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策略分析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一、内容概览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在传统技能传授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围绕“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在阐述其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了跨学科整合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技能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和互动性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实现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目标,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一是明确教学目标,构建跨学科的教学体系;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三是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四是实施多元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个性化发展;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协同效应。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预期能够取得以下成果:一是形成一套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和方法;二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跨学科知识水平;三是为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还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可为美术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1.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1. 本文概述2. 新课改理念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改理念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新课改理念主张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初中美术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被动接受。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种转变要求美术教学不仅要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新课改理念倡导跨学科融合。
美术不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如文学、历史、科学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通过跨学科融合,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原理,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再次,新课改理念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往往以作品的美观程度为标准,而新课改理念提倡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评价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改理念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美术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人才做出贡献。
3.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探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时,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理论视角出发,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智能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以及综合性学习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由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例如,结合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学生可以在创作美术作品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形状和空间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探析【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由原来简单的理论学习发展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新的教育模式体现了更高的教育目标,也对中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应该紧跟素质教育的步伐,转变教育思想,钻研教学方法,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美术教育在培育人格、塑造人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对美术教师的新要求1.提高人文素质。
任何艺术活动的发生及其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
如果我们抛开艺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作品影射的时代内容甚至艺术家本人的主客观条件,就事论事,就不可能准确地理解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
如凡高的《向日葵》,如果不了解这位荷兰画家的强烈个性和坎坷的经历,是不可能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对人的生命、对人的精神的追求的;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如果不了解德国法西斯屠杀无辜的格尔尼卡居民,以及毕加索当时的境遇,是不会了解作品的伟大象征意义的。
中学美术教育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并能利用自身丰富的人文知识,使学生在文化情景的熏陶中认识美术。
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应该主动转变以往的应试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和审美情趣。
2.提高工作积极性。
美术教育的改革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为此就要着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我们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听课评课、以老带新等活动加强教师的基本技能;可以提供给美术教师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参观各种各样的书法展览、雕塑展览和画展,定期开展教师个人作品展等活动,开阔美术教师的视野,丰富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可以不定期地聘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利用“一带一”的方式,即一个导师带一个美术教师的导师带徒制,通过专家教授的点拨、指导、辅导等形式,或者推荐优秀的美术教师到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的办法,尽可能地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水平。
此外,学校应该在加强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以及提高美术教师的待遇问题上加大力度,为美术教师积极性的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024美术新课标解读_OK
3.创新研发: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开发具有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丰富新课标的实施内涵。
4.社会参与: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如邀请艺术家、设计师等参与学校美术课程建设,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时代感。
十九、实施成效与反馈
1.学生发展:通过实施新课标,学生美术素养显著提升,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2.教学成果: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为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基础。
3.课程评价: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社会认可:新课标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宣传推广与交流合作
1.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如教育报刊、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新课标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成果,增强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2.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国内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新课标的实施水平。
3.展示活动:定期举办新课标实施成果的展示活动,通过学生作品展览、教学案例分享等形式,展示新课标实施成效。
2.强化课程整合:新课标提倡跨学科教学,鼓励教师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3.体现时代特征:新课标强调紧跟时代发展,关注当代美术领域的最新动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美术形式和观念。
4.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新课标注重因材施教,提倡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4.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新课标的宣传推广和交流合作提供必要的保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浅谈新课程中的美术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程中的美术教学改革作者:胡芳来源:《新校园·学习(中旬刊)》2012年第05期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话题,但美术教学改革从何入手?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教学改革实施中的一些办法和经验。
一、创设情境,师生互动进入角色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美术教育必须适应未来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为了适应新课程功能的发展性,要求美术教师由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美育活动的研究者。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激励者,还要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宽容、沟通、赞美,做一个好“导演”。
中学生可塑性强,有着非同寻常的创造力,我们不要忽视他们个性化的表现,压抑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从传统的灌输走向师生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在课堂中,要常常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让他们大胆地对一些事物进行联想,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尽量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师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有参考。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专业基础训练的过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一节课都可能有新的惊喜、新的发现、新的思路、新的问题,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势利导地教会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
二、更新观念,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1.美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应比其他学科更充满活力。
新课程改革的中学美术教育
浅谈新课程改革的中学美术教育【摘要】新课程改革应该是从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把教师和学生从传统中“教材统治人”的模式中解脱出来。
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唯一评价标准的教学方法。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按照修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普遍不受重视,特别是高中的美术教育只是一味地把其当做追求升学率的“灵丹妙药”,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少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提高知名度;家长和学生为了能上一个大学。
再加上高考制度的缺陷,致使美术教育的严重变形,培养出来的学生毫无创新实践能力。
本来是新课改的美好出发点,却成了美术教育快餐化、功利化的起点。
关键问题在于:教育体制的内驱力是功利、实用主义教学观。
因此,现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与其说是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不如说成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
美术教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是完善学生人格,丰富文化知识的素质教育。
美术课是以发展学生德育和培养个人才能为核心。
中学的美术教育不仅是专指艺术技巧的教育,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
其教学方法具有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和其特殊性,其任务不是学生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伦理知识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学生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美好。
新课程改革应该是从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把教师和学生从传统中“教材统治人”的模式中解脱出来。
强调“以学生为本”,特别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有机结合。
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然后练习,甚至以描摹形象逼真与否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教学方法。
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知过程来获得新知,以培养他们创新思维为目的。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问题论文
浅论新课程改革下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几点问题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顺应时代的要求,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了全新的高中美术教学目标体系。
提出了基础性、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体系。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对高中美术新课改充满期待,但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美术新课改的实施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要使高中美术新课改能顺利开展并有效实施,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改进。
此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开设了五大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9个学习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和“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
其基本理念是要通过改革,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而受高考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校把美术鉴赏作为必修课,其它模块的实施则面临着不少困难,很难有效的付诸实践。
关于中学美术课教学,前些时候流行这样的观点:课堂教学应以“欣赏作品”、介绍流派为主,以此来提高教学对象的审美力,同时反对美术课中设置较多的习作。
似乎一搞基本技能训练就是在培养专门人才,就应让少数人到课外兴趣小组去进行。
有时甚至在学习绘画同“画匠”之间划上了等号,这实在是奇谈怪论。
这种逻辑的错误根源在于认为美术技能训练与审美无关,是轻视、贬低艺术劳作的思想反映。
按照这种逻辑,既然搞习作不能提高审美力,那么为什么偏要放到课外活动小组里去进行呢?由此可见,这样的论调还是自相矛盾的。
近几年来,各种短期或长期的业余美术学校(班)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我们广东省的青少年业余美术教育已具备了相当规模,可见这么多的爱好者已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除了接受学校教育为主外,还广泛接触社会。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改革策略有什么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改革策略有什么美术教育教学作为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从而来完善自身的人格,完成从想象美到创造美的发展里程,真正肩负起民族发展的重任。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改革策略有什么,欢迎大家观阅。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经过近几年教改的发展,广大中小学虽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教育落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其中我也发现在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也有城市学校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农家的各种秸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
且中小学的学生对美术课较向往,想钻研、探究的心比城里孩子欲望更强。
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等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
美术老师只要待孩子去看看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
孩子的眼界就会有极大的提高。
这些事物为的孩子学习美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美术老师只要引导他们正确写生技法、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即可。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二)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新课程在编排上也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就地取材的内容多了。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间艺术,新课程鼓励各地开发地方教材,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广大地区有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可以为我们所选择。
如:各种竹、木、土、石等等。
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艺术:雕刻、剪纸、编扎、蜡染等等;民风民俗:独特的节日、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身怀绝技的民间工匠和民间艺人等。
这些题材使学生广大易于接受、掌握。
而城市的孩子因缺少生活体验,对田野风光、自然景观、花草树木、民风民俗都不了解,创作起来,反而显得十分空洞。
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但随着近几年教改的发展,新的课程中小学美术雕塑、电脑绘画、摄影等在美术教材上的增加。
小学又往往由于班级少,师资力量贫乏,因此,目前、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实施
新课程改革将 高中美 术重新规划为五个 系列、九个模块 ,即美术鉴赏、设计 、绘画、 雕塑、 电脑美术 、 摄影摄像 、 书法 、 篆刻和工艺。
题 ,成为 高中美术教育 的重要研 究课题。本 文将从 以下几个方面 ,就新课程改革 下高中 美术教学如何实现素质教育 的问题进行浅析。 作 为校方,应从素质教 育角度 重视 美术教 学 提高人才素质是我 国迈向 2 1 世纪发展教 育事业 的重要指导思想 和战略决 策。社 会发
二、高中美术教师应加强 自身修 养 之余 , 教 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美术馆 、美 俗话说 “ 授人以鱼”不如 “ 授人以渔”。 术 展览、在实践 中提高学生对美 学的兴趣, 传授艺术知识 、担负起美育 工作、提高学生 并 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鉴 赏、学会评论 ,加深 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 ,是高 中美术教 师最 重 其对 美术 作品的理解 ,全方位展示视觉艺术 要 的任务 ,也是最神圣 的使命 。使学生成 为 的语 言魅 力 , 使 学生爱 上美术 ,并在潜移默 具有 高深艺术修养和优 良 素 质的合 格人才 , 化 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美术教师不可懈怠也功不可没。 3 . 选择优 秀的作家与优 秀的作 品 新 的形 势下 ,为高中美术教师提供 了更 新课程改革 的实践性 同时要 求教师将美 多机 遇,同时,素质教 育也对美术教师提 出 术鉴赏提到重要 的位置 ,优 秀的作品使 学生 了更 高的要求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 从 中获得审美喜悦 ,如 同艺术再 现世界 ,培 美学 知识 的传授者 ,高 中美术教师应该 “ 闻 养学生对祖 国优 秀美术 传统的热爱 ,和对世 道在先 ”、 “ 术业有专 攻”。紧跟素质教育 界多元文化 的宽容 和尊重 。例如 董希文 的油 画 《 开国大典 》, 教 师可引领学生通过其构 图与色彩 ,体会作者创作该作品时溢 于言表 的兴奋心境 ,感受其构思 的宏伟气 魄,还原 作者对于 中华民族永远站立起来 的信心 与骄 傲 ,进 而增 强学生的爱 国热情。再如鉴赏梵 高的代表作 《 向日 葵》, 该作品从色调、 布局 、 笔触 的运用、油彩 技法上的处理 ,都显示出 画家对 自然、生命 、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 。 教师 可通过联 系梵高满腔热情却惶惶不得志 的人生 阅历 ,洞悉其 内心情绪 ,充溢着张力 的新生命在凋残痛 苦的旧生命中诞生 ,俯仰 张弛挣扎 的向 E l 葵传达 出一种既热烈 又悲伤、 既骚动又孤寂 的心理情绪 , 使学 生欣赏梵高 作品 的同时,感悟梵 高的爱 心和渴望生活、 渴望给人带来快乐的人生观与艺术观 。 四、评价导向 ,促进 高效学习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始终贯穿 于教学 活动中的一 种教学行为 , 对于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评价应 体现 “ 以 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 , 评价要 以人为出发点 , 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 促进个体健康和谐地 发展 。而在教学中 , 有些教师只注重 了评价的 激励功能 , 而忽视 了评价的导向功能。评价导 向性原 则就是要引导学生的音乐学习 向着正 确的方向发展。使学生了解 自己的进步 , 发现 和发展美术学习的潜能 , 建立 自 信, 促进美术
数字化时代下初中美术教育策略分析
数字化时代下初中美术教育策略分析数字化时代下的美术教育有别于以往的教育模式,其打破了地域限制,通过新媒体展示了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该文以初中美术教育为例,在阐述数字化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初中美术教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实施与应用。
一、数字化教学的特点从发展的眼光看,传统的教育技术是数字化教育发展的基础;“互联网+”打破了教育信息化的单向传播方式。
当下的数字化教育,正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模式,让课堂教育摆脱场景束缚,建立起新的教育体验方式。
具体而言,数字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特性。
1.趣味性数字化教育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往的板书形式难以直观、形象地描述艺术教育知识;投影设备的应用虽然增强了视听效果,但设备老化和室内环境灯光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字化模式下,让学生通过在线同步教育提高课堂参与感。
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课时,教师通过连连看的操作模式引导学生观察黄筌《写生珍禽图》中的工笔技法,以游戏的方式提升学习趣味,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
2.仿真性数字化资源的高效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仿真性。
如九年级上册《敦煌•千年》一课的教学,虽然书中插图较多,印刷也精美,但静态的图片难以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壁画的神秘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引入数字敦煌网站,使学生通过全景漫游系统体验敦煌的文化遗产,近距离观察莫高窟彩塑和壁画,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莫高窟彩塑和壁画艺术的欣赏能力。
VR技术的流行与推广,使学生能够在艺术教学中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在九年级下册《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VR技术逼真、生动地展示北京故宫博物院,使学生沉浸在虚拟的仿真情境中,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尽收眼底。
这种深入体验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交互性在线交互是数字化教育的重要特征。
在线性教育的模式下,知识的传递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效率。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之上的,激发个人的潜力,才能实现创造力和自觉性的提升。
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教育研究
对 策
年 的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有 近 一 半 的 高 中 生 认 为 美 术 课 是 可 有 可 无 的. 有教师讲解 就行 . 不需 要动手练 习 , 甚 至 大 部 分 学 生 将 美 术 课 当 做 自习 课 , 在 美 术 课 堂 上做 其他 科 目的作 业 等 。 在 应 试教育的压力下 . 学 生 表 示 学 习 文化 课 程 已经 感 到 有 压 力 了 , 不 希 望 美 术 教 师 再 对 他 们 有过 多 的要 求 。 除此 之 外 , 高 中美 术 教 学 方 式 也 是 制 约 美 术 教 学 发 展 的主 要 问题 之 一 ,在 新 课 改 的推 动 和 实 施 下 。依 然 有 很 多 美 术 教 师 受 应 试 教 育 观 念 的影 响。 沿用传 统守 旧的教学 方法 , 依然 采用 “ 满 堂灌 ” 的 教 学 模 式. 没有对美术教学模式进行根本上的改变 , 导致 课 堂枯 燥 无 味2 加 强 师 资培 训 . 提 高教 师 工作 积 极 性 。 首先 。 教 师 应 提 高 自身 的 艺 术 修 养 和 教 学 技 能 , 改 善 教 学 中的不足, 在 新 课 改 的 要 求 下 尽 自 己的 一 份 力 , 将 进 步 的 意 识 传 染 给下 一代 。那 么 , 高 中美 术 教 师 应 该 具 备 怎 样 的素 质 呢 ? 本 文 认 为 .高 中美 术 教 师 应 该 具 备 与 时 俱 进 的 创 新 能 力 与 教 学观念 。 能 够 顺 应 时 代 的变 化 和发 展 。其 次 , 学 校 应 定 期 组 织
■匪
基 于 新 课 程 改 革 理 念 下 的 高 中 美 术 教 育 研 究
阿 茵 娜
( 鄂 尔 多 斯 市蒙 古 族 中学 , 内 蒙古 鄂 尔 多 斯 0 1 7 0 0 0 )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中学美术教育
业知 识教 育 , 而是汇集文化 百科 , 使知识具有 广度 、 深度及综 合性的“ 智能式 ” 素质教育 。由于种 种原 因 , 国的美 我
术新课 程改革是一个很棘手 的问题 , 文试从几方面对 我国中学美术教育在改革过程 中出现的一些 问题进行 分析 本
并提 出一 些看法。 关键 词 : 新课程改革 ; 课程标准 ; 美术教育 ; 实施 途径
到如何 打 开市 场 , 整个 流程 颇 为 复杂 。新课 改 毕竟
是 在 中国教育 史上 从未 出现过 的一 次学科 性 质 的深
体 系等诸 多 方 面 的话 题 。美 术 新 课 程 改 革 是 众 多
学科 新课 程 改革 的 一个 方 面 。就美 术 学科 而 言 , 美
刻 变革 。穿 上 这双 “ 鞋 ” 新 ,是 走新 路 还是 走 老 路 , 这 个 问题看 似 简单 实则 复杂 。走 老路 显然 不是 新课
中 图 分 类 号 : 6 20 G 3 .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33 ( 0 0 0 0 9 0 17 3 4 2 1 )4— 19— 4 收稿 日期 :0 9—1 2 20 1— 6 作者 简 介 : 晓 瑞 , , 南 新 乡人 。 韩 女 河
新课 程 改革是 一个 系统而 庞 大 的工 程 , 的实 它 施 必然会 涉及 教学 内容 、 学方 式 、 教 考试 制度 和评 价
观 ,提高 受教 育 者 的 全 面 素 质 等 方 面 , 术 有 着 其 美
他 学科 无法 替代 的作 用 , 一 门具 有 广泛 教 育 价值 是 的课程 。 但是 , 由于 中学 美 术 教 育 研 究 起 步 较 晚 ,美 术
况下, 由于历 史 的原 因 所 形成 的教 育 模 式 及 审 美 教 育 自身所 处 的地位 , 们 不 得不 正视 改革 之 路 的 艰 我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吉林教育·教研18/2016一、新课程改革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需要达到的价值及目的(一)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中美术在教学中需要达到陶冶初中学生情操,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的最主要价值就是体现在这个地方,同时美术能够促进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进行世界和自然的观察和热爱。
2.初中美术在教学中能够起到引发学生对美术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对历史文化以及优美艺术的交流和传承。
3.初中美术在教学中能够促进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对形象化东西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提升,初中美术课程需要在教学中及时地让学生接触自然界中具体的事物和鲜明的环境,接触自然回归能够让初中学生深刻地领悟自身对美的需要,以及逐步地建立对实际事物的理解和形象的表达,感知能力的提升。
4.初中美术教学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以及技术的思维和意识,初中美术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艺术的创作和绘画内容的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非常有效地锻炼和影响。
5.初中美术教学能够促进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的自身发展,美术是一个需要个性的艺术,所以在进行初中美术的教学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同时也能在教学中促进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发展。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主要集中在:1.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广泛的美的认知,美术是一门能够让所有年龄阶段的人们都能够接受美术的陶冶,在初中的美术教学中最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就是提升初中学生对美术艺术欣赏的能力,让初中学生能够在初中美术学习之后产生主动参与文化艺术传承中。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激发思维的创新和创造,美术的教学是需要进行自然事物的创新和创造的,而初中美术教学能够做到提升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进行初中美术教学还需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最为基本的美术修养和素养,基本的美术修养和素养能够反映出这个人接受了是否全面的德智体美的发展和素质培养,通过初中美术的教学做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发展形成,促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化的人格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及其策略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及其策略探讨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初中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也在提高。
初中美术教学建立在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和培养基本美术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全面提升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促进学生美术情操和审美素质的提高。
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学主要将美术表现、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的重点。
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有不断地提升美术核心素养,才能够在美术鉴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更进一步地陶冶情操。
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及其策略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美术核心素养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是以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培养基础美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可以全面地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欣赏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美术情操和审美素质的提高。
目前,初中美术教育的重点是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对美术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从美术欣赏中体会到生命的美,进而陶冶自己的情感。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实施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和新课改的必然趋势。
1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概述传统教学中,美术教师会关注学生在绘画方面的能力,还会把手工等其他内容的教学作为补充,主要考查学生美术创作的完成情况。
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这样的教学工作是不够全面的。
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理解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等,教师此前的做法一般只能照顾到学生的图像理解识读和美术表现,审美态度等其他几个方面被忽略了。
可以说,很多学生只是模仿教材或教师的作品,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育,更无法体现良好的美术素养。
认真审视分析可以发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学生在美术艺术领域的综合能力,学生要有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有自己的美术艺术理解,而且还要具备过硬的美术知识技能,以美术的方式自主完成美术创作。
美术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美术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美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我们制定了美术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
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美术教育的质量。
因此,我们将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其次,我们将优化美术课程设置。
传统的美术课程设置往往过于注重技法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将调整美术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美术领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另外,我们将注重美术教育的实践性教学。
美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美术的技能和理论知识。
因此,我们将加强美术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美术教育不应该脱离现实生活,而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美术教育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现实生活。
因此,我们将注重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使他们的作品更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意义。
最后,我们将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美术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要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将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总之,美术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有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人才,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实施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所遇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实施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所遇的几个问题与对策摘要:2004年秋季开始进行的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我与实验区大多数的教师同行一样,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新的收获但也遇到不少的问题,在实践中尝试找出对策来解决它。
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就是在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中走向成功。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程改革问题对策2004年秋季开始进行的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我作为第一线的实验者,与大多数的同行一样,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中,在课堂上作了许多新尝试,课堂出现了新的活力,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为90%,有了很多从教十几年来没有过的新收获。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现在把问题摆出来,与专家、同行们交流。
一、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所遇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量大,配套教辅资源缺乏。
美术新教材内容共分五个系列九个模块,每个模块教学内容量大。
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例,全书共有二十课,一至八课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这部分的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知识的连贯性很强。
学生通过学习对美术鉴赏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并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
九至二十课为鉴赏经典的美术作品,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美术作品的几个主要门类:绘画、雕塑、现代艺术、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每个门类都展示了各时期经典的大师作品。
学生通过鉴赏,受到美的熏陶,了解了各类美术作品的特点,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
可以说,教科书的内容丰富,知识全面。
但这个模块的教学仅用18学时,平均学习一课的时间不到1学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如:《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这课的内容共有五个: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国古代山水画及中国古代花鸟画。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一、引言在新的教育改革下,我国美术教育也开始逐步转变,高中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新的观点和启发。
二、认识美术核心素养1. 什么是美术核心素养?美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重要素养,主要包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的培养、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等方面。
2. 美术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化素养的培养,而美术核心素养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美术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三、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策略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美术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丰富的艺术实践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学校还应该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如参观美术馆、举办艺术展览等,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灵感。
3. 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而现代文明又是我们时代的特色,培养学生对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
四、个人观点对于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个人认为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表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学校和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艺术修养,以更好地引领学生,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
五、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分析了美术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策略和个人观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的教育课题。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策略分析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策略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当前教学现状。
通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分析,评价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核心素养在美术设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总结了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并呼吁未来深入研究该领域,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策略、教学实践、评价、研究方向、有效性、结语。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美术设计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核心素养需求日益凸显,因此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美术设计教学中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当前初中美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学生在美术设计学习中往往只停留在技巧和形式上的训练,而缺乏对于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不仅导致了学生缺乏综合素养,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本研究将对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美术设计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探讨和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本研究旨在为初中美术设计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美术设计教学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传统的美术设计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技巧和形式,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其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力。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及其策略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及其策略探讨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非常的重视,并采用创新和优化的方法,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取得好进步。
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加科学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出现负面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确保学生在美术课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并提高初中美术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引言核心素养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后续成长的关键因素,想要落实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目标,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站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角度上来说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应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导向。
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成长、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保障教学质量有所提升的同时,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美术核心素养概述美术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自身素养在美术学科中的体现.其中不仅包括学生的审美判断意识,创新实践能力,还包括学生对艺术文化的了解。
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与科学精神的综合展现,是时代发展对初中美育教育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形成创新创造意识,并借助这种意识在专业学习和后续生活、工作过程中提出实际问题并予以解决,这也是美术学科在学生未来发展价值层面的重要体现。
站在美术核心素养文化理解这一角度上来说,学生需要具备理解美术作品,现象和概念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美术学科内容时,不但要理解美术艺术文化,还要对其中蕴含的文化进行深刻理解并自觉传承,这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在初中美术教学环节的重要切人点总而言之,初中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期间,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将其视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导向,关注学生文化基础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工作能够满足学生教学发展需求,不仅要落实艺术课程具体教学标准,也要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表述进行全面落实。
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摘要:新课程改革为现阶段开展基础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若可对当前的教学环境加以优化,那么有助于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确定了初中美术教学工作的目标,强调在美术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作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等。
基于此,本文就对初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创新方法进行了大力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问题;应对措施;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初中美术学科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越来越受到关注。
美术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但从当前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美术学科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美术不是考试科目,学不学都行,对美术课重视不足,缺乏学习美术的动力,进而影响了初中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如何提升初中生对美术的好感、吸引初中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开阔初中生的艺术视野成了当下热门的话题。
一、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针对美术课程教学给出一系列要求与建议,包括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培养等。
近些年来,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依据课程标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尝试着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未突出学生主体性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能力与基础等展开教学活动,这是新课改的关键,也是亮点。
然而,在现下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尤其在美术作品鉴赏教学中,教师通常将自己对作品的见解直接“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千篇一律,这不利于提升他们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也让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
(二)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点新课程标准也进行了强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实践联系理论。
然而,由于课时、经验等因素的限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锻炼,比如,经常带领学生观察各种经典的、有价值的美术作品,指导他们欣赏美、感受美,但是很少组织学生自由创作,仅有的实践活动也主要是让学生临摹、仿照,这让很多学生具备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但却缺少创造美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策略分析摘要: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也创造了新契机。
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回归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美术教学引言多年来,美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惨淡经营,气氛沉闷,以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理念的新课程改革给各学科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美术课怎样才能走出过去的泥沼,恢复它应有的面目?需要我们用素质教育的眼光尺度对传统美术课教学重新审视,纠其偏失,对新时期美术课程的目的任务及教学模式进行新的定位,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措施手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现状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在别的方面宁可放慢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搞上去。
”纵观全球教育改革,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从我国人口大国的实际出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答未来挑战,因此,世界各国普遍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从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来看,也迫切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课程改革成为了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对照这一要求,无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还是素质教育实施的进展和成效都有着明显差距。
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可能存在许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其中尤为突出也最为直接的原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落后、机械。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解决这一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因此,为更好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进一步积蓄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竞争力,我们必须站在新的高度,在广阔的背景中审视本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过多次课程改革,其中第八次课程改革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课程改革,它涉及到全国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和二亿多中小学生。
另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稿前后组织专家、学者讨论三十余次,第十七次修改时,将《纲要》原来的副标题调整为了现在出台的正式文件的主标题,即“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就我国而言,没有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复兴,也就谈不上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就蕴含在中国文化之中。
传统经典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诵读中华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是理解中国文化,弘扬与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二新课程改革新的理念: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
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在美术课上更应该深刻体现出这一思想。
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
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
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
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
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另外,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
”面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该深思,该警醒!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才无愧于心,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子孙后代!仔细想一想教师是不是应把教育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是不是应多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
专家呼吁,“教师应该首先看到新课程这一价值追求的生命力和它将带来的长效。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看这个“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
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
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
“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点实践要求:1、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理解要深。
“教育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提法不妥,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2、课程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而不做“减法”,不要以掌握现成的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应该在必要的时候有目的、有计划的将两套学习方法结合使用,即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的接受学习和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的发现学习;3、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
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
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
4、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项重点是转变教师的观念。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更是搞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必要条件。
真正实现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四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美育全称是“审美教育”,也叫“感性教育”。
美育关注的是人本身的存在发展成长而非学习的对象内容,美育讲求人生存的具体性、情感性、过程性和生活化,因此也称“个性教育”。
美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独立完整的人作为根本目的,它重视发展人的感性,保护生命的活泼和原创力,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肉体化的联系。
美育的目的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应该也必然处在整个普通教育的基础地位。
但是多年来,我们未能对美育应有的重视,应试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美育的缺失,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有关,如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记忆力和创造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和健康水平之间的不协调,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错位甚至对立,都反映出美育的薄弱或缺乏。
我们当前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给美育以本来应有的地位,高度重视审美教育,以美育整合学校各科教学及学校各项工作,把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放在教育的首位。
2.学校艺术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课堂:美育作为普通教育的基础应贯穿于学校各科教学之中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而美术音乐艺术课程更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普通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生活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进行美术课教学,必须坚持美育的方向,以“育人”为中心,改变传统美术课教学重讲解轻感受、重知识轻体验、重技巧轻审美、重理智轻情感、重社会性轻个性、重模仿轻创造的弊病,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也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如《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教学总目标为“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
”五我国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与不足:由于我国历史上千年封建时代科举制度对人们思维习惯的影响和当前高考制度的现实存在,应试教育思想还深入人心,并且仍作用于当前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素质教育始终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和口头上而未能成为教育的主导思想。
考试成绩仍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衡量教育质量的不二法宝。
在这种教育体制的笼罩下,各学科自然以其与高考的亲疏远近关系而分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美术学科也必然难逃边缘化的命运。
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师资缺乏,教学设备缺少投入;美术课为主课让路,成了自习课或机动课,教师教学缺少热情,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内容单调枯燥,重技法轻素养,缺少人文关怀;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以个别掩盖整体,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