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发展改革

合集下载

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刍议论文

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刍议论文

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刍议摘要: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德育课程的设置与德育教育大纲的出入,课时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德育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使德育课程的教育作用没有得以充分的发挥。

对学校的德育课程有必要做一些改革。

关键词:德育课程;重要性;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70-01一、现行学校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课题,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1、德育课在学校整个教学中的地位是“名不符实”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的地位就如同德育的地位一样,口号喊得高,但实际地位很差。

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工作的首位。

但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很多重要的工作需要花大力气去做,所以,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往往处于被轻视的地位,而德育课更被看成既不教技能又不教有用知识的偏门了,更何况德育课人人都可以拿着书本“照本宣科”。

2、现行教材体系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出入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一年级上期)、《法律基础知识》(一年级下期)、《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二年级)、《哲学基础知识》(三年级上)。

在这个规定的教材体系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与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

3、课时设置不合理德育课程的周课时一般为每周2课时。

从教育部规定的教材容量上看以及实践中实际授课过程得出一个结论:安排的时间少了,不太可能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

导致实际授课时只好选择性的进行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深度受影响。

4、考试和评价的体系不科学德育课程的成绩一般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为准。

即使有平时成绩,也只是作业或者课堂表现方面的考核。

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现状与改革思路

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现状与改革思路
变 思 想 ” CEP (Char 。 act er EdUCa ; t0n
程J l

的随 意 和 失 范 。 是 一 些 学 校 以 “ 师难 教 、 一 教 学 生 难 学 ”为 由 ,随 意 减 少 甚 至 取 消 德 育 课 课 程
设 置 , 成了德 育在职 业学校 的缺位 。二是 在 造
教 学 过 程 中教 师 抱 着 “ 能 教 什 么 ,就 给 学 生 我 上 什 么 ” 思 想 观念 , 意 更 改 教 学 内容 , 脚 的 随 “
P r es i 即 “ a t hP) nr 品格 教 育 伙 伴 组 织 ” 倡 在 提
踩西瓜 皮 。滑 到哪里算 哪里” 。 5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一 哄而上 , . 质量不尽 人意。当国家课 程无法适应学校的校 情和学情 时。 一些学校便一哄而起 , 另起炉灶。 于是 , 校 本 德育课 程开 发成 为职 业学校 教学 改革 一道
维普资讯
德 育 课 课 程 改 革 要 实 现 三 个 “突 破 ” 一 是 在 满 足 学 生 兴 趣 爱 好 、 全 面 : 提 高 学 生 职 业 素 质 、发展 个 性 特 长 方 面 有所 突破 := 是 在 中职 德 育 课 课 程 内 容 方 面 有 所 突 破 ,紧 密 联 系 职 业 、联 系 社 会 和 联 系 生 活 ,突 出 时 代 性 和 开 放 性 : 三 是 在 教 材 教 法 方 面 有 所 突 破 ,以 生 为 本 、以 学 为 先 ,转 变 教 师 教 学
方面 , 会 和 用 人 单 位 越 来 越 看 重 学 生 的 思 社
想 道 德 素 质 ,而 普 及 高 中阶 段 教 育 后 ,生 源 质 量 的下 降 使职 业 学校 骤 然 面 临 教 育 和 管理 的压

浅谈中等卫生学校德育课程的改革

浅谈中等卫生学校德育课程的改革
面临着诸多新 的问题和挑战。
往是重视专业 学习、 忽视文化学习、 轻视德育学习。 一些家长也 认为 职业 学校就是学 点技术 , 找个工作 , 对德育学 习没有什么
期待 。
1 . 4 中等卫 生学校毽1 r 教学 的师费相对缺 乏 德育课 的师资队伍结构是专职为主 , 专兼结合的 。当前一 些学校德 育专 职教师不 足 , 兼 职教 师不少是“ 半路 出家 ” 的, 其 学术功底 、 教学经验较欠缺。 面对德育新课程 , 德育课 师资 的课 程开发 能力 、 教 学创新能 力、 调动学 生参 与 的强有 力的组织能 力总体上 仍显不 足。相对于专业教师经 常进行 国家级 骨干培 训、 出国培训等 , 兼职教师对德育课程改革 的新理念 、 新 内容和 新要求 的高层 次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不多。
园,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 进课堂、 进学生头脑
【 2 】 张茗芳。 使用 P y t h o  ̄ 进行非计算机专业程序A. f - J 教学的探讨叨. 电子
世界 . 2 0 1 2 ( 1 7 ) : 1 6 7 — 1 6 8 .
学。 2 0 1 2 ( 2 ) : 6 l — 6 2 .
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 而且 为学 生今 后 如何走 向社会 、走 向就业 、走向创业打下 了牢固 的思想 基
础。
想政治课改革主要解决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完成教学三
维 目标 , 那么, 职业 学校德育课 改革主要解 决的是增强课程 的
针对性 、 有效性和吸引力 的问题 。
【 4 瞅 国华. 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叨. 中国大学教学, 2 0 0 9
( 3 ) : 3 0 - 3 2 . A

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自治区级培训暨中专德育研究中心年度会议在林芝召开

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自治区级培训暨中专德育研究中心年度会议在林芝召开

职业学校负责 人和 德育课骨干 教师5人参 举措、 0 新思路。 结业典礼上, 区教育厅职 教 ≮
加 了培 训 会 议 。开 班 仪 式 上 林 芝 地 区行 署 处 负 责人 作 了 总结 性发 言 , 再次 强 调 了大 力 副专 员赵 树 明发 表 了热情 洋 溢 的欢 迎词 , 自 发 展 中等职 业 教育 德 育要 先行 , 并从 德 育 课

— — 一 萌 一 一 啊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l区等业校育程革治 全 中职学德课改 自区
鹰 会 在 召 i 专 研 心 度 议 林芝 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 认真落实 上 、 留得下 ” 的社会 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
中专德育研究 中心承办。 政治工作做出 自己应有贡献。 毒
自 治区教工委副书记徐敏、 林芝地区行
日喀则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等 7 所学校 《
署副专员赵树明、 教育厅德育处、 职教处、 林 在会上交流了学校德育-作的经验, E 并结合 ≥
; 芝地区教育局负责人出席会议, 全区各中等 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工作要求, 提出了 新 ¥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 接班人 , 为实现“ n 、 -a 强 两促 进” 和建设小
《 成 思想道 设的 年人 德建 若干意 、 务院 康西 和谐西 平 见》《 国 藏、 藏、 安西藏、 生态西 藏的战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认真落实 略 目 , 标任务这个大局服务。会议要求要不 ≥
通过这次培训会议, 我区中等职业学校
性和实效性。要切实解决 “ 为谁培养人 、 培 进一 步明确 了对德育课课程改革5 作重要 1 2
l 养什么 如何培 人、 养人” 的根本I 要从 性的 识, ' . - I 题。 认 统一了 思想, 确了目 提 明 标, 升了 服务大 将德 局, 育和思想 政治工 作与西 中 藏经 职学校德育课骨干教师的 思想政治素质 i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现状及改革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现状及改革

径。 如在 讲 授 《 律 基 础 知 识 , 织学 生 法 时 组 到 公 安 局 看 守 所 参 观 , 看 守 所 干 警 做 法 请 律 知识 专 题 报告 , 析 违 法 犯 罪 的原 因 , 剖 明 确 其 违 法 行 为 应 受 到 的 处 罚 。 过 参 观 听 通 报 告 , 学生 心 灵 受 到 震 撼 , 立牢 固的 遵 使 树 纪 守 法 意 识 。 会 实 践 活 动 增 强 了 学生 的 社 参 与 意 识 , 德 育 课 教 学 中 取 得 了较 好 的 在 学 习效 果 。 教 学 实 践 证 明 , 育课 教 师 只 有 不 断 德 地 改 革 教学 模 式 , 新 教学 方 法 , 创 灵活选 用 教 学 手 段 , 一 定 能 增 强 中 职 学 校 德 育 课 就 的教学 效果。 2 3在 德育 课教学 中 , . 注重学 生心 理健康 的 教 育 目前 , 中职 学 校 在 校 生 均 为 9 后 , 们 0 他 生 活 条 件 优 越 , 小 娇 生 惯 养 , 志 不 坚 从 意 强 , 人 生 成 长 过 程 中 , 本 上 是 一 帆 风 在 基 顺 , 用 受 过 什 么挫 折 , 理 承 受 能 力 差 。 没 心 到 中 职 学 校 学 习 , 学 生 而 言 可 算 是 他 们 对 所 遭 受 的 一 次 大 的挫 折 , 多学 生 认 为 前 许 途 无 光 , 习意 志 消 沉 , 数 学 生 自卑 心 学 少 理 严 重 , 失 自信 心 , 学 习 存 在 抵 触 情 丧 对 绪 , 罐 破 摔 , 沉 湎 于 网络 之 中 , 打 架 破 或 或 斗 殴 惹 事 生 非 , 学 校 他 们 通 常 对 老 师怀 在 有 戒 备 心 理 , 老 师 的 关 心 , 护 看 作 别 把 爱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1.20•【文号】教职成厅〔2019〕7号•【施行日期】2019.1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对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任务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持续努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德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导向性、引领性作用更加突出。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标准

XXXX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按照部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状况和社会对我校中职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对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课时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和安排。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坚持以为指导,坚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发展为线索,围绕学生德育需求,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心理品质、法制意识教育,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常识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和企业欢迎的从业者。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对职业、道德、法律、心理品质、经济政治等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国家发展的基本品质,具有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团结友善、认真负责的基本素质,提高他们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以及就业后继续学习、创业、创新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1.知识和能力(1)了解职业、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和掌握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的关系,尽快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

(2)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熟悉基本道德规范。

遵守社会公德,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4)结合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学习经济政治常识,提高理解身边的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学会收集、整理、筛选、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具有阅读、理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6)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2.过程和方法(1)注重探究式学习,从不同角度探究个人、学校、企业和社会现象,学会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法律知识,结合所见所闻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内涵,逐步理解社会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教育

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教育
义。
关 键 字 : 课 程 改革 中职 德 育 新
特点
重点
意 义
1中职德 育课 程改革的特点
面 : 建道德教育体 系 , 构 深化职 业道 德教育 , 加强心理健
康教 育。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分别 在 19 年 、9 9 9 3 19 年和2 0 04
年进 行 了三次关 于 中等 职业学 校 德育 课程 的改革 , 虽 然取得 了一定 的成 效 ,但是 中职德育课 程 还没有 完全
21 . 针对 中职生思想特点 , 构建道德教育体 系
中职德育 教育 的重 点之一 就是 要针对 目前 中职学
从 应试教育的泥沼 中摆脱 出来 , 单纯 的知识灌输使得学
生缺乏学 习兴趣 , 且脱离 中职学生 的实际 需要 , 并 也不 能满足社会 对 中职学 生德育 素质 的要 求 。新一轮 的 中 职德育课 程改革吸取 了以往 的经验 ,突出了时代性 , 职 业性 , 创新性等特点 。
【 育美育 】 德
浅析 新课程改革背 景下 的中职德 育教 育
罗伟林 ( 龙川 县教师进修学校 广 东河源 570 ) 13 0
摘要 : 高 中职德育教育 实效, 提 让德育教育 充满活力, 促进 学生全 面与和谐 发展, 新课 程改革 背景 下 中职德 育 是 教 育的当务之 急。 育课 作为 中职德 育教 育的主渠道 , 德 其课程改革势在 必行 。 08 2 0 教 育部 印发 了《 2 0 年1 月1 日, 关于
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的基地 。 培养 吃苦 耐劳 , 心理健康 , 具备优 良的 团队协 作精神 和高 尚职业 道德 的高素质 中
职学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 巨的任务 , 必须加强 中职德 育教育 , 明确德育教育 的重点 。结合新一轮 中职德育课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教学改革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教学改革
以实践为 中心” 的德育教 学模式。
【 关键词 】 等职业 中 教育; 课程; 德育 教学改革 【 中图分类号 】G 1 7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6 3 08 8 15 0 0327( 0) — 6 — 2 2 0
中国教育改革进入二十一世 纪, 已呈现 了一个崭新 的发展 阶段, 特别是 中职教 育得到 了蓬勃发展, 国家正 以极大 的力量在 推动中职教 育事业 的发展 ,以适应 国家经济 的快速增 长和发
式, 对课堂教学改革仍是很大的阻碍 。比如我们在有 效检 测和
要求。 由此可见 , 德育课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必须改革 。 如果继续囿于旧一套
对德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 , 特别是他们对教育教学 功 能的理解狭隘 , 只知道教 育是教人读书 , 不懂得教育是在开 启人 的潜能、 发展人 的个性 , 他们对德 育教 学改革 的创新性认 识不足 , 留恋课堂教学模式 。 仍 22 德育教学与和谐社会学 生的需要严重脱节 I
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的基本观 点教 育 , 证唯物主义 辩
2 德育 教学 旧模式 难 以打破 的原 因探 究
德育教学旧模 式难打破 , 原因复杂且多方面 , 其 有客观原
不使我们对中职教育的德育教学进行思考 , 如何进行德育教学 改革 以更好地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 的改革和发展。对 此 , 笔
者提 出了一些认识与看法 。
因也 有主观原 因, 我们对其认识不容易 , 笔者认为 以下 因素 但
内容、 教学 策 略 到 教 师 角 色行 为 、 识 的呈 现 方 式 、 生 的 学 习 知 学
修课程 , 是学校德育工作 的主导渠道 , 是学校实施 素质 教育 的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及其教改探因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及其教改探因

试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及其教改探因(425500)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柏杨内容摘要:本文建构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时代要求,通过对能力为本、人性提升的论述,努力寻找现有教学模式的突破口。

通过现状与突破的分析,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建筑能力培养为本的平台,实现人性提升的终极目标,进而为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努力。

关键词:德育课程;能力为本;人性提升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突现职业教育坚持以能力为本、提升人性的职业教育观、发展观。

面对时代提出的要求,审视我们的中职德育课教学,便会发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知识灌输较多,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对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够。

而国际上公认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加拿大的社区和初级学院教育等,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能力为本、人性提升这一教学模式和课程开发模式。

一、突破:建构能力为本的平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这样规范着中职学校德育目标: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体现在能力为本的培养上,张扬“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强调的“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将其解释为“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和“生存”四个要素。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本质及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本质及改革
结果 。具 体表 现在 两个 方面 :

体 现 受 教 育 者 人 格 成 长 需 要 的 偏 少 。德 育 目标
的适 应性 。
是德育工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应用型 “ 、 、 ”偏离 了人的真实发展 , 高 大 全 , 也就失去 了它
二、 中职 学校 德育应 回归 生活 本质
技术 人才 的需 求 。 目前 , 国正 处在 新 旧体制 转 型 我
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教 育不 能 以某 种 教 条 、空洞 的道理 以及 抽 象 的道
“ 二是 德 育工 作滞 后性 ,削弱 了对 人 才 的教 化 德 规 范 为 出发 点 。朱 小 蔓教 授 曾说 过 :道 德 跟 知
道 道 实效 。由于职业 学 校学 生素 质参 差不 齐 , 上 学校 识 有关 系 , 德 和 人 的认 知 发展 有 关 系 , 德更 与 加
中等职业学校德 育工作 的现状 、 本质及改革
林 旭 兰
505 ) 16 0
( 东 省科 技 职 业技 术 学 校 , 东 广 州 广 广
摘 要 :当前 , 中等职业学校 的德 育工作 不能适 应现 代化建设对应 用型 、 术型人才的需求 。 技 中职学校德 育工作
应 追 本 溯 源 , 循德 育规 律 , 归 生 活本 质 。 遵 回
对学 生 的教 育 常常 逃 不脱 知 识教 育 的窠 臼 ,片面 人 的体 悟 和 体验 有 关 系 。人 只 有真 正 把 生 活 中 的 经 变 才 强调 学 生技 能 的训 练 或 理论 知识 的积 累 ,从 而不 经 历 、 验 加 以反 思 , 成体 悟 , 能 获 得 境 界 的 可避 免 地 冲淡 了塑造 品 格 、 净化 灵 魂 的德 育 主 题 。 即使 是 在思 想 政 治教 育 中 ,也是 把相 关 内容 改造 提 升 , 得 阅历 的增 长 , 获 获得 思 想 、 感 的 升华 。” 情 因此 ,职业 学 校 的德 育 要 紧密 联 系现 实 的社 会 生

适应新一轮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基本途径

适应新一轮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基本途径

浅论适应新一轮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摘要】新一轮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并使用新的德育课教材.本文就如何适应德育新课改需要,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予以简要阐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育;基本途径教育部颁布《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捧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

新时期如何抓好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上好德育课、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一、认真领会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精神1.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过程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把德育课程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

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规定德育课程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等四门课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认真总结2001年以来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后德育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

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2.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意见》明确了职业学校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之我见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之我见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之我见摘要: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改革,应以学生发展和服务社会为中心,把德育教学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育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44-02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性的儿童教育》一书中指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到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些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

陶先生的儿童教育“五大解放”的理论思想,对我们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同样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普高热”的从众心理。

近年,尽管《职业教育法》已明确“职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业招生却一再滑坡,而普高热却一热再热。

“重普高,轻职高”已形成一种社会从众心理。

如何摆清国家设置职校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长远利益,是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新课题。

2.“成绩差”的自卑心理。

初中毕业生面对高中不同学校的选择,最后被录取职校的是各类初中学校中成绩差的学生。

面对这种情况,80%的学生深感确实不如人而深陷自卑。

如何建立职校学生的自信心,是他们从自卑中解脱出来。

要求学校德育教育要做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

3.“不适应职高生活”的畏难心理。

进入职校的新生,今年的独生子比例已达60%,他们从小得到家庭的疼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上的依赖性,离开双亲的呵护,面对经常性吃苦、勤动手、多自主的学习生活,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原则、任务和措施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原则、任务和措施

确 的 世 界 观 、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 助 学 生 掌 握 辩 证 唯 课 程 特 点 , 人 帮 围绕 课 程 内 容 , 取 相 应 的 教 学 方 法 。 应 采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基 本 观 点 与 经 济 、 治 、 律 注 重 实 践 环 节 , 强 学 生 实 践 体 验 , 成 教 师 讲 授 引 政 法 增 形 基 础 知 识 , 进 学 生 健 康 心 理 发 展 。 改 革 重 点 应 当 导 、 生 自主 探 究 , 作 学 习 、 色 扮 演 、 点 辩 论 、 促 学 合 角 观 围 绕 课 程 实 施 过 程 和 评 价 方 式 进 行 , 改 革 过 于 追 情 景 教 学 : 例 教 学 、 题 教 学 、 目教 学 等 有 机 结 要 案 主 项 求 偏 难 偏 繁 的 知 识 掌 握 、 堂 知 识 灌 输 为 主 而 忽 视 合 的 教 学 模 式 。 课
当前 , 着 教 育 部 提 出 半 工 半 读 、 学 结 合 的 要 随 工 求 , 中等 职 业 学 校 的 教 学 安 排 纷 纷 由原 来 的 2 .5+
合 、 选 、 度 降 低要 求 的原 则 , 整 德 育 必修 课 教 精 适 调
0 .5改 成 2+1 即 前 两 年 在 校 系 统 学 习 、 三 年 主 要 学 内 容 安 排 ; 据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实 际 、 生 年 龄 和 专 , 第 根 学 在 外 顶 岗实 习 。课 时 的 压 缩 必 然 带 来 课 程 变 革 的 要 业 特 点 , 照 实 用 、 展 、 强 课 程 选 择 的 原 则 , 学 按 拓 增 科 求 , 德 育 课 的课 时 必 须 得 到 保 证 , 须 执 行 国 家 和 设 计 和 开 设 社 交 礼 仪 、 理 健 康 等 贴 近 实 际 、 近 学 但 必 心 贴

再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再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 知”与 “ ”的有机统一。 行 ・ 总之 ,德育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 不能只流于形 式, 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教 师教学才有激隋,学生学习才有活力 , 德育 目 标才能顺利实现。
在考核学生理论的同时 , 还要注意观察学生 的行为动态 。既看到学 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 ,又要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用书本知识解决生 活中所面临的热点 、 难点问题,而不能是笔下一套 , 行为另一套 。
33 知 行 统 一 性 原 则 .
德育考核机制 的最终 目标是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表现 ,必须要重视学 生实践的考核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还要重点考察学生的 日常行为表现 , 将其作 为德育成绩的一部分 ,以此将学生的 日常道德表现纳入考核机制 进行量化评 比,变隐性 内容为书面成绩 ,从而使 以前的表面考核提升到
21 针对学生特 点进行 因材施教 .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社会 , 贴近生活 , 贴 近学生心灵 , 书本 中理论和学生 的心灵 相沟通 ,和学生 的思想相碰 让 撞 ,针对 中等 职业学 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 因材施 教。如许多 中职生 往往认为 自己是 中考 的 “ 失败者” 、 “ 汰者” ,瞧不起 自己,有 自 淘 卑感 ,我们可在哲 学中通过人与社会关 系、人生价直观的实现等 内容 的教学 ,列举我 校优 秀毕业生 的事迹 ,师生 之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
31 学生主体 性原则 . 新 的考核机制中要偏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 的考查 ,以准确反映学生 的学习实际,突 出对相关 问题的分析解决 ,避免枯燥的记忆 、机械的重 复 。同时在考试形式上避免一张试卷定成绩 ,可将试卷成绩与学生平 时 学习的态度 、上课 的积极性等挂钩 。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文/叶 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改革也随之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此,笔者提出对于改革的几点看法,供德育教育相关人士参考。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经历着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导致了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变化,也使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科学性、先进性、持续发展性便成为了一个显著的问题。

一、传统德育教育的不足回顾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长期以来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但是,我们仍然能看到一些不足:德育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有的学校由某个领导主管,有的学校由德育处主管,有的只是由班主任管理,没能行成一个完成的管理体系。

德育教育内容陈旧。

德育教育只是让学生们学习哲学、政治经济、事实政治等内容。

德育教育形式单一。

只停留在课堂,通过看书本和教师的言传。

学生们学起来枯燥,而且没有实践的过程。

二、职业学校德育改革思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大量培养高技能的技术人员显得由为重要。

然而,高技能人员具备良好的品德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以往的德育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的教育需要,德育教育改革就成为了德育教育中的首要问题。

1. 技能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学生们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学习德育,便于在以后的生产过程应用技能,提升素质,获得技能与品德双丰收。

例如,在学习程序设计时,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组,每组负责开发一个程序,每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具体负责本小组实用程序的一个小模块,同学们共同研讨,共享资料,整个学习群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培养了他们团体协作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2. 德育以人为本(1)以教师为本,以身作则。

例如上课不迟到早退,遵守时间。

中等职业学校“SKT”德育教学模式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SKT”德育教学模式改革

更 好地 调动 学 生 的兴趣 和 内在 的 学 习 动力 。三 是 突 出情 感 的快 乐 性 。“ K ” S T 德育教学模式 的核心是 快乐 , 过程 是体验 , 目标是成长 。 强 调 以情境来激发 学生 的兴趣 , 以合 作学 习形式体验 学习快乐 , 以个 人
教育 的精神 ” 《 。 教育部关于 中等职
彭 程
( 洲 市 中 等职 业 学校 ,湖 南 株
株洲 420 ) 1 10


基 于现代道德 理论、 建构 主义理论和现代心理健 康教 育理论构建 “K 德 育教 学模 式 , S T” 在教 学
过 程 中 转 化 为 六 个 基 本 环 节 : 定 主 题 一 创 设 情 境 一 感 受 体 验一 分 享 交 流~ 总 结 提 炼一 实践 应 用 。 通 过 学 确
6 9
现代道德体验理论 。 现代道德
体 验 论 认 为 体 验 是 人 类 生 存 的 基
堂创设的情境 中进行体验 , 分享 交
流 心 得 体 会 和 收 获 , 生 共 同 内化 师
自信心 ,形成快乐 的学 习氛 围 , 在
潜 移 默 化 中增 强 教 育效 能 。
本方式 , 为受教育者创设道德教育
体验情 境 , 生活世 界 、 在 自然 环 境
提升 , 就此主题设计和开展针对性
强 的 实 践 活 动 , 而 完 成 一 个 主题 从 或 教学 内容 的学 习 。 第 一 , 定 主 题 。 确定 主 题 或 确 教学 内容 的 主 题 确定 是 实施 “K ” S T
第五 , 总结提炼 。教师在学生
生 乐 于参 与 的 活动 , 教 师 的 启 迪 和 帮 助 下 , 学 生 在 快 乐体 验 的过 程 中 , 过 理 解 和 内化 , 升 道 德 修 养 。 在 使 通 提 关 键 词 中等 职 业 学 校 ; 育 ; 学模 式 ;K 德 教 ST

德育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德育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德育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德育新课程改革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已展开,能否使新课改的实效性落到实处,教师是首要和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德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转变。

【关键字】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改革教师转变随着改革开放带给经济的飞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蓬勃发展。

德育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和核心,为了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现已展开。

能否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能否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能否使新课改的实效性落到实处,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教师首要和重要的因素。

已经适应老办法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构建新课堂,应对新课程改革。

一、观念上接受,理念上转变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有的已经执教数十年,教材可以倒背如流,教法熟练。

丢掉使用习惯的教材,面对新教材,他们会感觉不适应。

受旧教材知识框架的影响,教师会将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在感情上很难接受新教材,在备课时仍走老路子,在课堂讲课时仍用老办法。

事实证明,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一堂灌”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课堂上效果更差。

德育教育的目标不是像技术科目那样让学生掌握实实在在的技术,德育是教育学生一种品质。

这种品质应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在日常行为中体现。

德育教育不单是告诉学生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公交车上能主动的将座位让给老人或儿童的美德行为,让学生真正养成德育所要求的行为习惯。

新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彩色的图画,贴心的激励语,切合实际的实景练习更能让学生走入生活,关心生活,观察生活,在行为上真正做到美德,实现真正的德育教育。

二、研究新教材,用活新教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关键,,教师要严格认真的把握课堂教学。

教师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要达到课堂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

新教材较之于旧教材有很大的改动,在形式上颜色鲜艳,图片增多,更加注重事例和实景练习,在内容上简化理论知识,侧重实践知识,由“告诉是什么”到“告诉怎样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发展改革
作者:冷雪峰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12期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是学生获得政治、思想、职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和未来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就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的发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课程;现状;提高办法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现状
1.教材过于重视课程的理论性与体系性,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通过对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程的调查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更易于接受更具形象性、直观性的教学内容,而对纯粹性的理论课程内容易失去兴趣,甚至普遍存在抵触性情绪。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修改,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压力。

2.德育课教师素质不高
德育课是将政治、历史、经济等多学科贯通起来的综合性学科,注重的是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体。

这就要求教师对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时事变化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对此有自己深刻的认识与见解,由此也才能就学生关心的时事事件所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予适当的分析解决。

久而久之,学生对这门课程就失去了兴趣,使得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的办法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一旦被带动起来,就会挖掘出无限的能量,这也是教学要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手段。

德育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来,以更直观的视觉、触觉来体验德育学习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教学内容向深层次渗透,而且通过这种形式,也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德育知识。

2.分任专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中职院校要对德育这门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分任专任教师。

德育教师自身首先就要熟练掌握德育教学大纲内容,从而明确教学方向;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等,对于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重视挖掘,进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是教师要
避免演讲式的模式进行教学,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就某一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某个眼神、动作也都在向学生传递着德育课的人文理念。

综上所诉,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的要求下,中职院校要不断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探寻新方法、新途径使德育教育的工作有一个全新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技师学院)
编辑杨兆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