渐兴起,在人们沉醉于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诈骗也以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出现,且日益猖獗。
网络诈骗不仅对广大网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
下面我将从网络诈骗行为及其特征出发,讨论网络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及防范对策。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网络诈骗与一般诈骗的主要区别在于网络诈骗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行为,没有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行为便不是网络诈骗。
一、网络犯罪的特点(一)网络犯罪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或以计算机网络资产为对象,运用网络技术和知识而实施的犯罪。
它不是一个具体罪名,而是某一类犯罪的总称。
与普通犯罪不同,网络犯罪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其作案目标、方法和工具一般都与计算机技术有密切联系,是一种高科技犯罪或称高智能型犯罪。
它具有许多崭新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对社会有极大的危害性。
网络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取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社会作用,取决于社会资产计算机网络化的程度和计算机普及应用的程度,其作用越大,其对社会的潜在危害性也就越大。
随着社会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许多重要的国家机关部门像国防、金融、航运等都将实行网络化管理,随着整个社会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如果这些重要部门遭到侵入和破坏,势必会给社会、国家带来极大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分析人士认为21世纪,电脑入侵在美国国家安全中可能成为仅次于核武器、生化武器的第三大威胁。
2 网络犯罪的目标较集中。
从国际上有关的计算机网络犯罪来看,网络犯罪大多集中在国防、金融、电讯领域。
就我国已经破获的网络犯罪案件来看,作案人主要是为了非法占有财富和蓄意报复,目标主要集中在金融、证券、电信、大型公司等重要经济部门和单位,其中以金融、证券等部门尤甚。
互联网上的新型犯罪及解决方法
互联网上的新型犯罪及解决方法互联网是当今社会的发展重心,无论是人际交流、信息获取还是商业贸易都不可或缺。
但是,随着互联网规模的扩大,犯罪分子也开始针对互联网展开新的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网络侵入等。
本文将介绍互联网上的新型犯罪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进行的欺骗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素质的提高,网络诈骗手法也愈加复杂变化,如虚假销售、仿冒网站等。
这些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匿名性,在网上集结犯罪团伙,以各种花言巧语骗取困难群众、老年人等群体的钱财,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如何解决网络诈骗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网民防骗意识,提高网民素质。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网络监管,加大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
最后,网络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安全保障,完善客户信息管理体系,减少恶意攻击和泄露风险。
二、网络侵入网络侵入是指黑客利用计算机技术非法侵入其他计算机系统的行为。
这些黑客在网络上动用各种手段,不断寻找其他系统的漏洞,然后利用漏洞进行恶意攻击。
网络侵入的危害性较大,可以给国家、企业甚至个人带来严重损失。
如何解决网络侵入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在网络上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机密信息。
其次,网络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措施,及时发现和修补漏洞,防止黑客入侵。
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黑客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网络监管。
三、网络版权侵犯网络版权侵犯是指未经合法授权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
网络上有大量的盗版、翻版、侵权等问题,不仅造成了知识创造者的利益受损,还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生产和创新力度。
如何解决网络版权侵犯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版权法律的实施力度。
其次,网络企业应该加强版权管理,及时发现和打击盗版的行为。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引导网民远离盗版、翻版等行为。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日益增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以防范和打击。
我们需要加强个人防范意识,加强网络监管和打击力度,加强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教育,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经济犯罪的特征及对策
作者:徐强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02期
摘要:网络经济犯罪对正常经济秩序有着重大影响,有可能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网络经济犯罪进行甄别和防范非常重要。
基于此,文章就网络经济犯罪的特征予以深入分析,总结网络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并提出了具体的网络经济犯罪治理对策,以期为打击网络经济犯罪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网络经济犯罪;电子证据;互联网
由于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时间较为短暂,相关方面的立法不足,导致网络经济犯罪的监管和治理还存在较多问题和缺陷,也导致网络经济犯罪造成的社会影响非常恶劣。
此外,网络经济犯罪的证据难以收集、犯罪分子身份隐秘,致使许多企业和个人蒙受巨大损失,危害国家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一,是侵犯知识产权的经济犯罪。
随着我国互联网网民的持续增加,网络利用率也越来越高。
许多网民希望从网络上获取免费资源,包括文化作品、音乐、电影和软件等,而这种行为其实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是窃取他人财产的经济犯罪。
许多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病毒破坏银行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直接盗取他人信息卡信息资料或者身份信息资料,以此来窃取他人财产,带来了极大地社会危害。
第三,是制作、贩卖和传播淫秽物品犯罪。
我国政府一向对贩卖和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每年都罚没、销毁大量淫秽音像等物品。
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网络制作、贩卖和传播淫秽物品的现象仍比较普遍,许多违法犯罪分子以此牟取暴利。
第四,是侵犯商业机密的经济犯罪。
侵犯商业机密的经济犯罪,即个人、组织或者单位,通过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方式窃取商业机密,通过披露非法获取的商业机密获利,给权利人造成生产经营上的损失。
或者个人、组织以及单位通过窃取商业机密以威胁企业,进而牟取经济利益。
第五,是网络非法经营的经济犯罪。
利用网络进行非法经营的方法比较多样,例如国际电信业务、网络赌球、网络传销、网络彩票和网络赌博等。
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完成非法经营。
这种非法经营活动流动性大、操作方法、风险也相对较小,但影响和危害非常大。
第六,是网络金融经济犯罪。
网络金融经济犯罪,就是依托互联网平台非法出售伪造或者编造的货币,或者利用网络泄露公司交易内部信息,以及非法吸收存款、洗钱等。
另外,随着
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或者企业通过网络实施经济诈骗,包括贷款诈骗、信用卡诈骗、保险诈骗等,也给网络用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作案远程化
网络经济犯罪主要具有作案远程化的特点,这也增加了打击网络经济犯罪的难度。
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打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加快了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但犯罪分子也依靠这一特点实施各种犯罪活动,异地犯罪和跨区域犯罪的现象非常普遍。
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犯罪,犯罪分子往往需要与目标见面,或者在特定的地点实施犯罪。
但网络犯罪中,犯罪分子与侵害对象并没有任何的近距离接触。
例如网络非法经营的经济犯罪,一些犯罪分子甚至远在其他国家,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直接骗取对方的钱财。
而一些侵犯商业机密的经济犯罪,黑客们只需要几台计算机,在其他地区就可以轻易的破坏企业信息安全系统,窃取到对方的机密信息。
(二)身份虚拟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网络中的信息是虚拟的,网络中的许多用户的身份更是虚假的。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网络实名制制度的深化和落实,但是这依旧很难约束犯罪分子。
犯罪分子可以通过身份虚拟和造假有效隐藏个人相关信息,包括了其身份证号码、真实姓名、生活住址、企业地址以及IP地址等,这给打击网络经济犯罪造成了很多障碍。
(三)手段信息化
在网络经济犯罪中,网络犯罪分子的手段保持了高度的信息化,这使得网络犯罪的影响面很大,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网络经济犯罪的侦破成本。
目前,网络经济犯罪分子的信息技术水平都非常高,并且反侦察能力非常强。
许多犯罪分子通过QQ交流群、论坛或者交易平台开展非法交易和信息宣传,这些网站上的信息五花八门,来源也非常混乱,能够很好的隐藏犯罪的个人信息。
有的犯罪分子和团伙是通过建设交易平台的方式开展非法经营,这些交易平台的宣传渠道非常隐秘,短时间内无法被发现和处理,导致很多用户蒙受损失。
也有的犯罪分子通过设立虚假金融机构和交易平台的方式,利用“网上钓鱼”的手段去窃取用户信息,更是让网络用户防不胜防。
(四)资金电子化
资金的电子化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就,这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时间,减少了大量交易环节。
但是,资金的电子化,也给网络经济犯罪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网络经济犯罪中的资金交易都是通过电子支付实现的,犯罪分子通过诈骗、非法交易获得资金后,往往都是通过网银、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平台进行资金转移,之后再通过ATM机、POS机刷卡以及异地购买贵金属的方式套现,这也加剧了网络经济犯罪的治理难度。
(一)规范网络犯罪电子证据标准
从当前来看,网络经济犯罪电子数据多样,既包括现金交易记录、资金转移数据以及计算机系统检测结果,又包括病毒代码、犯罪程序代码等。
虽然,这些电子证据对于案件侦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标准的不统一,证据收集比较混乱,很多重要信息容易疏漏和丢失。
对此,必须要规范网络经济犯罪电子证据的相关标准,做好对电子证据的归类和规范。
针对犯罪案件,必须要全面收集电子证据,并依照标准对数据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估,探寻和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网络经济犯罪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完善网络经济犯罪立法
网络经济犯罪是一个新的犯罪类型,目前国内有关立法存在明显的欠缺和不足。
网络经济犯罪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其范围和标准都比较模糊。
这就导致许多网络犯罪分子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公民的经济损失也得不到有效补偿。
对此,必须要完善网络经济犯罪立法工作,从《刑法》等角度进一步丰富网络经济犯罪的界定标准,同时对网络经济犯罪的类型进行描述。
其次,必须要完善对网络经济犯罪专门法律法规的制定。
欧美等发达国家互联网经济发展较早,因此相关立法也较为全面。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可充分借鉴欧美立法,及时填补网络经济犯罪的法律空白。
(三)加强法制教育,提升法律意识
政府机关除了强化立法之外,还应加强法制教育、提升全民法律意识。
截至2016年,我国互联网网民总数达到了7.31亿,巨大的网民数量,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发展和普及工作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
但是,我国网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工信部门、公安部门等部门应针对网络经济犯罪开展深入的法制教育工作,提升全民法律意识。
除了采用传统的发放单页、宣传栏告示等方法之外,还应该加强与电视、广播等媒体合作,设立网络经济犯罪知识讲座。
此外,监管部门还应该开通微信、微博和等媒体平台的公众号,及时解答网民有关网络经济犯罪的问题,同时及时接收网民的监督和举报,加强对网络经济环境的治理。
(四)加强安全技术监控
网络经济犯罪性质严重,会给企业和个人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网络经济犯罪,加强安全监控势在必行。
一方面,要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加强对网络经济信息数据的汇总和梳理,借助大数据发现网络经济交易风险,并作出及时、快速反应,挽回企业和个人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应加强与银行、支付平台之间的合作,加强对可疑账户的监督预警,确保对犯罪线索的及时收集和汇总,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可靠的证据保障。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经济犯罪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不断优化立法,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提升法律法规的功能。
同时,为切实加强对网络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和治理力度;另一方面要提升全民法律意识和网络风险意识,及时揭发和举报网络经济犯罪行为,维护良好的网络经济发展新秩序。
[1]陈增明,陈锦然,刘欣然.信息化背景下财产诈骗犯罪的实证分析——基于法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双重视角[J].东南学术,2015(01).
[2]王呈琛.信息化时代网络金融职务型经济犯罪侦查取证研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02).
[3]殷虹.涉众型网络经济犯罪法律规制问题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25).
(作者单位:甘肃省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