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相声表演艺术人才——李方之

合集下载

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由中国文联与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曲艺艺术奖项,也是曲艺艺术界的中国国家级最高奖项。

该奖项于2000年起举办,每两年评选一次,至今已举办七届。

自2 006年第四届起,牡丹奖长期落户江苏省。

其中终身成就奖的评选标准为1、70岁以上2、本门类的绝对代表性人物3、在国际国内产生广泛影响4、仍旧健在2010年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92岁高龄的上海滑稽演员杨华生、87岁的天津梅花大鼓演员花五宝、81岁的天津相声演员苏文茂、79岁的广东粤曲演员黄少梅、78岁的中国广播艺术团相声演员唐杰忠、77岁的曲艺理论编辑耿瑛、73岁的扬州评话传人王丽堂获得本届牡丹奖终生成就奖。

2008年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马力(女)、1935年生。

从事曲种二人转王兆一(满族)1925年生。

著名二人转理论家,王毓宝(女) 1926年生,一级演员。

从事曲种天津时调、朱光斗、1932年生,一级编剧。

从事曲种快板李文华、1927年生,相声演员刘宗琴(女)1928年生,河南坠子演员杨乃珍(女)1937年生,弹词女演员郭文秋(女)1935年生,河南坠子演员徐勍、1936年生,四川评书艺术家黄枫 1932年生,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2006年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土登,1934年生藏语相声,西藏曲协,马季,1934年生相声,中广关学曾,1922年生北京琴书,北京曲协罗扬,1929年生理论,中国曲协从事理论研究、编辑和组织领导工作邹忠新,1923年生四川金钱板,四川曲协周良,1926年生理论,江苏曲协从事曲种苏州评弹周柏春,1922年生独脚戏,上海曲协赵铮,1925年生河南坠子,河南曲协袁阔成,1929年生评书,中国曲协常宝华,1930年生相声,解放军2012年9月15日晚,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在南京拉下帷幕。

76岁的中国广播说唱团单弦演员马增蕙,71岁的辽宁评书演员田连元,87岁的评弹理论家吴宗锡,78岁的评书传承人单田芳,82岁的苏州评话演员金声伯,83岁的“常氏相声”传人常宝霆获得本届牡丹奖终生成就奖。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考核试题及答案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考核试题及答案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考核一、单选题1那一派的相声把雅端到舞台上[单选题]*A、清B、侯√U浑D、马2关于对传统相声的继承,以下哪一点不是继承的原则和标准?[单选题]*A、继承其文化B、继承其艺术C、越古老的段子越应当继承VD、继承其文学3一段相声表演是否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单选题]*A、包袱是否连接巧妙B、观众是否能够发出笑声VC、表演者是否有充足的准备D、台上两个人的配合是否默契4下列关于"灯谜”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亦称"灯虎"B、是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C、秦汉时期成为一种书面创作D、每逢中秋佳节,结合赏花灯成为一个猜谜游戏√5下列关于"八角鼓"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是清末八旗子弟创造出的东西B、除了唱之外,也有些说口C、实际上,太平歌词唱的东西就是八角鼓中的曲牌D、八角鼓曲风高雅,不适合在市民阶层中流行V6下列关于习俗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是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B、习俗就等同于风俗VC、习俗可大可小D、习俗既可以善遍也可以特殊细小7对于侯宝林大师而言,每段相声中的人物都必须有一个人物小传,这些小传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单选题]*A、人物的年龄B、人物的特点C、人物的理论的来源D、人物的家庭住址√8相声作为一门曲艺艺术,其完整定型是在哪个时代?[单选题]*A、不好说B、朱绍文先生的时代√C、寿字辈时代D、八德时代9传统相声中的四大"腿子活”不包括以下哪个作品?[单选题]*A、《汾河湾》B、《黄鹤楼》C、《八扇屏》√D、《突公训女》10一般的人学唱的时候要唱几句才能要下好来[单选题]*A、二B、六C、四VD x八11下列关于"垫话”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是开场白,是铺垫在"正话"前面的话B、单口相声的垫话往往是定场诗C、在相声表演中完全是多余的,不必加VD、其目的是在人正话的时候,有起承转合,不那么生硬12北方俗语"你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吗”的意思是?[单选题]*A、你知道自己的饭量是多大吗B、你知道你们家要做多少米饭吗C、你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吗√D、询问对方饭量,是一个日常问候语A、所演曲目用语高雅B、表演者清高自傲,作艺方式是自娱C、维承人物之一是陈涌泉先生D、表演者以此为生√14传统相声贯口《,煽屏》属于哪个种类的贯口?[单选题]*语词的堆积V故事性的C、抒情性的D、将同样的事物串连在一起的15在朱绍文之后,相声进入到一个繁荣发展的年代,出现了"相声八德",以下哪位人物不属于"八德"之一?[单选题]*A、郭德纲√B、裕德隆C、焦德海D、刘德智16下列关于“小品文"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是一种散文流派,内容题材不限B、《史记》中的文章也可算是小品文VC、是一种寓有抒愤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D、古代许多语言优美、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序、记传和书信都可算作小品文17下列关于汉语中“双重否定”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分为两类句式B、双重否定具有疑问句的功能√C、一般的双重否定句式,连用两个否定性词语造成D、特殊的双重否定句式,是由一个否定性词语和一个反语语气连用造成的18以下哪位相声大师的艺名是"万人迷”[单选题]*A、裕德隆B、刘德智C、焦德海D、李德汤√19下列关于“文眼"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说起来比较文雅,含有知识性B、以文学作品为基本内容的段子C、以叙述为主,有人物行动、戏剧情节D、多以学唱为主√20下列关于“软幽默”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是一种温和、含蓄、慰著的深层次幽默B、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武器和心理良药C、需要在悟性中体味言外之音、弦外之意D、它唤起的是感性的愉悦√21小品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以下哪个时期是小品开始成熟并快速发展、红火程度甚至一度超越了相声的时期?[单选题]*A、1983-1986B、1964-1966C、1986-1996√D、1980-198622以下哪种说法不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单选题]*A、结绳B、八卦C、杜康造字VDs书契23以下哪点不属于相声的表演形式?[单选题]*A、单口相声B、对口相声C、相声剧√D、群口相声24一个笑话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笑话需要多个因素的配合,以下哪个因素不在其中之列?[单选题]*A、俐齿B、工模仿C、记忆力好√D、善变25下列关于《对春联》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是清代旗藉子弟撰写的文字游戏之作B、同诗词歌赋的韵律是一样的VC、讲究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弄清平瓜D、是传统相声的经典段子26丁广泉老师和候宝林大师一起做的事情不包括[单选题]*A、学艺B、抄写手抄本C、唱京剧VD、做木工27下列关于俏皮话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是中国人民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B、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C、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解释、说明VD、一般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28一个人如果想做到"伶牙俐齿",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单选题]*A、语汇丰富B、行动机敏Vc、反应敏D、通情达意29以下哪个声调不是普通话当中的声调?[单选题]*A、阴平B、阳平C、JtWD、入声√30马三立是一位世俗的相声大师,他的"俗"当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涵义?[单选题]* A、大众化的通行的习惯B、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等C、深厚的民俗传统D、趣味不高、令人厌恶的戏谑√二、判断题1包献在曲艺中指的是经过周密的组织和安排,铺垫,使语言和事件产生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效果"单选题]*A.√√B.×2相声艺术是滑稽语言艺术,而不是幽默语言艺术。

中国相声发展史

中国相声发展史

中国相声发展史
中国相声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艺术,特别是戏曲中的小品、段子等节目形式。

相声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一些戏曲演员在表演中添加了一些口语对话,逐渐形成了类似相声的表演形式。

而真正意义上的相声,则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当时,一些沪剧演员开始在剧场以独唱方式表演相声,成为相声的鼻祖。

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电影厂的相声电影《无字碑》和北京的相声小品《独板秧歌》等,为相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相声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马三立和侯宝林等相声大师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相声的发展。

马三立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之子,新中国成立后是当时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的“相声泰斗”。

他在相声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对相声优秀传统的全面继承。

侯宝林是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

新中国成立后,他带头净化了相声,使相声进入剧场,还使相声走进了中南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声也经历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相声不仅要继续发挥讽刺、歌颂、娱乐三大功能,还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观众需求和市场环境。

同时,中国相声也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的表演元素和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相声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相声演员和作品,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声史上的创新与演变

相声史上的创新与演变

相声史上的创新与演变相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北京。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代表之一,相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相声也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断的创新与演变。

一、相声的起源与发展相声起源于明朝,诞生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说笑戏曲中。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清朝时期,相声已经成为一种有规律的艺术形式。

当时的相声以讲传统故事为主,要求言辞质朴,不做过多的炫技。

到了民国时期,相声的形式逐渐扩大,并与其他文艺形式结合,比如与杂耍、歌舞等相结合。

相声的主要表演方式变为连珠琐语和引经据典两种,呈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

二、相声的创新与演变1. 告别单调的台词表演相声原本是一种将笑声作为主要目的的表演艺术,而演员们靠的是死板的台词表演,缺乏主动互动和自然的联想和脱口秀技巧。

而如今的相声演员,除了说相声的能力,还靠自己的才智、能力、语言、八卦、肢体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无数俏皮有趣的语录默契搭档构成了营造一个生动有爱的展示。

2. 多元化的形态表现随着年轻观众群体的加入,相声演员开始尝试多元化的形态表现方式,同时也以观众为中心,让他们参与演出。

颠覆传统相声方式的形式逐渐进入演出,比如手机相声、翻唱相声等,引发年轻观众更多的兴趣。

三、相声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家文化政策对于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加大,相声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社会认同和传播。

相声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唱相声的人数的逐年增多使得相声传承的发展空间更为广泛。

相声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性,同时还表现出了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相信经过新一轮的发展,相声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将会有着更加广泛和光明的前景。

中国近代相声历史资料

中国近代相声历史资料

「百年历史,三位大师」相声界公认的祖师爷是朱少文(又作朱绍文,艺名“穷不怕”),而对相声发展贡献最大的则是张寿臣。

中国相声自从有了张寿臣先生,格调升高了,地位提高了,用句时髦的话说,开始和文化接轨了。

但说到历史,就不得不提三个人———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

马三立是平民艺术家,他的相声带有强烈的市民性,嘲弄神圣,启发明志。

因为生活在天津市井俚俗的环境中,所以他的表演从不装腔作势,没有过于依附政治。

主要作品充满了小人物的矫捷、幽默和遇到尴尬的自我解脱、自我嘲弄。

马三立知名的相声,比如传统相声《开粥场》———幻想自己很富有,要开粥场,周济穷人。

通过理想幻觉的破灭,引起人们的哄笑。

再比如嘲弄神圣的作品《吃元宵》———孔子在周游列国遇到尴尬的时候也做出了常人不齿的事情———元宵一文一个,孔子改为一文十个。

通过调侃孔子造成反差,取得会心的一笑。

这都是经典作品,艺术家通过相声反映了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

相对于马三立,侯宝林的相声更讲求文化品位,唤醒人们认识社会,以人为本。

是他把相声从市井艺术的格调中拔高,去伪取精,让相声登上大雅之堂。

他的作品带有中华民族的机智和文化。

比如侯宝林的代表作《关公战秦琼》。

这个作品在非常的环境下违背常规的合理性,由大军阀操纵,让不是一个年代(汉、唐)的两个人打仗,荒唐对荒唐,于是演出了一场闹剧。

“我在唐朝你在汉,咱俩打仗为哪般———让你打来你就打,你若不打他不管饭”。

原来,在一定的时候,为了吃饭,原则是可以改变的,这才是经典的相声,既有娱乐作用,又有笑后引人思索的作用。

单口相声大师刘宝瑞与前两位大师又有不同,他被称为中国短篇小说的劲敌。

他的作品以描述人情世态和社会不合理现象居多,除了劝解人们遵守传统道德,也有反讽的意味。

比如《贾行家》———贾行家急于开药铺,找的合作伙伴是满不懂,由于不了解内部结构,没有科学态度而简单对待生意,结果把老婆孩子都作为商品卖了———贾行家一当家,倾家荡产。

相声谱系(最新整理)

相声谱系(最新整理)

中国相声演员演员系谱马三立:京津相声演员谱系相声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声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起于哪个朝代?有人考证,春秋战国时代的宫廷小丑俳优,是相声界的老祖宗;也有人说,汉朝善于讲笑话的东方朔,是相声艺人的祖师爷;还有人说,相声是清代咸丰年间落魄文人朱少文创始的。

对于相声界的老祖宗究竟是谁,我没有考证过。

我觉得第一种说法,把相声史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太遥远了。

俳优确有逗笑的地方,但还不能说那就是早期的相声。

第二种说法,可能是由于相声艺人供奉东方朔偶像而得出来的结论。

说相声的如同唱戏的供唐明皇的塑像那样,也供一尊泥塑木雕的偶像。

他的相貌跟唐明皇有明显的区别:唐明皇没有胡须,而他却有五绺胡须。

这个偶像就是东方朔。

东方朔滑稽得很,和汉武帝在一起都敢开玩笑。

类似东方朔一类的人物,历朝历代都有一些,如三国时的杨修。

尽管他们都有逗人乐的本领,但是他们既没有以此为业,又没有传授后人,所以作为相声史,还不能从他们这些人物写起。

当然,相声专业正式形成以后,艺人们在创作时吸收了这些人物逗乐的手法和风格,则是应该肯定的。

第三种说法比较接近史实。

朱少文,一作朱绍文,绰号“穷不怕”,是相声界公认的“开山祖”。

相声就是他首创的吗?还不是。

我听前辈们讲,在朱少文之前,就有说相声的张三禄。

朱不算是张三禄的徒弟,但称张为老师。

张三禄是当初北京“管儿张”家的先辈。

张三禄既变戏法,又使口技,穿插着也使“贯口”、说笑话。

张三禄比朱少文年龄大四十来岁,朱二、三十岁时,张六、七十岁。

张三禄是北京东城和西城艺人的头目。

他人熟地灵,打个地呀,照顾一下艺人呀,认识他的人很多。

朱少文主要唱太平歌词,然后再说段笑话,逗个哏,有些是从张三禄那里学来的。

从朱少文这一代开始,行业上有说相声这一行道了,有师徒关系和行会观念了,从而也就有了相声宗谱。

从这时算起,相声的历史,至今也就是一百五、六十年,最多二百年。

相声这行业虽然从张三禄开始的,但相声界的习惯,还是把朱少文作为第一代。

相声知识杂烩

相声知识杂烩

但相声作为一个独立的表演形式,大约形成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

已知最早的相声艺人是张三禄和朱绍文。

与朱绍文同时代的相声艺人,著名的有阿彦涛和沈春和,他们二位与朱绍文一起,形成了相声艺人早期师承的三大门派。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相声艺人的师承辈份已达八代。

清末民初以来,相声艺术不仅在表演技巧上日益完善和丰富,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不同的代表性艺人。

比如清末以裕德隆、焦德海、周德山、卢德俊等‚德‛字辈艺人组成的艺人群体,人称‚相声八德‛,民国初期,艺名‚万人迷‛的李德,民国年间的张寿臣,以及后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声誉日隆的侯宝林和马三立,包括侯宝林的学生马季,马季的学生姜昆等,均以各自的艺术表现而负有盛名。

并且在文革时期,成为宣扬意识形态的一种有效的宣传工具。

那个时期的很多的新段子都非常有局限性。

内容很空泛,不过刘宝瑞算是一个异数,在那种压抑的创作环境下面,还是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作品。

关于这位大师,在后面再讲。

现在一般的说法是从马季开始,传统相声不再风光,相声变得更得短小,精炼,包袱不断。

这也跟时代的发展有关系。

这个问题很复杂,一会儿再讲。

从这个角度来讲,马季算是承前启后的人物,虽然对他的表演方式诟病很多,不过也不能否认他作为一代大师的地位。

马季以后姜昆,冯巩,牛群,侯耀文等都成为发扬新相声的主力军。

新相声开始上电视,上晚会,一度风头无俩。

盛极必衰,特别是一种艺术形式没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沉淀过程支持的时候,就像天上飞的风筝,终究会有断线的一天。

新相声的没落,正好符合所有艺术形式发展的规律。

相声的表演形式有三种,早期主要为一个人说演的‚单口相声‛,所演类似于讲小笑话或幽默故事。

后来出现了两个人合作表演的‚对口相声。

‛其中一个人为甲方,称作‚逗哏‛的,另一人为乙方,称作‚捧哏‛的。

‚对口相声‛的表演是在对话中制造笑料,给人启迪。

因着所演节目的题材内容的不同,把甲主说,乙附和的节目,称为‚一头沉‛;把甲乙双方争论的节目称作‚子母哏‛;把有大段诵说或韵诵表演的节目称作‚贯口活‛;而把仿学唱戏唱歌的内容为主的节目称作‚柳活。

举证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之史实错误

举证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之史实错误

举证《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之“史实”错误【内容提要】陈荒煤同志曾在《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重版序言中不无保留地写到:“本书对某些历史事实和影片的评价或许还不够精确。

”其实,何止是“或许还不够精确”,单就该书所谓的“史实”而言,便可以说简直就是错误百出。

何以见得呢?稍稍举证便可。

兹本文仅先以该书第一编所涉的有关中国电影方面的“史实”错误做一番抽样举证说明,以一窥全豹。

【关键词】电影/史学史/考证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一书自1963年2月首次出版发行以来,至今即将五十年矣。

五十年来,该书几度重版再印,其影响不可不谓深远,甚至被很多人奉为“权威”。

然而,正是此“权威”地位之影响,也使该书中许多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观点或说法深入人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以致有人直接把错误观点或说法当做历史事实,并以讹传讹。

何以至此?盖国人多“慕名”,而该书却名不副实。

该书原本只是在“不仅艺术资料缺乏,即使有关企业的资料,也是极不完整的”、“缺乏可靠的依据”“条件下所作的第一次的、极为初步的关于中国电影历史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①却冠名为——《中国电影发展史》,真是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从能够被称为史著的基本条件或要求来说,该《中国电影发展史》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在“史实”方面,对史料考证不足、选取对象明显有遗漏、不符合历史事实之处过多等;在“史评”方面,客观公正不足、一些论点太过武断等;在“史著”方面,抄袭他人说法而未做注、政治意味过于浓厚、火候未到仓促成书等。

对于该《中国电影发展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五十年来,质疑之声不绝,要求重写之声日高。

就连陈荒煤同志在《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重版序言中也不无保留地写到:“本书对某些历史事实和影片的评价或许还不够精确。

”②其实,何止是“或许还不够精确”,单就该书所谓的“史实”而言,便可以说简直就是错误百出。

何以见得呢?稍稍举证便可。

兹本文仅先以该书第一编所涉的有关中国电影方面的“史实”错误做一番抽样举证说明,以一窥全豹。

有文化的相声才有希望

有文化的相声才有希望

有文化的相声才有希望作者:周思明来源:《曲艺》2016年第10期相声是中国传统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相声人自豪无比的是曾经的辉煌。

然而,世间万物都会否极泰来、盛极而衰,相声也莫能外。

进入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主义时代,文化发展趋于多向度、文艺种类呈现多样化、受众欣赏渠道多元化,使得相声生态发展景况现状变得不如人意,关心相声的业内外人士均为之扼腕。

究考其因,除外在因素以外,从内部考察,传统技艺流失,原创严重不足,创新精神短缺,从业者知识老化,后继人才出现断层,更是关键所在。

诚然,承认相声生存诸多不利因素,意绝非在对之全盘否定,更不是给相声宣判死刑。

面对现实,找出病灶,对症下药,才是促其新生,甚者再度繁荣起来的根本所在。

回顾“猴年春晚”舞台,博士相声演员李寅飞与李丁联袂出演相声《我知道》,成功让全国观众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肯定了新生血液的努力。

最近,更有一段名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在相声表演与创作中的指导及应用》的相声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

该作品作者董建春、李丁脑洞大开,利用四维空间结构设置玩了一把穿越,让观众在爆笑之余惊叹:“原来相声还可以这样说!”相声艺术家刘伟欣喜之余评价:从艺四十多年,这段相声是他听过的最有新意又极具喜感的好相声。

喜剧演员巩汉林也表示,通过这段相声,看到了当代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以及这门艺术的时代魅力。

上述的这些80后90后相声演员,都来自成立于2012年,名为“大逗相声”的新晋相声团体。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新一代相声逐渐崛起。

“第七届全国电视相声大赛”,见证了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相声演员的成长和变化。

比赛现场,老一辈相声艺术家在台下点评打分,新生代们则在台上说着属于他们的新相声;新老两辈人对相声认识和理解的合与不同,也在一个个节目和一段段点评中呈现出来。

新世纪以来,相声界出现了一道令人惊喜的“海上奇观”:许多有知识、高学历的演艺人才加盟相声演艺队伍。

历届相声大赛

历届相声大赛

第一届CCTV全国相声大赛(2002年)获奖名单一等奖:《如此办学》(杨义、杨进明)二等奖:《传统与现代》(刘彤、王殿云)《治感冒》(奇志、大兵)最佳逗哏奖:刘彤最佳捧哏奖:大兵第二届CCTV全国相声大赛(2003年)获奖名单一等奖:《谁说了算》(陈寒柏、王敏)二等奖:《信不信由你》(贾伦、李金祥)《雇来的爹》(马云路、刘际)《卖枕头》(高玉庆、赵伟洲、牛成志)《当红小生》(杨蔓、逗笑)最佳逗哏奖:陈寒柏最佳捧哏奖:赵伟洲最佳作品奖:《肉烂在锅里》作者:甄奇、韩照第三届CCTV全国相声大赛(2006年)获奖名单专业组:一等奖:《团结一心拿大奖》(常佩业、贾承博)二等奖:《颠三倒四》(康松广、王辅庭)《我惯着他》(周炜、范雷)《望夫成龙》(贾俞玲、王彤)《OK品味》(宋德全、王玉)最佳捧哏奖:贾承博最佳作品奖:《团结一心拿大奖》作者:马季、常佩业、贾承博第四届CCTV相声大赛(2008年)获奖名单职业组:一等奖:《酒桌会议》(李志强、崔艺东)二等奖:《我是为你好》(高玉庆、牛成志)《咸疙瘩》(周炜、孙晨)《开心之旅》(付强、常亮)最佳逗哏奖:付强最佳捧哏奖:王彤最佳作品奖:《开心之旅》作者:方清平第五届CCTV相声大赛(2010年)获奖名单职业组一等奖:《一对一》(刘颖、张浩楠)二等奖:《冰雪大巴》(逗笑、逗乐)《幸福童年》(方清平)三等奖:《芝麻开门》(贾玲、白凯南)《今天是个好日子》(刘骥、程远兵)《磨刀石》(白玉、许广)最佳逗哏奖:逗笑最佳作品奖:《一对一》作者:康珣第六届相声大赛(2012年)获奖名单职业组:金奖:高晓攀尤宪超《救,不救?》银奖:曹云金刘云天《我要恋爱》,李菁张硕郭天翼张天雷《谁说我有病》铜奖:甄齐李然《其实我想走》,弓瑞李彦生《我爱山西》,逗笑逗乐《驯猴》观众票选大奖: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演员:曹云金刘云天。

忆1986年”八一“相声名家演出

忆1986年”八一“相声名家演出

忆1986年“八一”相声名家演出吕铭康(刊于:《青岛早报》2012、12、29—22版)相声,一直就是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幽默曲艺曲种,而青岛早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与相声有着较深的渊源。

特别是80年代,吸引了许多相声名家纷纷来青。

1982年8月,姜昆、李文华、侯耀文、石富宽以及刚出茅庐的冯巩、刘伟等就来永安大戏院演出相声; 1984年6月26日至7月10日,相声大师侯宝林亲自策划并组织了全国相声评比会,在青岛海员俱乐部的友谊宾馆举行。

这些活动,我都做过现场采访。

1986年,庆祝“八一”相声录音会在青岛举行,这是荟萃了14对相声名家的盛大演出,现虽已时过境迁,幸亏我当时的采访记录尚在……这次在青岛举行的“八一”相声会的主办单位是:北京、天津、广东、安徽、山东、黑龙江、哈尔滨、大连、青岛等广播电台,协办单位是青岛电冰箱总厂。

7月29日下午在青岛人民会堂举行开幕式和首场演出,29日晚上和31日下午、晚上以及31日下午、晚上都在永安大戏院公演,30日晚在馆陶路军人俱乐部,31日晚在纺机俱乐部。

短短的3天马不停蹄地演出了8场,确实把这些相声名家累得疲惫不堪。

这14对相声演员是:马季和赵炎、马志明和谢天顺、侯耀文和石富宽、高英培和范振钰、刘文亨和王文玉、王谦祥和李增瑞、李金斗和陈涌泉、笑林和李国盛、牛群和李立山、师胜杰和冯永志、彭子义和张金华、宗承滨和徐宝库、朱文仙和吴新安,还有青岛曲艺团的潘贵才和耿殿生。

可谓相声人才济济一堂。

演出主持人是青岛歌舞团的于民钢和青岛电视台的何素华。

我当时首先采访的是甫下飞机的马季,风尘仆仆的他来到人民会堂后台,先是非常热情地与侯耀文亲切握手,并立即送上一盒香烟。

他对我说:1974年来过青岛,近来因糖尿病,体重由162斤降至144斤,这次为了拥军带病参加演出,表达一下他的一份心意。

由于与侯耀文早在他前两次来青,我们就已经很熟,我这两年到北京还几次登门拜访过其父侯宝林。

侯耀文告诉我:他因嗓子不爽,已有近5个月没登台了。

单口相声取药节目串词

单口相声取药节目串词

单口相声取药节目串词摘要:1.单口相声的概述2.单口相声取药节目串词的内容3.单口相声取药节目串词的特点4.单口相声在现代社会的影响正文:一、单口相声的概述单口相声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曲艺表演艺术形式,它由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表演,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使观众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娱乐的目的。

单口相声起源于明朝,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成为了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单口相声取药节目串词的内容单口相声取药节目串词主要是围绕着中药铺的日常生活展开,通过讲述药铺里的趣事,以及各种中药的奇特功效,使观众在欢笑中领略到中国传统中医药的魅力。

比如,在节目中,演员会以幽默的方式介绍药铺里的各种中药,如人参、鹿茸、麝香等,让观众了解到这些中药的珍贵价值和神奇功效。

同时,节目中还会穿插一些药铺里的趣事,如顾客误将人参当萝卜,以及药铺伙计误把毒药当补药等,引发观众的阵阵笑声。

三、单口相声取药节目串词的特点单口相声取药节目串词具有以下特点:1.语言幽默诙谐,富有生活气息。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运用大量俚语、方言和口头禅,使语言更具生活气息,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2.内容紧扣中医药主题,富有知识性。

节目串词围绕中药铺的日常生活展开,通过讲述中药的奇特功效,使观众在欢笑中领略到中国传统中医药的魅力。

3.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

节目串词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使观众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娱乐的目的。

四、单口相声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单口相声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娱乐方式,而且还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

同时,单口相声还对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通过讽刺、揭露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促使社会更加公正、和谐。

民间相声真实故事

民间相声真实故事

民间相声真实故事
相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相声以幽默搞笑的方式表达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和欣赏。

相声的创作和表演既有专业相声演员,也有来自民间的艺术家。

他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观察为素材,创作出真实而生动的相声作品。

其中,有一些相声作品的创作背后隐藏着真实的故事。

比如《卖鞋》这个相声,它的原型就是一位老北京的鞋匠的故事。

这位老人在商场里摆地摊卖鞋,年过七十仍然辛勤工作,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也成为了相声创作的灵感来源。

另外,还有一位名叫王胡子的相声艺术家,他在表演相声时总是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现实融入其中。

他曾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送孩子上学》这个相声,叙述了他为了让孩子能够上学而克服困难的故事,深受观众欢迎。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间相声创作的故事,他们的创作不仅反映了民间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神。

- 1 -。

2024年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题库综合试卷B卷附答案

2024年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题库综合试卷B卷附答案

2024年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题库综合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200题)1、前苏联著名戏剧家康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年与涅米洛维奇·丹钦科共同创办和领导莫斯科艺术剧院。

()A.1896年B.1898年C.1909年D.1899年【答案】 B2、应当确保演出场所的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安全规范,定期检查消防安全设施状况,并及时维护、更新。

A.演出经纪机构B.演出团体C.演出场所经营单位D.演出舞美机构【答案】 C3、确定演出作品将要面对的(),是演出市场营销的落脚点。

A.导演B.粉丝C.群众D.目标观众【答案】 D4、以下作家对应的作品正确的是()A.莫里哀《伪君子》、《阴谋与爱情》、《悭吝鬼》、《太太学堂》B.雨果《悲惨世界》、《玩偶之家》、《九三年》C.易卜生《人民公敌》、《玩偶之家》、《樱桃园》D.威廉莎士比亚《温莎的风浪娘儿们》、《奥赛罗》、《李尔王》【答案】 D5、拉丁舞舞蹈节奏为2/4拍的是()。

A.斗牛B.恰恰C.牛仔D.伦巴【答案】 A6、舞台工程的三大专业技术组成,不包括()。

A.视频B.舞美C.灯光D.音响【答案】 A7、演出市场的营销的基本概念包括项目策划,艺术生产,宣传推广,票务销售等,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并最终实现满足消费获得利润的经营目标,这一切的前提与核心是()A.演出经营策略B.观众需求C.演出表演者D.文化主管部门【答案】 B8、《夜行记》是以下哪个相声艺术大师的作品。

()A.刘宝瑞B.侯宝林C.马三立D.马季【答案】 B9、以下对江南丝竹描述不正确的是()A.丝竹乐是指由丝弦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B.主要曲目有《行街》、《四合如意》、《三六》、《平湖秋色》等C.其中二胡和笛子是主奏乐器,音乐以细腻、优雅为特色D.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答案】 B10、可以在演出过程中中止或停止演出的情况有()。

A.个别演员因故无法到场B.上座率不高C.遭遇不可抗力D.场外大量观众聚集【答案】 C11、以下属于现代舞代表作品的是()。

用相声演义中国文化

用相声演义中国文化

9【单选题】根据专家的统计,常用汉字大概有多少个?400010【单选题】下列汉字笔顺规范不属于“先外后里”的是(凶)。

11【单选题】相声《俏皮话》主要表现的是俏皮话中的什么内容?歇后语12【单选题】相声《友谊长存》中采用27【单选题】下列关于“八角鼓”的说法错误的是(八角鼓曲风高雅,不适合在市民阶5【多选题】中国古代文献上记录的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结绳、八卦、书契)。

13【多选题】相声中的“包袱”的类型有(直接的、夸张的、揭露的、间接的)。

14【多选题】18【多选题】下列关于“莲花落”说法正确的是(是当时盲人乞丐行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其内容多为劝世文,以惩恶扬善、吉祥纳福为主、始于宋朝,形成于明朝,盛6【判断题】在说“贯口”时要做到快而不断、慢而不乱。

×7【判断题】《对春联》是中国文学上的一个与诗相同的文体。

×8【判断题】不是反对女子说相声,而是没有适合女子表演的相声。

√9【判断题】汉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独特之处在于汉字是一种一直延续而没有断的文字。

√10【判断题】歇后语的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底。

×11【判断题】歇后语能达到讽刺和幽默的功效。

√12【判断题】相声是以逗为主。

×13【判断题】李白在《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中采用了“顶针续麻”的修辞方式。

√14【判断题】相声《七夕趣谈》的表演形式是群口相声。

√15【判断题】1983年的春晚小品《吃鸡》被视为喜剧小品的萌芽期。

√16【判断题】相声《卖估衣》是以唱为主的段子。

×17【判断题】“吆喝”又被称为“告君知”。

√18【判断题】“聋子打岔”、“大烟鬼”都是属于相声中“歪学”的成分。

√19【判断题】《亚非拉美菊坛》完全是一个相声表演形式的节目。

√20【判断题】参军戏的两个角色中,被戏弄者名仓鹘,戏弄者叫参军。

×21【判断题】“反串”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演出方式。

√22【判断题】相声中“学”的三种来源渠道都是以形体模拟为主。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大全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大全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大全李伯祥杜国芝相声大全*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财迷回家》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球星化妆》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写对联》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电视剧灯谜》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笑与走》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谦逊论》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怯算命》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白事会》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如此孝顺》(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变戏法》(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哭的研究》(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规矩论》(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百科全书》(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缴地租》(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出生前后》(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报菜名》(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看红岩》(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说道京剧》(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怯讲究爱情小说》(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希瓦廖沙》(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两面人》(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聊天》北京版(音频)
李伯祥杜国芝相声《聊天》天津版(音频)。

单口相声词 (3)

单口相声词 (3)

单口相声词引言相声作为中国传统的喜剧艺术形式之一,是以讲究语言表达和幽默调侃为特点的。

而单口相声则是相声中一种独特的形式,相对于传统的双人相声,单口相声更加注重演员的口才和表现力。

本文将从单口相声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单口相声的定义单口相声是相声的一种表演形式,即一位演员独自表演相声。

这种形式与双人相声的对话模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演员的个人能力和魅力。

在单口相声中,演员通过讲述笑话、模仿声音或演绎故事等方式,展示自己口才的功底和幽默感,给观众带来欢笑和享受。

二、单口相声的发展历史单口相声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相声演员陈佩斯凭借其出色的口才和幽默表演风格成为了该领域的代表人物。

他的单口相声作品《新相亲相爱》等广受欢迎,为单口相声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变化,单口相声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越来越多的演员加入到单口相声的行列中,呈现出不同风格和特点的作品。

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的传播推动,单口相声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三、单口相声的特点1.口才要求高:单口相声演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口齿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语言,使观众听懂笑点并产生共鸣。

2.幽默感强:幽默是单口相声的灵魂,演员需要有独到的幽默感和调侃能力,将普通的故事或场景变得有趣而诙谐。

3.模仿音色:单口相声中经常运用到模仿其他人物或事物的声音,演员需要有出色的模仿能力,通过声音的变化来增加笑点。

4.生动形象:相声演员在表演单口相声时,还需要给角色赋予鲜明的形象,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四、单口相声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观众口味的多元化,单口相声作为一种轻松愉快的表演形式,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首先,单口相声较为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观众需求进行演绎,适应多样化的表演需求。

其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单口相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拓展了观众的规模和影响力。

卖兔头相声

卖兔头相声

卖兔头相声(原创版)目录1.卖兔头相声的概述2.卖兔头相声的起源和发展3.卖兔头相声的特点和表演形式4.卖兔头相声的著名演员和代表作品5.卖兔头相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正文1.卖兔头相声的概述卖兔头相声,又称为“兔头哏”,是一种源于中国北方的传统相声表演形式。

它是通过模拟买卖双方的对话,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娱乐的目的。

卖兔头相声以其富有生活气息、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2.卖兔头相声的起源和发展卖兔头相声起源于清朝末年,最早的卖兔头相声演员是以摆摊卖兔头为生的小商贩。

他们在叫卖过程中,通过模仿各种口音和说话方式,以吸引顾客,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

随着相声艺术的发展,卖兔头相声也不断壮大。

20 世纪初,许多相声演员开始将卖兔头相声搬上舞台,与观众面对面地表演。

在众多相声演员的努力下,卖兔头相声不断创新,表演内容越来越丰富,成为相声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

3.卖兔头相声的特点和表演形式卖兔头相声具有以下特点:(1)生活气息浓厚。

卖兔头相声多以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为题材,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人们的生活百态。

(2)语言诙谐幽默。

卖兔头相声运用大量俚语、方言、双关等手法,使表演语言富有韵味,充满幽默感。

(3)互动性强。

卖兔头相声通常以对话的形式进行,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表演形式上,卖兔头相声一般由两位演员共同完成,一位扮演卖家,一位扮演买家。

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幽默诙谐的表演。

4.卖兔头相声的著名演员和代表作品卖兔头相声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演员,如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卖油翁》、《卖豆腐》、《卖布头》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大观众所喜爱。

5.卖兔头相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卖兔头相声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现代卖兔头相声演员在继承传统表演手法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使表演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与时俱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器晚成的相声表演艺术人才——李方之
在中国北京的曲艺圈中埋没着一位不知名的相声艺术人才,他叫李方之,家住北京西城区北海公园的东门边儿。

李方之是北京高派说唱艺术的再传弟子,师承高派传人毕学祥和李世明。

他为传承中国的相声艺术,曾访名师寻高友,对相声艺术进行不懈地挖掘和钻研,并且用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一套传统的相声教学方法,也培养出不少少儿相声人才。

李方之自童年起就喜爱中国的传统相声艺术,曾在小学和中学时就组织模仿在校园中表演相声。

青年时代,他酷爱高派(高凤山)说唱艺术,走访过高派说唱艺术传人李世明先生,后来又通过高派再传弟子马振友结识其师父毕学祥,此后就一直跟随毕学祥老师学习相声、数来宝和拉洋片。

在此期间,经常在各地演出,逐渐成熟掌握了高派说唱艺术的精髓,并于1985年在北京什刹海荷花市场落明地演出。

李方之在艺术成长道路上不断追求,为在相声表演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曾与师爷高凤山在师父毕学祥家感受教诲,向曲艺名家张喜林、罗荣寿前辈讨教相声表演艺术的真谛,也多受到曲艺界老前辈们的指点和帮助,这其中就包括潭伯如前辈的弟子郑宝深、天津相声老前辈郭荣启的徒弟杜三宝,还有马三立老先生的弟子任笑海等,还曾拜天桥老艺人赵连生为义父,尽一切努力探寻相声表演艺术的真谛。

即便在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他还言传身教,亲自带两位刚毕业出校的学生在故宫门前和什刹海说相声,他们就是现在经常活跃在电视屏幕和全国各个舞台上的著名冷面笑星方清平和付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