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教学大纲
社区与社区管理第一章教案
周次: 1日期:9.10教学内容:第一章社区和社区治理标题:要点内容:1、“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滕尼斯提出,以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首先使用中文“社区”一词。
一般认为,社区就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具体化的区域性社会。
2、社区和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范围上看,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从内容上来看,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3、一般而言,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五个方面:(1)地域要素,社区具有一定的边界;(2)人口要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等;(3)生态要素,主要涉及社区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4)结构要素,指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5)社会文化,两个问题,一是社区对社区成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二是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社区管理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外延相当复杂的范畴。
本书认为,社区管理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5、我国目前的社区管理采取半行政性与半自治性相结合的模式,实际上是以政府管理为主,居民自我管理为辅的模式。
政府应采取措施引导居民逐步走向自治,在此基础上推进社区治理。
6、社区管理具有区域性、互助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7、近年来,治理理论逐渐兴起。
治理和传统的统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需要权威和权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持正常秩序。
两者之间也有本质的区别:统治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构,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统治的权威来自政府,治理的权威主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统治过程中权力运行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统治关系是命令服从关系,治理过程是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治理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
8、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领域的实际运用。
社区治理是社区范围内的多个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区成员社会福利,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
城市社区治理教材课程
Part
02
城市社区治理的组织架构
社区治理的组织形式
居民委员会
由居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 自治组织,负责处理社区 日常事务。
业主委员会
由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 选举产生,代表业主利益, 监督物业管理公司。
物业管理公司
受聘于业主委员会,负责 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环境 卫生、安全保卫等工作。
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
要点二
原则
社区治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 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发挥政 府在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三是坚持居民主体,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四是坚持社会协同,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 量的协同作用;五是坚持法治保障,依法推进社区治理。
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如何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需要我们思考 和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机制。
如何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与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机结合?
城市社区治理与基层民主建设密切相关。如何在推进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现二 者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THANKS
社区治理的意义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社区治理,可以推动政府、社会和居民等多方主体 共同参与,实现社区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城市社区治理的背景与现状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转型的推进,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已 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路径。
社区治理的制度体系
STEP 01
《社区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社区治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社区治理》是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专科的一门选修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社区治理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社区治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深入理解社区治理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形成和确立基本的社区治理思维。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简明、系统地向学生阐述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规律。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要求的层次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第一章社区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学生应通过学习了解社区治理的基本前提。
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社区在人类生活中的核心作用,在概念类型上要把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和行政管理上的社区两者的关系理清楚,明白社区问题和现代化过程的关系,懂得社区治理在社区发展中的方向和定位。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一、社区的定义和基本要素二、社区的基本分类第二节社区的功能一、社区功能划分的争论二、社区功能的历史演变三、当今社区功能的特点第三节社区的变迁一、经典社会学家关于传统社区与现代社会基本差异的论述二、现代社会社区生活遭受的冲击及其反应第四节社区问题一、社区问题及其类型二、社区问题的归因三、社区化的问题解决机制第二章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治理理论的产生北京;掌握治理理论的含义及其与统治概念的区别;重点掌握社区治理理论的含义、社区治理理论的产生北京,以及与社区治理相关的范畴。
第一节治理理论概述一、治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含义二、“治理”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三、善治及其基本要素第二节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一、全球化时代人类政治生活的变化迹象二、世界范围的“结社革命”三、新管理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影响第三节社区治理理论及其背景一、社区治理的含义二、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的转变第四节与社区治理相关的范畴一、社区发展二、社区建设三、社区组织四、社区服务五、社区工作第三章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和历史演变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理解世界上不同地区社区治理的策略及其依据,了解中国城乡基层社区治理的历史演变过程。
社会治理常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任务,掌握社会治理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和方法教学难点:1. 社会治理中多元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协作2. 社会治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引出课题。
2. 学生分享对社会治理的理解和认识。
二、新课讲授1. 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 教师讲解社会治理的定义,强调其涵盖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
- 学生思考并讨论社会治理的内涵和外延。
2. 社会治理的原则- 教师讲解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如法治原则、公平原则、参与原则等。
- 学生举例说明这些原则在实际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三、课堂讨论1. 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保障民生等。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
2. 社会治理的方法- 教师介绍社会治理的主要方法,如法治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社会方法等。
- 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方法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社会治理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三、角色扮演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社会治理角色,模拟社会治理场景。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1.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社会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治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机构和课程设置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社会治理课程教学大纲的示例:
课程名称:社会治理
课程目标:
1. 理解社会治理的概念、原理和重要性。
2. 掌握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课程内容:
1. 社会治理概述
-社会治理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社会治理的主体和对象
2. 社会治理理论
-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
-社会资本与社会治理
-社会参与与社会治理
-社会创新与社会治理
3. 社会问题与治理
-社会问题的分类与特征
-社会问题的成因分析
-社会问题的治理模式与策略
4. 社会治理实践
-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与职责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公民参与和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实践
5. 社会治理案例分析
-分析具体社会问题的治理案例
-探讨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6.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培养
-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涵
-公民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具体行动中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占比30%
2. 作业和项目报告:占比40%
3. 期末考试或综合评价:占比30%
这只是一个示例的社会治理课程教学大纲,实际的教学大纲可能会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育机构和课程设置而有所调整。
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估方式以及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导和参考。
《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Governance课程代码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时/学分32/2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责任教师课外学时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大纲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该课程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课程,建构起一个社会治理创新的社会政策学路径,课程可作为其它专门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授课内容上来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学术前沿的理论思考,又有对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地区经验的总结评析。
This syllabus is revised or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This course is a practical very strong curriculum, building up a learning path of social policy,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course can be used as other special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the teaching content,pay attention to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both the academic frontier of theoretical thinking,and to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leading regional experience summary of evaluation.2.设计思路: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导向,通过发展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民生福祉,才能从根本上-1-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区治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社区治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课程简介《社区治理》是一门本科阶段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社区治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施策略,掌握社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决策-making等基本技能。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社区治理的全面认知和理解。
具体目标包括: 1. 了解社区治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社区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过程; 3. 掌握社区问题解决和决策-making的基本技能; 4. 学会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对社区治理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社区治理基础(6学时)本章主要介绍社区治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社区治理的定义、目标、原则和基本方法等。
第二章:社区组织与发展(8学时)本章主要介绍社区组织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包括社区组织的类型和结构、社区发展的阶段与规律等。
第三章:社区问题解决与决策-making(10学时)本章主要介绍社区问题解决与决策-making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包括问题解决的流程、决策-making的原则和方法等。
第四章:社区治理案例分析(12学时)本章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社区治理进行实践探讨。
选取典型社区案例,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形式,加深对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第五章:社区治理评价与改进(6学时)本章主要介绍社区治理的评价方法与改进策略,包括社区治理绩效评价、民众参与评价和改进策略等。
第六章:社区治理的前沿问题(8学时)本章主要介绍社区治理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向,包括社区治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多元文化社区治理、数字化社区治理等。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阅读与写作等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质量等;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主要包括闭卷考试和社区治理案例分析报告。
社区治理应急管理教学大纲
社区治理应急管理教学大纲社区治理应急管理教学大纲一、引言社区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促进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而应急管理则是社区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社区面临各种突发事件时的应对和处理。
为了提高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制定一份完善的社区治理应急管理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二、教学目标社区治理应急管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社区治理中应急管理的必要性;2. 掌握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应急管理的概念、原则、流程等;3. 熟悉应急管理的实践操作,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应对复杂的应急事件;5.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区治理的应变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的定义和意义- 应急管理的原则和基本要素- 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2. 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 社区应急管理组织的职责和权限- 应急管理组织的人员配置和工作流程- 社区应急管理组织与其他相关组织的协作3.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和程序- 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 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估4. 应急资源的调配与利用- 社区内部资源的调查和整合- 社区外部资源的协调和利用- 应急资源的储备和更新5. 应急事件的处置与评估- 应急事件的分类和级别划分- 应急事件的处置流程和方法- 应急事件的评估和总结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 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对应急事件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研究和调研,撰写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应急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社区治理电子教案PPT课件
➢3
➢ 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成 员通过( )选举产生。
➢ 村民直接
精品课件
22
➢ 在村民委员会自治核心内容的“四个民 主”中,( )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 民主选举
➢ 社区真正的本质是( )。
➢ 社区精神
➢ ( )是村民自治的根本。
➢ 民主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
区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精品课件
14
➢ 城乡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及意义:
• 首先,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在法律的框架内享有自主管 理社会的自治权,城乡居民通过社区自治组织行使民 主权利,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的管理。
• 其次,促进了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民社会的形成。促 进了以民主和法治为基本理念的公民社会的形成。
➢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
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精品课件
6
➢ 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每届任期为3年,可连选连任。
➢ 社区真正的本质是社区精神。
➢ 我国城乡社区民主自治的基本方式是民主 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有六项:
➢ 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
• 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 完善。
• 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 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村级民主水平日益提高,
村级民主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竟争性不断增强。但是,
相比较而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
法规尚且缺乏,滞后于实践需要。
•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
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社区治理》教学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放专科)《社会工作行政》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区治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材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该教材采用娄成武、孙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区管理学》(第三版)。
《社区治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主要涉及到社会科学这一领域中的很多内容。
该课程遵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历史逻辑,有目的地从管理学角度切入,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重视对社区现实问题的探讨,并勾画了社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力争体现“创新”与“精品”的时代要求。
《社区治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区目前现状出发,对于社区的管理主体、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社区发展进行了理论性探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凝练上升为理论。
因此,本课程不仅是对于“社区”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于其各个具体环节的描述,二者兼顾是本课程作为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征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2)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认识和研究社区管理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社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无特殊要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⑴理解并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⑵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了解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轨时期所出现的“社区”,到深入探讨社区管理领域的具体环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⑴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⑵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社会治理类教学大纲
社会治理类教学大纲社会治理类教学大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社会治理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为了培养具有社会治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社会治理类教学大纲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社会治理类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期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一些启示。
一、导论社会治理类教学大纲的导论部分应该对社会治理的概念和意义进行阐述。
它应该包括社会治理的定义、发展背景以及其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导论部分还可以介绍一些社会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社会治理理论社会治理理论是社会治理类教学大纲的核心部分。
在这一章节中,可以介绍一些经典的社会治理理论,如社会契约论、公共选择理论等。
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现代社会治理理论,如网络治理、社会风险管理等。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社会治理观念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治理实践社会治理实践是社会治理类教学大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一章节中,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社会治理案例,如中国的社区治理、日本的灾害管理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学生可以了解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和挑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社会治理能力培养社会治理能力培养是社会治理类教学大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这一章节中,可以介绍一些培养社会治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和项目,如社会调查、模拟演练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社会治理研究方法社会治理研究方法是社会治理类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章节中,可以介绍一些社会治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等。
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社会治理伦理社会治理伦理是社会治理类教学大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这一章节中,可以介绍一些社会治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如公正、公平、诚信等。
社区治理方案
社区治理方案第1篇社区治理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社区治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文明、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社区治理措施,推动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组织架构1. 社区治理委员会:由政府部门、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代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负责社区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决策。
2. 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收集居民意见,监督物业管理公司履行职责。
3. 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社区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环境卫生、公共安全、设施维护等。
4. 业主代表:参与社区治理委员会决策,代表业主利益,监督物业管理公司工作。
三、治理措施1. 环境卫生(1)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2)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确保社区环境整洁。
(3)建立健全绿化管理制度,提高绿化水平。
2. 公共安全(1)加强社区巡逻,提高见警率。
(2)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
(3)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3. 设施维护(1)定期检查社区公共设施,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2)建立健全维修制度,提高维修效率。
(3)加强居民意见收集,及时了解居民需求,改进设施设备。
4. 社区活动(1)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提高居民凝聚力。
(2)鼓励居民自发组织活动,提升居民自治能力。
(3)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四、实施与监督1. 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
2. 定期召开社区治理委员会会议,协调解决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物业管理公司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定期考核。
4. 加强居民监督,设立意见箱,及时回应居民诉求。
五、宣传与教育1. 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社区治理政策。
2. 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居民法治意识、环保意识和自治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放专科)《社会工作行政》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区治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材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该教材采用娄成武、孙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区管理学》(第三版)。
《社区治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主要涉及到社会科学这一领域中的很多内容。
该课程遵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历史逻辑,有目的地从管理学角度切入,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重视对社区现实问题的探讨,并勾画了社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力争体现“创新”与“精品”的时代要求。
《社区治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区目前现状出发,对于社区的管理主体、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社区发展进行了理论性探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凝练上升为理论。
因此,本课程不仅是对于“社区”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于其各个具体环节的描述,二者兼顾是本课程作为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征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2)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认识和研究社区管理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社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无特殊要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⑴理解并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⑵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了解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轨时期所出现的“社区”,到深入探讨社区管理领域的具体环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⑴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⑵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⑶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论坛、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⑷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这三个教学要求的层次,亦是本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教学中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课程教学72学时,4学分。
具体学时分配建议如下: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概述⑴社区的含义;⑵社区的特征;⑶社区的功能;⑷社区的分类;第二节社区管理⑴社区管理的含义;⑵社区管理的特征;⑶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三节社区管理学概述⑴社区管理学及其研究内容;⑵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的概念、特征、功能、分类;社区管理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⑵理解社区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⑶了解社区管理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第二章社区管理体制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管理体制概述⑴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⑵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⑶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第二节社区管理组织⑴社区管理组织概述;⑵社区管理组织的分类;⑶正确处理社区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⑷社区管理组织的功能;第三节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⑴走入历史的单位制;⑵深陷困境的街局制;⑶社区制度;第四节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⑴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⑵完善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⑶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特点;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管理体制的概念、构成原则;社区管理组织概念、分类、功能;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具体措施;⑵理解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正确处理社区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特点;⑶了解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第三章社区管理模式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管理模式概述⑴社区管理模式及其构成要素;⑵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第二节社区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⑴国外社区管理的主要模式;⑵西方国家社区管理模式的共同特点;第三节我国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⑴社区管理实践模式概述;⑵我国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⑶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管理模式及其构成要素;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⑵理解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西方国家社区管理模式的共同特点;⑶了解国外社区管理的主要模式、我国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第四章社区管理方法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管理方法概述⑴社区管理方法的含义;⑵社区管理方法的特点;⑶社区管理方法的作用;第二节社区管理的行政方法⑴社区管理行政方法的含义;⑵社区管理行政方法的类型;第三节社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⑴社区问题分析;⑵建立关系;⑶资料收集;⑷制定社区规划;⑸社区行动;⑹效果评估;第四节社区管理工作模式分析⑴社区组织的工作模式;⑵社区发展模式详述;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管理方法的含义、特点、作用;社区管理行政方法的含义;社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⑵了解社区管理行政方法的类型;社区管理工作模式分析;第五章社区环境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环境概述⑴社区环境的含义;⑵社区环境的构成要素;⑶社区环境的特征;⑷社区环境的分类;第二节我国的社区环境建设⑴社区环境建设及其意义;⑵我国城市社区环境建设情况;第三节社区环境管理⑴社区环境和社区管理的关系;⑵社区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⑶改善城市社区环境管理的措施与方法;⑷城市社区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发展趋势;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环境的概念、构成要素、特征、分类;城市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改善城市社区环境管理的措施与方法、发展趋势;⑵理解我国城市社区环境建设情况;⑶了解社区环境和社区管理的关系;第六章社区参与与社区民主政治建设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和自治⑴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概念与分类;⑵社区自治组织;⑶社区自治与政府的关系;⑷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与社区自治的关系;第二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⑴社区民主政治的组织建设;⑵社区居民民主选举的制度建设;⑶依法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⑷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保障体系建设;第三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⑴当前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⑵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⑶完善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体系;第四节社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管理创新⑴城市居民委员会的角色矛盾;⑵居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管理创新;⑶村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制度的管理创新;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概念、特征、分类;社区自治组织的概念、形式;⑵理解当前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社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管理创新;⑶了解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第七章社区文化管理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文化概述⑴文化的概念;⑵社区文化的含义;⑶社区文化的构成要素;⑷社区文化的特征;第二节社区文化的类型与功能⑴社区文化的类型;⑵社区文化的功能;第三节社区文化的建设与管理⑴社区文化的建设原则;⑵社区文化管理;第四节社区教育管理⑴社区教育的含义;⑵社区教育的形式和特点;⑶发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⑷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因素;⑸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⑹完善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途径;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文化的概念、特征、类型、功能;社区文化的建设原则;社区教育的含义、社区教育的形式和特点、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因素;⑵理解社区文化管理的必要性、途径;我国发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其完善的途径;⑶了解社区文化构成的要素;第八章社区卫生与体育管理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卫生服务概述⑴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⑵社区卫生服务的产生;⑶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⑷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和任务;⑸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现实意义;⑹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第二节我国社区卫生管理⑴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三节我国社区卫生的可持续性发展⑴从医生的角度看、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⑵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角度看,应该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四节社区体育⑴社区体育的含义和特征;⑵社区体育管理的含义及其基本职能;⑶社区体育管理的主要原则;⑷我国社区体育管理的完善与发展;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特点、对象、任务、现实意义和主要内容;社区体育的含义、特征、基本职能和主要原则;⑵理解我国卫生服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国社区体育管理的完善与发展;⑶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产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我国社区卫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第九章社区治安管理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治安管理概述⑴社区治安管理的含义;⑵社区治安管理的特征;⑶社区治安管理的基本原则;⑷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的意义;第二节社区治安管理的内容与功能⑴社区治安管理的内容;⑵社区治安管理的功能;第三节社区警务⑴社区警务的含义;⑵社区警务工作的基本理念;⑶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内容;⑷我国社区警务战略的启动;第四节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途径⑴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法律体系;⑵加快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治安管理体制建设;⑶开展各种形式的治安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严管、严防、严治、严打的社区治安综合网络;⑷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明社区建设,优化社区治安管理环境;⑸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加快智能化社区建设步伐,提高科技防范能力;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治安管理的含义、特征、基本原则、意义、内容、功能;⑵理解社区警务工作的基本理念;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途径;⑶了解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我国警务战略的启动;第十章社区服务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服务概述⑴社区服务的含义和属性;⑵社区服务的分类;⑶社区服务内容;⑷社区服务管理体制;⑸社区服务的运行机制;⑹社区服务的功能;⑺社区服务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第二节社区服务的兴起与发展⑴西方国家社区服务的发展历史;⑵我国社区服务的产生与发展;⑶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服务;第三节我国设区服务的现状⑴我国社区服务的主要成绩;⑵我国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⑶加快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对策;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服务的含义、属性、分类、功能、意义;⑵理解社区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⑶了解社区服务内容;西方国家社区服务的发展历史;我国社区服务的产生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的主要成绩;第十一章社区社会保障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社会保障概述⑴社区社会保障的含义;⑵我国实施社区社会保障的必要性;⑶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⑷社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第二节我国社区保障的现状和完善的措施⑴我国社区社会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⑵完善我国社区保障工作的基本措施;第三节城市社区社会救助与再就业工程⑴城市社区社会救助与政府责任;⑵城市社区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⑶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⑷城市社区再就业工程;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社会保障的含义、必要性;城市社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⑵理解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完善我国社区保障工作的基本措施;城市社区再就业工程;⑶了解我国社区社会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城市社区社会救助与政府责任、城市社区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我国城市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第十二章社区物业管理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物业管理概述⑴物业的概念和特点;⑵物业管理的概念、特性及内容;⑶社区物业管理的内涵;第二节社区物业管理的行政监管与纠纷处理⑴政府对社区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⑵社区物业管理纠纷及其解决机制;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物业概念和特点;物业管理的概念、特性和内容;⑵理解社区物业管理的行政监管与纠纷处理;第十三章社区智能化建设与管理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智能化的概念⑴社区智能化概念的演变历程;⑵社区智能化的特征;⑶社区数字化服务;⑷智能社区的总体结构;第二节智能化社区建设规划与技术⑴社区智能化建设的原则;⑵智能化社区的功能;⑶综合布线技术;⑷网络技术;⑸社区安全系统简介;第三节智能化社区硬件建设案例分析⑴西蒙BIAS综合布线实例⑵网络方案与设备选型实例⑶网络建设与网络安装、调试知识第四节智能化社区软件建设⑴计算机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⑵物业管理计算机软件模块;⑶社区信息平台软件开发——网站建设;⑷软件建设;第五节智能化社区网络管理⑴智能社区网络管理概述;⑵人员培训;⑶社区网络日常管理;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智能化的概念、特征;社区智能化建设的原则;⑵其他社区智能化建设知识点仅限于了解;第十四章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㈠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发展⑴社区发展的含义;⑵社区中介组织与社区发展;⑶社区志愿服务于社区发展;⑷国外社区发展的特点;第二节社区管理创新⑴社区管理创新的含义;⑵社区管理创新的原则;⑶社区管理创新的内容;第三节国外社区管理创新的实践与发展⑴国外社区管理创新的实践;⑵社区管理创新的国际趋势;㈡教学要求⑴掌握社区发展的含义、影响社区发展的因素;社区中介组织的概念、社区志愿服务的概念;社区管理创新的概念、特征、原则、内容;⑵理解社区中介组织与社区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于社区发展、社区管理创新的国际趋势;⑶了解国外社区发展的特点、国外社区管理创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