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管理

合集下载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人工气道是在病人无法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时的必要措施,它们通过插入气管导管来保持呼吸道通畅。

然而,在人工气道管理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以确保病人的安全与舒适。

以下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1. 气道阻塞气道阻塞是人工气道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可能由分泌物堵塞、气囊漏气、引流管堵塞、呼吸道痉挛等原因引起。

如果病人呼吸困难或气道阻塞完全,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

解决策略:- 通过吸气道分泌物抽吸来清除气道分泌物。

- 检查气管导管的气囊是否漏气,确保气囊充分充气密封。

- 检查引流管是否堵塞,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 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呼吸道痉挛的症状,如有需要,使用适当的药物来缓解痉挛。

2. 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人工气道中导管的气囊充气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问题。

气囊压力过高可能导致黏膜损伤或坏死,而气囊压力过低则不能充分密封气道。

解决策略:- 定期检查气囊压力,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 使用专门的气囊压力计来测量气囊压力。

- 需要时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气囊充气或放气。

3. 气管导管错位气管导管的错位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严重问题,会导致气道阻塞、吸入误吸等并发症。

解决策略:- 定期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确保其正确插入气管。

- 监测病人的呼吸状况和体征,及时发现导管错位的迹象。

- 如果发现气管导管错位,及时重新插入或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4. 咳嗽和分泌物增多病人在使用人工气道时可能出现咳嗽和分泌物增多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病人的呼吸和舒适。

解决策略:- 给予病人适当的镇咳药物,帮助减轻咳嗽。

- 定期清洁口腔和气道,以减少分泌物的堆积。

- 提供足够的水分,保持良好的水化状态。

5. 导管脱落或脱出气管导管的脱落或脱出可能会导致气道闭塞和呼吸困难。

解决策略:- 定期检查气管导管的固定是否牢固,必要时重新固定导管。

- 观察病人有无导管脱落的症状,如发现导管脱落,应立即采取措施重新插入导管或求助于专业人员。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其他方法建立的一种通向呼吸道的通道,用于维持或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是重症监护和急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一、人工气道的建立1.适应症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包括以下几点:-无法自主维持通畅呼吸的患者,如大量痰液、严重气道狭窄或肿瘤等;-患有呼吸衰竭、昏迷、严重中毒或神经损伤导致呼吸肌无力的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2.建立方法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放置导管:包括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和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等;-使用支气管镜:可在导管指导下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其他特殊方法:如利用光导技术、经口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等。

二、人工气道的管理1.气道护理-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采用吸引、湿化和气道内雾化等方法,维持呼吸道通畅;-定期调整管道位置:确保导管在正确位置,并避免导管阻塞;-避免误吸:使用负压吸引器吸痰时避免吸入胃内容物;-保护口腔黏膜:定期擦拭口腔,避免口唇干燥和溃疡。

2.呼吸机管理-选择适当的呼吸机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如控制通气模式、辅助通气模式和间歇正压通气模式等;-调整合适的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气道压力和PEEP等;-定期检查导管和呼吸机:检查气囊的充气情况、导管的堵塞情况等,并确保呼吸机的运行正常。

3.并发症管理-肺炎预防:定期更换导管和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湿化器,避免交叉感染;-声带损伤预防:定期检查管道位置,避免过度牵拉导致声带损伤;-气管狭窄防止:避免导管过长停留,定期进行气囊放气检查等;-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预防:控制气道压力和持续时间,避免气道损伤;4.拔除人工气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判断是否符合拔管条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拔管,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拔管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做好后续的康复护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人工气道并发症的预防 人工气道常规护理 人工气道交接班流程


人工气道管理的基本原则:
有效性
连续、密切的监测,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

安全性
强调床旁护理 报警系统处于开启状态 床旁备有简易呼吸器、吸氧及吸痰装置
二、人工气道的管理
无创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①湿化 长期使用无创通气造成口咽部干燥不适,氧气应湿化加温。因呼衰患者多有 黏稠痰液,湿化器内如果水少,寒冷季节水温又低,氧气则湿化加温不够致使气 道干燥纤毛运动减弱,痰液排出不畅,痰稠结痂又阻于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 致使呼衰进一步恶化。所以对痰多、不易排出患者可进行氧驱动雾化吸入,也可 调节湿化器,增加气体温度,可有效减轻患者咽部不适,同时稀释了呼吸道内分 泌物以利痰液排出,并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注意非常规加温湿化) ②吸痰 慢性呼衰患者由于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长期慢性缺氧、呼吸困难、体 质衰弱、进食差、意识障碍等原因致无力自行咳出痰液,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影 响通气功能,应鼓励并指导协助患者排痰,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有效拍背,必要 时吸痰,但应注意将口鼻腔分开吸,以免造成菌群移位。 ③卧位 应给予患者适当的体位,可取半卧位、坐位等,要点在于使头、颈、肩在同 一水平,头稍向后仰,以有效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防止枕头过高, 影响气流通过而降低疗效。
气囊的管理--气囊充气量??
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常常称为“最小封 闭压力(MOP)”。正压通气时吸气末,即气道压力最高、气管内径最大时,能 够有效封闭气道的最小压力为MOP。 最小漏气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 方法:是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听其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 到漏气声为止。然后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听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预防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缺点:易发生误吸,增加肺内感染几率。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 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一般充气不超过8~10ml 充气注意:放气囊前、后一定吸干净气道内及口鼻腔的分泌物,防止气囊以上 的分泌物进入气道。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一)人工气道的分类
咽部气道
01
分为口咽通 气道和鼻咽 通气道
02
03
为中空圆管, 弯度和口咽 ﹑鼻咽弧度 相近
主要是保持 口﹑鼻﹑咽 部气道通畅, 很少与呼吸 机相连
(一)人工气道的分类
口咽通气道
主要用于昏迷或神智不清的患者
(一)人工气道的分类
1
口咽通气道
2
目的:
○ 防护舌后坠和咽喉部肌 肉松弛引起的气道阻塞

损伤气道粘液纤毛,阻 碍分泌物排出
5.并发症
缺氧
影响血流动力学:血压上升,心 率增快,多见于情绪紧张或缺氧; 也可出现心率减慢,多由于吸痰
管插入刺激迷走神经所致
支气管痉挛:吸痰管刺激气管粘膜所 致
气道粘膜损伤:压力过大,时间过长
其他:心跳呼吸骤停,心率失常,肺 不张,感染,颅内压升高。
(七)人工气道的湿化
4.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1
气囊冲击法清除
2
操作步骤:
1. 操作前至少30分钟 停止鼻饲
2.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 头低脚高位
3. 充分清除气管内及口 ﹑鼻腔分泌物
4.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气囊冲击法清除 操作步骤:
4. 两人配合,一人简易呼吸气囊与气管导 管相连,于病人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 球囊(2-3倍患者VT);另一人松气囊, 待患者呼气末充气
1
0 插管后位置的判断
○ 检查和记录导管插入深度或外露长度
2
○ 及时查看导管位置,特别是在头颈部位置改变后(5-7cm)
(三)气管插管位置的判断
插管后位置的判断 一般成人导管插入深度为(22 2)cm 为减少无效腔量,可适当剪掉外露的插管,保持外露长度5-7cm为宜

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指标及策略

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指标及策略

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指标及策略人工气道是指通过插入气道器械来提供呼吸支持和气体交换的一种医疗技术。

在临床实践中,人工气道管理是重要的技术操作,涉及许多关键指标和策略,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呼吸支持。

关键指标:1. 呼吸道通畅度(Clearance):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首要目标。

关键指标是气道阻力和阻塞,可通过监测气道阻力和进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的调整来评估和管理。

2. 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气道压力是评估和管理人工气道的重要指标。

过高或过低的气道压力可能导致气道压力伤害或不足,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3. 通气量(Ventilation):通气量是评估呼吸支持的关键指标。

过高或过低的通气量可能导致肺损伤或低氧血症,应根据患者的肺功能和代谢需求进行调整。

4. 气囊压力(Balloon Pressure):气囊压力是评估气管导管和气囊式面罩使用的关键指标。

过高的气囊压力可能导致黏膜损伤或灌注不足,应根据患者的特定需要调整。

策略:1. 个体化管理:每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应根据其病情和生理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管理。

这包括气道器械的选择、插入和拔除的技术、通气参数的设定等。

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和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临床效果。

2. 定期评估和调整:人工气道管理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气道状况和呼吸支持效果。

通过监测关键指标,例如气道压力、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状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 交流与协作:人工气道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与沟通。

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应共同参与,讨论患者的治疗计划、评估结果和调整策略,以确保全方位、综合性的呼吸支持。

4. 患者教育与参与:对于患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非常重要。

他们应了解气道管理的目的、作用、常见并发症和日常护理技巧。

充分理解和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可以提高治疗的合作度和治疗效果。

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

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

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以确保在人工气道维护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最佳实践。

2. 定义在本文档中,人工气道指的是在患者呼吸道中插入的任何设备,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3. 目标本共识的目标如下:- 提供人工气道维护的最佳实践指南;- 确保患者在整个人工气道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降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4. 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原则以下是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原则:1. 定期评估人工气道的位置和通畅性;2. 定期更换人工气道相关设备,包括气管插管和导管等;3. 注意口腔、咽喉和支气管的清洁和护理;4. 定期监测呼吸机和其他辅助呼吸设备的功能和有效性;5. 建立适当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以确保人工气道的维护得到有效管理。

5. 人工气道维护的步骤人工气道维护的步骤如下:1.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人工气道的位置和通畅性;2. 装置选择:选择适当类型和规格的人工气道装置;3. 气囊充气:按照指南充气气囊,确保合适的充气量;4. 人工气道插入:根据操作指南正确插入人工气道;5. 确认位置:使用成像或观察方法确认人工气道的位置;6. 固定和连接:固定人工气道装置并连接至呼吸机或其他辅助呼吸设备;7. 适当护理:定期进行口腔、咽喉和支气管的清洁和护理;8. 监测和评估:监测人工气道的位置和通畅性,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

6.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旨在提供最佳实践指南,确保患者在人工气道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通过遵循本共识的原则和步骤,可以降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维护的质量和效果。

人工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管理
学习汇报
人工气道管理主要内容
1. 人工气道的固定和维持 2. 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3. 吸入气湿化 4. 气囊管理 5.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6. 心理支持和管理
学习汇报
心理支持和管理
➢时间、地点、人物 ➢环境控制 ➢有效沟通和交流、镇静与镇痛 ➢烦躁、人机对抗等原因的寻找
及内径
学习汇报
气囊的种类
A、低容高压气囊:乳胶材质,注气后呈球形,与气管壁 接触面积小。
B、高容低压气囊:目前临床多用。材质采用顺应性好的 医用塑料,充气后呈随圆形。
C、等压气囊:压力等于大气压,气囊通过活瓣与外界相 通,当活瓣被打开时气囊自动充气,并根据气管导管 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自动调节气囊的充盈度。
对气管壁的压力降至最小,不必定时放气。
学习汇报
不必定时放气的依据
第一、气囊放气1小时内气囊压迫过的粘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以 恢复。 第二、气囊放气时容易导致气囊上方积液流入下呼吸道造成肺 部感染或窒息,影响有效的机械通气效果。 第三、采用Mov技术不需定时放气,在维持VT和SaO2稳定方 面,优于定时放气。所以采用Mov技术管理气囊时,不 需定时 放气,但必须非常规性放气或调整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管理
学习汇报
人工气道管理
➢ 人工气道建立的目的 ➢ 人工气道建立的方式 ➢ 人工气道建立的确认 ➢ 人工气道管理主要内容
学习汇报
人工气道建立的目的
➢保证呼吸道顺畅 ➢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有利于分泌物的清除 ➢实施正压机械通气
学习汇报
人工气道建立的方式
➢ 鼻插管
➢ 患者易耐受,放置时间长,口护方便;插管细,弯曲, 易引起鼻窦炎,VAP发生率高
➢ 口插管
➢ 插管成功率高,但病人不易耐受,口护不方便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优化策略与质量改进措施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优化策略与质量改进措施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优化策略与质量改进措施人工气道管理是指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方式建立并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以确保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人工气道管理的优化策略和质量改进措施,是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优化策略与质量改进措施。

一、气道管理的优化策略:1. 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不同患者的气道管理需求不同,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设备。

常见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病情和预期通气时间等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2. 定期评估和调整呼吸机参数:患者的气道疾病可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和变化,呼吸机的参数也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肺容积和氧气需求等因素,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吸气压力、吸呼比和氧浓度等参数,以确保患者的通气和氧合状态处于最佳水平。

3. 预防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人工气道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气道感染、漏气、食管通气和声带损伤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气囊、使用适当大小的气管插管、定期清洁呼吸道设备、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性等措施。

4. 早期拔管和自主呼吸恢复:减少人工气道时间是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旦患者呼吸功能逐渐恢复,医护人员应适时进行拔管尝试,以便患者能够尽早自主呼吸。

二、质量改进措施:1. 定期培训和教育:人工气道管理需要有专业技能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定期培训和教育是提高人工气道管理质量的关键之一。

通过培训和教育,医护人员可以更新操作技能,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指南,提高对并发症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建立质量控制指标: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来评估人工气道管理的质量。

例如,可以设定合适的拔管成功率、气道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并定期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3. 提供多学科团队协作支持:人工气道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呼吸科、护理部、口腔科等。

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人工气道管理是指通过安放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等方式,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医疗护理措施。

它被广泛应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和手术时,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人工气道的正确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

2. 重要性(1)保障气道通畅:建立人工气道,能够有效保障病人的气道通畅,确保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降低误吸风险,维持呼吸功能。

(2)辅助机械通气: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人工气道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人工气道,可以将呼吸机连接到病人的气管,以协助和支持病人的呼吸。

(3)护理措施实施: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为其他护理措施提供操作通道,例如气道吸痰、氧疗、药物给予等,对病情监测和治疗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4)减少呼吸道感染:正确的人工气道管理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切开管,保持通气道的清洁,有效预防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5)提高生存率:对于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合理的气道管理可以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并提高生存率。

及时发现并处理插管脱落、气囊破裂等并发症,对于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3. 影响因素(1)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的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气道管理的各项操作规范,能够熟练灵活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2)护理环境和设备:护理环境应保持清洁,设备完善并符合卫生要求。

合适的床位、支撑架、插管道具、气囊等设备能够提供安全稳妥的插管操作和后续护理。

(3)病人自身因素:患者的年龄、疾病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会影响人工气道管理的难度和需求。

老年患者、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存在咽喉炎、声带损伤等问题的患者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地管理。

(4)护理措施的质量: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需要高质量的护理措施。

例如,正确的气囊充气、管路连接紧密、定期位置翻身等操作可以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5)团队合作:医护团队应高效协作,确保人工气道管理的安全性。

人工气道使用管理制度

人工气道使用管理制度

人工气道使用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序言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使用人工气道来维持呼吸功能。

然而,人工气道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的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为了规范人工气道的使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以指导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进行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

第二部分:管理范围和目的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

其目的在于规范人工气道的使用,提高操作质量,减少操作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三部分:管理原则1.依法依规。

在使用人工气道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操作合规合法。

2.严格操作流程。

对于人工气道的使用,必须遵循专业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严格培训要求。

医护人员在使用人工气道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获得相关证书才能进行操作。

4.重视术前评估。

在进行人工气道操作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手术风险等。

第四部分:管理责任1.医疗机构负责人对人工气道使用管理负最终责任,并应当组织相关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2.医师在人工气道的使用过程中负有最终责任,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3.护士在协助医师使用人工气道的过程中,负有全程监控和记录的责任,及时发现并报告操作中的异常情况。

第五部分:管理流程1.术前评估:医师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人工气道的选择等因素,并制定操作方案。

2.手术准备:医疗机构应对使用人工气道的手术进行精心准备,包括准备所需的器械、药品等,并确保手术环境清洁、安全。

3.操作过程:医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手术,护士负责配合和监控手术过程,记录手术情况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术后管理: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

第六部分:管理措施1.定期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人工气道使用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的应用指征取决于患者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是保障危重患者呼吸道畅通,机体供氧需求二氧化碳排出的重要措施,是连接呼吸机实行正压通气的主要方式。

[吸痰]对机械通气的病人应通过各种指标(包括听诊呼吸音粗糙,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增加或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少,病人不能进行有效咳嗽,气道内可见到分泌物,监测到的流速压力波形变化,可疑胃内容物或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入,临床可见明显呼吸做功增加,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影像学改变提示与肺内分泌物潴留相关)来及时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集聚,并通过正确方式的气道吸引确保分泌物的充分引流(2)。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或因肺功能严重减退,呼吸肌无力等,大多不能自行排痰,极易造成分泌物潴留而堵塞呼吸道,使肺部感染加重.用物准备:吸引器、简易呼吸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吸痰管(根据气管插管导管口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一、吸痰前评估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有痰潴留,根据胸片听诊、触诊判断痰的潴留位置1)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雾化加湿并加大吸氧浓度2) 根据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上3)挤压振颤胸廓使痰液向中枢气道移动4)吸痰后评估: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胸片、肺部听诊判断吸痰效果二、吸痰方式开放式、密闭式三、吸痰注意事项1) 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患者有痰时及时吸痰,不主张定时吸痰,以减少吸痰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的痛苦2) 吸痰前后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以提高患者的SPO2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从而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3)注意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对吸痰管及气道的污染会造成患者的肺部感染,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现吸痰管内多配有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前必须做好用物准备,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能被污染,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的生后及时弃去,吸引气管插管和口鼻腔需分别使用吸痰管,不得混用.4) 吸痰动作要轻快,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评估与监测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评估与监测

人工气道管理中的评估与监测人工气道管理是重症监护患者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围手术期、重症监护、急救抢救等现场,由于各种原因,患者需要经常或长时间地使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来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

为了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评估和监测人工气道的位置、功能和并发症是非常关键的。

人工气道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气道通畅、允许适当的气体交换,并减少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

评估和监测人工气道的位置和功能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评估:评估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安全性是必要的。

这包括检查是否存在任何异物,如分泌物或血块,并确保气道畅通。

2. 气道通畅性评估:评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道的通畅性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通过观察胸廓的升降运动、听听肺部呼吸音、测量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评估患者的气道通畅性。

3. 气囊充气压力监测:对于使用气囊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气囊充气压力监测是必要的。

目标是确保气囊压力适中,既不会造成气囊过度充气引起黏膜损伤,也不会导致气囊失去密封效果。

4. 气道内径测量:比较插管或气管切开管与患者气道的大小,以确保选择正确尺寸的管道。

常用方法有口腔插管直径测量和腹股沟置管环测量。

5. 潮气量和通气量监测:通过监测潮气量和通气量,可以评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功能是否正常。

这些参数通常通过呼吸机上的监测设备进行监测。

6. 体征及症状监测:观察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变化,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可以提供评估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线索,包括是否存在气漏或导管脱出等情况。

此外,监测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并发症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气道误吸、呼吸机相关肺炎、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导管脱出或堵塞、气胸等。

针对这些并发症,我们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总之,在人工气道管理中,评估和监测人工气道的位置、功能和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安全性评估、气道通畅性评估、气囊充气压力监测、气道内径测量、潮气量和通气量监测以及体征及症状监测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适当是指它的直径应小于气管内 套管的内径的一半 吸痰时空气仍可进入肺部,大大减少窒 息的可能,并防止负压过大引起的肺不 张
吸痰管选择


气管插管内径 7mm 7.5mm 8mm 8.5mm 9mm
吸痰管型号 10FR 12FR 14FR 14FR 16FR
吸痰注意事项
气管切开护理要点
5.
使用金属套管时,内套管应每日清洗、消毒 一次。外套管在术后7—10天伤口形成窦道后, 每月消毒一次。塑料套管每1—2月更换一次
拔管前应先吸除套管内外的分泌物,拔管后 吸除窦道中的分泌物。消毒伤口,并拢皮肤, 用蝶形胶布固定伤口,盖上消毒纱布,使伤 口不漏气
6.
人工气道对病人不利影响
交流沟通
避免意外拔管


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用胶布和固定带,交 接班记录插管深度 保持病人脸部的清洁,保持胶布的粘附度 每日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 对于烦躁或意识不清的病人,应适当约束 呼吸机管道不宜固定过牢 操作时应先将呼吸机管道从固定架上取下
3.
气管插管位置管理
4.
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减少导管周围皮肤、黏 膜的损伤。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应做好心理 护理,防止患者自行拔管。躁动患者及时应 用镇静剂并用约束带固定手脚。避免气管导 管随呼吸运动而损伤气管和鼻腔黏膜。
整理体位。将患者头部稍后仰,以减轻气管 导管对咽部的压迫。经常改变体位可减轻导 管对局部的损伤并利于痰液引流。

简易人工气道

适用于:由于舌后坠、分泌物或呕吐物、血凝 块或异物等引起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梗阻,又 不适于气管内插管,更不必做气管切开
口咽通气道的放置
口咽通气道的优缺点



易插入,使用方便且迅速 可防止舌和咽部软组织松弛引起的呼吸 道梗阻 刺激咽后壁易引起恶心、呕吐,有吸入 性危险 容易异位和滑脱 易引起喉痉挛 可引起舌和牙齿的损伤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

呼吸困难、通气不足、换气功能障碍、呼吸心 跳骤停的病人,按其病情发展的轻重缓急施行 人工气道:

简易人工气道

口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置管
人工气道的管理

保证气道的通畅
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道分泌物清除
吸入气的湿化 气囊管理 呼吸机管道
非加热湿化器
雾化吸入


采取不同药液,间歇、小剂量、短时间 雾化可将药液变成直径5m以下的细微 气雾,随病人的吸气到达终末细支气管 及肺泡 每天2~4次,每次10~15min 长时间大剂量雾化有可能导致病人血氧 分压下降;或β 受体激动剂(喘乐宁) 大量吸入导致心动过速
雾化加湿
热湿交换器(HME)
胸 部 叩 击 和 体 位 引 流
吸痰的意义


清除大气道分泌物,刺激小支气管,防 止分泌物坠积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小气道阻力 防止痰痂形成、脱落而阻塞气道 留取痰标本,有利于痰液性质的观察和 细菌培养的准确性
吸痰的时机
1. 2. 3.
4.
听诊时闻及明显的痰鸣音; 清醒的病人表示有痰液时; 呼吸机显示气道峰压升高报警,血氧饱 和度下降; 套管内有痰液喷出等时应立即给予吸痰

避免因吸痰造成严重缺氧

吸痰前后各给2min 100%氧气 严密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 吸痰,并给100%氧气,必要时通知医生

注意无菌操作 防止气道粘膜损伤,引起粘膜水肿、出血和血 痂形成 预防VAP的发生

人工气道的管理
保证气道的通畅 吸入气的湿化 气囊管理 呼吸机管道
1.
插管后立即听诊双 肺呼吸音是否相同, 观察胸廓运动是否 对称

听诊位置
插管易误入右侧, 因右主支气管粗, 走向较垂直,此时 左侧无呼吸音。
气管插管位置管理
2.
拍胸片,插管位置应 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 即隆突上1-2cm处。 在气管导管上做好深 度标志,记录插管外 露长度(自门齿至插 管末端距离),严格 交接班
1. 2. 3. 4.
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 抑制咳嗽反射 影响病人的语言交流 病人的活动受限
人工气道管理目标
维持人工气道的功能
保持呼吸道的持续通畅 预防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维持气道通畅的措施

胸部物理治疗 气管内吸痰 气道湿化
胸部物理治疗


体位引流 胸部叩击 胸部震颤(排痰机) 刺激咳嗽
5.
经皮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优点



明显减小解剖无效腔,减少呼吸功 的消耗 管腔短,口径大,便于清除气道内 分泌物,便于插入支气管镜 不影响吞咽功能,患者可自由进食, 易被患者接受,可长期保留或终身 带管。
气管切开缺点

手术创伤有一定危险性 可能遗留气管狭窄 缺乏空气的湿化和湿化作用 吸痰易污染下呼吸道,导致或加重感染


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入气 体进行混合,从而达到对吸入气体进行 加温、加湿的目的 呼吸机上多装有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 其湿化效率受到吸入气的量、气水接触 面积和接触时间、水温等因素的影响
加热湿化器


加温、加湿气体 低于体表温度2℃,为设置呼吸机湿化器 的最佳温度 临床一般认为湿化器温度应保持在 32~35℃
热湿交换器(HME)



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循环呼出气体 的热度和水分(呼出气通常>35℃,湿度 达100%) 起到过滤作用,防止新的细菌感染,同 时不影响甚至可改善肺功能 不适于痰多粘或气道有出血的病人
气管内滴药

脱机湿化

将呼吸机管道与气管套管脱离,直接通过套 管口内注入湿化液 在连接呼吸机的情况下,通过T型连接管口 直接注入。T型连接管的直管与气管套管联 接,无盖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呼吸机联接, 打开有盖的一端直接注入湿化液
保证气道的通畅 吸入气的湿化 气囊管理 呼吸机管道

预防VAP指南建议

每例病人都使用经严格消毒的通气管道; 如果管道被肉眼可见的血、呕吐物、脓 痰污染,则进行更换;但不必定期更换 通气管道
交流沟通



对于神志清醒的病人,人工气道的建立使病人 不能发声,影响语言交流,常使病人感到孤独 和恐惧。 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 字板、认字板等,以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 因病人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护士观察病 人要细心,询问病人要耐心,帮助病人建立自 信心和充分的信任感,主动配合医疗和护理工 作

正常的湿化机制
温度-37℃
湿度-100 % 含水量-44mg/L
气体湿化不足

破坏气道纤毛和粘液腺 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的破坏和扁平化 基膜破坏 气管、支湿化器 (加热、非加热) 热湿交换器(HME) 雾化 气管内滴注
加热湿化器

连机湿化

人工气道的管理
保证气道的通畅 吸入气的湿化 气囊管理 呼吸机管道

气囊压力


理想的套囊充气:封闭气道足以维持潮 气量和防止误吸,同时又不影响气管粘 膜的毛细血管血流灌注 可使用气囊压力计测量气囊压力,最高 不可超过30cmH2O(气管毛细血管灌注压)
气囊压力检测,通过触觉不能准 确估计压力大小
套囊内有一定容积后,再注入 0.5-1ml的气体都可导致套囊内 压力的骤升
气囊管理


定时充气放气,气囊放气前,必须清除 气囊上滞留物 气囊压力不足将使VAP的风险增加4-6 倍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指南中建议:气管 插管气囊压力应维持在20cmH2O以上,从 而预防细菌通过气囊壁进入下呼吸道
人工气道的管理
鼻咽通气道的放置
鼻咽通气道的优缺点

利于口腔护理,无恶心、呕吐 病人耐受较好,避免损伤舌牙 鼻粘膜溃疡坏死 导管易滑进食道造成胃胀气及换气不足 凝血机制障碍和脑脊液鼻漏者禁用
鼻粘膜坏死溃疡后畸形愈合
气管插管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经口插管优缺点
优点: 1. 操作简单,可在紧急情况下置入导管,适于抢救 2. 可置入相对较粗的导管,吸痰较容易 3. 并发症较少 缺点: 1. 导管固定不安全,易移位、脱出(面肌及舌) 2. 清醒病人不易耐受,牙垫也增加了病人的不适 3. 口腔护理困难 4. 影响吞咽功能,不能经口进食 5. 气囊充气后会阻断发声,影响语言的沟通
经鼻插管优缺点
优点: 1. 易于固定且相对安全 2. 病人多能耐受 3. 易于口腔护理 4. 不会发生病人咬住气管插管的危险 缺点: 1. 操作比经口插管复杂,不易迅速置入导管 2. 使用持管钳将导管气囊夹至破裂而需更换导管 3. 并发症相对较多

易发生出血、鼻骨折 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等
气管插管位置管理
气管切开护理要点
1.
2.
3.
4.
用系带妥善固定气管套管(系死扣),尤其 在48小时内严防套管滑脱或移位 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出血量多时应及时 静脉或局部给予止血药 视其渗出物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更换敷料, 一般每天更换1—2次 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 必要时伤口周围分泌物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 以指导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